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22:1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具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具教学反思》。

第一篇:文具教学反思

《文具》教学反思

永安路小

学 禇爱红

如何立足于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开展数学学习是我自课改实验以来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本节课是我为了组织学

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在课前我积极地进行了思考,分析了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生动化、人文化的特点,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1.让生活走进课堂。

现实生活中的数是十分丰富的,如何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让数学的天空更加广阔,是我这节课着力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数一数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文具、找一找教室和生活中见过和用过的数字、玩一玩平时小朋友喜欢的数字游戏以及课后找一找等活动,使数学更贴近学

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2.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数一数、找一找、写一写、说一说、玩一玩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接受的过程,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3.开放教学,让数学教学解放学生的大脑。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主学习、体验探究与成功的乐趣。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

性,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特点,如“找朋友”的连线,顺序是开放的;数文具的方法、数数的思维过程是开放多样的,有一个一个地数,有多个多个地数;“看一看、想一想在教室里、生活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字”,学生可以自由地观察感知,得到多种的结果,还可以开放式想像校园里、家里数字的存在与价值;此处,学生表达的语言是开放的,教师没有限制学生表达的方式与方法,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品质得到逐步培养。4.让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同步发展。

如何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

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又有讨论、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学会了矫正和评价,敢想、敢说的氛围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篇二:《文具》教学反思

《文具》教学反思

文具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6~10各数;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数量在6~10的物体的个数,知道6~10的顺序;懂得用书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数量并进行简单的交流。作为一个刚毕业的老师,所面对的学生又是刚进入小学生活的一年级新生,心里有着许多的担忧。找了许多的教案来参考,又向学校里教学经验的老师们请教,终于,备好了这一堂课。在数一数、连一连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尝试着不同的方法来数数,让他们体会数数过程的有趣性,学会正确地数出图中各种文具的数量。在想一想、做一做这个环节,让学生们开动脑筋,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6个文具盒、7把尺子。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的用红旗表示,有的用爱心表示,有的用三角形表示。接着,我让他们观察教室,找找教室里有什么是可以用6来表示的。除了6台风扇,6盏灯之外,有一个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她说,有6个灯的开关,这个是我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孩子们的观察力真的很敏锐。在描一描、写一写这个环节,先示范再让学生跟着书本描最后上来黑板上展示。我觉得,让学生上来展示非常重要,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展示知道他们在书写的时候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给予及时的纠正。反思这节课,满意的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满意的有,在数数的这个环节,没有及时总结,没有及时强调数数的一个有序性。还有就是时间的把握上,重点环节花的时间要更多一些,让整个课堂松弛有序,效果才会更好。最后一个就是,过渡性语言还需要精进。篇三:《文具店》课后反思

《文具店》课后反思 田海生

文具店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新课标教材中数与代数的内容,教材利用学生对已有商品标价的了解和实际经验,从辨认文具的价格来开始小数的初步认识。本课教材在编写上,原教材是三下的第一单元呈现,现教材调整到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知识进行了前移,课题由原来的买文具调整为文具店。更为突出的是教材内容更为丰富,思路更为清晰。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去体验小数和意义,在对学生的前测中发现,90%的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小数,对小数并不陌生,但学生对于小数的名称和小数的读法都不知道,3.15元表示多少钱也只是一小部分的学生知道。

本着以学定教的原则,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在文具店的情境中,通过“填一填,说一说”,借助元、角、分体会小数和的意义,正确说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2.通过自己的试读和小组的互读、交流,会快速准确的认、读、写简单的小数。3.在“猜一猜”活动中,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改写为以元为单元的小数,知道1角=0.1元。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四个目标的落实放在了四个环节中。

第一环节,情境中提出问题,用数学课本的单价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自己知识的不足,产生学习的欲望,同时感受到学习小数的必要性。

课前有一个教学设想,是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但总感觉这样教的痕迹太过于明显。于是,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找出了生活中的小数,再让学生找一找数学课本封底的小数,学生一眼就发现了课本的定价也是一个小数,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再提问学生这个小数表示什么意思,把学生带到了下一个环节。

第二环节,探究中解惑质疑,在这一环节中分为三步进行:体会——读写——改写。在独立思考、交流碰撞中,能说出表示价格的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读、写,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中,知道小数和小数点,能正确的读出小数;改写,在独立思考,反馈交流中,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改写成小数。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钱数的小数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因为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人民币是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学生去探究。那么是否就直截了当地用课件来帮助讲解算了呢?规定类的知识一般并不需要学生探究,不能探究意味着只能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只能是学生被动的听吗?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最终决定学生先自学,再讲解,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习,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此外,因为有了教材这一老师的教学之后,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轻松许多,很多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来回答,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而不是教师独角戏式的自问自答,让课堂显得缺乏变化,毫无生气。

对于学生的自学,我课前既犹豫又担心:因为有些学生的阅读能力真的让我很不放心。但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绝大部分学生都读懂了小数分为三个部分(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小数点),部分学生知道了小数的读法,在这一部分学生的带领下,不会读的学生也“意会”到了小数的读法。

在学生利用人民币认识了小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了小数和“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学生明白了在小数中整数部分表示元,十分位表示角,百分位表示分,厘清了二者的关系。在一小部分学生的带领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学会了诸如“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小数点后面第二位”等语句,增强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语言

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练习中巩固新知。引入教材中森林食品店的问题情境,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中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森林医生”这一环节,学生通过找出小数和人民币互化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一步加深了对小数的认识,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同时也纠正了学生在小数认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第四环节,生活中寻找小数。通过读一读生活中的小数,拓宽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跟数学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教师不找一些生活中的小数和表示长度、表示重量的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如果孩子们自学后不作必要的讲解,就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小数和元角分的关系,不能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所以在课堂上老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我在课堂上问学生“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使学生在思考中完善自己对小数的认知,完善小数的读法。以前都是听别人的课,这次第一次听自己的课,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及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是在课堂上最主要的问题是自己在语言方面不到位。主要表现

在语句不流畅,出现了很多次说话嗑嗑巴巴的情况,环节的过渡阶段语言的组织欠佳,显得过渡很不自然。这样最容易出现的后果是学生如果稍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会跟不上课堂的节奏,导致学生听得一知半解。

二是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比如在导课阶段,让学生找一找数学课本封底的小数,这时已经有一部分学生读出了这个小数(六点四二元),但是为了完成自已心目中的课堂,故意对这一情况“乎略”,而是让学生在学完了本节课后再读出来,没有进一步对学生引导,错失一次教学机会。三是多媒体课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课件第九页中,本来应该先出现“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再出现“小数和元、角、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但是课件中把两句话的次序颠倒了,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课堂小事故。

四是和其他教师相比,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教学设计,对课堂的把控,时间的掌握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和讲过这节课的比较成功的课例比,自己在教学理念、教材理解、环节设计、学生引导等方面还要进一步琢磨,进一步提高自己。篇四:《买文具》教学反思 《买文具》教学反思

