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一、引言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种封闭的教学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新课标(实验稿)指出:“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从新课标颁布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势在必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生活才是数学的源泉,我们应把本该生动的课堂还给他们,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为了实现新课标的新理念,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实验中我上了《轴对称图形》一节课,经过反复修改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今天我和二年级的孩子研究轴对称图形。在课的开始,我要把学生引导到轴对称图形的生活体验上去,再进一步通过剪纸体验轴对称图形。课前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剪“囍”字等,可是总觉得离学生的真实感受有点远。直到上课前我都没想到好办法。走进课堂,心里还在思忖,怎样让孩子亲身感受一下轴对称图形的存在呢?
二、案例描述:
片断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进了教室,环视四周,发现有个孩子身上穿的校服都是统一一样的。突然,我灵机一动,对了!他们的校服应该是可以利用一番的呀!
师:于是我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看看自己的校服,你看到了什么?” 一时间,大家都把眼神移到自己的校服身上。
生: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说颜色比较新,有的说洗久了颜色变淡,有的说袖子左右两边一样,有的说裤子颜色一样。师:我又问:“为什么校服要统一一样呢?”
生:有一个孩子说是为了美观,可是马上被大多数人否定了。一个孩子说: “除了美观之外,校服还有一个秘密。”这时,学生们都很惊讶,到底是什么秘密呢?
师:我又追问:“那究竟是什么秘密?”
生:校服的左右两边都一样,所以妈妈在折叠衣服的时候很容易就折好了。生:学生们都纷纷动起手来,把爱自己的校服上衣脱了下来,立马就折了起来。师: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将衣服对折,发现衣服左右两边完全重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轴对称图形。
生:我们的校服就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师:看来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真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教师以学生身上的校服让学生比较好奇,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适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找动手折衣服的找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许多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即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片断
(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1.师谈话: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明白哪些问题呢?
生:我想明白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对称轴?
生:我想明白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我想明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生:我想明白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生:我想明白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
2.学生进行自学。(边自学边实验)教师巡视在一边画出图案,然后用剪刀剪下。把剪下的图案展开,就成了一幅轴对称图形了,中间的这条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
师:除了可以剪成松树,还能剪成什么图案呢? 生:五角星、太阳、蝴蝶、双喜等。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左右两边都一样。
生:两边是对称的。
生: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生: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像松树、红花、蝴蝶这样的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
1、可以用眼睛看;
2、可以用手折一折,如果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还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课件呈现:下图),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这8个平面图形,动手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对称轴。
生汇报:说清判断的依据以及注意比较同一图形的不同对称轴。
师:指名说说上图中哪些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一般三角形的“非对称性”等腰(边)三角形的“对称性”,并由些类推到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片断
(三):“画”对称,感受对称美
(1)师: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对称图形。自然界中冬有漫天飞舞的雪花,春有竞相开放的鲜花,动物、植物中也都有对称图形,你们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蜜蜂、花、雪花、松树……图。
(2)师:对称是一种美,对称美又是数学美的一种,它能使物体具有饱满、平衡、匀称、圆满的感觉,人们利用事物的对称美,创造了许多美丽而壮观的奇迹,请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人类创造的埃菲尔铁塔、天安门、东方明珠电视塔、宫殿、隐形飞机、卢沟桥……图。(3)师:既然轴对称图形是如此美丽,我们何不用它们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呢?想一想,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图形来美化教室呢?
教学反思:
1、立足现实,活跃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引入轴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2、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生活、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数学与美学,虽然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社会科学,二者似乎无多大联系,然而,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并会画对称轴,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习部分,乃至精心设计的美化教室„„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3、生活是数学的最高境界。
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从课堂的一开始让学生们体验折叠衣服,也是让学生体会妈妈工作的辛苦,并且让学生回家后能够帮妈妈分担家务。从中也能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第二篇:《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练塘中心小学
朱艳
[前言]: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种封闭的教学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新课标(实验稿)指出:“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从新课标颁布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势在必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生活才是数学的源泉,我们应把本该生动的课堂还给他们,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为了实现新课标的新理念,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实验中我上了《轴对称图形》一节课,经过反复修改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案例概述]:
片断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我们来欣赏一个画面:(出示情景 同时播放婚礼进行曲)
师:看到这中式的喜庆场面,听到这西式的婚礼进行曲,想象一下我们来到了一个怎样的现场? 生:我们来到了一个非常神圣的婚礼现场。
师:我们看到了哪个特殊的“字”,就让人想到是在办婚事呢?
