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建温州市委举行十一届委员会二次全体会议暨春节团拜会
民建温州市委举行十一届委员会二次全体会议暨春节团拜会
加强自身建设 提升履职能力
建言
1月10日,民建温州市委在将军大酒店举行十一届委员会二次全体会议暨春节团拜会。温州市副市长、民建温州市委会主委徐育斐,中共温州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张文华,民建温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陈建民、副主委庞健、虞友义出席会议。民建市委会常委、委员、各基层组织负责人50多名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庞健主持。民建温州市委会第一、二、三、四、五、六总支、鹿城区基层委员会、瓯海区基层委员会、龙湾总支、温州大学支部温州医学院支部、瑞安市基层委员会、平阳总支、乐清总支、老龄委、企联会、调研委、妇委会、青工委、书画院、老会员总支先后向大会汇报了2011年工作成绩与2012年工作规划。
虞友义通报了民建市委推荐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八届省委委员候选人建议人选、省民建八大代表情况;介绍了2011年度市委会获省、市颁发各项的荣誉。
陈建民代表常委会作学习“同心”思想,履行党派职责,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而共同奋斗的工作报告。
会上,原市委主委戴德霖、原副主委倪骏、胡志勇等老同志表示,市委会的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十一届委员会2011年度工作所取得的业绩。他们一致认为,会员钱定荣当选瑞安市副市长;邵豪哲、张积敏、李芍、林大雪分别当选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平阳县政协副主席,这是我们温州民建在参政上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改写了温州民建的历史;在议政上,提案建议得到了副省长、市委书记陈德荣,市长赵一德的多次批示,获得了中共市委统战部“诤友建言”一等奖1件、二等奖1件、三等3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社会服务上,为社会服务各类捐款达1300多万元,更能反映出我们民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2011年的成绩取得充分体现了十一届委员会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富有朝气蓬勃的活力,团结一致的向心力,服务会员的号召力。他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为扩大温州民建的影响再创辉煌。
张文华就温州民建在2011年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工作上作了充分的肯定,并予以高度的评价。(另见)
徐育斐就2012年温州民建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作了重要讲话。(另见)中共温州市委统战部党派处处长谢庆全、民建温州市委会组织处、宣传处、办公室负责人金慧冰、李剑尘、项信参加了会议。
第二篇:庞健在民建温州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表示
庞健在民建温州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表示
学习的先锋
工作的先锋
创新的先锋
奉献的先锋
白苦僧
民建温州市委会副主委庞健在民建温州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作了青工委工作报告。
庞健表示,在市委会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青年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民建温州市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了。“我荣幸地得到了市委会同仁和全体会员的信任,推选为第一届青委会主任。”他就青工会筹备情况和工作思路向大会作了简要地介绍。他说,我会现有会员800多人,45岁以下成员达50%。他们思想开放,精力充沛,活跃在温州各个行业。一直以来组织上没有针对性予以团结和帮助,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作用。2009年曾向市委会建议成立中青委,得到市委会领导的肯定,由市第三总支负责前期筹备工作。两年来,围绕着活、精、强的选拔原则,向市委会积极推荐青工委班子成员。
庞健指出,青工委成立,有助于增强温州民建的活力,有效增加交流会内资源,提高青年会员参政议政的能力,搭建联系青年会员工作与发挥青年会员作用的平台。青工委作为储备青年优秀骨干“蓄水池”,培养一批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才。
庞健强调,青工委要紧紧围绕市委会的中心工作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服务青年会员是青工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青年会员实现理想、体现价值搭建舞台,运用社会资源为青年成长、成才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他表示,青委会要结合青年会员的特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开展经济论坛,提高青年会员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培养出一批知识丰富,思想过硬,能力超群,作风扎实的民建青年人才。
庞健表示,“青年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一支伟大力量。”我们青工委在民建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市民建青年会员在温州的经济建设中,敢于争先,勇担重任;在民建会员中在,成为学习的先锋、工作的先锋、创新的先锋、奉献的先锋,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风华正茂齐努力 合力同心共发展
陈本保宣读致全体温州市青年民建会员的倡议书
甄日书
民建温州市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本保在成立大会上,代表我会青年会员宣读倡议书。倡议书指出,一是认真学习,完善自我。我们正处在一个催人奋发、令人鼓舞的学习型、创新型的时代。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青年会员应刻苦钻研业务,在自身的行业专业中显示优势。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积极参与文化讨论,聆听专家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知识和技能结构。二是创新活动,焕发生机。青工委组织是一个促进横向联系的沟通平台,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不断创新的文体交流活动,增强青年会员的活力和凝聚力,焕发青春与活力。三是服务社会,树立形象。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于“展我所长、尽我所能、倾我热情、回报社会,给他人带来快乐”。积极组织和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创新服务社会活动的形式,为构建和谐社会,付出力量,奉献爱心,树立民建良好的社会形象。
倡议书表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青年民建会员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充分调动自己朝气蓬勃的积极性和进取性,进一步激发自己的热血澎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民建温州市委会的领导下,勇立时代潮头,开创时代新风,与时俱进,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和智慧。
第三篇:温州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深入实施“两海两改” 加快推进转型发展 ——在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2012年7月20日)
陈德荣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狠抓落实,深入实施“两海两改”四大国家战略举措,扎实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
一、把握发展态势,始终坚定加快转型发展的信心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围绕“抓统筹攻改革、优环境强投入、兴实体推转型、惠民生促和谐”,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经济发展呈现缓中趋稳势头。努力克服局部金融**和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落实振兴实体经济的各项措施,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4亿元,增长2%;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93亿元,增长34.6%;财政总收入298亿元,增长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7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5亿元,增长9.6%;外贸出口总额83亿美元,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84元,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526元,增长11.5%。
(二)破难攻坚七大行动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强化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实现工业投资全面回升,限额以上工业性投资同比增长23.1%;完成土地清理5.5万亩,整理包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2万亩;加快推进瓯飞工程、市域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联网等一批战略性基础设施和市政、社会事业、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全市完成政府投资286亿元;实施农房改造集聚项目345个,建筑面积1580万平方米,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18个;去冬今春市区新增绿地1091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3平方米;全市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率达到70.7%。