本以为认识人民币对学生来说是很简单的,原来的认识人民币在一年级出现,为了减低难度,这部分的内容放在了二年级,更是简单的。没想到,现在的人民币很少出现了分,还有贰角和贰圆,学生在这个时候的反映不过来,特别1元=10角,1角=10分,那么是怎么兑换的,学生好像不是特别清楚,比如:5元可以换()张5角的。

原以为生活知识这么丰富,转化为数学知识应该很简单的,原来生活知识在孩子的头脑里就是相当自然的,而数学知识毕竟要通过思考,孩子的反应收到一定的阻碍。

尤其分币的教学不够理想。第一是学生对分币比较陌生,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第二是认为分币很少用到,便想轻轻带过。其实这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分币的认识同样重要,虽然分币不大使用,但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分币的认识不容忽视。篇五:《买文具》课后反思 《买文具》课后反思

建瓯实小 肖丽燕

一、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学数学

《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一年级儿童虽然年龄小,但对人民币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要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并不困难。因此在本课中没有将人民币一张一张地进行教学,而是设计一个分小组认识的活动,然后有意安排学生观察零乱的人民币,激发分类的需求,再通过分组合作、分组比赛的形式完成认识人民币的学习目标。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购物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人民币的功能,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式,将数学教学变成了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买东西的乐趣,使学生在模拟买卖物品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在设计小小文具店时,商品的价格不够突出,给学生的购物活动造成一定困难。此外,购物是本单元最主要的一个实践活动,在本节课中,学生参与的面还不够广。

第二篇:买文具教学反思

买文具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买文具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买文具教学反思1

一、教材分析

《买文具》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小括号意义,会用小括号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体会中括号的意义,掌握带有中、小括号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主要是认识中括号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运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买文具》这节课既要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又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重点是让学生熟练的认识并会运用中括号。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小括号的基础上学习的,知识内容上并不难。但对于已经学过小括号的四年级学生而言,他们会在情绪上抵触学学过的知识,所以我在开课以添加括号这个小游戏开始,让他们自己发现小括号“不够用”然后觉得有必要用新的符号,从被学到要学这一情感上的转变。

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并且每个同学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基础,这对他们学好《中括号》一课的内容有很大帮助。但仍有个别学生对脱小括号的计算过程仍有书写上的不规范,还需在书写上强调。

三、设计理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新课改的开始,正是全国上下都在追求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时候。无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都要给它找一个生活原型。这种做法其实是另一个误区。我个人认为,学生学习的数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数学,这类数学往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当然容易找到生活原型了。另一类是数学的数学,这类数学立足于数学内部的的研究,是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基础的,这类数学就不容易找到生活原型。这两类数学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内容规律化”这两种数学研究方式。

中括号这一内容恐怕就属于很难找到生活原型的类型,在这里我们就是正视了这一现实,没有生搬硬套地去找生活原型,去创设问题情境,而是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在添括号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发明(学习)中括号的必要性。

这堂课我就想以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针对具体课堂及学生,从实际需要出发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整节课,没有任何一件多媒体教具,就是想给各位老师呈现一堂最基层的老师最普通的,却又是最实际,最科学的一节课.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式:

为了突破“中括号”在学生头脑中的抽象性,我们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游戏互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深刻体验“中括号”的意义.

2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本节课我们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五、评价方式

新理念强调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中,评价伴随着学习活动的始终,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创造与激情的过程,针对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流程。

(一)猜想中创造

授课伊始,通过三个算式9÷10+5-2引出四则混合运算,猜想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在同样的算式里如果要先算5-2该怎么办?加小括号变成9÷10+(5-2)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算出结果,接着再追问如果还想要先算加法又该怎么办?通过小括号引出本节课的中括号算式9÷〔10+(5-2)〕,这一情节巧妙地,不流痕迹的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激发了学习兴趣,为顺利传授新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讨论中理解

通过学生对三个算式的计算比较,发现了相同的数字,相同的符号,因为有了小括号和中括号,所以运算顺序不一样了,计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在学生动手动脑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理解了中括号的在运算过程中的作用.

(三)尝试中规范

我们有时在计算中会遇到比较大的数,有的计算比较复杂,那就需要我们有步骤、有层次地把它算出来,怎么办?如42×[169-(78+35)]脱式计算怎么做?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在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错误和学生一起改正错误,规范中括号在混合运算时的解答过程。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相互补充,相互纠正,使认识逐渐完善,深化。并进一步规范,理解中括号的作用。

(四)质疑中发展

36+65÷5-20=100÷5-20,320÷[(24-16)×4]=320÷8×4,480-(30+350÷5)=480-(30+7)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三道算式,看看每道题的问题在哪里,哪些括号可以去掉?哪些不可以,除了计算的这一步,其他不算的都要落下来,在这个环节中告诉学生简洁是数学永远的追求!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生命的历程,师生本是相依为命的。相得益彰当是理想境界。如果教师能促成这种理想境界的达成,那么教师当然是成功的、能干的、快乐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课堂上,师生不就在共同创造和欣赏着风景吗?我们的人生不就都是为了创造和欣赏美丽的风景吗?

这节课学生整体学习气氛很浓,能积极的去思考和应用。特别是刘依彤、刘亦非、孔妍、周鑫钰等同学在展讲、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晰,标书清楚,值得继续发扬。但在出现应用题时,一些学生还是会采用分步计算,还应多联系让学生体会混合运算列式的便捷。在最后一道题中个别学生不懂要是去掉小括号后能不能直接用大括号如果不能该怎么办。这一点完全符合学生现学现用的心理,在以后再教这节课时,还应强调先有小括号在“不够用”时,才有中括号,中括号不能独立出现。

在探究完我在这方面知识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这节课后半部分对中括号这个重点突破的不是很好,没有讲出中括号和小括号的意义,练习量较少;其次,评价鼓励学生方面做的欠缺,俗话说“不会表扬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的确,老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语言,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生说出中括号时没有给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最后,在课前准备方面做得不够细致,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均,没有完成课堂作业。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完之后最大的感触是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感受数学的乐趣。详细来说,我针对课堂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1、学生对商的定位很容易错。原因何在哪里?我认为学生刚刚接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没有注意到商表示的意义或者只是知道不够重视。所以当学生的练习中出现商的位置不对时,让其他的同学即使帮忙指出,学生很快就领悟了。

2、学生对竖式中商和乘数相乘的积不理解,有一个同学居然说是把上面的被除数移下来。老师即时指出:已经有了,为什么重复要移下来呢?是没有道理的。这里的数表示商和乘数相乘的积,只是有时候和被除数相同,有时候和被除数不相同。

3、当学习例1和例2之后,让学生对比:除数都是20被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商怎么都是一位数?它应该是两位数才对啊?使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一个商都没有,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出道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买文具教学反思2

《买文具》这节课是在认识了“倍”之后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题意,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难点在于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解题方法,买文具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袋鼠阿姨的文具店开业的情景,很多小动物来买文具,分别买了不同数量的笔,然后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找出要求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点在以后的学习中,特别是解决问题时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在众多的数学信息中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的能力。

