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鲸 》说课教案
《鲸 》说课教案
各位评委老师:
上(下)午好,我是语文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鲸》(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鲸》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作者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同时,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教材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新课标5—6年级的阅读目标要求,本课还将承担在读写方面双重任务。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学生以往学习说明文的经验来看,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另外,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这样的学生情况,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会认写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这些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在此目标的指导下,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课文是用什么方法介绍鲸的特点、生活习性的。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我准备采用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点拨法。讲授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浅显易懂的东西。点拨法是在关键处,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指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具体采用自学法、勾画圈点法和讨论法。前两种学法可以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墨的良好阅读自学习惯。而讨论法,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方法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构建开放有活动的教学课堂,我在课前请学生收集有关鲸的知识资料,准备了:一些鲸的图片,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借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进行上课。
三、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环节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本文的生字词,并初步的理清了文章脉络。因此,在上新课前,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便让学生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有关鲸的哪些知识?(形体特点 进化过程 种类
生活习性)让学生回答这一问题,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唤起学生的记忆,以此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环节
2、自学探究,确立学习目标
接下来,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再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作者为了说明鲸的某一特点,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这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鼓励学生自学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并试着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这一环节的设置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当作教学的重要目标。环节
3、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
教师以第1自然段为例,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出示课件:
句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师质疑:课文介绍鲸,为什么还有写象呢?引导学生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这样有利于读者理解、接受新事物,从而认识比较说明法。(作比较)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自己体会体会)
句2: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学生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认识。大部分能从句中体会到这种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对小部分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这时可故意将句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很重”、“很长”等模糊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列数字)
教师以同样的方式再出示句子3引出举例这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经过教师这样的引导点拨后,请同学们把第2-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这样,同学们就会很找出文中其它的,例如打比方的句子来。(打比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体会鲸的特点及说明方法,这时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获得思想启迪,解决了教学重点。
环节
4、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请学生们出示在课前收集到有关鲸的知识资料,说说学习了本文有关鲸的知识后,我们还有什么是不懂的,请学生将收集的资料以口语的形式,给我们讲解一下。鼓励学生运用刚学过的几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可以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介绍。教师这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敢于表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肯定,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这种教学的延伸,目的是巩固课文内容,让学生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也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延续到学生的实践中去,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环节5:布置作业
我是从落实读写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的特点考虑的:根据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写一篇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短文。
四、说板书设计
鲸 形体特点
进化过程 种类 生活习性
说明方法: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我的板书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识结构,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将鲸的生动形象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将抽象知识变成了直观形象。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自由讨论,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预计会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语文课。
以上,我从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二篇:《鲸》教案及说课
《鲸》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和种类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有关鲸的视频: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二、感知特点,学习说明方法
相机引出鲸的“大”。是呀,鲸是很大的动物。相信大家回去都有去朗读过课文,那么你能找出课文中写鲸“大”的段落吗?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鲸的“大”。指名反馈。
合作探究:
1、课文介绍鲸,为什么要写象,学习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比较句子,学习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A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B鲸是很大、很重的动物。
感受鲸的大:我们班有36名同学,平均体重约是30公斤,大家算一算,最小的鲸相当于咱们全班同学体重的多少倍,最大的呢,又是多少倍?
