第一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3[人教版]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 本课是结(ji5)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芦 盯 挂 怪 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花()的蚜虫
()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的小花雪白美丽可爱红艳艳
()的蚜虫害人讨厌可气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二、朗读练习。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习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习。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习下一课
第二篇:二年级上语文教案-20 纸船和风筝3人教新课标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重点认识多音字“扎”;正确书写生字。.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和表达的准确。4.懂得友谊的珍贵,懂得维护友谊。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和表达的准确;懂得友谊的珍贵,懂得维护友谊。教学准备:
松鼠和小熊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师(拿纸船):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呀?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师写“纸船”)
师:读。(生读)
师(拿风筝):那这个呢?我们再来写“风筝”(师写“风筝”)
师:你读。对,“筝”读轻声。你再读。
师:如果用一个字把他们连起来,你觉得用什么合适?(和)好的。(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童话故事。一起读课题。(学生齐读)
师:你们听,故事开始了——(师读第一自然段,画简笔画)
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师:同学们,故事里都有谁?
生:松鼠和小熊。
师(指黑板):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他们的家吗?来,你把他们送回家吧。(学生上黑板贴板贴)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因为松鼠住在山顶上,小熊住在山脚。
师:我们来看这两个词。(贴板贴并读:山顶、山脚)
师:山上还有一条小溪往下流。(贴板贴并读:小溪)
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赶紧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7页,认真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开始吧!
2、师:课文读完了,谁有不会读的地方?
预设一(没有问题):都会读了,那老师来检查一下。
预设二(有问题):赶紧问问同桌。会读了吗?你们看,互帮互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
(1)出示第一组词语:扎风筝 折纸船 一把抓住
师:谁会读?(指一人读)
预设一(都读对了):
师:都读对了。谁再读?同学们,(指„扎‟)这个字在这里要读平舌音,跟老师读——“扎风筝”。除了“扎风筝”,还可以扎什么?对,“扎辫子、扎花”也都是这个“扎”。读一读这几个词。
预设2(没读对“扎”):
师:(指„扎‟)这个字容易读错,在这里要读平舌音,你跟老师读——“扎风筝”。大家一起读。你读,你再读。除了“扎风筝”,还可以扎什么?对,“扎辫子、扎花”也都是这个“扎”。读一读这几个词。
师:看红色的字,有什么发现?(都是提手旁)说明什么呢?(都是用手来做的事情)你们看,根据偏旁我们就知道字的意思了。(2)出示第二组词语:
漂呀漂
飘呀飘
师:接着看。谁来读?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漂、飘”有什么不同?那文中这个“漂”漂的是什么?(手指“漂”)这个“飘”呢?好了,我们看看谁能把它们准确地送到句子里去。
漂 飘
1、纸船()呀(),()到小熊的家门口。
2、风筝乘着风,()呀(),()到了松鼠家门口。
师(指第一句):第一句应该填哪个漂?为什么?你读读这句话。(纸船还可以漂的再慢一些)谁再读?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漂流的纸船”了。(课件出示:漂流的纸船)你读,你也读,一起读。
师:那这句话又该填哪一个呢?你读这句话。(风筝飘得真高呀;风筝能飘这么快吗?再读读)谁再读?我们又仿佛看到“飘荡的风筝”了。(课件出示并读:飘荡的风筝)
(3)分别出示两个句子:
1、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2、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师:这还有两句话不好读。这一句谁试试?
小感叹号读得真好!你也来读。
不要把小感叹号丢掉了!(师范读)
师:再看这一句。(指草莓、幸福)这两个词谁会读?你读这句话。
师:“幸福”是要求我们会写的生字,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写这两个字。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你还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我们一起来写这两个字。(师范写)
师:请同学们做好写字准备,在书上描一个,写两个。(师巡视指导修改)
师:学的很认真,我们来做做写字操放松一下!
三、细心研读,深入理解:
(一)友谊的建立
1、师:休息完后,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指板书)纸船和风筝让谁和谁成为了好朋友?
生:松鼠和小熊。
师:读读这句话。
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师:他们俩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自己来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小松鼠做了什么?你读。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预设1:(读对了)
师:对,纸船就是这样“漂呀漂”。谁再读?
预设2:(读得不到位)
师:纸船能漂的再慢些吗?谁再读?
师:大家看,这里有两个句子,你们对比着读读这两句话,看看哪一句更好。张开嘴读。谁来读?
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纸船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师:是啊,这“漂呀漂”的纸船里可是有小松鼠满满的祝福呢。所以不能去掉。大家一起读!
2、师:快看,收到礼物的小熊什么样子?(出示小熊图)
生:小熊眼睛眯起来了,还张着嘴笑。
师:这是“眉开眼笑”。(点击)读。
师:看看动作,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吗?
师:这叫“手舞足蹈”。(点击)再读。师:小熊真是“乐坏了”!你读,再读。
师:回到句子里再读。谁来?
师:小熊,你为什么乐坏了呀?
