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社会活动《不一样的路》说课稿
中班社会活动《不一样的路》说课稿
一、说教材内容
幼儿园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而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对象。路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不一样的路》。通过对路的学习,幼儿可以初步掌握各种各样的路以及路上各种标志的用途,所以,我选择“我眼里的路”为主要内容,对小班幼儿已掌握的路的知识以及对路边标志的用途综合与提升。
二、说幼儿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4到5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好,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已经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说目标
《新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本地几条不同主要道路的名称,感知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隧道等不同道路的外形特征与用途。
2、了解道路上的路牌、站牌、站台等设施的用途,体验现代新型道路给人们出行带来的方便。
四、说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知道家乡本地几条不同主要道路的名称,感知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隧道等不同道路的外形特征与用途。活动的难点了解道路上的路牌、站牌、站台等。设施的用途,体验现代新型道路给人们出行带来的方便。
五、说活动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家乡几条重要道路的图片以及宽阔的马路、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等不同道路的图片。
2、课件PPT、道具指示牌
六、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讲述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道路名称。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活动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道路。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道路名称,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道路名称的对话,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如:与幼儿交流自己认识的道路.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不同的道路,并能较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
(二)说学法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欣赏法、发现法。
1、欣赏法:引导幼儿学会理解图片内涵,鉴别作品的美及分析评价,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幼儿来体验道路所带来的方便的那种心情,感受图片的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回忆、讨论图片中的内涵,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创设谈话情景,引出谈话话题。
师:多多姐姐是一个爱拍照的好孩子,下面就来看一看多多姐姐给我们拍的几张照片吧!小朋友们仔细看,图片上有什么?
(二)展开部分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是个善于发现的乖宝宝。小朋友们你们都在哪里见过这些路呢?(上学的路上、去公园的路上)那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照片有什么不同啊(出示对比明显的照片比如弯和直,平和洼)
2、师:老师想来考考小朋友们,看看小朋友们认识这些吗?(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隧道)哇,小朋友们真厉害,都认识它们啦,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啊?(有的是缠绕的,有的是弧形的,有的是半圆形的)猜猜看它们有什么样的作用啊?
总结:他们避免了下雨天带来的淤泥,为人们提供了交通便利。减少了交通阻塞。
3、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看这幅图片,这幅图片上你们都认识哪些东西啊?(有路牌指示方向,有公交车站牌,有站台)如果我们在马路上迷了路,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找老师、找警察叔叔)老师现在要教你们一个新办法,小朋友们要学会看路标,那样就不会迷路啦。(指示牌是帮助我们辨识道路的,我们这时候可以通过指示牌找到我们所要去的地方。)
(三)结束部分:玩过隧道游戏
游戏规则:两人配合为一组,剩下的过隧道,隧道路口有指示方向,按照方向回到起点。
游戏目的:让幼儿学会观察,学会找路标,亲身感受道路带给我们的快乐。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第二篇:中班社会活动《不一样的路》教案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不一样的路》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本地几条不同主要道路的名称,感知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隧道等不同道路的外形特征与用途。
2、了解道路上的路牌、站牌、站台等设施的用途,体验现代新型道路给人们出行带来的方便。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家乡几条重要道路的图片以及宽阔的马路、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等不同道路的图片。
2、课件PPT、道具指示牌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创设谈话情景,引出谈话话题。
师:多多姐姐是一个爱拍照的好孩子,下面就来看一看多多姐姐给我们拍的几张照片吧!小朋友们仔细看,图片上有什么?
(二)展开部分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是个善于发现的乖宝宝。小朋友们你们都在哪里见过这些路呢?(上学的路上、去公园的路上)那现在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照片有什么不同啊(出示对比明显的照片比如弯和直,平和洼)
2、师:老师想来考考小朋友们,看看小朋友们认识这些吗?(立交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隧道)哇,小朋友们真厉害,都认识它们啦,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啊?(有的是缠绕的,有的是弧形的,有的是半圆形的)猜猜看它们有什么样的作用啊?