(三)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成功获得国务院审批,稳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开展新增小额贷款公司公开招标,发展了一批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做强做大市股权营运中心,组建鹿城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建立温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金融综合改革开局良好。扎实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3794个村完成股改,3332个村完成地改,完成率分别达70.1%和65.5%。进一步理顺功能区、中心镇、社区和村的职责关系,压缩基层管理层级。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预决算体系及其公开制度,整合政府各类专项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五个凡是”,推进权力下放、重心下移。
(四)民生和社会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温州肯恩大学、温州体育学院等大学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申报全国社会资本办医试点城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启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工作,挖掘提升龙舟和清明等民俗文化。加强城乡统筹的文教卫体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等专项治理力度。强化民政工作,深化殡葬改革。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深化平安温州和法治温州建设,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连续三年实现省级平安大市创建目标。
(五)党的建设切实加强。圆满完成市县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出台加强市委自身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换届后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员干部培训。探索开展党代会代表询问制,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完善考绩法和绩擢法,创新“开门约荐、差额遴选”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市县联动开展公开选拔优秀干部工作。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推进社区化党建全覆盖和“两新”组织党建拓面提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深化“三公”消费改革,完成市级机关部门公车改革,启动公务接待改革。深入开展“五型机关”创建,完善即办制和“六督联查”机制,促进工作提速提效。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全面加强党管武装和老干部、工会、共青团、妇联、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等工作,巩固发展了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局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温州发展与全省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任务繁重。二是经济运行不容乐观,主要经济指标仍处低位,且基本处在全省后列。产业发展平台建设进度不快,高端要素集聚困难,制约转型升级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三是环境建设力度尚需加大,“六城联创”各项创建均有限制性环节和问题。四是改善民生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文教卫体等公共品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群众对食品安全、交通出行、住房安居、环境保护等问题反映还比较强烈。五是一些地方和同志思想不够解放,开拓创新的精神不足,勇于担当的意识不强,解决困难问题的办法不多,工作推进步伐不快,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在下步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深化“两海两改”,进一步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
前不久胜利闭幕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当前浙江的发展既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更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全省上下一定要积极应对、抢抓机遇,到2020年率先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我们要紧密结合温州实际,准确把握当前形势,认真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以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努力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
从当前发展面临的挑战看,世界经济复苏仍有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国内经济平稳回升基础尚不稳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全面改善发展环境还需加倍努力。因此,无论是从世界看、从全国看,还是从我市看,经济发展都可能存在一个较长时期中低速增长和爬坡的艰难期。
从面临的机遇看,当前各种要素供给更加宽松,温商回归投资的热情更加高涨,推进温州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特别是我市“十二五”规划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两海两改”四大重点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举措,为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党代会精神上来,积极应对当前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抢抓发展机遇,以深入实施“两海两改”四大国家战略举措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好省党代会精神。
(一)深入实施海洋经济示范区战略举措。浙江省海洋经济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温州拓展发展空间、发挥海洋优势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我们一定要全力推进瓯飞工程等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空间不足问题;加快温州港建设,进一步营造对外开放优势;加快启动瓯江口新区与洞头县“区县一体化”体制改革,推进空港新区建设,培育城市新区;加快推进沿海产业功能区建设,打造一批一流的产业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深入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举措。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提升城市竞争力,是现代区域竞争致胜的着力点。国家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对于提升温州作为长三角、海西区和台湾三大经济区交汇点核心城市的地位,全面加强对台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要从维护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再造温州区位优势、加快温州转型发展的高度,以更高定位、更宽视野加强对台工作,切实把握台湾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向大陆新一轮转移的机遇,创新对台合作平台和机制,全方位加强温台合作交流,努力把温州打造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中心城市、两岸合作交流的示范高地。
