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设计二

时间:2019-05-13 22:5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7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设计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7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设计二》。

第一篇:第7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设计二

高二对口语文

学案

编写:高亚飞

《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设计二

班级:

姓名:

一、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报道,作者以大量的翔实的材料叙述了中国人近半个世纪的飞天梦想。

按照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可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导语。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5日,地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事件是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本文的导语用了两种写作方式:描述式和评论式。

写发射的环境是“朝阳辉映”,发射架是“耸入云天”,“神舟”五号是“乳白色”,而写到杨利伟则是“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 的时刻”。发射时,“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些都是细致的描绘,把中 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送入太空时的情景精雕细刻的描写出来,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这样的描写还把读者带入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氛围中去,同学们请想一想,中 国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过飞天梦想了,就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实现了,怎不让每一个中国人激情澎湃?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写法。

第二部分(第2~26段),主体。叙述半个世界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主体部分要有充实、丰富并能回答有关问题的内容,导语写完后,就要展开或阐发新闻事实。中国人的飞天梦实现了,而实现这个梦的航程则是漫长 的,是几代人心血凝成的。本文的标题也揭示了主体的内容。事件通讯要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起因、人员、场面、结果等,以交等事件的复杂性和社会影响度。

第4段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是由导语部分引出主体部分。文中说:“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 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第5、6段,写背景,是激励中国进入航天领域的大背景。时间推到了1957年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的那一刻,由于我们过去中国的贫弱,科学 技术已远远落后于人了,但这个消息却震动了从来不服输的中国人,苏联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只有迎头赶上,才对得起我们先人创造的辉 煌文明!这一段虽是简略地谈背景,但写来仍然使人荡气回肠:我们现在落后了,但我们不能永远落后。

第7~10段,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先写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激励无数的航天人去实现千年梦想;接着写我们的计划,上天毕竟是一件天大 的事情,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吹上去的,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这计划的第一步是研制火箭,成功了,而从毛主席发出号召开始到火箭成功发射才用了1年零9个月;又 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又上了天,“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由号召,到计划,到成功,一步一步写来,紧张的任务,紧凑的文章,娓娓 道来,条理清晰。

第11~13段,人造卫星上天了,下一步就是载人飞天,圆千年梦想。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是航天材料、食品等的准备,一是航天 员的准备,已经挑选了19位优秀的飞行员,他们是航天员的预备军。看来实现中国人的航天梦已为时不远了。可是在科学上是没有坦途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计 划搁浅了,我们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这是多么遗 第三部分,结尾,回到导语重点内容。

时间:金色的秋日,9时10分。人物:杨利伟,一个勇敢的中国人。事件: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发射成功。”结尾是主题 思想的主要显示,是读者领悟文章内涵的一把钥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结尾”、“一篇全在结局”之说。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说:“我要等到想出一个跟开头一 样好的结尾才写它。”可见人们对结尾的重视。本文的结尾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应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 结尾。

第二篇:第7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设计一

高二对口语文

学案

编写:高亚飞

《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设计一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第一课时

一、写作背景

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 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 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 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 华夏“神舟”。

二、作家作品

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热情的讴歌了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三、重点字词

耸入云天 翌年 扭转乾坤 横亘

第三篇:《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

盈江一中200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学案

2009年月 30 日

第十二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掌握新闻的结构特点。思考题1 阅读本文,你知道中国航天史有几个阶段?

2. 准确分析本文的结构层次,体会新闻的真实性特点。思考题2 本文可分为几部分?文章的真实性如何体现的?

3. 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思考题3 看课文,查资料,你知道中国的哪些航天科技成果?

二、问题与例题

问题1 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是详细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飞船上天后航天员的所见所感,还是叙述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问题2 本文内容包括哪几个部分?分别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问题3 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问题4 这篇新闻的真实性事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

问题5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四、目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翌()年 橘()红 摘星揽()月 ....

