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十三届人民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十三届人民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是在半年交替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和宣城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政府全体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深刻分析当前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强化措施,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下面,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客观总结上半年工作,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以来,面对国家加大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主动适应,扎实工作,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1-6月份,宁国市生产总值达到23.8亿元,同比增长13.6%。完成财政收入2.5亿元,增长58.0 %。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38元,增长22.4%。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8.5亿元,同比增长21.2%,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235.5%,较上年同期提高63.4个百分点。在工业布局上,围绕“两区一带”战略构想,致力整合省级开发区和配套园区资源,积极推行“异地办工业”,霞西镇引进2家企业落户开发区。在行业结构上,着力培育六大主导行业,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更趋明显,省水泥厂、中鼎、亚新科、凤形、双津、宁沪钢球、江南化工、飞达公司八家企业的税收额占财政收入的55.3%,新增税收6925万元,占全市收入增量的97.3%。开展了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年活动,新增民营企业168家,26家企业获宣城市信用星级民营企业称号。组建了国欣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先后为11家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在产品结构上,开展了市级名优产品评选活动,组织申报5项省级优秀商标和3项省级著名商标。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1亿元,同比增长41.1%。新增5个省级技术创新项目。中鼎工业园综合扩建、亚新科改扩建、双津医用输液包装薄膜、金鹿竹纤维开发、山里仁山核桃深加工等项目挤进全省“861”计划。
——农业产业化效益明显。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编制了山核桃、竹业、畜牧、花卉苗木和茶叶五大产业发展规划,兑现农业产业化奖励资金37.3万元。完成人工造林744公顷,新增经济林433公顷,家禽饲养量857万羽,优质水果、中药材、日本大葱等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新增龙头企业23家,太阳禽业年产10万吨饲料项目、青峰竹胶板项目建成投产,世行三期补充报帐、世行四期、长防林和农村户用沼气等项目顺利实施。成功防控了禽流感疫情,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设立了农产品残留检测中心,加快建设山核桃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太阳禽业肉鸭、五星集团三黄鸡、太平茶厂绿茶通过国家级无公害产品认证,青龙黄花云尖、潘茶鸦茶荣获中国(芜湖)茶叶博览会金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附加,降低农业税税率2.2个百分点,核减退耕还林及各类建设占用计税面积3207公顷,减轻农民负担551.7万元。面对“6.25”洪灾,周密部署,深入发动,迅速开展抗灾救灾,全力做好灾后恢复工作。
——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9亿元,同比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亿元,同比增长6.7%。亚夏集团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苏果超市落户宁国,大华蔬菜市场正式开业。社区服务业蓬勃发展,产权交易和房地产市场逐步完善,律师公证、会计事务、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青龙湾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成桃花源记影视基地并顺利完成前期拍摄。夏林风景区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恩龙民族风情园即将建成,都市阳光被评为三星级饭店。
——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一次性兑现招商奖金36.1万元。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8次组织小分队赴苏浙沪实地招商,组团参加皖粤经贸洽谈会、香港招商会,成功举办温州招商推介会。突出企业招商主体作用,依托中鼎等骨干企业引进韩国汉科、金亚和德国塞弗等知名企业,凤形公司成功举办国际磨介研讨会。通过上海同乡会引进了上海恒江等企业。上半年引进招商项目71个,其中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6个,引进省外资金3.24亿元,同比增长44.6%;实际到位外资489.8万美元,同比增长53.7%。强化外经贸服务职能建设,开通了商业网络平台,新增自营出口企业6家,完成进出口总额2643万美元,其中出口2056万美元,同比增长30%。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依法开展征迁工作,启动了中溪中路、山门中路征地拆迁。扎实推进土地市场和基本农田清理整顿,着手建设城市地籍信息系统。实施津河西路拓宽改造,加快建设东津河大桥和济川大桥,基本完成宁国大道主干道工程。加速推进三水厂项目,“三馆”建设进展顺利。进一步完善环卫体制,开展了流动摊点、户外广告集中治理。加快道路交通建设,基本完成S215线排卅段路基工程,加速推进S215线宁广段、S323线鸿旌段、石千线和宁港线拓宽改造,启动建设七山公路。不断完善电力基础设施,顺利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完成城北防洪堤一期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农村饮水、小流域治理和节水灌溉工程。
——财税工作扎实推进。认真开展了税源调查,加快纳税服务大厅建设,积极推行网上申报纳税,逐步完善收入征管方式,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801万元,同比增长45 %。启动了乡财市管改革和乡镇财务清理,继续推进部门预算试点,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制度,进一步规范支出管理,完成支出18195万元,同比增长22.6%。针对信贷趋紧形势,金融机构及时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新增贷款1.42亿元,开出银行承兑汇票6.1亿元,核销呆坏账1.25亿元。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跻身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二十强行列。全面推进宁国中学校园建设,启动职业中学综合扩建,“公办民助”试点汪溪中心小学即将竣工。高考再创佳绩。卫生健康大楼正式启用,市医院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华泰医院基本完工,肿瘤医院投入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得到国务院督查组的充分肯定。推进计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配套服务,计划生育率达99.12%。举办了首届市直机关运动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启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征缴养老保险金1559万元、失业保险金132万元、医疗保险金655万元。发放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79万元。组织开展了“移民培训年”活动,累计培训移民500多人次。新增移民扶持发展项目95个,发放贴息贷款280万元。扎实开展生活生产资料市场整顿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和对台、侨务政策,审计、物价、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展。
同志们,对照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在国家加大宏观调控的形势下,能保持这一良好的发展态势确实不易。我们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增强信心,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宁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准确把握形势,正视存在差距,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激烈变化。全国各地发展犹如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省内兄弟县市也厉兵秣马,奋力争先。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围绕“融入苏浙沪经济圈”这一战略目标,在全国大坐标中看宁国,我们既要正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看到省内县市的紧逼,更要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从主要经济指标看,上半年GDp增幅低于年初计划 1.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总量低于肥西、繁昌,仅为处于全国百强县市末位的浙江德清县的一半。可以说,标兵渐远,追兵更近,形势逼人。从经济结构上看,乡镇经济基础薄弱,中小企业小而不多、散而不优,积累严重不足,与苏浙沪发达地区和繁昌、当涂等省内县市存在明显差距。作为经济聚集载体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管理机制亟待完善,经济聚集度有待提升。从发展后劲上看,上半年我市工业投入仅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4.4%,投资规模是苏浙县市的零头,增速更是相差甚远。招商引资总量和质量有待提高,牵动性强的大项目不多,一些重点项目进展缓慢,少数规模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亟待提高。从发展环境上看,交通道路瓶颈仍然存在,城市功能有待完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少数部门和单位滋生盲目乐观、骄傲自满情绪,大局观念、服务意识淡化,办事效率低下,推进工作不力,甚至人为设置障碍,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看到差距,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危机感。
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上升阶段的宁国,经济的开放度较高,对外部环境依赖性较强。这次国家宏观调控不是对发展的限制,而是对发展的调整和提升,既有控制又有支持。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不能干什么,更要看到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因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牢牢抓住发展的重点,顺势而为,切实把宏观调控转化为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契机。
一要准确把握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机遇。自去年以来,针对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和乱占滥用耕地等问题,国家先后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四控制一清理”,即控制新开工项目、控制银行贷款、控制土地征用、控制优惠政策,清理拟在建项目。在实施这些政策过程中,铁腕整顿开发区是一项重要内容。截至六月份,全国共撤销各类开发区4735个,占总数的70.2%;核减规划用地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占总数的64.4%。开发区数量的减少、规模的压缩,实质上给保留的开发区拓展了新的空间,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须把握住这一难得机遇。在银行信贷方面,国家实施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收信贷审批权等措施,虽然有效控制了投资过热,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状况,国家和省里正在适度调整信贷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跑省跑部,进一步加强衔接,多方争取投入。年初以来,国家出台了中央1号文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这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市已经成功争取到200万元的户用沼气、150万元的卫生防疫、100万元的宁中优质高中扩招等国债项目和80万元的农村学校二期危改资金,对上争取的空间仍然很大。
二要准确把握发展要素供给变化带来的机遇。
[1][2][3]下一页
第二篇:市委书记在市委三届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审议《中共NC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听取三届三次全会以来市委常委会的主要工作,并就“十一五”期间及2006年工作作出部署。开好这次会议,对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充足的干劲、更扎实的行动抓好明年工作,推进NC“十一五”发展,加快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2005年工作的基本估价