生: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师:对,小松果可是松鼠最爱吃的东西,而且有了朋友的祝福,小熊才真是“乐坏了”呀!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师: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你来读吧。
(配乐读第2、3自然段。)
3、师: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小熊也该给松鼠送个礼物,表达一下心意呀!他也送纸船行吗?(不行)为什么?
生: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
师:你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把理由说的很清楚。那送什么好呢?(风筝)好吧,让我们赶紧把小熊的祝福送出去!你来读第四、五自然段。(指一人看书读)
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师:一起读——
生: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板书“好朋友”)
师:你们看,松鼠和小熊懂得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跟朋友分享,还把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大胆地表达出来,好朋友就应该像他们这样“友好相处”。(板书“友好相处”和箭头)
师:有好朋友的日子真是幸福呀!
(二)友谊的维护
1、(师配乐读第7自然段)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拿掉纸船和风筝)
师:小熊很难过。你读。
师:松鼠也很难过。你读。
师:小熊,你这么难过,为什么还要每天扎一只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呢?
松鼠你为什么又这样做呢?
小熊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松鼠也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
师:你们看,虽然吵了架,但心里依然特别特别想念对方,这就是“好朋友”。可是因为“不好意思”,一天天过去了,你读,一起读——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师:一天,两天,看不到朋友的祝福,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你读。大声说出松鼠的心里话,你再读,一起读!
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
师: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同学们,当松鼠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请大家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小纸船漂到哪里去了?小熊看到了会怎么做?小松鼠又会做什么呢?)
师:正像你们想象的这样,看——(音乐响起,漫天风筝飞舞,满溪纸船漂荡……)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很多风筝。小溪里有很多纸船。
师:是谁放飞的风筝?漂流的纸船又来自于谁?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你再读。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松鼠高兴得哭了。他连忙爬上屋顶,取下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师: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高兴得哭了。同学们,这是什么样的泪水?
生:这是兴奋的泪水。
生:这是激动的泪水。
生:这是快乐的泪水。
师:这是因为好朋友解除了误会流出的幸福的泪水。
师:松鼠和小熊和好了,山顶上又看到了——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又看到了——漂流的纸船,纸船和风筝又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师:同学们,好朋友之间经常会闹些小矛盾,这时我们就应该像小松鼠这样,遇到问题主动和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只有这样相处,才能拥有好朋友。(板书箭头)
3、拓展交流: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肯定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吧?你的好朋友是谁?请这位好朋友站起来让老师认识一下。说说你们俩平时是怎样友好相处的呢?
预设:
生:我跟我的好朋友一起玩跳绳。
师:和好朋友一起玩开心吗?好朋友就应该像这样开开心心在一起。
生:我把我的玩具给他玩。
师:朋友之间就应该学会分享。你也愿意跟他分享喜欢的东西吗?
生:有一次我的好朋友没带铅笔我借他铅笔用。
师:你也帮助过他吗?好朋友之间就应该这样互帮互助。
师:那有谁为你的好朋友送过祝福呢?说说你什么情况下给好朋友送过祝福?
收到朋友的祝福高兴吗?你也对他说句话吧!
师:好朋友就应该像他们这样真诚地祝福对方。
师:你们好朋友之间有没有闹过矛盾的时候呀?那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听了他的话,你喜欢他吗?愿意跟他做朋友吗?你看,你的大度和宽容,让你拥有了好朋友。
……
课件:
说话练习:
你和好朋友是怎样友好相处的?
四、拓展阅读《走山路》:
师:同学们,我们好朋友之间不仅要友好相处,还要互帮互助。老师送大家一首小儿歌。(自由读儿歌《走山路》)。
师:谁来读一读?一起读。背一背这首儿歌。
师: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祝愿大家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第三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2[人教版]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2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教学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自读──发现与探究
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必然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留于课堂讨论。因此在这一阶段,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阅读必然伴随着发现和疑问,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说说都知道了些什么,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后来葫芦被蚜虫吃光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这些发现只是最浅显的认识。而课文中牵涉的一个最关键的科学知识──“蚜虫”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蚜虫的认识只是知道他会吃树叶,可这些小不丁点的虫如何能毁灭一棵葫芦呢?因此在初读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蚜虫。原来蚜虫不仅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学生的认识就更清楚、更深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随后设计创新题,启发学生思考: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三、表演──积累与创造
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通过表演学生不仅能够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更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因为用怎样的动作、神态,用什么样的语气,都要经过学生的思考与创造。在某种程度上说,演得像不像,直接反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我要得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适合表演。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都来做演员,都来做导演,在这一导一演的过程中,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
第四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4、发挥学生的想象,续编结尾。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难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从题目中你看出了什么?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者字音。
2、观察图中的人物。
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全班汇报。
三、指导书写。
四、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
一、看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二、学生观察得出。
三、学生讨论。
四、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 ?为什么?
