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中共泸州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办通报
第37期
中共泸州市委办公室
2010年12月28日
朱以庄同志在中共泸州市委六届
十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27日)
朱以庄同志在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即将过去。一年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广
大干部群众,严格落实省委“两个加快”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爬坡实干,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全市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按照《四川省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试行办法》有关规定,这个报告也是代表市委领导班子作述职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年来,我们围绕省委的重大部署和全市的重大工作,集中力量抓了几件重大事项,推动全市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我先报告这方面工作情况。
圆满完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全市5512个基层党组织、近15万名党员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在第二、三批活动中分别开展了“天天攻坚加快发展”和“帮民富、解民忧、惠民生”的主题实践活动,在促进科学发展、应对金融危机、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泸州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完善发展思路。在推进“四个四”发— 2 —
展战略的进程中,基于泸州科学发展必须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空间、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市委召开六届十三次全会,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意见》,使泸州发展思路更加完善、目标更加明确、思想更加统一。
总结“十一五”,布局“十二五”。今年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规划、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之年。我们召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回顾总结西部大开发10年来我市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作出全面部署。为谋划好“十二五”发展,组成了专门班子,深入调查研究,并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抓紧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形成了提交这次全会审议的讨论稿。
推进园区加快发展。认真贯彻全省产业园区工作会议精神,专门开展一个周的集中调研,并召开全市产业园区建设工作大会,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园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完善了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
了“百亿园区”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泸州经济开发区、泸州化工园区、泸县经济开发区4个园区今年将实现“百亿园区”的目标。
加快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今年是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第一年,我们重点建设14个省、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在主导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改变、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延伸、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尤其是启动了“名酒名园名村”建设,依托泸州老窖集团,着力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的泸州老窖集团现代农业开发区,努力探索城乡统筹、以工哺农的新路子。
全力创卫保金牌。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做好“国卫”迎复审各项工作,着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顺利通过第五次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得到检查组“工作力度空前,成果得到巩固深化,并有新的发展提高,取得了突破性成效”的充分肯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下面,我报告市委常委会一年来做的其他重大工作。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泸州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深入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前三季度,全市完成GDP498亿元,增长16.8%,增速居全省第4位。1—11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4.1亿元,增长30.3%,增速居全省第3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9亿元,增长42.1%,增速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409亿元,增长30.9%,增速居全省第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4亿元,增长18.5%。
(一)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大力实施“百亿园区”战略,突出抓好优势产业发展。1—11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4.1亿元,增长30.3%,增速居全省第3位。其中,酒业、化工、能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9.1亿元,增长27.5%。特别是在酒业发展上,紧紧抓住年初省委、省政府在泸州启动“中国白酒金三角”暨二郎名酒名镇建设的机遇,集中开工了一批重大项目,成功举办了“中国白酒金三角﹒中国酒谷首届酒业博览会”。1—11月,全市酒业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大关,达到311.7亿元,增长41.8%,已超过去年252亿元的水平。同时,加快推进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有机硅等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培
育化工产业新的增长点。四川煤气化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化工园区的煤气化项目场平全面启动;加快古叙矿区石屏、岔角滩等骨干煤矿开发建设,发展壮大能源产业;加快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成功与广西玉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坚持把产业园区作为工业经济的主阵地,依托园区优化工业布局、做强优势产业、壮大骨干企业、发展产业集群,有力地推动了园区发展进程,全市产业园区建设呈现出良好的态势。1—11月,“七大园区”实现销售收入496.9亿元。
(二)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推进。大力实施“千亿交通工程”,着力加快以出川大通道为重点的交通枢纽建设。目前,川黔、泸渝等5条高速公路,叙大铁路、进港铁路以及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隆黄铁路叙永至贵州织金段、泸州机场迁建工程和“中国白酒金三角”大通道——宜宾兴文—古蔺二郎—贵州习水高速公路泸州段将尽快开工建设;内泸城际铁路、重庆—泸州—昆明客运专线铁路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随着这一批大通道项目的加快建设,将从根本上提升泸州区位优势,使泸州成为四川突出南向、通— 6 —
江达海、沟通南亚和东南亚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1—11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9亿元,增长30.9%,增速居全省第6位。
(三)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坚持抓开放促发展,把承接产业转移摆在突出位置,紧紧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园区,全力招商引资。今年以来,已先后组队赴上海、山东、浙江、福建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并邀请上海松江区代表团、福建商会等来泸投资考察。着力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载体,在产业园区中建设浙江产业园、宁波电器产业园、重庆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园中园”。1—11月,全市引进外来投资项目873个,到位市外国内资金377.8亿元,增长84.1%。
(四)现代农业取得突破。紧紧围绕生猪、果蔬、林竹、优质稻、高粱、烤烟“六大”优势主导产业,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14个省、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截止11月底,8个一类示范片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6.1%和三年规划建设任务的58.7%,6个二类示范片全部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名酒名园名村”项目区已形成1.2万亩高粱基地,启动了现代化养殖基地筹建等工作。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
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0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42个。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0.8亿元,增长4.2%。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预计全年实现劳务收入122.2亿元。
(五)第三产业持续活跃。紧紧围绕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组织中心的目标,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商贸流通、旅游和现代金融服务业。充分发挥港口优势,继成都之后,又与武汉签订了港口物流战略合作协议。开工建设了投资20亿元的西南商贸城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省较大的综合商贸平台。成立了全国注册资本最大的龙马兴达小额贷款公司,引进了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落户泸州。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3.6亿元,增长22.5%。1—11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4亿元,增长18.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17.8亿元,比年初增长21.5%;贷款余额404.3亿元,比年初增长30.4%;泸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75.5万吨,增长49%,其中集装箱6.4万标箱,增长18%。
(六)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围绕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双百”和“双两百”— 8 —的发展目标,着力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了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即将完成总规纲要编制工作。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沱一桥复线桥顺利通车,蓝安路二期、长江截污干管等工程如期完工;国窖长江大桥加快建设;沙茜片区、城西片区、城南片区、城北玉带河片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预计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2.6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84万人。
(七)生态建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取得新成效。针对节能减排的艰巨任务,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前三季度,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5.27%;二氧化硫削减9436吨;化学需氧量削减1968.68吨。随着川南发电厂2号机组脱硫技改的完成,以及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项目的投入运行,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能够完成。
二、加强社会建设,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始终关注民生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强化社会建设和经济建
设并重的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一)民生工程进展良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民生工程预安排资金17.1亿元,截至11月底预算执行26.9亿元,预算执行进度达157.4%。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工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老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工作,提高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工伤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对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人数44.9万人。加大扶贫解困力度,扶持农村8.2万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力度。百姓安居工程进展顺利,对670户农村困难群众进行危房户改造,解决15.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房源已完成3580套,新建2420套正在施工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农家店484个。修建农村公路1224.2— 10 —
公里。
(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义务教育稳步推进,高等教育、普高教育、民办教育发展态势良好。今年高考本科上线11185人,首次突破万人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泸州大剧院为代表的十大重点文化项目全面展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参保77.9万人,比上年增加10.7万人;新农合参合人口379.5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明显好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8‰。广播电视“村村通”完成5601个自然村的建设任务,占全年任务的166.9%。扎实开展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推动双拥工作深入发展。
(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把今年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年,重点开展了“五乱”治理、“211示范工程”、城乡风貌塑造、城乡环境绿化、城乡结合部治理等专项行动,城乡风貌进一步改观。今年以来,已投入4200余万元添置环卫设备设施和日常保洁,“五乱”治理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投入6亿
多元塑造城乡风貌,主城区和各县城、干线公路沿线整洁有序,各具风貌;投入12亿元,新建、改造农贸市场28个,新增绿化面积6万多平方米,主城区农贸市场全部达到“三化”标准。着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制定有关制度、办法、规定20余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扎实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四)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对重大不稳定因素和事件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实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包案化解、一线指挥,一批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积极开展稳定风险评估,对成自泸赤高速公路等34个重大事项均实施了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了一大批突出矛盾和稳定隐患。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依法按政策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成功解决,在全国“两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未出现择机进京非正常上访。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不断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措施,未发生重大以上安全事故。1—11月,排查信访积案3433件,化解2725件,结案率达79.4%;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3800件,调处成功率97%;— 12 —
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29起,下降17.3%。
三、加快依法治市进程,稳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民主团结、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
(一)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支持人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支持人大紧紧围绕推动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听取和审议“十二五”规划编制、新农村建设、预防职务犯罪等15项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城乡规划法》、《水污染防治法》6部法律法规和多个条例的执法监督检查,围绕全市工业、金融运行等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同时,组织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对新农村建设、酒业集中发展区等进行了集中视察和专题视察30余次。健全和完善人大工作机制,— 13 —
各级人大自身建设和代表工作得到加强。
(二)加强和改善政协工作。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协商议政,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支持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围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重大问题,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形成一批高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和意见建议。一年来,市政协就园区建设、品牌农业发展、机械产业发展、交通枢纽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质量技术监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重要工作,组织主席会议成员视察11次、专委会视察21次、委员分组视察15次,开展专题协商3次、重点课题调研18个,形成专题报告3个、视察报告21个、调研报告21个,征集委员提案381件,收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625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加快依法治市步伐。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促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动服务型、法治型政府建设。— 14 —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水平得到提高。“五五”普法顺利通过省上验收,全社会法治观念不断增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进一步形成。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完善村(居)民自治,健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坚持党管武装原则,突出抓好民兵应急专业队伍建设,国防动员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理论武装工作富有成效。大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出台《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市确定首批16个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初步形成学习制度化、常态化的格局。市委中
