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体备课方法及要点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方法及要点
集体备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围绕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
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 基本环节,搞好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 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使我校广大教师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学,进行科学 有效的备课;同时集中同组同学科教师的集体智慧,整合备课资源,力争把教师、学生、备课、上课,练习、反思,融为一体,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经中心校研究:试行共同体集体备课。
二、操作流程: 备课流程图:
制定计划--备课(主备人初备→集体研讨→授课人自主备)→教后反思(-)五定:推举学科备课负责人,制订集体备课方案,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定召集人。此项工作在3月底完成。
(二)备课:
1、主备人精备、形成“初案”。统一使用集体备课专用稿纸。做好“七备”:备 目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
2、自主备课:形成个案:召集人在提前一周把主备人的初稿复印后发给本小组的教师,集体备课前形成个案。
3、集体共备、形成“定案”。集体备课时集中进行讨论、交流、补充最后形成既 有集体智慧,又有个人特点的有效备课。讨论内容包括:
(1)根据自主备课进行交流,为集体备课提出宝贵意见。(2)在集体备课内容的增减方面进行交流。程序:
A、主备人针对主备内容说课。B、其他教师补充、达成共识。C、根据讨论情况、形成教案。
(三)教学反思:根据新课程概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课题组实验的计划、教学
1、反思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1)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反思: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时的激励性,深层意义 的规律是否揭识和发掘。
(2)从教学过程方面进行反思: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合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上进行反思:班级成绩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 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从时间安排方面进行反思:活动的发展性。
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从学生活动方面进行反思: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 智(6)从目标达成方面进行反思: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和习惯性,教师课内教学驾驭的有效性。
2、注意撰写教学反思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 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媒体的合理使用等。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 了”或“吃不饱”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 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 的分配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三、注意事项
1、集体备课要克服四种现象 现象一:集体备课成了“大杂烩”。现象二:集体备课成了“集体剽窃.”。现象三:集体备课成了“一言堂”。
现象四:集体备课成了“木偶戏”,缺乏个性。
2、集体备课要避免流于形式;
1、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东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费时间。
(1)(2)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如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如:f教师主备、主讲,其他 领,过于粗略,纯粹应付学校检查。
老师不愿意参与,个别老师留一手;一位教师备好后,不进行讨论和研究,其他教 师用,坐享其成......(3)尽管研讨比较充分,形成了一体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课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3、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集体备课,应该先在个人备课的基 础上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根据集体备课的讨论结果,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特点,对个人 备课进行改进,集体备课的结果不是一刀切,集体备课之后的个人备课,完全可以有适 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特点的特色,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四、备课要求
1、备课的环节、形式要和本校课堂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
2、课后作业不强求统一:
3、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树立以下四个意识: 合作意识、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反思意识
4、坚持“六个统一”:
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每一节授课的共同内容、统一作业(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作业难度分三个层次);统一阶段测试。
注意:提倡“六 统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集体分析,作出合理安排。
5、集体备课中每次备课要注意本节(课)和前后章节(课)知识点的联系,注意 教
材的整体性,尽量避免把一节(课)知识点孤立或割裂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6、集体讨论时,一般采取,讨论前先个人深入钻研教材;讨论中,对自己专研后的教材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如果仅仅依靠听主备人的说课,其他辅备人不能积极、深入发言,或者不按实质 问题展开讨论,就会变成“一言堂”,集体的智慧的效果不能表现出来,集体备课就会变质。
五、组织保障:
1、集体备课由共同体中心小学校长组织和筹划,共同体其它学校配合,制定集体备课方案,建立集体备课小组,按年级分学 科实行集体备课。备课组负责人(召集人)、备课指导者、主备人等要明确。
3、备课组在共同体学校的支持下,认真有效地组织实施集体备课的有关 工作。如确定各课或章节的备课组负责人(召集人)、备课指导者、主备人等。负责人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备课内 容的分配,督促主备人在规定的时间提前完成备课初稿,召集本小组教师在规定的时间 进行集体讨论。讨论前把主备人的备课初稿复印、分发给本小组教师,做到人手一份。