总结:他们避免了下雨天带来的淤泥,为人们提供了交通便利。减少了交通阻塞。
3、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看这幅图片,这幅图片上你们都认识哪些东西啊?(有路牌指示方向,有公交车站牌,有站台)如果我们在马路上迷了路,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找老师、找警察叔叔)老师现在要教你们一个新办法,小朋友们要学会看路标,那样就不会迷路啦。(指示牌是帮助我们辨识道路的,我们这时候可以通过指示牌找到我们所要去的地方。)
(三)结束部分:玩过隧道游戏
游戏规则:两人配合为一组,剩下的过隧道,隧道路口有指示方向,按照方向回到起点。
游戏目的:让幼儿学会观察,学会找路标,亲身感受道路带给我们的快乐。
第三篇:中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中班社会活动《豆豆的烦恼》
教材分析:
中班社会活动《豆豆的烦恼》选自青岛市教材共同生活。4岁的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一起做事情。他们渴望成为大家喜欢的人,渴望有更多的朋友,但是缺乏适当的交往策略和技能。纲要中指出:“中班幼儿能主动与人交往,会使用礼貌用语,能与同伴合作,会谦让,能感受同伴的喜和忧。”本活动以“豆豆”遇到的交往烦恼为出发点,通过幼儿喜爱的各种活动,学习用“讲礼貌、愿意分享、互相帮助、主动谦让、协商合作、宽容他人”等正确的交友方法来解决交友中的问题,萌发有朋友、朋友多的自豪感,体验交往的乐趣。为了更好地贴近幼儿生活,我大胆的将教材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教师分段讲故事改为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了解豆豆的烦恼,增加了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遇到烦恼的视频,引导幼儿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运用谈话,回忆和好朋友一起的感觉。
生活中幼儿有好多好朋友,通过让幼儿自由畅谈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和好朋友一起时 的感觉,进一步体验有朋友真好。教师利用追问的形式启发幼儿说说喜欢和什么样的小朋友交往。
二、巧用视频,为幼儿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社会性教育应与幼儿生活相结合,体现“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播放视频让幼儿判断豆豆的对错,并帮助豆豆想办法解决。在平日生活中幼儿时常会遇到各种烦恼,将豆豆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遇到的烦恼拍成视频进行播放,启发幼儿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渲染,联系幼儿生活实际和社会,帮助幼儿提升社会情感。
社会活动中,幼儿不仅要懂得合作、协商、礼貌、谦让,还应具备大爱的良好品质。先通过幼儿说说自己身边发生了什么烦恼的事情,请小朋友想办法解决,进一步扩大到社会上,如:地震后,许多孩子无家可归;有的孩子得了病,我们要怎样帮助他、通过什么形式帮助他?让幼儿知道小烦恼我们自己能够解决,当遇到大烦恼时我们需要大人或社会的帮助,让幼儿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和同情心。
活动目标: 1.知道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懂得谦让、协商合作、敢于承担、做错事主动道歉等,这样大家才会喜欢。
2.能分辨出交友中的不正确做法并说出改善办法。
3.体验朋友间互相帮助、友爱的温暖,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活动重点:知道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懂得谦让、协商合作、敢于承担、做错事主动道歉等,这样大家才会喜欢。
活动难点:能说出生活中遇到烦恼时的解决方法。活动准备:幼儿活动情景视频4段、音乐《爱的奉献》 教法:
1.直观法:以图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内容更具形象。2.提问法:在活动中教师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又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3.交流讨论法: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他的活泼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通过直观法让幼儿交流讨论是个很好的时机。
学法:
1.直观法:通过观看图片、情景录像让幼儿感受生活正的烦恼事。
2.情景法:将整个活动贯穿于情境中让幼儿身临其境,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谈话法: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主题
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出示照片)幼儿观察豆豆小朋友的表情,他怎么了?为什么烦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豆豆小朋友都遇到什么烦恼了。
二、看视频,分辨豆豆的做法对不对帮帮助他想办法解决?
