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案例与反思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
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既可以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阅读能力也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中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所以阅读课在我们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怎样上好阅读课成为英语教师教学中的关键。以下根据自己近些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究和分析。
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Presentation(导入)——skimming(粗读)——listening and reading(听读)——scanning(跳读)——intensive reading(细读)——retelling(复述)——discussing(讨论)——writing(写作)——summary(小结)。
现以初中英语外研版Unit 12 WB中的一篇短文为例,进行说明。Step 1:Presentation(导入)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法国的风俗,所以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因为语言差异所产生的误解的笑话导入,以此引起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Step 2:Skimming 这一步是为掌握文章大意而进行的阅读,要求学生读后概括文章的大意,并且设计一些简单的问句让学生进行回答。
Step 3:Listening and reading 让学生边听边读,并且在听读的过程中找出文章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子。并且进行解决,扫除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一部分障碍,但要注意知识点的讲解要尽量简练,并且要引导和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Step 4:Scanning 这是一种为寻求特点细节放弃大部分内容,只注意某一点或某几点的阅读方式,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跳跃式的阅读,找出问题的主要信息。在此环节中提醒学生不要逐词逐句看课文,要讲究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问题的答案。
Step 5:Intensive reading 仔细阅读文章,要求学生从细节处把握文章,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便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此环节中,要求学生各自独立完成阅读任务,然后与同桌或同组同学合作解决疑难点。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出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Step 6:Retelling 此环节要求学生根据第二步,第四步和第五步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之后,调整顺序。根据教师提示的关键词,对文章进行复述,加深印象。Step 7:Discussion 此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来完成。解决文章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Step 8:Writing 此环节要求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根据提示内容,自己写一篇关于风俗礼仪的文章。
中西方的习惯大有不同,请写一篇80词左右的文章,介绍一些有关的差异。
要点提示:
1、food
2、things used for eating with
3、eating etiquette(like whether people can make some noise when eating)词语提示:
Differences,prefer,steak(肉排),make aloud noise,rude Step 9:Summary 教师对本节英语阅读课进行小结,强调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印象。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读”这一实践活动,以“练”这条主线贯穿于课文阅读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自始自终,有输入,有反馈。由浅入深,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教无定法,阅读理解的教学应该有一定的模式,但这种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作出合理的调整。
总之,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任重道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点缀、深化英语知识的“神”采,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原汁原味的英语境界中,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让学生们学起来有滋有味,轻松自如。
第二篇: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案例
幸福离我们有多远
1.通过上午观看两位专家的视频讲座,我深受启发。教学策略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学习需要把握好的学习策略。不同的教材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学生也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任重道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点缀、深化英语知识的“神”采,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原汁原味的英语境界中,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让学生们学起来有滋有味,轻松自如。下面是我学习后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对The Secrets of Happiness的阅读课的设计。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应用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究和分析。
The Secrets of Happiness教学案例
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Presentation(导入)——skimming(粗读)——listening and reading(听读)——scanning(跳读)——intensive reading(细读)——retelling(复述)——discussing(讨论)——writing(写作)——summary(小结)。
阅读前活动 Pre-reading
Step 1:Presentation(导入)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人们怎样才能幸福。所以我通过听唱英语歌曲《If you are happy》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拍拍手,耸耸肩,跺跺脚。,以此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先感受快乐。做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不仅可以放松,还能促进学习。初中英语学习者的几个学习问题:语音,词汇,和语法。通过真真正正的听歌来解决相关问题。为下面的阅读做准备。
教学策略:听唱歌曲,动手动脚。全体学生融入其中。
阅读中活动。While-reading(完成教学目标中的阅读技能训练、合作学习等目标;完成教学重点中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相关阅读技能、阅读技巧的部分。)
Step 2:Skimming
这一步分别设置关于标题,文段,最基本信息,最基本课文相关知识的一些问题。难度低,题目简单。关于此处的处理,不用告诉学生专用名词skimming,而要求学生们尽可能“快”地完成相关问题。这种快,正式对于跳读的一个技能实现。作为老师,在此处,要注意与之前的语速进行区别,要试着加快自己的语速、提高语调,以辅助促进学生快
速跳读。1How many secrets of happiness are there ? 2,Do many people know how to find happiness
教学策略:粗读,提问题,找关键词。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目标。
Step 3:Listening and reading 让学生边听边读,并且在听读的过程中找出文章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子。并且进行解决,.扫除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一部分障碍,但要注意知识点的讲解要尽量简练,并且要引导和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
教学策略:听读课文。小组比赛猜词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完成任务。Step 4:Scanning 这是一种为寻求特点细节放弃大部分内容,只注意某一点或某几点的阅读方式,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跳跃式的阅读,找出问题的主要信息。此处的几个问题设置与后一步细读要有联系,让学生的阅读循序渐进。在此环节中提醒学生不要逐词逐句看课文,要讲究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问题的答案。
在此期间老师要出示以下问题: 1,Who do happiness depends upon ourselves 2What can we do in order to be happy?
