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 型 课 教 案
微 型 课 教 案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张 月 雪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浪费粮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食堂就餐的时候,有的学生把还没吃完的馒头随地乱扔,学生食堂剩饭剩菜多得惊人。让人看了心疼不已。学
生虽然能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但在生活中“浪费粮食”的行为依然不改。这是因为
他们没有意识到爱惜粮食的重要性。对此现象对学生开展一次说服教育活动。
首先,为学生读教师收集到的我国贫困地区缺粮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确实
有人因饥饿而忍受着痛苦。让他们看贫困山区儿童的图片,感受到那些孩子们生活的艰辛。
再将这些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引入课堂中,如,街边乞讨的穷人,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请几位同学到前面表现,在课堂中再现学生在食堂吃饭过程中浪费粮食的想象。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议议节约粮
食的好方法,为学生节约粮食进行生活指导。让学生自己悟得的道德胜过教师的空洞说教。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爱惜粮食不仅与节俭的美德有关,更重要的是让珍惜粮
食成为我们的习惯;节约爱惜粮食,既是对粮食生产者的尊重,更是心系天下,维护人类共
同的生存权利的职责。粮食,需要我们去爱惜,去节约。
学生谈自己今后节约粮食方面的做法,互相讨论,互相补充。
学生背诵古诗《悯农》
谈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请几名同学表演该如何正确在食堂用餐。不浪费粮食。
其次,从学校的浪费现象引申到家里的粮食浪费现象。不喜欢吃的菜倒掉等不对的做法。
谈自己如果在家长看到父母浪费粮食,该如何去做。在保证自己不浪费粮食的同时,看到
他人不正确的做法要加以劝解,制止。
朗读节约粮食童谣:
农民伯伯,辛苦种粮,每粒米饭,汗水换来;
吃饭时呀,别掉米粒,尽量吃完,别留米饭;
想吃多少,就盛多少,不要多盛,不要少盛;
我们大家,珍惜粮食;
做好榜样,代代相传。
微 型 课 教 案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张 月 雪
节约水电,人人有责
一、教师:水看上去是那样的普通,普通得让人须臾不可缺少而又随时可以忘
记。人们只是在渴了的时候想到喝水,而对于水的本身关心得很少甚至从未关
心过。水,是生命之源,是任何物质都不可替代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更
谈不上什么文明和发展。当前,由于世界人口的剧增、人类的过度索取和浪费,以及工业污染等原因,世界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尽管水资源总储量达2.81万亿立方米,居世
界第六位,但中国养活着世界1/4的人口,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
水量的1/4,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专家预测,中国人
口将在2030年达到16亿的高峰,再加上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到那时,中国将
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二、学生谈身边浪费水的现象。请学生到前面表演。
三、教师领读节约用水用电等宣传标语。
1、节约用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节约用水,关‘住’点滴......2、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循环经济道路,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
3、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4、地球的储水量很丰富,但陆地淡水仅占2.8%,我国属于缺水国家。
5、世界上有10亿人缺少饮用水!请把河流与净水留给所有人!
6、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每一滴水。
7、点点滴滴汇成节电洪流,开开关关照亮万家灯火。
8、少开一盏灯,奉献一片情。
9、多一点理解,担一份责任,献一抹光亮,度一段艰辛。
10、节约用电,避峰让电,同献爱心,共尽责任。
11、一家节约一度电,万家节电度难关。
12、淡水在减少,浪费可不好。如果不节约,后果可不小。
13、一滴清水,一片绿地,一个地球。
14、国之栋梁不可无,生命之水不可枯。
15、浪水费水之举不可有,节水俭水之心不可无
16、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
四、学生谈今后如何节约用水,五、教师总结,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
第二篇:微型课教案
《观
潮》微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
1.请同学听配乐朗读。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仍解决不了的可等会儿再提出。
4.全班范围内提出在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5.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文中的四段,依次描绘了什么画面?给它们起个名字。
明确:作者描绘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
四、研读,合作探究,知内涵
1.课件展示研读目标。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第三篇:微型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0课《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微型课 教学内容:《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第5段 教材与学情分析:
《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选自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吴承恩笔下的中国长篇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叙述了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与二郎神在水帘洞前大战一场的情景,表现了孙悟空机敏、坚毅和无畏的反抗精神。课文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自主阅读。但文中的语言有强烈的文言色彩,学生朗读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齐天大圣与二郎神互相斗法的过程,感受其中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语言,了解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齐天大圣这个神话英雄的喜爱之情以及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齐天大圣与二郎神互相斗法的过程,感受其中的神奇。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的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
师:话说齐天大圣慌了手脚,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众神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大家都知道,孙悟
空会七十二变,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来看第5段。
二、错误轮读,知大意
师:现在我想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用错误轮读的方式来读一读第5段,第一个同学开始读,一出现错误,下一个同学自动接着读!其他的同学仔细听!
