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飞天之梦,航天之旅 (教案)
飞天之梦,航天之旅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培养阅读和写作新闻作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读全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理清结构。★师生互动,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解读标题的特定含义,体会重点语句蕴含的感情,把握文章的特殊结构,品味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学习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的特殊结构。
★体会重点语句蕴含的感情,品味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飞天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情景导入——
皎皎明月,美丽夜空,渺茫苍穹,会让人多么神往……(图片展示)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神龙凌空、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从“神一”到“天宫一号”,我国的太空之旅,可谓喜报频传。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八年前那个让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之跳动的时刻,回味一下那个曾让十三亿人倍感自豪的经典时刻。
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自主研习:
(一)知识链接
1、新闻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标题、导语、主体
3、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是五个“ W ”和一个“H:” 即
1、when:何时
2、where:何地
3、who:何人
4、what:何事
5、why:何因
6、how:何果
(二)课文研讨——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即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1、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2、导语(1—3段)∶2003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3、主体、背景(4—26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4、结尾(27—30段)∶(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四、“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之合作提升:
1、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反映最真实最简明的内容,你能从本则新闻的标题中看出什么?
一语双关,本篇新闻的眼睛
2、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分析其运用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并说说第③段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描写、议论等方式,点明时间、地点,带读者进入激动人心的场面与氛围中,点明这一事件的价值所在
3、这则新闻主体部分有什么特别之处? 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4、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
5、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 圆合型结构
6、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从神一到神七再到神十
五、“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到黄沙始到金”之探究讨论: ——人类为什么要飞?
六、蓦然回首,那“闻”却是这么简单之小结
1、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得到了:
(1)了解了中国的飞天史
(2)精神——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3)新闻写作应注意:
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牛刀小试: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句话新闻。
近日,神舟号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兼飞船应急救生系统主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颐黎来到广州,做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报告。
他透露说,天宫一号即将于近期发射,随后将发射神舟八号。他还首次表明,神舟八号技术有重大改进,为安全起见不会载人。
李颐黎说,今年我国航天的两件大事就是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发射。据新快报记者了解,二者均在甘肃酒泉发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要在太空进行对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对接时要由最开始相距几千公里甚至于上万公里,调到同一个轨道面。而在对接时,要求的速度非常低的,一般只有每秒0.05米,最快速度也不能超过每秒0.3米。李颐黎同时表示,神舟八号首先要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的基础上再发射。天宫一号是目标飞行器,也是被动飞行器,它在天交会的时候不起主导作用。而神舟八号是追踪飞行器,对接天宫一号。
“神舟八号是不载人的,原因是它有重大改进。”李颐黎首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具体哪些改进尚未对外公布,要过一段时间。”他表示,神舟八号成功了,可能在神舟九号,或者神舟十号载人。
2、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
李颐黎介绍说,按照中国官方发表的消息,到2020年左右建成中国空间站系统,正式完成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就是建设空间站系统,这需要大的运载火箭。”李颐黎说,空间站是由多个舱段合成的,而每一个舱段至少在20吨,而目前我国的长征二号火箭运载能力只有七八吨。
他还透露说,空间站通用直径是4.2米,直径接近一个房子,因我国山多,铁路有很多隧道,如此大直径的火箭过不去,因此只能走海路,这就是要建设海南新发射基地的原因之一。海南发射基地目前正在建设,未来一些发射任务将在此进行。
第二篇:飞天之梦,航天之旅 (教案)
飞天之梦,航天之旅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培养阅读和写作新闻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读全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理清结构。★师生互动,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解读标题的特定含义,体会重点语句蕴含的感情,把握文章的特殊结构,品味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学习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的特殊结构。
★体会重点语句蕴含的感情,品味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等。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飞天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情景导入——
皎皎明月,美丽夜空,渺茫苍穹,会让人多么神往……(图片展示)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神龙凌空、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从“神一”到“天宫一号”,我国的太空之旅,可谓喜报频传。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八年前那个让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之跳动的时刻,回味一下那个曾让十三亿人倍感自豪的经典时刻。
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自主研习:
(一)知识链接
1、新闻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标题、导语、主体
3、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是五个“ W ”和一个“H:” 即
1、when:何时
2、where:何地
3、who:何人
4、what:何事
5、why:何因
6、how:何果
第三篇:心系航天.飞天梦想doc
心系航天,飞天梦想
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九中学 初一(24)班陈心怡