(三)深入实施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战略举措。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平台和载体。去年国家批准温州为全国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为温州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市化和社会转型,创造了必要条件。要以推进城镇保障房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引导农民进镇入城,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共享城市文明。全面推进以“三分三改”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充分释放发展能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四)深入实施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举措。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建设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强化产业发展支撑、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大举措。要充分发挥温州民间活力优势,敢于先行先试,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加快建立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地方资本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和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积极探索金融综合改革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政府融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联动推进的机制和途径,强化金融保障,并努力使金融业成为我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三、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是我市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要按照“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破难攻坚,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围绕振兴实体经济和改善民生这条主线,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和挑战,深入实施“两海两改”国家战略举措,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在强化投入上抓落实。围绕抓环境兴实体惠民生这个目标,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加力度、提速度、赶进度、保质量,确保完成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限额以上投资率达到55%以上的目标。
增强投资信心。当前国家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稳定投资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并加强财政货币政策预调微调,为增加有效投入创造了更好条件。要引导全市上下充分认识当前抓投资的有利形势和重大机遇,强化各级干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形成扩大投资的强大合力。
强化投资保障。深化土地开发提速提效,通过土地清理、海域使用权直通车和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强化项目用地保障。加快推进政府引导基金和融资平台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化项目资金保障。深化“拔钉清障”行动,确保年内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率达到90%以上,扫除建设障碍。
加快投资进度。要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强化项目包装,加大跑办力度,在项目核准、土地报批、方案设计等重要节点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项目尽快落地。优化政府部门服务,完善项目审批制度,强化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建设。紧盯项目进度,进一步健全工程项目标准工期评估制度,强化项目竣工验收和绩效审计,倒逼工程进度。市县两级要建立完善项目定期协调推进机制,由市县分管领导分类分项及时协调解决,特别重大的问题由市县主要领导协调解决,确保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提高投资质量。各县(市、区)和各部门都要按照转型发展的要求,把扩大投资与振兴实体经济结合起来,与建设温州大都市结合起来,与优化发展环境结合起来,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加强衔接沟通,整合投资资源,理出一批下半年和明年的重点投资项目,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和招商引资项目库,滚动推进项目落实,不断提升投资质量,为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在振兴实体经济上抓落实。实体经济是发展的坚实基础,要坚持速度与质量一起抓,增量与存量一起抓,环境与产业一起抓,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发展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瓯飞、浅滩二期等沿海滩涂围垦工程建设,破解空间制约问题;推进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沿海产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等高端功能区建设,推进金融集聚区、现代物流园区、总部经济园、创意产业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每个中心镇和功能区都必须建设1个以上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强化实体经济的平台支撑;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服务平台和企业研发中心,推进一批工业设计基地建设,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实行全域全员招商,形成外资民资国资齐上、一产二产三产齐抓的生动局面,以开放促改革,以国际化推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特别要深入实施国内外温商回归工程,全力抓好世界温商大会124个签约项目的落实。加强与台港澳在经贸、科技、健康、旅游等多领域合作,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强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吸引外资参与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和企业重组。市级机关部门要加快推进与自身职能相关的招商引资项目,年末统一纳入投资考核。同时,以开展境外直接投资试点为契机,加快境外工贸平台建设,完善境外投资促进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积极组织引导企业开拓市场,加快出口基地建设,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利用温侨和温商网络,扩大进口总量,优化进口结构,打造进口基地。
着力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抓住“亩产论英雄”这个核心,推进减员增效,深化企业分级分类指导,对优秀类企业要加大用地、用能及人才引进等倾斜支持力度,对提升类企业要强化技术改造、挖潜节地和整合重组,对帮扶类企业要落实“三保”倒逼机制,年内确保完成1000家企业的帮扶任务。积极创造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环境条件,完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金融商贸、教育培训、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品牌营销、新型市场、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医疗、时尚消费、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在统筹城乡上抓落实。坚持谋全局、抓重点,牢牢抓住保障房建设、“三分三改”和幸福社区建设,全面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力争下半年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整体效应,加快推进城市和社会转型。
以城镇保障房建设促进人口集聚。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三策合一”的政策制度设计,形成了“违章不计”的共识,明确了依法、自愿、有偿和政府可承受、农民可接受、发展可持续的原则要求,上半年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包装、将“村房两改”纳入保障房体系建设,走出了解决土地和资金制约的路子。下半年,要进一步优化城镇保障房选址建设规划,切实与大都市布局优化、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结合起来;继续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包装,完善农房改造集聚与保障房建设的政策对接,全面解决用地和融资问题;积极引进一流的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项目代建制,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全年农房改造集聚率达到5%以上,年内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
以“三分三改”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按照“定量不定位、分股不分地”的要求,确保年内80%的行政村完成股改和地改任务。积极开展农村资金互助会试点,发挥“三分三改”组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土地合作社的作用,建立专业生产、供销和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加快中心镇(功能区、涉农街道)农合联和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组建,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和流转服务平台,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农业农村五个“双百”工程行动计划,重点加快建设粮食功能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扶贫开发等各项工作,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以幸福社区建设促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幸福社区创建为抓手,深化村级组织“转并联”工作,加快城市社区调整优化,加快各类社团组织培育,加强社工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社区自我管理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一批“亲坊友邻、守望相助、网格管理、组团服务”的幸福社区,丰富老百姓的社会生活,不断提高幸福指数。
