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民族5000年辉煌历史,“三不朽”的人仅有两个半啊!!!
中华民族5000年辉煌历史,“三不朽”的人仅有两个半啊!!
中国历史上 “三不朽”的伦理道德、政治理想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一种凡世的永恒价值、普世价值,并不是指宗教性的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即公元前549年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曾就何为“死而不朽”展开讨论。范宣子认为,他的祖先从虞、夏、商、周以来世代为贵族,家世显赫,香火不绝,这就是“不朽”。叔孙豹则以为不然,他认为这只能叫做“世禄”而非“不朽”。在他看来,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立德”——树立高尚的道德,即立大德;
“立功”——为国为民建立功绩,即立高功;
“立言”——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即立圣言。
此三者就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万世不朽的大德、高功、圣言。据说,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立大德、立高功、立圣言的只有两个半人,他们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原因是他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孔子出生在乱世的春秋时期(公元前551年——479年)孔子三岁丧父、17岁丧母,一生坎坷、聪明好学、博学好礼,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是世界上公认的伟大教育家和思想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并名列第一。孔子与穆罕默德、耶稣和释伽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他创立的儒家文化正好处在中华民族5000文明史的中间,对中国文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儒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2500年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脉相承的伏羲文化和西周文化,开启了儒家文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指导思想长达2051年(公元前140年——1911年)的光辉历程。
儒家文化已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因而不但被历代王朝推崇为儒圣和至圣先师,而且直至今日,他的思想、人格和言论,仍为我国广大人民所崇敬、学习和奉行。当前国外许多国家也在掀起学习中国儒学热潮,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王永利2013年9月3日在天津表示,目前,中国在全世界116个国家建立了430多个孔子学院,还有650多个孔子课堂,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那么孔子的主要思想和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呢?
儒家文化的精髓只有一个字:“仁”。仁字是左右结构的人两个,寓意两个人要相亲相爱,尊老爱幼,和睦共处。而不能像动物那样相争相斗、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这一个仁字,还可以扩展为两个字:“仁爱”。对人要有仁爱之心,不能有仇恨之心; 这一个仁字,还可以扩展为三个字:“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也就是说,只要是人,就是同类——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因此要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
这一个仁字,还可以扩展为四个字:“仁者爱人”。因为仁者爱人的具体对象不同,因此爱的叫法不同、爱的涵义有别:
1、对父母的叫“孝”,这是最浓烈的血浓于水的血缘之爱;这是天下第一爱、人间第一爱、家庭第一爱;这是人生之根、人生之本;这是人间小爱、小孝。古人云:“父母如神仙”。
2、对兄弟之间的爱叫“悌”,具体来说,弟对兄的爱称之为“恭”,兄对弟的爱称之为“友”。这是最亲近的手足之情的同胞之爱;这是家庭第二爱;是心连着心、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之爱。古人云:“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
3、对妻子的爱叫“义”,对丈夫的爱叫“顺”,这是最亲密的刻骨铭心的姻缘之爱;这是家庭第三爱;这是人生的新起点;是新家庭的开始;是相守一辈子的彼此奉献不计较得失的夫妻之爱。古人云:“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
4、对老师的爱叫“敬”,这是最直接的文明传承的师生之爱;这是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爱——也是第一次脱离父母呵护走进校园接受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之爱。古人云:“敬其人而信其道”。
5、对朋友的爱叫“信”,这是最密切的志同道合的友情之爱;这是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二爱——经常和邻居、同乡、同学、战友等熟人打交道的友谊之爱。古人云:“在家靠父母、出家靠朋友”。
6、对陌生人的爱叫“礼”,这是最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礼让的“天同覆、地同载”的同类之爱、同胞之爱、人类之爱。这是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三爱——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恭敬之爱。古人云:“尊人尊自己”。
7、对上司的爱叫“忠”,这是最敬业的忠于职守的忠诚之爱;这是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四爱——这是人有了职业后和上司打交道的事业之爱。古人云:“不犯上”。
8、对属下的爱叫“廉”,这是最有效的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管理为民的廉政之爱。这是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五爱——这是人当了领导后和属下打交道的亲民之爱。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
9、对祖国的爱亦叫“忠”,这是最炽热的眷恋故土的效忠之爱、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缘之爱;这是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六爱——这是人生之爱的最高体现;这是人间的大爱、大孝。古人云:“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不作乱”。