1.幼儿观看视频1,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说出不小心干错要主动道歉并弥补。2.幼儿观看视频2,并完整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知道好东西朋友之间要轮流玩,要相互谦让。这样的小朋友大家才喜欢。
3.幼儿观看视频3,并完整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想和别人一起玩要协商合作。4.幼儿观看视频4,组织幼儿谈论交流,并完整讲述视频内容,引导幼儿懂得当别人不在的时候,做错事要敢于承认、主动认错。这样的孩子大家才喜欢与他做朋友。
四、联系生活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烦恼或不开心的事,师幼共同想办法一起解决。
1.师:小朋友你遇到过什么烦恼的事情?你现在能不能自己解决?(不能的话,谁能帮他想想办法啊?)引导幼儿懂得生活中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要及时的请好朋友、老师、爸爸妈妈一起帮你想办法,解决烦恼和不开心,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2.师:你还知道有哪些人遇到过烦恼?看图片。小朋友像不像帮助他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幼儿讨论)引导幼儿知道许多人都会遇到烦恼,有的是很大的烦恼,看到别人遇到烦恼时我们要献出自己的爱心,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放音乐《爱的奉献》
五、活动延伸。
我们到教室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小朋友吧。
第四篇:中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中班社会活动说课稿《神奇的筷子》
一、选材来源:常言道,心灵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从大脑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可见,及早进行手的活动功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中班幼儿的小肌肉不断的发展,可以掌握多种动作技能,而且会比较协调。但班里大部分幼儿不会使用筷子吃饭。因此,我选择此教材让幼儿在游戏练习中学会使用筷子,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准备: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三、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此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动作要领就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品尝食物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游戏法:中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我设计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说学法:
1.操作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练习筷子的使用方法,在这
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教师示范的观察进行练习,他们不一定会使用的很正确,那也不要紧,在第二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品尝,强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师适时的个别指导,就巩固了练习方法。在尝试筷子进行各种活动时,孩子们通过使用筷子打击节奏、搭建游戏等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过程: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学习筷子使用方法——练习筷子的实践活动——筷子游戏
1、导入活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采用谜语引起幼儿对筷子的兴趣,“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述了筷子的外型特点和用途。在孩子们兴趣勃勃的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学习活动。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标准,因此,我在幼儿第一次练习前,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再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第二次的学习,我配上了音乐,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练习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等动作。
3、实践活动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这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豆类食
品,让他们通过品尝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落实了第二个目标,在音乐中,孩子们无拘无束的使用筷子,边吃边和同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最后是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4、游戏活动。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在幼儿使用筷子品尝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来打击节奏乐。这个游戏活动渗透了艺术活动,在幼儿跳完节奏舞后,教师提问:“筷子还可以怎么玩?”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在这环节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
五、活动评价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筷子”来进行。本次活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使用筷子的乐趣。中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 说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新学期刚开始就在游戏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经常听见小朋友说: “我的邻居家有个小弟弟,经常来我家和我玩玩具。”“我也有邻居,xx是我的好朋友,她住在我家的旁边,我们是好朋友”我的好朋友XX就坐在我的旁边。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我的邻居朋友》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说分析:
我班经过了托、小、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习相邻数的过程中,我们将以帮助小动物找房间为导线,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说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蘑菇房》故事讲述,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
(2)协助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定义。将故事平稳的过渡到黑板上,1号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2号数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通过抛出问题,以给相邻数找秘密,激发了幼儿的探索5以内相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给幼儿提供桔子,饼干,玩具等物品若干,引导幼儿分别对应数摆出相应数量的物品(1-5),逐步探索每个数的相邻数与该数有什么变化,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结束部分:在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大班语言说课稿:调皮的七彩光
一、说教材
今天我选定的课题是幼儿园大班语言《七彩世界》主题里的一个语言教育活动《调皮的七彩光》,下面,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经历了小班、中班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更强了,他们不但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十分喜爱,而且更对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会由自然界中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蓝蓝的大海、绿绿的草地等景象的观察及认识引发出更深一步的思索:大千世界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颜色?这些美丽的颜色是怎么来的?……通过《调皮的七彩光》这个故事就可以让幼儿知道:色彩来源于光的作用,是调皮的七彩光娃娃从天空来到地上“玩”出来的。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七彩颜色。有了七彩颜色,画画更美丽,打扮东西更漂亮,游戏起来更有趣。本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培养幼儿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生活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及作品展示的主题,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各方面的目标:
1、获得光与色的感性经验,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2、在感受作品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3、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充分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幼儿在感受作品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同时,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续编过程中,地点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由于大班幼儿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才开始萌芽,极易引起思维上的逻辑混乱。
三、活动准备
为了给幼儿展示优美意境的作品,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以充分的表达和练习,我们作了以下准备:
(一)硬件准备
1、彩图:苹果、香蕉、彩虹、太阳、沙滩、大海等
2、卡纸做的:七彩光宝宝
(二)知识准备课前必须丰富幼儿有关光与色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并加以提取和整理。
四、说教法、学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通过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教学法,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生动性、寓教育于生活,使主题活动得到深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本次活动幼儿采用讨论法、尝试法来理解故事,欣赏故事,创编故事。通过幼儿互补学习,师幼合作来表现主题。
五、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漂亮的色彩宝宝.他们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以下吧!
2、演示法(欣赏作品)教师逐一出示(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彩宝宝让幼儿辨认.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后提问:太阳公公有几个光线宝宝.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什么?(红、橙、黄、绿、青、蓝、紫)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有关它的故事
3、教师再次讲故事.出示彩图.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内容.完整的作品传递完整的画面展示(1)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们则尝试了理解在先,欣赏在后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完整欣赏,更能感受作品所展示的意境。同时,我们还采取了教师设疑――幼儿猜测――揭示答案的手法,紧扣幼儿心弦,引其入胜。