4、要求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积极参加,按时交初案,按时参加集体讨论。集体备 课将考勤制度,有事备课组负责人请假。每次集体讨论活动由备课小组点名、共同体领导巡视和督查。
5、在教案检查时重点检查教师对初案的修改(二次备课)及教学反思的撰写,如 果没有修改则算作没有备课。
6、教师使用后的备课讨论修改稿要注意保存,在学期末要整理装订成册。(注:未尽事宜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新问题,学校将及时研究解决。)
新马桥中心校 二〇一〇年二月
第二篇:集体备课方法
集体备课(谈论稿)
具体过程:
1、教材教法的研讨和培训
暑假中,学校组织了魏瑛、孙文霞两位教师对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培训的重点是教材教法。
她们首先在青岛教学资源网上下载、自学学习教材培训材料和演示文稿,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单册教材进行再次分析和梳理后,从教材编写的理念、原则和体系逐一向老师们进行细致的梳理;从8月25日到27日,用了三天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培训工作。
2、集体备课的研讨和培训
暑假中,学校同时组织一只骨干教师队伍,成立了备课小组,他们是吝丽霞、赵玉广、刘金凤、吴朝霞、杨艳红、耿明强,他们在一起集体研究,分工执笔,集体会审,形成各年级教学建议案。
开学后,学校教科处首先将各位骨干教师的教学建议案发到邮箱,供各位教师下载参考;同时各年级的骨干教师开始按计划对本年级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培训,原则上间周举行一次,每月两次,每次讲授时间不少于两节课,两次内容覆盖一个月的教学内容,全面提高教师的备课和处理教材的水平。
组织骨干教师对教材培训和集体备课,对学校而言,发挥了骨干教师的智慧和引领作用,对他们自身来说就是一次很好的培训,他们在一起共同研究教材教法、集体备课,提升了他们钻研教材和备课的能力,形成了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他们在钻研教材中、在集体备课中、在向年轻教师讲授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许多骨干教师反映,他们在教研、备课和培训中得到了发展和超越。事实上,通过全员培训工作,教师整体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得到一次全面的提升。
3、个人独立学习、研究和备课
年轻教师下载教学建议案以后,要学会运用集体的成果,加上自己的独立思考,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写出具有个人上课风格的教案。具体做法是:在教学建议案的右边空白处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原则上对原教学建议案的调整幅度不低于三分之一,并有机地融合基础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每个教师通过对目标的重新确立,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从而达到避免抄袭教案的目的。最后要写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还有生成,教学反思就是对教学预设和生成的总结,每课时一篇。
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大学是自我教育的大学,教师的独立学习、研究和备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好方式,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措施,从而为提升他们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基础。
4、教研组研究课
为了把集体备课的成果落实到课堂上,每个教研组每月出一节研究课,具体过程是:年轻教师根据教学建议案准备一节研究课,教研组其他成员听课,评课改进后,再上一节,以此来帮助年轻老师完成从教学建议案到课堂教学的飞跃,同时也为下一学年的教学提供校本详案。
第三篇:集体备课要点
教师集体备课要点
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特建立集体备课要点。
1、集体备课要定时、定主讲人。数学、英语、语文每周至少一次,其他学科两周至少一次。
2、以同年级同学科为集体备课组,其他学科可以打破年级阶限,由备课组长组织,任何教师不得缺席。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要主动参与活动。
3、集体备课内容要求:要做到“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练习。“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型与方法、统一练习与作业。与此同时,发挥各个的特长与优势,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与特色,体现个人加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4、所有教师都要在集体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其他参考资料,明确本章节与其他章节、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所处的地位。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为集体备课,深入切磋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5、集体备课首先由主讲教师介绍讲课的内容,叙述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整体构思、理论框架、重点和难点、逻辑结构、内涵外延、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提出疑难问题,讲明注意事项。然后同参加备课的教师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补充完善,达成共识。
6、考试命题也是集体备课地一项重要内容,对考试的题型、题量、知识点、检测形式等需要教研组集体教师各抒己见,优中选优确定最佳考试命题。
7、考试结束后的试卷分析,仍需要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共同反思,根据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查找教学中地不足,共同想措施补救。
8、集体备课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效果,每月底将备课记录和备课方案交教导处汇总存档。
第四篇:集体备课
答:教师之间要更有成效地开展集体备课,每位成员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足准备工作,比如熟悉集体备课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作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
备课组成员的备课质量是提高集体备课质量的关键,集体备课前,可以根据每一位的特长分配“主备”内容,尽量发挥每一位成员的优点、长处,并使之融合成全组教师的共同“长处”,避免个性“短处”可能给教学工作造成的损失。
集体备课时应少讲特殊的、或者本班特点的内容,可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发言:(1)、站在教者、读者、作者或编者的角度深入分析教材内容。(2)、说明教学设计意图,让同伴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分析教学环节设计,重点放在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分析上。(4)、说明作业设计意图。