心学习组全年集中学习17天,先后邀请国务院参事等领导及清华大学、西南财大等高校专家辅导9场次,对重大理论问题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不断提高。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巡回宣讲,市、区县两级已开展宣讲活动230余场次,听众近5万人次。创办“酒城讲坛•电视大讲堂”,在全省首开人文讲坛上电视的先河。16名中心组成员深入基层讲党课32次,党的创新理论在城乡各处得到广泛宣传,为推动泸州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
(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锻炼干部的主战场,选派50多名干部充实到园区、招商等重要岗位锻炼,遴选7名副县级干部到区县挂职。优选年轻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集中调整充实了420多名县级后备干部,选派121名年轻后备干部实行省、市、县双向互派挂职锻炼。选派优秀干部人才援藏挂职,全面完成101名干部人才的选派任务。积极开展干部教育专题培训,举办主体班9个,完成各类调训340人,选派140名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 16 —
员分赴清华、北大等高校培训。
(三)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坚持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探索实施开放式差额提名“一把手”,分两批对14个市级部门空缺职位进行开放式提名集中选任,实行差额公示、差额考察、差额上会,扩大干部选任民主。不断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式,拿出8个县级领导职位参加全省统筹公选,公开选拔了25名科级领导干部。积极探索干部监督的有效方式,试行“两会”期间对党政领导班子测评,有效落实群众的民主权利。全面推行区县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和干部选任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市委班子和72个有用人权的县级单位全部开展了干部选任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在全省组织工作满意度测评中,我市在21个市州中排位第4,列第一档次。
(四)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确立了“天天攻坚推动科学发展、创先争优加强基层党建”的主题,积极开展“五好四强”基层党组织创建和“十佳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办实
事6000多件。坚持把推动扶贫解困、促进农村发展作为“挂包帮”活动的根本目标,市县领导挂点256个,部门包村675个,党员帮户9800多户,落实帮扶项目700多个,帮助群众解决困难8000多件。7个区县全部建立“两新”组织党工委或非公企业党工委,全市规模以上非公经济组织全部建立党组织。加强优秀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调训村级党组织带头人426人,公开选拔94名优秀农村青年参加成人大专脱产学习。建立了全市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帮助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就业。全面完成村级党组织换届工作,实施公推直选,指导1705个村(社区)顺利推进“两委”换届选举。
(五)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围绕打造“风清气正泸州”的目标,扎实开展党风廉政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三化”建设,研究出台了“1+N”文件,建立了廉勤预警分析制度、“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等各项制度,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对各县区、各部门“一把手”的风险防范,认真抓好风险点查找。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廉政法规网,制定了恢复党员权利办法,填补了反腐倡廉制度空白。深— 18 —
入开展民生工程、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专项检查,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利。深入开展效能建设,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1—11月实施效能问责117人,给予组织处理6人、党政纪处理4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266件,结案272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10人。最近,我市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市在中纪委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座谈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以上报告的是市委常委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在各位市委委员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奋斗,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在此,我代表常委一班人,向各位委员,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市委常委会的工作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一是发展不够、发展不足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最近几年,泸州的发展态势虽然比较好,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前列,但全市经济总量仍然偏小,GDP总量一直处于全省第9位,— 19 —
虽然实现了“保位”的目标,尚未实现跨越升位的发展。二是招商引资的质量仍有待提升。尽管招商引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具有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项目不多,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及知名企业偏少。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中,外出洽谈的项目不少,但使项目落地的工作还需加强。三是重点项目建设的力度仍需要加大。泸州属于欠发达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加快发展仍需要靠投资拉动。尽管这几年全市在投资上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但主要靠高速公路、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缺少一批对泸州未来发展影响大的重特大工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仍十分繁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对这些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认真加以解决。希望同志们对市委常委会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不断开创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朱以庄同志在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这次全会,对于全面分析和把握我市当前和今后几年发展形势,科学制定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推进“四个四”发展战略,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认真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领会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和这次市委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和推进我市“十二五”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十二五”泸州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泸州更好更快发展
进入新的一个五年,我们又站在一个新的更高起点上。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必须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准确把握我市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大力推进泸州发展新跨越。
(一)要坚定“十二五”加快发展的信心。这次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十一五”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是科学的、积极的、符合泸州发展要求的,也是通过努力一定能够实现的。“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冰冻雨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坚持“立足四川、依托重庆、融入成渝、拓展滇黔”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开拓创新,攻坚破难,奋力跨越,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 22 —
务,效果好于预期,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的五年,是泸州发展思路不断完善的五年,从“四个四”发展战略,到关于加快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园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两决定一意见”,再到关于加快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和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两个意见”,泸州跨越发展的思路不断完善和丰富。这五年是泸州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从不到300亿元增长到700亿,连续突破5个百亿大关。这五年是泸州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的五年,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上升,实现从工业化初期进入了中期。这五年是泸州发展后劲更足的五年,一批关键性、标志性工程陆续开工建设,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特别是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码头、机场航空,以及区域内的交通网络、电力、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都有新的进展和较大的突破。这五年是泸州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五年,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制约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性障碍逐步破解。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合作成效日
益明显。这五年是泸州城市建设加快的五年,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口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更为重要的是,各区县、各部门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科学完善的发展思路,有几年发展蓄积的动能,有全市上下的拼搏干劲,泸州在“十二五”一定能实现加快发展、起步腾飞。
(二)要抢抓“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对于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泸州,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就能实现更快发展;忽视机遇、丧失机遇,就会落伍掉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一是西部大开发是最大的机遇。国家明确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的优先地位,给予了特殊的政策支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的重点和方向与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部署是高度吻合的。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就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建设高地、跨越发展的过程。二是扩大内需是长期的机遇。中央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的长期战略方针。从区域— 24 —
层面讲,扩大内需,西部是最具潜力的地区,这既包括进一步扩大西部的投资需求,也包括挖掘西部的消费需求,解决制约全国持续增长的市场约束。而且还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影响有可能长期存在,中央扩内需促增长的政策取向不会轻易改变,刺激措施不会轻易退出。这有利于我们抓住有利的政策条件,继续扩大投资、推进重点产业项目,拉动经济持续增长。三是同处几大经济区是独特的机遇。泸州地处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区等三个国家级重要经济区的叠合部。每个经济区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有先进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区域合作机会和更多的经验借鉴。四是灾区重建和发展振兴是可用的机遇。四川灾后重建任务目前只是基本完成。经过省委、省政府的积极建议,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促进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的专项规划,并有望出台新的支持政策。泸州虽然不是灾区,但完全可以“搭好车”、“借好势”,用好这些政策,放大政策效应,有利于解决全市的发展难题。综合分析各方面形势,泸州“十二五”是完全可以加快发展、大踏步前进的重要时期。
(三)要明确“十二五”发展的思路和重点。中央《建议》明确提出了我国“十二五”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谋划我市“十二五”发展,必须鲜明突出这一主题和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建议》“五个坚持”的原则,并充分体现到泸州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要从我市面临做大经济总量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出发,坚持在扩大增量中调整经济结构,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变、在加快转变中谋发展。要继续深入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全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把泸州建设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经济发展高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泸州经济总量偏小、发展不足的问题,决定了我— 26 —
们要强化投资加快做大增量;泸州尚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支撑还不强的实际,决定了我们要突出优势加快产业发展;泸州落后的基础设施对加快发展的制约,决定了我们要尽快改善基础条件;泸州确定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决定了我们要加快推进城镇化;泸州粗放型增长,发展方式的落后,决定了我们要更多依靠科技人才;泸州全市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生活的愿望,决定了我们要大力改善民生。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是我市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我市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发展的潜在优势。抓住了这些重点,就把握了“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我们一定要从发展需要出发,抓住重点,奋力突破,力争用几年时间再办成几件大事,努力实现爬坡上台阶,开创新局面。
二、“十二五”是泸州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和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泸州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次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市“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要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整体谋划,— 27 —
突出重点,着力解决一些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的发展问题,努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着力推动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抓手。要坚持以工业为主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优势产业强势发展,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壮大,尽快构建起具有泸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要发展壮大“四大产业”。酒业、化工、能源、机械“四大产业”是泸州长期以来形成的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通过最近几年的大力培育,已成为整个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要继续坚持优势优先的战略思想,不断创造新优势,以泸州老窖、郎酒“两大龙头”,“名酒名园名村”和二郎“名酒名镇”建设,酒业“小巨人”为重点,做优白酒产业,提升“中国酒城”的优势地位,努力把泸州打造成为“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要做精现代化工产业,依托完善的化工产品体系和较强的化工产业配套能力,着力延长化工产业链,大力推动传统化工向现代化工转型。尤其要抓好关系泸州化工产业发展未来的200亿方大型— 28 —
煤气化项目建设,实现化工产业新的跨越。要做强能源产业,依托铁路、电网等不断改善的基础条件,发挥古叙煤田公司的龙头作用,加快古叙煤田煤电、煤化等深度开发。同时,积极争取长江航电综合开发和核电站建设。要做大机械制造业,以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大力引进国际国内实力强、分量重的机械龙头企业,重振泸州工程机械产业辉煌。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四大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亿元。
二要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所在,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近几年,我市工业园区从无到有,建设速度很快,发展势头强劲。我们要乘势而上,坚定不移地实施“百亿园区”战略,在加快建设酒业集中发展区、化工园区等“七大园区”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的产业园区。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产业园区达到10个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550亿元以上,建成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园区1个、超200亿元的园区4个、超100亿元的园区1个。
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泸州由于地