10、对天地的爱叫“智”,这是最神圣的源于自然、长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同源之爱,这是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变自然的睿智之爱。这是人从家庭、向社会走向自然的最后一爱——这是天地人之间的大爱;这是人生之爱的最后归宿;这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因此,家庭是临时的客栈、社会是暂时的车站、大自然才是我们永久的家园。古人云:“天人合一”。
综上所述:小孝有边——只爱自己的父母;大孝有界---只爱自己的祖国;但是大爱无疆、大善无垠、大德无量——挚爱天下人、热爱大自然、善待一切动物。
这一个仁字,还可以扩展为五个字: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的具体涵义是:
仁者爱人,不害人,这是做人的道德底线;
义者助人,不损人,这是做人的道德原则;
礼者敬人,不傲人,这是做人的道德起点;
智者明人,不丢人,这是做人的道德基础;
信者诚人,不骗人,这是做人的道德前提。
“仁义礼智信”也是区别人兽的五条道德标准。
人皆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仁也;----人没有恻隐之心,非人也——即为兽;
人皆有羞恶之心,羞恶之心,义也;----人没有羞恶之心,非人也——即为兽;
人皆有恭敬之心,恭敬之心,礼也;----人没有恭敬之心,非人也——即为兽;
人皆有是非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人没有是非之心,非人也——即为兽;
人皆有诚实之心,诚实之心,信也。----人没有诚实之心,非人也——即为兽。
我们知道孔子的一生主要是搞教育的,他第一次打破由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首创民间学馆,提倡“有学无类”,有“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的赞誉,除教学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之外,还根据学生个人的不同素质,分别传授礼(礼仪与法制)、乐(音乐)、射(射箭)、御(驾驭车马)、书(写字)、数(数学)——六艺;他倡导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他删诗书,定礼乐,虚心地向老子求教,学习伏羲文化的经典《周易》韦编三绝,并为《周易》写传十篇(十翼),可见孔子的学识是非常渊博的。那么孔子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儒家对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呢?可以用三句话,六个字就可以概括: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人生三不朽。
孔子集立大德、立高功、立圣言三者于一身:
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向弟子宣讲家庭伦理道德规范,自己以身作则,为弟子作表率、为世人作楷模、为万世作典范,此为“立大德”;
孔子培养教育了“贤人七十,弟子三千”,开创了君子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积极入世的儒家文化,从而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根、主脉、主干、主导、主流、主体,至今仍然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伦理道德基础。此为“立高功”;
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一系列至理名言,可以说是超时空、超阶级、超国界的人类共识、普世价值、万世圣言,此为“立圣言”。
王守仁,又叫王阳明,是明朝的浙江人。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心学大师”,对于人生存在意义所作的哲学反思,具有反叛性、挑战性。他的功劳在于使得人的主体意识得到空前提高,这个也是一翻思想意识的历史。今天在浙江余姚有一个“四碑亭”,有一个纪念他的碑亭。人称王阳明是“治学之名儒,治世之能臣”。他的故居有一副楹联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曾国藩,曾国藩这个人物有点争论,但是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上也有成就。所以说,凡是“三不朽”人物都有够三条,立德立功立言。他在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曾国藩大到治国、治军,小到治家、修身都有很多东西值得人们思考和学习。毛泽东认为,曾国藩学术之所以有“可贵”之处,在于不拘泥词章文字本身。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都把他作为人格偶像来崇拜。毛泽东有一次给信黎锦熙写信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公。”就是近代的人对我来讲,最佩服的人就是曾文公了,就是曾文公。蒋介石多次告诫他的子弟说:“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札”。有人用对联总结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总而言之,曾国藩解太平军之危,救清廷与累卵之间,是为立功;有家书传世,著书立说,一改桐城派的枯淡之弊,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是为立言;但也因前有镇压太平军,后处置天津教案不利,因此,德行受损,难以立德。因此只算半个三不朽。
当今社会出现了种种问题,生态危机、精神危机、道德危机和价值危机正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人类命运、地球的命运又一次受到严峻的挑战。孔子研究院院长傅永聚教授指出,儒家思想资源可以为治疗化解这些问题提供宝贵的智慧理念。斯洛伐克共和国黑山博士说,为了创造一个没有任何无端冲突的德馨社会,人类伟大导师孔子所设立的道德原则和进行的不懈努力直至今日仍无人超越。现在,为了我们自身,为了我们的后代子孙,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去改善生存条件,只有孔子倡议的伦理原则才能帮助我们这样做。
第二篇:人有两个宝专题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爱迪生发明创造的故事。
2、出示课题,认读生字,读题;说说宝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指导
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它们呢?书上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
1、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同句子。
3、这首儿歌共有几句话?
