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东昌区委六届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中共东昌区委六届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12月8日)
张大才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报告今年工作,对明年工作提出意见,坚定信心、迎接挑战、抢抓机遇,全力推进东昌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我受区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报告今年工作。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国内外发生了很多大事要事,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区委常委会紧密团结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班子,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千方百计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取得了可喜成绩。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5亿元,比上年增长35%;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5.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100元,比上年增长14.7%;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470元,比上年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亿元,比上年增长79.7%。
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有效。区人大、区政协的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进一步加强,在促进区委正确决策及决策落实等全局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区政府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依法行政得到进一步落实。政法、纪检部门充分发挥了在破解发展难题、惩治腐败和软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监督、服务和保障作用。依法治税成果明显,偷、逃、抗、骗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增强。果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一批老大难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组织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东昌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全区上下切实形成了想事、干事、成事的浓厚氛围。全面实施“党员创业帮带”工程,广大党员创业和致富能力不断提高。继续开展“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得到加强。广泛开展“三创两建”、创“六好”街道社区和创“六型”机关活动,圆满完成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民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果展示活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成就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区委常委会认为,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市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已经受到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小,重点产业规模不大,缺少大项目拉动、大企业带动,发展后劲不强;土地、资金、人才、政策、体制等因素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压力很大,涉法涉诉、征地拆迁上访隐患仍然存在。特别是部分干部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抓落实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对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下面,根据区委常委会讨论意见,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经济强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好2009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动摇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根本目的也是加速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应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符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意义重大而深远。
按照区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我区到2015年要提前五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但从目前我区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无论是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还是农民人均收入等方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值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要想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特别是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总体下滑,国内经济发展遇到不少突发性困难,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当前形势,我们要冷静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区产业发展的影响,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从目前情况看,金融危机对我区主导产业没有造成太大影响。医药产业虽然受奥运期间药品销售限制和汶川地震的影响,出现了一定波动,但总体运行良好,医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因国家宏观调控受到一定冲击,但也只是影响到一些实力不强的小企业,对于资质好、实力强的房地产企业影响不大;农特食品加工业虽然受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生产成本有所增加,但企业运行基本正常;机械制造业发展比较平稳,石油化、变压器等规模较大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冶金建材业由于矿石涨价、钢铁价格下滑等方面原因,对我市其他县、区造成了严重影响,而我区冶金建材企业较少,对全区经济影响不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正向实体经济蔓延,各地都将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我们要对形势的严峻性和可能发生的困难有足够的估计,千方百计保持我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机遇,每一轮经济萎缩都孕育着新一轮的经济扩张。谁能在危机面前应对措施有力,在竞争洗牌的低谷中抓住机遇,谁就能在新一轮大发展中抢占先机。
当前,我们要认清形势,正确分析和把握危机中潜在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扩大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十项保增长措施,两年安排4万亿元投资,关键是我区要谋划包装好一批符合投资方向的大项目,这样才能得到国家的支持;二是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给予金融信贷支持,关键是做好银企对接的信贷工作和市区要成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股份公司、再担保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三是投资建设成本低,钢材、水泥等主要生产材料价格下降,贷款利率下调,税费减免政策的实施,都有利于新项目开工建设,关键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把大项目引进市区,增强发展后劲;四是实施全民医保,医药市场放大,拉动产业发展,关键是加快医药企业合资合作、资产重组,做大做强;五是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我市铁路、公路、机场的“四通”建设将会加快推进,市区由交通末梢变成交通枢纽,一个通边、通关、通海、通航,更有吸引力、更加开放、更加繁荣昌盛的新通化将会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因此,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快形成市区率先发展、合力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结合区情实际,我区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工业立区、招商富区、产业强区、人才科技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壮大医药、冶金建材、流通服务房地产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食品、农特产品加工、机械制造、高新技术等优势产业,在招商引资、“小巨人”企业培育和新农村建设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东昌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近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增长。要做好项目谋划、申报工作。按照全市开展“大项目建设年”活动要求,抓住国家扩大投资的有利时机,加大投资拉动力度,以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事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大力发展服务业8大类60个项目为基本盘子,全方位开展项目申报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投资计划。要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成立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组,落实包保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推动实施。对香港长盈集团长江镁业镁合金和焦炭生产、深圳泰尔集团横道大理石综合开发、青海普兰特夹皮金矿开采等续建项目,要加大服务力度,解决实际困难,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对庞大金腾汽车销售服务公司、裕丰(泰国)农业机械加工、大连佟德环保科技公司、抚顺电机厂节能型电机等已签约项目,要盯紧抓牢,加快推进,争取项目尽快落户开工。对香港宏达船务公司投资建设五星级宾馆、韩国致元阻燃碳化纤维产业园、韩国三星人参产业园、山东蓝孚集团高能电子加速器等意向投资项目,选派专人进行跟踪推进,尽快达成投资协议。要紧紧抓住“南资北移”机遇,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变“冬闲”为“冬忙”,跟踪国内外500强、行业100强企业投资动向,力争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龙头项目,为我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要加快推进“一区两园”建设。不断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把开发区建成省级特色医药产业园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医疗电子产业园区。同时,加快环通乡、江东乡特色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强化集聚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园区招商引资载体作用。
突出重点企业培育,推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要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要抓住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有利契机,引导企业实施扩能改造和技术革新。要帮助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积极寻求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合作,借助外力加快企业发展。要鼓励发展较好的企业进行资本运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做大企业规模。要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加快医疗电子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做好“全国科技示范区”申报工作,努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要加大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推进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科技型企业,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更加注重促进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联系、协作,共同开发新工艺、新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2009年,全区规模企业力争达到60户,“小巨人”企业达到40户,尽全力推进我区工商企业“630”工程建设。
认真抓好财税工作,培植壮大经济财源。要按照“抓大、控中、盯小”的原则,全面开展综合治税工作,细化征管措施,加大征收和清欠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防止税源流失。要完善税源调查分析和动态监控机制,深入挖掘税收增长潜力,实行重点税源规范管、一般税源精细管的征管模式,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要强化收入管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预算管理,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切实做到由保工资向保民生、保运转、保发展转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继续落实税收“一定两挂”责任制,明确税收任务,将税收任务、进度与经费挂钩,将超收分成与奖金、经费挂钩,确保税收任务超额完成。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推进强乡强街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乡镇、街道要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充分挖掘利用市区闲置厂房,发展工业企业,强化项目带动,不断培植新的税源增长点。要积极扶持现有骨干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快培育纳税大户,增加乡镇、街道的税源和财力。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投入、社会参与等方式,强化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建设特色乡镇、街道。同时,积极引进外来资本进入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餐饮服务、连锁商贸、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专业市场,拉动经济增长。要结合小城镇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引进信誉度高、资金充足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增加财政贡献率。利用金厂镇省级“十强镇”和开发区一体化优势,争取政策扶持,全力加快发展,发挥带动示范作用。
着力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强化支持发展力度。对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梳理出的五个制约发展难题,要继续落实领导责任,攻关破解,抓出实效。要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基金制度,多方筹集资金,推进改革和发展;建立项目发展基金制度,主要用于立项和申报争取工作;加快成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股份公司和再担保公司,努力破解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三、坚持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时期确定的一项长期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作任务。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推进“五新六有”工程,突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三个重点,全力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契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稳步推进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将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集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农产品基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巩固林权改革工作成果,加快推进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规章制度,加快林权交易中心、木材及林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为主体改革成果提供法律保护和配套服务,确保农民对林地的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落到实处。整合支农服务资源,建立全面、系统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相关农业科技服务部门作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期中央又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之一,这充分显示出我国要以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带动经济增长的决心。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在加快推进“一路”、“四改”、“五室”建设的基础上,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人畜饮水、修建乡村道路等为重点,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要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积极发挥已建项目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大沼气和新型秸杆能源的推广使用力度。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继续实施农村清洁文明工程,完善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扎实有效地开展“洁、绿、美”活动,不断改善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