学生在找准信息解决时,因为是求倍数关系的问题,所以在让学生理解上没有让学生充分感知是哪两个数量在进行比较,所以学生分析问题时没有找准应该选择用乘法还是除法来进行计算,有的孩子能正确列式解决但是说出的理由却是和算是意思完全相反的,由此看出,在这节课上,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在讲解是可以配合画图或者摆小棒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样难点应该能比较容易突破。

在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上,我认为要教给学生分析题意的方法,比如勾画出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画图、摆小棒等。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买文具教学反思3

《买文具》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情境,感受人民币的功能。

2、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3、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4、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一、教学中做的好的方面。

1、感受人民币的功能。人民币是一种流通的货币,主要功能即是购物。问学生“去超市要准备什么?”有效的感受到人民币的功能。

2、在情境教学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通过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认识人民币。

3、在具体情景中,通过不同的付款方式,理解1元=10角;1角=10分,理解付款的多样性。

二、教学中的不足。

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估计不足,导致设计的课程进行了很多调整,没有凸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人民币的认识已作为预习布置回去,猜想孩子没有问题,但孩子们问题多多,想作为复习环节设计的课程,变为新课进行讲授,但由于准备不足,显得单薄。

2、对活动课的设计考虑不足,只想大的环节,没有考虑细微之处。

3、对教材的把握有自己的想法,但没有贯彻到底,有点走中间路线。

在今后的教学中,研读教材,读懂学生,丰富自己,是我的近期目标。

买文具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知道买文具时应该说些什么,能正确表达自己购买文具的愿望。

2、买文具时,能与售货员正确对话。

3、教育学生说话时态度要大方,语言亲切、有礼貌,听别人讲话时要认真耐心。

教学重点

1、能进行买卖文具的对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2、分角色对话时做到态度大方自然。

教学难点

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质量差、价格贵、售货员或顾客出现差错)能及时应付。

课前准备

1、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到文具店或商场文具柜台买文具,也可以观察别人买文具,记住买文具的过程,感知买文具的一般知识。

2、每个同学准备一两件文具,并贴上价格标签。

3、用纸作一些钱。

4、有放文具的柜台课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想象,导入 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吗?今天我们去文具店买文具,好吗?(板书课题)(出现挂图)

1、你们瞧,已有两位小朋友比我们先去文具店买东西了。你们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售货员阿姨又会怎样说呢?

2、(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来扮演图中的'售货员和顾客。板书:售货员顾客看看他们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分角色表演。

3、师生评议。(他们表演得过且过怎样?谁愿意来说一说。他们都很讲礼貌,顾客表达也很清楚。师:说得真好。)(板书:文明礼貌,表达清楚)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做个这样的顾客呢?

二、学生试练,进行合作,实践。

1`、利用自备学具,小组演练。(请同桌的同学把各自的文具盒打开,放在桌子中间,然后一人当售货员,一人当顾客,练习一下怎样买学习用具。开始吧。)

2、指名表演。

3、师生评议。(你们说他们表演得好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说得真棒。)

三、举一反三,深化训练

1、师生表演,设置训练情境。

(1)是啊,这位售货员非常热情周到,现在连老师也想向她买学习用具了。)

(2)师边说边走向扮售货员的女生进行交际。

(3)师拿着刚买的圆珠笔在手心写写画画说:这支圆珠笔真不错,还有香气呢。咦?怎么断水不能写了呢?这可怎么办呀?同学们,如果你们遇到了这种情况(小黑板出示:买学习用具,发现质量有问题,应该怎么办?),请同桌的同学进行讨论。

2、鼓励发表意见。(如:退换圆珠笔;还可以怎么办?打投诉电话。你还懂得拿起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做得真棒。)

3、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还遇到过别的情况吗?

如:以次充好;价钱太贵;忘了找钱;多找钱;态度不好

4、面各小组自主选择一种情况,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演一演。

5、根据学情,选择上台表演。

6、师生评价,激励扩展求异。

师小结:大家在买东西时,不管遇到任何意外情况,都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四、读一读儿歌

五、总结提高,课外延伸

师:今天,小朋友们特别能干,学会了怎样买自己所需要的文具。回家后,能不能为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帮妈妈购买一些日用品?

(小黑板出示)实践题帮妈妈买日用品

附板书设计 :

买文具

售货员 顾客

文明礼貌 表情达意

教学反思: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新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一岁,听课状态出乎我的意料,个个学习劲头很足,今天学习的新课是《买文具》,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是对小数意义最初步的了解。教学时我结合买文具的生活情境,在购物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的价格,自然引入小数;再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和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同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因此他们对于标价所表示的几元几角几分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时机,趁热打铁,研究这些价格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小组讨论这些数的共同特点,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当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一个数的时候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来表示,我们就可以用0.50元来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这些数我们就叫做小数。

巩固练习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贰圓、贰角、壹角、壹分、贰分小面额的人民币不认识,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对汉字的壹、贰、叁不认识,二是因为有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目前已经很少见了,有的已经不流通了,学生不认识。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把壹、贰、伍、拾这几个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在字上注上了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完成第三页练一练第一题:用小数写出具体的几张钱币为几点几元时错误就少多了。我还要求学生这样表述:几个几元几个几角几个几分合起来是几元几角几分,写成几点几元。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用合起来的回答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

总之,全课围绕着价钱的两种表示形式认识小数及小数表示的意义,较好的达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虽然是开学第一天上课,但是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我感到心中也有说不出的喜悦。

买文具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混合运算顺序,并对整数混合运算进行总结性学习,重点是分清各种情况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上课伊始,我依据教材的设计意图跟安排,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

1、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不包括带有中括号的),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并找学生读一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印象。之后出示教材的主题图,让学生找数学信息,随后跟随笑笑和淘气一起去买文具,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买三个计算器和一个钢笔需要多少钱?学生依据以前学过的知识不难列出算式,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我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学生列的都是分布算式,只有一个学生列的综合算式,我立即让她把算式列在黑板上,+=,学生对这个综合算式都能理解,对结果也没有疑义,随后我就引导学生说出四则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边的,并把这道题的脱式计算过程在黑板上呈现出来。然后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练习题,我没有让学生立即就做,而是先一块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之后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看孩子做的差不多时,找了四个学生来黑板上板演,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四个孩子没有一个做对,提问时也知道运算顺序,我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问题出在哪了?课的结尾我又回到了主题图,让学生自己尝试提出问题,并和同桌交换解决。

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觉得创设情景可以更精彩,数学离不开生活,可以截取超市购物的视频,把学生带到购物现场,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没有达成,这是最大的问题,关键原因是我没有给学生规范过程,并没有把规范的脱式计算的过程明确地展示给学生,继而导致后边的练习出现了错误,过程更是做的五花八门,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给与孩子规范的数学,把知识讲清楚,而不是模模糊糊地就急于让学生做练习。最后我觉得这节课缺少孩子之间的合作交流,没有体现数学新课标的要求,没有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可以让孩子几人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协作,自己得出结论,并派代表回报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易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总之,这节课没有体现高效课堂,学习目标没有达成,以后还需要多多学习,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教学中遇到疑问及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进步。