4、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人有哪两个宝》
(3)出示:双手大脑
认读。举起双手,拍拍脑袋。
(4)指导朗读第一句。重读双手和大脑。
(5)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2、学习生字。
(1)出示:人个大手
(2)自学生字。
看笔顺,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
交流。
3、指导写字。
教师范写。
学生描红。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双手大脑两个宝人
2、给人、大、手找朋友。
3、人有哪两个宝?
二、继续精读训练
1、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1)指名读第二句。
(2)出示会,认读。
(3)双手会干什么?出示做工,认读,理解词义。
观察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双手会做哪些事呢?出示:双手会()。你的双手会做哪些事呢?
双手会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4)大脑会干什么呢?
思考什么意思?
观察图上的插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做这些事时,大脑里会思考些什么?做航模的小朋友在想什么?拉手风琴的小朋友在想什么?
(5)指导朗读第二句。
2、学习第三句。
(1)指名读第三句。
(2)出示:才能创造。理解创造的意思。
(3)怎样才能有创造?出示用手又,认读。
(4)手脑并用,创造是大有希望的。你能说说你做事时是怎样用手又用脑的吗?有没有什么创造呢?
(5)指导朗读第三句。
重读又、创造。
三、总结全文
四、朗读背诵全文
五、学习生字
1、出示:会、工、用、又、才。
2、自学生字。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朋友。再交流。
3、指导写字。
(1)讲清要点,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第三篇:人有两个宝 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识写汉字
教学准备:
ppt、词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智力问答:你觉得世界上谁的本领最大?有什么本领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各组组长宣布本组讨论结果,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rén “人”,生认读汉字。)
2、师:听大家这么一说,老师也觉得人的本领可真大呀!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宝(师完整rényǒu liǎnggè bǎo板书课题: 人有两个宝)
3、生看拼音认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师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回答提醒学生读时强调“两个”,“宝”是指“宝贝”)你又有什么小问号要问呢?(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后有序地板书)
2、小问号的答案就在课文里,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吧。(各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相机正音(特别注意双手、大脑、做工、思考、创造的字音)。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句。
①大家读过课文后,现在一定能解决自己提出的第一个小问号了——人有哪两个宝呢?(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师相机用投影打出书上68页图帮助理解)
②指导朗读,注意词儿连读(可边读边做双手摸头的动作)
2、学习第二句。
①提问: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做工”
a、出示词语卡片“做工”学生认读后,用投影打出书上69页图,请学生看图后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
b、小组交流:人们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的双手会„„”句式)c、师:双手会做工,“做工”就是做事、工作。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③理解“思考”
a、我们在用双手做事时,我们的另一个宝贝——大脑在干什么呢?(生回答)
b、小组讨论:(可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也可说说自己)
c、师:人们用双手做事时,大脑同时也在想这件事,在动脑筋想问题想办法,也就是“思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④指导朗读第二句。
3、学习第三句。
①怎样用好这两个宝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创造”
a、出示词语卡片“创造”学生认读后,小组讨论:工人叔叔做出了哪些新东西?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出了哪些新东西?(师小结:这些都是他们的创造,世界上出现的新东西、新事情都是人们的创造。)
b、请学生谈一谈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③师:同学们在平时用手又用脑,有了很多的创造,以后做事更要边做边思考,用手又用脑(强调“又”)。
④指导朗读第三句。
4、听老师范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自学生字“人、个、手、大”。
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
交流。
2、指导写字。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附:板书设计
1、人有两个宝
双手——大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识写汉字
教学准备: ppt、词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
二、精读练习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齐读,注意词儿连读。
2、学习第二句: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呢?