教学策略:合作阅读,抓关键。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任务。
Step 5:Intensive reading 仔细阅读文章,要求学生从细节处把握文章,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便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此环节中,要求学生各自独立完成阅读任务,然后与同桌或同组同学合作解决疑难点。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出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1,Can Money and success alone bring lasting happiness.? 2What kind of people live happier and healthier lives.? 3If you want to feel happier, what should you do? 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比一比谁最棒。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能完成任务。
Step 6:Retelling 此环节要求学生根据第二步,第四步和第五步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之后,调整顺序。根据教师提示的关键词,对文章进行复述,加深印象。
secrets of happiness-----money and happiness-------depends upon------suggestions------the first secret------such as------another secret------Finally.教学策略:先连词成句,再连句成篇。最后复述课文。这一步比较难,一半。的学生能达到目标。
阅读后活动。After-reading(扩展学习的面,让学生真正的有所收获,而非局限于课本。)Step 7:Discussion 此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来完成。解决文章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策略:小组合作,讨论,质疑。绝大部分能完成任务。Step 8:Writing :Are you happy? If you want to be happy ,what should you do ? 此环节要求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基础上,自己写一篇关于幸福的文章。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看法也大有不同。介绍一下你的幸福观,你怎样才能幸福? 要点提示:
1、happy
2、things you want to do
3、money and success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模仿写作,活学活用。一半的学生能完成的很好。
Step 9:Summar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教无定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任重道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点缀、深化英语知识的“神”采,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原汁原味的英语境界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案例
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既可以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阅读能力也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中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所以阅读课在我们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怎样上好阅读课成为英语教师教学中的关键。以下根据自己近些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究和分析。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Presentation(导入)——skimming(粗读)——listening and reading(听读)——scanning(跳读)——intensive reading(细读)——retelling(复述)——discussing(讨论)——writing(写作)——summary(小结)。
现以初中英语人教版九年级Unit 12 Section B 3a中的一篇短文为例,进行说明。
Step 1:Presentation(导入)本篇文章主要讲述法国的风俗,所以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因为语言差异所产生的误解的笑话导入,以此引起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Step 2:Skimming 这一步是为掌握文章大意而进行的阅读,要求学生读后概括文章的大意,并且设计一些简单的问句让学生进行回答。What does Wang Kun do? Where is she now? What’s the article mainly about? Step 3:Listening and reading 让学生边听边读,并且在听读的过程中找出文章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子。并且进行解决,扫除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一部分障碍,但要注意知识点的讲解要尽量简练,并且要引导和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
Step 4:Scanning 这是一种为寻求特点细节放弃大部分内容,只注意某一点或某几点的阅读方式,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跳跃式的阅读,找出问题的主要信息。在此环节中提醒学生不要逐词逐句看课文,要讲究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此期间老师要出示以下问题: How many table manner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 What are they ? be supposed to do be not supposed to do Step 5:Intensive reading 仔细阅读文章,要求学生从细节处把握文章,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便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此环节中,要求学生各自独立完成阅读任务,然后与同桌或同组同学合作解决疑难点。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出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1、Why was Wang Kun nervous before she arrived in France?