实现“三增”目标。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长、乡镇财政实力增强。要紧紧围绕城市消费市场、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培育、引进一批适合我区发展的产业项目,拉动农业产业项目快速发展。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构建区、乡、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加强与发达地区的沟通联系,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为农民就业创造条件。要重点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充分发挥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营销、地道中药材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要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壮大乡村集体经济,通过现有资源变资产、盘活资产积累资金保值增值、招商引资税收返还等方式,促进乡村集体经济增长。
四、坚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在加快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不断推动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全力抓好民生工作。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推动全民创业。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高筹资标准,实现与全国接轨,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完成农村泥草房、危倒房改造安居工程,确保农民及时满意回迁。加快推进廉租房建设,积极探索以廉租房为主体的多层次住房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同时,加快构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形成低保、医疗、养老、上学、住房等长效保障机制,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条件,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
加快推动社会事业进步。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方针,重点加强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校舍和师资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落实全民医保政策,完善公共卫生管理运行机制,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依托,加强预防、保健、免疫、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持政策,保持稳定的低生育率水平,全面提升出生人口素质。认真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做好环境绿化和保护工作,提高生态城建设水平。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平安东昌”创建活动,加大“严打”整治力度,有效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维护全区政治稳定。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加强产品生产、流通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应急体系,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认真落实《信访条例》,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重信重访化解工作力度,落实重大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制度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解决信访问题保障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发挥好群团组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提高双拥共建水平。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等民主制度,扎实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加快依法治区进程,全力营造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法治环境。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社会风气不断改善,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五、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东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全区各级党组织。因此,我们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继续在全区开展“三创两建”、创“六好”街道社区和创“六型”机关活动,把创建活动同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严格督查和考核,全面提升加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我区将于2009年3月开始,分两个阶段开展集中学习实践活动。要以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体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统一思想、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重大契机,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团结干事、和谐共事、按章办事的要求,深入推进和谐班子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提高各级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健全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干部交流制度,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研究制定干部综合考核、交流、初始提名等制度,实施专业技术型领导干部选聘制,继续选派优秀后备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立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大力集聚和使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抓好基层党的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建设都不能放松。要全面推进农村、街道社区、机关、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改进设置方式,扩大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积极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建立健全城乡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和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通过培养、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任职等方式,充实基层党组织领导骨干,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的主题,认真贯彻“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要求,大力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廉政意识和自律意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形成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大力加强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继续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加强对管人、管钱、管物和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的权力约束和监督,确保经济发展健康顺畅。
落实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要继续落实全区招商引资、乡镇、街道和财税收入工作目标责任制;继续落实区四个班子领导“三包一挂钩”工作目标责任制;要明确任务,量化指标,落实责任,强化调度,严格考核,兑现奖罚,确保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
同志们,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动力与压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市区合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全面完成明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在中共市委九届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共市委九届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会,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总结我区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的重要会议。刚才,代表区委常委会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区委九次党代会以来区委常委会的工作,充分肯定成绩,深刻总结经验,系统提出今年
工作思路,对我们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实际,精心谋划好今年的工作。下面,我就去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一个简要总结,并对今年政府的主要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区九次党代会“五个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靠“三个创新”,推进“三化进程”,加强“三个建设”,提高“三个水平”)的工作思路,积极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政府职能,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进程”,按照“北优”战略的总体要求,实施经济结构、创业居住环境和公务员队伍“三个优化”,区政府各项工作实现了在困难中前进,在调整中发展,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区域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去年,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在承接上一届班子开创的良好工作局面的同时,也面临着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六大困难:一是非典疫情的袭击,给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直接的冲击和间接的影响,特别是国家相应采取的对饮食、交通、流通等第三产业的扶持性税费减免政策,使我区的财政增收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二是去年月份社会治安管理政策实施调整后,我区月份刑事案发数比月份猛增,增加了宗(月份仅比月份增加宗),第二、三季度“双抢”案件、重大恶性案件均呈反弹,社会治安形势转趋严峻。三是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暴露,解决的难度不断增大。如镇街债务问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发展问题等,并由此导致群众不断越级到、市上访,××年—月份,我区到、市集体上访总人次上升,其中人以上大规模集体上访人次上升,特别是集体重复访人次上升。四是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南部城区部分经济发展较快,中北部广大农村地区长期发展比较缓慢,占全区面积不到四分之一的城区(条街道)产生的财政区库收入超过全区收入的四分之三。五是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存在问题较多,制假售假、走私贩私、非法传销、无证无照经营等现象屡禁不止。六是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到去年月份,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高达万人。面对上述六大困难,我们从优化发展思路、理顺规划布局、制订政策和完善制度安排、强化各项管理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整、改革,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沉着应对,全力以赴,取得抗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去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沉着应对,加强领导,成立了统一指挥协调机构,建立了卫生、教育、农业、爱卫、创建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和区、镇街、村居三级监测网络。针对我区流动人口众多的实际,重点抓好广大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的防治和监控工作,把防治非典与爱国卫生运动结合起来,与“建设美好家园”结合起来,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和有针对性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大大改善了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环境和卫生状况,切断了疫病传播途径,有效控制了非典疫情的蔓延。全区累计报告病例例,累计治愈出院例,累计死亡率仅,取得抗击非典的阶段性胜利,在广州市抗击非典的主战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非典过后,我们把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重点推进全区农村卫生站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区财政对每个村卫生站投入万元,加强村级卫生硬件建设。同时,在新市、永平、京溪等街道成功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加强区疾病控制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健全区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二)全面优化经济结构,经济健康、协调、稳定增长。
我们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指示,紧抓“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过发展来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加快工业发展作为实现“三个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掀起了工业强区新高潮,全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发展结构合理、健康稳定、后劲较足。去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除特别说明外,以下数字均为区属口径。在地口径统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发展预期指标。
一是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区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工业集聚区
为主要载体的工业化进程,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关于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扶持措施》等系列加快工业发展和工业集聚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工业发展态势良好。