(四)在优化环境上抓落实。按照“三生融合”的要求,坚持经济基础设施与社会基础设施并重、生态与文化并重,全面提升环境建设的品位档次,推进生态型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努力打造让温州人自豪、让世人向往的城市。
切实优化城市平台环境。运用航空大都市的先进理念,尽快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改),优化“1650”网络型组团式大都市格局。加快温州国际机场、温州港、城际铁路等重大对外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市域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联网、城市快速路网和能源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全面加快滨江商务区、空港新区、温州生态园等各类城市、旅游和生态功能区建设,强化功能集成,提升城市能级。
全面优化城市生态和文化环境。深入推进“六城联创”,加快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山地公园、湿地公园、滨河公园和绿道系统建设,确保今冬明春造林10万亩以上,市区新增城市公园绿地2400公顷以上,基本具备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验收条件。加大拆违和“四边三化”工作力度,确保年内完成全市拆违2000万平方米的任务。推进交通治堵工作,缓解市民出行难问题。实行环境污染零容忍,加快推进“五小”行业整治和农贸市场改造。按照“三个100%”的要求,加快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历史街区保护改造,做好“两瓯两雕”和城市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加快东瓯王庙、名人故居、专题和民间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城市旅游化改造,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切实优化社会公共服务环境。加快完成附一医新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二期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温州肯恩大学、奥体中心、社会福利中心、文化艺术大楼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并轨。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深化殡葬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热点问题。全力做好十八大期间安保工作,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制机制建设。深入推进“除恶治乱”等专项行动,完善打防控体系,强化信访化解攻坚,确保实现平安大市“四连创”,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
(五)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抓落实。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转型发展的关键和基础。要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城市社会、公共服务型政府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更加注重改革的持续、系统、协调推进,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进一步理顺政府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加快建立“区街(镇)合一”的功能区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创新审批服务方式,深化政府投资项目法人制和中介机构改革,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并联审批、模拟审批,整治规范招投标市场。落实“五个凡是”要求,开展中心镇扩权与综合执法改革,推进中心镇便民服务、应急维稳、招商引资、就业保障、资源交易等“五大中心”建设,促进权力下放,各种公共资源配置向基层倾斜。
进一步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通过“撤转并改”多种措施加大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整合力度,加快培育发展各类经济和社会中介组织。按照现代事业制度要求,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年内全部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建立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准入制度,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入教卫文体等领域。加快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抓好社会资本办医改革试点。
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预算体系及其决策程序和公开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整合工贸、旅游、文化、科技、农业等各类专项资金,设立政府平台建设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放大政府投资能力。深化各级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国资平台。
进一步推进金融综合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地方金融组织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积极争取外资银行和各类大型非银行金融组织在温州设立分支机构。切实加快温州产权(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大力引进和发展各类产权和资产交易中心,活跃地方资本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积极推进民间金融阳光化和规范化工作,抓紧制定出台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和地方金融监管办法,加快构建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体系,切实防范地方金融风险。强化信用体系建设,争取列入全国信用城市建设试点。加快金融集聚区建设,大力引进培育金融人才,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为振兴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撑。
四、加强党的建设,为加快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
加快转型发展,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强化党建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紧密结合,为全面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加快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坚持思想政治建设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当今时代正处于大调整大转型的关键时期。确保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各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部门的作用,不断创新机关部门学习制度,整合各类学习教育资源,大规模开展干部学习培训,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大主题宣传教育和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优化知识结构,掌握实际工作需要的新本领,为推进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
(二)坚持干部队伍建设与中心工作推进相适应。干部队伍建设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要按照“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群众公认”的要求,完善考绩法和绩擢法,推进竞争性公开选拔、职位空缺预告、差额遴选、挂牌选贤、实战选将等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在各级干部队伍中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破难攻坚、敢于担当,争先创优、比追赶超的浓厚氛围。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切实加强紧缺型人才队伍建设。更加重视统战、老干部、群团和党管武装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心协力干大事的良好格局。
(三)坚持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适应。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力和全部工作的基础。要全面强化固本强基工作,按照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要求,以社区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推进群团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形成社区党建工作新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坚持反腐倡廉建设与弘扬社会正气相适应。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生命线。要坚持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更加重视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强化“五型机关”建设,深化“三公”消费改革,全面强化“六督联查”,确保党员干部干净干事,在全社会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风尚。