3、学习第四句话,感悟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重温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学习第五句话,结合图片,理解“腭”。
指名读第五句话,引导:是真的站在鲸的嘴里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学习假设的说明方法。
5、齐读课文,读出鲸的大。
三、学习生字,理清文脉
1、指名读生字新词,出示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要写成“市”,学生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2、课文除了向我们大家介绍鲸的形体庞大之外,还有许多有关鲸的有趣的知识。请大家认真听范读,可以跟着小声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看看每段主要讲了什么,你能否进行简单的概括。
3、反馈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些什么。
三、继续学文,理解课文
1、师:真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么大的“鱼”。教师重点突出“鱼”字,引导学生学习有关鲸的进化的段落。
2、自读课文,找出反驳鲸不是鱼类的语句。辨析“进化”与“变化”,找出表现鲸的进化需要长时间的词语,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3、拓展:如果是你来造字的话,你会为鲸选择什么做部首呢,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观看鲸的图片,学习鲸的种类。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注意本段标点符号的使用。
四、小结本课,激发兴趣
作为大型的哺乳动物――鲸,分为没有牙齿的须鲸和有锋利牙齿的齿鲸两大类,那么的生活习性又有哪些异同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鲸的习性,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五、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小练笔: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动物。
板书:
一、大
鲸
二、哺乳动物/进化
三、种类
《鲸》说 课 稿
一、教材简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是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编排的。课文分为8组,每组包括精读、略读、选读三类,对课文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鲸》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的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它和该单元的其它三篇课文一样,反应了语文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鲸》这篇课文,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为后面3篇课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大纲教学目的和要求,再联系学生实际,我确立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一些知识。
能力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控究的兴趣,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看,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生在以前的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有所了解,但只是一种概念化的感知。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还是比较困难的。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介绍鲸的。
五、说教法
《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中指出,“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评议能力”。因此我准备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要教学方法,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根据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出发,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把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作精神培养起来,把他们健康的个性发展起来。当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合格的教师不会把人当成某种驯服的自然力来驱使,而是当成主体来看待。教学中,我还会引导他们领悟、掌握学习的方法,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教是为了学,服务学”的基本思想,我准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这四个步骤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把教学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双向性向多向性转化。其间,再穿插图、文、声、动画等综合信息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形象性,达到最佳效果。
按照以上思路,教学伊始,我准备用视频的手段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中去。我再不失时机的插入文章的第一段,让学生感悟鲸的“大”,发现、认识、品味作者的写作方法,并用点拨法,适时的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认识方法的表达效果。如,学生对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认识,而真正从句中体会到这种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对部分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可将句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很重”、“很长”等模糊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其次检查学生的生字新词自学情况,重点指导:“肺”字的书写。接着通过辨析“进化”与“变化”,为“鲸”造字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感知课文,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这样,不仅把学生的思维引上了正轨,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后欣赏有关“鲸”图片,对其进行分类,了解有关鲸的类别。整堂课,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在了解有关鲸的知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三篇:《鲸》说课
《鲸》说课设计
读中体验
学会运用
一、教材简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通俗的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鲸》是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
二、学情分析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一些知识。
2、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3、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抓住事物特点介绍事物。
四、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在阅读实践中实现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语言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式、自学法、以读代讲法等,创设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
学法:充分地读、交流、讨论、汇报,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观察导入
由于大部分没有见过鲸,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伊始,我用设疑激趣法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出示课件1:显示蓝色大海)美吗?(生答)的确,就在这美丽的蓝色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得多。你们想去看看吗?”接着播放课件2,展示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动物?与别的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图片、文字资料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教师相机鼓励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会观察,而且能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关于鲸的知识非常丰富,你们想继续研究它吗?”这样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顺势揭题质疑:“今天咱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写鲸的文章(板书课题),这一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学生充分自读后,先在小组内检查读书情况,再组织全班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初读后,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但这种了解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并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这里应安排学生质疑的环节,让学生提出初读遇到的疑难问题,如:“哺乳动物”“胎生”等词语是什么意思?鲸的样子很像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教师可结合学生质疑情况,补充设疑:课文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并以此为凭带,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可作为精读品味的突破口以及重点讲的段落。教学时,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先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选学其它几个自然段。