三、边议边读,明其理
1.讲述孙悟空二郎神变化的过程
(1)师:我来检验一下其他同学是否仔细听了!你们觉得孙悟空和二郎神谁更厉害?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指一同学来说)
(2)师:你是从他们精彩的斗法过程看出的,很好!现在这边的大组是孙悟空,这边的大组是二郎神(全班分为两大组),你们来说说你们依次变了什么,每个大组派一代表,把各自所变之物一一对应写在黑板上!
(孙悟空:麻雀
大鹚老
鱼
水蛇
花鸨
二郎神:饿鹰
海鹤
鱼鹰
灰鹤
现身弹弓)(3)师:看来同学们对孙悟空二郎神斗法的过程了如指掌啊,文中有两处对他们所变之物做了细致描写,那就是„„?(生答)那二郎神是怎样判断出鱼是孙悟空变的?孙悟空又是怎样知道二郎神变成了鱼鹰呢? 2.小组合作体会人物形象
师:从他们这个斗法过程中你能看出孙悟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小组讨论一下。
四、角色朗读,深体会
师: 最后,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你们读有关孙悟空言行的句子,我来读二郎神的!
五、结语
师:欲知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的后事如何,请把《西游记》细细读来!对于古文,只有读好了,才能更好理解文中语言,才能走进其中的人物形象。
六、板书设计
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
孙悟空:麻雀
大鹚老
鱼
水蛇
花鸨
二郎神:饿鹰
海鹤
鱼鹰
灰鹤
现身弹弓
第四篇:微型课教案
《将相和》
海滨小学:闫晶晶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师: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事智慧,更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课件:①奥运会开幕式“和”字部分的精彩镜头)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沿黄河奔波,把“和为贵”的信条四处传播。他经常以“和”训导自己的弟子:立身处世要“克己”,要由“人和”推及“政和”,甚至延续到整个人类,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题目是《将相和》。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三、检查预习:聊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课前预习课文了,那我们聊聊吧!课文中“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
师:回答正确,看来你预习的很认真。
四、学习新课
师: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
师:同学们找的很准确,那你能把它给大家读一读吗? 师: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中描写的蔺相如和廉颇的片断。
课件②出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师: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觉? 师:是啊,廉颇是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送到句中。
师:从读的课文中,老师能看出廉颇的不满。
师: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的嘴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官到底该不该升?
板块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师:我们先来看看“完璧归赵”课件③图片这个故事。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做上记号。课件④出示: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师:我们来看第一句话课件⑤,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能找到相关的证据吗? 师:既然璧这么珍贵,那就是蔺相如在说谎了?到底是不是这样?来让我们找到当时的背景来谈一谈。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蔺相如说璧有毛病,这是在说谎吗?你能体会出什么?
师:是的蔺相如是机智、聪明的„„
师:让我们机智聪明地读出“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师:课件⑥出示第二句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在哪里?
师:请大家默读2到8自然段,划出重点句,组织好语言,替蔺相如来摆摆这个理。
师:是啊,拿城换璧是你秦王提出来的,我把和氏璧给你送来了,你却不交城。理由充分,说话才有气势。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师:有理有据,所以蔺相如面对的虽然是虎狼之国的秦王,却仍然毫无惧色,言语中字字掷地有声。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师:蔺相如真的撞吗? 师:除了金蝉脱壳之计,蔺相如还用了几个计。请大家接着读书,看看谁能读出来?
