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时间:2019-05-13 22:5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注民生,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注民生,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篇:关注民生,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注民生,促进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全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中国历史上的治乱兴衰,一旦离开了对当时农民状况的科学考证,就无法破解其中的缘由和奥秘。当前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会在迷茫中徘徊。当前的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民收入过低,农民就业问题严重,以及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缓慢。尽管政府对三农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且采取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但是,传统条件下形成的农村与城市分割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并没有伴随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相应地做出根本性的变革,而这又极大地限制了当前三农问题的有效切实的解决,也因而导致当前三农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今后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关键、最艰巨的任务是解决中国弱质的“三农”的步履蹒跚的负重前行问题。

今年上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农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号文件和区、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委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打造“枸杞之乡、冶金重镇、物流之都、金岸明珠”的发展定位和争创西部百强县的奋斗目标,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有机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国际化销售”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活市场,瞄准行业高端,走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优质农业和高效农业的路子,全力推进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截至目前,落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8万亩,完成任务的102%;生猪、肉牛、奶牛、肉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44.85万头、6.01万头、1.17万头、43.15万只和136.89万只,分别完成任务的71.2%、73.3%、93.4%、77.1%、82.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618元,同比增长14.3%。

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运行情况表现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样板效果凸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蓬勃发展、招商引资形式喜人、高效节水农业项目二期田间工程全面完成、中国国际枸杞交易中心项目进展顺利、生态移民区后续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取得的成就有:提单产,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促增效,硒砂瓜产业提速发展、举龙头、农业产业化上档升级、夯基础,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扬特色,“适水产业”呈现新亮点、重防疫,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严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惠民生,农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强服务,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明显加强。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过去的半年,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由于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撑的不足,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农业弱势产业的地位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二是特色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相对滞后,特色产业主栽品种不突出,品种退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农户能力差,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经营水平低,服务功能单一,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弱。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与农民土地流转问题日益突出,缺乏土地经营权流转指导服务机构。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县农牧业发展方式仍较粗放,田间管理不够规范严格,农残超标等问题阻碍了外向型农业的快速发展。四是农业生产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农资价格的上涨幅度高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农民务农收入的增势受阻,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挫,严重影响了农牧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下半年我国农业的工作重点是:下半年及明年,我国将紧紧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以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提质增效为重点,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业项目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进农业体制改革,努力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总体发展目标是:确保粮食总产达到2.4亿公斤,力争达到2.5亿公斤;硒砂瓜产量达到28万吨;生猪、肉牛、奶牛、肉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64万头、8.3万头、1.25万头、56万只和161万只。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2.1%。为了确保完成总体目标任务,主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落实政策和科技措施,确保粮食产量大丰收。

(二)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三)以规模养殖和动物防疫为重点,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四)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整合各类资源,切实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六)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八)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纪律建设,提高服务效能。

(七)狠抓后续产业发展,努力增加移民收入。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农业,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大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力度。

(二)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四)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五)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步伐。

(七)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八)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第二篇:关注民生,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注民生,促进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全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中国历史上的治乱兴衰,一旦离开了对当时农民状况的科学考证,就无法破解其中的缘由和奥秘。当前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会在迷茫中徘徊。当前的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民收入过低,农民就业问题严重,以及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缓慢。尽管政府对三农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且采取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但是,传统条件下形成的农村与城市分割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并没有伴随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相应地做出根本性的变革,而这又极大地限制了当前三农问题的有效切实的解决,也因而导致当前三农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今后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关键、最艰巨的任务是解决中国弱质的“三农”的步履蹒跚的负重前行问题。

今年上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农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号文件和区、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委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打造“枸杞之乡、冶金重镇、物流之都、金岸明珠”的发展定位和争创西部百强县的奋斗目标,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有机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国际化销售”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活市场,瞄准行业高端,走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优质农业和高效农业的路子,全力推进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截至目前,落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8万亩,完成任务的102%;生猪、肉牛、奶牛、肉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44.85万头、6.01万头、1.17万头、43.15万只和136.89万只,分别完成任务的71.2%、73.3%、93.4%、77.1%、82.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618元,同比增长14.3%。

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运行情况表现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样板效果凸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蓬勃发展、招商引资形式喜人、高效节水农业项目二期田间工程全面完成、中国国际枸杞交易中心项目进展顺利、生态移民区后续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取得的成就有:提单产,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促增效,硒砂瓜产业提速发展、举龙头、农业产业化上档升级、夯基础,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扬特