师:观察刚才的画面,那些部分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画面中的大红双“喜”字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剪喜字是应用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来剪的,看来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真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引入学生的生活画面:由喜庆场面学生比较好奇,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适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找画面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许多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即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片断
(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1.师谈话: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明白哪些问题呢? 生: 我想明白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对称轴?
生: 我想明白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 我想明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生: 我想明白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生: 我想明白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2.学生进行自学。(边自学边实验)教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了自学。接下来,请各位同学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在小组交流一下。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了自学,又把自学的情况在小组交流了一下,各小组讨论的非常激烈,我想: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4.全班汇报交流。
生:我们小组通过自学和交流,明白了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师:你是如何得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结论的? 生:我是通过实验得出的。
师:你能把实验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看吗?
生:找来一张纸,对折后,在一边画出图案,然后用剪刀剪下。把剪下的图案展开,就成了一幅轴对称图形了,中间的这条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师:除了可以剪成松树,还能剪成什么图案呢? 生:五角星、太阳、蝴蝶、双喜等。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左右两边都一样。生:两边是对称的。生: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生: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像松树、红花、蝴蝶这样的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
1、可以用眼睛看;
2、可以用手折一折,如果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师:还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课件呈现:下图),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这8个平面图形,动手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对称轴。生汇报:说清判断的依据以及注意比较同一图形的不同对称轴。
师:指名说说上图中哪些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一般三角形的“非对称性”等腰(边)三角形的“对称性”,并由些类推到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片断
(三):“画”对称,感受对称美
(1)师: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对称图形。自然界中冬有漫天飞舞的雪花,春有竞相开放的鲜花,动物、植物中也都有对称图形,你们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蜜蜂、花、雪花、松树……图。
(2)师:对称是一种美,对称美又是数学美的一种,它能使物体具有饱满、平衡、匀称、圆满的感觉,人们利用事物的对称美,创造了许多美丽而壮观的奇迹,请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人类创造的埃菲尔铁塔、天安门、东方明珠电视塔、宫殿、隐形飞机、卢沟桥……图。(3)师:既然轴对称图形是如此美丽,我们何不用它们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呢?想一想,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图形来美化教室呢?
[反思]:
1、立足现实,活跃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引入轴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2、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数学与美学,虽然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社会科学,二者似乎无多大联系,然而,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并会画对称轴,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习部分,乃至精心设计的美化教室„„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3、生活是数学的最高境界。
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是因为对称而美,从生活中采撷对称的图、物,体现数学来源生活。让学生装扮教室,不仅提高学生制作对称图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三篇:11.5《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综合学科知识,感受数学之美
——《11.5翻折与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主题与背景】: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种封闭的教学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新课标指出:“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从新课标颁布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势在必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生活才是数学的源泉,我们应把本该生动的课堂还给他们,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为了实现新课标的新理念,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实验中我上了《11.5翻折与轴对称图形》一节课,经过反复修改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情景描述】: 片断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我们来欣赏一个画面:(出示情景,同时播放婚礼进行曲)
师:看到这中式的喜庆场面,听到这西式的婚礼进行曲,想象一下我们来到了一个怎样的现场?