2、Why did she have no reason to be nervous?
3、How has her French improved?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4、What is one particular challenge she is facing?
5、What does she find surprising? Step 6:Retelling 此环节要求学生根据第二步,第四步和第五步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之后,调整顺序。根据教师提示的关键词,对文章进行复述,加深印象。
…exchange student…France…At first…nervous…Because…But now…nervous…Because…and her French…Her biggest challenge…For example…Now…gets used to… Step 7:Discussion 此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来完成。解决文章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深化对课文的理解。Step 8:Writing 此环节要求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根据提示内容,自己写一篇关于风俗礼仪的文章。中西方的饮食习惯大有不同,请写一篇80词左右的文章,介绍一些有关的差异。要点提示:
1、food
2、things used for eating with
3、eating etiquette(like whether people can make some noise when eating)词语提示:
Differences,prefer,steak(肉排),make aloud noise,rude Step 9:Summary 教师对本节英语阅读课进行小结,强调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印象。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读”这一实践活动,以“练”这条主线贯穿于课文阅读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自始自终,有输入,有反馈。由浅入深,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教无定法,阅读理解的教学应该有一定的模式,但这种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作出合理的调整。
总之,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任重道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点缀、深化英语知识的“神”采,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原汁原味的英语境界中,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让学生们学起来有滋有味,轻松自如。
第四篇: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案例
众所周知阅读理解的能力,大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小到我们现实的各种各样的考试,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与对话课相比,阅读理解课我们无从下手的关键是,我们很难把握阅读理解教学的重点,而往往走进一些误区:
(一)误区一:“无障碍”阅读
问题:有的教师认为,阅读前如果教师不帮助处理新词难句,学生就会因为新词多、语法难而无法完成阅读任务。其实,教师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反而使学生丧失了语篇自主阅读任务的策略和能力。
(二)误区二:教学目标繁杂
问题:有的教师希望把听、说、读、写四个功能的目标都在一节课上有所体现和达成,教师未达成繁多的目标反而弱化了阅读课应有的功能。
(三)误区三:教学活动堆积 问题:有的教师希望设计的阅读任务和活动尽可能的丰富,就在这个模式下安排了大量的教学活动,但是活动的目的性不强,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足、逻辑关系较弱。
(四)误区四:阅读与朗读混淆
问题:大声朗读和无声阅读是课堂中常见的两类“读”的联系方式。有的教师认为阅读课上如果没有学生朗读的声音,课堂气氛就会非常的沉闷,于是就安排学生通过朗读的形式获取信息,完成阅读任务的活动。
针对这些误区,或者是老师老师遇到的困惑,我一直有一种想法:能不能寻找一种方法,或者是阅读理解的一个方向帮助老师能够更加容易的驾驭初中阅读理解的课堂,从而能够构建一个有效的初中阅读理解的课堂,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到浙江师范大学学习,学习到了一种新的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就是PWP教学法。这种方法也不是什么新的方法,但是如果把这种方法能够运用的好,确实能够给我们指引一条轻松容易的方法,从而轻而易举的设计一节有效的阅读理解课。下面是我在初中做的一节观摩课的案例,(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个话题,sectionC 教学对象 东屯镇初中七年级学生
How Kangkang helps a baby monkey to 教材内容
find his way home.monkey, lion, tiger 教学项目 词语
1.What's up!2.On his way home.3.It's very kind of you.句子
4.Thank you for your help.5.Let me help you.at the end of lesson,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What's up!2.On his way home.3.It's very kind of you.语言知识
4.Thank you for your help.5.Let me help you.make use of pictures to understand information of 教学目标
语言技能
a story
animals are the friend of us,so we should 情感态度
protect them 教学重点 1.on one's way home/to +地点
2.thank you for +n./doing.3.let+宾语+动词原形
教学难点 1.act out the story 2.make up a new similar one.运用任务 watch, think, read, check, act 教学方法 raise questions, lead tinking, exercise 教学媒体 blackboard, chalk, paper, computer, candy