处川滇黔渝结合部,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历来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要充分发挥优势,以商贸物流、旅游和现代金融服务业为重点,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努力把泸州建设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旅游组织中心。要充分发挥泸州医疗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和打造医疗服务中心。要以一批重大文化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要积极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培育新热点,从而拉动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消费。
四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举措。泸州目前这方面的条件虽然较差,但我们要把它作为一个努力方向。一方面,要依托现有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做文章,提升优势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招商引资,引— 30 —
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知名企业,通过引进一个企业,带出一个产业,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对泸州这种欠发达地区来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基础条件,是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我们要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主动对接国家投资支持的重点和方向,促进投资持续较快增长,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尽快从根本上改善泸州的发展基础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首要的是全力推进交通枢纽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千亿交通工程”,决战决胜交通枢纽会战,加快构建铁、公、水、空较为完备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要突出抓好出川大通道建设,尽快建成泸渝、川黔、成自泸赤、宜宾兴文—叙永—古蔺—二郎—习水高速公路泸州段和隆黄铁路叙永至贵州织金段、叙大铁路、泸州集装箱码头进港铁路;开工建设内泸城际铁路、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改建工程和乐自泸铁路、重庆至昆明铁路泸州段,建设方山、永利等港区铁路专用线和石宝、观文等煤矿铁路专用线,积极开展古蔺至遵义铁路前期工作;完成云龙新
机场建设。要大力推进国省道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形成区域内完善的交通网络。要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建成以主城区为中心、“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三纵四横”铁路网、“一横二纵五港区”的水运体系,以及川滇黔渝结合部重要支线机场,把泸州建成四川突出南向、通江达海、沟通东南亚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泸州百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要加强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促进泸州可持续发展。要完善信息网络体系,实施“三网融合”,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
(三)着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我国最大的内需是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在城镇化。我们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十二五”发展的强大动力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加快构建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努力提升城镇化水平。
要按照我们已经确定的“双百”、“双两百”战略— 32 —
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推进泸州城市建设,确保到2012年,城市人口达到100万人,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要加大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成国窖长江大桥,加快建设蓝安路、茜草至泰安、城西至隆纳高速连接线、城北至新机场连接线等城市干道,进一步形成大城市骨架,并带动城市多组团发展。要加强城市通讯、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按期创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要切实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以酒文化为核心,着力抓好城市风貌塑造,彰显酒城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同时,要加快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建设。4个县城是泸州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提高县城建设和管理水平,着力塑造特色、提升品位,提高产业、要素集聚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要有选择、有步骤地优先发展一批重点小城镇,使之发挥大城市不可替代的功能,成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 33 —的联结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
(四)着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央强调,“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前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要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抓手,成片推进优质稻、酿酒专用高粱、果蔬、烤烟、林竹、生猪六大优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把泸州建设成为重庆的“菜篮子”、“果盘子”和农产品加工基地、集散中心。要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引导有实力、有市场的龙头企业创建农产品基地、开展农产品加工,着力扶持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二要大力改善农村面貌。要以农村水利、道路为重点,新建一批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加强农田水利— 34 —
基本建设,加快农村公路、机耕道建设和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全面规划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村落民居建设和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等,着力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生产生活模式,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三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要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推广运用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副产品运输、旅游服务等非农产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根据我市二、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需求,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促进农民工就地转移就业。要严格执行国家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政策性增收。
(五)着力推动科教兴泸和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和人才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撑和关键。我们要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教育为基础,以人才为根本,大力推进科教城建设,着力推动科技进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大人才开发力度,为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要坚持科技服务经济发展的导向,围绕优势产业,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尤其是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领域创新成果的转化。要充分发挥我市教育优势,深入推进职教攻坚,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努力构建川滇黔渝结合部教育培训中心。要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造良好的事业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努力培养、引进和用好各类人才。
(六)着力推动改革开放。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关键在能不能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开放的理念谋划发展。要加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围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综合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非公— 36 —
有制经济参与国有资本结构优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用事业领域,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继续深化扩权强县试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财税金融和投融资制度,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管理,规范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要坚持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更加突出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要着眼做强产业,敏锐把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动态和规律,抢抓机遇,主动出击,招大引强,实现产业发展的快速突破。要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注重增强针对性,不断拓宽渠道,全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形成新兴产业链。要深入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等方面加强与成都、重庆的联系,争取共享成渝经济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相关政策。要大力推动川南经济区发展,强化与滇黔的交流合作,加大与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等区域的合作力度,不断提高我市
经济的开放度和外向度。
(七)着力推动民生改善。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继续实施重点民生工程,让发展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积极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机制,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人群的就业问题。要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要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体育事业,不断提高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要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满足广大— 38 —
人民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引导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要大力实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建设基础。
(八)着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十二五”发展的目标任务,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要清醒认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全力打造“和谐泸州”。
一是切实加强社会管理。要创新社会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建立政府、社会、公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要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推进社会管理重心向基层组织转移。要妥善处理工程移民、失地农民等安置问题,加强特殊人群、流动人
口和“两新组织”、网络虚拟社会、重点地区和治安复杂场所的服务管理,进一步强化应急处置机制建设。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到社会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和改进人大、政协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推进双拥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二是扎实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从群众利益出发,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要采取正确方式方法,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群众的信任,切实解决一些干部不敢面对群众、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要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充分发挥— 40 —
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要健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挂、包、帮”活动,切实帮助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不断深化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把握新形势下做好维稳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切实转变维稳工作的思路,实现从“保稳定”向“创稳定、促和谐”的转变,努力营造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严打整治行动,着力解决社会治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健全维稳工作预案,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强化安全生产,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要落实维稳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强维稳力量建设,不断提高维稳工作水平。
三、“十二五”发展的任务繁重,我们要倍加努力、— 41 —
超常付出,确保美好蓝图圆满实现
这次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我市未来五年的科学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带头扎实苦干,奋力攻坚克难,把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落到实处。
(一)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泸州每个发展阶段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解放思想为先导。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必须大力推进新的思想解放。要在解放思想中勇于超越。要以宽广的视野考量自身的发展,清醒认识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确立更高的发展定位,树立更高的目标追求,全力推动泸州跨越发展,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升位的目标。要在解放思想中突破常规。目标一旦确定,路子一旦选准,就一定要放开手脚干,要敢于顶着压力干,排除万难干,敢干别人不敢想的事,敢干别人不敢干的事,敢干别人未曾干过的事。要旗帜鲜明地鼓励创新、支持改革、善待挫折、宽容失败,更大力度推进发展思路、体制机制、— 42 —
政策措施的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争创新的优势。要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共识,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用泸州发展的美好前景激励人心、凝聚力量,进一步打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二)要做好规划。要以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结合本次全委会的讨论成果,认真修改完善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并扎实做好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区县要在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谋划未来发展,确定具体目标任务,创新发展思路,提出发展举措,制定体现时代要求、符合自身实际的“十二五”规划。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与中央、省委的“十二五”发展部署相衔接,与周边区域特别是重庆市的“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与我市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部署相衔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市委近几年工作思路和重大部署相衔接,确保发展思路更完善、更科学。
(三)要用好政策。推动发展,政策就是资源。“十二五”时期,西部大开发政策、贫困地区连片扶贫政
— 43 —
策、转变发展方式政策、产业转移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政策很多。对这些重要政策,如果我们学习得深入、研究得透彻、利用得充分、落实得到位,就会对促进泸州科学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区县、各部门要努力吃透中央和省上政策的精神,深入研究、认真梳理、及时对接,准确把握政策的支持范围、原则、方向和重点,用心研究捕捉其中的重要信息,切实把支持政策落实到工作中,用政策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要注重做好特殊政策的“放大”、“叠加”和“嫁接”工作,搞好政策的细化和配套,真正用好用活用足政策,把支持政策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动力。
(四)要狠抓落实。规划的功效在于实施。要建立健全抓工作、抓落实的责任机制,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负起责任,真正形成带着感情抓落实,带着激情抓落实,带着责任抓落实的局面。要加强监督检查,抓住目标要求不放松,落实政策不放松,解决问题不放松,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出实效。尤其要加大问责力度,做到发展压力级级传递、工作动力层层提升,确保中央、省委的精神和的市委部署执行到位、落到实— 44 —
处。要继续倡导“四个特别”的作风,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引导各级干部为“十二五”各项事业发展顽强奋斗、扎实奋斗、不懈奋斗,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最后,我再讲一下当前工作。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岁末年初,事务繁多,大家一定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一是要认真谋划好明年工作。各区县、各部门要加强对重大发展问题的研究,对明年的工作超前谋划、超前部署、超前准备,尽快把思路理清,把重点找准,把基础工作做细做实。当前,国家和省上都在研究谋划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项目,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上的对接,力争有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上的盘子。要从一开始就全力以赴,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确保各项工作实现开门红。二是要做好关心群众工作。要继续实施重点民生工程,确保资金投入和项目落实到位。要特别关心贫困地区的特殊困难群众,认真组织开展好送温暖和献爱心等帮扶工作,帮助群众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三是要努力确保安全稳定。年底前后往往是信访多发期,各区县、各部门