各工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八大工业集聚区引进项目个,投资总额为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
工业对我区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显著提高。去年我区三大产业增加值占的比重为∶∶,与××年的∶∶相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在××年上升的基础上(××年第二产业的比重比××年提高个百分点,××年第二产业的比重比年提高个百分点)仍然大幅度提高了个百分点。去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工业增加值占同期的。工业增加值对同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拉动全区同期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就是说超过一半的经济增长来自于工业。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提高,工业强区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正是得益于工业的快速增长,才使我区在“非典”疫情冲击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高新技术工业快速发展。以电子通信设备、电器机械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共完成产值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增幅比全区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速高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开始逐步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新的增长点,一条以工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以产业集聚为特色、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结构优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初显雏型。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发展后劲较足。去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远高于前五年的平均增长率。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亿元,增长,更新改造投资完成亿元,增长,其他投资完成亿元,增长。以蓝鸽科技公司、珠江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广州电器设备制造公司、广东大华仁盛科技公司、安达轴瓦公司、达意隆公司、广州中一药业等为代表的电子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制造、交通运输设备配件、制药行业的高科技企业项目顺利推进或进入成熟发展期,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对推动我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商贸流通业加快了从零散、低档业态向集约化、现代化转型。建成或改造了一批大规模、现代化示范性市场,引进了家乐福等国内外著名零售企业。××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亿元,增长,在全市排在前列;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亿元,增长。推进以帽峰山森林公园为重点的旅游景区建设,帽峰山森林公园全年接待游客超过万人次,“帽峰山生态游”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完成了人和镇岗尾村等四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共亩农田基本建设,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亿元。
二是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中北部地区加快发展。去年,我们从政策引导、项目安排和具体措施扶持入手,加快发展中部中心镇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引进各类大型投资项目在欠发达地区落户,去年有仲恺农学院、教育学院、市菜科所等一批市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选址我区东北部地区。调整了区、街、镇的财政分成方案,实行一镇一策,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财政分成比例倾斜,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实力。对全区年集体收入低于万元以下的条贫困村制定扶贫实施方案,由区政府个职能部门共同实施。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九佛、钟落潭、竹料、良田镇辖内云平、云竹工业集聚区的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和,竹料、良田、太和镇的税收分别增长、和。中心镇江高镇通过市、区、镇三级筹集资金多万元完成或推开了镇内公里长的道路建设,引进了国际酒饮中心等龙头企业,××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完成税收区库收入万元,增长。××年个镇的税收区库收入占全区的百分比由××年的上升到,上升了个百分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开始在财政收入状况中得到了反映。
三是调整所有制结构,民营经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去年,我区努力提高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水平,形成了重点企业的跟踪、联系、服务机制,有力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内源型经济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据我区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资料显示,全区民营经济的基本单位占全区基本单位总数的,民营经济从业人数占全区从业人员总数的,营业收入占全区总额的。去年底,全区私营企业户数同比增长,达到户;从业人数万人,增长。去年仅国税部分我区私营企业入库税收收入亿元、个体经营入库税收收入万元,分别比××年增长、,成为我区税收增长的生力军。同时,理顺了广州民营科技园的管理体制,明确将民科园建设成融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基地、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去年民科园引进项目个,总投资额亿元,入园动工企业达家。广州市个体私营企业区引进项目个,总投资额约亿元。
(三)优化创业和居住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作为广州市实施“北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坚持在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优化,着力构建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环境。优化创业和居住环境是一项涵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职能全部内容的系统工程,既包括城镇建设、市容环境、生态环境等硬环境因素,又包括教育环境、卫生环境、社区环境、文化氛围等软环境因素。我们在以下七个方面取得了工作进展。
一是城市板块布局基本定位。通过编制和完善各种类别、各个层次的规划,科学地逐步确定了的城区体系布局和山、水、城、田生态格局,为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年,积极开展了工业集聚区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环评等基础性工作,个工业集聚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部通过市的初审,其中个已通过终审;个新建工业集聚区的总体环评已获市环保局审批通过。由于基础工作做得扎实及时,我区个工业集聚区在年末全国开发区整顿中全部得以保留,我区工业的大发展有了宝贵的载体。大力推进江高、太和、人和、钟落潭四个中心镇的总体规划,其中江高镇总体规划已获市规划部门终审。《发展规划》已由市规划局组织专家评审。我们还积极向市争取规划修编权,配合市规划部门着手进行了新城分区规划的调整工作,完成了帽峰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旅游接待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评审。
二是推进城乡路网建设,城市综合管理体制不断完善。重点推进了国道嘉禾均禾段、同大路、九佛公路二期和一批城区市政道路的扩建或建设,开展建设“绿色”活动,完成绿化项目项,新增绿地面积万平方米。开展城市环境整治,坚决清理和遏制“两违”建设,全区共清拆“两违”建设宗,总面积万平方米;制止、取缔新违法建设宗,万平方米;查处违法用地宗,万平方米。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西部水源保护区实施有效整治。对个环境违法单位做出停产处罚,否定了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个新办项目,杜绝了新污染。“城中村”环境卫生改造和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有新进展江高镇江村村、松洲街原螺溪村和永平街原永泰村三个不同模式的环卫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均取得良好效果,正在全区推广。以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牵头,城管综合执法、公安、市容卫生监督和辖区治安联防队伍互相配合,市容环境卫生、市场经济秩序、社会治安和外来人口齐抓共管的“大城管”体制,已在景泰街开展试点,进展顺利。
三是社会治安和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根据调整后的社会治安管理政策,我们尽快缩短了政策的适应期,及时制订了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社会面防控,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提高精准打击的力度。全面实施“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战略,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建设。规范了全区出租屋和外来暂住人员的管理秩序。全年刑事案件同比下降了。通过落实领导接访日制度和领导包案制度,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年越级到市集体上访批数下降了,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深入开展“打假”、“打私”和“扫黄打非”活动,组织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私屠滥宰、烟草行业制假售假和传销活动,坚决清理整顿无证无照经营现象。全年取缔传销窝点个,香烟制假窝点个;查处无照经营万户,引导办照户,缴获盗版音像制品万张,经济活动渐趋有序。
四是推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稳定全区的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行“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新机制,推广新型婚育文化,为育龄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初步建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下降了个千分点,低于市任务数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上升了个百分点,高于市任务数个百分点。
五是创建教育强区工作全面启动。召开了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以区为主、两级管理、三级投入”的教育管理模式,完成了镇街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区财政预算内投入教育事业经费亿元,增长。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竹料等个镇全面完成了小规模学校合并任务。积极开展等级学校创建活动,全力做好培英中学和中学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全区等级学校达所,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年全区高考录取人数人,比××年增长,录取率达。
六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去年全区城市职工年人均工资万元,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为元,增长,农民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全区整体农民负担降到零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全面实施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各镇街全部建立起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加大对农村富余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其中各镇街利用工业集聚区建设和新办企业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逐步推进“六通”工程,完成了个自然村公里公路硬底化。提前完成全区所有行政村输水主管网的铺设工作,饮用管网式自来水人口达万人,占应改水人口的。继续完善“村村通公交”网络,新开通了条公交线路。
七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组织广场文化活动演出多场,送戏、送电影下乡场。积极开展有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举办了乒乓球、足球、篮球和体育舞蹈等项地区性体育赛事,参加人数超过万人。
(四)优化公务员队伍,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我们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合并、取消行政审批事项项。开通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网络,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创新财政管理制度,完成个镇(街)财政结算中心的建设,对镇街财政分成资金的使用实行追踪问效。完善约束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根据市政府出台的《广州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试行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出台了具体实施细则。首次开展了机关作风基层评议活动,促进区机关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修改完善了《镇街两个文明考核方案》,围绕区的中心工作调整了考核指标体系,促进镇街机关工作水平的提高。
总的来看,我区去年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而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好,实现了城市板块布局定位、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社会面管理和教育事业发展等五大突破。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区生产力空间布局仍不够合理,特别是农村地区城镇体系相对分散,仍然难以形成发展合力。二是工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组织管理架构不尽完善,开发资金严重不足,管理人才匮乏,制约了部分工业集聚区的快速度、高水平发展。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足,利用外资下降幅度较大。四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加快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五是社会管理仍存在较多失效现象,“城中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的“脏、乱、差”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两违”建设屡禁不止,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生生不息,消防安全隐患还比较多。对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一加以解决。
二、××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面临比较有利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广州市近年来良好的发展势头将继续产生强劲的带动作用,去年我们埋头苦干打下的坚实基础也将发挥相应的效应。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五个统筹”,以十六大提出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政府职能为施政方针,把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切实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为社会、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更人性化的公共服务产品,全面营造优良的创业和居住环境,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流、物流、技术流和人才流到我区来创业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把我区的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台阶。