2005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市工作务实创新、卓有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深入推进“三个转变”,紧紧围绕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突出“一手抓产业培育促进发展、一手抓解决百姓疾苦促进和谐”的工作重点,着力实施“三大突破”,全市呈现出产业培育初见成效、社会矛盾有效化解、党的建设继续加强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年实现GDp330亿元,同比增长12%;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占比首次实现了二产超一产的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2645元,增长12.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677元,增长6.5%。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培育产业为重点,努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市委常委会年初研究全年工作时强调,要通过抓产业培育来增强政府实力、增加就业岗位、增加百姓收入,促进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一年来,我们把产业培育贯穿始终,突出重点抓工业,着力抓好项目和开放招引工作,促进了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
1、把抓工业置于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工业提速增效。大力抓好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做大规模,提升效益,增强竞争力,培育产业集群。围绕石油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食品医药、水电能源、建筑建材等六大板块,整合领导力量、明确牵头人员,推动了工业发展重大举措的落实。积极争取中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东风公司总部对炼化总厂、东风NC公司加大支持力度。组建了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全市融资担保公司已达9家,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启动了工业集中区建设,构建了工业发展平台。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同比增加75亿元,增长40.6%;工业增加值64亿元,同比增加16.2亿元,增长34%;利税总额11.3亿元,增长29.6%。
2、把加快农业产业化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环节,农业增产增收。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努力破解丘区发展难题,召开丘区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启动并促进了顺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建设,一批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合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可达312万吨;全面落实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等政策,全市农民减负1.7亿元;加强劳务培训,落实培训经费1035万元,培训劳务总人数52万,输出劳动力15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4.2亿元,增长12.3%。
3、把旅游业作为加快NC发展的重要产业,第三产业再上新台阶。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加快旅游业发展。召开了全市首届旅游发展大会,明确了NC旅游发展的主题和思路,确立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和近期将要组织实施的旅游项目,掀起了加快NC旅游产业发展的高潮。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8.6亿元,增长41.4%。大力发展物流配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完善市场体系,努力扩大消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140亿元,增长15%左右。
4、把抓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高度重视和加强项目工作,加大了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力度。嘉陵江梯级开发中的5个电站和绕城高速西段、上中坝嘉陵江大桥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南渝高速公路、达成铁路复线改造、沙溪、凤仪电站等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四川核电站选址已确定NC,预可研正抓紧进行。兰渝铁路等重大项目跟踪联系加强。加大对工业技改、“三农”、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入,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33亿元,增长15.6%。
5、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聚集资源要素的重要途径,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切实加强环境建设,着力打造“开放NC”,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精心筛选包装招商项目,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狠抓项目跟踪落实。注重招商引资实效,突出了重点区域、重点产业招商,认真组织参加西博会、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论坛、赴浙江经贸合作周及两次南渝经济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全市新引进项目325个,到位资金39.7亿元,成功引进了成都石达、台湾统一集团等知名企业和国际性金融机构。
(二)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解决百姓疾苦,努力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
我们始终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出台了关于年内党政机关不准新建办公楼、不准购买小汽车、不准出国的“三不准”等规定,节约资金、集中财力把百姓最迫切需要办的事首先办好。市政府年初承诺的“九件实事”全部兑现。
1、着力解决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升钟库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征地拆迁补偿安置问题,全市17万失地农民中符合条件的5.07万人已全部纳入低保,10月又启动了失地农民失业保险工作。加快拆迁还房工程建设,已返迁1600多户,其余工程今年10月已全部动工,力争明年5月底前全部完工。此项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全省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现场会在NC召开。高度重视升钟库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市委、市政府已两次组织实地调研,研究帮扶对策,形成了以县为主,市、县、乡三级联动和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帮扶机制。市级已先期安排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解决升钟水库库区近10万群众、尤其是67个重淹村2.7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
2、认真落实就业、就医、入学等方面的惠民政策。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援助,新增就业再就业3.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万人,3042户“零就业”家庭年内将全部实现至少1人就业。在中央和省上的支持下,切实兑现“两免一补”政策,38.7万贫困学生学杂费得到减免,2万多贫困寄宿生得到生活补助。启动和落实了特困家庭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全市已有2.2万人享受农村医疗救助,为3000户特殊困难家庭办理了医疗保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
3、积极做好安全生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做好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深入宣传和落实《信访条例》,大力实施信访联动工作机制。对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调处,成功调处市上挂牌疑难案80件。动员市区机关干部开展万人结对帮扶构建和谐社区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大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工作,严厉打击“两抢一盗”、刑事、经济、毒品、网络等各种犯罪活动,群众的安全感得到增强。
(三)坚持以总书记重要嘱托为动力,努力推进仪陇两年大变化
牢记总书记“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设好”的重要嘱托,按照省委“仪陇两年要有大变化”的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加快仪陇全面发展的总体方案,切实把政治机遇转化为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督促,“五人小组”切实加强日常协调指导,确保“九件大事”扎实推进。朱德故居文物保护修缮、朱德故居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两路一桥”明年10月将全线贯通。26万人的人饮解困工程比原计划提前1年完成。新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并顺利搬迁。新政航电工程明年2月第一台机组可并网发电、10月底三台机组将全面投产。思德水库综合整治、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示范点建设、打造“开放仪陇”和加快产业支撑、农村基层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筹备工作全面启动、有序推进。
(四)坚持以先进性教育活动推进党的建设,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按照省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思路,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创建群众满意工程,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1、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市委提出先进性教育活动要“人人受教育,人人有触动,人人有提高,人人有变化”的目标,第一、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顺利启动。涌现出了杜俊杰、鲜大清等一批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优秀共产党员,涌现出了蓬安县中坝村、下河街社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全省农村党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特别是中坝村的经验引起强烈反响并在全国推广,杜俊杰已被列为全省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典型。市委提出并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争创群众满意的基层党组织、争当群众满意的领导干部、争做群众满意的共产党员的“三满意”活动,通过创新党建载体,积极探索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向深入。
2、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市委高度重视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在“两手抓两促进”的主战场培养锻炼干部,看德才、凭实绩、重公认选拔任用干部。坚持“三公开”原则,推进了干部工作的民主化和程序化进程。今年市、县(市、区)共下派年轻干部831人到乡村任职,上挂、外派干部65人,让优秀年轻干部面向基层、贴近群众,得到了锻炼。着眼于能力建设,培训干部7859人次,促进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在全市开展了评选推荐优秀乡镇党委书记活动,市委隆重表彰了9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
3、切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干部作风转变。通过开展“增强执行力、务求抓落实”专项活动,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牢牢把握“关键在干部,要害是利益”,坚持依法按制度办事,严格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行为。加大了腐败案件查处力度,共立案305件,挽回经济损失1281万元。市委响亮提出“跑官要官不可能,买官卖官更无市场”,对各种腐败现象、对“五股歪风”坚决查处和遏制,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与此同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大力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建设法治政府。“四五”普法工作进展顺利,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大力开展形势政策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加强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
