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心理学教学大纲(王振宇)
重庆市中等幼儿师范教育课专业
程 教 学 大 纲
(修订草稿)
课 程 名 称:幼儿心理学 课 程 类 别:必 修 课 制 定 时 间:2011年3月30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处制
《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8年制定)
一、课程类型:必修课
二、先修课程:无
三、学 时:68学时
四、课程概述:
《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适当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幼儿心理的面貌,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
五、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任务和理论,为幼儿教育、幼儿保健等工作提供心理学根据。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六、教学方式:
采取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幼儿心理学知识体系,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构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框架,提高认知能力。课程中所涉及的实验心理学内容,采用课堂角色扮演、现场实验、观看心理实验教学片等教学方式,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七、实验见习实习:
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专业见习,多接触幼儿,熟悉幼儿,观察记录幼儿心理现象,使幼儿心理发展理论和幼儿生活实践以及学前教育实践密切结合。
八、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要求: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的实质;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及对象;了解脑、客观现实和心理现象有什么关系、科学的儿童观。
教学重难点:心理的实质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法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心理学的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
二、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第二节 研究幼儿心理学的方法
一、实证研究法
二、理论研究法
第三节
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一、认识教育对象,形成科学儿童观
二、探索婴幼儿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第二章 幼儿的认知发展
教学要求: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功用,幼儿期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特点,幼儿教育中发展幼儿感知觉应该注意的事项;记忆的概念、种类,记忆的过程,幼儿期记忆发展的特点;思维的基本特征,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了解:感知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婴儿的记忆,表征、概念、解决问题和推理,社会认知
教学重难点:根据幼儿感觉和知觉、记忆、思维发展的特点,如何促进幼儿的感知觉、思维的向前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法 教学时数:3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婴幼儿的感知觉
二、多通道感知与自我效能感
三、感觉剥夺和感觉轰炸 第二节 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的概述
二、婴儿的记忆
三、幼儿的记忆 第三节 幼儿的思维
一、思维的概述
二、儿童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三、表征
四、概念
五、问题解决和推理
六、幼儿的社会认知
第三章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教学要求:掌握: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作用,幼儿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表情,情绪的发生和表现。
教学重难点:幼儿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法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早期情绪的发生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三、情绪的发生和表现 第二节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一、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二、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三、幼儿的情绪调控
四、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
第四章 幼儿的社会化
教学要求:掌握:儿童社会化的概念,幼儿语言构成要素的发展,安思沃斯划分的儿童依恋的类型,同伴关系的作用,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了解:婴儿期及幼儿前期社会化涉及的诸方面内容。
教学重难点:幼儿语言构成要素的发展和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法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语言的发展
一、前语言时期的发展
二、语言——社会化的开端
三、幼儿语言构成要素的发展
四、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的亲子关系
一、婴儿与他人
二、依恋的发展
三、依恋的作用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一、同伴关系的作用
二、同伴交往的特点
三、幼儿交往的策略
四、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五、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幼儿道德的发展