今年,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职工年人均工资增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以内,计划生育率在以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五个统筹”,按照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的要求,狠抓落实,强化管理,促进发展,稳定社会,通过重点推进中心镇、新城、金沙洲、帽峰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工业集聚区五个板块的发展,强化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市场经济秩序、消防与安全生产、城市环境、财务和公有资产六大管理,完善教育、卫生、文体、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五大政府公共服务产品,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重点推进五个区域板块建设,优化全区生产力空间布局。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要求,我们要重新规划我区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将全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体系按功能片区来谋划。中心城区以新城的建设为核心,以金沙洲的建设为呼应,形成两大城区中心。现有的农村地区以中心镇为核心,划分为流溪河北岸产业区、机场控制优化发展区、大帽峰山生态旅游发展区和北部整合发展区四大功能片区,通过组团式发展方式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卫星城区。今年要有所侧重地抓好新城的规划调整以及中心镇、金沙洲、帽峰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工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
一是按片区规划调整生产力布局,重点推进中心镇的建设和发展。流溪河北岸产业区、机场控制优化发展区、大帽峰山生态旅游发展区和北部整合发展区四大功能片区,每个片区均以一个中心镇为核心,实现各类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互补和合理利用,加速人流、资金流、商品流向中心镇的集聚。今年要做好全区的片区规划,完善各中心镇总体规划,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重点支持江高、太和两个中心镇的发展。
二是以工业集聚区和帽峰山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重点生产力项目的布局、引进和建设。规划指导、政策设计和项目引导是政府履行经济调控职能的三种重要手段,是我区促进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三个关键。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要继续开展各个区域和各个产业门类的规划修编,特别要加强协调监管,确保各项开发建设严格按现有规划组织开展。
二要完善对经济发展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不断完善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业的配套政策,特别要抓好、市有关政策的衔接落实工作。
三要切实抓好现有项目的上马投产,统筹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引进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在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力骨干项目。创新工业集聚区的开发模式,充分利用民营资本加快工业集聚区发展,切实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以广州民营科技园为重点突破口,在局部发展总部经济的同时,要全力推进产业化促进中心建设,尽快形成“产业起步、项目带动”的发展效应。重点推进帽峰山森林公园西南门进出道路及西南门等有关设施建设以及石子田管理服务区建设,逐步完善其他各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娱乐、接待、服务功能。同时要抓住新机场启动机遇,认真规划、布局和发展人和镇的空港产业,重点是物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划、改造和发展好石井、江高、太和地区的物流园区。
四要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新突破,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集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新的农业龙头企业。
五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抓好一批生产性的重点项目建设。要集中力量,引进、推动生产力骨干项目的建设发展,改善我区的生产力结构。
六要积极调整投资项目的区域性布局,有意识把龙头带动项目引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有发展条件的地区,包括经济发展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逐步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我区北部整合发展区集中发展。
三是抓紧新城的规划调整和配合推进金沙洲的开发建设,打造新的城市中心区。今年要抓紧推进新城分区规划的调整,做好规划调整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和有关协调工作。同时,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广佛都市圈中心的居住新城——金沙洲的开发建设。
(二)强化六大管理,营造配套完备、生态良好、和谐有序的创业居住环境。
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建设高效的、管理型的政府。正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各种问题容易相伴而生,更加要求我们要加强各项管理。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加强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并未被充分认识,个别部门和个别镇街未能认真履行职责,落实监管。有些地区为追求经济效益对违法建设经营姑息迁就,抓发展的一手硬,抓管理的一手软,使我区一些地方违法建设、经营现象比较严重。今年,我们必须切实转变重建设、重发展、轻管理、轻环保的思想,要善于以管理促发展,大力加强社会综合管理工作,特别要注意加强对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市场经济秩序、消防与安全生产、城市环境、财务与公有资产六大管理的力度。这六项管理要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落实镇街的职权和责任,最大限度发挥镇街的作用。各镇街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注意整合力量,统筹兼顾,确保各项管理相辅相承,互相促进。
一是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秩序综合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面对我区较为复杂的治安形势,要提高准确打击的力度,加强公安队伍的建设,完善群防群治的长效管理机制,扩大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加强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确保刑事案件持续下降,社会秩序渐趋稳定。要加强下访,重心下移,将信访苗头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要加强各部门的配合,提高解决各类信访问题的成效。充分发挥司法部门的作用,加强人民内部矛盾调解。要重点化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各类矛盾,维护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二是稳步提升计划生育工作质量。开展广场生育文化宣传,开辟普及计生文化的新途径。适应计生统计口径由户籍转为现居住地的改革,全面推进计生信息化管理。切实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争创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建立多部门配合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全面完成市下达的任务。
三是加大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力度,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专业市场管理,重点加强“两场”(梓元岗皮具市场和兴发广场)、“三个地区”(原同和镇、原新市镇、太和镇)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走私贩私、非法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清理无照经营,力争脱掉烟草制售的“假帽”。坚持“扫黄打非”,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建立长效市场监管机制,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提高社会信用水平,构建守法经营的良好经济秩序和社会氛围。
四是全面落实消防和安全生产工作。要强化消防安全观念,做到警钟长鸣。大力开展消防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安全防范意识;要从消防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检查、安全措施整改、隐患场所整治、消防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逐级抓落实,确保监管到位,不留死角,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以清理“两违”建设为突破口,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今年,要在完成同大路、国道、九佛公路三期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任务,按时按质推进“青山绿地”工程建设的同时,以创建文明城区和迎接卫生城区检查为契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的力度,针对区内不少地区“两违”建设监控力度不足,新增“两违”不断出现的现状,必须全面落实镇街对“两违”监控的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出现“两违”建设孳生和蔓延的,要逐级追究领导责任。要加强环保工作,积极推进江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合市推进全区截污工程建设。要加快“城中村”整治和改造步伐,把“城中村”改造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消防整治、社区商业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实现改造一片、带旺一片、发展一片。要开展中心村的示范建设,每个镇都要抓好—个中心村的示范建设,预留足够的公共用地规划农村住宅区,加强引导和控制,坚决杜绝新的“城中村”出现。
六是加强政府财政和公有资产管理。今年,要加强对组织财政收入的协调工作,要抓早、抓实、抓细。在此基础上,规范并强化区直机关、镇街财政性资金的管理,完善公有资产管理,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要将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向政府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三项职能倾斜。
二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堵塞漏洞,规范管理,把好财政资金的入口和出口关。
三要实施绩效财政,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发挥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监管的职能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的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对财政返还资金和专项资金使用的监控和调度,对包括镇街财政分成在内的财政资金实行项目使用,额度管理,随时根据资金使用的绩效进行调配,加大财政资金扶贫(资金短缺的部门和贫困的地区)扶快(资金使用效率高,成效明显的部门和地区)力度。
四要完善公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公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模式。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建立不良企业的退出机制,减少公有资产的流失。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要切实解决好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制的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要盘活沉淀的物业和土地资源,加强镇街集体资产的监管和运营,完善公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确保公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三)完善政府五大公共产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政府要通过不断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以不断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结合我区的实际,今年区政府要重点发展教育、卫生、文体、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五大公共服务产品。
一是全力推进创建教育强区工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深化全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教育强镇创建工作,打造教育品牌,努力将培英中学和中学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要加快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步伐,按广花、广清、广从三线规划布局高中优质学位,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加强名校长、名教的培养和引进,加大对资队伍培训的力度,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提高基础教学质量。巩固办学多元化体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积极构建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是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完善公共卫生事务的长效运行机制和应急机制。要提高警觉,严密防范,积极应对,防止非典疫情卷土重来。狠抓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卫生村建设,加快农民健康教育基地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争取完成以上的农村卫生站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将保健与医疗相结合,发展特色医疗,壮大我区的医疗卫生产业,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是将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继续以文化广场为载体,以业余文艺社团为骨干,以不断提升节目质量水平为关键,广泛开展“风采”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群众文化精品。今年适当时候召开文化工作会议,谋划我区文化发展的方向、思路和政策措施。努力扩宽文化产业发展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社会文化事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贯彻“政府求体育事业发展,产品求社会知名度,群众求身体健康,社会求祥和欢乐”的“四求”思路,开展政府统筹、企业参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把“全民健身”运动推向更广、更高的层次。继续发展竞技体育,调动各方资源,加快体育场馆建设,提高体育事业水平。
四是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把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向村居延伸。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农转居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依托我区工业、商贸旅游业的发展,为下岗失业人员,农转居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今年组织开发就业岗位万个以上,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以上,培训和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万人以上。积极做好“城中村”农转居人员的参保工作,扩大社保覆盖面,全面落实“两个确保”和“五条保障线”,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扎实推进各项民心工程。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力争对集体收入万元以下的条贫困村的扶贫工作初见成效。大力推进农村“六通”工程,加快人以上自然村通管网式自来水和通水泥路的步伐。深入开展“村务公开”向经济社延伸的工作。
五是统筹发展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事业。加强对社区工作的规划协调、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加快社区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形成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基地,以社区服务站、服务点为补充的社区服务网络,以社会救助、便民利民为宗旨,完善社区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保养、托老、计生、家政等内容的服务功能系统,促进建立健康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今年适当时候召开社区工作会议,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街道工作的意见,切实解决社区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同志们,正步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形势逼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在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共同创造新的业绩!