— 45 —
要继续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着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要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四是要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元旦春节将至,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禁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严禁巧立名目乱发钱财,严禁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严禁收送“红包”,着力营造为政清简、作风清新、为官清廉的良好风气。
同志们,酒城大地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科学发展的风帆已经起航。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努力把泸州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 46 —
(此页无正文)
— 47 —
【仅通过党政网发出】
发:各区、县,市级各部门。
中共泸州市委办公室
2010年12月28日印
(共印20份)
— 48 —
第二篇:在市委六届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委六届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赵 一 德
(2012年2月20日)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工作,研究部署2012年目标任务。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2011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衢州发展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总要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有效破解各种矛盾和困难,保持了增长平稳、质量向好、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6.1%和2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35元,分别增长14.2%和16.5%。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值和利润、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多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
一年来,主要抓了七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以“四大建设”为着力点,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扎实推进产业提升。以实施省级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金属制品、特种纸、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进衢州—巨化一体化发展,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328.62亿元,增长30.1%。大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快“两区”建设,建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园区各30个,全市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物流、旅游、商贸、金融服务业等提升发展,市粮食批发市场被评为“中国商品市场百强”,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27.4%。着力加快平台建设。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列入全省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市经济开发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市高新技术园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工作通过科技部评审。各开发区(园区)扩容增效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新增建设用地13478亩,消化“批而未用”土地13874亩、盘活存量用地3765亩。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千亿基础网络、千亿惠民安康、千亿产业提升等“三大千亿工程”,杭长客专、衢江航道、西气东输、杭新景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市共引进项目452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7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4个。努力做好企业帮扶。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42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工作,开山股份成为我市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巨化股份完成定向增发。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解难脱困,落实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揽子政策。
(二)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围绕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市区两江两港控制规划》等规划,顺利推进行政中心西迁、南街和南湖广场片区改造,加快衢化新城、衢州东区等功能区建设,扎实推进“数字城管”,城市功能品位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县域经济不断壮大,13个省级中心镇发展步伐加快,贺村镇列入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打造“美丽乡村”,重点扶持60个中心村建设,完成整线连片整治14条,整治村350个。出台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强塘固房”工程和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7座、山塘整治40座、河道整治211公里。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完成下山搬迁3764户12681人,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1.3万户。
(三)坚持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落实工作责任,开展“百日攻坚”,完成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811”新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整治不断深化,全市铅酸蓄电池行业全部关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扎实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市新增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生态乡镇等各类绿色创建示范单位近百个。全市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标准,优良水平天数达到355天,出境水质达标率100%,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四)强化民生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在公共资源配置上坚持民生优先。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不断提高,其中市级财政民生支出占新增财力的比例达70.2%。为民办实事十方面任务全面完成。切实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4%。抓好社保扩面,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实现全市“多险合一”和全省医保“一卡通”。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上调最低工资和低保标准,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9%和94.4%。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市区房地产调控措施,全市新开工保障性住房6432套。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实施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启动“教育现代化九大工程”,完成中小学校舍改造58.3万平方米,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启动公立医院改革。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设省级小康体育村405个。完善养老服务网络,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老龄、关心下一代、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以及援疆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党管武装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突出文化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成功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衢州”等公益宣传活动。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深化,涌现了“最美爷爷”、“最美教师”等一批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震撼衢州、感动浙江、传遍全国。大力开展“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学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大爱、责任、奉献的良好风尚。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古城、古镇、古街的保护和利用,努力打造孔子文化、棋子文化、毛氏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加强对民间艺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个。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送戏下乡1306场、巡回放映电影2.2万场、送图书下乡12.8万册。深化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重视艺术创作,打造一批有衢州特色的文化精品。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坚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计划,积极培育根雕、莹白瓷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发展了一批民营文化企业。
(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和谐稳定。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召开市委五届十四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我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通过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下发了分工抓落实方案,部署了36项重点工作和16个重点项目,以项目化推进各项举措落实。深化“平安衢州”建设。坚持标本兼治,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深化平安建设大排查大调处”、“基层基础建设年”、“平安连万家”等活动,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荣获了省平安市称号。扎实开展领导下访接访、信访公开听证和“领导包案督办,破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等活动,努力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息信止访。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全年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0.7%、3.1%和4.4%。深化“法治衢州”建设。加强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严格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深化政务公开,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加强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加强。制定实施规划,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工作。推进党务公开,全市4816个基层党组织实现党务公开全覆盖。
(七)加强党的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干部思想再解放、群众工作再加强、执行能力再提升”等主题活动和“闪光言行”、“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等评选活动,强化“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现创先争优活动在农村、社区、企业、新社会组织、机关全覆盖。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民读书周”等5项活动被评为全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优秀案例或创新案例。抓好市县乡村四级集中换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换届工作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相统一原则,探索形成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党代表推选方式,全额定向推荐干部提名办法,村干部“公开竞职、公开承诺”办法,努力推进换届承诺、资料发放、谈心谈话、短信告知、选纪督查“五个百分之百”,确保整个换届工作平稳有序、风清气正。“万人评组工”满意度调查列全省第一。深入推进“三民工程”建设。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全面建立,受理代办事项33.4万件,办结30.8万件,为群众提供全程服务16万人次。全面推行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测工作,全市已设立监测点150个,有力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大督查大落实大服务”、“千局万站优化发展环境”、“三个一百”等活动,促进机关干部作风转变。完善“一办三中心”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体系,推动行政审批提速提效。深化惩防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信访公开听证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全年共立案347件,结案306件,处分党员干部305人,其中乡科级干部22人。积极配合省委巡视组做好对衢州的巡视工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经济总量小,投资不足,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呈现多样性、群体性,社会管理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形势要求;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有待提高,机关效能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市委的开局之年。刚刚闭幕的市第六次党代会,为今后五年衢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做好今年工作,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宣传、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市第六次党代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这是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学习贯彻方案,迅速把党代会精神全面传达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各级党委中心组要把学习党代会精神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宣传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掀起学习宣传党代会精神的热潮,党校要把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基层党组织要通过专题学习会、报告会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要通过学习宣传活动,切实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建设“两地三城”、加快“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上来,把力量凝聚到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细化分解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要求,全力以赴抓落实,恪尽职守创新业,努力把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今年市委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总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做大总量、提升能级作为推动发展的首要任务,把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入作为推动发展的主要抓手,把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全面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建设“两地三城”、加快 “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打下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指标。
新的一年,重点要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抓重点促提升,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培育一批重点产业。完善工业产业扶持政策,创新产业培育机制,整合有效资源,进行重点培育,加快构筑“4+4”现代产业体系。加大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力度,引导龙头骨干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做强主业。扎实推进农业“两区一中心”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衢州综合物流园、巨化物流园、现代金融集聚区等平台建设。加快旅游业发展,着力引进城市综合体和旅游综合体项目,打响“住衢州、游四省”的旅游品牌。提升一批重点区域。抓紧启动绿色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块规划和建设,继续推进将市高新园区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开发区(园区)“扩容、增效、提升”,加快启动东港中央商务区建设和高新园区南扩工程。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投入产出率。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支持,加快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挖掘盘活存量,做好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处置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突破一批重点环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着力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厅市会商制度,加强与中科院、浙大等大院名校合作,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推进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一批重点政策。出台并落实“新工业18条”政策,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深入研究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重大服务业项目推进机制。注重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发展。着力整顿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引导民间资金为实体经济和本地发展服务。