[1][2][3][4]下一页
第三篇:在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宜宾市委书记
杨冬生
宜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8年7月21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是在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特殊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深入学习传达贯彻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了我市当前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认真总结了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部署了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及维护稳定工作,明确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宜宾市第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关于自加压力加快发展多作贡献的决议》。
这次会议虽然时间不长,但主题突出、内容重要、意义重大。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对中央、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的认识更加统一,对今年全市发展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对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的信心更加坚定。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
目前,宜宾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责任并重。把握主动、抢抓机遇,就能迎来新发展、实现新提高、作出新贡献;反之,就会停滞不前,必然落于人后。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全面、清醒、准确认识面临的形势,深刻理解“坚持省委九届四次全会重大部署和奋斗目标不改变,坚持实现全省今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决心不动摇”的精神实质,牢牢把握市委确定的“自加压力,加快发展,多作贡献”的工作基调,自觉做到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强宣传解读,迅速将省委、市委会议精神传达到基层,传达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去,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超额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把省委、市委的要求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和具体成果。
二、明确责任,创新工作
自加压力,加快发展,多作贡献,既是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殷切期望,又是宜宾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全市上下富民强市的共同愿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好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贯彻实施意见,力求在指标上见行动,在举措上见力度,以各战线、各区县、各部门工作的新突破,推动全市整体工作的新突破。要着力创新思路,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紧紧抓住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寻求新的方式和实现途径,以新思路求新突破,以新突破促新发展。要着力创新机制,坚持用科学的举措、市场的手段、完善的制度,促使大家在解决事关全局的问题上拿出新方略,在解决急难问题上探索新办法,在提高整体工作水平上闯出新路子,在激发工作热情上建立新机制,在服务保障上挖掘新潜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要着力提高工作效能和工作质量,进一步营造规范、高效、诚信、开放的政务环境,市、区县、部门上下一条心,工作一盘棋,难关一同闯,形成整体合力。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关键在抓落实。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不折不扣地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推进工作,务求落实。要坚持在岗履职,从严控制无实质性内容的外出考察、学习。要身先士卒,勇于担当,把全副心思放在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上,把全部时间放在研究推进工作上,把全部精力放在破解事关宜宾改革发展大局的急、难、重的问题上,把情况搞准、把问题想透、把工作做细,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谋划和抓好全年工作的同时,还要扎扎实实做好当务之急的各项工作:一要扎实抓好大春农业生产。要加强大春田间管理,做好晚秋生产准备,统筹搞好特色种植和养殖业发展,保证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价格稳定,为夺取大灾之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二要尽力协调好要素供应。要加强煤电油气运的协调和调度,千方百计保证城乡居民生活需要,千方百计保证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需要,千方百计保证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实现全市经济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要抓好项目工作。要抓好竣工投产、加快建设、开工建设、加快前期工作等“四个一批”项目的统筹协调,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确保今年确定的重大项目如期推进、如期完成。对四川宜宾港、成贵铁路、宜宾机场迁建等重点工作,市上要组成专门工作组,集中力量重点攻关,争取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四要高度重视防灾救灾工作。要扎实抓好我市抗灾、救灾、防灾工作,加强地质、洪涝、风雹、干旱、火灾等灾害预防。现在已进入主汛期,要特别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完善预案,确保江河、病险水库等防汛重点安全度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五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要全力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采取过细、过硬的措施,尽最大力量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工作,认真开展好大接访活动,确保奥运会期间大局稳定,确保零到省、零进京非正常上访。
同志们,今年的时间已经过半,抓好第三季度的工作对于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至关重要。希望大家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进一步振奋精神,主动有为,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力争通过半年的努力,为宜宾加快发展、为四川加快发展多作贡献、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市委书记在市委三届四次全体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三届四次全会即将结束。稍后,XX同志还要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具体安排。总的讲,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今年取得的成绩是令人鼓舞的。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NC工作,更加支持NC工作,给我们以巨大的动力,更让我们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越是形势好、任务重,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艰苦创业、真抓实干。下面,我着重就抓落实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力戒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要只争朝夕抓工作。明年大事喜事多,急事难事也多。加快产业发展,解决百姓疾苦、实施项目攻坚、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朱德同志120周年诞辰纪念,各项活动环环紧扣,各项重点工程已进入倒计时,时不我待。如果我们对抓好明年工作的艰苦性、紧迫性缺乏足够认识,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就会贻误战机,阻碍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绝不能面对繁重的任务循规蹈矩、按部就班,面对发展的差距无动于衷、麻木不仁。一定要变压力为动力,只争朝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要满怀激情干事业。一年来我也发现,部分同志对优势认识不足,对机会把握不好,对工作得过且过,有消极懈怠、信心不足等畏难情绪,工作缺乏激情。这将导致在优越的条件下错失良机,在有利的形势下事业无成。有信心才有希望,有激情才有动力。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精神更加振奋,干劲更加充足,信心更加坚定,勇于进取,以更高的目标激励自己,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干好工作决不罢休。在座各位都是加快NC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来开展工作。
要创新奋进求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我们要切实纠正创新思维不够、进取意识不强的倾向。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在创新中利用优势,在创新中促进发展,在创新中勇争一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期圆满完成明年的各项任务。
二、要强化无功即过的责任意识,力戒推躲绕拖、不在状态
加快NC发展是历史使命,更是政治责任,义不容辞。每位同志都要有“无功即是过”的责任意识,要想到百姓对我们的期待,想到我们肩上的责任,真正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把全部本领用在促进发展上。今年,我们曝光查处了一些工作不在状态的人和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对待工作“推、躲、绕、拖”等不负责任的情况依然存在,特别是“拖”,为一点小事项目就要停下来,昨天我参加县(市、区)分组讨论,他们反映向市级有关部门的报告一压就是三五个月,并找若干理由刁难。NC要有突破性发展,没有超常规办法不行。还有遇到群体性事件,在第一线的人也不多。这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我再次叮咛,市级领导、市级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掌握了一定的资源和权力,要切实为NC发展多作考虑,为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多作考虑。
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做好工作。温家宝总理讲过:“高度的责任心源于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只有对党高度负责,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工作高度负责,才会竭尽全力、兢兢业业地做工作,才会勇于面对矛盾、千方百计化解矛盾。领导职务不是一种待遇,而是一种责任。要做到有心于事、用心干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否则就愧对群众、愧对组织。我们不仅要对上级负责,更要对老百姓负责,真正为群众着想、为百姓谋利,把NC的工作做得更好,让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更多。
领导干部要敢于直面矛盾,抓难碰硬。为官避事平生耻。我经常讲,如果没有矛盾和问题,就不需要我们这些岗位,就不需要我们这么多干部。担任领导职务、推动一方发展,必然会遇到各种难题。这些难题往往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矛盾的集中体现,只有直面矛盾、战胜困难、解决问题,才能突破发展瓶颈,打开工作局面。当前NC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可能很多,尤其需要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面对,敢于负责,敢于碰硬,尽心尽力尽责,不推不躲不绕,迎难而上,攻坚破难。发展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中实现的,抓难碰硬也是干部锻炼提高自己的机会,大家一定要在困难中经受考验,在风雨中成长,在实干中提高。
要加大对推躲绕拖、不在状态等不负责任现象的治理力度。大量事实说明,问题在转移中加大,矛盾在累积中激化。我们要反对工作不敢碰硬、回避矛盾的现象,绝不能遇到急难险重之事,推不掉就躲、躲不脱就绕、绕不过就拖。要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加大问责追究力度,治理发展软环境,形成人人都是环境、人人都要有所作为、为发展作贡献的浓厚氛围。