第三篇:在中共市委九届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会,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总结我区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的重要会议。刚才,*代表区委常委会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区委九次党代会以来区委常委会的工作,充分肯定成绩,深刻总结经验,系统提出今年工作思路,对我们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实际,精心谋划好今年的工作。下面,我就去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一个简要总结,并对今年政府的主要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200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
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区九次党代会“五个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靠“三个创新”,推进“三化进程”,加强“三个建设”,提高“三个水平”)的工作思路,积极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政府职能,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进程”,按照“北优”战略的总体要求,实施经济结构、创业居住环境和公务员队伍“三个优化”,区政府各项工作实现了在困难中前进,在调整中发展,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区域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去年,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在承接上一届班子开创的良好工作局面的同时,也面临着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六大困难:一是非典疫情的袭击,给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直接的冲击和间接的影响,特别是国家相应采取的对饮食、交通、流通等第三产业的扶持性税费减免政策,使我区的财政增收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二是去年5月份社会治安管理政策实施调整后,我区6月份刑事案发数比5月份猛增28.58%,增加了389宗(5月份仅比4月份增加9宗),第二、三季度“双抢”案件、重大恶性案件均呈反弹,社会治安形势转趋严峻。三是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暴露,解决的难度不断增大。如镇街债务问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发展问题等,并由此导致群众不断越级到*、市上访,2003年1—6月份,我区到*、市集体上访总人次上升22.24%,其中20人以上大规模集体上访人次上升23.3%,特别是集体重复访人次上升15.27%。四是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南部城区部分经济发展较快,中北部广大农村地区长期发展比较缓慢,占全区面积不到四分之一的城区(15条街道)产生的财政区库收入超过全区收入的四分之三。五是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存在问题较多,制假售假、走私贩私、非法传销、无证无照经营等现象屡禁不止。六是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到去年9月份,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高达2.5万人。面对上述六大困难,我们从优化发展思路、理顺规划布局、制订政策和完善制度安排、强化各项管理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整、改革,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沉着应对,全力以赴,取得抗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去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沉着应对,加强领导,成立了统一指挥协调机构,建立了卫生、教育、农业、爱卫、创建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和区、镇街、村居三级监测网络。针对我区流动人口众多的实际,重点抓好广大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的防治和监控工作,把防治非典与爱国卫生运动结合起来,与“建设美好家园”结合起来,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和有针对性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大大改善了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环境和卫生状况,切断了疫病传播途径,有效控制了非典疫情的蔓延。全区累计报告病例133例,累计治愈出院130例,累计死亡率仅2.26%,取得抗击非典的阶段性胜利,在广州市抗击非典的主战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非典过后,我们把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重点推进全区农村卫生站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区财政对每个村卫生站投入2.5万元,加强村级卫生硬件建设。同时,在新市、永平、京溪等街道成功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加强区疾病控制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健全区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二)全面优化经济结构,经济健康、协调、稳定增长。
我们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指示,紧抓“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过发展来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加快工业发展作为实现“三个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掀起了工业强区新高潮,全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发展结构合理、健康稳定、后劲较足。去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53亿元,增长14.02%(除特别说明外,以下数字均为区属口径。在地口径统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09亿元,增长12.34%),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4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3.58%,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发展预期指标。
一是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区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工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的工业化进程,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关于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扶持措施》等系列加快工业发展和工业集聚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工业发展态势良好。
各工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八大工业集聚区引进项目95个,投资总额为5.59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99.8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1%。
工业对我区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显著提高。去年我区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0.02∶45.12∶44.86,与2002年的12.50∶40.41∶47.09相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2.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在2002年上升的基础上(2002年第二产业的比重比2003年提高2.14个百分点,2003年第二产业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0.52个百分点)仍然大幅度提高了4.71个百分点。去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22.9亿元,工业增加值80.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1%、18.2%。工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41.36%。工业增加值对同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54%,拉动全区同期经济增长7.37个百分点,就是说超过一半的经济增长来自于工业。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提高,工业强区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正是得益于工业的快速增长,才使我区在“非典”疫情冲击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高新技术工业快速发展。以电子通信设备、电器机械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共完成产值7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2.3%,增长29.61%,增幅比全区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速高10.4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开始逐步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新的增长点,一条以工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以产业集聚为特色、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结构优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初显雏型。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发展后劲较足。去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远高于前五年6.67%的平均增长率。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8.78亿元,增长55.54%,更新改造投资完成4.38亿元,增长45.2%,其他投资完成3.42亿元,增长68.5%。以蓝鸽科技公司、珠江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广州*电器设备制造公司、广东大华仁盛科技公司、安达轴瓦公司、达意隆公司、广州中一药业等为代表的电子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制造、交通运输设备配件、制药行业的高科技企业项目顺利推进或进入成熟发展期,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对推动我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商贸流通业加快了从零散、低档业态向集约化、现代化转型。建成或改造了一批大规模、现代化示范性市场,引进了家乐福等国内外著名零售企业。200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5.18亿元,增长15.5%,在全市排在前列;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02.96亿元,增长5.6%。推进以帽峰山森林公园为重点的旅游景区建设,帽峰山森林公园全年接待游客超过26万人次,“帽峰山生态游”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完成了人和镇岗尾村等四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共3600亩农田基本建设,8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2.04亿元。
二是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中北部地区加快发展。去年,我们从政策引导、项目安排和具体措施扶持入手,加快发展中部中心镇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引进各类大型投资项目在欠发达地区落户,去年有仲恺农学院、*教育学院、市菜科所等一批*市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选址我区东北部地区。调整了区、街、镇的财政分成方案,实行一镇一策,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财政分成比例倾斜,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实力。对全区年集体收入低于20万元以下的18条贫困村制定扶贫实施方案,由区政府14个职能部门共同实施。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九佛、钟落潭、竹料、良田镇辖内云平、云竹工业集聚区的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57.64%和50.15%,竹料、良田、太和镇的税收分别增长22.13%、21.96%和22.06%。中心镇江高镇通过市、区、镇三级筹集资金9000多万元完成或推开了镇内22公里长的道路建设,引进了国际酒饮中心等龙头企业,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43亿元,增长15.69%,完成税收区库收入4000.28万元,增长35.05%。2003年9个镇的税收区库收入占全区的百分比由2002年的20.56%上升到21.57%,上升了1个百分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开始在财政收入状况中得到了反映。
三是调整所有制结构,民营经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去年,我区努力提高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水平,形成了重点企业的跟踪、联系、服务机制,有力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内源型经济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据我区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资料显示,全区民营经济的基本单位占全区基本单位总数的80.7%,民营经济从业人数占全区从业人员总数的48.3%,营业收入占全区总额的52.1%。去年底,全区私营企业户数同比增长116.53%,达到8908户;从业人数6.98万人,增长106.16%。去年,仅国税部分我区私营企业入库税收收入3.93亿元、个体经营入库税收收入9229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49.24%、40.28%,成为
[1][2][3]下一页
第四篇:在中共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共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加快发展发奋图强
为实现西部一流城区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中共xx区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xxx
(2006年7月26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区委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主题,学习贯彻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精神,认真回顾总结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以来的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全区各项工作,讨论决定召开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有关事宜,动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发奋图强,为实现西部一流城区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受区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报告工作,请各位委员和同志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又快又好发展的势头
今年以来,区委常委会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组织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西部一流城区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区域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预计辖区实现生产总值53.47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673万元,同比增长17.23%。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喜人局面。
1、紧紧抓住第一要务,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区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常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键环节,狠抓工作落实,推动了全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三大经济增长带”初步形成,区域经济特色日趋鲜明。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4,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利用“西洽会”、“两节”等平台,加大招商力度,上半年合同引资10.95亿元,到位资金5.1亿元。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实行项目法人制和重点项目“五个一”责任制,不断加强和规范项目管理工作,今年全区落实项目83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2亿元,同比增长36.8。
2、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
常委会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不断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在结合区情实际、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对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及目标要求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安排部署。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着力发展具有城郊特点的菜果畜等特色产业,狠抓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村有产品、镇(乡)有特色的局面正在形成。扎实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和扶贫开发工作,xxx等6个重点村的扶贫开发项目基本完成。夏粮生产在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仍获丰收。加强技能培训,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上半年,全区劳务输出39000多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5亿元。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79万元,同比增长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575.22元,同比增长24.3%。
3、以“双年”活动为主线,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区域环境进一步优化
常委会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连续多年改善环境的基础上,今年又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在全区集中开展了以创“两个最佳”为主要内容的“优化环境年”和以提升xx形象为主要目标的“扩大开放年”活动,从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完善信用体系、维护辖区稳定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对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狠抓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突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明家园”、“生态家园”创建等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和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省级教育强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绿色xx”等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卫生、体育、环保等事业取得了新成绩。