(2)让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内容。完整的作品传递完整的画面展示,配有优美的音乐,听觉和视觉的完美统一,把文学作品的形象性和音乐性传递给幼儿,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启发幼儿讨论光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已初步了解光线宝宝由七种颜色组成,教师再次以提问的方式给幼儿设疑,并启发幼儿进行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光会怎么样?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讨论环境,这也符合《纲要》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待幼儿讨论完以后,教师小结光与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4)接着,教师继续启发幼儿联系生活中事物的颜色,尝试续编故事。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他们内部智力活动的机会,这也是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是很容易看到自己的成果,从而增进了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六、活动延伸
幼儿自选方式作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因为一个目标的达成,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来进行,这也体现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把教学的意图、内容、形式有机的交织在一起,通过视听结合、交流、表达的形式,使幼儿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容,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我们所需要达到的活动目标。中班美术活动说课稿:有趣的陀螺 《有趣的陀螺》。
一、选材意图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现代幼儿艺术教育则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我选择了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动手动脑的美术创作活动——有趣的陀螺,让幼儿自由选择,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宽松的环境,尊重个体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幼儿考虑。通过“目测、尺量、棉线、纸条”多种方法找出圆的中心点后来制作陀螺,让幼儿去体验、感受色彩变化的美丽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
二、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具体的美术活动能力,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活动内容、材料。“用尺量、棉线量、纸条对折”这些在平常美术活动中是很少见的操作方法来进行制作陀螺,这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欲、积极性,最关建的是这些
活动形式让孩子充分锻炼了他们的动脑、动手的能力,只要动脑、动手就能创作出漂亮有趣的作品。体验审美愉悦以及满足感、成功感。还给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自由构图、用色;大胆表现自我;促进个性发展。知识性目标: ⑴让幼儿学习掌握用目测、尺、棉线量、纸条量的方法确定圆的中心点。⑵体验色彩变化的美,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社会性目标:⑴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愉悦的情绪下自由想象及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⑵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他们获得创造后的愉悦体验。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制作陀螺的方法。难点:找出圆的中心点。
三、教学方法设计
1、谈话、提问法引出主题
谈话法维护宽松的精神氛围和自主表现的时空,而提问的方式又能引导幼儿靠近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2、观察、学习法提高幼儿审美感受
通过欣赏教师制作的陀螺,激发幼儿的兴趣。、探索法让幼儿了解、掌握找出圆的中心点的几种方法。
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探索,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选择操作法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根据活动内容、材料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放置三个辅助材料:尺、纸条和棉线。让幼儿自己选择探索活动。给每个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
5、个别指导法为幼儿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幼儿美术活动虽然游戏性很强,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或消遣,老师在把握 幼儿现有水平和每个孩子的特点的前提下,对个别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才能出成果。
四、教学准备
1、活动前两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从家中带来各种陀螺陈列在教室内。
2、教师制作多种图案的陀螺若干个。
3、陀螺画面色彩图一幅。
4、印有直径6厘米圆形的硬纸片和白色硬纸、牙签、彩笔、剪刀,供画圆用的圆形瓶盖、短尺、火柴棍等。
五、教学程序设计第一部分 :谈话、提问引出主题老师以谈话的方式,逐一提问①小兔玩具店又有新玩具,你们看这是什么?
第二部分:欣赏观察色彩组合图,体验色彩的美
老师逐一出示色彩组合图,幼儿欣赏观察,引导幼儿说出或表现出感受。
本环节中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老师的陀螺画面色彩图,让孩子了解掌握陀螺的画面设计及涂色方法。
第三部分:幼儿分组创第一步 :示范创作方法
1、老师简单示范制作,让幼儿掌握制作陀螺的基本技能、常规。
2、个别幼儿上前来按老师的讲解操作,老师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
3、老师据幼儿掌握情况再示范1—2次。第二步:介绍活动内容、材料,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组。第三步:鼓励幼儿大胆制作。幼儿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自由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对一些不够大胆的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对个别不会的幼儿做详细的讲解;对一些领悟强、制作较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引导。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