三、要弘扬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力戒心态浮躁、形式主义
XX书记反复强调,抓发展关键在干部作风的转变。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一定要在作风转变中推动工作落实。
必须坚持埋头苦干,反对作风飘浮、坐而论道。当前,干部队伍中还存在沉不下去、讲大话空话、不抓具体事情等心浮气躁的现象。浮躁必须急功近利,空谈必定贻误发展。要大力倡导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讲得好不如干得好,鼓实劲、干实事,不争论、不犹豫,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认真落实好市委的各项工作部署。
必须坚持狠抓具体,反对抓工作不深、不细、不实、不紧。工作中抓而不紧、落而不实的现象依然存在。我们不能对分内的工作模棱两可,不能讲“大概”怎么怎么、“好象”什么什么,“听说”什么什么,这些语言出自该负责的领导之口,感到不放心。特别是急难事件的处置,多几个“大概”,多几个“可能”,多几个“听说”,更让人心里慌。包括市级领导干部、市级部门同志也存在这个问题。不能以汇报代替工作,更不能找借口、推客观。我与老同志座谈,他们都讲思路很好、形势很好,关键是抓落实。必须舍得下苦功夫、敢于啃硬骨头,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具体抓、抓具体,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确保事件一件一件落到实处。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搞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现在一些同志忙碌于迎来送往,深陷于文山会海,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习惯于喊政治性口号。有的事情还没干成,甚至还没做,却热衷于汇报,成了“说的比做得多、讲的比干的好”。这种风气必须坚决刹住。否则,实事难以干成,事业难以兴旺。我在省委常委会上发言时讲,像我们这一级以下的干部,不是去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是去讲科学的发展观,而是要用言行实实在在去体现。中坝村的变化是基层干部作风转变的结果,不是口号喊出来的。仪陇老百姓解决人畜饮水后给总书记写信,也是真诚的。基层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杜俊杰同志为了解决老百姓饮水困难,倒在工作岗位上,用生命谱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虽然没有什么闪亮的东西,也没有喊什么口号,但他晚期肝癌还坚守工作岗位,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此,九县(市、区)要坚决不搞花架子,力戒这些东西,否则适得其反。比如升钟库区,正因为我们看到了库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的真实状况,市委、市政府才下决心解决这件事,才把这个情况向上汇报,省委、省政府才给予这么大的支持。因此,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增强群众观念。要牢记总书记“两个严防”的要求,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推动工作,坚决杜绝花架子和形式主义。
四、要严格依法按制度办事,力戒不讲程序、不守规矩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各级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法律意识、程序意识、规则意识,讲民主、讲规矩、讲程序。一定要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和依法按制度办事。
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民主决策。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科学合理地作出决策,坚决反对个别党政领导干部以批条子、打招呼来代替民主决策的现象。必须严格土地供应和收益管理。对重大基建项目,绝不能某个领导一批就“干”,必须严格基本建设程序。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严禁挪用,严禁违反规定减免税费。
严格执行干部人事纪律。最近,XX书记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强调,要严把用人关,录用主任科员以下的公务员,必须坚持“凡进必考”。现在有的地方和单位管理比较混乱,一边说机关人浮于事,精简难、分流难,一边又乱开口子随意进人。各级党政特别是组织人事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一定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规定,严把进人关,副县级以下干部绝不能以工代干,企业科级干部绝不能随意进入党政机关,进入公务员队伍。《公务员法》马上就要实施,政策界线是清楚的,必须严格纪律,不能使公务员队伍膨胀。
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权力失去约束必然产生腐败。要深刻吸取杨毓培案件、“大都会”案件中不讲规矩、不讲程序、违规违纪违法操作以及监督不力的教训。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牢牢把握“关键在干部,要害是利益”,严禁身陷非法利益格局,以权谋私。做国家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就必须严守法律法规要求,否则你就不要当公务员。更不能一边当公务员,一边经商办企业,对此要严肃清理查处。如果你认为做公务员清规戒律多,而且很清苦,你可以辞职不干,去自主创业也是为社会做贡献。一定要干净干事,做到干成事而不出事,绝不能路修通了、桥建成了,干部却倒下了。“高压线”不能碰、红线不能踩,没有下不为例,也不可能将功补过。
五、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力戒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
在目标和任务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抓落实的关键在领导,关键在干部。要按照省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加快NC发展需要大批优秀人才、大批优秀干部,要坚持把党政主干线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作为培养选拔干部的主渠道,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选干部,要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让那些政治上可靠,人品好、能力强、有政绩、群众公认的干部得到重用,让想干事的干部有机会,让能干事的干部有舞台,让会干事的干部有地位。通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重点要抓“一把手”工程,逐级逐级选好配强“一把手”是各级党委的重要责任。
坚决遏制跑官要官。市委的鲜明态度是,要坚决杜绝红包出干部、勾兑出干部、数字出干部。如果这样的导向,干部群众怎么看我们?NC怎么发展?要认清和遏制这些怪现象。要坚决反对为了个人升迁而不择手段,四处活动,通过各种关系打招呼说情;坚决反对摆资历、搞攀比、要照顾、争待遇;坚决反对封官许愿,拉帮结派,拨弄是非。如果跑官要官,必然适得其反。我代表市委重申;在NC,跑官要官不可能,买官卖官更无市场!干部的升迁晋级,最需要的是工作实绩和对老百姓的感情。NC一定要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树立一个好的导向,形成一个好风气。
严肃认真地做好干部工作。选拔任用干部是一项严肃、认真的政治工作,事关NC的发展稳定,市委对此慎之又慎。明年县、乡班子要集中换届,涉及面大,一定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对一些干部的思想动向和表现要引起高度重视。越是关键时候,越是对干部的考验。在座各位领导同志要带头拥护和支持改革,认真
[1][2]下一页
第五篇:范锐平在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范锐平同志
在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
讲 话
201
1年9月日
26范锐平同志
在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
讲
话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会,是在中央和省委对襄阳的领导体制作出重大调整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襄阳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关键性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认真谋划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建设,共同开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我讲五个问题。
一、高举旗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旗臶就是方向,就是号令。高举旗臶,表明坚定的政治立场,体现重大的政治责任。长期以来,襄阳各级党组织高举旗臶,引领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委、省政府对襄阳提出了新要求,人民充满着新期待,必须继续高举旗臶,坚定方向,励精图治,跨越发展,不负重托,不辱使命!高举旗臶,就是要自觉承担构建“战略支点”的政治责任。今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再次强调,要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是党中央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湖北发展的科学定位,赋予湖北干部群众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为加快构建“战略支点”,省委、省政府先后实施“两圈一带”、“一主两副”等重大发展战略。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做好“战略支点”中的重要支撑点,责无旁贷。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担当,为“战略支点”的基础更加雄厚、支撑力更加强劲,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高举旗臶,就是要在全省跨越发展中肩负起打头阵、当先锋的历史使命。省委、省政府强调,要把跨越发展写在湖北“十二五”科学发展的旗臶上。在“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建设襄阳办公会上,鸿忠书记明确提出,湖北的发展,要尽快形成“三个三分之一”的新格局,武汉占三分之一,襄阳和宜昌加起来占三分之一,其他市州合起来占三分之一。这要求襄阳要尽快达到全省六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国生省长讲,加快建设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为湖北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历史和全省人民的重托。目前,襄阳的经济规模还不到全省十分之一,离省委、省政府要求相距很远。必须把跨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更快一些,走在全省跨越发展的前列,使襄阳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与作用相适应,尽快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高举旗臶,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四个襄阳”。建设“四个襄阳”,是省委、省政府对襄阳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出的新目标、新定位、新战略。建设“四个襄阳”,顺应时代潮流,符合襄阳实际,体现了襄阳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四个襄阳”,既是襄阳经济实力跃升的推进工程,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的提升工程,更是利民惠民的幸福工程。必须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四个襄阳”建设的战略定位上来,以建设“四个襄阳”的实际成效,推动襄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迈上新台阶,进入新境界。
二、关于建设“四个襄阳”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个襄阳”的战略定位,着眼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实践,符合科学发展的基本原理,反映了跨越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襄阳的重视和关心,对襄阳未来发展寄予的厚望。建设“四个襄阳”,是全面、准确、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科学决策的实际行动,是引领襄阳发展的长远战略和奋斗目标。
(一)充分认识建设“四个襄阳”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四个襄阳”中,“产业襄阳”是核心,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实力支撑,为建设“四个襄阳”提供物质基础;“都市襄阳”是载体,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平台,为建设“四个襄阳”提供现实空间;“文化襄阳”是特色,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活力之源,为建设“四个襄阳”提供精神动力;“绿色襄阳”是灵魂,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贯穿于“四个襄阳”建设的始终。