(二)抓项目扩投入,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扎实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全力以赴抓项目,持续不断增投入,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以上。突出前期抓增量。建设动态的重大项目储备库,超前谋划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做好衢州机场迁建、九景衢铁路、衢宁铁路等基础性项目和氟硅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求实质性进展。优化结构抓质量。深入研究投资方向和投资时序,找准扩大投资的承接点和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抓好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项目和民生社会事业项目推进。开放招商扩总量。更加注重对接央企大企、对接浙商回归、对接资本市场,加大产业招商、龙头企业招商力度,着力引进产业龙头型、关键配套型项目和低污染的劳动密集型项目,积极引进城市综合体、旅游综合体等提升城市能级的项目。力争全年实际到位资金16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明确责任抓进度。在全市六个县(市、区)和市开发区、高新园区、西区、巨化集团公司等10个单位开展重点项目建设“互看互学”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督查巡视、考核评价等机制,加大考核权重,及时化解矛盾和阻力,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三)抓统筹提能级,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级。牢固树立以功能论地位的城市发展理念,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努力构建“一个中心、若干个副中心和一批中心镇、中心村”的梯次发展格局。立足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拉大城市框架,完善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的城市空间结构,提升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集聚辐射功能和人文生态内涵。加强城市路网、供排水、燃气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公建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城区“两拆两绿”、“退二进三”工程,有机更新老城区、繁荣兴盛主城区。完善中心镇培育政策,以4个县城和6个经济强镇为重点,打造若干个具有较强承载能力、较高发展水平、较优人居环境的副中心城市和卫星镇。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抓好“美丽乡村”四级联创,稳妥推进农村“撤、扩、并、迁”工作,建设一批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中心村、特色村、生态村。继续开展村庄环境连线成片整治和土地整理,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加强农民技能和素质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和增收能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环境整治监管,全面部署开展清洁空气、清洁水源、清洁土壤行动,统筹推进重点行业、重点流域、重点污染源的污染整治。完善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等集中处理设施,促进城乡环保基础设施标准化、一体化、网络化。深化生态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创建活动,抓好开化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村及绿色示范单位,确保年内创成浙江省森林城市。
(四)抓民生强服务,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发展成果。切实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扩大就业和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以创业促进就业。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和政策完善,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稳健发展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努力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并通过省政府认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公立医院服务水平,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安全,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切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体育创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精神,重点抓好召开一个文化发展大会,实施一个推进文化强市实施意见、制订一个文化发展规划、出台一个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办好一个国际儒学论坛、推进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项目等“六个一”工作。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诚信建设,深化“最美衢州人”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做最美衢州人—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制定完善历史建筑、古迹遗址的保护目录,进一步加强古城、古镇、古街的保护和利用。坚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计划,着力推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组建衢州日报报业集团。开展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五)抓稳定促和谐,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继续深化“平安衢州”建设,扎实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落实年”活动、“两排查一促进”专项活动、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学习实践活动,全力营造安定团结、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健全情报信息预警机制,完善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坚决防范和有效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加强重点人员管控,强化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加强和完善信访维稳工作机制,深化落实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切实加强源头预防,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尤其是在全国“两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党的十八大等重要时间节点,必须保证每天都有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绝不给上级添忙添乱。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开展社会治安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群防群治,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的防控能力。加强资源整合,抓好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建设,夯实基层基础。项目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围绕市委五届十四次全会的部署要求,集中精力推进36项重点工作和16项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构建“八大实体平台”,进一步推动“组团式服务、网格化管理”工作,着眼于社会管理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力争在13个社会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取得突破。
(六)抓改革重创新,深化“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紧紧把握省委省政府统筹部署山区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建设“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为抓手,立足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创新,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体制。重点抓好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改革试点工作,尽快制定实施方案,推进一批重点改革项目,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创新市区、开发区(园区)管理体制。完善市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和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进一步下放权力,理顺权责关系,切实提高运作效率。理顺开发区(园区)管理体制,放权放活放开手脚,着力改变多头开发、分散经营的现状,形成“园区事园区办”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格局。创新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加大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就业制度改革力度,深化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户宅基地流转,促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和简政放权工作,深化公共资源监管体制改革,完善“一办三中心”管理运行机制。在全市乡镇以及机关、公共服务单位全面推行首问首办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工作落实和督促检查责任制,努力营造“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商务成本最低、投资环境最佳”的发展环境。
(七)抓党建转作风,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和部署,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使思想纯洁、行为规范、作风优良成为衢州干部的鲜明特点。始终保持思想纯洁。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加强党性修养、加强道德建设,始终保持思想上高尚纯洁、政治上清醒坚定。要对照机关干部大会提出的六个方面问题,主动自省、自励、自警,大力推动新的思想解放,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工作创造更优的业绩。始终保持队伍纯洁。我市四级集中换届顺利结束,各级领导班子普遍都有变动。要针对换届后领导班子的新情况新特点,在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完善干部评价激励机制,把各级领导班子建成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要深化“三民工程”建设,着重在巩固、规范、提升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三民工程”标准体系,不断拓展民情档案、民情沟通、为民服务的内涵,真正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上来。始终保持作风纯洁。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全面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重点抓好“进千村、访万户”、“入企业、解难题”、建立市县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两排查一促进”专项活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市级机关“改善发展环境”百组调研活动和宣传文化系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等八个方面具体工作,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民风聚民心。要在机关党员干部中积极倡导“五多五少”的作风,即多学习、少应酬,多实干、少空谈,多下乡、少坐班,多担当、少回避,多奉献、少享乐。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衢州特色惩防体系,全面防控廉政风险,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一岗双责”,加大问责追究力度,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督工作,着力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最后,我再部署一下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工作。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自2012年2月份起至6月底,集中5个月时间在市、县、乡三级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这项工作已经市委常委会议讨论,目前有关方案正在修改完善中,近日将正式下发文件,全面开展这项工作。为了精简会议、提高效率,借今天这个会议,我就开展这项工作谈三点意见。
第一,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总体要求
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必须按照中央关于“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要求,围绕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社会管理创新落实年、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由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到全市1743个行政村和近千家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努力解决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并健全机关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体制机制,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民风聚民心,为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二,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重点内容
这次大走访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进村入企、助推发展、强化服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是进千村、访万户。市、县、乡三级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部门干部整体联动,工作要落实好“六个一”:即召开一次座谈会,开展一次问卷调查,完善一个发展计划,排查一批难题,落实一批办实事项目,完成一份走访报告。市县两级四套班子领导原则上到各自的联系乡镇,至少走访2~3个行政村。市级机关部门的领导干部也要深入到本单位的联系村走访。县乡两级要集中一段时间走遍所有行政村,尽可能深入到所有农户。
二是入企业、解难题。市、县、乡领导干部带队、机关干部等参加,深入企业开展上门服务,面对面了解企业生产一线情况,点对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原则上每位市领导要走访2~3家企业。重点走访困难企业,同时走访一些发展前景较好、特色优势明显的企业以及生产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走访企业时要尽量避免重复交叉,以减轻企业负担。要将解决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相结合,对于经济主体反映的普遍性问题,要专题调查研究,着力加以解决。
三是建立市县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建立市县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建设机制,每个项目由1位领导联系,负责项目推进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由1个单位牵头联系,负责项目的组织、落实和跟踪工作。要加强项目工作的协调配合,相关领导与相关部门要共同参与,合力推进。
四是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围绕全国“两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党的十八大等三个重要时间节点,集中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零距离听取诉求、面对面解决问题。大接访活动由市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副市长及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市、县、乡、村联动,采取下访接访、领导包案、带案督办、督查反馈等形式进行。
五是开展“两排查一促进”专项活动。以行政村和困难企业为重点,开展以“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深入排查整治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突出问题,促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完善落实”为重点内容的“两排查一促进”专项活动。对于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逐一登记建档,逐件研究解决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抓好整治落实,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是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建立市“双服务”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上下沟通协调、重大项目会办、责任落实等工作机制。在实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两深入”,所有行政村和困难企业“两覆盖”的基础上,着力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切实强责任、强服务、强效能。
七是开展市级机关“改善发展环境”百组调研活动。由市政府各部门领导带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调研组,重点围绕治理“松、懒、散”、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主题,深入企业和基层,开展不少于一个星期的调研。要广泛开展征求企业对简政放权、流程再造的意见建设,梳理汇总后市委、市政府统一研究落实。
八是在宣传文化系统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紧紧围绕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积极开展“做最美衢州人—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面向基层群众的宣讲活动和各种形式的送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宣传文化系统单位建立基层联系点,推进“走转改”常态化。第三,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工作要求