同志们,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共进,奋勇者当先。当前温州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学赶杭甬,比追青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勇挑重担,破难攻坚,推进温州赶超式发展;以“善作善成、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抓好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好推进,全面兴起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高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加快转型发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在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刚刚闭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不仅有许多重大判断、重大论断,而且对今年经济工作怎么看、如何干作出了战略部署,可以说是节点背景特殊,政策导向鲜明,意义影响非凡。特别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对许多重大问题的看法,都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结论和答案,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切实把精神实质领会好,把重点任务把握准,把政策机遇挖掘透,更好地指导、推动和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我感觉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应当重点把握好“三个期”:一是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开宗明义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阐述了战略机遇期的“五个新依据、五个新内涵”,鲜明回应了当前社会关切和对经济发展的担忧,给全党全国吃下了“定心丸”。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林铎书记也指出了我省面临的多重叠加发展机遇,比如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开放机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的政策机遇,东部产业加速向西部转移带来的市场机遇,以及国家加快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机遇等等。这些重大机遇,无一例外都与我市的发展息息相关,蕴含着政策、资金、项目等大量的真金白银,对于我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契机。可以说,难得的机遇就摆在我们面前,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认准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二是攻坚期。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各领域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到如今这个阶段,无论是项目建设、产业转型,还是深化改革、改善民生,都到了聚焦发力、攻城拔塞的关键时期。比如说工业经济,钢、铝产业链条已具规模,占到整个工业产值的80%以上,但更多还是原材料、“初字头”状态,现在关键要在拓展深度、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再比如说文化旅游,去年我们的旅游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实现历史性突破。但我市“一日游”“过境游”的尴尬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在如何实现景区之间的有效串联、补齐旅游淡季短板等方面还需深入研究。还比如说“放管服”改革,通过在这几年的努力,99.3%的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等大幅压缩,但在“打通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们的经济工作依靠过去的传统惯性思维是行不通了,必须在盯紧抓实、提升质量、攻克难关上持续发力。三是窗口期。林铎书记指出:“现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一些看准的事情如果不早动手,等别人成气候了,我们再干就可能为时已晚。”这说明“窗口期”具有非常明显的时效性,稍纵即逝,抓住了就会抢占先机,错过了反倒会更加落后于人。以我们嘉峪关为例,过去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商贸业比较兴旺,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商贸业丢了,再发展起来很困难,这就是没有抓住“窗口期”的后果。现如今,我们同样面临着这样的“窗口期”,而且决定性影响会更大。比如说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市是全省唯一一个没有脱贫任务的市州,如果在其他市州搞脱贫的这两年时间里,我们没有在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提质量、扩总量上抢先一步,没有大力度引进一些调结构、补短板的项目,那么等其他市州完成脱贫任务,我们的优势将不复存在,竞争也会更加激烈。这就是见事早与见事晚、行动快与行动慢的差别。
同志们,“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我们一定要认清和顺应发展形势,坚持领着变、跟着变、学着变,抓住有优势、有潜力、有特色的领域,积极主动作为,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切实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下面,我围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落实好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忠科书记对全市经济工作的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要保持定力抓落实。去年,是我市发展非常困难的一年,部分经济指标未达到预期目标,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与年初目标差了0.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9.2%,相差26.7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也都呈下降趋势,同时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民间投资持续下滑,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但越是在这样的困难时期,我们作为领导干部越要保持头脑清醒,保持足够定力。大家要清醒认识到,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不可能一路高歌猛进,都面临过升级挑战、爬坡过坎,都是在多次闯过转型关口、实现凤凰涅槃后走向辉煌。面对不利的发展局面,我们不能妄自菲薄、甘拜下风,更不能无动于衷、麻木不仁,把垫底、落后当成习惯和常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我想,只要是有责任感、使命感的领导干部,都应该寝食难安、夜不能寐。大家必须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抓住发展机遇,不为困难所惧、不被杂音所扰,以不怕难、不服输的精气神,闯出山重水复,拼出柳暗花明。同时,也要看清问题,正视困难,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切实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争取最大的发展主动。
二要增进信心抓落实。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之中挑战最大、机遇也最大,市委、市政府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充满信心。第一,信心来源于国家和省上释放出的强烈信号。中央经济会议提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预计增加1.2万亿元左右。全省经济会议提出,十大生态产业带动性项目、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治理和修复、新的区域发展增长极“四大抓手”等举措,这些对我市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是我们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时势之利。第二,信心来源于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正在显现。特别是去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约谈我和书记以来,我们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勤调度、强谋划,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十大生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降幅逐季收窄,生产总值增速由三季度的2.4%回升到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0.4%提高到3.3%,规上企业实现盈利由3.2亿元增加到8.3亿元,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和释放。第三,信心来源于市委对发展大势的科学研判和坚强领导。刚才忠科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鲜明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实践要求。讲话站位高、落点实,体现了市委对全市发展的深入谋划和思考,对经济工作干什么、如何干划定了基本路径。只要我们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只要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埋头苦干,经济发展局面就一定能够改观。