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对璀璨的星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人们对像鸟儿一样飞行的向往。有关于飞行的美丽神话也数不胜数,比如:嫦娥偷吃灵丹妙药飞入广寒宫,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人们多么想飞向月球,看看另一个新的世界啊!而我们的祖先并没有把理想限于神话,他们不断地在尝试,怎样才能飞到空中。也只有人类一步一步的去实践,才能创造出航天事业的今天。
还记得世界首位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吗?他从出生到成长一直喜爱飞机和飞行。之后,他又加入了美国航天计划,并在1969年7月20日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着陆,当时,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的表面,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之后,中国人还是没有放弃祖先的飞天梦想。1999年11月20日,到11月21日,中国人开始了真正的飞天尝试,这就是只飞行了一天的“神州一号”。它为中国航天发展新事业走向了成功的一步。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飞天理想终于圆梦,一架由我们国家自己研制的“神五”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我国航天驾驶员杨利伟送上太空。“神州五号”标志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了宇宙行走中的又一位访客。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由费俊龙、聂海胜驾驶的“神六”也成功发射和着陆,使我国航天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说明我国航天发展已达到国际水平。
2008年9月28日9点10分,由飞行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的“神七”航天飞船也发射成功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上太空并行走的国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又迈上了一步新的台阶。
2012年6月18日14时08分,载着景海鹏、刘旺、刘洋三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取得成功。
飞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神五,千年圆梦;神六,访问宇宙;神七,遨游太空。中国,这个承载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飞天梦随着我国的发展得到实现。中国载人航天飞船是我们中国人民永远的骄傲,又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伟大复兴,送给了祖国最珍贵最美好的礼物。
我为我身为中国人而感到发自内心的骄傲自豪,让我们为中国加油,把祖国便得繁荣富强,为了祖国那美好的明天儿努力吧!
第四篇:脚踏实地续写飞天之梦
脚踏实地续写飞天之梦
2013年06月12日15:5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王敏)万众瞩目中,神舟十号拔地而起,一飞冲天飞离地球,顺利踏上与天宫一号的赴约之旅。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也是我国载人航天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由“试验”跃升为“应用”、“服务”,中国“太空高度”越飞越高,不断开启新的征程。
万丈高楼平地起。曾几何时,新中国在世界上“一穷二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甚至连火柴和煤油都要依赖进口。在世界航天大国已经发展几十年后,我国的航天才姗姗起步。自诞生之日起,面对国际封锁,中国航天只能走一条从“零”开始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
数年间,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建成了独立自主的完整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从我国第一颗卫星升天到我国载人航天完成首次载人飞行、首次航天员太空行走、首次交会对接等,从北斗导航卫星到探月工程„„在太空,中国人以扎实的步伐、不懈的努力,一步步筑起自己的“空中宫阙”,令世人瞩目。
漫漫飞天路,多少艰辛事。透过这条艰辛之路,我们读懂了诸多启示。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几代航天人都把自身的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远离都市的繁华和外界的喧嚣,在漫漫戈壁滩和静默的发射场工作奋战。他们用梦想和志气告诉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即便前方充满艰险,但决不能放弃对梦想的追逐。
从“863”计划到1992年确定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再到近些年来一步一步地扎实推进,中国航天人攻克了圆梦之路上的重重阻碍。每一个前行的坚定步伐,都见证着他们前赴后继、迎难而上的精神气质,以及对肩上责任担当的执著坚守。他们用一次又一次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告诉世人,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付出,就能不断实现美好梦想。
浩瀚无际的太空,还有无穷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祖国强盛、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召唤着我们去奋斗、去创造。脚踏实地、不懈进取,攻克前行路上的每一个崎岖坎坷,我们就能不断实现新的梦想,书写新的辉煌。
“神一”到“神十”见证十多年飞天路
回顾
从1999年神舟一号到昨日神舟十号的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1992年9月21日,我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两艘无人飞船和一艘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如轨道舱)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8吨级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样品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太空中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神舟一号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研究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建造了载人航天飞行的良好生命保障系统。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正样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承担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诸多实验任务。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它也被中国航天人称之为“正样”。
●模拟人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在火箭发射和飞船入轨后,模拟人传输回来的各项指标,为将来航天员进入太空提供可靠的数据。在这次发射任务中,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低温发射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30日0时3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温跌到了零下29度。神舟四号经受住了低温的考验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系统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已经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并成功解决了在前三次发射中发现的有毒气体超标、太空辐射等问题。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以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首次载人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9时,肩负着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位中国人。神舟五号标志着中国继苏(俄)、美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神舟五号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多人多天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9时在酒泉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搭载了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2005年10月12日17时29分,当航天员费俊龙在同事聂海胜的帮助下,打开神舟六号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轨道舱的时候,预示着神舟六号突破了多人多天这一载人航天基本技术,为后来的航天员出舱活动、航天器的交互对接以及建立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出舱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5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大幕拉开。我国第三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七号将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位航天员送上了太空。