盈江一中200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学案

2009年月 30 日

酝()酿()嫦()娥()....乾坤()记载()墙垣()...莅临()呻吟()装载()横亘()....蜿蜒()云霄()辉煌()着陆()....垂涎()通宵()仓皇()着凉()....诞生()肖像()彷徨()...铤而走险()销声匿迹()..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ǒng()入云天 gèn()古未有 横gèn()断壁残yuán()zhèn()动天下 3.解释下列词语。尘封: 横亘: 不同凡响: 一鼓作气: 谈笑风生: 无微不至:

4.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联系平时看到的新闻,总结一下。

配餐作业 A、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苛(kè)刻 着(zhuï)陆 乾(qiān)坤 ...B.翌(yì)年 横亘(gèn)高耸(sǒng)...C.透露(lîu)集(jí)成 揽(lǎn)月 ...D.运载(zǎi)舒适(shì)不懈(xiè)...2.树立 竖立

(1)作为政府官员,如果不()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就会经受不住各种考验,就会使权力“错位”,就会腐化堕落,身败名裂。

(2)记者在隧道出口看到()的警告牌,上面有“限速60”的警示标志。

审定 审订

(1)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之后,即可付诸行动。

(2)新()的新课标各版本的教材已于2008年夏天陆续出版发行。3.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标新立异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盈江一中200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学案

2009年月 30 日

B.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C.正是这8000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道路,使中国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D.“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

A.巩固题

1、阅读课文导语部分,回答问题:(1)导语部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如果把第二段文字改为“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巨响,运载火箭喷射出火焰,飞船升空”,表达效果如何?

(3)为什么说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

2、语言欣赏,说说句子的含义及情感。

(1)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2)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C.提高题

联系课文内容,并补充课外有关资料,编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第四篇: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设计

第十二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设计【学习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学习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一、知识储备

1、读准字音运载(zài)橘红(jú)角落(jiǎo)翌年(yì)开辟(pì)乐曲(qǔ)酝酿(niàng)横亘(gèn)着陆(zhuó)

2、解释词语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后泛指做事的时候要趁鼓起劲头的时候一口气干完。

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苛刻:(条件、要求等)过于严厉、刻薄。

尘封:放置已久,覆满灰尘。

辉映:照耀;映射。

翌年:明年。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凡响,平凡的音乐。

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从地面上陡然耸起。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巨大;也形容声势必浩大或影响巨大。

3.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贾永、曹智、白瑞雪,新华社记者。

(2)解题:“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语双关,既是对“神五”发射过程的记录,也是对中国航天发展史的叙述。

(3)写作背景: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二、问题探究主问题一: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子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以认为实指“神舟”五号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子问题2.阅读课文,找出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并概括一下导语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了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价值所在。

子问题3.请概括第二部分具有重大意义的六件大事。

明确:(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3)1970年4月24 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子问题4.新闻报道强调时效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明确:不是。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一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主问题二:体会文章的结构特色及艺术手法。

子问题1.结合首尾两部分谈谈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一般的文章可以分为三种结构∶线形结构、网状结构和圆形结构。本文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子问题2.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表达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在那一刻,梦想将变成现实,传达出一种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

子问题3.报道中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诗本文写作的主要特色,试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明确:“金色的秋日”有两重含义:一是实指,因为十月份正是金秋;一是喻指,表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辛勤耕作,中国航天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从万户说到杨利伟,表明中国人的航天之路非常曲折,但中国人的步伐并没用停止,而是在不断地走下去。

(2)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明确: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作者将此句单独列段,意在强调这次发射活动的伟大意义,并使读者看到中国航天事业光辉的未来乃至一个民族光辉的未来,读毕热血沸腾,倍受鼓舞。

三、课文小结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写新闻事件的必然结局,是意尽言止时的自然收笔。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是主题思想的主要显示,是读者领悟文章内涵的一把钥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结尾”,“一篇全在结局”之说。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说:“我要等到想出一个跟开头一样好的结尾才写它。”可见人们对结尾的重视。本文的结尾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