买文具教学反思6

《买文具》一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基础上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实题材中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不仅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而且表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然后将问题集中到用“竖式计算”,突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估商,再计算,将对估算意识的培养渗透在每个环节中;最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一节课下来自认为很完美,认为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应该很好接受。结果在练习中发现错误百出:

1、商的位置不对,尤其是商是两位数的。

2、当商是两位数时,写上十位上商后不知道跟除数相乘,直接写一个跟被除数一样的数。比如:“100除以10”,应该让学生学会从高位算起,前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然后再进行计算。也就是十位上商1与除数相乘应得10,而有些同学直接写出商10,与除数相乘得100。

3、做“140除以20”这样的题时,应是个位上7与20相乘得出140,而有的同学写商的位置不对,把商写在十位上,再把7与除数相乘得14,个位上的商又补上0。

买文具教学反思7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积累的生活经验,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通过小淘气买文具的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观察文具的种类价格迁移到人民币的使用,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必须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经验,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出发,合理地利用教材。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各种学生熟悉、兴趣的数学活动。注重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解决一些对他们来说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如对“1元=10角”这个关系,不少学生不是都能很好地理解。对于这个问题,设计“1元钱兑换10张1角”的师生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1元=10角”这个进率,、遵循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本节课设计了把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换算关系这些知识有机地融合活动中。让学生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的欲望。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希望各教师多提宝贵意见,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更大的进步。

买文具教学反思8

本节课主要学习除加、除减两步混合运算,突出现实情境的作用,进一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在教学本节课时,先让学生了解情境图的内容,收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发展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到孩子们脱式计算格式问题较多,所以本节课重点强调,在前两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这节课同学们理解的很快,但是每次回答问题的都是固定的几位,其他同学的反馈很少,以后需要多多注意,课堂掌控能力有待加强。交给学生自己讨论的时间较少,本节的重难点把握的不够,今后需多注意。

买文具教学反思9

本节课仅仅是对小数的一个初步认识,结合“买文具”这样一个具体的情境,以现实生活用钱(“元、角、分”)为基础,使学生初步建立小数的概念,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而理解小数的意义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本节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联系生活情境买文具,认识商品的标价牌,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

“买东西”是学生都有的生活经历,读懂商品的标价牌又是购物所必须的一项技能。教学中我创设生活情境买文具,通过看懂商品的标价,在付钱给商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让学生知道我们通常用几元几角几分来表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现在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建立元角分与小数一一对应的联系。

2、设计同桌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人说小数,另一人说是几元几角几分,然后再交换进行,这 样既巩固了小数与元角分的互相转化,也加深了对小数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3、初步认识小数后再与整数进行比较,建立小数的概念。什么样的数是小数?让学生观察标价牌上的小数与以前学的整数有什么不同?学生说多了一个点,教师此时说明这个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两部分,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接着探讨小数与元角分的关系,从形式上来讲,小数都有小数点,从理论上小数由三部分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认识了这些就可以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小数。比如后来的“5.0”是小数还是整数。由于5.0有小数点,因此5.0应该就是小数。

3、读、写小数。通过“买文具”这一具体情境,先让学生们自己读一读,然后老师讲解,,整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读法一样,小数部分的读法象电话号码那样读,是几读几,小数点读作点,。

4、加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带有元角分的数的相互改写。本环节利用主题图让学生试写,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方法。

5、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尽量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程序较为清晰,一环扣一环,每一步教学目标明确,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还不错。

买文具教学反思10

《买文具》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乘加乘减之后,解决除加除减的一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题意,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难点在于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解题方法。在教学中,创设了笑笑和淘气在李阿姨的文具店买作业本儿的情景,让学生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来解决问题,这点在以后的学习中,特别是为解决问题时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让学生在众多的数学信息中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的能力。

学生再找准信息解决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进行准确的计算,有的孩子能正确列式解决,但是说出的理由却是和算的意思完全相反了,由此看出,这节课上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今后的教学上,我认为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画图,推理等,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买文具教学反思11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新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一岁,听课状态出乎我的意料,个个学习劲头很足,今天学习的新课是《买文具》,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是对小数意义最初步的了解。教学时我结合买文具的生活情境,在购物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的价格,自然引入小数;再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和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同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因此他们对于标价所表示的几元几角几分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时机,趁热打铁,研究这些价格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小组讨论这些数的共同特点,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当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一个数的时候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来表示,我们就可以用0。50元来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这些数我们就叫做小数。

巩固练习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贰圓、贰角、壹角、壹分、贰分”小面额的人民币不认识,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对汉字的“壹、贰、叁……”不认识,二是因为有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目前已经很少见了,有的已经不流通了,学生不认识。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把“壹、贰、伍、拾”这几个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在字上注上了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完成第三页“练一练”第一题:用小数写出具体的几张钱币为几点几元时错误就少多了。我还要求学生这样表述:“几个几元几个几角几个几分合起来是几元几角几分,写成几点几元。”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用“合起来”的回答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

总之,全课围绕着价钱的两种表示形式认识小数及小数表示的意义,较好的达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虽然是开学第一天上课,但是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我感到心中也有说不出的喜悦。

买文具教学反思12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落实中,要注意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结合。如在教学解决“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一问题时,因为是学生初步接触除加混合运算,所以要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弄清题意,先探索分布解决的方法,再由分布算式过渡到综合算式。这样,学生就懂得了综合算式中每步的意思,从而也就懂得了因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在教学“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时,要注意学生知识的迁移,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解决前一个问题的经验,所以在解决本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来解决。对于那些解决问题确实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同桌之间交流后再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

在教学“哪种做法对”这一环节时,可以机动一点,既可以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进行教学,也可以在学生完成了课后“练一练”第2题的基础上,收集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再结合错例进行讲解、订正。这样,有些学生因为犯了同样的错误,所以更能引起注意,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买文具教学反思1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册书及单元的地位: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二、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归纳计算方法。在解决第一个层次上教材安排一个教学情景,解决80 元可以买几个书包?给出处理不同层次的计算方法:减法、乘法、摆一摆、竖式。对于这几种方法,可以这样理解的:第一种减法其实就是除法的含义;乘法是为了后面的试商作准备;摆人民币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学情分析

在二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内容,基本掌握了除法计算的试商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的相同,不同的是商的数值可能较大,在试商时又涉及商的定位。教材这里安排竖式计算是为了分散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为后续的学习除数是任意的两位数及三位数打下伏笔。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中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②在归纳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陈述算理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会数学。

②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未知”转化“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是可“变化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买文具送给希望工程的情景,使学生分享到关爱他人快乐,与别人共享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2.“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也是本节课重点。

买文具教学反思14

《买文具》一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基础上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实题材中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接着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而且表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然后将问题集中到用“竖式计算”,突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估商,再计算;最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分为了以下两个层次来进行:

1、80÷20与140÷20,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学生在解决时通过以前学过的口算来完成,老师主要在于帮助其解决商的定位问题。并通过比较80÷20与140÷20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感知除法竖式的算理与法则,从而完成从口算到竖式的迁移。

2、通过具体情境呈现90÷30与165÷30,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比较两个算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来进一步的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法则和算理,并且会进行运用。

在小结中,老师让学生自己说在列竖式做题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和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以及做的方法。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遗憾的地方:一是个别学生在板书竖式计算出现的计算错误,忽视了纠正。二是三位数除两位数(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到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转弯有些过急。

买文具教学反思15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同学的认知水平、积累的生活经验,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通过小淘气买文具的情境引发同学学习的热情,从观察文具的种类价格迁移到人民币的使用,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必需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同学的经验,从同学的知识起点动身,合理地利用教材。

关注同学的生活经验,开展各种同学熟悉、兴趣的数学活动。注重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解决一些对他们来说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如对“1元=10角”这个关系,不少同学不是都能很好地理解。对于这个问题,设计“1元钱兑换10张1角”的师生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同学在动手操作中感知“1元=10角”这个进率,、遵循一年级同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本节课设计了把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和换算关系这些知识有机地融合活动中。让同学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充沛调动同学的主观能动性,把同学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激发同学的探索、创新的欲望。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缺乏,希望各教师多提珍贵意见,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更大的进步。

第三篇:买文具教学反思

《买文具》教学反思

新筑中心小学

石 超 2017年10月24日

《买文具》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的《买文具》,即四则混合运算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以及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在解决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材中呈现22×3=66(元),24÷4=6(元),66+6=72(元)和22×3+24÷4=72(元)

两个学生的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两个算式的解决,即分步运算和综合算式,但在试一试中又出现新的知识点,运算顺序相同,都是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没有小括号的算式,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分为了以下两个层次来进行: 1、22×3=66(元),24÷4=6(元),66+6=72(元)与22×3+24÷4=72(元)。学生在解决时通过以前学过的分步来完成,老师主要在于帮助其解决商的定位问题。并通过比较两个算式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感知四则混合运算的算理与法则,从而完成列综合算式并解决问题的迁移。

2、通过具体情境呈现50-2×18-2×4与50-2×(18+4),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比较两个算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来进一步的掌握有括号情况下的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和算理,并且会进行运用。

在小结中,老师让学生自己说在列式做题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和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以及做的方法。

在评课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老师给我的建议,尤其式杨老师和杨主任的建议让我收获颇多。从她们的建议中,我更加明白应该怎样来了解教材,选择合适的导入内容;注意用更简练的数学语言去节省时间,对于怎样组织和处理教材也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和一些教学过程中小的纰漏以及板书乱的问题。最后谢谢学校给我这样的机会和这些老师的辛苦指导,我会更加努力的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第四篇:《买文具》教学反思

《买文具》教学反思

《买文具》教学反思1

《买文具》一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基础上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实题材中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接着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而且表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然后将问题集中到用“竖式计算”,突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估商,再计算;最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分为了以下两个层次来进行:

1、80÷20与140÷20,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学生在解决时通过以前学过的口算来完成,老师主要在于帮助其解决商的定位问题。并通过比较80÷20与140÷20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感知除法竖式的算理与法则,从而完成从口算到竖式的迁移。

2、通过具体情境呈现90÷30与165÷30,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比较两个算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来进一步的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法则和算理,并且会进行运用。

在小结中,老师让学生自己说在列竖式做题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和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以及做的方法。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遗憾的地方:一是个别学生在板书竖式计算出现的计算错误,忽视了纠正。二是三位数除两位数(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到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转弯有些过急。

《买文具》教学反思2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册书及单元的地位: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二、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归纳计算方法。在解决第一个层次上教材安排一个教学情景,解决80 元可以买几个书包?给出处理不同层次的计算方法:减法、乘法、摆一摆、竖式。对于这几种方法,可以这样理解的:第一种减法其实就是除法的含义;乘法是为了后面的试商作准备;摆人民币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学情分析

在二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内容,基本掌握了除法计算的试商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的相同,不同的是商的数值可能较大,在试商时又涉及商的定位。教材这里安排竖式计算是为了分散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为后续的学习除数是任意的两位数及三位数打下伏笔。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中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②在归纳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陈述算理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会数学。

②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未知”转化“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是可“变化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买文具送给希望工程的情景,使学生分享到关爱他人快乐,与别人共享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2.“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也是本节课重点。

《买文具》教学反思3

《买文具》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乘加乘减之后,解决除加除减的一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题意,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难点在于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解题方法。在教学中,创设了笑笑和淘气在李阿姨的文具店买作业本儿的情景,让学生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来解决问题,这点在以后的学习中,特别是为解决问题时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让学生在众多的数学信息中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的能力。

学生再找准信息解决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进行准确的计算,有的孩子能正确列式解决,但是说出的理由却是和算的意思完全相反了,由此看出,这节课上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今后的教学上,我认为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画图,推理等,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买文具》教学反思4

本节课仅仅是对小数的一个初步认识,结合“买文具”这样一个具体的情境,以现实生活用钱(“元、角、分”)为基础,使学生初步建立小数的概念,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而理解小数的意义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本节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联系生活情境买文具,认识商品的标价牌,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

“买东西”是学生都有的生活经历,读懂商品的标价牌又是购物所必须的一项技能。教学中我创设生活情境买文具,通过看懂商品的标价,在付钱给商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让学生知道我们通常用几元几角几分来表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现在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建立元角分与小数一一对应的联系。

2、设计同桌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人说小数,另一人说是几元几角几分,然后再交换进行,这 样既巩固了小数与元角分的互相转化,也加深了对小数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3、初步认识小数后再与整数进行比较,建立小数的概念。什么样的数是小数?让学生观察标价牌上的小数与以前学的整数有什么不同?学生说多了一个点,教师此时说明这个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两部分,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接着探讨小数与元角分的关系,从形式上来讲,小数都有小数点,从理论上小数由三部分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认识了这些就可以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小数。比如后来的“5.0”是小数还是整数。由于5.0有小数点,因此5.0应该就是小数。

3、读、写小数。通过“买文具”这一具体情境,先让学生们自己读一读,然后老师讲解,,整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读法一样,小数部分的读法象电话号码那样读,是几读几,小数点读作点,。

4、加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带有元角分的数的相互改写。本环节利用主题图让学生试写,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方法。

5、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尽量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程序较为清晰,一环扣一环,每一步教学目标明确,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还不错。

《买文具》教学反思5

一、教材分析

《买文具》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小括号意义,会用小括号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体会中括号的意义,掌握带有中、小括号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主要是认识中括号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运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买文具》这节课既要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又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重点是让学生熟练的认识并会运用中括号。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小括号的基础上学习的,知识内容上并不难。但对于已经学过小括号的四年级学生而言,他们会在情绪上抵触学学过的知识,所以我在开课以添加括号这个小游戏开始,让他们自己发现小括号“不够用”然后觉得有必要用新的符号,从被学到要学这一情感上的转变。