(二)课堂教学过程
预设时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间
introduce myself and talk with the students about listen,guess release students'nervous 5m 1.warm up
animals.speak,write sense Play a game-guess riddle.1.play a flash about how catch the students' Kangkang attention
watch,think,3m 2.pre-reading helps the baby and make them have a
imagine
monkey.whole 2.set three feeling about the story.questions.ask the students' to find the 1.read the story 1.konw the main idea of answers.check quickly,find the the story.2.ask the students'to answers.2.Learn the use of underline the 2.discuss use and the the important sentenses important sentences meaning with their 3.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30m 3.while-reading
3.teach the use of the partnars.thank someone, and to importand points 3.read the exercise express worry about 4.show some and give the answers.something.exercise 4.read the story in 4.improve the ability 5.ask students to act different roles.epression in English.out the story.summarize the use enphrasize the
listen and think, 7m 4.post-reading of the important importantance of this
write and feedback
points class 1m 5.homework Do the exercise in the students' exercise book.【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结束时,听课教师的疑问是课前问题的设置的意义,和第二个问题:How does Kangkang helps the baby monkey? 这一个问题的答案。到底课前问题的设置在本课的意义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猜测文章的大意;其次是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问题的答案的检查,目的是调查学生对这个故事是否了解。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好像有点争议。康康怎么帮助小猴子?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知道可否这样理解:“假如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家里比较贫困,然后我问同学们:„同学们,我们怎么帮助某某啊?‟”那么同学们的回答是不是可以是,我们帮助他学习、我们给他捐钱......。还有就是我上课说的口语同学们听不懂,我认为这样的结果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不经常说;其次是我的课堂用语不地道。所以今后我会多加练习课堂用语,而且在班上多说英语。
这一节课我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就是,不让学生表演,把表演的环节变成拓展,在准备类似的一篇阅读理解的材料,让他们练习。
第五篇:教学案例与反思
《荷塘月色》 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学校:
习水五中 科目:
语 文 姓名:
叶 红
《荷塘月色》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一、设计背景
语文是色彩缤纷的大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意境深远的图画,令人惊叹不已;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语文中的美无处不在。本设计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解放思想,引导学生全称思考,着力组织,刺激学生的发现欲,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并适时引导学生步入广阔的语文天地,让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感知美,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美,用自己的大脑去欣赏美,用机子的巧笔去学习,去创造令人赏心悦目的美。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入高中学习,从年龄特点上看,学生对自然景物更容易引起心灵的律动。小溪流水潺潺,草地绿茵如毯,花朵含羞绽放,小鸟掠过身边……从心理方面,结合学生实际,扣住学生厌学语言的症结,有意识地引发兴趣,瞄准“多思的年华”认识事物的自我意识,“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在反思中发现、分析、探究、切磋、交流。
针对学生不善于朗读的情况,师生共同设计听说读写的各种学习情景,对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全面的锻炼,师生共同探讨最感兴趣的内容,对接生活,积累经验。当学生在欣赏独具匠心的描写时,可能对文本流露的思想倾向,隐藏的情感,特别是作者独特的审美意识,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障碍,教学时应通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把握文本的“这一个”。
三、文本分析