一、有关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
二、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三、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第五章 幼儿的个性因素及发展
教学要求:掌握:幼儿性格、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理解:气质与幼儿教育;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社会性因素。了解: 个性、气质、性格的概念;气质的类型及特征;自我意识的构成。
教学重难点:气质与幼儿教育;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社会性因素。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气质的概述
二、儿童气质的类型和表现
三、婴幼儿气质发展的特点
四、婴幼儿气质的影响因素
五、气质与幼儿教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性格
一、性格的概述
二、幼儿性格的特点
三、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第三节 幼儿的自我意识与性别化
一、幼儿的自我意识
二、幼儿的性别化
第六章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学要求:了解: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帮助幼儿克服情绪危机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帮助幼儿克服情绪危机的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
一、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二、影响婴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二节 积极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一、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健康
二、帮助幼儿克服情绪危机
三、帮助幼儿掌握社会性技巧
四、维护幼儿的自尊
五、爱护特殊儿童
第七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几种国内外儿童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难点:国内外儿童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概述
一、什么是发展理论
二、发展理论的主题 第二节 成熟学说
一、成熟的重要性
二、发展的方向性
三、发展的波动性
四、育儿观点
第三节 行为主义发展法理论
一、什么是行为
二、习惯的养成和矫正
三、观察学习
第四节 认知发展理论
一、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
二、认知发展阶段
三、儿童认知中的自我中心 第五节 中国儿童心理学家的发展观点
一、陈鹤琴的儿童观
二、朱智贤的儿童发展观
第八章 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要求: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心理发展是有规律的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二、幼儿心理学的学科也在不断发展 第二节 早期教育必训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
一、正确看待早期教育的发展效应
二、早期教育要允许多元发展
三、早期教育要坚持先进文化思想的指导
修订起草:黄 果 李红云
2011-3-27
九、主要参考文献:
1.高月梅、张泓编:《幼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2.潘庆戎、白丽辉编:《幼儿心理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陈帼眉、姜勇编:《幼儿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4.谢弗著,王莉译:《儿童心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5.林勇海著:《幼儿教育心理学》,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6.周念丽编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7.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8.丁祖荫主编:《幼儿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第二篇:幼儿心理学第六章(王振宇)
第六章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概念:
1、健康:我们常说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三者处于完好状态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健康标准的人。
2、动作常模:发展心理学将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称为动作常模。
3、分离焦虑:是儿童在于养育者分离时产生的强烈负面情绪,具体表现为害怕、退缩、哭泣、胡思乱想等。
4、边缘儿童:有一些儿童,虽然有交往的愿望,但由于缺乏社交技巧往往不受同伴的欢迎,这类儿童往往会变成在集体中处境不良的边缘儿童。
5、自尊:自尊是对自我评价的接受程度。
6、特殊儿童:是指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与一般儿童有着显著不同特征或特质的儿童。
7、工具性攻击:是指并不带有伤害的动机,而只是通过攻击性行为达到占有某种资源(玩具或食物)的目的的行为。
8、敌意性攻击:具有伤害别人或自己的目的,这类攻击性行为称为敌意性攻击。
第一节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
1、心理健康的特征:
(一)积极的自我观念
(二)悦纳他人
(三)恰当地面对现实
(四)智力正常
(五)情绪适度
(六)热爱生活
(七)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2、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第一,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第二,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第三,热爱游戏,善于游戏 第四,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第五,年龄特征明显。第六,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3、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与疾病