交流时,每一位成员都应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互动,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把全体成员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一个优化“共案”。
集体备课中和集体备课后,每一位成员还要根据自己和本班学生特点对“共案”进行调整;尤其是在集体备课中,其他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时,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博采众长,或作修改,或在空白处作必要的旁注,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
上完课后,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尽量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应先交流上次集体备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这可以是反思性的汇报,也可以是展示性的汇报。
为了适应新课程对学科综合化趋势的需要,在重视同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开展的同时,也要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沟通。有时也可以采取拓展型备课方式,教师可以跨学科参加集体备课,这有利于教师对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整合,提高教师开发教材的能力,更有利于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效益。
集体备课内容最终还是依靠单个的教师完成的,所以在提高集体备课成效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保持自己的特点,形成风格,自成一家。
第五篇:集体备课材料
探究主题: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善于发现、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主题研究的背景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可见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善于发现、合作探究的能力对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提高科学素质是何等的重要。
二、主题研究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却存在着诸多弊端,具体表现在:
1.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许多教师对如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缺少思考和研究,盲目跟风,把合作探究作为科学课堂的点缀,使其沦落为苍白的形式。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课堂上又是合作探究,又是讨论,又是研究成果展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最后的结论还是靠老师实验演示得出,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的合作探究等于是表演,流于形式。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做了实验,让学生动手了,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了,就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其实不然,像有的教师为学生选好了实验器材,规定了实验步骤,学生只要按要求去做就行了。这种方式,造就了学生不会提出问题,不会猜想,缺乏实验的设计能力,并没有真正体验到探究的过程,学会合作探究,学生的能力也没有提高。
基于以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此我们教学团队确立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善于发现、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一研究主题。
三、主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互动合作、自护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互动与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养成合作互动与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前期研究成果
经过我们团队前期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实践,针对这个主题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想法。具体采用以下四个策略来进行主题研究:
1、创设有效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持久的探究性趣
2、活用教材,优选教学内容。
3、提供典型材料,促进有效探究。
4、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五、课例展示
光与热教学设计
四小
徐艳华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2、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2)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
六、板书设计
光与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光与热》教学设计再设计
四小
徐艳华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想听吗?(播放故事: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阿基米德------胜利了!海岸上的希腊人欣喜若狂,围着阿基米德欢呼起来:“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了不起!”)
你们说说是什么帮助希腊人民取得胜利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奥秘呢?等我们研究了《光与热》这一课就能解开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2、同学们,通过前节课学习了,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光源,谁愿意来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光源有哪些?(学生可能会讲到太阳、蜡烛等)
师说:像白炽灯、蜡烛、太阳等这些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它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3、同学们,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行走感觉怎么样?为什么会热呢?(阳光很强烈等)热也说明温度---------(较高);这时太阳下面忽然飘来一片薄云,你的会感到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不热了也说明温度——(不高)梳理并板书:
光强 温度高 光弱 温度低
二、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
(一)、光的强弱和温度的高低到底有没有关系?什么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它!