师: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所以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他进宫见了秦王才会怎样说?
出示课件⑦: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
师: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呀!请大家再读蔺相如的话,揣摩一下秦王当时的心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蔺相如已经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会杀他,所以才会大大方方地说——
师:你们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
师: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也被秦王客客气气地送回了赵国。咱们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蔺相如决定接受赵王让他带璧入秦的使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请大家读书,找出文中的句子来。
师:你们又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
师:“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切尽在掌握。这就是大智大勇的蔺相如。正是有了这样的(大智大勇)板书,才敢带璧入秦,最终完璧归赵,这个“完”是什么意思?那你说还有什么也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是啊!是赵国的尊严,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识,用他的那张嘴和秦王针锋相对。不仅“完璧归赵”,还让秦国没有理由对赵国动兵。你们说说,他这张嘴是耍嘴皮子吗?
板块三:深入人物角色,提升人物精神
师:接着,让我们走进第二个小故事“渑池之会”和第三个小故事“负荆请罪”
师:总结学习“完璧归赵”的学习方法,课件⑧出示:抓住蔺相如的嘴说的什么话来学习。
师:小组讨论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表现。
师: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蔺相如呢?他再一次维护了什么?
师:而这样的蔺相如却被廉颇误解,如果你是蔺相如会怎么做呢?来让我们看看蔺相如究竟是怎么做的?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廉颇,现在面对这样一个“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爱国的人才,你还会不服气吗?那会怎么做?怎么说呢?他们两人最后的结果样?结合插图表演“负荆请罪”这一部分。
师:通过同学们的表演,你体会到了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知 师:同学们,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立了大功,官职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两人不和,最后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二人和好,塑造了大智大勇,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二人和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二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多么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这就是《史记》给我们带来的精彩人物,课后,你可以走进《史记》,来认识更多这样的人„„
(课件⑩出示:《史记》封面和作者司马迁)
五、课堂小结
中国文学浩如烟海,它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品味,正如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让我们再回到奥运会的开幕式课件⑾出示,“和”字是不是带给我们更深的体会,它表达了我们国家共建和谐社会的的愿望,寄托着中国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崇高理想,让我们一起努力,记住这个并不复杂的字:“和”。(题目中“和”字改成红色)
第五篇:微型课教案
微课: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危急时紧张可怕的气氛。教学过程: 微课准备:
学生自读自悟并小组内交流,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
一、集体交流,师适时点拨。
(一)体会杰克在危急时刻的机智勇敢和沉着镇定
1、有感情的朗读5自然段。
2、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动词“端”和“夺”,通过学生演示,感悟人物性格特征。
3、朗读感悟紧张的气氛。(1)师配乐朗读(配以分针走动的声音):蜡烛在继续燃烧,(幻灯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2)师引读,感悟情况的危急及紧张的气氛。
此时是多么可怕啊,------------------。(烛焰摇曳,------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整个空气都凝固了,伯诺德夫人的呼吸都紧张了,-------------。(她似乎------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3)这半截蜡烛简直就是——(炸弹……)(二)体会杰奎琳的聪明机智以及从容镇定
1、“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那一盏灯上楼睡觉吗?”体会,有感情朗读。
(1)什么叫“娇声”?(2)怎样“娇声”说的?
(3)教师读:“少校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半截蜡烛上楼睡觉吗”?
通过替换词语(司令官—少校;一盏灯—半截蜡烛),对比朗读体会杰奎琳的聪明机智以及从容镇定。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二、总结升华。
(一)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1、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2、既然最后是由杰奎琳保护了蜡烛,何必还要费事写伯诺德夫人和杰克与敌人的周旋?(学生讨论)
总结:伯诺德夫人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为杰奎琳赢得了时间。
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体会题目《半截蜡烛》
1、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半截蜡烛》的深刻含义。
2、重读课题《半截蜡烛》,再次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