生:我们来到了一个非常神圣的婚礼现场。师:我们看到了哪个特殊的“字”,就让人想到是在办婚事呢? 师:观察刚才画面,哪些部分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画面中的大红双“喜”字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剪喜字是应用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来剪的,看来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用处可真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引入学生的生活画面:由喜庆场面学生比较好奇,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适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找画面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许多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即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片断
(二):“识”轴对称图形,体悟特征。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明白哪些问题呢? 生:我想明白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我想明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生:我想明白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生:我想明白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2.学生进行自学。(边自学边实验)教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了自学。接下来,请各位同学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在小组交流一下。
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讨论)师:刚才,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了自学,又把自学的情况在小组交流了一下,各小组讨论的非常激烈,我想: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4.全班汇报交流。生:我们小组通过自学和交流,明白了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你是如何得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结论的? 生:我是通过实验得出的。
师:你能把实验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看吗?
生:找来一张纸,对折后,在一边画出图案,然后用剪刀剪下。把剪下的图案展开,就成了一幅轴对称图形了,中间的这条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
师:除了可以剪成松树,还能剪成什么图案呢? 生:五角星、太阳、蝴蝶、双喜等。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左右两边都一样。生:两边是对称的。生: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生: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像松树、红花、蝴蝶这样的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
1、可以用眼睛看;
2、可以用手折一折,如果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还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课件呈现:下图),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这8个平面图形,动手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对称轴。
学生汇报:说清判断的依据以及注意比较同一图形的不同对称轴。师:指名说说上图中哪些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一般三角形的“非对称性”等腰(边)三角形的“对称性”,并由些类推到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片断
(三):“画”对称,感受对称美。
(1)师: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对称图形。自然界中冬有漫天飞舞的雪花,春有竞相开放的鲜花,动物、植物中也都有对称图形,你们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蜜蜂、花、雪花、松树„„。
(2)师:对称是一种美,对称美又是数学美的一种,它能使物体具有饱满、平衡、匀称、圆满的感觉,人们利用事物的对称美,创造了许多美丽而壮观的奇迹,请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人类创造的埃菲尔铁塔、天安门、东方明珠电视塔、宫殿、隐形飞机、卢沟桥„„图。
(3)师:既然轴对称图形是如此美丽,我们何不用它们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呢?想一想,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图形来美化教室呢? 【教学反思】:
1、立足现实,活跃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引入轴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2、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数学与美学,虽然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社会科学,二者似乎无多大联系,然而,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并会画对称轴,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习部分,乃至精心设计的美化教室„„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3、生活是数学的最高境界。
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是因为对称而美,从生活中采撷对称的图、物,体现数学来源生活。让学生装扮教室,不仅提高学生制作对称图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四篇:《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执教教师:福安实小阳泉校区 陈雪丹 指导老师:福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林 萍
福安实小阳泉校区 林桂忠
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⒈苏教版第一学段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编排与人教版、北师大版有何不同,编排意图是什么?
⒉第一学段与第二学段的教学要求、侧重点的区别在哪?怎样实现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又能为第二学段做铺垫呢?
⒊判断平面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如何把握尺度,判断复杂的标志图案是否超出了二年级学生认知理解的范围?
磨课要点
⒈起点。
知识起点: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认识了多边形。
已有生活认知:学生积累了一些剪纸的经验,会用对折的方法剪纸,认识了生活中一些物体或图形具有两边一样的特点。
思维特点:学生虽然认识到两边一样的现象,但并不大明白什么是“对称”。二年级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对于“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建立更应做到具体形象。
⒉终点:理解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本质就是对折后图形的两边是否完全重合。⒊过程与方法:学生新知的习得离不开已有的生活认知。本课的设计从猜测物体引出对称,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最后通过平面图形、标志图案的判断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3-85页。
教学目标
⒈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⒉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做出轴对称图形。
⒊欣赏图形对称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学会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教学准备
学具:企鹅、飞机图形,剪刀、蜡光纸,四个小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每生一个。
教具:课件、企鹅和飞机图形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感知特征 ⒈游戏竞猜,感知对称。
出示:企鹅、飞机、剪刀、梳子的一半图。
师:孩子们,我们一块来玩个游戏:“猜一猜我是谁”。游戏规则是:只露出物体的一半,看谁能很快猜出来。
师:为什么这三个物体你们一下子猜出来了,而最后一个不能确定呢? 师:这些物体两边形状大小都一样,就叫对称。
师:像这样两边对称的物体,你能在我们身边找到吗?抽象成图形,认识对称。
师:我们用眼睛观察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是对称,有办法证明吗? 师:请拿出其中的两个图形,自己动手折一折。折完你发现了什么? 师:哦,这两边叠在一起,哪边也不多哪边也不少,这就叫完全重合了!(板书:完全重合)
⒉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师:企鹅图形左右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了,这架飞机图形左右对折后,会不会完全重合呢?那它怎么也是对称图形呀?