(二)家庭的教养方式
(三)社会文化
(四)个体因素
第二节 积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健康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儿童的情绪健康:
第一,注意儿童情绪发展的任务要与年龄阶段相适应。第二,形成新的依恋。第三,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第四,多与家长沟通。
二、帮助幼儿克服情绪危机
(一)妥善处理分离焦虑
(二)敏锐觉察幼儿情绪
(三)关心单亲家庭的幼儿
(四)帮助幼儿了解死亡
三、帮助幼儿掌握社会性技巧
(一)培养幼儿的移情
(二)帮助幼儿积累分享的经验
(三)帮助边缘儿童提高社交技巧
四、维护幼儿的自尊
为了维护幼儿的自尊,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接纳和关心所有的儿童
(二)肯定和认可儿童
(三)尊重幼儿
五、爱护特殊儿童
(一)帮助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发展自控能力
(二)引导情绪障碍的儿童度过纷扰
(三)善待攻击性的幼儿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3.游戏成为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活动。4.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二)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维护:成人对儿童进行教育教学,在与儿童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方式,争取做到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让儿童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接受。满足儿童好奇的求知欲,避免抽象生硬,切忌强制服从。针对儿童情绪性强、自控力差的特点,成人一方面要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和感情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强化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有意性,从而提高儿童的控制能力。开展游戏活动,鼓励儿童与人交往,充分利用游戏中的多种成分,给儿童的心理发展以滋养。对于儿童显现出来的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给予充分的注意,教师在面向全体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促使每一名儿童全面健康地成长。
三、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用爱抚慰儿童的心灵
(二)、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
(四)、让儿童的生活充满快乐。
(五)、帮助儿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六)、强化儿童的亲社会能力。
(七)、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
(八)、正确处理儿童的痛苦情绪。
(九)、训练儿童的交往技能。
(十)、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幼儿园常见的儿童心理偏差的行为表现:
一、吮吸手指:
(1):症状:婴儿吮吸手指极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行为会逐渐消退。但若随年龄增长,仍保留这种幼稚动作,并成为习惯,则应及时纠正,因为儿童吮吸手指的行为会收到非议,使幼儿感到紧张、害羞。这种不良习惯还易引起肠道寄生虫、肠炎等疾病,且可引起手指肿胀、发炎。若持续到六七岁换牙时期,则可导致下颚发育不良、开唇露齿等,妨碍面容的和谐,也不利于充分发挥牙齿的嚼功能。
(2)原因:常因婴儿喂养不当,不能满足儿童吮吸的欲望,以及缺乏环境和爱抚。导致儿童以吮吸手指来仰制饥饿或进行自我娱乐。
(3)预防:要消除儿童生活环境中可能引起儿童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因素,用玩具、图片等儿童喜爱之物,或感兴趣的活动去吸引其注意力,冲淡其吮吸手指的欲望,逐渐改掉固有的不良习惯。不宜采用在手指上涂苦味药或裹上手指等强制方法。
二、咬指甲癖:
(1)症状:经常的、控制不住的用牙将长出的手指甲或脚上的指甲咬去,称“咬指甲癖”,这在3-6岁的儿童中常见。
(2)原因:大都出现于儿童精神紧张之时,如不原去幼儿园,家长管束太严,缺少小伙伴和游戏。情绪不安,低落时,以咬指甲自慰。养成顽固习惯后,有时终生难改。(3)预防和矫治:从消除儿童心理紧张的因素入手。良好的生活习惯,户外活动和游戏,使儿童情绪饱满、愉快、可逐渐克服惰性兴奋灶。另外,需养成按时修剪指甲的卫生习惯。用苦药或辣物涂指甲一般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口吃:
(1)症状:口吃为常见的言语障碍。它的发生并非因发音器官或神经系统的缺陷,而与心理状态有关。表现为正常的语言节奏受阻,不自觉地重复某些字音或字句,发音延长或停顿,伴跺脚、摇头、挤眼、歪嘴等动作才能费力地将字迸出。、(2)原因:1:患儿大都自卑、羞怯、退缩、孤僻、不合群。有的表现为易激惹,情绪不稳。出于对口吃的恐惧心理及高度注意,终成心理痼疾,越怕口吃越口吃。发病率约占儿童的1/-2/,多起始于2-5岁,男多于女。2:儿童出于好奇,模仿成人或同伴的口吃现象所致。3:发育性口齿不流利。值得注意的是,2-5岁的儿童是语言和心理发展十分迅速的阶段,词汇也渐丰富,但言语功能尚未熟练,不善于选择词汇,说话时常有迟疑,不流畅的现象,一般到上小学前,就可口齿流利了。这种现象称为“发育性口齿不流利”,不属于“口齿”。如果大人对幼儿的“发育性口吃不流利”,流露出担心、不安的心情,并时时提醒“别结巴”,或强迫幼儿“把话再说一遍”。幼儿在开口之前,心理先紧张了,就更张口结舌,可能真发展成“口齿”了。(3)预防和矫治:应从解除幼儿的心理紧张入手。避免因说话不流畅遭到周围人的嘲笑、模仿以及家长、教师的指责或过分矫治。大人不要当众议论其病态,或强迫他们把话说流畅,不许急巴。需知,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加重心理障碍。应安慰他们,使他们有信心克服。大人要用平静、从容、缓慢、轻柔的语调和他们说话,来感染他们说话时不着急,呼吸平稳,全身放松,特别是不再去注意自己是否有结巴了。可以多练习郎诵和唱歌。
四、遗尿症:
(1)症状:幼儿在5岁以后,白天或夜晚仍不能主动控制排尿,经常夜间尿床,白天尿裤,称“遗尿症
(2)原因:引起遗尿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心理因素:主要指精神方面受到创伤,如突然受惊、大病一场、对生活环境的改变不能适应等。DougIas(1973)研究4500例儿童后发现,有精神创伤的儿童的发生率是无精神创伤儿童的两倍。父母对儿童的爱抚不足或过度,都有可能引起儿童精神紧张,或因宣泄内心不满情绪而引起遗尿。2:训练不当:排尿过程的自主控制,既需要大脑发育成熟到一定得程度,也需要学习和训练。一般两三岁的幼儿旧可以开始自行控制排尿。如训练方法不当,儿童没有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亦可发生遗尿。3:遗传因素:研究发现,遗尿与遗传的关系密切,约有70/遗尿患儿的一级亲属中有遗尿史。4:器质性遗尿症:因疾病所引起的遗尿症称“器质性遗尿症”,如蛲虫病、膀胱炎等等,均可使儿童不能主动控制排尿原因。(3)预防和矫治:、五、多种行为模式:
(1)症状:表现为儿童在不同的环境当中采取不同甚至相反的行为方式,而且较为稳定。如在幼儿园里的一个特别听话的孩子,一旦回到家里,马上就会变得非常任性,一切都得听他的,还富于攻击性。这并不是儿童适应性强、灵活善变的表现,恰恰是一种值得重视的行为问题,因为他有可能为儿童成年以后出现“双重人格”、导致精神分裂埋下隐患。
(2)原因:家园教育的不一致,甚至是完全相反,加之儿童的年龄小、知识少、缺乏判断,但模仿力强,都是造成这种行为摸式的主要原因。
(3)预防和矫治: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都要积极、主动地与对方联系,及时沟通育儿的做法和经验,力求做到统一要求、目标一致。家长要树立榜样,增加儿童与社会相接触的机会,有的放 地加以引导,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六、攻击性行为
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抢夺别人的东西、掷东西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式,与别人争斗。
(2)原因:一些心理专家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别人的攻击行为摸式而学来的,并由于这类行为所造成的环境后果而得以维持,就是说“模仿”和“强化”是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发展和维持的重要机制。还有一些心理学家则认为,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对于挫折的发应,常常是由于儿童想要达到的行为目标受阻而引起的,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
(3)预防和矫治:成人要以身作则,不可采用武力方式对儿童进行教育,尤其不能在儿童情绪激动时强迫他接受教育,以暴制暴,而应转移他的注意力,当他情绪平静(1)症状:这类行为在儿童身上并不少见。当儿童遭受挫折时,常会显得焦燥不安,下来时,耐心加以引导;多给儿童成功的机会,减少挫折感;组织儿童参加多项活动,如打球、下棋、绘画和音乐等活动,陶冶性情;对儿童自控能力的提高,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七、说谎
(1)症状:这是指儿童编瞎话骗人,把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出现说和事实完全不相符合的情况。
(2)原因:原因比较复杂,成人应根据儿童说谎的情景和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般来说,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1.:无意说谎:儿童由于思维、记忆、想象和判断等方面出现错误,说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谎言”,如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了,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做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描述„„这是由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所限而产生的,属于无意说谎。2.有意说谎:儿童为了某种目的的说谎。如希望得到表扬、奖励,或逃避责备、惩罚等故意编造谎言。
(3)预防和矫治:说谎是一种不被社会所接纳的行为,且容易演变成习惯,应该引起成人的重视。对儿童不同原因的说谎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A、对儿童的无意说谎,成人不必紧张,也不可过度的指责儿童。一方面要在适当的时机进性引导,另一方面也可从中了解到儿童的心理需求。
B、对儿童的有意说谎,成人也要主要区别其缘由,不要错怪了儿童善意的谎言,不仅要让儿童明白说谎的后果,还要创造宽容的气氛,允许儿童犯错误,鼓励儿童说实话。成人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儿童树立学习、模仿的榜样。
儿童出现这些比较典型的行为偏差,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这些偏差的形成有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是动态,所以父母和教师要通过全面的观察、分析,找到关键原因所在,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及时疏导,逐步矫治,一免给儿童的身心发育带来不良的影响。必要时应接受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进行心理治疗。
夜惊、退缩行为、精神性厌食、恐惧症、缄默症、梦魇。
第三篇:幼儿心理学第四章(王振宇主编)
第四章
幼儿的社会化 第一节
幼儿语言的发展
概念:
1、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学习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主要涉及到语言的发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等方面。
2、语用能力:是指儿童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是反应儿童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
3、自我中心语言:儿童最初的语言称为自我中心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是自己与自己交流而用的,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调节功能。
4、符号:是客体以外的一种表达,从一定意义上说,符号是约定俗成的。
5、积极词汇:凡是儿童能理解也用对了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6、消极词汇:凡是幼儿虽然能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
7、前语言时期:婴儿从不会讲话到能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称为前语言阶段。
一、婴幼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特点:
(一)语音的发展特点:
1.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普遍经历了相同的五个阶段。阶段一:反射性发生期(0—4月)。阶段二:牙牙语期(5—9月)。
阶段三:词和句子模式的萌芽期(10—12月)。阶段四:学说话期(1—1.5岁)。