三要聚焦重点抓落实。我们抓经济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聚焦主攻方向、精准发力。刚才忠科书记对今年工作已经作了全面部署,考虑到马上要召开“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还要进行具体安排,这里我着重强调一下几个重点领域。一是补齐短板抓项目。经济工作的核心在于抓项目、抓投入,没有项目、没有投入就没有gdp、没有产出,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对于今年确定实施的s06绕城高速、“一馆两中心”、讨赖河生态环境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项目,相关单位要抓紧做规划、用地、环评、初设等前期工作,确保一开春就能落地建设。同时,要更大力度开展招商引资,积极主动走出去,通过精准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争取引进一批名优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二是工业经济抓转型。工业始终是我们的立市之本,要重点围绕钢、铝产业上下游,在延链、强链、补链上下功夫,壮大先进装备制造、新型有色金属、现代煤化工、装配式建筑等产业,实施好酒钢7号锅炉优化改造、天成彩铝铝材精深加工、鑫海成大数据中心等项目,持续提升工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三是文化旅游抓提升。顺应全域旅游、全民旅游发展趋势,在实施好丝博园、峪泉古街、草湖湿地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尽快把所有景区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以关城为核心、多点支撑的复合聚集效应,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同时,要坚持“大旅游”“小旅游”一起抓,全面启动6个特色旅游示范点建设,推动农家乐、乡村民宿规范化、特色化发展。四是通道物流抓突破。我市除了工业、旅游,就是区位优势最明显,具有打造甘肃向西开放桥头堡的独特条件,发展通道经济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要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立足我市区位、交通等优势,加快国际港务区、机场改扩建、酒钢多式联运物流园、铁路综合货场等建设,加大力度培育和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力争物流产业取得实质性突破,抢占全省通道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今年,我们还要推进铁路客货运分离,老火车站仅用于货物集散中转,所有客运列车都转移至南站,切实提升南站人气和周边辐射效应。五是营商环境抓优化。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和投资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哪里的营商环境改善得快,哪里的市场活力就强、发展势头就好。我们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切入点,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大幅压缩办事流程,重拳整治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真正以优良环境吸引项目和投资落地。
四要担当作为抓落实。去年以来,我们直面经济转型阵痛,在各种问题叠加碰头的大背景下,能拼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实属不易。但是,一些领导干部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长跑”过程中却出现了“疲态”,特别是市州一级机构改革即将启动,有些领导干部只想着自己的“位子”,面对工作得过且过,面对矛盾能拖就拖、能推就推,存在“等”的苗头、“混”的心态、“熬”的情绪。在这样的状态下,如何去积极作为、攻克难关?又怎么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同志们,有为才有位啊!历史从来只垂青弄潮儿和实干家。希望大家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对嘉峪关发展高度负责、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状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干事业上,不等待观望、不犹豫徘徊,切实把该担的担子担起来,把该尽的责任尽到位。市委市政府将全面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勇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只要是出于公心、对嘉峪关发展有利就大胆干、放心干,真正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轻装上阵、放开手脚干事创业。
五要提升能力抓落实。抓落实、促发展,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是保证。如果干事能力跟不上,要完成经济发展任务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切实认清自身思想上的局限、眼界上的狭窄、本领上的不足,始终保持强烈的知识恐慌感和能力恐慌感,通过各种方式充实提高自己,不断增强学习的本领、改革创新的本领、群众工作的本领、狠抓落实的本领,让自己能够适应发展的形势、肩负的职责和承担的任务。要继续解放思想,对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固有思维定式、行为惯性、路径依赖,来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扫除,打破思想上的局限,在工作中大胆试、大胆闯,不能前怕狼后怕虎,贻误发展时机。特别是大家要坚持“灵活”和“底线”相统一,在坚决执行上级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拿出务实管用、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工作机械、呆板和滞后。要提升谋划能力,坚持“俯身抬头”,既要俯身踏实干,也要抬头看全局,注重研究和把握发展大势,从中央作出的一些重大判断和决策中去找政策、找资金、找项目。要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对项目建设、产业接续、财源培植、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各领域工作深入谋划论证,切实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要善于抓住重点,运用“弹钢琴”的方法,坚持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相统一,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突破口精准施策、集中攻坚。要坚持冬谋夏干,对今年已经定下的工作、看准的事情,早研究、早安排、早推动,扭住不放、一抓到底,能快的绝不能慢、宜早的绝不能迟,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推动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第五篇:9中共临汾市委三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临汾市委三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罗清宇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临汾市转型跨越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整之后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提振信心,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扎实做好2012年的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听取了市委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岳普煜同志对经济工作做了总结安排,讲得很全面、很具体。对这次会议做出的决策和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坚守使命、勇于担当,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历史责任感
人生在世,都有他应尽的责任。何为责任?简单地说,责任就是“应尽的义务,应做的事情”。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责任是发展之要、是为官之本、是成事之基、是动力之源,是党和人民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届班子有一届班子的责任。具体到临汾,具体到我们这一任期,我们的责任就是实现转型跨越,五年再造一个新临汾,十年达到小康水平。这是时代的使命、现实的需求、人民的期待。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强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
坚守使命、勇于担当,必须充分认识市情,重在增强信心。充分认识市情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坚定信心的基础。临汾有较好的条件,不仅体现在独特的区位优势上,更体现在丰富的资源禀赋上,煤炭储量占全省的14%,铁矿富矿储量占全省的70%,矿产资源综合优势度位居全省第二,是全省的人口大市、资源大市和经济大市。临汾有光辉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古为帝尧之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革命战争时期,发生过著名的临汾攻坚战,诞生了光荣的临汾旅;新中国成立后,临汾作为山西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二,在全省经济格局中的位置举足轻重。临汾有光明的未来,虽然前几年,临汾经历过一些曲折,但从2009年以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临汾的形象得到重振和提升,特别是去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转型跨越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正如省委书记袁纯清指出,临汾站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展示出转型跨越发展的良好前景。我们要客观审视市情,准确定位自身,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攻坚克难,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二、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全力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