神舟七号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成功实施了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二是飞船首次满载了三名航天员,进行了三天的飞行;三是释放了一颗小卫星。
●自动交会对接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承载着首次实施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飞船按计划准时起飞。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紧紧连接成一个组合体,以优美的姿态飞行在茫茫太空中,这是一次在太空领域的风云际会。
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自动交会对接的国家。
●人控交会对接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的神舟九号飞船,载着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再访天宫一号,并与之实现了人控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人已具备了向在轨航天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补给的能力。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随着完整掌握载人航天三大关键技术,标志着中国进入空间站时代。
●太空授课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搭载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神舟十号将在太空飞行15天,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开展载人系统的天地运输往返首次应用性飞行。航天员进入天宫实验舱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科学实验,并开展科普讲课等天地互动项目。
未来我国还将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再生式空间保障等空间站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为空间站建设做技术准备。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见下图,自下而上)见证了中国十多年飞天路。
第五篇:飞天的翅膀-航天征文
印度诗人泰弋尔说:“鸟儿已经飞过,天空没有留下痕迹。”透过鸟儿那一对灵巧的翅膀,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眼睛凝望了几千年,炎黄子孙驾驭风雷的想像也驰骋了几千年。孩提时代,我就无数次面对着深邃的夜空,遥望着满天灿烂的星斗,放飞无边无际的遐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够像《封神演义》中的雷震子吃下师傅给他的红杏后长出翅膀翱翔苍穹呢?什么时候自己能够像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翻一个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到广寒宫看桂树是如何在吴刚砍伐下生生不息呢?抑或怎样得到《镜花缘》中的“蹑空草”,悄悄站在银河边,偷听牛郞织女相会时的喁喁私语呢?美丽的飞天之梦,让我深深陶醉,并伴随着我成长。也使我这个生活在偏远乡村的农家子弟的日子不因物质的贫乏而索然无味。
月亮嬷嬷,照你照我。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骚客借月寄怀,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但无论是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还是李商隐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无论是李白的“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还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不及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诗句令人振聋发聩,荡气回肠。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就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伟人的声音如同滚滚春雷,在浩渺的宇宙间轰轰回响,新中国从此踏上了探索飞天之梦的伟大征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1970年4月1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当卫星播送《东方红》优美的旋律时,五大洲都在倾听中国的声音,一个新神话在神州大地诞生,昭示着中国历史的脚步第一次向蓝天之外的太空迈进。
我曾在敦煌的壁画间想像祖先飞天的心路历程,我曾在女娲采集五色石补天的传说中感受飞天的艰难,我曾在万虎飞天的英勇悲壮故事中探求飞天的载体,但我无法判断中国飞天的脚步将会有多快,中国有无能力更进一步揭开航天事业的新篇章,中国能否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许多困惑和忧虑在我心头缠绕。因为与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大国相比,我们在航天技术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然而,当“风云一号”升空的捷报传来,当开创中国载人航天历史的“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当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 首次呼啸上天,当“神舟七号”上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航天员第一次漫步太空……全世界无不投来敬佩的目光,我的困惑和忧虑顿如冰释。是啊,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首次漫步太空,我们整整期待了五千年,探索了五千年,奋斗了五千年,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以汗水、泪水、鲜血、青春、智慧一点一点地铺筑起通向成功的道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就有一个东风烈士陵园,那里长眠着600多位把生命抒写在浩瀚无垠太空的年轻生命,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当梦想变成了现实,当心血结出了硕果,这就是对于先驱者的最好告慰。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毫无疑问,科技就是实力,实力就是保证。举目当今世界,尽管印度、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对于航天事业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目前真正有能力在太空漫步的国家,全世界也屈指可数。可以说,我国航天员漫步太空的一小步,却是我们国家综合实力前进的一大步。忆往昔,中国积贫积弱遭受列强入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看今朝,中国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科技先进,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纵情歌唱?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美好生活?当2008年9月25日,这个让13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引以为豪的日子彪炳史册,宣告了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标志着一个全新的航天事业已经开启,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强大凝聚力,以及勇于拼搏、敢于开拓、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梦想的民族不可能强大,没有梦想的国家不可能繁荣。”当梦想变成了光荣,光荣又会催生新的梦想。站在新世纪的地平线上,看着东方喷薄欲出的朝阳,聆听全国人民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执着向前的脚步声,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我们必定会谱写出更加美丽动人的航天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