>的重点环节,主要采用讲解和示范突出教学重点;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老师个别指导突破难点。第四部分:幼儿作品展示
本部分主要采用谈话法,通过讨论,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内容表达出来,这是本次活动较重要的一环。老师要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第五部分:结束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后,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小兔的商店。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制作陀螺,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中班健康活动说课稿《小青蛙跳跳跳》 李海蓉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健康活动《小青蛙跳跳跳》。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围绕说活动内容、说活动目标、说活动准备、说教学方法和说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展开。
一、说活动内容: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各种动作的发展日趋完善,跳跃能力增强了很多,跳跃的远度、高度和连续跳的持久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中班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还比较差,在纵跳起跳时会出现蹬地腿蹬不直,蹬地不充分,落地时屈膝缓冲过大容易坐到地上的现象。蛙跳是一种能够有效地锻炼幼儿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的运动项目,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些现象,使起跳、落地动作更流畅,跳跃的距离更远,跳起的高度更高,从而提高幼儿的跳跃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明确强调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怎样让中班幼儿有兴趣地练习跳,并使其能够在增加动作难度的基础上巩固跳的技能,是当前中班跳跃类体育活动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次活动创设“小青蛙跳荷叶”“小青蛙吃虫子”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热情参与活动,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活动的动作训练内容主要是蹲跳、原地纵跳,能锻炼幼儿的肌肉力量、四肢配合的协调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具有极大的价值。
二、说活动目标:
1、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和基本动作的发展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探索模仿青蛙跳的动作(重点),学会蹲跳、原地纵跳,掌握正确的起跳和落地姿势(难点);
(2)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增强自信心。目标的制定涵盖了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
2、重点定位于:探索模仿青蛙的动作,难点在于:能有意识地控制脚丫活动,保持身体动作的协调灵活。
三、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绿色卡纸做成的荷叶若干,小青蛙头饰每人一个。绿色卡纸做成的荷叶是体育游戏活动的材料,它便于“跳荷叶”环节的进行,小青蛙头饰可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一段较活泼的音乐主要是作为信号,音乐播放时开始活动,音乐停止是停止活动,可用于控制幼儿的运动量。
2、环境布置:用绿色卡纸布置一个池塘,“小池塘”旁边一块小空地作为田地。场地要求平整。“小池塘”、“田地”是本次体育活动情景创设(小青蛙在池塘上玩跳荷叶、小青蛙在田地里捉虫吃)的场地要求。由于活动的训练内容是蹲跳、纵跳,地面平整才能保证幼儿的安全。
3、知识经验准备:幼儿认识青蛙,对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惯有大概的了解。幼儿已有一些5 跳跃动作的经验和对青蛙的了解,有助于教师迁移新的动作经验,也有利于幼儿更快地学习。教师熟悉如何模仿青蛙蹲跳、跳起来吃蚊子的姿势。教师便可更有目的地引导活动进行,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动作。
四、说教学方法:
考虑到体育活动本身的特点及中班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提问法:在体育活动中采用提问法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思考,从而启发他们积极大胆地想象模仿青蛙跳。另一方面,还有助于了解大体上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状况。活动开始时通过提问青蛙是如何跳的巩固幼儿对青蛙蹲跳的认识,帮助解决练习蹲跳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部分能力弱的幼儿不容易学会的问题。
2、情景创设法:活动的主体环节创设了两个情境:“小青蛙跳荷叶”、“小青蛙捉虫吃”。这使整个体育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味,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此外我还采用了自主探索法、示范法、重复练习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经验。
五、说教学流程:
在整个活动我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包括热身进场——自由探索——巩固练习——集体游戏——放松活动。
(一)第一个环节:进场
热身运动,教师引导幼儿模仿一些动物的动作:蜗牛慢慢地走,螃蟹横着走、小鸭子摇摆着走、小兔蹦蹦跳、小鸟左右飞。爱模仿是幼儿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特点,在这一环节的设置中,我主要抓住了幼儿的这一个特点,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还可达到活动前的热身效果。我设计的一系列的模仿动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动作由慢到快,活动量由小变大:先学蜗牛慢慢走,学螃蟹横着走,学小鸭子摇摆着走、学小鸟左右飞,学小兔蹦蹦跳。这还便于引出主要活动内容:模仿新朋友——小青蛙。
(二)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在这一个环节中通过提问,启发幼儿有意识地探索模仿青蛙跳的方法。
1、提出问题:“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呀?”