五、想象:当他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第五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小学语文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教学内容: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教学方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会书写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4、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教学难点: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教师出示第1-2张有葫芦的幻灯片)图片提问:大家见过这种植物么?它叫什么呢?谁知道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呢?教师对着葫芦图片口述葫芦生长过程: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今天我就告诉你们:有一个人,他和我们一样很喜欢葫芦,可他种的小葫芦还没有长大,就全部掉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14课(师板书:我要的是葫芦)生读课题。
2、(教师出示第2张后半部分有阅读提示的幻灯片)a自读课文,认读生字,不认识的字词在书中圈出。b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c找找课文描写了怎么样的葫芦?
二、认读字词:
教师引语:刚才你们都认得“葫芦”,看样子,大家一定预习得很好了,老师相信其它的生字,大家也一定会认会读了。
1、(教师出示第3张有词语的幻灯片)教师引导学生认读词语:葫芦藤、蚜虫、盯着、比赛、邻居、花谢花开,学生试读。
2、教师教读词语,并(出示第3张幻灯片中生字拼音)学生正音跟读。
3、学生再读词语(齐读)。
4、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教师出示第4张幻灯片),学生认读:自言自语、每天、一棵树、挂住、慢慢地、奇怪。
三、学法指导:
1、学生能熟读词语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记忆“挂”和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师生一起编成顺口溜:张口一声哇,用手往上挂。有水是水洼,女孩爱娃娃,捉虫小青蛙。
2、教师指导难字“挂”的书写方法,学生在书中练习写字,然后同桌评比书法,最后教师把写得好的学生的字展示。
3、(教师出示第5张幻灯片)指导学生生字的变化记忆方法: a、加一加,变一变
胡+()=葫
户+()=芦
滕+()=藤
射+()=谢
牙+()=蚜
丁+()=盯
令+()=邻
台+()=治
b、说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再组词语 忄____()
氵____()目____()
阝____()爪____()
尸____()
四、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第6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读课文指导阅读提示:这个人要葫芦, 他得到葫芦了吗?请你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读课文后自主交流。
3、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自主交流从阅读提示中读懂了什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更能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4、学习第一自然段,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可爱。
(1)(教师出示第7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葫芦图片后熟读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2)教师指导幻灯片中的葫芦引导学生再次注重红色字体的意思: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教师引导学生读出葫芦的(可爱),多么可爱的葫芦!(3)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感叹句的语气。(赞美)
(4)教师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雪白的、可爱”齐读。(教师出示第8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图背诵段落:()的丝瓜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小葫芦哇!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同学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a、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说明了什么?(教师出示第9张幻灯片)
b、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师出示第10张幻灯片)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
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教师出示阅读温馨提示:请小朋友们当当侦察员,在课文的2—3自然段中找为什么小葫芦都落了的答案。(教师出示第11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阅读提示后再读课文)
a小组合作探究: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教师出示第12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知道那个人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b教师询问: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c、教师再次询问:那个人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 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d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教师小结: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
6、学习第三段
a、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教师出示第13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明白那个人不要叶子的句子)
b、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学生展开想象同座互说,教师指名说。
C、那个人听了别人的劝告吗?学生回答说没有,(教师出示第14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比较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学生知道正是那个人固执己见才会有葫芦落下来的结果。
d、学生再读语句后师生小结: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就是因为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叶子的生长。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e、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采用课后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学中设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7、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第15张幻灯片)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b、教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伤心)(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现种葫芦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c、教师引导学生情景表演朗读课文2、3、4自然段后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种下的葫芦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①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②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③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d、过渡:我们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同学们真爱思考,请你想一想后质疑:指名交流。(“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看“葫芦落下来的原因“的示意图就知道了。(教师出示第16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弄明白葫芦落下来的原因)
f、教师引导学生看“葫芦落下来的原因”示意图后说出明白的道理。(设计意图:通过文中两幅图画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进行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
五、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第17张幻灯片)我会续讲看图讲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葫芦,过了一些日子,()的葫芦藤上又长满了()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起
,赶快
,后来小葫芦慢慢
,一个个都长得比。
六、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指导(教师出示第18张幻灯片)a、我会选:
只
个
朵
棵 一()邻居
一()葫芦 一()小花
一()蚜虫 b、我会连:
挂了
小花
雪白的小葫芦 开了
蚜虫
可爱的南瓜 生了
绿叶
细长的小花 长了
小葫芦
圆圆的葫芦藤
2、课外作业指导(教师出示第19张幻灯片):a、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说一说自己明白的道理。b、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七、板书设计:
长出葫芦藤 ↓ 长出绿叶 ↓
开出小花
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
我要的是葫芦
↓
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
结小葫芦
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 叶子生蚜虫 ↓ 葫芦全落了
八、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文,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品悟课文语句里包含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注重以下几点: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情景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
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什么吗?你觉得种葫芦的人第二年种的葫芦和今年有什么不同,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续讲故事。这样学生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增量,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学中我采用角色换位提问:“你要是那个邻居,你会怎么劝告种葫芦的人呢?”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