4、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常委会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解决受灾群众、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经常性的重要工作,不断强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强技能培训,组织开展送信息、送岗位、送服务活动,尽力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
等社会保障事业。上半年实现了城乡困难群众应保尽保。综合运用货币安置、留地安置、就业安置、社保安置等措施,确保了失地农民失地不失利。
5、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深入开展创建“平安xx”活动,辖区社会保持稳定
常委会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正确处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的关系。以创建“平安xx”
为目标,积极实施治安防控、矛盾调处、预防犯罪、维护稳定、基层创安“五大工程”。在八鱼、马营地区深入开展了集中法制教育活动,组织干部群众学习了各项政策法规,认真查找了存在的不稳定问题和矛盾隐患,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等违法活动以及危害全区稳定大局的邪恶势力依法进行了专项整治。认真学习贯彻《信访条例》,进一步完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坚持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些信访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一控制、两下降”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先后组织开展了“春季百日破案战役”、“亮剑”禁毒等专项整治活动,有力打击和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坚持不懈地开展与“×××”等邪教组织的斗争,继续保持了“三无”目标的实现。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区上下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实。
6、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常委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认真实施《xx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不断加强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狠抓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对“问题村”进行了集中整建,积极推行社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加强非公经济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作用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全面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制定下发了xx区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考核评比暂行办法》和《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纠风和查办案件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集中开展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全区干部的作风明显转变,抓落实、促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常委会分析认为,上半年,通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共同努力,我们顺利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高点起步。但用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来衡量,与全国各地及周边兄弟县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逼人态势相比,我们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少数单位和干部对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体制、机制上探索解决问题的力度有待加大,损害投资环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二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高,区域经济特色还不鲜明,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第三产业总量还不够大;三是城乡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待继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还须进一步加强;四是就业再就业和农民增收压力增大,城乡部分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不少;五是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精神状态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这些问题,常委会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不断深化完善建设西部一流城区的思路目标,进一步巩固团结稳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为我们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科学的行动指南和明确的奋斗目标。xx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建设西部一流城区思路目标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合xx实际,已经成为激励全区人民开拓奋进的共同意志。因此,我们要坚持建设西部一流城区这个思路目标不动摇,一张蓝图干到底,并结合新的形势和实践不断发展完善,用加快发展的旗帜凝聚人心,用务实创新的举措破解难题,用科学和谐发展的成果惠泽百姓,进一步巩固当前全区团结稳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深化完善建设西部一流城区的思路目标,就是要突出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个时代主题,着力建设经济实力强、发展环境优、创新能力佳、文化品位高的西部一流城区。xx区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目前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虽然现在还处在负重爬坡的转型期,虽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已经呈现出全面提速,在全市、全省乃至西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具备了在加快发展中实现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已经焕发出加快发展的蓬勃生机。尤其是当前一个时期,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主动承接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越来越多的资金和产业正在向我区转移;xx便捷的交通区位、优良的投资环境以及国企改革、科技创新、品牌经济的潜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形成了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和潜能释放的综合竞争优势,加上多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西部一流城区的奋斗目标,坚持多做打基础的工作,多做长远起作用的工作,多做惠及百姓的工作,破解了不少制约发展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赢得民心的实事好事,xx经济社会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黄金期。这一切都为我们向着更高目标奋进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逼人态势,我们坚持建设经济实力强、发展环境优、创新能力佳、文化品位高的西部一流城区目标不动摇,既是凝聚全区人民智慧,巩固改革开放成果,再造xx发展优势的现实需要,也是区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要求,立足xx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和现实基础,着眼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我们强调“经济实力强”,就是要既注重经济总量的规模扩张,又注重质的提高转变,使经济结构更趋合理,质量、效益与发展速度同步提高。我们强调“发展环境优”,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创建最佳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使xx成为聚集生产要素的洼地和投资兴业的热土。我们强调“创新能力佳”,就是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体制,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人的价值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现。我们强调“文化品位高”,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信念为纽带,形成守法、互助、友善、诚信的浓厚社会氛围,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文明进步。
建设经济实力强、发展环境优、创新能力佳、文化品位高的西部一流城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上,就是要突出“三大重点”,努力做到“八个坚持”。“三大重点”就是要加快发展工业园区、积极实施旧城改造、大力开发后山区农村。“八个坚持”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在推动新一轮大发展上努力实现新突破;坚持工业强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上努力实现新突破;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快“三化”进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努力实现新突破;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努力实现新突破;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努力实现新突破;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大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在保持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上努力实现新突破;坚持优化环境,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城市建设管理上努力实现新突破;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提高执政能力上努力实现新突破。全区上下、各个方面要围绕“三大重点”,按照“八个坚持”的要求,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在深化细化上做文章,在推动落实中见成效,把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努力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解决我们当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走出一条又快又好的发展路子。
1、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工业园区
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对于目前民营工业经济相对薄弱的xx来说,大力发展民营工业是壮大区域经济总量、拉动第一产业发展、推动第三产业壮大的根本、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雏形已经形成,有色金属加工、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电子通讯等一批成长性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产业正在迅速崛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户,特别是孵化企业发展的工业园区,从无到有,迅速壮大,不仅成为我区工业发展的硬平台,也为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累了经验。下半年,我们要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壮大主导产业、培育规模企业为着力点,迅速扩张总量,不断提高运行质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强区之路。要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通过政策导向、资源整合、市场运作等方式,加快园区二、三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载体功能,为扩大招商引资、实现超常规发展打牢基础。要把驻区大中型工业企业作为我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优惠的政策、完善的服务、良好的环境为手段,积极支持宝钛、秦机等国有骨干企业剥离社会职能,改组改造,做大做强,千方百计使其续建扩建项目投在我区。要积极扶持已具规模的工业企业,引导经营者通过引资嫁接、资产重组、深度开发,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2、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切实把农业和农村发展放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统筹安排,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要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以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基础,科学规划,试点示范,分类指导,稳步推进。试点乡镇和试点村年内编制完成科学可行的新农村发展规划。要统筹整合项目、资金、人力等资源,加大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集中力量抓好试点,为面上推开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加强农村水利、道路、电力、通讯、生态环境和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建设,特别要按期完成改造60多公里的农村道路,修复4处水利灌溉设施,实施5个村的人饮工程,完成29个村阵地建设,农村改厕500户以上等重点任务。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群众主体作用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民作为生产发展主体、决策主体和受益主体的作用,把农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是否真心满意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事情抓起,让农民从实实在在的变化中看到希望,从真真切切的利益中受到触动,自觉自愿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二要大力开发后山区农村。当前,我区相对发达的城市经济与比较落后的农村经济并存,竞相发展的川塬地带与相对落后的贫困山区并存,现代城市文明与物质匮乏、文化单调的农村传统生存方式并存,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53个后山村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短腿”。为此,我们要把大力开发后山区农村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把所有后山区农村纳入政府扶贫攻坚计划,从政策支持、项目安排、资金扶持、力量调配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移民搬迁、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逐步改善后山区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发展。
三要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从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坚持用工业化、市场化、标准化、品牌化理念谋划和指导农村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种植业、农业内部和农村经济三个层次的结构调整。要立足我区地处城郊的实际,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乡)一品”的模式,采取政策引导、信息服务、科技示范等措施,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扩大精细菜种植基地规模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培育和壮大菜果畜等优势产业。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积极引进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前景的龙头企业,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多途径、多形式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城镇和发达地区有序转移,扩大输出规模。
3、夯实经济基础,构建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富竞争性的发展机制
一要继续优化区域环境。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两年”活动,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使环境成为xx的重要品牌。要在全社会树立“保护发展环境光荣,破坏发展环境可耻”的观念,营造“人人都是环境,事事关系发展”的浓厚氛围。破除权力至上、官本位作风,树立主动服务、优质服务的理念;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工作方式,实现由封闭型思维向开放型思维转变、由计划经济工作方式向市场经济工作方式转变;破除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至上意识,树立大局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观念,增强亲商、安商、富商的主动性,把创造环境、优化环境、维护环境变为自觉行动。继续开展千人评议执法部门活动,对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加大处罚和惩诫力度,保护发展环境。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办法,从源头上堵塞漏洞,防范破坏发展环境的事情发生,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二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要围绕“三大经济增长带”建设,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同时,积极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带动强的第三产业,着力构筑与工业化相配套、与城市化相协调、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经济总量及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加快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商贸等第三产业发展,突出抓好经二路、环火车站广场、桥南等地区的商贸集群建设。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抓好石家营等房地产建设工程,大力发展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行连锁、仓储等流通组织形式,规范物业管理、社会中介等新兴行业,发展电子商务、商品配送等新型业态,努力把我区建成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的商贸物流核心区。充分利用xx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突出“自然观光”、“寻根祭祖”两大主题,办好第二届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会,加快石鼓山主题公园建设,精心打造精品旅游风景区,确立我区在全市的旅游大区地位。