第一,建设“四个襄阳”是着眼全局、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当前,襄阳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实现“三个转变”的形势和任务,就是由相对粗放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逐步转向集约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方式;由建设以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口为特征的大城市,逐步转向建设以城市功能和城市竞争力为特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由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逐步转向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我们必须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重点的区域竞争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最新特征的城市化发展趋势;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发展趋势;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趋势,赶超跨越、率先突破。“四个襄阳”发展战略,抓住了产业、城市、文化、环境等关键环节,系统提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新目标。
第二,建设“四个襄阳”是直面挑战、积极作为的战略选择。鄂西北地区是湖北的西北门户,在全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建设“四个襄阳”,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就是要强化襄阳在“襄十随”城市群中的“发动机”作用,扩大襄阳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集中更多的要素资源,在实现自身跨越发展的同时,带动城市群中各城市快速发展,提升鄂西北地区的总体发展水平。襄阳现有的产业基础、城市功能、影响能力,尚不具备中心城市的实力。在重任和差距面前,气馁胆怯、碌碌无为没有前途,固步自封、四平八稳没有出路。以建设“四个襄阳”为战略导向,将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市情,挑战自我,将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理想抱负和抢前争先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率先发展,弯道超越,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努力发展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名副其实、社会公认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第三,建设“四个襄阳”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战略选择。建设“四个襄阳”,目标就是通过发展生产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强文化凝聚力,优化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的发展品位和综合实力,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四个襄阳既是经济工程,又是民生工程,形成了一个改善民生的体系。从这个意义讲,建设“四个襄阳”,不仅仅是发展理念,也是全市人民建设幸福家园的美好愿景。当理念成为战略,决定成为行动,必将对襄阳跨越发展起到倍增作用;必将激励大家“向前看”、“齐心干”;必将进一步增强全体市民对襄阳的归宿感和荣誉感,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协力促跨越的良好局面。
(二)全面准确把握建设“四个襄阳”的深刻内涵。建设“四个襄阳”,是战略导向、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有机统一。战略导向,体现建设“四个襄阳”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战略目标,体现建设“四个襄阳”的具体任务和评价标准;战略重点,体现建设“四个襄阳”的工作重心和政策导向。
第一,建设“产业襄阳”,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要坚持“产业第一”的理念,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顺应世界产业发展趋势,以“做大总量、提升层次”为目标,推进产业襄阳建设。要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突出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展示襄阳现代农业的优势和实力,高起点运作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有比较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建设中国汽车新城、中国织造名城、中国新能源之都、中国生态食品之都、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要着力推进四项重点工程。一是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作用,高起点规划和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在区域内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格局。二是主导产业龙头支柱工程。顺应世界产业演变趋势,立足襄阳已有的产业基础,构建“一个龙头、六大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龙头,以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为六大支柱,其他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市区经济与县域经济比翼齐飞。三是骨干企业成长工程。大企业、大项目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可以起到以一当
十、以一当百的经济带动作用。要把最优势的资源交给最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培育一批100亿级的龙头企业团队,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500强企业和同行业领军企业。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证券、设计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因为生产性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城市功能和地位的重要标杆,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越高,城市的能级越高。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第二,建设“都市襄阳”,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要站在世界现代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在未来发展的时代格局中,定位襄阳的城市功能。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建立在准确、科学的城市功能定位基础上。一个区域的价值与其产业之间有种互动关系,不同的产业会选择不同价值的区域,而区域的价值也会因产业的分布而变化,再影响其它产业的选择和分布。这正是建设“都市襄阳”而不只是建设中心城区的深远考量。因此,对内实行规划共绘,交通共建,市场共拓,产业共兴,品牌共树,生态共保,服务共享,构筑中心城市、中等城市、特色镇、农村新型社区“四位一体”的大都市城镇体系;对外,与周边城市联合互动,形成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差异化发展的城市群,全面提升城市吸纳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要加快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工业、商务、物流、金融、信息、科教、文化、医疗和公共卫生等区域性中心,逐步把襄阳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力、带动力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要用更先进的理念并在更高层次上对都市空间布局进行规划调整,构建大都市城镇体系。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着力推进七项重点工程。一是主城区空间布局工程。着眼未来襄阳大都市建设的趋势,襄阳主城市要按照300500平方公里的面积和300500万人口的规模进行规划控制。十二五起步,按照5年内建设200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覆盖区、未来承载200万人口的阶段性目标,以环线为基础,构成城市综合交通骨架体系,形成以鱼梁洲为中心,襄城、樊城、襄州、东津新城四城环绕的“一心四城”空间布局结构。高起点规划建设襄州新区、东津新区、樊西新区、襄南新区、庞公新区、隆中新区等城市新区。二是主城区功能分区工程。襄城重点发展以文化旅游业为形态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产业聚集地和旅游目的地;樊城重点发展以商务和高端商业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形态,建设一批城市高端服务平台,成为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襄州重点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建成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高新区、经开区(东津新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成为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龙头和引擎、新都市的靓丽样板;鱼梁洲以汉水文化为主题,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水生态特色的国际性旅游目的地。三是主城区2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覆盖工程。以多环线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空间结构科学、规模结构有序、功能结构合理、网络结构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四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支撑工程。抓紧策划和推进综合性大学、区域性企业总部、铁路和航空口岸、区域性市场和物流中心、综合性商务会展中心等功能项目,全面提升城市的承载、辐射、服务和带动能力。五是展示城市形象和品质的标志性工程。加快推进汉江风光带建设;岘山、襄阳古城、古隆中的保护和开发;城市CBD(城市中央商务区)、城市综合体、标志性建筑等工程,塑造一批富有文化品味、襄阳气派的城市景观。六是改善市民感受的民生工程。深入实施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工矿区改造,拆围透绿,美化庭院,建设景观大道,整治背街小巷,建设保障性住房、主题社区和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和居住品质。七是大都市城镇体系构建工程。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把枣阳、河谷新城建成襄阳大都市的两个副中心,加快推进宜城、南漳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把保康建成以荆山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花园城,都市襄阳的后花园。襄阳主城区周边的小城镇要建成卫星城,各县(市)区要把重点中心镇建成特色镇;中心村建成农村新型社区,形成“四个层级”的大都市城镇体系。
第三,建设“文化襄阳”,打造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关注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名城。襄阳因文化而立,必将因文化而兴。要强化“文化立市”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要尊重并科学保护和开发襄阳的历史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变成竞争优势、产业优势,不断提高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扩大襄阳地域文化的影响力,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兼备历史文化魅力和现代文明气息、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城,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文化生态型旅游目的地,区域性书画文博交易中心、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着力推进五项重点工程。一是“襄阳文化旅游核心区”建设工程。文化软实力的底力,来源于历史,但实力的体现,则是以现代文明、时代文化和城市精神相适应的大都市文化为依托的文化产业。按照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标准,借鉴西安“曲江新区”建设模式,重点建设襄阳古城文化旅游区、古隆中文化旅游区、岘山文化旅游区和鱼梁洲汉水文化旅游区、鹿门山文化旅游区、保康九路寨文化旅游区、南漳古山寨文化旅游区、谷城大薤山文化旅游区、枣阳白水寺文化旅游区等,加快唐城、汉城等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二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工程。山、水、城、文是文化襄阳的核心战略资源,决不能破坏。坚持保护为主、科学开发,对襄阳城区内的历史文化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修复和高品质开发。三是文化品牌培育工程。推动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主题公园建设、精品文化建设、文化名人培育等工程,高水平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以及全国性、国际性文体节会和商务会展,在国际国内营销好现代版“襄阳好风日”品牌,进一步扩大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四是文化惠民工程。合理布局,组群建设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档案馆、群艺馆、美术馆、城市印象馆、大剧院、会展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完善惠及全市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是发展文化的培育工程。发展文化是城市跨越发展的核心。就像气候和土壤,有了良好的发展文化、发展环境,创新创业的活动就会像“森林里的蘑菇”成片生长。培育发展文化、弘扬时代文明,是文化襄阳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要营造出开放、包容、亲商、创业、法制、公正的文化氛围。