《荷塘月色》一开头就说,夜深了,人静了,想起日日经过的荷塘,“总该有另外一副样子吧”。许多同仁把这句忽略过去。觉得这句很平淡,没有什么可讲的。但是,这句挺重要。因为这里就有矛盾可分析。平时的荷塘,是一个样子,是并不值得写的,而今天的“另外一副样子”,才值得写。抓住这一句,不仅仅有利于分析文章,而且便于从中分析出为文之道。要写一处风景,一般的情况,是不值得写的;只有与平常不同的样子才值得写。平时的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路边的树也不知名。“白天里很少人走,夜晚有点怕人”,一点诗意也没有。值得写一写的,是“今天倒好”,一个人来到这里,好像来到“另外一个世界”,作者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许多同行,读到这里,又滑过去了。但是,这里的矛盾的更为明显了,是双重的。从客观世界来说,本来,清华园,就是一个世界,哪来“另外一个世界”?这个矛盾(两个世界)不要放过。另外一个矛盾更不能放过去。那就是“平常的自己”和“超出平常的自己”。“平常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呢?文章中说了,“既爱群居,也爱独处,既爱热闹,也爱冷静”。而现在却只是只爱“独处的妙处”。
四、教学目标
1.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3.熟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段。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语言运用的技巧
2.领悟文中作者想暂时忘记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记,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矛盾情绪。
难点:
1.为什么要联想到江南的采莲,为何要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
2.通感的运用
六、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注重积累,从以往的只是结构层次迁移到新的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注重品读,从感性上寻找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
第三课时,注重品读、思考。从理性上体悟、分析作者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PPT配乐播放一组有关荷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1分钟)
师:荷花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大家看完这些图片,有没有联想到有关描写荷花的诗文呢? PPT: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可以说,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一篇写荷的散文名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起来欣赏他笔下的荷塘月色,领略他别有一番滋味的情感。
二、走近作者及时代背景(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师: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同学们应该都很熟悉吧,那么老师我想请一两位同学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我再作补充介绍。
PPT: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炫,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师:同学们知道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在哪里的吗?
明确:清华园
PPT:走近背景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三、整体感知
1.疏通字詞
师:现在大家对《荷塘月色》,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接下来我想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请准确地读出上面的字词。
PPT:
煤屑(xiè)蓊蓊郁郁(wěng)踱着(duó 点缀(zhuì)
袅娜(niǎo nuó)霎时(shà)脉脉(mò)酣眠(hān)
峭楞楞(qiào léng léng)梵(fàn ē líng)
媛女(yuán)纤腰(xiān)沾裳(cháng)敛裾(liǎn jū)
2.课文朗读 师:大家对本课的字词都把握得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篇课文,要注意其停顿、重音、语调、语速。
…… 3.行踪与心情
(1)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画出作者月夜观荷塘的行踪,并对应行踪,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发展变化的语句。
(2)请三至五位同学说说自己找到的答案。
PPT:
作者行踪:
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赏四周——回家门
表现作者心情发展变化的语句: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是:
颇不宁静→寻宁静→暂得宁静→失宁静
作者作为一个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面对当时社会现实,思想是矛盾的、复杂的。反映在这篇课文中,既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
四、课文讲解
第1段:
师:刚刚我们已经找出了作者的行踪与心情变化,知道了课文的感情基调是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下面我们将逐段对课文进行分析,我们先来看第1段。
文章的第一句话是文章的文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PPT:作者为什么忽然想起了荷塘?作者是如何表现失眠的郁闷心情的?
月亮升高了,马路上孩子们的嬉笑声听不见了,妻子拍着润儿也渐入睡,周围已经沉静下来了,本来可以好好想一些问题,但是,许多的是萦绕砸自己头脑中,无法理清,“忽然”想起了荷塘,作者是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找寻片刻的心灵的宁静而去荷塘边的。
一是借助对“月亮”的描写表现夜已深。二是借助对“孩子们”和“妻”的描写反衬出“我”的失眠。
第2段:
师:第1段主要表明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那么第2段主要写什么呢?
PPT:
(1)这个自然段主要写去荷塘的小路,那这条小路有什么特点?