(1)指名读第二句,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
(2)理解“做工” “思考”。
(3)齐读第二句,我们怎么用好这两件宝?
3、学习第三句
(1)指名朗读。
(2)启发学生领会什么是“创造”。
(3)小结。
三、看图试背课文
1、看图齐读课文后试背,展示自己最好的读书、朗诵水平。
2、师用问题引背(人有几个宝?双手会什么?大脑会什么?怎样用?)
3、学生试背,可自己创编动作,让我们每个人来用手又用脑,看谁最先背出来。
4、小结背诵情况,请学生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首儿歌的?
5、师表扬学生用手又用脑,不仅解决了自己发现的小问号,还背出了课文,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好自己的两个宝。
四、指导写字
1、自学生字“工、用、又、才”。
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
交流。
2、指导写字。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五、拓展活动:(课后完成)
1、课外阅读注音连环画故事《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2、准备《我会想!我会做》展示会(展示学生的各类作品,如字画、手工„„)
附:板书设计
1、人有两个宝
双手——大脑
第四篇:《人有两个宝》教案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人有两个宝》。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陶行知的《手脑相长歌》改写的一首儿歌。共六行三句话,语言朴实无华,内容通俗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便于朗读背诵。配有两幅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文后田字格中有8个要求学会的生字。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
学生分析
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入学将近两个月,已学完了汉语拼音,认识了部分生字,阅读了几篇小韵文,有了初步的识字和阅读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提倡一些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语文这门学科。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希望学生始终处于探索和发展的状态,通过观察、质疑、思考、联系生活,主动合作认识生字,学习短文,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识写汉字
教学准备:
投影片、词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智力问答:世界上谁的本领最大?有什么本领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各组组长宣布本组讨论结果,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rén
“人”,生认读汉字。)
2、师:听大家这么一说,老师也觉得人的本领可真大呀!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宝(师完整
rényǒu
liǎnggè
bǎo
板书课题:
人有两个宝)
(评:“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小问题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各小组讨论热烈,新课伊始就营造了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3、生看拼音认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师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回答提醒学生读时强调“两个”,“宝”是指“宝贝”)你又有什么小问号要问呢?(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后有序地板书)
2、小问号的答案就在课文里,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吧。(各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评:引导学生就课题发问,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调动了学生阅读探究的积极性)
3、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相机正音(特别注意双手、大脑、做工、思考、创造的字音)。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句
①大家读过课文后,现在一定能解决自己提出的第一个小问号了——人有哪两个宝呢?(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师相机用投影打出书上68页图帮助理解)
②指导朗读,注意词儿连读(可边读边做双手摸头的动作)
2、学习第二句
①提问: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做工”
a、出示词语卡片“做工”学生认读后,用投影打出书上69页图,请学生看图后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
b、小组交流:人们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的双手会……”句式)
c、师:双手会做工,“做工”就是做事、工作。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评:适时出示投影片,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帮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使文字内容实在化,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后面的说话训练奠实了基础)
③理解“思考”
a、我们在用双手做事时,我们的另一个宝贝——大脑在干什么呢?(生回答)
b、小组讨论:(可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也可说说自己)
c、师:人们用双手做事时,大脑同时也在想这件事,在动脑筋想问题想办法,也就是“思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④指导朗读第二句。
3、学习第三句
①怎样用好这两个宝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创造”
a、出示词语卡片“创造”学生认读后,小组讨论:工人叔叔做出了哪些新东西?农民伯伯在田里种出了哪些新东西?(师小结:这些都是他们的创造,世界上出现的新东西、新事情都是人们的创造。)
b、请学生谈一谈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③师:同学们在平时用手又用脑,有了很多的创造,以后做事更要边做边思考,用手又用脑(强调“又”)。
④指导朗读第三句。
(评:将重点词语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帮学生个性化地理解课文,既促进了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4、听老师范读课文。
(评:一年级学生阅读经验贫乏,教师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适时地示范朗读,全方位地定位语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看图齐读课文后试背,展示自己最好的读书、朗诵水平。
2、师用问题引背(人有几个宝?双手会什么?大脑会什么?怎样用?)