这次会议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16%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是机遇所赐、竞争所迫、责任所在、群众所盼。从全省大势看,这是一个争先进位的目标。全省各市摩拳擦掌,奋勇争先,长治要增长15%,忻州要增长14%,太原、大同、吕梁也都在15%左右。我们只有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才能甩开追兵,实现赶超;从发展现状看,这是一个加压奋进的目标。袁书记多次强调要“跳起来摘桃子”,这是对未来发展采取积极姿态的形象描述。我们要实现五年再造一个新临汾的目标,首先要体现在GDP、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翻番上,年平均增长比例应该在15%以上。今年我们把GDP指标定在13%是考虑了多种因素,是保底的指标,实际完成中要力争达到15%左右;从蕴含潜力看,这是一个积极可行的目标。通过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临汾的发展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交通、能源、环境和城市对经济的承载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煤炭资源重组整合基本完成,产能将在今明两年内得到释放,今年还要推动焦化、冶金、建材行业的重组整合和非煤矿山资源的二次整合,我市经济增长潜力将进一步凸显。如果“十二五”末,煤炭产能能够达到1亿吨,焦化产量达到3000万吨,钢铁产量达到2000万吨,就完全有希望达到和超过翻番目标。我们要锁定目标,负重赶超,千方百计谋转型,齐心协力求跨越,奋力闯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一)强化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在转变发展方式上闯出新路子。转变发展方式,是一个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时代潮流中,如果我市的步子跟不上,今后发展的代价就会越来越大、空间就会越来越小、路子就会越来越窄,就有可能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的低端,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走低碳、生态、循环的绿色崛起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要以循环经济为路径,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牢固确立“循环成则转型成、循环成则跨越成”的理念,按照全循环的要求对产业进行规划和设计,加强产业间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联合,加大循环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不断提高煤焦、钢铁、电力等传统产业的循环率。煤炭是我市的主导产业、基础产业。要下工夫把这一主导作用发挥出来,下决心把这一优势体现出来。因此,今年必须突出抓好煤炭这一重点,巩固扩大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成果,加大矿井机械化改造力度,推进煤炭产业安全、高效、清洁发展。在此基础上,抓好煤炭深加工、钢铁产业、焦化行业整合重组和电力行业扩张,促进传统产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高端化发展。二是要以多元发展为支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培育一批高端性、前沿性的大型企业,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贫开发。要按照巩固成果、提高标准、板块推进的原则,以片区开发为重点,加大扶贫力度,努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促进山区贫困县发展。要建立富县帮穷县制度,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加强机关定点扶贫,形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百公里汾河生态城镇经济走廊的龙头作用,在综改试验区建设上闯出新路子。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是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龙头和总抓手。省里制订了《总体方案》,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前天省委、省政府召开推进会议,就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按照省里的部署和要求,抓住这一最大、最好、最宝贵的发展机遇,抓紧做好各项相关工作。我市已经研究制订了方案,要在这一基础上,抓紧做好各项配套措施的制定和完善。各县(市、区)要把先行先试作为综改试验区的最大政策,凡是符合主题主线、符合循环经济、符合节能减排、符合转型发展的领域,都要敢于试、善于试、马上试、成于试。要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探索一些有利于转型的政策措施,破除不适应不符合转型的各种弊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省级试点侯马市、市级试点洪洞县和尧都区,要在重大项目、政策创新、破解难题等方面大胆先行,敢于突破,充分发挥试点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对确定的标杆企业、标杆项目,政策优先倾斜、要素优先供给、服务优先保障、难题优先解决。特别是要重点抓好百公里汾河生态城镇经济走廊建设和山西国际陆港园区建设。百公里汾河生态城镇经济走廊,是我们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四化”战略、对接转型综改试验区政策的重大举措,是先行先试的有益探索,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省委、省政府给予了充分肯定,鼓励我们要坚定不移,按照全省一流的标准加快建设。我们一定要把它作为“一号工程”,坚定不移地抓下去,努力使之上升为全省战略。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加强分类指导,尽快出台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政策机制层面的文件,做到规划一次到位、建设分步实施;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切实加大融资力度,充分吸纳民间投资,确保各项工程顺利推进;要尽快把起步阶段的工作有效地开展起来,干几件标志性的大事,特别是要实施好滨河东路南北延伸、汾河生态深度治理、园区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山西国际陆港园区,就是要依托侯马的区位优势和方略保税物流中心的平台优势,打造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辐射半径达300公里、具备一线口岸功能的大型保税物流园区,构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中心,实现“千亿产值,百亿利税”的目标。一个走廊、一个园区,对我市实现转型跨越具有标志性意义,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重大突破。有关部门、涉及县(市、区)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服从大局、积极行动,切切实实把这两项工作干成转型跨越的亮点和精品,干成叫响全省的标杆和样板。
(四)强化项目建设的拉动作用,在招商引资上闯出新路子。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看临汾的后劲和未来,就要看固定资产投资。省委、省政府把今年确定为“项目落地年”,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大项目大发展、多项目快发展的理念,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要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在全社会形成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风尚,打造“文明临汾”的精神支撑和文化品牌。
二要把握导向,着力增强舆论引导力。舆论环境是第一软环境,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为临汾转型跨越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大力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加大对转型跨越的宣传力度,深度挖掘各条战线的先进典型。要善待、管好、用足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加强社会舆情分析研判,凡是不利于临汾形象的要妥善应对,凡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要积极回应,凡是有利于临汾发展的要借势借力推动。要适应信息传播速度迅猛、传播效应成倍放大的时代特征,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强化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增强舆论引导效果,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要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牢牢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