幽僻是主要特点,多树且是蓊蓊郁郁,这样就更显幽深僻静。
(2)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觉“小路” 很美,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通过白天和夜晚,及没月光和今天月光的淡相比较的。
五、布置作业
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在熟读的基础上领会其场面描写的美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业抽查
请三至五位同学朗读自己找到的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
二、课文分析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对课文有了整体的认知,也对文中的第1、2段进行了分析,这节课我们将侧重对文中描写荷塘的段落(第4、5、6段)进行分析。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第3段。
第3段:
PPT:
这段主要写作者去荷塘时的感受,请你说说这种感受的具体内容?
“像今晚上,……现在都可不理”,这是作者感受的具体内容,作者感到在这种幽僻的环境之中,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在这种环境里,可以不作违心的事,不说违心的话,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抛弃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可以理解这种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进一步点明了夜游的原因。
师:第4、5、6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也是文章描写最精彩的部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对其进行探讨。
第4段:月光下的荷塘
PPT:
(1)作者写月下的荷塘写了那些景物? 荷塘:曲曲折折,用叠词,突出广度
荷叶:田田,用叠词,突出广度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用比喻,以动写静,写出了高而圆的风姿
荷花:袅娜,拟人饱满的花朵姿态柔美,羞涩,拟人,含苞欲放的娇媚情态
荷波:密密的,幽雅和宁静(动静结合 拟人)
(2)叠词:
叠词不仅增强了物态情貌的形象感,而且构成鲜明的节奏,和谐的旋律,富于音乐美。
(3)比喻,拟人的分析
(4)通感的分析
什么是通感?顾名思义就是使人的各个感觉器官相同。也就是说,通感就是运用形象的语言把一种感官的感觉转移到另一种感觉上,凭借感受的相通,使原来不可名状的、难以言传的感受,具体生动的表现出来,收到回味无穷的效果。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此句将人的嗅觉转移为听觉,荷香如歌,若断若续,若有若无,不但形神兼备,而且新颖独特,收到回味无穷的效果。
生活中的例子:声音很粗、声音很甜、红杏枝头春意闹。
(5)归纳月下荷塘的总体特点?
宁静,寄予了淡淡的喜悦之情。
(6)找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
PPT:
(1)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 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这个喻体,增强动感,表现了约会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照)太直白,淡而无味。
浮:水气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静写静景,以“轻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升)升空而去,动静太大,不合情境。
洗:突出月光柔和。(泡)太生硬。
笼:“梦”的比喻承上文“泻”字而来,一个“洗”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罩)显得过于密实,厚重。
落下:表沉重,突出了“黑影”的质感。(映出)太普通。
画:如同一位画师在作画。
奏:如同一位音乐家在演奏。
(2)作者为什么又要写月影?会不会不协调?
荷塘四周有蓊蓊郁郁的树,月影当是景中一景,塘上月光,塘中月影交相辉映,能使月色表现的更为精妙,一个“画”字用的精妙,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月光与黑影同时存在,是和谐的。另一方面体现出了作者情感的复杂性。
(3)写光与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比喻与通感的手法,将视觉形象化为听觉形象,光与影的黑白块儿仿佛变成了活泼跳跃的音符,化静为动,写活了。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于名曲得优美,悠扬,和谐动听,两相烘托,扩大了意境。
(4)这段描写荷塘上的月色,总体特点是什么?给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朦胧,和谐,给予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5)找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第6段:荷塘四周PPT:
(1)为什么要写荷塘四周?
突出荷塘周围环境的“静”。
(2)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即由蝉声蛙声来衬托静谧的月夜,另一方面,又突出了作者的心情,其实蝉声与蛙声一直就有,只是作者现在才听到,说明作者短暂地沉浸在荷塘的美景中,现在又回到淡淡地哀愁中了,达到以动衬静的效果。
(3)齐声朗读4、5、6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背诵4、5、6自然段。
板书
小路:曲折、幽僻、树多(对比)
来路:
感受:自由——(苦闷)
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正面)月光 泻—轻柔
色:
青雾:浮、轻纱的梦 光与景的和谐
(反面)(侧面)黑影、倩影
树:重重、阴阴(沉郁)
四周: 远山:隐隐约约 灯光:没精打采(月色迷离)
(自远而近)蝉鸣、蛙叫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抽查3位同学分别背诵4、5、6自然段
集体背诵
二、课文讲解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7—10自然段,思考一下“为什么引《采莲赋》和《西洲曲》?”这个问题。
PPT:
为什么引《采莲赋》和《西洲曲》?