(一)品评词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大”。教学中,紧扣“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介绍鲸大的段落,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想象鲸的画面,逐步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评理解,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说明方法,教学时可结合学生反馈情况作如下体会:
课件出示:
句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师质疑:课文介绍鲸,为什么还有写象呢?引导学生集体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这样便于读者理解、接受新事物,从而认识比较说明法。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自己体会体会)
句2: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学生对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认识。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说明。而真正得从句中体会到这种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对部分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故意将句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很重”、“很长”等模糊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
句3:它要是张大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档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教师设问:“去掉划线的词,可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比较,从而感悟鲸的特点,体会举例说明法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二)自由选读,感悟特点
课文的2-7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分类、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的特点,呈并列关系。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选读,自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针对汇报情况,以学路带教路,扣住重点词句适时、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细读探究,进一步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点拨:
1、鲸的进化过程———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可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形象演示鲸的进化过程,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还可利用学生在自然课上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及课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让学生谈谈对哺乳动物的认识,抓住其他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并与鲸的特点对照,说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2、体会作者准确用词——当学生汇报鲸的吃食特点这一段时,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填空题”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再自读想象鲸吃食的情景,然后模拟表演,学生对照课文叙述评议,体会作者准确用词。
3、体会分类、比喻、图文结合等多种说明方法——当学生汇报“鲸的呼吸”特点这一段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文中插图或学生绘图,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图画相应的文字描述,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多种说明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的交流网络。
四、拓展延伸,学会运用:
语文教学要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经过前三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特点及文章表达方法已有了清晰的了解,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一种小动物的练笔,要求写出特点习性,全班交流。这一环节主要体现语文的学以致用。
七、板书设计:见课件
意图:使学生对全篇结构有高度的总结和概括,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结构图,同时体现了每个层次的说明方法,以及未来写作练习中的要注意的重点,一举三得。
八、作业设计:见课件
意图:第一个作业在于练习学生写的能力。第二个作业在于练习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合起来是学生听说读写都得以发展。
第四篇:《鲸》说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①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第九册第七组的讲读课文《鲸》,这是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通俗的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鲸》是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重点训练了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朗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同时继续训练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②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看,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生已在《新型玻璃》《太阳》等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有所了解,但只是一种概念化的感知。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③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一些知识。
能力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2、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交际训练,发展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课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同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要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设疑激趣,观察导入
由于大部分没有见过鲸,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伊始,我用设疑激趣法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出示课件1:显示蓝色大海)美吗?(生答)的确,就在这美丽的蓝色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得多。你们想去看看吗?”接着播放课件2,展示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动物?与别的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图片、文字资料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教师相机鼓励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会观察,而且能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关于鲸的知识非常丰富,你们想继续研究它吗?”这样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顺势揭题质疑:“今天咱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写鲸的文章(板书课题),你想从这篇文章中了解些什么呢?”学生质疑后,教师将问题分类处理,筛选归纳为两上主要问题:
1、鲸有什么特点?
2、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这两个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便于教师组织指导学生研读课文。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时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学生充分自读后,先在小组内检查读书情况,再组织全班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初读后,基本能抓住叙述要求,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但这种了解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并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这里应安排学生质疑的环节,让学生提出初读遇到的疑难问题,如:“哺乳动物”“胎生”等词语是什么意思?鲸的样子很像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教师可结合学生质疑情况,补充设疑:课文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并以此为凭带,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第三个环节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可作为精读品味的突破口。教学时,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先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选学其它几个自然段。
(一)品评词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大”。教学中,紧扣“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介绍鲸大的段落,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想象鲸的画面,逐步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评理解,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说明方法,教学时可结合学生反馈情况作如下体会:
课件出示:
句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师质疑:课文介绍鲸,为什么还有写象呢?引导学生集体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这样便于读者理解、接受新事物,从而认识比较说明法。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自己体会体会)
句2: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学生对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认识。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说明。而真正得从句中体会到这种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对部分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故意将句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很重”、“很长”等模糊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
句3:它要是张大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档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教师设问:“去掉带点的词,可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比较,从而感悟鲸的特点,体会举例说明法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二)自由选读,感悟特点
课文的2-7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分类、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的特点,呈并列关系。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选读,自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分别以特有的形式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演示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汇报同学进行自由交流。
教师针对汇报情况,以学路带教路,扣住重点词句适时、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细读探究,进一步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点拨:
1、鲸的进化过程———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可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形象演示鲸的进化过程,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还可利用学生在自然课上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及课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让学生谈谈对哺乳动物的认识,抓住其他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并与鲸的特点对照,说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2、体会作者准确用词——当学生汇报鲸的吃食特点这一段时,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填空题”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再自读想象鲸吃食的情景,然后模拟表演,学生对照课文叙述评议,体会作者准确用词。
3、体会分类、比喻、图文结合等多种说明方法——当学生汇报“鲸的呼吸”特点这一段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文中插图或学生绘图,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图画相应的文字描述,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多种说明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的交流网络。
第四个环节综合训练,内化语言。
语文教学要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经过前三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特点及文章表达方法已有了清晰的了解,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以复述为主的主语实践活动“听故事,想象演说”和“读启事,招聘导游”,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为学生提供了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实践机会,通过角色扮演,能潜移默化地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个体语言,从而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具体是这样操作的:
(一)听故事,想象演说
教师谈话:同学们,刚才咱们经历了一番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历程,现在咱们听听故事,放松一下。播放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当鲸到达赛场大门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争吵,虾将军说出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听完故事后,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虾冠军究竟对鲸讲了些什么?”想象并表演鲸与虾将军争吵的场面。这一活动促使学生再次接近文本,将上一环节的无序交流进行有序整理,为下面的“招聘导游设计解说词”作好准备。
(二)读启事,招聘导游
首先谈话激趣:同学们,老师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觉得挺适合你们的,便把它下载了下来,你们想读读吗?教师相机出示“招聘启事”,学生竟相阅读,跃跃欲试。教师趁热打铁,播放音乐,渲染气氛,置学生于活动情境之中。让他们自由设计解说形式及解说词,而后组织学生汇报解说,其他学生和老师分别以评委或游客的身份与“小导游”现场交流、评议。
“招聘小导游”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参与者不仅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要求,也提出了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既训练了语言,又渗透了思想教育,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第五个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适当、适度的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教学中,除了伴随着学生读书、交流活动中的师评、生生互评外,在结束课文时,我又安排一个单独的评价环节“评评这节课上自己表现得怎样,听听他人的评价”,引导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多维评价。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贯彻了《语文课标》在评价建议中“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一理念,而且使学生在多元评价中,逐步学会听取,学会发现,学会赞赏,并在相互赞赏中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上一环节中“招聘小导游”活动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课标》的这一精神,而且着眼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同时《课标》提出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既注重学习内容的开放,又注意探索学习活动时空的开放。我认为“招聘小导游”这一交际训练,不应受课堂限制,因教学活动结束而告终,完全可以单独用一节的时间来完成。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课堂上,我们从课文中了解了鲸的一些知识,其实课本以外还有更丰富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撷取。同学们,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小导游招聘活动并没有因此而终,咱们下节课将继续设擂选优。因此,我希望你们课下能像刚才一样主动热情地去探究,去发现,或进图书馆,或上网查查找资料,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解说词。同学们,能做到吗?”这样结束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美的课堂设计,离不开美的板书。好的板书既是篇章的概要与精粹,也是课文艺术的再造与拓展
体形特点:像鱼、大、长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须鲸
鲸
种类
齿鲸
吃食
生活 呼吸 肺
习性 睡觉 哺乳动物
生长 胎生 哺乳
这张板书着眼于全篇,既概括了全文的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既展示了文章的层次条理,又体现了所述事物的特点;既新颖别致,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美观有序。《鲸》一课就先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五篇:《鲸》教学设计及说课
鲸(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⒈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的方法。
⒉通过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与同学交流,感受作者说明的通俗、生动、准确,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⒊在学习中享受自主发现得以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并探究海洋动物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的方法。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说明的通俗、生动、准确,体会文章中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在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形态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大家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吗?