色,“适水产业”呈现新亮点、重防疫,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严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惠民生,农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强服务,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明显加强。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过去的半年,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由于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撑的不足,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农业弱势产业的地位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二是特色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相对滞后,特色产业主栽品种不突出,品种退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农户能力差,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经营水平低,服务功能单一,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弱。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与农民土地流转问题日益突出,缺乏土地经营权流转指导服务机构。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县农牧业发展方式仍较粗放,田间管理不够规范严格,农残超标等问题阻碍了外向型农业的快速发展。四是农业生产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农资价格的上涨幅度高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农民务农收入的增势受阻,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挫,严重影响了农牧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下半年我国农业的工作重点是:下半年及明年,我国将紧紧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以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提质增效为重点,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业项目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进农业体制改革,努力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总体发展目标是:确保粮食总产达到2.4亿公斤,力争达到2.5亿公斤;硒砂瓜产量达到28万吨;生猪、肉牛、奶牛、肉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64万头、8.3万头、1.25万头、56万只和161万只。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2.1%。为了确保完成总体目标任务,主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落实政策和科技措施,确保粮食产量大丰收。

(二)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三)以规模养殖和动物防疫为重点,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四)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整合各类资源,切实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六)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八)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纪律建设,提高服务效能。

(七)狠抓后续产业发展,努力增加移民收入。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农业,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大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力度。

(二)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四)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五)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步伐。

(七)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八)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第三篇: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张红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对促进“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出发,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在关键问题和主要任务上花力气、求突破。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近年来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粮食生产实现了1958年以来的首次连续7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实现连续7年增长6%以上。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的形势,为实现全局发展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使“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一是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四取消、四补贴”、最低收购价、大县奖励等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二是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显著提高,2009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8.89亿亩、49%和51.5%,农业组织化程度稳步提高。三是支撑力量更加强大。去年,全国财政收入接近7万亿元,外汇储备达到2.4万亿美元,“十二五”时期农业的外部带动力量将会更加强大。四是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方面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关注农村的氛围十分浓厚。

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继续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城镇规模扩张将促使农产品需求刚性持续增长。面对不断加大的供给压力,农业发展面临着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耕地和水资源约束加剧等突出问题,需要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以更好地支撑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必须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最大的潜力在农村。但目前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结构不优、波动脆弱的特征十分明显,消费能力有限。“十二五”时期,需要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和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的过程中加快农民增收步伐,遏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势头,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近几年农村面貌虽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农村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网络等基础设施条件仍比较落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与城市居民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些发达国家把加强农业作为重要的战略突破口,将农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将对未来国际农业发展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十二五”时期,面对日趋复杂激烈的国际农业竞争,我们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从战略高度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安全,做强做大国内优势农业产业,切实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

“十二五”时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特别关注以下重大问题。

尽管支持保护农业的氛围日渐浓厚,但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任务仍然艰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还不完善,带有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的利益取向尚未根本调整。从投资结构看,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慢于城镇,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很小且增长缓慢。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农业占比仅为3.1%。从财政支持看,“三农”投入历史欠账太多。而且,资源要素流出农村的趋势还在继续,“三农”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建立。2009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约1.42万亿元,但耕地补偿机制尚不健全。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收的能力偏弱,农业很容易被边缘化。

尽管粮食实现连续增产,但维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难度依然很大。继续保持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2009年,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75%的13个粮食主产区,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39%,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7%。农民种粮行为发生重大变化。近年来粮食生产成本刚性上升,2007年—2009年水稻、小麦、玉米价格年均上涨7.1%,而总生产成本年均提高11.7%。2009年,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比例下降到29.1%,粮食生产兼业化、保口粮、粗放经营的现象比较明显。“十二五”时期,粮食问题的核心仍是保供给,需要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在统筹协调中实现综合平衡。

尽管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仍未改变。2004年—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高出农民收入增幅2个