3、学生试背,可自己创编动作,让我们每个人来用手又用脑,看谁最先背出来。
(评:通过自我展示、问题提示、自编动作的形式,将单
一、机械、重复的课文背诵变为有趣味的多样化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4、小结背诵情况,请学生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首儿歌的?
(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帮学生逐步积累学习方法,从小处着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5、师表扬学生用手又用脑,不仅解决了自己发现的小问号,还背出了课文,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好自己的两个宝。
五、拓展活动:(课后完成)
1、课外阅读注音连环画故事《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2、画一画《五十年后的新淮安》
3、准备《我会想!我会做》展示会(展示学生的各类作品,如字画、手工……)
(评:阅读连环画故事不仅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拓宽了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画、做等活动的开展,将语文与其它学科融合,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培养了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将语文的触角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
第五篇:《人有两个宝》说课稿
《人有两个宝》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有两个宝》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有两个宝》说课稿1[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有两个宝》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共六行三句话。主要讲人有双手和大脑两个宝以及它们的作用,合作才有创造。语言朴实无华,内容通俗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便于朗读背诵。(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八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识字和写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双手和大脑的作用,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说教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的特点,我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看图,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作为课文内容的延伸。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观察生活中用手用脑的成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通过学生自读自评、加动作读、师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
[说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及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帮助孩子复习旧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兴趣,我进行了复习式的导入:上堂课我们认识了这课的生字宝宝,并且知道人有两个宝,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是人的两个宝呢?
二 精读课文
这首儿歌可采取听读、领读、跟读的方式学习,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的内容。首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相机正音,唤起记忆。采用分句读课文理解课文。指名读第一句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知道人的两个宝是双手和大脑,知道从句子中提取信息。指名读第二句话,启发学生口述:因为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所以说双手和大脑是的两个宝。指导看图理解“做工”,说说我们的双手还能做什么,看图想象,理解“思考”。出示多媒体人们用手用脑的图片,说明这些事情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这样才能有创造。同时理解“创造”,启发学生你们作过哪些东西?是怎么作出来的?通过这样的层次步步深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更能使学生好懂,有兴趣。
三 知识拓展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新的东西、新事情,都是人“用手又用脑”创造出来的,用手做用脑想,手和脑一起用就能有许许多多的创造通过老师的叙述启发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好习惯。
四 看图试背课文
这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课文,对课文的背诵不能死记硬背,要适当的给予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去背诵课文而不是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先让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然后进行问题引导:人有哪两个宝?他们有什么作用?怎样用好这两个宝?这样学生就在轻松的氛围下完成课文的背诵。
《人有两个宝》说课稿2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有两个宝》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陶行知的《首脑相长歌》改写的一首儿歌,共六行三句话。主要讲人有双手和大脑两个宝以及它们的作用,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好习惯。语言朴实无华,内容通俗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便于朗读背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4字,初步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
2、运用识字卡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进行组词练习。
3、领读课文,特别指导注意句号的停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是两个宝,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和写字