第四,建设“绿色襄阳”,打造“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襄阳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基地,处于湖北两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和华中地区生物基因库的连接点。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既关系自身,也事关大局。要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保持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低碳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
要着力推进四项重点工程。一是生态功能分区工程。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分区的要求,采用“三线法”将市域空间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红线区)、控制性保护区(黄线区)、引导开发性建设区(绿线区),以此为依据布局产业,形成层次分明的生态安全保障系统。二是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以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为抓手,构建“一城两带三区五廊”为主的生态系统(“一城”,就是襄阳主城区及都市圈森林生态系统;“两带”,就是汉江流域林业生态建设带、骨干交通路网景观绿化带;“三区”,就是山区生态经济林区、低山丘陵速生林木生产商品林区、鄂北岗地农田村庄环境保护林区;“五廊”,就是汉江、小清河、唐白河、南渠、大李沟五条城市生态景观廊道)。三是节能减排工程。大力推动绿色生产、绿色建筑、绿色消费,坚决不上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好“一江五河”(汉江、唐白河、小清河、南河、蛮河、滚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建设覆盖城镇体系的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四是循环经济发展工程。抓好国家级和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国家再生资源试点城市建设,谷城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打造一批循环经济聚集区。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奋力推进“四个襄阳”建设。建设“四个襄阳”,是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必须尽快把总体战略,见之于规划、项目和具体的工作措施,科学有序地推进。
第一,提升规划层次。美国城市美化运动最有影响力的规划和建筑师Daniel曾有句名言:“不做小的规划,因为小规划没有激发人们血液的魔力,……要做大规划,一旦实现,便永不消失。”必须用国际化、现代化、个性化的标准,规划建设“四个襄阳”,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品位。一要坚持顶层规划、顶层设计。以国际化的视野、全球化的眼光,聘请国际、国内顶级设计院所和规划团队,承担“四个襄阳”建设规划和涉及全局的各类专项规划,前瞻性地谋划好襄阳今后10年、20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二要坚持创新理念、凸现特色。襄阳山水与人文交相融合,“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文化城市景观。城市特色,依托的是自然资源,展现的是人的智慧。要树立以人为本、有机更新、组群发展、展示人文理念,实现城市建设从千城一面到尽显特色转变,城市功能由单项突进向综合配套转变,城市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城市管理从粗放向精细转变。三要坚持系统安排、整体谋划。要注重与国家、省级战略规划对接;注重长期发展战略与阶段性发展规划的衔接;注重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社会规划、土地规划、生态保护等规划的结合,保持规划的权威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强化投资保障。做大做强做实投资,是当前襄阳发展中最紧迫、最现实、最繁重的任务,是建设“四个襄阳”的底盘、基础和硬支架。要把抓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第一位的任务,评价干部经济工作能力的第一标准,建设“四个襄阳”的第一抓手。干部积极走出去就是本事,把投资引进来就是政绩。一要加大与央企对接力度。全面提升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瞄准1000亿的投资目标,全力争取央企重大产业项目布点襄阳。对与央企达成的战略性框架协议和意向性投资协议,必须专人专班,跟踪对接,争取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发挥效益。二要加大向上争取投资的力度。各县(市)区、开发区和部门主要负责人都要真正动起来,加大重大项目的策划和前期工作的投入,争取更多投资。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进招商方式,强化产业链、重点区域、优势资源招商,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上,实现大突破;在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总部企业上,实现大突破;在引进产业集群的大项目和大企业上,实现大突破。四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建立健全项目策划、生成、推进、保障机制,把建设“四个襄阳”的一系列重点工程,落实为具体项目,用更多的大项目配臵资源,集聚资金,培植强有力的发展后劲。
第三,勇于改革创新。建设“四个襄阳”,是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来定位,科学系统地去谋划、去推进。改革创新,不只是思想认识的提升、理念观念的转变,更意味着工作标准的提高、工作方法的改进、工作措施的创新。一要跳出惯性思维。比如,做产业要从抓企业、抓实体中跳出来,向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抓配套能力建设转变;抓投资要从求贷款、抓间接融资中跳出来,向直接融资转变,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公司和产业基金在城市开发和重点产业培育中的引导、调控作用,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资。二要敢于突破陈规。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大胆突破;凡是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都要大胆借鉴;凡是影响跨越发展的各种障碍,都要大胆清除。各个部门都要变照搬照抄政策为用活用足政策,创造性地执行政策。两个开发区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国牌”赋予的政策空间,着力解决要素瓶颈制约。三要创新体制机制。现在不是我们制定规则,别人来遵守。襄阳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加快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与沿海发达城市无差异的体制机制。建设“四个襄阳”不是一般性的工作目标,也不是一般化的工作要求可以达到的。推进“四个襄阳”建设,必须优化工作流程,把工作标准提得更高、工作要求定得更严,以强大的工作压力调动各个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激发驱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各项工作运行更加高效,更加适应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第四,强化人才支撑。牢固树立全新的人才观,一切为建设“四个襄阳”创造性劳动、贡献力量的人,皆是人才;一切愿意为“四个襄阳”建设服务的人,都要帮助其成才。一要根据建设“四个襄阳”需要,细化“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大力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全面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用优惠政策吸引国际国内一流的大学、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到襄阳合作办学,建立研发机构,共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二要创新人才培养、选拔、评价和激励机制。深入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选派一批优秀领导干部到新加坡和深圳、昆山参加主题培训,到国家部委挂职锻炼。统筹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等多类别、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三要大力发展地方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建设襄南教育新城,支持襄樊学院办成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把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办成一流的国家骨干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第五,强化环境建设。环境是城市的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和潜在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要牢固树立“环境投入是回报率最高的生产性投入”理念,将环境建设的重点由低成本竞争,转向依靠综合商务成本竞争、产业配套竞争、城市公共设施配套和人文生态环境竞争。深入推进“阳光新政”,清理合并削减审批项目,全方位下放管理权限,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加强法制建设,打造“平安襄阳”,努力把襄阳建成全国人文、服务、法制等综合软环境最优的城市。
三、关于解放思想
回顾襄阳的发展历程,改革发展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思想解放的结果。上个世纪70年代初,打破政策体制的“坚冰”,从全国引进一千多名专业技术人才,使襄阳从一个传统手工业城市,一跃成为全国明星工业城市,被世人誉为“现代化的觉悟”。90年代中期,围绕“如何服务纳税人”开展大讨论,推动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新世纪之初,相继开展“商家必争之地”大讨论、“突破城墙意识”大讨论,推动了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十一五”期间,围绕工业跨越、城乡统筹,推动科学发展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推动发展的前提和先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当前,要加快推进“四个襄阳”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高点定位目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添发展动力。
(一)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紧紧围绕“四个襄阳”创新发展理念。回望襄阳的发展经历,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在谋划未来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总结、继承和发扬。继承不仅是对前人的一种尊重,是一种保持工作连续性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需要。为了襄阳的发展,历任班子和广大干部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宝贵的成果用于今后的事业,以少走弯路。同时,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条件、新机遇,又要勇于创新,用解放思想这一“法宝”开路,进一步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形成与“四个襄阳”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追求。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和思想作出新的判断、新的思考、新的努力,与时俱进地推动襄阳的跨越发展。
(二)正视差距,赶超先进,紧紧围绕建设“四个襄阳”创新发展目标。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快,全球价值链体系总体上是与城市功能体系相契合的。在产业集聚基础上形成的城市功能体系也确定了城市的功能定位和竞争力强弱,也决定了整个城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环节。因此,这一轮解放思想,就是要以国际化视野、全球化眼光,认清襄阳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从自我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从怀旧陶醉情结中解放出来,从纵向比较的自足自满心态中解放出来,从不敢正视问题和差距的怯懦心理中解放出来,从习惯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以“四个襄阳”为抓手,突破常规,突破极限,超越旧我,超越自我,实现更高层次和能级的发展。第一,要勇于正视差距。这是奋发图强的第一步,是理思路、找办法,改变落后状态的“清醒剂”。