开展这次“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联动性强、覆盖面广、时间较长且比较集中,涉及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以及全体机关干部。前段时间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下访接访群众,社会反响良好。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切实抓好大走访活动的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委已经建立了“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由李剑飞同志任组长,江汛波、杜康、赵建林、毛建民等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作风办。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细化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二要率先垂范,严格纪律。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帮扶企业,解决难题。各地各部门要统筹安排走访地点、时间和对象,进村入企必须轻车简从,一个走访组不得超过5人,切实做到不干扰地方工作,不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要严明纪律,自觉遵守“五不准”规定,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形象,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及活动简报,加强宣传报道,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积极宣传“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先进典型和实际成效,努力营造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真抓实干、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衢州发展正处在一个提速、提质、提效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第三篇:在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13年工作,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安排部署2014年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念,乘势而上,大干实干,在建设中国“新能源新材料基地、新城镇新农村典范”县进程中高歌猛进。
下面,我受县委常委会委托,向全委会报告工作,请县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总结2013年:开局良好 成绩斐然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xxxx发展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节点”,也是全县上下同心协力战胜各种挑战、经受重大考验、扭转被动局面、步入良性轨道的“关键拐点”,更是我县开启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的“历史起点”。认真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五大收获”:
收获之一:干部队伍焕发正能量,形成了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新风正气
一是强党性。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坚决做到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立了县党建研究会,开办了3期“名校理论班”,举办了15期“周末大讲堂”,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
二是转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范公务活动的一系列规定措施,“三公”经费、会议、文件大幅减少,清理违规车辆52辆,清退办公用房7400平方米。组织120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全县323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重担当。强化县委统一领导,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全面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和县委权力公开运行,理顺了财政投资项目资金监管及工程招投标、投资评审等管理办法,对历年占用土地林地进行了清理规范。在不同行业领域推进“党员引领”工程,涌现出党员先锋模范380名,其中,王桥镇返底村支书段爱平同志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村官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四是保清廉。匡正用人之风,整治歪风邪气,凭能力选人、以实绩用人,选优配强了部分单位领导班子。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反腐警示教育,引深专项治理活动,坚决遏制了过年过节送卡送礼、大操大办、公款吃喝等不良风气,全县上下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
收获之二:扭转经济下行被动局面,实现了经济指标逆势上扬
面对经济持续低迷、市场需求不旺、煤炭价格走低的严峻形势,狠抓经济运行调度监测,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行一月一分析、一月一调度,积极帮助企业调度资金、渡过难关,开拓市场、扩大销售,深挖潜力、培植财源。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在一季度下行较大的困境下,二季度企稳回升,三季度止跌持平,四季度全面飘红,真正成为全市第一县、全省三强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0亿元,增长7%,总量全市第一;增幅全市第七,彻底摆脱了多年倒一的局面。公共财政收入完成22.4亿元,增长30.7%,总量近年来首超长治县,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三;增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4亿元,增长44.1%,总量与增幅全市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64亿元,增长7%。四项指标总量均占到全市六分之一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808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30元,增长15%。
收获之三:找到一条科学持续发展路径,奠定了今后一个时期转型跨越的基本框架
xxxx过去因煤而兴,现在为煤所困。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单
一、采煤塌陷、城乡失衡等突出问题,县委从长远战略考虑,在全省全国大局中找准xxxx的比较优势,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确立了打造中国新能源新材料基地、新城镇新农村典范县的目标定位,使转型跨越发展步入快车道。
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初具雏形。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全循环、上高端”的理念,编制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并获省级批复,列入全省、全市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建设了150平方公里以精细煤化工为基础的大型工业园区,目前面积达到8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项目)63个,开通了16公里园区主干道,配套建设了6座深水井、1处引水工程、1处蓄水工程以及3个重点项目变电站,架设了一条电力专线。创新理念,以规划招商、以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先后引进了中冶集团、新加坡胜科集团、美国AP公司等5个世界500强企业和华电集团、上海惠生集团、中信集团等8个中国500强企业,首批启动建设了总投资1128亿元的十大标杆项目,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34亿
元。其中,投资318亿元的潞安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项目,完成了主厂区平整和大件厂房,设备订购完成93%;投资275亿元的七一鸿达煤基多联产项目克服地理条件较差的施工困难,挖山填沟,开路平场,定购设备,全面开工;投资100亿元的襄矿20万吨合成气制乙二醇及配套项目,动力岛已建成试运行,气化岛设备已订购;投资46亿元的中冶20万
吨高性能取向硅钢项目,研发楼主体、生产厂房框架基本完成,机器设备已订购;投资45亿元的华垣蓄电能源电动汽车和多相镍锰锂电池项目,两条生产线即将投产;投资23亿元的襄矿瑞恒化工60万吨聚氯乙烯二期项目,土建工程、大型厂房、地埋管道等基本完工,部分设备开始安装调试;其余项目也按计划有序推进。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0—2000亿元,安排产业工人6万人。同时,推进政院企联合、产学研一体,有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山西大学、九三学社专家组、北京橡胶研究院等18所学校院所确定在我县设立研发中心,以清华大学韩建方教授为代表的80余名高级技术人才驻扎我县搞科研,新上项目核心技术有31项国际领先、3项亚洲第一、16项全国一流,5项填补山西空白。
新城镇新农村建设全面铺开。坚持产城结合、以产兴城、依城促产,规划了“一城三区五镇六十六中心村”,其中县城河东移民安置区规划面积8.8平方公里,图纸设计、建设方案基本完成。按照“政府主导、规范操作,企业负责、整村搬迁,分期实施、财政托底”的思路,启动了采煤塌陷村和压煤村搬迁工程,夏店镇池岩村、九庄村等3个村新建搬迁安置房21幢684套9.3万平方米,部分村民已喜迁新居。坚持“政策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实施了百人以下村庄“下山出沟”工程,共开工新建移民集中安置区21处、住宅楼235幢,建筑面积320万平方米,已基本建成 50幢71万平方米。坚持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同步推进,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全年投入扶持资金1.35亿元,新建了天下襄、绿龙养殖、康润农林牧、油籽牡丹等16户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设施蔬菜园区达到128个4.5万亩,初步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产业化模式,带动了农民增收,促进了劳动力解放,为加快城镇化步伐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推进“四新”建设过程中,敢于先行先试,创新配套政策,破解要素瓶颈,初步形成12项创新成果。在融资上,成立了漳江、城投、襄银等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组建了全国第一只县域城镇化私募基金。在土地上,建立了县乡两级土地收储平台和收储制度,形成“复垦一块、收储一块、安置一块、开发一块”的良性循环。在人才上,建立了县委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常年聘请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81名;出台了优秀人才奖励和科研经费补贴办法,建成2个博士工作站,引进9名博士。在管理体制上,依托13个城中村和6个社区,组建了县城区党工委,成立了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将城建涉及企事业单位统一整合,组建了城建系统党委,理顺了县城管理体制。
收获之四:夯实民生基础,提升了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修路上,投资29亿元,以城市框架线、城际连接线、县乡主干道为重点,开工建设公路34条204公里,其中,新建21条140公里,续建13条64公里,总里程和投资额在xxxx公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栽树上,投资1.2亿元,完成造林绿化6.78万亩,栽植各类苗木356万株,林木绿化率新增3.3个百分点。兴水上,投资1.6亿元,在漳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河段开工建设河道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筑坝蓄水等10大水利工程,可新增供水能力1944万立方。重教上,投资8亿元,完成教育园区三所学校主体建筑、14所农村幼儿园改扩建及学府南路新建幼儿园工程,落实了高中阶段教育免费政策,公开招聘优秀教师56名,与华北机电学院合作办学积极推进。与此同时,投资5.7亿元,新建续建保障房3660套31万平方米,分配到户660套;筹资9000万元,开工新建了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老年公寓;投资1000万元,开通了县城免费公交,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和城乡居民大病救助封顶线,实现应保尽保;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农村文化场所、有线电视全覆盖;计生、体育、环保、慈善等各项事业全面推进,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收获之五: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维护稳定形成共识
在安全上,构建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环环相扣、责任到人的大安全工作格局。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和研究安全工作,更加重视从机制创新上做文章、从人的因素上下功夫。专门成立了全县煤矿安全督查办公室,规范了煤矿“八长”选拔任用程序,加强了班组长考核管理,长期聘请了防瓦斯和治水患专家团队,对“三违人员”实施强制培训,对煤矿职工进行全员轮训,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排查“双月”行动、打非治违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2785条,查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6起,问责115人。有7座煤矿和所有非煤重点企业达到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全县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煤矿、非煤矿山、危化等重点行业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事故”。
在维稳上,形成了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大信访工作机制。县四套班子领导坚持周二轮流大接访,共接待群众来访555批1984人次,累计解决事项396件,正在解决27件。对重点信访案件实行县级领导包案下访调处,有效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坚持完善县委信访联席会议制度,信息日报及时研判,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9起。全县未发生一起进京非访和群体性事件。
回顾一年来的奋斗历程,主要体会有四条:
第一,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未来。一个地方的发展,首要的问题是要确定一个正确的思路,找准发展定位,明确战略目标。实践证明,县委提出的“四新”目标,把握了当今转型发展大势,抓住了山西综改试验良机,体现了市委“五五”战略要求,完全符合xxxx实际,顺应全县人民意愿。
第二,创新源于实践,智慧来自基层。打造“四新”xxxx是一项创举,没有现成经验借鉴,也没有成功范式照搬。为了吃准县情、掌握民意,组织四套班子成员分组领题开展了大调研。为了引导农民“下山出沟”,组织各乡镇逐村逐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制定采煤塌陷村搬迁办法,成立工作组进驻北马喊村解剖“麻雀”。为了给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四套班子有关领导深入王桥园区工地现场办公,研究了政企合作共建办法,加快了园区主干道建设进度。可以说,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果,所破解的一切难题,都是广大干部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三,速度就是效益,投入决定产出。对于内陆欠发达地区来说,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只有大投入,才会有大产出。而市场瞬息万变,项目只有早投产早达效,才能抢先一步占领市场。项目建设中,各承建企业抢工期赶进度,掀起大干热潮,施工高峰期,园区矗立塔吊有200多架,施工队伍有35支1万余人,开挖土石方量2600多万方,挖山5座、填沟13道。尤其是硅钢和电动汽车电池项目,当年签约立项,当年开工建设,年底初步建成,创造了项目建设的“xxxx速度”。
第四,发展关键在人,成事重在实干。一年的拼搏奋进,我们锤炼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涌现出一批引领转型、勇闯大业的企业家、实干家,凝聚起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四套班子的精诚团结,得益于各位委员和在座同志们的扎实苦干,得益于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转型发展任重道远,项目建设任务艰巨;改革创新力度不大,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激活;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民生问题没有有效解决,维稳压力依然较大;干部担当意识还不够,作风还没有根本好转,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展望2014年:充满信心 大有可为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省委确定的“转型综改攻坚年”、“项目效益年”和“基层组织提升年”,是市委确定的“五五”战略“务实推进、重点突破年”和“项目达效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非比寻常。县委常委会研究认为,要在去年大干快上、拉开框架的基础上,继续把今年作为大建设、大发展之年,务求在“四新”xxxx建设上取得重大成效。
2014年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的总体要求,继续围绕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的具体部署,坚定“四新”战略目标不动摇,强化“四项基础”不松劲,把握稳中求进主基调,突出改革创新主旋律,攻坚项目建设主战场,力求产业转型大见效、城乡面貌大变样、民生幸福大提升、改革红利大释放、干部作风大转变,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升级,着力打造三晋第一县。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0%,完成23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完成18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完成185亿元;
——公共财政收入按新的统计口径增长9%,完成11.8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达到28388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达到12455元。
要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必须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加快推进新型煤化工、文化旅游、农业产业化、现代服务业不断做大做强,打造xxxx的新兴支柱产业;必须创优政务环境,创新社会治理,引进人才技术,扶持民营经济,全面激发发展活力;必须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更加关爱弱势群体,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繁荣各项社会事业,统筹抓好精神文明、民主法治、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和工青妇等各项工作,形成共建和谐xxxx的良好局面;必须以党的领导统领全局,高扬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主旋律,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创优。概括起来,2014年全县工作重点是“五个坚持、五个突破、五个率先”:
(一)坚持转变干部作风不懈怠,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有新突破,率先在全省县级取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成效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开始,这是全党自上而下开展的一项政治任务,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要求,以“干部变作风、群众得实惠、工作求创新、发展重实效”为主要目的,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要在整治“四风”上出重拳。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及省、市要求,结合xxxx实际,制定出台实施细则,配套完善相关制度。按照中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和省委“红红脸、出出汗”的要求,以最坚决的态度、最鲜明的立场、最有力的举措,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让“四风”问题在xxxx无立足之地,让腐败分子、问题干部在xxxx无藏身之处。
要在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上下功夫。群众的满意程度是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尺。要下大气力,集中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当前重点有五个方面:一是采空塌陷和压煤村整体搬迁,二是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三是民办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四是历年来因拆迁改造、土地征用带来的遗留问题,五是历年来各种政府性欠款问题。
要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出实招。认真践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鲜明崇尚“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创新干部培养教育、储备选拔、评价激励机制,在“四新”建设的主战场上比实绩、论英雄,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干事的让位置!