(二)、1、根据自己的经验,你们觉得光的强弱和温度有什么关系?猜猜!同组讨论交流,并填在记录表上。
2、科学仅靠猜测可以吗?(要通过实验)讨论实验方案:
(1)、想想怎样才能收集到强光和弱光,看哪位同学最会动脑筋?(提示:可以用上一些仪器)小组讨论后汇报:
(3)、同学们想的方法可真多,大家同意吗?这么说,我们就有这么多种方法验证我们的猜想,因条件限制今天老师只准备这些仪器,那我们就用它们来做!先拿出温度计、手电筒让学生说说名称,接着说今天以手电筒为光源,用它(拿出凸透镜)来收集强光。认识它吗?知道它的聚光特点吗?
老师介绍凸透镜
(4)了解它们,我们就可以分组做实验了,该怎么做呢?(小组交流一下)打算先用几面凸透镜、几把手电筒,再用几面凸透镜、几把手电筒?不同的凸透镜折射出不同的光影,这时该怎么处理?(请一小组上来演示两把手电筒、两面凸透镜。
(5)、仅靠一次实验能把问题搞清楚吗?那么我们要做几次?科学研究一般至少要做三次!我们就做三次吧!
(5)为了保证实验科学准确,你们觉得实验时还要注意什么?
(每组的实验时间要控制一样,每组反光要集中在一个地方;手不要晃)
(6)大家想得真周到,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我们还要分工合作。谁拿温度计读温度,谁拿凸透镜、手电筒,谁记录,分工以后再进行实验,确保实验有序地进行。由于时间关系每个小组做3组实验,每次时间为3分钟,为了让温度计读数看的更清楚,可以在桌上它底下放一张白纸。
3、学生做实验
4、在整理数据时,请各组派一名组员上来,把自己研究的结果填在黑板上的表格里。
5、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三次实验中我们用的工具有什么变化?手电筒和凸透镜数量发生了变化,说明光的强度也越来越——强。它们的温度又是怎样变化的?
6、根据上面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研究结果)和你们开始的猜测一样吗?
7、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科学家们常常把这些数据画成柱状图。你们会画吗?指名说说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小组合作画柱状图)
引说:通过柱状图,我们更清楚地知道,光越强,温度越————;光越弱,温度越————
三、凹面镜和凸透镜的运用
1、从上面研究中,我们知道了能用凸透镜得到很强的光线、很高的温度,现实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仪器,也到很强的光,很高的温度,大家想想有哪些仪器?(PPT出示凹面镜)谁来说说?(先让学生说说凹面镜与平时看到的镜子和凹透镜有什么不同?,再说明它是凹面镜)
2、老师介绍凹面镜(做成ppt演示,(动画))
3、人们正是利用这原理,让它为我们带来很多帮助。先让学生说说.展示一下他们的智慧,教师再补充.认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如便携、折叠式太阳灶北京奥运会采火、普里斯特列用凸透镜制得氧气。
四、课的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收获环节可有可无)
五、课后拓展
1、用不同面镜子等方法继续研究光与热的关系。
2、用冰块制作凹面镜点燃火柴。教学反思:
1、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教学成功的第一环节,老师要从创设情境出发,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提出问题。我以学生身边和故事中的的天气引出话题,一下子拉近学生的距离,他们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
2、为了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高低关系”这个问题时,要采用什么仪器,以什么为光源呢?如果,按课文内容,要求通过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的反射来探究光与热的关系,那就得以阳光为光源,而阳光是个不定数,不是你想要就有。假如阴天或阳光不强时,课前我做过多次实验,效果很不明显,更不用说雨天。而且这节课是县优质课评比,时间教育局规定的,没办法另选。我先后用手电筒、充灯,用了好几面镜子反射,温度计一点也没变化。后来我想用到用100瓦白炽灯做成的台灯,结果一试,也不好。怎么办呢?那几天为这个问题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我请教了好几位科学老师,他们都说,这次的课题有点刁钻,也说不出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