一是与毗邻地区比,没有绝对优势;要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任重道远。在十堰、荆门、随州、河南南阳等周边城市中,虽说我们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但在不少方面不如周边兄弟城市。从经济总量上比,不及南阳。去年,南阳地区生产总值比襄阳多418亿元。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人均水平方面比,不如十堰。去年比我们多384元。比较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比荆门差。纳入考核的7个县(市)区,仅有2个进入全省20强,荆门4个县(市)区有3个进入20强。比较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事业发展,南阳有高速公路533公里,比襄阳多282公里;机场达到4D级,开通了10条国内航线,而刘集机场仅达到3C级,只开通了4条航线。十堰文体场馆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有本科院校2所,三甲医院4个;襄阳的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科技馆、群艺馆等,无一完全达标,三甲医院只有3个,本科院校只有1所。
二是与外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比,标兵渐远,追兵日近。这一状况在与东中西部副中心城市比较中都能清楚地看到。襄阳曾经“学苏州,赶荆州,争上游,创一流”。那时我们和苏州处在同一量级上,2009年,苏州地区GDP达到7400多亿,2010年突破9000亿,曾经的标兵已不在同一平台上了。苏州基数那么大,去年经济增速又比我们多6个百分点。苏州又大又快,襄阳只能望其项背,望尘莫及。广西柳州只有2县3区,面积和人口相当于襄阳的一半,2009年,柳州GDP比襄阳还少129亿,但2010年就基本相当,平起平坐,还大有超越之势。柳州人口只占广西的7.5%,但GDP占13.26%,不仅对广西发展起着重要引擎和支撑点作用,还是西南地区机械、建材、食品等产业的研发制造、配送服务中心。中部的洛阳、株洲、芜湖、九江等城市,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占比,远远高于人口数量在全省的占比,而且占比增速超过襄阳。芜湖是一个只有230万人口的城市,人口仅占安徽的3.3%,2009年,经济总量占安徽的8.05%,2010年占9.14%;GDP达到1108亿,财政收入达到95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30平方公里。在标兵渐远,追兵日近的严峻形势下,襄阳不奋起直追,落伍是必然的,更可能被边缘化,被流动的生产要素“遗忘”。
三是与武汉宜昌比,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全委会前,我们组织党政代表团赴武汉、宜昌学习考察,两地大开放、大投入、大发展的强劲势头令人震撼、令人敬佩。今年1-8月,襄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1.9亿元,比武汉少1026.7亿元,比宜昌少83亿元,而去年同期比武汉少859.6亿元,比宜昌少57.28亿元;襄阳固定资产投资624.7亿元,比武汉少1882.4亿元,比宜昌少120.6亿元,而去年同期比武汉少1734.9亿元,比宜昌少72.62亿元;襄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8.9亿元,比武汉少408.5亿元,比宜昌少15.3亿元,而去年同期比武汉少214.5亿元,比宜昌少12.1亿元。武汉抓住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机遇,四年完成投资1.3万亿;宜昌打造沿江万亿级产业走廊,仅新开工在建的就有11个百亿级投资项目。差距拉大的迹象明显。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能、后劲。目前,武汉、宜昌已经建成、上马了一大批大项目。武汉的化工新城、东风公司生产基地、远城区工业园区,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建设,陆续发力了,三箭齐发,势不可当。宜昌“全通现象”正在发力,十二五末达1000亿。引进的光伏产业创造了“光伏速度”,九州方圆光伏产业园项目,从引进到投产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十二五”期间将形成500亿元的产能规模。随着沪蓉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的修建,在交通区位优势方面,宜昌大幅提升。认真学武汉、虚心学宜昌,应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理念和阶段性的奋斗目标。认清差距是一种睿智,正视差距是一种自信,甘于差距是一种懦弱,缩小差距,最终超越,必须要以超常规的思路实现跨越式追赶。
第二,要有更高的目标追求。达到全省六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把中心城区建成20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是省委、省政府对襄阳的期望目标,也是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必须达到的高度。襄阳定位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理念、发展标准、发展目标,必须以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城市为参照系。着眼于省域副中心城市名副其实、发挥应有作用,坚持不懈完善城市功能;着眼于走在全省跨越发展前列,全力以赴做大经济总量;着眼于让襄阳人民更多地分享建设发展成果,千方百计提升发展速度和质量。要敢想敢干图跨越,敢争敢比求超越,全面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2010年,襄阳在全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为116位。“十二五”时期,要全力冲刺百强,努力争先进位,成为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现代化特大城市。
第三,要找准学习赶超的标杆。襄阳在建设现代化城市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许多先进城市都曾经遇到过,对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们要认真借鉴;对别人走过的弯路,我们要果断绕开。比如,新加坡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注重强调并充分体现国际化、人本化、法制化和公众利益最大化的理念,高度重视城市总规与交通、土地、社会事业发展等各个方面规划的一体化,高度重视新区建设、旧城改造规划的衔接配套,从国民的衣、食、住、行、乐等细节入手,提高城市功能的配套性、舒适度,处处体现人性化。就是这样一个比襄阳中心城市外环线内面积还小的太平洋岛国,却成为世界航运、炼油、金融、教育中心,拥有大国力量;这样一个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连淡水都不能自给的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度,人们却有着花园般的生活环境。比如深圳,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推进改革,靠体制机制改革增创竞争优势,以满足企业需求和与国际惯例接轨聚集资源。正是凭着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止的深圳精神,才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发展成受到世界尊敬的国际化大都市。比如,西安高新区和曲江文化新区,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确定高目标、讲求高品质,建设“塑精品”,实现了新区建设高品位、经济发展高速度。等等,这些正是我们缺少的,都是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的。
鸿忠书记指出,“发展与客观条件有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客观条件决定,关键是思想解放、精神追求、精神状态、士气志气志向的问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精神追求,要有学习借鉴一切先进经验为我所用的胸怀境界,提升精神区位,增强精神动力,构筑精神高地,在最先进的地区、最优秀的部门中找标杆,在真学中实干,在实干中真学,咬紧牙关,憋足劲头,矢志不渝地坚持干,就能找到与先进比拟的感觉,就能实现赶超先进的目标,推进“四个襄阳”建设不断攀升新水平。
(三)敢于突破,攻坚克难,紧紧围绕“四个襄阳”,创新发展路径。襄阳发展上的差距既有地区不平衡和区位上相对劣势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政策、体制、机制、人文的差距。要靠改革增动力,靠机制生活力,向创新要空间。要探索建立有利于产业集聚发展、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利于从整体上构建襄阳大都市城镇系的体制机制,有利于吸纳聚集资源要素的体制机制,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和市场主体需要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要先立后破,边破边立。一切有利于襄阳跨越发展的办法、政策、体制、机制,都要允许试、支持干,大张旗鼓,旗臶鲜明地为敢为人先、创新创造的功臣,摇旗呐喊,鼓劲加油,创造环境,提供条件,当好后盾。
四、关于团队建设
团队,就是一个胸怀共同理想、为实现共同目标,有统一意志和行动的战斗集体。“万众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体现的就是团队的精神和力量。590万襄阳人民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曾经共同创造了襄阳辉煌的历史,也一定能够共同奋斗,铸就襄阳新的辉煌。东风日产公司2003年创立,靠“一个目标、一个团队、一个声音”,短短七年,产能从6万多辆扩张到66万多辆,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汽车行业的神话。加快“四个襄阳”建设,我们尤其需要发扬这种团队精神,同心同德,众志成城。重点建设好干部、企业家、市民三支团队。
(一)要努力建设勇于担当、开放包容的干部团队。各级领导干部是带领全市人民建设好“四个襄阳”的“关键的少数”。历史学家曾说:“判断一个社会能否解决它所面临的问题的依据是:他们领导层的质量和人民的品质。”襄阳事业的成败,党员干部和各级领导班子的素质能力和精神状态至关重要。
一要强化担当、拼搏意识,进一步提高干部团队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担当,是公仆情怀、岗位职责、政治品德、领导能力。广大干部肩负着组织的重托,行使着人民赋予的权力,拿着纳税人支付的薪水,必须树立和强化“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担当起谋划发展、推进建设、维护稳定的责任,担当起接受党和人民评价、接受历史实践检验的责任。
一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其位,要谋其政;占一岗,必须尽全责。为了襄阳的发展,要做有心、用心、尽心之人,真正做到敬业、勤业、精业,“政如农功,日夜思之”。蜀相诸葛亮,是襄阳养育的贤臣俊杰,为匡扶汉室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襄阳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推崇的圣贤。作为执政为民的共产党人,更应该为党的事业勇于担当,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
二是要敢抓敢管,敢于得罪人。“凡为官者,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为政就是管理。每名领导干部,都要依法规、讲原则,用心管事,大胆管人。遇事绕道走,不敢得罪人,肯定干不好事业,肯定是不称职的管理者。不担当,就是自私自利。为了襄阳人民的利益,敢抓敢管,是党和人民的功臣;为了保选票和浠泥,就是襄阳人民的罪人,历史的罪人。
三是要勇于碰“硬”担“难”。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襄阳正在跨越发展,直面矛盾、化解难题是工作的常态。干部的责任,就是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显示干部的品格和能力,越能考验干部的担当精神。“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啃掉硬骨头,工作水平就上新台阶;攻坚克难后,发展状态就“柳岸花明又一村”。
二要强化团结协作意识,进一步提升干部团队的执行力和战斗力。毛主席指出:人是需要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相衬。增强合作意识,发挥团队精神,建设和谐班子是干事创业的基础,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是领导干部党性、人品、魅力、能力的集中体现。和衷共济、精诚合作、互谅互让、团结和谐是出干部、出人才的成功法宝。首先,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韩非子有句名言,“力不敌众,智不尽物”。说的是一个人能力再大也敌不过众人;智慧再高,也无法穷尽万事。干好事、干成事,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胡锦涛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摆正自己在领导班子,在党员群众中的位臵”,“要增强民主意识,虚心和同志们团结共事,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共同推动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一方面,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另一方面,班子的每一位成员对已经形成的决策必须严格遵守,坚决执行,认真落实。其次,要处理好各级领导机关的关系。马克思说:一个单独的小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而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指挥,以便协调大家的行动。邓小平同志也曾用“指挥和乐队”来比喻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我们要坚决拥护和服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一领导,拥护和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决策;同时,襄阳各级各部门都要坚决服从和维护市委的领导。几套班子的党组是贯彻落实市委决策和意图的核心,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部署,都要在党组内部按照市委的决策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再次,要处理好班子成员和部门之间的关系。《淮南子》说: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千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班子成员之间,部门之间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利益上的冲突,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同心,左右同力,让企业、市民心无旁鹜的干事创业,创造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政治环境。
