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案

时间:2019-05-13 22:3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望庐山瀑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望庐山瀑布教案》。

第一篇:望庐山瀑布教案

望庐山瀑布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 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巩固诗歌的学习: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教师点拨: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六)、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过渡语:同学们,古诗不仅能读、能诵,还能唱呢!听——

1、学生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2、反复六遍后,请已经能背诵的同学表演背诵,介绍经验。

3、学生自由背诵或唱诗,及时反馈背诵情况。

(七)、激发学习热情:

导语:看着同学们如此热烈地背诵,老师也不禁有些技痒了,我也来背一首李白的诗给大家听,好吗?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学生指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要求积累一句、两句均可。

3、师生共背《将进酒》。鼓励有困难的同学课后继续背诵,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六、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 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 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 几各种可行的方法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 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 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 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 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次初读过程中,可以读通读顺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第三次 朗读就要能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这样层层深入地练习必定能提高学生诵读水平。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 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的资料,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 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积累量。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课外积累的成果,又可给学生充分的成就感。当堂背诵《望天门山》一诗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外积累的 时间和机会。教师的范背更是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地去积累更多的好诗文。这样做,不但充分发挥了语文课本工具书的作用,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 学习古诗的兴趣。效果显而易见。

第二篇:望庐山瀑布教案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阿坝师专中文系语教二班20081335盛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庐、瀑、炉、疑”四个生字,有韵律地、有感情的吟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体会诗句含义。在反复诵读中,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在个体探究后,小组合作交流中,质疑解难加深体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感受诗人李白奇丽、大胆的想像,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美好,体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品读重要词语,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都应该见过瀑布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关于瀑布的图片。大家能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瀑布吗?(壮观、雄伟、气势磅礴)很好,大家说的都很不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李白笔下的《望庐山瀑布》。

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少年时博览群书,20岁起在四川漫游,25岁出川东游。42岁做了翰林院学士,但不受重视,抱负不能实现,离开长安,安史之乱后,因受牵连被流放夜郎,《望庐山瀑布》就是在这次流放途中经过庐山时写的。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表现了对封建秩序和权贵的不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愿望,描绘了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像丰富,是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现存李白的诗有九百多首,有《李太白集》存世。

三、读《望庐山瀑布》,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lú 疑yí 炉lú 瀑pù

四、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查出“庐山”的意思。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国名山之一。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特点:水流快、山势陡;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五、小结《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首句写阳光灿烂、紫烟缭绕的香炉峰,铺设背景;紧接着刻画了瀑布的壮丽形象和雄伟的气势。最后又从“遥看”到“疑是”,由见景而生情,使人感受到诗人欣赏瀑布时的兴奋和喜悦。这首诗激发了人们对庐山风光的向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课后反思:

(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二)出示图片,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日照”与“紫烟”的因果关系;“飞流”、“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三千尺”、“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大、高的观察。

除观察仔细、细致外,本诗还有什么特点?丰富奇特的联想,如“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

学习古诗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

板书设计:

香炉紫 烟

见瀑布前 川雄伟壮观飞流三千尺感银河落九天

六、布置作业

⒈背诵、默写古诗。

⒉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第三篇:《望庐山瀑布》教案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

充分自主读悟,有效地互动合作,积极地探究。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情感,并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合理的想象,景、情一体解读。以“读→想→悟→背”学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滚动推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认“庐、瀑、炉、疑”4个生字,会写“庐、银、流”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歌《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山河与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2、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谈话激发学生背诵古诗《静夜思》。⑴背诵古诗《静夜思》。

⑵说说此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李白、静)

⑶你认为李白写的诗有什么特点?(想象丰富,气魄雄伟)。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写景诗《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3、读课题。

二、出示课件,创设意境

1、课件显示庐山秀丽、壮观的风景。

2、学生畅所欲言看到的景象。

3、学习生字“庐、瀑、炉、疑”,并辨别“庐”与“炉”。

4、回忆、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及方法。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⑴学生回忆讨论。

⑵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板书“读、想、悟、背”。

三、读诗。

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2、教师范读。

3、指导朗读,师生同读。

四、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释疑。

⑴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弄明白后,再把记号改成“ ”笑脸,让生感受读书的快乐。)

⑵借助注释、字典和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2、合作探究。

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① 说说哪些词句你读懂了。② 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③ 感受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⑵全班交流。

① 质疑问难。提出在小组内还没弄明白的地方,大家来帮助解决。②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③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结合诗文画面说。④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总结全文。

4、鼓励学生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5、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五、背诵诗。

1、指导感情背诵。

2、自由试背。

3、师生齐背诵这首诗。(回味诗意,整体感悟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看着画面有感情地背诵。)

各位小诗人,我们已经来到庐山脚下,请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吧。(齐背诵)

六、延伸拓展。

让学生动手写写诗,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板书设计】:

香炉 紫烟

见 瀑布 前川 雄伟壮观

飞流 三千尺

感 银河 落九天

第四篇:教案--《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教案

【教材分析】

 《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本首诗体现了“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教学时“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烟、流、银” 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 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能把你学的古诗背给老师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写的古诗《望庐山瀑布》ppt1.介绍作者ppt2、2、出示课件ppt3一天,李白来到庐山游览,当他看到太阳照在郁郁葱葱的香炉峰上,峰顶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瀑布好像大河般高高地垂挂在山前,长长的流水像飞一样奔泻而下,真让人以为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时,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一首诗 来——

(播放课文录音《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ppt3

(一)解读课题

1、大家齐读课题。

2、谁能加个词,把题目说成一句完整的话?(李白望庐山瀑布)

3、读课题要有讲究,看谁能够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么读,能够 看出李白到庐山瀑布干什么?(生朗读时,强调“望”字)