(二)坚持发展这条主线不动摇,在创新发展方式上有新突破,率先建成三晋第一个“千亿县”
煤炭产业经历“十年黄金期”后,量价齐跌,进入“寒冬”,今年形势尤为严峻。事实再次表明,煤炭产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转型迫在眉睫。单纯依靠煤炭求发展,没有出路;脱离煤炭谈转型,死路一条。要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创新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煤炭转型,真正实现“地下转地上、燃料变原料、原料变材料”。
去年9月18日全省在我县大观摩后,省委袁纯清书记作出“转型已成大势、跨越已成定势”的高度评价。随后,省委、省政府又提出xxxx要率先建设全省第一个“千亿县”。这既是充分考虑到我县发展前景而提出的重大期望,更是对我县项目建设的巨大鞭策。县委常委会研究认为,只要我们咬定“四新”目标,狠抓项目建设,完全有能力、有信心通过2—3年的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狠抓项目投产达效。对在建项目,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创造新的“xxxx速度”。年内至少11个项目要建成投产:清华大学电动汽车镍锰锂电池项目两条生产线春节前投产,6月份8条生产线投产;七一新型洗煤、林盛果业饮料加工项目3月份投产;襄矿恒祥干熄焦发电项目5月份投产;华富生物秸秆发电、台湾波力科技复材项目6月份投产;襄矿20万吨合成气制乙二醇、60万吨聚氯乙烯二期、60万吨甲醇一期30万吨、电石渣制水泥、山力铂钠合成橡胶及相关化工产品项目年底全面投产。这些项目投产达效后,可新增产值200—300亿元。3个项目要基本建成:鸿达焦化500万吨焦炉年底建成;中冶硅钢项目设备年底调试完毕,2015年3月投产;潞矿180万吨煤基油项目力争年底建成、2015年初投产。
开展定向招商选资。要树立正确的招商引资理念,围绕煤化工产业链条,有的放矢进行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坚决摒弃“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陈旧观念;要深入研究国内一流、国际领先企业的发展战略、投资意向,积极招大引强。对正在筹备的120万吨对苯二甲(PTA)、丙烯腈T—800碳纤维、三元集团1-4丁二醇等项目,要加快前期运作,力争前半年上马。同时,再谋划新上5—10个投资2—3亿元左右的产业链延伸配套项目,切实拉长加粗煤化工产业链条。要持续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年内争取完成投资200亿元。今后每年都要保持200—300亿元的投资额度,力争通过2—3年,真正实现“投资千亿元、建设大xxxx”的目标。
创新完善体制机制。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完善项目并联审批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大幅减少审批事项,减免行政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今年率先在全省减免县级职权范围所有行政事业性、服务性规费。要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系。要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财税金融体制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强对投融资平台的管理和营运,提高投融资公司经营能力。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收储工作。要积极推行“政院企联合、产学研一体”模式,强化人才培养引进,支持科研院所工作。
(三)坚持城乡统筹不放松,在采空塌陷和移民搬迁上有新突破,率先建成具有xxxx特色的城镇化新范式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优化布局,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要围绕“人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几个核心问题,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着力优化要素配置,在新城镇新农村建设上走出一条新路。
突出两个重点。采空塌陷和压煤村搬迁,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搬迁治理工作领导组,要在总结过去搬迁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纳入新城镇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中去考虑,对183个村制定出分搬迁计划,力争通过2—3年基本搬迁完毕。百人以下村庄“下山出沟”,要以政策为引导、农民为主体。对全县419个100人以下的村庄农户,要加大政策引导和补助力度,逐步引导群众进城入镇或中心村。要积极探索“政府规划、农民自建、统一配套”的新模式,旧宅不拆迁,旧证换新证;对工矿区内不适宜居住的村庄,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也可享受百人以下村庄补助政策。
拉开城市框架。要着眼撤县设市,以打造上党北部中心城市为定位,科学规划未来城市发展框架。东外环是即将兴建的霍黎高速;西外环是208国道;南外环是正在建设的富垣大道;北外环是善福至张良大道连接线。今后城市发展要分两个区域:古韩大道往南是发展区,重点发展新型工业;古韩大道往北是生活区,后花园是宝峰湖和仙堂山。今年,要坚持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同步推进,以新城建设为主,全面启动河东新区建设工作,树立经营城市理念,不增加财政负担,依靠市场机制来推进城市建设,形成“财政撬动、社会参与、多元融资”的新格局,年内重点抓好道路框架建设和造林绿化。
保障农民增收。就业和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保障。要加大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形成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吸纳农民进厂打工;建立土地流转平台,鼓励农民将土地租赁流转给新型农业主体;切实加大农民培训力度,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提升农民就业能力。同时,积极发展劳务公司,多渠道保障农民收入。
(四)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不折腾,在精准财政资金投向上有新突破,率先提前三年全面达小康
要树立“精准财政”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和促进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基础产业、民生事业和困难群体倾斜,坚决不搞哗众取宠、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和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确保有限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今年要继续夯实“四项基础”。修路上,在抓好侯堡、下良快速路等续建工程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框架和农村交通网络,切实提高城乡公路通行能力。栽树上,要以古韩东山为主体,王桥、北底相连区域为两翼,继续采取“义务植树、林农植树、承包植树、企业植树”相结合的办法,全民上阵、全员参战,绿化县城东山背景墙,确保一次成林、一次成景;其他各乡镇也要以交通沿线视野范围荒山绿化为重点,继续规划建设一批绿化提档工程。同时要加强对绿化苗木的抚育管护,切实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巩固造林成果。兴水上,要在抓紧完善在建水利工程、确保发挥效益的同时,继续实施一批水利水保工程,为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提供强有力的用水保障。同时,要把兴水和治水结合起来,把污水治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确保全县所有企业实现达标排放。重教上,要按照新的教学大纲要求,给政策,要效果。坚持“学前教育标准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品牌化”的原则,重点抓好校长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稳妥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与此同时,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兴办一批民盼实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加快全面达小康进程。
(五)坚持底线思维不含糊,在建立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上有新突破,率先建成中国最具幸福感和人民满意度最高县
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今后,全县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牢牢把握四条底线:
一是安全底线。要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安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制度。要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切实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
二是稳定底线。要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大力推广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提高社会管控能力和水平。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深入开展下访接地气、矛盾大排查活动,坚持教育疏导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全力打造“平安”xxxx。
三是环保底线。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保的关系,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发展。今后所有新上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现有的环保不达标企业,必须从现在开始迅速整改,限期达标。要把企业锅炉排放、供暖锅炉排放以及浊漳河沿线企业排污作为排查整治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和问责措施。保护蓝天碧水,造福子孙后代。
四是清廉底线。要敬畏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自觉维护团结大局,抵制歪风邪气,不搞“小圈子”、反对“小团体”,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要敬畏人民。时刻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话办事不忘自己的身份,找准自己在群众中的位置,真正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要敬畏法纪。自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始终在法纪范围内履行职责,在法纪规定下行使权力,坚决做到不越雷池、不触红线。
各位委员、同志们,成绩弥足珍贵,目标催人奋进,前景令人期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委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攻坚突破,为早日建成“四新”xxxx、率先打造三晋第一个千亿县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最新在中共市委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范本
最新在中共市委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范本
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市第六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刚才,六届一次全委会又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会,同时选举了书记和副书记,通过了市纪委一次全会的选举结果。在这光荣的时刻,我代表六届市委常委会,对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年龄关系和工作需要,五届市委中的一些同志不再担任新一届市委的领导工作,但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让我们向这些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从现在起,中共**市第六届委员会就正式接过五届市委的“接力棒”,同全市17万多党员和425万人民一道,踏上了推动**快速崛起的历史征程。面对党和人民给予的殊荣,我们深感使命神圣,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组织的厚爱和重托,倍加珍惜全市人民的厚望和期待,不辱使命,恪尽职守,开拓创新,勤奋工作,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要求、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第一,政治坚定,善谋大局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大局是全局,是大势。讲政治、顾大局是对每一位市委委员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坚持政治观点,严明政治纪律,努力提高政治鉴别
1力和政治敏锐性,在任何时候都与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把党的最高纲领与现阶段的基本纲领统一起来,紧密联系思想实际,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把个人的努力融入到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去。要进一步增强维护大局、服务大局的意识,善于以全局的眼光判断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实现新突破,善于从全局的高度统一思想、制定决策、推动落实。当前,全市的大局就是把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我们所有的决策都要围绕这个大局来考虑,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个大局来开展。市委作为全市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善于把握方向,抓大事,管全局。各位委员无论分工做什么工作,都要自觉把本职工作放到大局中去考虑,以推动市委决策更好落实,实现美好蓝图!