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并且每个同学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基础,这对他们学好《中括号》一课的内容有很大帮助。但仍有个别学生对脱小括号的计算过程仍有书写上的不规范,还需在书写上强调。

三、设计理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新课改的开始,正是全国上下都在追求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时候。无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都要给它找一个生活原型。这种做法其实是另一个误区。我个人认为,学生学习的数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数学,这类数学往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当然容易找到生活原型了。另一类是数学的数学,这类数学立足于数学内部的的研究,是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基础的,这类数学就不容易找到生活原型。这两类数学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内容规律化”这两种数学研究方式。

中括号这一内容恐怕就属于很难找到生活原型的类型,在这里我们就是正视了这一现实,没有生搬硬套地去找生活原型,去创设问题情境,而是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在添括号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发明(学习)中括号的必要性。

这堂课我就想以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针对具体课堂及学生,从实际需要出发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整节课,没有任何一件多媒体教具,就是想给各位老师呈现一堂最基层的老师最普通的,却又是最实际,最科学的一节课.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式:

为了突破“中括号”在学生头脑中的抽象性,我们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游戏互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深刻体验“中括号”的意义.

2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本节课我们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五、评价方式

新理念强调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中,评价伴随着学习活动的始终,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创造与激情的过程,针对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流程。

(一)猜想中创造

授课伊始,通过三个算式9÷10+5-2引出四则混合运算,猜想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在同样的算式里如果要先算5-2该怎么办?加小括号变成9÷10+(5-2)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算出结果,接着再追问如果还想要先算加法又该怎么办?通过小括号引出本节课的中括号算式9÷〔10+(5-2)〕,这一情节巧妙地,不流痕迹的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激发了学习兴趣,为顺利传授新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讨论中理解

通过学生对三个算式的计算比较,发现了相同的数字,相同的符号,因为有了小括号和中括号,所以运算顺序不一样了,计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在学生动手动脑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理解了中括号的在运算过程中的作用.

(三)尝试中规范

我们有时在计算中会遇到比较大的数,有的计算比较复杂,那就需要我们有步骤、有层次地把它算出来,怎么办?如42×[169-(78+35)]脱式计算怎么做?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在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错误和学生一起改正错误,规范中括号在混合运算时的解答过程。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相互补充,相互纠正,使认识逐渐完善,深化。并进一步规范,理解中括号的作用。

(四)质疑中发展

36+65÷5-20=100÷5-20,320÷[(24-16)×4]=320÷8×4,480-(30+350÷5)=480-(30+7)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三道算式,看看每道题的问题在哪里,哪些括号可以去掉?哪些不可以,除了计算的这一步,其他不算的都要落下来,在这个环节中告诉学生简洁是数学永远的追求!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生命的历程,师生本是相依为命的。相得益彰当是理想境界。如果教师能促成这种理想境界的达成,那么教师当然是成功的、能干的、快乐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课堂上,师生不就在共同创造和欣赏着风景吗?我们的人生不就都是为了创造和欣赏美丽的风景吗?

这节课学生整体学习气氛很浓,能积极的去思考和应用。特别是刘依彤、刘亦非、孔妍、周鑫钰等同学在展讲、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晰,标书清楚,值得继续发扬。但在出现应用题时,一些学生还是会采用分步计算,还应多联系让学生体会混合运算列式的便捷。在最后一道题中个别学生不懂要是去掉小括号后能不能直接用大括号如果不能该怎么办。这一点完全符合学生现学现用的心理,在以后再教这节课时,还应强调先有小括号在“不够用”时,才有中括号,中括号不能独立出现。

在探究完我在这方面知识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这节课后半部分对中括号这个重点突破的不是很好,没有讲出中括号和小括号的意义,练习量较少;其次,评价鼓励学生方面做的欠缺,俗话说“不会表扬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的确,老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语言,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生说出中括号时没有给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最后,在课前准备方面做得不够细致,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均,没有完成课堂作业。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完之后最大的感触是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感受数学的乐趣。详细来说,我针对课堂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1、学生对商的定位很容易错。原因何在哪里?我认为学生刚刚接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没有注意到商表示的意义或者只是知道不够重视。所以当学生的练习中出现商的位置不对时,让其他的同学即使帮忙指出,学生很快就领悟了。

2、学生对竖式中商和乘数相乘的'积不理解,有一个同学居然说是把上面的被除数移下来。老师即时指出:已经有了,为什么重复要移下来呢?是没有道理的。这里的数表示商和乘数相乘的积,只是有时候和被除数相同,有时候和被除数不相同。

3、当学习例1和例2之后,让学生对比:除数都是20被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商怎么都是一位数?它应该是两位数才对啊?使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一个商都没有,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出道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买文具》教学反思6

《买文具》这节课是在认识了“倍”之后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题意,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难点在于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解题方法,买文具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袋鼠阿姨的文具店开业的情景,很多小动物来买文具,分别买了不同数量的笔,然后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找出要求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点在以后的学习中,特别是解决问题时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在众多的数学信息中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的能力。

学生在找准信息解决时,因为是求倍数关系的问题,所以在让学生理解上没有让学生充分感知是哪两个数量在进行比较,所以学生分析问题时没有找准应该选择用乘法还是除法来进行计算,有的孩子能正确列式解决但是说出的理由却是和算是意思完全相反的,由此看出,在这节课上,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在讲解是可以配合画图或者摆小棒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样难点应该能比较容易突破。

在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上,我认为要教给学生分析题意的方法,比如勾画出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画图、摆小棒等。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买文具》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知道买文具时应该说些什么,能正确表达自己购买文具的愿望。

2、买文具时,能与售货员正确对话。

3、教育学生说话时态度要大方,语言亲切、有礼貌,听别人讲话时要认真耐心。

教学重点

1、能进行买卖文具的对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2、分角色对话时做到态度大方自然。

教学难点

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质量差、价格贵、售货员或顾客出现差错)能及时应付。

课前准备

1、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到文具店或商场文具柜台买文具,也可以观察别人买文具,记住买文具的过程,感知买文具的一般知识。

2、每个同学准备一两件文具,并贴上价格标签。

3、用纸作一些钱。

4、有放文具的柜台课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想象,导入 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吗?今天我们去文具店买文具,好吗?(板书课题)(出现挂图)

1、你们瞧,已有两位小朋友比我们先去文具店买东西了。你们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售货员阿姨又会怎样说呢?

2、(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来扮演图中的售货员和顾客。板书:售货员顾客看看他们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分角色表演。

3、师生评议。(他们表演得过且过怎样?谁愿意来说一说。他们都很讲礼貌,顾客表达也很清楚。师:说得真好。)(板书:文明礼貌,表达清楚)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做个这样的顾客呢?