阶段五:积极的语言发展阶段(1.5—6岁)。
2.婴幼儿发音过程中已发出“音节”为主,逐渐发出“清晰的单音” 第一阶段:(0-4个月)单音节阶段 第二阶段:(4-10个月)多音节阶段 第三阶段:(11-13个月)学话萌芽阶段
3.4岁的婴幼儿语音发展有扩展趋势,此后有收缩的趋势。4.两岁的婴幼儿建立了词的语音表象,辨音能力先于发音能力。
(二)婴幼儿词汇和语法发展的特点: 1.词汇的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词类范围逐渐广大
(2)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2.婴幼儿语法的发展(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从简单聚到复合句
(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二、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
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一般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合适的表达方式
幼儿可以根据所处的情景以及听着的特点决定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二)连贯的复述能力
儿童从5岁开始,能够独立连贯地复述一个故事,调理清楚,但语言不够生动流畅。
(三)行动的调节能力
大约六七岁,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逐渐向社会化语言过度。
(四)语言发展中的个别差异
儿童习得语言的总趋势是一致的,但每个具体的儿童在语言发生的时间、习得的策略上是不同的,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三、自我中心语言有三种表现形式:
1、重复
2、独白
3、集体独白
四、社会化语言,其表现形式有四种:
1、适应性告知
2、批评和嘲笑
3、命令、请求和威胁
4、问题和回答 第二节
幼儿的亲子关系
一、概念:
依恋:依恋是儿童对养育者最持久、最稳定的情感关系。主要对象是母亲或其他亲近的养育者,经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二、问答题
1、依恋的类型:安斯沃斯
(1)安全型依恋(2)回避型依恋(3)矛盾型依恋
2、依恋形成的原因;首先,婴儿对亲人的依恋方式,主要取决于父母对孩子采取的不同的养育方式。
其次,婴儿的气质,是形成不同依恋类型的生物学基础。
3、依恋的作用:
(一)帮助儿童认识世界,提高认知能力
(二)稳定儿童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三)规范儿童的行为,发展教育能力。
第三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
一、概念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同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二、问答题
1、同伴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
(二)有助于同伴之间的相互社会化
(三)成为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四)有助于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五)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
2、儿童同伴交往的类型:
(一)受欢迎性
(二)被拒绝性
(三)被忽视性
(四)一般性。
3、儿童交往能力的必备要素:分享、合作、自信、移情。
4、师幼交往对儿童的影响:
(一)增强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以及探索精神
(二)促进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影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高低
(四)有助于儿童自我概念及社会性的发展。
5、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一)行为特征
(二)认知能力
(三)身体吸引力
(四)成人的鼓励
6、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一)教会儿童合作,增强儿童的自信感
(二)教会儿童游戏,提高儿童的参与度(1)提供游戏的主题和一些需要的材料(2)用多种方式鼓励儿童参与到游戏中(3)主动参与儿童的游戏,并担任一个角色(4)针对目标,略作示范
(三)教会儿童接纳,融洽儿童的同伴关系
(四)教会儿童表达,培养儿童的积极情感
第四节
幼儿道德的发展
一、概念:
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道德的发展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2、自律:就是按照自己内在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3、他律:就是按照外在的标准,主要是成人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4、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5、移情: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既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方式。
二、简答题(问答题)
一、有关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理论
儿童对道德判断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3—6岁)前道德判断阶段
特点: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判断 第二阶段:(6—9岁)他律道德阶段
特点:以成人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第三阶段:(9—11岁以后)自律道德阶段
特点:以自己内在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二)科尔伯格的理论:
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一级水平:前习俗道德 第一阶段:服从于惩罚定向 第二阶段:快乐的相对主义 二级水平:习俗道德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
第四阶段:社会秩序与权威的支持 三级水平:后习俗道德 第五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 第六阶段:普遍的原则
二、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一)特点:
幼儿道德发展具有具体性、他律性、模仿性、情绪性的特点、(二)影响因素:
1、家庭及其父母
2、游戏及其活动