《采莲赋》是写采莲女的爱情生活,是十分美好的,文中的“嬉游和“有趣”就说明作者的态度——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西洲曲》写采莲女则为的是思恋自己的情人的痛苦的,因而,放在这里,与前面的情景形成对比,借此引出“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自然将思绪拉回到现实。
总之,末两节写夜游荷塘引起的联想,想到古代诗词中对采莲的描绘从而对江南美好生活的怀念,表现了作者对眼前的寂寞,毫无生气的环境的不满之情,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在思乡的哀愁中结束全文。
三、艺术特色
师:总体来说,我们对《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了解了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而现在,我们要从文章的艺术特色这个角度,来鉴赏这篇课文。
PPT: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
(1)景物描写。
标题“荷塘月色”规定了作品的全境,既荷塘是月供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这一规定体现了塘中风物的总体特征。
文章通过景物描写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也颇具特色。在荷塘上,月光是“淡淡的、静静的”,云也是淡淡的,荷香、叶子、花的总体特点都是朦胧的,这正与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这种心境合拍,表现出作者忧郁、哀伤的心情。
景物描写的艺术水平:
A、通过绘形绘影绘声绘色的细致描写,传达出对荷塘景色的视听感受。
例如:描绘荷花“袅娜的开着”和“羞涩的打着朵儿”,写出了荷花盛开于待放的两种美妙形态。
B、所见与想象相结合,扩大了描写的范围,适应了抒情的需要。
例如:对荷波的描写。
C、动静结合的描写。
例如:“像亭亭舞女的裙”,“如刚出浴的美人”。
(2)情感的抒发
找一位同学回答作者感情变化的脉络。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不宁静)──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喜悦)──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重新陷入不宁静)──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又引出新的不宁静)
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和鲜明的对比来突出自己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3)情景交融
景语既情语,文章对景物的描写,不仅仅只是描写,还有作者的感情。
例如通过蝉声的热闹来衬托出自己的哀愁。
2.品味语言
(1)作者精心选用恰当的词语,创造生动的意境。
A、动词的选用。具体表现在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又如第三段“背着手踱着”中的“踱”,与“慢步”的意思接近,“慢步只能表现”动作的速度,“踱”既能表现动作又能表现作者心情,这与作者的心情转为开朗相适应。
B、形容词的选用。“这是一条幽僻的路”中把“幽僻”换成“幽静”好不好?