二、学生试练,进行合作,实践。

1`、利用自备学具,小组演练。(请同桌的同学把各自的文具盒打开,放在桌子中间,然后一人当售货员,一人当顾客,练习一下怎样买学习用具。开始吧。)

2、指名表演。

3、师生评议。(你们说他们表演得好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说得真棒。)

三、举一反三,深化训练

1、师生表演,设置训练情境。

(1)是啊,这位售货员非常热情周到,现在连老师也想向她买学习用具了。)

(2)师边说边走向扮售货员的女生进行交际。

(3)师拿着刚买的圆珠笔在手心写写画画说:这支圆珠笔真不错,还有香气呢。咦?怎么断水不能写了呢?这可怎么办呀?同学们,如果你们遇到了这种情况(小黑板出示:买学习用具,发现质量有问题,应该怎么办?),请同桌的同学进行讨论。

2、鼓励发表意见。(如:退换圆珠笔;还可以怎么办?打投诉电话。你还懂得拿起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做得真棒。)

3、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还遇到过别的情况吗?

如:以次充好;价钱太贵;忘了找钱;多找钱;态度不好

4、面各小组自主选择一种情况,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演一演。

5、根据学情,选择上台表演。

6、师生评价,激励扩展求异。

师小结:大家在买东西时,不管遇到任何意外情况,都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四、读一读儿歌

五、总结提高,课外延伸

师:今天,小朋友们特别能干,学会了怎样买自己所需要的文具。回家后,能不能为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帮妈妈购买一些日用品?

(小黑板出示)实践题帮妈妈买日用品

附板书设计 :

买文具

售货员 顾客

文明礼貌 表情达意

教学反思: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新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一岁,听课状态出乎我的意料,个个学习劲头很足,今天学习的新课是《买文具》,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是对小数意义最初步的了解。教学时我结合买文具的生活情境,在购物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的价格,自然引入小数;再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和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同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因此他们对于标价所表示的几元几角几分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时机,趁热打铁,研究这些价格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小组讨论这些数的共同特点,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当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一个数的时候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来表示,我们就可以用0.50元来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这些数我们就叫做小数。

巩固练习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贰圓、贰角、壹角、壹分、贰分小面额的人民币不认识,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对汉字的壹、贰、叁不认识,二是因为有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目前已经很少见了,有的已经不流通了,学生不认识。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把壹、贰、伍、拾这几个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在字上注上了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完成第三页练一练第一题:用小数写出具体的几张钱币为几点几元时错误就少多了。我还要求学生这样表述:几个几元几个几角几个几分合起来是几元几角几分,写成几点几元。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用合起来的回答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

总之,全课围绕着价钱的两种表示形式认识小数及小数表示的意义,较好的达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虽然是开学第一天上课,但是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我感到心中也有说不出的喜悦。

《买文具》教学反思8

《买文具》第二单元《购物》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体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导入时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帮老师买文具,充分利用教材提供文具种类和价格,让学生知道买文具需要钱,明白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再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小组内拿出之前准备好的人民币学具,先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通过交流解决买1支钢笔应该怎样付钱,然后老师再此基础上通过认一认的活动,利用课件强化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并归纳出人民币的单位。

本节课的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对分的应用几乎为0,学生有的根本没有见过面值是分的钱,因此在换算单位的时候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各种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安排兑换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游戏。尤其是在用一元钱换零钱时,学生更是积极的参与其中,答案异彩纷呈,有换10张1角的;2张5角的; 5张2角的; 1张5角、2张2角、1张1角;1张5角、1张2角、3张1角。通过学生的拿、数、想、比等手段,使学生体会到兑换方案的多样性,富有趣味地得出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元=10角,并推出:1角=10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因为本学期开始我们实施的是灵动课堂,所以在课堂上我主要是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解决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购物活动,学生在组内讨论,互相付钱,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发现与解决问题中去,此时学生兴趣高涨,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学生在买卖之中互帮互学,在付币、找币中体验购物过程,积累经验,加深了知识的实际应用,也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买文具》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混合运算顺序,并对整数混合运算进行总结性学习,重点是分清各种情况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上课伊始,我依据教材的设计意图跟安排,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

1、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不包括带有中括号的),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并找学生读一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印象。之后出示教材的主题图,让学生找数学信息,随后跟随笑笑和淘气一起去买文具,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买三个计算器和一个钢笔需要多少钱?学生依据以前学过的知识不难列出算式,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我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学生列的都是分布算式,只有一个学生列的综合算式,我立即让她把算式列在黑板上,+=,学生对这个综合算式都能理解,对结果也没有疑义,随后我就引导学生说出四则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边的,并把这道题的脱式计算过程在黑板上呈现出来。然后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练习题,我没有让学生立即就做,而是先一块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之后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看孩子做的差不多时,找了四个学生来黑板上板演,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四个孩子没有一个做对,提问时也知道运算顺序,我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问题出在哪了?课的结尾我又回到了主题图,让学生自己尝试提出问题,并和同桌交换解决。

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觉得创设情景可以更精彩,数学离不开生活,可以截取超市购物的视频,把学生带到购物现场,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没有达成,这是最大的问题,关键原因是我没有给学生规范过程,并没有把规范的脱式计算的过程明确地展示给学生,继而导致后边的练习出现了错误,过程更是做的五花八门,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给与孩子规范的数学,把知识讲清楚,而不是模模糊糊地就急于让学生做练习。最后我觉得这节课缺少孩子之间的合作交流,没有体现数学新课标的要求,没有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可以让孩子几人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协作,自己得出结论,并派代表回报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易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总之,这节课没有体现高效课堂,学习目标没有达成,以后还需要多多学习,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教学中遇到疑问及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进步。

《买文具》教学反思10

《买文具》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是对小数意义的最初步的了解。

教学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星期天笑笑去文具店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她看不太明白,因此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你能从这幅图里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在解读主题图的时候找到小数,发现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不一样,不是整数元的,有的不到1元。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因此他们对于标价所表示的几元几角几分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时机,趁热打铁,研究这些价格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小组讨论这些数的共同特点,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当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一个数的时候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来表示,我们就可以用0.50元来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这些数我们就叫做小数。

巩固练习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贰圓、贰角、壹角、壹分、贰分”小面额的人民币不认识,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对汉字的“壹、贰、叁……”不认识,二是因为有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目前已经很少见了,有的已经不流通了,学生不认识。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把“壹、贰、伍、拾”这几个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在字上注上了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完成第三页“练一练”第一题:用小数写出具体的几张钱币为几点几元时错误就少多了。我还要求学生这样表述:“几个几元几个几角几个几分合起来是几元几角几分,写成几点几元。”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用“合起来”的回答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

总之,全课围绕着价钱的两种表示形式认识小数及小数表示的意义,较好的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买文具》教学反思11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积累的生活经验,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通过小淘气买文具的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观察文具的种类价格迁移到人民币的使用,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必须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经验,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出发,合理地利用教材。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各种学生熟悉、兴趣的数学活动。注重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解决一些对他们来说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如对“1元=10角”这个关系,不少学生不是都能很好地理解。对于这个问题,设计“1元钱兑换10张1角”的师生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1元=10角”这个进率,、遵循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本节课设计了把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换算关系这些知识有机地融合活动中。让学生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的欲望。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希望各教师多提宝贵意见,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更大的进步