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3.21∶1扩大到3.33∶1。在农村内部,农户之间、区域之间的农民收入差距较大。2009年,上海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是甘肃省农民的4.2倍。因此,需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加农民收入,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尽管农村劳动力还有富余,但职业农民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将成为常态。2003年—2009年,40岁以上的农业劳动力的比重由57.7%提高到67.8%。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受过短期职业培训、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分别仅占20%、3.4%、0.13%,而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接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在70%以上。随着农村劳动力继续转移,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矛盾还会加剧。特别是高素质的职业农民严重短缺,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尽管农业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但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从贸易结构看,2004年农产品贸易逆差为46亿美元,2008年猛增到181.6亿美元。特别是园艺、畜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频频受阻,而大豆、棉花、食糖等资源性大宗农产品进口急剧增加,农业比较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国外资本通过并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控制种业研发、布局粮食收购市场等多种方式进入我国农业产业领域。

尽管农村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但关键领域改革仍然滞后。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不完整,征地制度改革滞后,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妥善保护。部分地区探索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等,也对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提出了新要求。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扶持政策还难以调动商业金融机构的支农积极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育相对缓慢。由于法律

地位不明确,我国开展信用合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促进“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应始终围绕促进城乡统筹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个中心任务展开,在保供给、强基础、转方式、拓功能、遏差距、促开放六个方面有所突破。保供给,就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总量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要求,千方百计确保农产品供需平衡。强基础,就是着眼于中长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下大力气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培养造就职业农民,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转方式,就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拓功能,就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拓展农业在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和能源替代等方面的新兴功能。遏差距,就是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遏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开放,就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改善要素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

完成“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必须重视两大政策取向:一是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协调城乡、工农关系,是未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方向。应进一步完善税收、补贴、价格与民生政策,着力构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二是注重面上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协调配合。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新时期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十二五”时期应在继续完善面上政策体系的基础上,注重健全完善区域性

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农业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包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力争在良种培育等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核心是培养职业农民;以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为突破口,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积极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新挑战;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推动农业保险事业大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第四篇: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为人们观察中国未来发展的“窗口”。人们希望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举措能再一次释放出“改革红利”,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开启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又好又快”这一发展理念,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曾经使用过的“多快好省”和“又快又好”的提法形成对比。这不仅仅是几个字的删减或调换。这一变化,见证了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艰辛的探索历程。“好”与“快”是这一发展理念中的两个关键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而“好”的理念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做到“好”就是要保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

要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先应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如果政府干预过多,则会导致效率降低。比如,在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中,政府干预过多,让单纯的企业行为变得不再单纯。虽然政府有责任为企业走向世界提供更好的条件,但是如果干预过多,违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那么即使企业短时间内可能得到一些利益,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政府应该做的事不断完善市场体系,而不是直接干预。另外,在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政府在宏观调控经济、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比如在“环境保护”这个市场“不愿做”的领域,政府就应该下大功夫,一方面加大政府的直接投入,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而不能把保护环境的皮球踢给市场,这样只会是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总之,只有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才能做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此外,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必须确保国家安全,使人民安居乐业,这样人民才有可能一心一意进行经济建设。试想如果一个国家时刻处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国民时时担惊受怕,又怎能大搞经济建设呢。在《决定》中指出,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把公安、武警、司法、国家安全部等部门,糅合在一起,负责情报、军队、外交、公安等的国家安全。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为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必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在《决定》中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报告中指出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这为了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从司法角度保障社会公平,维护人民权益。另外,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改革户籍制度等措施,能够很好地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现象。虽然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

巨大的成果,但广大农民并没有公平地分享这一成果。通过这些改革,能够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充分调动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另外,要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够实现“科教兴国”,实现“中国梦”。创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只是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着重对自然界的研究并获得新发现,具有基础性特点,主要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决定》中关于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科学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就是为了鼓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着重在于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服务人类,往往是以企业为主体。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自主创业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当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够有机结合,必将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最后,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们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但是,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地球关系的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实施自由贸易防战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下载关注民生,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注民生,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重视卫生民生,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认真落实县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卫生局结合系统实际, 全面贯彻落实县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卫生民生工程为着眼点,加强干......

    又好又快发展(合集)

    正确理解经济结构调整 1.内容:主要是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地区间经济布局和城乡结构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等。 2.原则:(1)市场为导向(2)效益为目标(3)企业为主体(4)科......

    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

    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全5篇)

    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我思考这个问题之初,我首先回想的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接下来我想到的是中国当前的经济现状,然后才是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想那么为什么要......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5篇材料)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

    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企业改制后,企业的管理体制、内部组织形式、工作机制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原有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工作方式、工作内容都面临着挑战......

    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市工商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四个统一”的要求,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商标监管执法服务职能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哪五大转变?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