三要强化开放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干部团队的创新力和决断力。城市的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前瞻的眼光、创新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谋划好工作的三把尺子。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不能用产生问题的同一思维水平来解决问题。新的时代,我们拥有比任何时期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发展必然遇到新矛盾新问题,跨越发展可能遇到的困难会更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把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进发展作为硬任务担在肩上,作为硬本领学到手中。通过把干部逼出去招商引资、向上争取项目;通过开办“四个襄阳”建设论坛、境内外读书班等途径,开阔干部的视野,开启干部的智慧,锤炼干部抢机遇求发展的能力,研究新课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坚持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研究工作、破解难题、解决问题为导向,鼓励干部创新思维,创造性工作。
(二)努力建设合作共赢、奋发图强的企业家团队。企业家是一个城市商业精神和创业文化的引领者和缔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做大做强企业,反映的是企业家的能力和境界,成就的是企业家的理想和事业。小商品时代,最重要的是竞争,现代市场经济,必须竞争,但更注重合作,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现代企业家的精神最主要的一是眼光,二是胆识,三是协作能力。建设“四个襄阳”,企业家们要当先锋,挑大梁,一定要大力弘扬现代企业家精神,坚决摒弃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坚决摒弃宁当鸡头不愿合作的狭隘意识,坚决摒弃夜郎自大的封闭意识,多一些合作共赢的理念和胸怀,多一些开疆拓土、攻无不克的豪情和锐气,多一些引领行业发展的眼界和能力,善于从经济一体化的高度来定位企业的发展目标;善于把握企业扩张、产业升级的趋势和规律;善于创新企业合作形式,增创主导产业的竞争力,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实现由办好企业到成就事业的转变;由拥有多少资产衡量自身价值到创造社会财富、赢得社会认同的转变;由偏安一隅当老大到团结合作闯世界转变,使襄阳“企业家军团”中,有更多的企业家创造国际国内第一,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强化“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不断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创业致富的热情,最大限度地点燃全社会创新“智”造的激情,最大限度地激励企业家们携手合作的豪情,使襄阳这片热土成为企业发展的福地和资源聚集的洼地。
(三)努力建设遵规守法、爱我襄阳的市民团队。襄阳,是襄阳人共有的家园,每个襄阳人都与襄阳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不仅要问襄阳为我做了什么,也要问我为襄阳做了什么。“襄阳”在海内外特别是在汉语言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很高。每个襄阳人都引以为荣,都有义务来维护、提升襄阳的美誉度,绝不能往襄阳脸上摸黑,在阴暗处给襄阳跨越发展使绊。不能只讲个人利益,不顾公众利益;只讲个人习惯,不讲法治规范;只讲个好恶,不讲集体形象。比如违章违法建房,坑蒙拐骗不讲信用,无中生有、不负责任的恶意诬告中伤,以爆料负面消息甚至是炮制假“新闻”为乐,等等。这些现象虽是极少数人所为,却损害着590万襄阳人的美好形象和共同利益。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外界社会对襄阳的客观判断,会消减人们对襄阳的美好印象,会定格一个所有襄阳人都不愿接受的“襄阳形象”,进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影响襄阳经济社会发展。市民的素质决定着城市的品质。感受一个城市,外在的是市容市貌,内在的是市民素质。每个襄阳人都要象爱护我们自己的脸面一样,来塑造、维护襄阳形象;都要把社会文明习惯、方式,作为个人的生活常态;都要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四个襄阳”建设增光添彩。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人民武装组织、群团组织、各社会团体和民间团体等的作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民主法治、文明礼仪、身心健康等素质,使所有市民都成为知书达礼的襄阳人、诚实守信的襄阳人、开放包容的襄阳人、守法创业的襄阳人。
五、关于正风肃纪
风气,是左右人们思想言行不可忽视的因素,对社会力量具有控制性作用。在当前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的社会背景下,风气问题,事关全局,影响深远。
(一)要正党风。党风是政风、民风之源,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作为执政党,必须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根据襄阳当前的实际,保持和发扬优良的党风,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坚持一个中心,形成统一的意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是中心。思考问题,研究工作都要以是否有利于这个中心为准则,都要充分体现一个团队、一个目标、一个声音,提出建议,落实措施,推动工作,形成求发展、图跨越的强大合力。二是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实事求是,真正做到求真、求是、求实。要敢讲真话,敢于亮丑,敢于正视自己的差距。要尊重规律,掌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创造性地推动工作。要注重实干。干部的第一本领在“干”,全部价值也体现在“干”。一个人如果对职业无所追求,工作无所用心,对人民无所贡献,就不配当党的干部。三要强化民本意识,把群众的认同、支持和褒奖,作为作决策、干工作的第一准则。从思想上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治其源。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我们的事业才会枝繁叶茂,一往无前。
正党风,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纪国法政令有敬畏之心。敬畏之要在于有所遵循。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一个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一员,他可以不信宗教,但对实践、对规律、对法律、对道德、对纪律,不能没有敬畏之心。心有敬畏,必然会慎用权力,善待百姓,正所谓心有所敬,行有所维;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正党风,要心中常想,口中常讲,手中常抓。强化组织纪律,畅通政令渠道,确保全市上上下下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力。探索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让打基础、谋长远,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成为干部履职尽责的座右铭。用科学的机制,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让那些不愿干、不会干的干部没有地位;使那些只琢磨人不琢磨事、自己不干事天天找别人事的干部没有市场。把群众口碑作为评价工作、评价干部的最高标准,让民本思想植入每名干部的骨髓,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把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保持好、发挥好。
(二)要转作风。就是要认真解决好损害群众利益、企业利益、影响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一要着力解决纪律不严,自由散漫的问题。在个别机关,群众办事找不到人,找到人也无心办事。这些行为与创先争优活动、阳光新政建设极不协调。二要着力解决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问题。有少数干部无精打彩,得过且过,没有激情,意志消沉;个别干部精神不振,工作进入不了状态,对事业没有目标追求,甚至对家庭、对人生,也极其不负责任。三要着力解决政治意识淡薄、思想意识不纯的问题。极个别人有拜权主义、拜金主义思想,面对歪风邪气无动于衷,附和追捧低级庸俗的官场哲学。少数单位和少数干部大局观念不强,小团体利益至上,廉洁自律只求过得去,不敢过得硬。四是要着力解决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的问题。少数领导干部作风飘浮,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长于造势、长于总结,拙于实干、拙于落实。少数部门和单位,四平八稳,拖拖沓沓,行政成本高,工作绩效差。五要着力解决学习不够、能力不足的问题。有的干部没有本领恐慌意识,固步自封,自满自得,看不到形势的变化,学不进先进的经验,工作老套路,发展低水平。六要着力解决精神情趣不雅、社会形象不好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严重损害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影响着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大局。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健全完善制度,使所有公务人员有章可循。必须严肃责任追究,让所有公务人员对职责、法纪,内化于心,见之于行。要学习借鉴武汉市治庸问责的经验,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形成昂扬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作风。
(三)要树新风。地域风俗,通过地域民众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地方的发展。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面向未来的发展,一定要与时俱进,有所扬弃,摒弃陈规陋习,树立以“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新风正气。
一要大力提倡勤奋学习,坚决反对贪图享乐。“学习是前进的基础。”邓小平的至理名言说的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共产党人永不满足、永不停滞的鲜明特征。要大兴学习之风、读书之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城市。二要大力提倡开放包容,坚决反对狭隘苛责。襄阳“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历来具有开放兼容的社会风尚,应该发扬光大“借八方资源和智慧,为我所用”的文化传统。唯有开放,先进和有用的东西,才能进来;唯有包容,吸收借鉴先进的文化和理念,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在待人处事上,讲五湖四海、团结合作、和谐相处,不以地划线,吹毛求疵、求全责备;在干事创业上,鼓励学习、鼓励创新、学人之长;鼓励试、鼓励闯,宽容探索中的失误。三是要大力提倡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坐而论道。讲责任、讲诚信,把岗位当饭碗,把职位当席位,以作为求地位,用业绩换评价,以信用塑形象。要把抓落实这个老话题、老问题、老顽疾解决好,讲实话,办实事,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坚决反对敷衍塞责、不讲原则和浠泥、八面玲珑不办事等行为。四是要大力提倡遵规守法,坚决反对随心所欲。树立法制精神,维护法律权威,自觉学法守法;做好“四有”公民,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弘扬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坚持职业操守。坚决反对我行我素,损人利己等不良行为。五是要大力提倡远谋大气,坚决反对短视小气。看事要有大视野,谋事要有大格局,办事要有大气魄,不要在小的局部利益上患得患失,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只计眼前小利,不算长远大账。六是大力提倡科学理性,坚决反对盲目浮躁。襄阳处在南北文化交汇地带,按理说应该兼具北方的硬朗大气和南方的细腻精致,但实际上,硬朗大气上展现得不够充分,细腻精致上也做的不够到位,粗放、粗糙、粗心。要注重整体性、长远性,树立精品意识,重视工作细节,想好的事情、决定了的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做成一流,做成样板;没想明白的事、没经过论证的事、暂时没能力做好的事,就不要急于动手,充分论证,使我们的工作和重大决策能经受历史、人民和实践的检验。
同志们,我们肩负着省委、省政府的重托,承载着全市人民的期盼,开启了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征程。建设“四个襄阳”,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团结共进,乘势而上,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