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力争外贸出口额有较大增长,提高经济外向度,促进我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要不断改进招商引资的策略和方式方法,加大我区投资环境、招商项目、优惠政策的宣传推介力度,以各种重大经贸活动为平台,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着力引进那些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辐射能力强、就业空间大、生态环保型的产业项目。要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加强和规范项目管理工作,继续实行区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责任制,对市上考核的20个产业项目要紧盯不放,跟踪落实,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项目如期完成。要抓住当前资本和产业项目加速向西部转移的有利时机,提早谋划、筛选包装和宣传推介一批事关全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大跑项目、跑资金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
4、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
深化企业改革。要以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产权改革步伐,加大股份制企业国有股减持力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继续深化区属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改革,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引导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切实解决“老粮”、“老人”、“老账”问题,推进粮食企业由“计划主渠道”向“市场主渠道”转变。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推进企业改革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妥善安置职工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维护职工利益,努力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和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把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的职能交给市场,把企业自主范围内的事情还给企业,把可由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解决的事务转给中介组织和协会,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上来。
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合理流转。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开展乡镇机构、乡村财务管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农村金融体制等各项配套改革,建立健全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必要经费投入等保障制度,理顺并构建起农村新的行政、经济、社会管理关系。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西部一流城区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必须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为本,以各项创建为抓手,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1、以旧城改造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当前xx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提速的新阶段,随着市行政中心东移与城市东扩南移,我区存在着“边缘化”的危机。我们要按照“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功能、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思路,加快旧城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保持“全市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围绕“共同付出、共同受益”原则,调动驻区单位、社区居民等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认真做好小道路建设工作,力争年内基本解决街巷“行路难”问题。要充分利用现在比较好的政策和条件,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吸引各方面的投资参与,以公园路、清姜路、姜谭路等路段改造为切入点,加快旧城改造步伐,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姜城、峪泉等村为重点,加大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以及破产企业的土地置换力度,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要着眼提高城市品位,突出生态环保,加大特色社区创建力度,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巩固和发展全国社区建设先进区成果。积极支持石嘴头橡胶坝建设,认真完成“绿色xx”创建绿化任务,全面推进卫生乡镇、生态示范村建设,逐步形成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城区。
2、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抓手,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xx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上半年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承担的创建任务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半年,我们要严格对照《实施细则》和《测评体系》的标准要求,对完成的任务要逐项进行自查,不断巩固提高。要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入手,突出市民文明素质养成和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八荣八耻”为标准的社会新风,使知荣辱、扬正气、讲道德、树新风成为全区人民的自觉实践,确保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一举成功。
3、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进步为目标,积极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要把发展社会事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政府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主要职能来抓,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确保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要以创建“省级教育强区”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扎实做好“双高普九”的各项迎检考核工作,确保验收顺利通过,为创建教育强区奠定基础。狠抓文化阵地建设,按期完成区文化馆、图书馆改扩建工程,抓好五镇一乡文化站建设,完善三级文化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我区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品位。进一步提高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突出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服务、优惠政策落实等重点工作,坚定信心,查漏补缺,集中人、财、物力,努力创建成功“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五、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xx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本质要求,是建设西部一流城区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区的有机统一,倍加珍惜历届各套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有利发展形势,倍加珍惜业已形成的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顾全大局,努力工作,全力构建和谐xx。
1、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委人大、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政策,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各界人士合作共事,巩固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共同推进西部一流城区建设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和社会公共事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2、积极实施依法治区方略。牢固树立依法治区观念,深入实施“五五”普法规划,丰富法制教育形式,强化宣传教育措施,加大城市规划管理、社会诚信制度、基层民主管理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组织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广大干部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要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各类司法援助活动。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逐步建立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要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政法干警素质和业务水平,确保执法公正。
3、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围绕省委提出的“一控制、两下降”的总体要求,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以深化“平安xx”创建为目标,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加大对社会面的控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突出抓好信访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好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劳资关系等新型社会矛盾,要注意多做疏导化解、理顺情绪的工作,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地反映自己的合理诉求。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各类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继续开展同“×××”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巩固“三无”目标。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生产措施,不断健全社会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和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以开展国家统筹城乡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两项试点为契机,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免费培训、交友帮扶、就业援助、小额贷款等途径,引导、鼓励、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构建城乡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体系,稳妥地推进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健全农村社会养老和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文明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
六、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实现西部一流城区建设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西部一流城区,关键在人,关键在党。我们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坚持不懈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建设西部一流城区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1、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为主线,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工作,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章》、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精神,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头脑,不断提高全区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继续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建立和完善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使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成为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建设西部一流城区的坚强堡垒和先锋模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学习教育培训体系,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不断增强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2、以区、镇(乡)党委换届为契机,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下半年,区、镇(乡)党委将集中换届,这是全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加强区、镇(乡)两级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个重要契机。全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的高度,充分认识换届工作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区委的部署要求上来,统一到为建设西部一流城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上来,教育引导干部从工作大局、事业发展出发,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坚持服从组织安排,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配合搞好换届工作。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干事有政绩的干部,切实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干部推荐工作责任制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重视培养和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努力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认真落实《xx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和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新机制,加快建立适应我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
3、以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为目标,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方针,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增强班子活力。社区党组织要以社区党建统揽工作全局,认真研究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在共驻共建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不断拓宽社区党建工作的路子。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要按照“拓展覆盖面、扩大影响力、增强有效性、推进规范化”的要求,一手抓组织建设,一手抓作用发挥,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党建工作,要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4、以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实施纲要》,深入推进警示训诫防线建设,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要完善监督机制,把党内监督、依法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提高监督效果。要继续做好查办案件工作,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加大惩治腐败力度。
5、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强力推动工作落实
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思想境界和党性修养的集中表现,也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集中反映。建设西部一流城区,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要围绕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加强作风建设,树立瞄准大目标、实施大手笔、干成大事业的胆识和气魄,增强迎难而上、负重前进、比拼争先的勇气和工作激情,善于想大事、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要围绕加快发展、推动落实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增强为官一任、富民一方的高度事业心和强烈责任感,牢固树立抓作风就是抓落实、抓发展的意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决克服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的不良之风,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心一意干事业,扑下身子解难题,把xx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各位委员、同志们,我们肩负着新的使命,已经站在新的起点,正在步入新的征程。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发奋图强,锐意进取,扎扎实实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为实现西部一流城区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在中共泸州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办通报
第37期
中共泸州市委办公室
2010年12月28日
朱以庄同志在中共泸州市委六届
十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27日)
朱以庄同志在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即将过去。一年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广
大干部群众,严格落实省委“两个加快”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爬坡实干,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全市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按照《四川省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试行办法》有关规定,这个报告也是代表市委领导班子作述职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年来,我们围绕省委的重大部署和全市的重大工作,集中力量抓了几件重大事项,推动全市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我先报告这方面工作情况。