师:那这只蜻蜓,你会朝哪个方向对折验证呢?
师:刚才我们通过对折(板书:对折),发现这些图形的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⒊剪纸活动,感知特征。⑴激活经验,交流方法。师:这张金鱼剪纸也是轴对称图形,你能猜出它是怎么剪出来的吗? ⑵动手剪纸,创造对称。
师:就按照你们刚才说的方法,自己设计一个喜欢的图案并把它剪下来。⑶交流反馈,领悟特征。
师:黑板上这些作品是轴对称图形吗?怎么让别人知道是呢? 师:用对折的方法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设计意图:从游戏猜一猜中引入生活中对称现象,再由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逐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获得轴对称图形的正确表象。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紧接着通过剪纸活动,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二、判断练习,体会特征 ⒈图形的判断。
师:如果不用动手对折,你能判断我们学过的图形朋友,他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不规则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重点研究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出现不同的看法,动手验证一下谁的想法正确。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怎么折都不会完全重合,所以他不是轴对称图形。⒉车牌的竞猜。
师:平面图形中轴对称,汉字、字母、数字中也有呢!这个车牌的这些汉字,字母数字都是轴对称图形,但是他们只露出一半,你能猜出完整车牌号吗?
⒊剪纸图想象。
师:请看,这是一张纸,将它对折剪去两个圆。想想,摊开会是怎么样的? 师:我这里有三个选项,你认为会是哪一个呢? 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孩子们,看来两边形状相同对折后可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创造。
师:孩子们光会想象轴对称图形可不够,还要会创造呢!用四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轴对称图形,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拼法,再和同桌一块拼一拼。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了四个活动:辨一辨——猜一猜——想一想——摆一摆,逐层递进,循环上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想象和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三、联系生活,运用特征
师:孩子们,不仅图形中有轴对称,一些标志图案上也有呢!
师:这个汽车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吗?用手势表示折痕在哪? 师:行人图呢?圆形呢?这个圆形可以怎么对折呢?
师:把这个圆形和行人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什么交通标志?他是轴对称图形吗?
师:看来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光得看外面的形状,还得考虑里面的图案。
师:既然行人图案不是轴对称图形,把它换成汽车,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师:在判断轴对称图形时,多一些观察,多一份思考,就会多一份收获!【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让学生判断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标志图案,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一个简单的图案到两个组合的图案,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综合判断能力,渗透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收获的思想。如何把不对称的图形转变成对称图形,体现了思维的创造性和开拓性。】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学完这节课,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认识?
师:罗丹曾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后请孩子们继续去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发现感受他们的美妙!
【设计意图:课后总结回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深化认识。同时鼓励孩子到生活中去寻找对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执教者简介
陈雪丹,女,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福安市阳泉校区数学备课组组长。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恪守“一个都不能少这才是理想的教育”这句格言,用心对待学生,用青春和热情默默耕耘自己的三尺讲台。她从一名青涩的教师逐渐成长为福安市学科带头人、福安市名师、“阮志强名师工作室”成员,宁德市教坛新秀。执教的录像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获省一等奖,微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获福建省三等奖,“认识角”一课获地区三优联评二等奖,2015年12月撰写的论文《微课在数学中的运用》发表于《考试周刊》。
所用教材内容
第五篇: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遵义县尚嵇中学八(3)班教师刘昌华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2、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
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
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三、想办法做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并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是本节课第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一个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之后,意在操作活动中巩固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生这次操作活动手段是多样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三次的操作活动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
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充分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本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