2、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资料,请同学们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成果。
3、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鲸的世界,探索鲸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1、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师:大家都预习过了,老师来考考大家生字词。
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学习“腭”:学生伸出舌头,顶住上腭
“肺”字容易出错,上下通气,呼吸顺利。
2、默读课文,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相机板书:大小 演变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
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三.全班交流,学习课文
〈一〉、鲸的大小
1、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段话,把它写在自己的手掌心。
2、师巡视,一起伸出手掌心读出这个字——大,读书可以读成一个字,真了不起。
3、都说鲸很大很大,到底怎样大,下面请同学来介绍下它的大小。
4、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引导学生发现在介绍鲸的大小时,用上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生动而富有条理地介绍出了鲸的大。
5、指名读
6、小结说明方法。
(二)鲸是哺乳动物
教师讲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想:虾将军说出了哪些理由让鲸觉得有道理?生读找。
师:每种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来源,就像人类一样,是由类人猿逐渐演变为当今的人,那鲸是如何演变的呢?
师: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你们想看它的进化图吗?看鲸的进化图?(课件展示)
3、从同学们的解释中,我们明白了鲸是哺乳动物。怪不得虾将军不让鲸参加比赛呢。
四、总结
从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感觉到了鲸的大及明白了它是哺乳动物的原因,但鲸的知识远不止这些,还有更多有趣的知道等着我们去弄懂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小练笔:
请你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种动物或植物
《鲸》的说课设计
一、教材简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通俗的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一些知识。
能力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2、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交际训练,发展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三、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语言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四、说教法
《课标》在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中指出,“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评议能力”。因此我准备以启发式和自学式为主要教学方法,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根据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出发,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把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作精神培养起来,把他们健康的个性发展起来。当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合格的教师不会把人当成某种驯服的自然力来驱使,而是当成主体来看待。教学中,我还会引导他们领悟、掌握学习的方法,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观察导入
由于大部分没有见过鲸,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时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学生充分自读后,先在小组内检查读书情况,再组织全班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初读后,基本能抓住叙述要求,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但这种了解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并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可作为精读品味的突破口。教学时,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先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选学其它几个自然段。
1、品评词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大”。教学中,紧扣“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介绍鲸大的段落,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想象鲸的画面,逐步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评理解,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说明方法。
2、借助课件,理解进化过程
鲸的进化过程———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师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形象演示鲸的进化过程,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还可利用学生在综全实践课上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及课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让学生谈谈对哺乳动物的认识,抓住其他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并与鲸的特点对照,说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随时给出评价反馈,课时结束时,教师对本课的内容和目标完成的情况加以总结,激起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鲸》教学反思
新课标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我觉得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的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在让学生了解鲸的进化时,通过让学生看鲸的进化图片,使学生从直观上了解了鲸的进化过程。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故在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让学生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概括,这样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领悟说明方法,在教学第一自然段理解鲸的“大”时,我将课文中的句子改成“很重”“很大”等模糊的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同时对于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也是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知,而不是一味的灌输。
在教学的中,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找鲸是哺乳动物的理由,并且让故事贯穿在教学中。教学“腭”:学生伸出舌头,顶住上腭,“肺”字,上下通气,呼吸顺利。这样的形象教学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枯燥的说明文变得有趣。
在教学中,我还精心设计了过渡语,使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过渡非常自然,让学生的思路也随着老师的语言自然的转换。同时,我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既培养了学生的中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上第一课时,我发现少许优点之余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的。在课文的朗读方面有待加强,学生读的方式也很少,如果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读,在读中思考问题,在读中领悟内容就更好。同时,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也仍需要下功夫,教师不敢太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学生说的有些少,教师语言有些多,致使课堂气氛不够充分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