第二,牢记使命,执政为民
新一届市委从产生这一刻起,就步入了一个新考场,事业是考题,群众是考官,得分多少最终由群众来评判。能否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关键就看我们加快发展的实绩、为民工作的政绩。我们一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常想一想“当初入党为什么、当了领导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下什么?”要坚持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全心全意谋求群众福祉,倾注心血把**的事情办好,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
靠群众,让广大群众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要带着感情与群众相处,带头落实群众工作的各项制度,满腔热情地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干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实绩,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第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重视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学习是取胜之道、素质之基、创新之本。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要注意领会精神实质,学会从总体上把握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并结合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发展的新实践,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入理解,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适应时代进步的需要。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在解决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问题上见成效,在改造个人主观世界上见成效,让学习的过程成为不断增强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清醒的过程,成为培养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成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推进工作的过程。学习贵在自觉、贵在坚持,要有求知若渴的欲望,刻苦钻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勤于读书、敏于求知、善于思考的习惯,努力使新一届市委成为学习型的班子。
第四,开拓创新,有为善成创新才能发展,守旧没有出路。要实现市第六次党代会确立的“加快建设川南城市群中心城市、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新高地,努力在成渝经济区快速崛起”的宏伟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是个干事业的地方,是个能干成事业的地方,是个能干成大事业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讲奉献、比作为,对人民饱含真情、对事业富有激情、对工作充满热情,才能始终保持快乐心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一流的标准、一流的工作,创造一流的业绩。要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锐气,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更加重视创新,积极投身创新实践,以“非禁即入”的勇气大胆探索新路,以锲而不舍的韧劲努力谱写新篇,使自己成为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典范。要始终保持奋斗不息的志气,勇于面对和善于处理各类矛盾和问题,千方百计造福**百姓,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求好、求快,大干、真干、拼命干,以优异的成绩让省委放心!让**人民满意!
第五,团结共事,发扬民主
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能不能搞好班子团结,是衡量检验领导干部素质高低和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新一届市委必须珍视团结,维护团结,加强团结,带头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用市委一班人的团结凝聚党心民心,领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努力完成市第六次党
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市委全委会及其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凡涉及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问题和重大事项都要经过集体讨论,真正做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要认真执行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每位班子成员既要按照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又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行职责,调动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工商联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持风清、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形成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六,清正廉洁,克己慎行
清为政之根,廉为国之本。权利自觉是一种党性修养,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必备的精神境界。市委一班人作为全市的领导核心,能不能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全市的党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始终保持洁身自好、一身正气,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权、慎欲、慎情、慎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要做艰苦奋斗的表率,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带头勤俭节约、过紧日子,坚决克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要做公道正派的表率,坚持秉公办事、正大光明,使用干部重德重才、唯贤是举、不分亲疏,处理事务公平公正、合情合理、不厚此薄彼。要做清正廉明的表
率,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带头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永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要做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表率,对本地区本单位和分管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敢抓敢管,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监督,把反腐倡廉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以上六条,既是新一届市委常委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对所有市委委员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我们一定要说到做到,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同志们选举我担任市委书记,是对我最大的信任。作为一班之长,我一定带头树立做人坦诚、做官清白、做事奋发的良好形象。我诚心诚意地希望各位常委、委员帮助我、监督我!
当前,新一届市委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学习贯彻市六次党代会精神。各位市委委员和候补委员要带头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深入学习党代会工作报告,全面领会精神实质,科学确定发展思路,明确工作措施,真正把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
同志们,新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新的使命在召唤着我们,新的任务在等待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努力奋斗,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五篇:唐利民在中共内江市委六届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唐利民在中共内江市委六届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1-04-03 09:30:31进入论坛字体设置: 大 中 小
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内江市第六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刚才,六届一次全委会又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会,同时选举了书记和副书记,通过了市纪委一次全会的选举结果。在这光荣的时刻,我代表六届市委常委会,对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年龄关系和工作需要,五届市委中的一些同志不再担任新一届市委的领导工作,但他们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让我们向这些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从现在起,中共内江市第六届委员会就正式接过五届市委的“接力棒”,同全市17万多党员和425万人民一道,踏上了推动内江快速崛起的历史征程。面对党和人民给予的殊荣,我们深感使命神圣,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组织的厚爱和重托,倍加珍惜全市人民的厚望和期待,不辱使命,恪尽职守,开拓创新,勤奋工作,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要求、无愧于内江人民的辉煌业绩。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第一,政治坚定,善谋大局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大局是全局,是大势。讲政治、顾大局是对每一位市委委员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坚持政治观点,严明政治纪律,努力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任何时候都与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把党的最高纲领与现阶段的基本纲领统一起来,紧密联系思想实际,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把个人的努力融入到推动内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去。要进一步增强维护大局、服务大局的意识,善于以全局的眼光判断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实现新突破,善于从全局的高度统一思想、制定决策、推动落实。当前,全市的大局就是把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我们所有的决策都要围绕这个大局来考虑,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个大局来开展。市委作为全市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善于把握方向,抓大事,管全局。各位委员无论分工做什么工作,都要自觉把本职工作放到大局中去考虑,以推动市委决策更好落实,实现美好蓝图!
[page]
第二,牢记使命,执政为民
新一届市委从产生这一刻起,就步入了一个新考场,事业是考题,群众是考官,得分多少最终由群众来评判。能否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关键就看我们加快发展的实绩、为民工作的政绩。我们一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常想一想“当初入党为什么、当了领导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下什么?”要坚持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加快内江发展,全心全意谋求群众福祉,倾注心血把内江的事情办好,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让广大群众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生活更加幸
福美好。要带着感情与群众相处,带头落实群众工作的各项制度,满腔热情地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干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实绩,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第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重视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学习是取胜之道、素质之基、创新之本。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要注意领会精神实质,学会从总体上把握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并结合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内江发展的新实践,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入理解,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适应时代进步的需要。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在解决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问题上见成效,在改造个人主观世界上见成效,让学习的过程成为不断增强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清醒的过程,成为培养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成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推进工作的过程。学习贵在自觉、贵在坚持,要有求知若渴的欲望,刻苦钻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勤于读书、敏于求知、善于思考的习惯,努力使新一届市委成为学习型的班子。
第四,开拓创新,有为善成创新才能发展,守旧没有出路。要实现市第六次党代会确立的“加快建设川南城市群中心城市、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新高地,努力在成渝经济区快速崛起”的宏伟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内江是个干事业的地方,是个能干成事业的地方,是个能干成大事业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讲奉献、比作为,对人民饱含真情、对事业富有激情、对工作充满热情,才能始终保持快乐心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一流的标准、一流的工作,创造一流的业绩。要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锐气,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更加重视创新,积极投身创新实践,以“非禁即入”的勇气大胆探索新路,以锲而不舍的韧劲努力谱写新篇,使自己成为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典范。要始终保持奋斗不息的志气,勇于面对和善于处理各类矛盾和问题,千方百计造福内江百姓,全心全意服务内江人民,求好、求快,大干、真干、拼命干,以优异的成绩让省委放心!让内江人民满意!
第五,团结共事,发扬民主
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能不能搞好班子团结,是衡量检验领导干部素质高低和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新一届市委必须珍视团结,维护团结,加强团结,带头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用市委一班人的团结凝聚党心民心,领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努力完成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市委全委会及其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凡涉及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问题和重大事项都要经过集体讨论,真正做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要认真执行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每位班子成员既要按照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又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行职责,调动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工商联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持风清、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形成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六,清正廉洁,克己慎行
清为政之根,廉为国之本。权利自觉是一种党性修养,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必备的精神境界。市委一班人作为全市的领导核心,能不能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全市的党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始终保持洁身自好、一身正气,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权、慎欲、慎情、慎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要做艰苦奋斗的表率,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带头勤俭节约、过紧日子,坚决克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要做公道正派的表率,坚持秉公办事、正大光明,使用干部重德重才、唯贤是举、不分亲疏,处理事务公平公正、合情合理、不厚此薄彼。要做清正廉明的表率,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带头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永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要做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表率,对本地区本单位和分管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敢抓敢管,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监督,把反腐倡廉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以上六条,既是新一届市委常委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对所有市委委员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我们一定要说到做到,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同志们选举我担任市委书记,是对我最大的信任。作为一班之长,我一定带头树立做人坦诚、做官清白、做事奋发的良好形象。我诚心诚意地希望各位常委、委员帮助我、监督我!
当前,新一届市委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学习贯彻市六次党代会精神。各位市委委员和候补委员要带头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深入学习党代会工作报告,全面领会精神实质,科学确定发展思路,明确工作措施,真正把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
同志们,新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新的使命在召唤着我们,新的任务在等待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努力奋斗,共同开创内江更加美好的未来,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