如果让我们写一篇新闻稿,应注意哪些问题?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再次,注重新闻的结构。例如本则新闻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对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四、拓展延伸阅读下文,回答1-4题梵高的坟茔 范曾①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北行,便是一片冬天的萧瑟。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②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来到法兰西后,面临他的是贫困与饥饿。梵高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压抑着他。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烟草,它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艺术既然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公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了一次壮烈的抗议。

③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籍。当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尼面对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到她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的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摇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像?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耀中,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惰性。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高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

④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当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一切和寂寞的梵高毫不相干。

⑤我们来到梵高的坟茔,它坐落在一所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爱的弟弟德奥合葬,两块墓碑,方身圆顶,没有任何纹饰,没有花岗岩的墓室,碑前只有一抔黄土,覆盖着长青的蕃藤。公墓寂然无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却在刺骨寒风中颤动着不屈的生命。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的四周。这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坟》,总有一些人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1、为什么说梵高是一位“艺术的殉道者”?阅读第2段的有关内容,作出简明的回答。

2、在第3段中,作者提到罗丹和莫提格里昂尼这两位艺术大师的创作情况,这是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梵高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仔细阅读第3段,用简要的语言归纳。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 文章第3段说“这种画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句话的意思是:梵高的画风填补了病态美术史的空白,开辟了色彩学和美学的新领域。

B 第5段说“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的四周”,这句话的意思是梵高坟茔远离城市的喧嚣,他的灵魂可以享受这里的一片宁静与芬芳。

C 文章最后提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意思是说一个人身前的荣耀不过是过眼烟云,等待他的往是死后的寂寞,而伟大的艺术家 永远被人铭记和景仰。

D 古往今来的画家,不可胜计,然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第三类则置好坏于度外,被冥顽不朽之力驱动着画笔作画。梵高属于第二类。

E 梵高用自裁的方式来抗击命运固然不值得称道,但他对艺术的执著与真情却给后来的艺术家们带来无尽的启示。

F 梵高死后的荣耀说明真正的艺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就像好酒一样,存放越久,味道越醇。

答案:

1.“他的艺术无人欣赏”,又要答出“自杀”才能得满分。

2.①反衬②突出他清白无瑕的生活的朴实淡泊的画风(答衬托也对)3.①取材于平凡事物②感悟真挚自然,决无矫饰③充满对人生的批判和对命运的抗争④手法神奇,色彩高妙,构图超绝4.BD 【解析】B项应为“梵高的灵魂”已经得到了安慰,因为人民崇拜他;D项梵高应属第三类

第五篇:飞向太空的航程 学生学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宾川四中高一语文备课组

一、目标明晰:

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层次结构,并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其中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二、自主学习:

(一)预习案

1、知识链接: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报道,作者以大量翔实的背景材料叙述了中国人近半个世纪的飞天梦想。叙事清晰,语言流畅生动。

何为“通讯报道”?——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通讯具有三个主要的特点:生动性(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完整性(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评论性(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

2、文本助读:

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

3、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

翌年()

横亘()

摘星揽月()

橘红().... 蓦然()

乾坤()()

酝酿()()

着陆()...... 迄今()

透露()

载人飞船()

下载()....(2)明晰词义:

①耸入云天: ②翌年: ③扭转乾坤: ④苛刻: ⑤横亘:

(二)自主研读案

1、整体把握(结合已学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请回答:(1)、标题:

(2)、导语:(第_____自然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主体:(第_____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分别为:

①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1992年9月21日,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尾:(第_____自然段)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导语重点内容,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三、合作探究:

1、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本文的标题就很有特色,读完全文,你能说说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答:

2、主体部分用大量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这个背景资料,本文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提示:可从引用这些背景材料的作用、事件与历史结合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

四、感悟提升:

你如何评价杨利伟和明朝的万户?

答:

下载第7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设计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7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设计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飞向太空的航程》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一、整体把握: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1、知识目标: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通讯的特征,培养阅读和写作新闻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解读标题的特定含义......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 姜舟斌 【文本说明】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则优秀的新闻报道。课文针对中国航......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 》 教案 学习提示 1、知识目标: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感受......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www.5y kj.co m 【学习目标导航】 、知识目标: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