4、怎么读,能够看出诗人望的是什么?(生朗读时,强调“瀑布” 二字)

5、指名朗读古诗,相机纠正读音,标注节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ppt4 ppt5 ppt6 ppt7

1、品读一、二两行诗ppt8、ppt9 a.课件出示: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 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气势磅礴“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b.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指导朗读全诗。

(通过评议,重点指导“生紫烟”的读法,要求读时语气舒缓,声音 又轻又柔,能让人陶醉在紫烟里。)

e.师配乐读,生闭眼边听边想象香炉峰的美景,再用词句描绘自己所 看到的景象。

f.大家边想象香炉峰的美景,边入情入境地诵读第一行诗。

g.你们平常看到什么东西用上“挂”字?诗中“挂”字是什么意思? h.观察画面,瀑布吊在山前像什么?

i.师描述:在紫烟缠绕的香炉峰上,一条白色的瀑布像河流一样垂 挂在山前,多么有气势!

j.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朗读这句诗,读时强调“挂”字。

(二)品读三、四两行诗ppt10、ppt11

1、指名读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

(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3、(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 下的壮观景象吧。

4、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诗句。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评读,配乐诵读等读好第三行诗,读时要求语 调稍扬,重点指导朗读“飞流直下”,要求读时语速快速而响亮,给 人以水流很快之感。)

6、“三千尺”有多高?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有4米高,3千尺相当 于250层教学楼的高度。在这里,“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主要 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了,谁能举出例子来?

7、再读第三行诗,看看“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8、我们以前学过“银河“这个词,谁能说说”银河“是什么?

9、课件出示图片,描述“银河”:农历七月,在晴天的夜晚,天空 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 白色的大河,叫“银河”,瀑布看上去跟银河很相似。

10、这银河从天上掉下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大家想一想,李白在哪一首诗中也展开想象,用到“疑”字?

11、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请同学们一起想 象瀑布像银河从天而降的景象,一起读读第四行诗。

(朗读第四行诗时,要求语调平稳有力,带着神往的表情,“落 九天”要读出给人以瀑布很高很长之感。)

四、赏读古诗,深悟诗情ppt12ppt13

1、(以〈高山流水〉的音乐伴奏)自由练读:现在,请同学们把自 己当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指挂图),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哪位李白愿意上来 吟诵一下这首诗呢?

3、做诗人还应自然些,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

4、小结:诗人李白写出了他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 布,并展开大胆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像一幅壮美的图 画。

让我们想象着这美景,再有滋有味地把它背下来。

5、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背诵整首诗。(看图背,齐背,赛背)

6、瀑布以它神奇的美感动着诗人,诗人以它神奇的诗句感动着我们。此时此刻,谁能够用上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练习书写生字:炉、烟、流、银

1、让学生到黑板前书写,师生评议。

2、教师相机重点指导学生从笔画、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师生评议。

六、作业(自选喜欢的方式完成):

喜欢背诵的同学把这首诗背给家人听;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画庐山瀑 布的壮观景象;爱好积累的同学课外再背几首古诗„„

附板书设计:

香炉 紫烟

见{ 瀑布 前川 雄伟壮观

飞流 三千尺 感{ 银河 落九天

第五篇:望庐山瀑布教案

《望庐山瀑布》教案

设计者:何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文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节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诗歌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壮丽河山,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生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剖析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文的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 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对“瀑布”这个事物进行想象和思考,让学生踊跃发言,说出瀑布的特点。针对大家的发言给予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瀑布,同时展示从各个方位看到的瀑布的图片,加以解说。

2.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及方法。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⑴学生回忆讨论。

⑵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提出“读诗,解诗,赏诗,悟诗”四个步骤。

二:教学内容呈现

1. 读诗(诗歌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听配音朗诵,并指出生字词)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ú 紫zǐ 川chuān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李白 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2. 解诗(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释义)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释义)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

(释义)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

疑:怀疑。

(释义)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赏诗(赏诗歌意境,赏诗歌写作手法)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悟诗 即(悟诗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小结与拓展

(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二)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三)同学们,学了这首诗,你们一定从《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生、挂、飞、落”等词的妙用,品味到了词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诗人大胆夸张、想象手法运用的启发。用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诗;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想象中的壮丽雄伟的庐山瀑布图奉献给大家,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将在我们黑板报上展示!

下载望庐山瀑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望庐山瀑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望庐山瀑布教案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3个生字,理解诗义,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背诵默写古诗。 能力——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和想象的能力。 情感——使学生感受到热爱祖国......

    望庐山瀑布教案

    《望庐山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炉“、“银”、“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

    望庐山瀑布教案

    《望庐山瀑布》教案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进行男女生的比赛,比赛规则: 1.回答问题声音洪亮。2.坐姿端正,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只要做到这两点,你们就能得到老师的小红星,你们有信心......

    望庐山瀑布教案

    2017学年第一学期闵行区乐海幼儿园“乐海诗书”教学活动集 十月份第四周大班语言(古诗)活动----《望庐山瀑布》 设计者:邱萍 执教者:邱萍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中字词句的意思,并......

    《望庐山瀑布》教案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17、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庐、瀑、炉、疑”四个生字,有韵律地、有感受地吟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课文注......

    望庐山瀑布教案

    《望庐山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认识、会写“庐、瀑、炉、紫、疑”5个生字。 2、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古诗和想象的能力。 3、 学生能感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

    精品教案:望庐山瀑布

    课题: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想象画面有感情,有节奏的读出诗韵的多种方法结合层层递进读古诗,在读中体会诗意。 2、抓住关键字词体会诗人的表达手法和诗意(:望......

    望庐山瀑布教案

    《望庐山瀑布》教案 中文系:龙燕英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庐、瀑、炉、疑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