3、同伴及其交往
4、社会榜样
5、教师及其环境
三、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社会认知水平
2、情感移情作用
对孩子进行移情训练,增强孩子助人、分享、合作、礼貌等亲社会行为。
3、家庭引导方式
首先,家长鼓励幼儿亲社会行为最有力的方式是运用微笑、表扬、拥抱和奖品等手段。
其次,父母自身的榜样,为孩子直接提供行为方式的示范,可帮助儿童习得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4、传播媒体影响
帮助儿童接受媒体正面的影响,抑制负面影响。
第四篇:幼儿心理学教学大纲
幼儿心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幼儿师范专业学生关于幼儿心理发展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认识能力,以适应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中等专门人才服务。教学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任务和理论,为幼儿教育、幼儿保健等工作提供心理学根据。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1.教学方法:
各教学点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面授的方式进行教学,面授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讲授以及练习相结合。2.教学形式:
采用面授和自学相结合。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
在授课时间内合理安排讲授和实习等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性环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特殊说明:
1.教学媒体设置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主要是教材。教学中要求按照本大纲的要求,全面系统地阐述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历史观点。教师按照教材内容体系,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导讲授,并提出基本要求。2.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中,主要内容要求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3.本大纲的适用范围:
本大纲是中等专业学校幼儿师范专业的专业课“幼儿心理学”的教学大纲,教材与大纲采取完全配套的方式。4.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多启发学生,多以实例教学。同时,本课程的部分内容处于变动之中,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吸收新的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修正过时的、不合适的观点,补充必要的新知识,更好地教好教活本课程的内容。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一节
人的心理实质 第二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二、心理和脑的机能结构
三、心理是脑的反映机能
第二部分
大纲正文
第三节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二章 心理发展
第一节 人的心理的历史发展
一、动物心理是人的心理的发展前史
二、人的心理的产生
三、意识的特点
四、意识发展的社会历史性 第二节 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
一、影响心理个体发展的条件
二、心理个体发展的阶段性
第三节 幼儿心理学的对象、意义和方法
一、幼儿心理学的对象
二、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三、幼儿心理学的方法 第三章 婴儿期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婴儿期心理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 婴儿期动作的发展
一、躯体动作的发展
二、双手动作的发展
第三节 婴儿期言语的发展 第四节 婴儿期智力的发展
一、感知
二、注意
三、记忆
第五节 婴儿期社会性的发展
一、社会交往
二、情绪和情感反应
三、依恋行为
第六节 婴儿期儿童的教养 第四章 幼儿前期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幼儿前期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幼儿前期动作的发展
一、躯体动作的发展
二、双手动作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前期言语的发展
一、单词句阶段
二、多词句阶段
三、简单句阶段
第四节 幼儿前期智力的发展
一、感知
二、注意
三、记忆
四、想象
五、思维
第五节 幼儿前期社会性的发展
一、参加简单的游戏活动
二、开始出现高级情感萌芽
三、懂得一些简单的行为准则
四、表现出最初的意志行动
五、自我意识开始发展
第五章 幼儿期心理发展概述 第一节 幼儿入园的行为表现 第二节 幼儿期脑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期的实践活动
一、游戏
二、学习
三、劳动
第四节
幼儿期动作的发展
一、躯体动作的发展
二、双手动作的发展
第五节
学前教育与幼儿心理发展 第六章
幼儿期注意的发展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的功用
三、注意的种类
四、注意的生理机制
五、注意的外部表现
第二节 幼儿期注意发展特点
一、幼儿无意注意的发展
二、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
三、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
一、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
二、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
三、审慎处理幼儿“多动”现象 第七章
幼儿期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
二、什么是知觉
三、感觉和知觉的功用
四、感知觉的生理机制
第二节 幼儿期感觉知觉的发展特点
一、儿童感知觉的早期发展
二、幼儿感知觉发展
第三节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
一、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二、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的规律
三、过去经验和对对象理解的规律