(2)善用叠词
A、“悄悄地披了大衫”一句中的“悄悄地”有什么表达作用?(说明动作很小心,作者不愿惊动家人)
B、“轻轻地推门进去”一句中的“轻轻地”有什么表达作用?(说明动作很轻,作者不愿惊动家人)
C、“路上阴森森的”一句中的“森森”有什么表达作用?(用光亮的“暗”衬托出“我”郁闷的心情)
D、“虽然月光还是淡淡的”一句中的“淡淡”有什么表达作用?(用月光的“淡淡”来衬托喜悦的“淡淡”)
E、“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一句中的“田田”有什么表达作用?(突出叶子长得茂密)
F、“(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一句中“粒粒”的重复有什么作用?(由同学们讨论后得出结论)
G、“荷塘的四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一句中“远近”“高低”的重复有什么表达作用?(由同学们讨论后得出结论)
(3)善用比喻、拟人、通感修辞手法,是语言形象生动,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
A、如“袅娜的开着的”、“羞涩的打着朵儿的”、“刚出浴的美人”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荷花形神兼备。
B、通感手法的运用。描写客观事物时,凭借各种感觉间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观上的感受一到另一感官上,使难以言传的感受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耐人寻味。
四、学生自由阅读。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4、5、6自然段。
2.完成《赢在课堂》中的练习。
板书
情景交融
艺术特色 用词恰当
品味语言 善用叠词 善用修辞(比喻、拟人、通感)
教学反思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经典之作,其清新的语言、灵巧的构思、写景状物的高超技艺让人叹服!经常听老师上《荷塘月色》的公开课,没发现好的使人难忘的好课,自己上来也觉得无趣。一篇如此优美的抒情散文到了老师手里怎么就变样、变味了呢?抒情散文不好上,我想是许多老师一致的看法。原因不一:情感不好把握有之,分析不到位有之,不知从何讲起有之,等等。而《荷塘月色》是众多散文中比较难上的一篇,不好找突破口,我上课喜欢找突破口。你从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始,但不好继续讲下去,想去开导学生,课堂死气沉沉。你从作者行程开始,显得单调肤浅。你从朗读开始,课堂重点不突出。难,真的难。大多老师上公开课喜欢分析描写荷香月色的那几段,因为比较好驾驭。现细细想来,觉得有几点值得我好好反思的。
1、语文教学要加强综合,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节节课在这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语文教学的多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关键的语言文字放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品味、鉴赏,感悟是灵动的,具个性色彩的;配乐朗诵,动画欣赏随文入境,营造美的氛围。研究作者与创作背景,探究作品的写作意图与价值取向,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与思想情操陶冶融为一炉,发挥了语文的实用功能、发展功能、审美功能,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多方面获得培养。但学生互动稍显不足,听课老师多,学生有些紧张。引导还需要大胆一些。
2、教师视学生为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体,尊重学生,平等对话,探究气氛浓郁,学生个性获得发展,潜能得到开发。这一节课教学处处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本,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对语言的揣摩,对文章思想感情的领悟,均能打开思想的闸门,知无不言,又言无不尽,再佐以教师的推敲,因而,精彩纷呈,常闪发智慧的火花。教师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不以“权威”自居,而是作为学习课文的一员,积极参与讨论,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时要言不烦,意在点睛,给学生以深深的启迪;有时明说“不过我也不知道,因为这可能永远是个迷”,(绝非搪塞,而是列举种种研究成果),意在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继续学习的空间;有时提出“现在,我能不能也提几个问题啊”,意在深入开掘,弥补学生探究的不足。教师、教材、学生三维空间碰撞、交融,奏出了美妙、和谐的语文交响乐。
3、教师不仅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注意循循善诱、逐步深入,探求真知,更在于教师能把自身的文化积淀融合于教学之中,提高课的质量与品味,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操。对课文作者的总体认识与评价,对课文意义的阐发,对通感收发的比拟,对重点词句推敲的延伸,对媒体相关报道的评论等,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平日勤于阅读、积累文化的必然展现。而这些挥洒自如的讲解,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感染力,最有启发性,也是课最能发光的亮点。学生以学为主,教师不学无以为师,教师学识丰厚,学生终生受益。
4、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语文教学的天地大大拓张了,影像、图片、音乐、文字资料更是让语文教学左右逢源,于是在《荷塘月色》教学中我也寻觅了大量的图片影像资料,有夏日荷叶荷花,有雨中月下荷花,有特写的荷花,有古诗意境的荷花,现代气息的荷花,还配上了许多古人咏荷之诗句,还有动态的荷叶荷花影像。有清华园朱自清夜游的荷塘,我精选采用了一些用于《荷塘月色》教学中,学生对那精美的图片,鲜活的影像确实很感兴趣,注意力大部分被画面所吸引,结果在《荷塘月色》文本的解读和鉴赏上反而图片化、浅表化,难以入情入境,体味不出其意境之美,对作者心理的微妙变化,语言的品味也难以披文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