此时,教师应尽量启发鼓励自主探索模仿青蛙跳的方法,我重点观察提取幼儿说出的青蛙跳的比较关键方法。同时关注幼儿的动作情况,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2、请几个幼儿进行示范,试一试。
请个别幼儿上来给大家演示模仿青蛙跳,重点关注幼儿的动作是否协调灵活,着重提示幼儿模仿青蛙蹲跳时要注意哪些动作要领,让幼儿把动作做得更到位。该环节我主要采用了提问法。
(三)第三个环节:巩固动作经验
1、教师示范蹲跳,引导幼儿注意动作要领:双腿要用力蹬,落地的时候要往下蹲。
蹲跳是本次体育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示范可以巩固幼儿的动作经验,还能起到一定的强调作用。
2、引导幼儿练习蹲跳。师:“那现在我们来当回小青蛙,把蹲跳的本领学好。”
每个幼儿戴上头饰,开始自由练习,教师观看幼儿动作是否到位,提醒幼儿注意起跳和落地的姿势,及时纠正做错动作的幼儿,再次给予示范。创设情景“小青蛙跳荷叶”,巩固蹲跳的动作。
师:“现在我们把本领学好了,我们到池塘上玩跳荷叶吧。记住了,要从一片荷叶跳到另一片荷叶上,不要掉进水里了。音乐响起的时候再开始跳哦,音乐停的时候停下来。”播放音乐,幼儿开始跳荷叶。
3、音乐停止,师:“小青蛙们玩累了,我们先在荷叶上休息一下,放松放松吧。”
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把蹲跳的动作进行巩固练习。可根据幼儿运动的情况,利用音乐作为一种信号,适时让幼儿停下来休息,调整运动量。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观察,指导、鼓励和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蹲跳动作的学习活动。此处主要采用了示范法、动作练习法,巩固加深幼儿蹲跳的动作经验,为下一个环节做准备。
(四)第四环节:游戏“小青蛙吃害虫”
1、师:“休息一下,发现肚子也饿了,我们到田里去捉害虫吃吧。小青蛙是怎么捉虫吃的呀,谁来试一试?”请几个幼儿示范模仿青蛙纵向跳吃虫子,教师进行引导,让幼儿将动作做得更到位一些。
2、师:“那小青蛙们我们一起跳到田里去捉虫吃吧。等等小青蛙们吃饱了之后就跳回荷叶上做做放松活动,然后睡一觉。”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难点,再次创设情景,主要训练幼儿的纵向跳跃能力。在开始游戏前教师虽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幼儿往往会记不住,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指导。中班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还比较差,在纵跳起跳时会出现蹬地腿蹬不直,蹬地不充分,落地时屈膝缓冲过大容易坐到地上的现象。教师参与其中,和小朋友一起学青蛙原地纵跳吃虫子,可以及时提醒幼儿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安全注意事项,防止碰撞。同时关注孩子们的体力状态,适当调节孩子的活动量。在此主要还是采用提问法。
(五)第五环节:放松活动
师:“吃饱了,小青蛙们都回到荷叶上放松放松,然后好好睡一觉。”
教师带领幼儿做一些放松舒缓的动作,拍拍腿,甩甩手脚,最后静静地“睡觉”,使原来兴奋的神经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第五篇:中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扬州市邗江区月亮城幼儿园
教育教学
中班社会活动说课稿《神奇的筷子》
蔡娇娇
一、设计意图:
常言道,心灵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从大脑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可见,及早进行手的活动功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中班幼儿的小肌肉不断的发展,可以掌握多种动作技能,而且会比较协调。但班里大部分幼儿不会使用筷子吃饭。因此,我选择此教材让幼儿在游戏练习中学会使用筷子,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准备: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三、教学方法 :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此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动作要领就可以。随扬州市邗江区月亮城幼儿园
教育教学
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品尝食物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游戏法:中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我设计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说学法:
1.操作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练习筷子的使用方法,在这
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教师示范的观察进行练习,他们不一定会使用的很正确,那也不要紧,在第二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品尝,强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师适时的个别指导,就巩固了练习方法。在尝试筷子进行各种活动时,孩子们通过使用筷子打击节奏、搭建游戏等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过程: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学习筷子使用方法——练习筷子的实践活动——筷子游戏
1、导入活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采用谜语引起幼儿对筷子的兴趣,“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述了筷子的外型特点和用途。在孩子们兴趣勃勃的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学习活动: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标准,因此,我在幼儿第一次练习前,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再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第二次的学习,我配上了音乐,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练习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等动作。
3、实践活动:
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这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豆类食 品,让他们通过品尝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落实了第二个目标,在音乐中,孩子们无拘无束的使用筷子,边吃边和同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最后是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4、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在幼儿使用筷扬州市邗江区月亮城幼儿园
教育教学
子品尝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来打击节奏乐。这个游戏活动渗透了艺术活动,在幼儿跳完节奏舞后,教师提问:“筷子还可以怎么玩?”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在这环节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筷子”来进行。本次活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使用筷子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