四、语言和直观相结合的规律 第八章 幼儿期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二、记忆的种类
三、记忆的生理机制
四、表象
第二节 记忆过程的分析
一、识记
二、保持的遗忘
三、再认和回忆
第三节 幼儿期记忆发展特点 第九章 幼儿期想象的发展 第一节 想象概述
一、什么是想象
二、想象的生理机制
三、想象的种类
第二节 幼儿期想象发展特点 第十章 幼儿期言语的发展 第一节 言语概述
一、言语概述
二、言语的作用
三、言语的生理机制
第二节 幼儿期言语发展特点
一、口头言语的发展
二、书面言语的学习第三节 言语获得的理论
一、后天的学习理论
二、生物的先天理论
第十一章 幼儿期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三、思维的生理机制
四、思维与解决问题
五、思维的基本品质
第二节 幼儿期思维发展特点
第三节 幼儿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二、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第十二章 幼儿期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 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感
二、情感的特性和功能
三、情感与情绪
四、情绪状态的种类
五、高级情感
第二节 幼儿期情感发展特点
一、儿童情感的早期发展
二、幼儿情感的一般特点
三、幼儿情感的发展趋势
四、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 第十三章 幼儿期意志的发展 第一节 意志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
二、什么是意志行动
三、意志的品质
第二节 幼儿期意志发展特点 第十四章 幼儿期社会性的发展 第一节 幼儿社会性发展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性
二、儿童社会性的早期发展
三、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
二、教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幼儿之间的交往
一、幼儿之间的交往对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二、幼儿的游戏对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第四节 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
一、独生子女的社会性的特点
二、家庭教养方式和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
三、正确教育独生子女的心理学依据 第五节 幼儿道德的发展
一、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
二、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
第十五章
幼儿期个性积极性的发展 第一节 个性和个性的形成
一、什么是个性
二、幼儿期个性开始形成 第二节 个性积极性概述
一、什么是个性积极性
二、需要
第三节 幼儿个性积极性的发展和引导 第十六章
幼儿期个性倾向性的形成 第一节 个性倾向性概述
一、什么是个性倾向性
二、兴趣
第二节 幼儿期个性倾向性的表现和教育
一、幼儿个性倾向性的表现
二、幼儿个性倾向性的教育
第三节 幼儿入学倾向性的形成和入学的心理准备
一、幼儿入学倾向性的形成
二、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三、幼儿入学准备的具体措施
第十七章
幼儿期个性个别性的表现 第一节 个性个别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一、什么是个性个别性
二、什么是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节 幼儿的能力及其培养
一、能力概述
二、幼儿能力的发展
三、幼儿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幼儿的气质及其变化
一、气质概述
二、幼儿气质的发展
三、幼儿的气质和教育
第四节 幼儿的性格及其塑造
一、性格概述
二、幼儿性格的发展
三、幼儿性格的塑造
第十八章 国外儿童心理学关于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
一、成熟学说
二、学习学说
三、认知发展学说
四、苏联儿童心理发展观点简介
第五篇:入党自我介绍王振宇
入党自我介绍
我叫王振宇,来自于广东广州,就读于广州大学,现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名研究生。本人性格开朗,为人热情,从小立志要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并为国家与社会的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博学笃行,与时俱进”是广州大学的校训,一直以来我都以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在挫折与困难中培养自己独立坚强的个性,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毅力和品质,在人际关系中坚持“以诚待人”的理念,以求自身人格塑造的不断完善。我的生活准则是:认认真真做人,蹋蹋实实工作。为人真诚热情,乐于助人。
平时,我喜欢看电视新闻、看报纸、关心实事政事,关心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以及学习党和国家是如何正确果断处理各种问题,及时学习党中央颁布的决策、决议,在思想上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从而,深刻认识到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是组织上入党,更重要的是思想入党。
作为一名学生,我热爱学习,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专业的学习,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注意自己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尽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积极参加各种讲座和报告,参与国家级职业技能考试等。作为一名同学,一名朋友,我始终能和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同学,并把同学是为兄弟姐妹,在学习中、我们是互相指导、互相竞争、互相前进;在生活中、我们互相关照、互相帮助。课余时间,常常组织同学参加一些文体活动,锻炼身体之余,加深彼此间的友谊。在同学和老师的心中,我就是一个“活雷锋”的良好形象。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我热爱这个人民的先锋队,这个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更因为我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