《买文具》教学反思12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体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实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因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便可以接触到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角、分这件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比较好的方面

(一)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为学生开创充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空间,重点解决一些对他们来说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如“给人民币分类”的问题,在学生自主讨论后,答案五彩缤纷且不正确时,做一小提示,学生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还可以按元、角、分来分,这样不仅开动了脑筋,而且还了解的人民的材质和单位知识。再如认识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货币时,先让学生观察,自由说特征,教师再做以归纳和引申,就很容易记住了。再如探究元、角、分关系时,教师进行操作,由学生看操作而得出“1元=10角”“1角=10分”的兑换率,体会参与学习的快乐。

(二)体现了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育理念。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为学生创设了模拟购物的情境,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中不仅学会了使用人民币,而且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游戏“逃离晕头转向岛”环节不错,以帮助贪玩的淘气做出晕头转向岛为任务,进行闯关游戏,通过“换一换”“填一填”“算一算”“买东西”这几个游戏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巩固所学。

二、不足的方面

(一)教学评价上还略单一,缺乏生生之间的评价,鼓励性用语也很简单,不富有激励性。

(二)课堂预设为做好,时间把握不足。如其中的两个环节“分类”和“问题一:买一支1元钱的钢笔可以怎么付钱?”前者是因为对学生估计过高,以为很容易解决,但是事实却相反,耗费了较多时间,后者是对学生估计过低,答案太多,我却一直在等自己想要的答案,其实完全可以把自己当学生也去参与解决问题,这样会节省时间,而不至于铃声响后课还未上完,练习到后面结束较匆匆。

(三)重难点应该是重点要掌握的内容,觉得自己教学设计上还是没弄好,感觉学生掌握的还是不太好,要加强改进。

(四)也应该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教育,要爱护人民币,合理使用人民币,培养积极的价值观。

《买文具》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落实中,要注意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结合。如在教学解决“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一问题时,因为是学生初步接触除加混合运算,所以要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弄清题意,先探索分布解决的方法,再由分布算式过渡到综合算式。这样,学生就懂得了综合算式中每步的意思,从而也就懂得了因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在教学“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时,要注意学生知识的迁移,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解决前一个问题的经验,所以在解决本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来解决。对于那些解决问题确实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同桌之间交流后再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

在教学“哪种做法对”这一环节时,可以机动一点,既可以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进行教学,也可以在学生完成了课后“练一练”第2题的基础上,收集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再结合错例进行讲解、订正。这样,有些学生因为犯了同样的错误,所以更能引起注意,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买文具》教学反思14

《买文具》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情境,感受人民币的功能。

2、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3、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4、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一、教学中做的好的方面。

1、感受人民币的功能。人民币是一种流通的货币,主要功能即是购物。问学生“去超市要准备什么?”有效的感受到人民币的功能。

2、在情境教学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通过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认识人民币。

3、在具体情景中,通过不同的付款方式,理解1元=10角;1角=10分,理解付款的多样性。

二、教学中的不足。

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估计不足,导致设计的课程进行了很多调整,没有凸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人民币的认识已作为预习布置回去,猜想孩子没有问题,但孩子们问题多多,想作为复习环节设计的课程,变为新课进行讲授,但由于准备不足,显得单薄。

2、对活动课的设计考虑不足,只想大的环节,没有考虑细微之处。

3、对教材的把握有自己的想法,但没有贯彻到底,有点走中间路线。

在今后的教学中,研读教材,读懂学生,丰富自己,是我的近期目标。

《买文具》教学反思15

《买文具》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的起始课,主要是学习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以及认识中括号,学习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对整数混合运算进行总结性学习,重点是分清各种情况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依据教材的设计意图跟安排,预设教案中我把试一试中的中括号内容也安排在了第一课时,有几位老师说这样的话我的教学容量大并且重点不突出,我又仔细研读了教材结合我们班学生实际决定把中括号内容放到下一课,为此我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

1、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包括带有小括号的),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并正确规范地用递等式书写。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分析情境图,并用规范的语言叙述已知信息,还强调了单价等生活常识,这一点我觉得很有必要,毕竟学习是为了应用。

在处理第47页的三道题目时书本编排的本意是学习两级算式的运算顺序,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乘(除)加(减)两步算式的内容,课前我觉得学生会很快想明白,写清楚,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不太好,特别是用递等式书写时错误很多。把这一部分内容全部分析过后,我让学生小结运算顺序,我自己再强调一遍,然后拿出课前写好的磁性黑板贴贴在黑板上,最后在让学生齐读一遍,学生对运算顺序在理论上有了深刻的了解,如果我能在每一种题型后及时粘贴磁性贴相关内容,最后在把几种常见题型对应的运算顺序集中在一起,学生对相关题目的把握会更好。

第五篇:买文具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9—60页

《买文具》教学反思

《买文具》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除法的第一单元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基础上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实题材中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接着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而且表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然后将问题集中到用“竖式计算”,突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估商,再计算;最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分为了以下两个层次来进行: 1、80÷20与140÷20,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学生在解决时通过以前学过的口算来完成,老师主要在于帮助其解决商的定位问题。并通过比较80÷20与140÷20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感知除法竖式的算理与法则,从而完成从口算到竖式的迁移。

2、通过具体情境呈现90÷30与165÷30,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比较两个算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来进一步的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法则和算理,并且会进行运用。

在小结中,老师让学生自己说在列竖式做题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和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以及做的方法。

下载文具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具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买文具》教学反思

    《买文具》教学反思15篇 《买文具》教学反思1 《买文具》这节课是在认识了“倍”之后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题意,恰当地选择解......

    文具写生 教学反思

    《文具写生 》教学反思 和美实验学校 高小童 《文具写生》是三年级下册的美术课,要求以写生的方式,用简练、流畅的线条表现一组(件)文具,让学生初步感受用线条表现事物的绘画方法......

    买文具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落实中,要注意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结合。如在教学解决“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一问题时,因为是学生初步接触除加混合运算,所以要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弄......

    《买文具》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混合运算顺序,并对整数混合运算进行总结性学习,重点是分清各种情况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上课伊始,我......

    《买文具》教学反思

    《买文具》教学反思 剑影实验学校 黄金珠 2017.1.2 《买文具》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是对小数意义的最初步的了解。教学时我结合......

    《买文具》教学反思

    《买文具》教学反思 《买文具》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的起始课,主要是学习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以及认识中括号,学习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买文具教学反思 (最终版)

    《买文具》这节课是在认识了“倍”之后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题意,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难点在于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解题方法,买文......

    四下《买文具》教学反思

    《买文具》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是对小数意义最初步的了解。教学时我结合买文具的生活情境,在购物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的价格,自然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