三要改革创新,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抓住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机遇,积极探索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引导文化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树立抓文化产业就是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新观念,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晋中市和张艺谋团队正在联合打造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印象·平遥》,晋城市和央视联合打造的500集大型动漫作品已在央视播出。我们要向兄弟市学习,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带动,以产业基地和重大项目为支撑,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工程,着力打造一批拳头产品,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培育一批支柱产业,推动一批文化企业走资本运作的道路,促进文化产业做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品牌、增强实力。要大力加强重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抓住塑造品牌这一关键,积极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按照“一乡一特色、一县一品牌”要求,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包装,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努力把传统历史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在交流中增进认同,在合作中扩大影响,不断提升临汾文化知名度。
四、维护稳定,共建和谐,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今年要召开党的十八大,我们山西作为首都的“护城河”,临汾肩负的责任不轻,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很重。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不移抓稳定、全力以赴保和谐,为促进我市转型跨越发展,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一要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实现民生共享,是我们党的执
项行动和社会治安重点整治行动,提高社会平安度,增强群众安全感。要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组织各级领导干部面对面接待来访群众,解决好国企改制、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效控制和减少非正常赴省进京上访。
五、创新思维,更新观念,进一步掀起解放思想的热潮
解放思想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思想的大门打不开,发展的大门就打不开。事业越发展,越需要解放思想;发展越处于关键时期,越应当解放思想。霍州在这方面大力发扬“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精神,历经四年不懈努力,仅申报材料就有一人多高,终于成功获批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全国只有五家,全省仅此一家,从而获得国家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这充分表明,解放思想就是效益、就是出路、就是生产力。
但我们的一些干部思想上、行动上仍存在着“视野狭隘,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创新不足”、“怕字当头,不敢闯、不敢冒、不敢试”的三大倾向。面对转型跨越发展的使命和要求,我们必须再次吹响解放思想的号角,努力冲破一切影响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一要增强开放意识。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赢得发展主动权,让临汾更好地融入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临汾。当前,我们正面临转型综改试验区的难得机遇,必须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抢先抢快,奋起直追,做到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把一切可为我用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汇聚起来,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
二要增强市场意识。市场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政府应尽心尽力为企业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
要坚持“产业第一,企业家第一”的理念,通过各种手段、各种办法和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尊重企业家、培育企业家、支持企业家、造就企业家。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市场的意识,学会用市场经济手段和机制谋求发展、破解难题,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市场上找办法、寻出路。
三要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临汾转型跨越发展,必须破除陈旧的发展观念、固有的思维定势、原有的行为习惯,做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支持创新。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只要对临汾长远发展有益、对临汾人民群众有益,就要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大胆实践。要克服“等、靠、要”的懒惰思想,改变遇事找领导、给钱才干事的不良现象,善于走出去、向上争、向外跑。要破除墨守成规、保守僵化的思想束缚,善于把上级政策同本县(市、区)、本部门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加快发展的具体问题上敢于突破,在没有经验可寻的情况下敢于尝试,在困难复杂的环境中善于破解难题。市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大胆探索
真话,敢于提不同看法,做到不掩盖问题、不回避矛盾。一旦市委作出决策,各级各部门就必须态度坚决、旗帜鲜明、无条件地贯彻执行,决不允许采取实用和利己主义态度,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就是要以严明的纪律保证政令畅通,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五要联系群众。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根本性工作。要坚持为民谋利的宗旨,敢于面对群众,在实践中学会新办法,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要带着真情去倾听群众呼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引领群众发展经济,用真情赢得民心。要善于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沟通,用群众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要接受群众监督,勤于做群众工作,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七、执政为民,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做好各项工作,根本在人,关键在党。要坚持以党的建设总揽发展全局,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建设是事业发展的核心。要建设与时俱进的班子。转型跨越发展对干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坚持与时俱进,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带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强化学习,提升领导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要建设团结奋进的班子。团结既是环境、更是形象,团结高于一切。要互相补台、互谅互让,遇事多沟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真诚相待,树立团结合作的良好形象;要建设勤政为民的班子。把“让人民满意、视群众为亲人”作为最高执政理念,凡是关乎民生的事,事事在心;顺乎民情的事,件件落实。希望全市各级领导班子都能够成为人民群众所信赖的班子,在座的各位领导干部都能够成为人民群众所信赖的人。
二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目标,关键在干部、在人才。因此,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政策保障,努力形成干部茁壮成长、能人英才辈出的生动局面。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实绩论英雄,靠贡献坐位子,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真正把那些人品好、能力强、作风硬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加强人才培养,分类分层选派干部到党校、市内外高校进行培训,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干部到先进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要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围绕科技创新、金融与资本运作、新型工业化、城乡规划与建设、旅游与服务产业、新农村建设、文化与社会事业发展等重点领域,不断拓宽人才培养面,推动形成党政人才与各类专业人才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执政之基、发展之基、稳定之基。中央把今年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要结合我市实际,以“争两先创五好当先锋”活动为抓手,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