难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双手和大脑的作用,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二、说教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的特点,我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看图,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作为课文内容的延伸。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观察生活中用手用脑的成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通过学生自读自评、加动作读、师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图画导入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及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我将通过孩子自己画的画,做的手工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快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中。
“小朋友们,我们来看看这几张图,这几个手工制作。你们觉得怎么样?”学生回答:“很漂亮”。“为什么他们能画的这么漂亮,做的这么好呢?”学生自由发言。“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人”的儿歌,这首儿歌将会告诉我们为什么。”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点名作者是陶行知爷爷,强调“个”单独念是第四声,在这个词语里读轻声,“宝”是“宝贝”的意思。
“读了这个课题,老师有一个小问号,人有哪两个宝贝呢?你们想知道吗?小问号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读一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
在一开始的时候,主要是对课文的生字进行正音。第一步先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步教师利用生字卡片逐字正音;第三步听教师朗读;第四步根据教师的朗读再自由的读课文;第五步认识课文以及句子;第六步最后读一遍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在教授课文内容时,可采取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的方式朗读学习、理解学习,在读的过程中相机正音并理解课文内容。首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接着针对学生的朗读相机正音,并引导学生用生字组词;在正音的基础上小组读并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讲解问题答案以及理解句子含义。具体过程如下:
指名读第一句话,生字词正音并组词。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知道人的两个宝是双手和大脑,知道从句子中提取信息。
指名读第二句话,生字词正音并组词。并尝试提问“双手有什么本领呀?”理解“做工”的含义,接着训练学生说话:我的双手会——;提问“大脑有什么本领呀?”理解“思考”的含义,再通过齐声朗读赞美双手和大脑。
指名读第三句话,生字词正音并组词。并尝试提问“如果我们做事的时候光动手不动脑行吗?如果光动脑不动手行吗?该怎么用好这两个宝贝?”引导学生回答: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同时简单理解“创造”的含义,通过齐声朗读感受双手和大脑的魅力。
(三)小结收获
既然双手和大脑是我们身上这么重要的两个宝,我们要不要好好利用它们?学生回答:要!利用齐读巩固课文内容。
(四)巩固生字词语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记忆力并不是很强,所以往往需要教师利用反复巩固、反复朗读的方式帮助其加深印象。针对这方面,我采用两个方法:第一,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生字词,小组齐读生字词。尽量做到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都有心知肚明;第二,做小游戏——摘苹果。低年级的孩子对于做游戏的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所以利用生字苹果树,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巩固生字词的环节中来。
(五)习字指导
第一课时的习字内容主要有这几个字——“人、个、大”,针对这三个生字的`指导,我采用熟字记生字法以及比较法。
首先强调“人”、“个”、“大”三个字中都有一个“人”字,所以要写好这三个字第一步就是要把“人”字写好。
在教授“人”字的过程中,一要将其与“八”字做比较,二要将其与“入”字做比较,帮助学生弄清易混淆的生字,接着讲解写字步骤:一看二写三比,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描红;在教授“个”时,要把“个”中的人,和“人”字本身做比较,体会撇和捺的不同点;在教授“大”时,要和“太”字相比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所学的内容。
《人有两个宝》说课稿3一、说教材
《人有两个宝》是根据陶行知的《手脑相长歌》改写出的一首儿歌。共六行三句话,语言朴实无华,内容通俗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便于朗读背诵。课文后田字格中有8个要求学会的生字。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课分两教时进行教学。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运用“我的双手会……”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学写两个生字:用、才。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但教师应注意随时引导,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一个字或词一读的现象。
三、教法
学生刚刚学完拼音,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有张有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作为一名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地交流互动。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四、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动手动脑,做中活学
在学生充分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课前准备好的一张白纸进行小创造,比比谁能干。学以致用。
五、教具准备
句式卡、词语卡片、生字卡片。
六、为什么这样教
1、这样教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了合作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从而加强了学生间的学习信息交流,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变成了互助协作的学习伙伴。并且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基本点,强调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帮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来理解感悟课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这样教落实了以读为主,想、说、做为副线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读,读出感觉来,也可以加上一些动作,其余同学认真听并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听、说、读以及动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