圆满完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全市5512个基层党组织、近15万名党员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在第二、三批活动中分别开展了“天天攻坚加快发展”和“帮民富、解民忧、惠民生”的主题实践活动,在促进科学发展、应对金融危机、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泸州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完善发展思路。在推进“四个四”发— 2 —
展战略的进程中,基于泸州科学发展必须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空间、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市委召开六届十三次全会,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意见》,使泸州发展思路更加完善、目标更加明确、思想更加统一。
总结“十一五”,布局“十二五”。今年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规划、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之年。我们召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回顾总结西部大开发10年来我市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作出全面部署。为谋划好“十二五”发展,组成了专门班子,深入调查研究,并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抓紧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形成了提交这次全会审议的讨论稿。
推进园区加快发展。认真贯彻全省产业园区工作会议精神,专门开展一个周的集中调研,并召开全市产业园区建设工作大会,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园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完善了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
了“百亿园区”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泸州经济开发区、泸州化工园区、泸县经济开发区4个园区今年将实现“百亿园区”的目标。
加快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今年是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第一年,我们重点建设14个省、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在主导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改变、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延伸、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尤其是启动了“名酒名园名村”建设,依托泸州老窖集团,着力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的泸州老窖集团现代农业开发区,努力探索城乡统筹、以工哺农的新路子。
全力创卫保金牌。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做好“国卫”迎复审各项工作,着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顺利通过第五次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得到检查组“工作力度空前,成果得到巩固深化,并有新的发展提高,取得了突破性成效”的充分肯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下面,我报告市委常委会一年来做的其他重大工作。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泸州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深入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前三季度,全市完成GDP498亿元,增长16.8%,增速居全省第4位。1—11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4.1亿元,增长30.3%,增速居全省第3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9亿元,增长42.1%,增速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409亿元,增长30.9%,增速居全省第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4亿元,增长18.5%。
(一)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大力实施“百亿园区”战略,突出抓好优势产业发展。1—11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4.1亿元,增长30.3%,增速居全省第3位。其中,酒业、化工、能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9.1亿元,增长27.5%。特别是在酒业发展上,紧紧抓住年初省委、省政府在泸州启动“中国白酒金三角”暨二郎名酒名镇建设的机遇,集中开工了一批重大项目,成功举办了“中国白酒金三角﹒中国酒谷首届酒业博览会”。1—11月,全市酒业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大关,达到311.7亿元,增长41.8%,已超过去年252亿元的水平。同时,加快推进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有机硅等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培
育化工产业新的增长点。四川煤气化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化工园区的煤气化项目场平全面启动;加快古叙矿区石屏、岔角滩等骨干煤矿开发建设,发展壮大能源产业;加快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成功与广西玉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坚持把产业园区作为工业经济的主阵地,依托园区优化工业布局、做强优势产业、壮大骨干企业、发展产业集群,有力地推动了园区发展进程,全市产业园区建设呈现出良好的态势。1—11月,“七大园区”实现销售收入496.9亿元。
(二)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推进。大力实施“千亿交通工程”,着力加快以出川大通道为重点的交通枢纽建设。目前,川黔、泸渝等5条高速公路,叙大铁路、进港铁路以及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隆黄铁路叙永至贵州织金段、泸州机场迁建工程和“中国白酒金三角”大通道——宜宾兴文—古蔺二郎—贵州习水高速公路泸州段将尽快开工建设;内泸城际铁路、重庆—泸州—昆明客运专线铁路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随着这一批大通道项目的加快建设,将从根本上提升泸州区位优势,使泸州成为四川突出南向、通— 6 —
江达海、沟通南亚和东南亚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1—11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9亿元,增长30.9%,增速居全省第6位。
(三)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坚持抓开放促发展,把承接产业转移摆在突出位置,紧紧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园区,全力招商引资。今年以来,已先后组队赴上海、山东、浙江、福建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并邀请上海松江区代表团、福建商会等来泸投资考察。着力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载体,在产业园区中建设浙江产业园、宁波电器产业园、重庆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园中园”。1—11月,全市引进外来投资项目873个,到位市外国内资金377.8亿元,增长84.1%。
(四)现代农业取得突破。紧紧围绕生猪、果蔬、林竹、优质稻、高粱、烤烟“六大”优势主导产业,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14个省、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截止11月底,8个一类示范片已完成目标任务的146.1%和三年规划建设任务的58.7%,6个二类示范片全部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名酒名园名村”项目区已形成1.2万亩高粱基地,启动了现代化养殖基地筹建等工作。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
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0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42个。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0.8亿元,增长4.2%。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预计全年实现劳务收入122.2亿元。
(五)第三产业持续活跃。紧紧围绕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组织中心的目标,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商贸流通、旅游和现代金融服务业。充分发挥港口优势,继成都之后,又与武汉签订了港口物流战略合作协议。开工建设了投资20亿元的西南商贸城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省较大的综合商贸平台。成立了全国注册资本最大的龙马兴达小额贷款公司,引进了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落户泸州。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3.6亿元,增长22.5%。1—11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4亿元,增长18.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17.8亿元,比年初增长21.5%;贷款余额404.3亿元,比年初增长30.4%;泸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75.5万吨,增长49%,其中集装箱6.4万标箱,增长18%。
(六)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围绕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双百”和“双两百”— 8 —的发展目标,着力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了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即将完成总规纲要编制工作。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沱一桥复线桥顺利通车,蓝安路二期、长江截污干管等工程如期完工;国窖长江大桥加快建设;沙茜片区、城西片区、城南片区、城北玉带河片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预计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2.6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84万人。
(七)生态建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取得新成效。针对节能减排的艰巨任务,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前三季度,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5.27%;二氧化硫削减9436吨;化学需氧量削减1968.68吨。随着川南发电厂2号机组脱硫技改的完成,以及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项目的投入运行,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能够完成。
二、加强社会建设,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始终关注民生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强化社会建设和经济建
设并重的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一)民生工程进展良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民生工程预安排资金17.1亿元,截至11月底预算执行26.9亿元,预算执行进度达157.4%。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工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老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工作,提高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工伤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对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人数44.9万人。加大扶贫解困力度,扶持农村8.2万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力度。百姓安居工程进展顺利,对670户农村困难群众进行危房户改造,解决15.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房源已完成3580套,新建2420套正在施工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农家店484个。修建农村公路1224.2— 10 —
公里。
(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义务教育稳步推进,高等教育、普高教育、民办教育发展态势良好。今年高考本科上线11185人,首次突破万人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泸州大剧院为代表的十大重点文化项目全面展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参保77.9万人,比上年增加10.7万人;新农合参合人口379.5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明显好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8‰。广播电视“村村通”完成5601个自然村的建设任务,占全年任务的166.9%。扎实开展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推动双拥工作深入发展。
(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把今年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年,重点开展了“五乱”治理、“211示范工程”、城乡风貌塑造、城乡环境绿化、城乡结合部治理等专项行动,城乡风貌进一步改观。今年以来,已投入4200余万元添置环卫设备设施和日常保洁,“五乱”治理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投入6亿
多元塑造城乡风貌,主城区和各县城、干线公路沿线整洁有序,各具风貌;投入12亿元,新建、改造农贸市场28个,新增绿化面积6万多平方米,主城区农贸市场全部达到“三化”标准。着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制定有关制度、办法、规定20余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扎实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四)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对重大不稳定因素和事件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实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包案化解、一线指挥,一批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积极开展稳定风险评估,对成自泸赤高速公路等34个重大事项均实施了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了一大批突出矛盾和稳定隐患。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依法按政策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成功解决,在全国“两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未出现择机进京非正常上访。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不断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措施,未发生重大以上安全事故。1—11月,排查信访积案3433件,化解2725件,结案率达79.4%;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3800件,调处成功率97%;— 12 —
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29起,下降17.3%。
三、加快依法治市进程,稳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民主团结、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
(一)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支持人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支持人大紧紧围绕推动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听取和审议“十二五”规划编制、新农村建设、预防职务犯罪等15项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城乡规划法》、《水污染防治法》6部法律法规和多个条例的执法监督检查,围绕全市工业、金融运行等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同时,组织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对新农村建设、酒业集中发展区等进行了集中视察和专题视察30余次。健全和完善人大工作机制,— 13 —
各级人大自身建设和代表工作得到加强。
(二)加强和改善政协工作。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协商议政,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支持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围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重大问题,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形成一批高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和意见建议。一年来,市政协就园区建设、品牌农业发展、机械产业发展、交通枢纽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质量技术监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重要工作,组织主席会议成员视察11次、专委会视察21次、委员分组视察15次,开展专题协商3次、重点课题调研18个,形成专题报告3个、视察报告21个、调研报告21个,征集委员提案381件,收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625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加快依法治市步伐。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促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动服务型、法治型政府建设。— 14 —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水平得到提高。“五五”普法顺利通过省上验收,全社会法治观念不断增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进一步形成。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完善村(居)民自治,健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坚持党管武装原则,突出抓好民兵应急专业队伍建设,国防动员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理论武装工作富有成效。大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出台《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市确定首批16个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初步形成学习制度化、常态化的格局。市委中
心学习组全年集中学习17天,先后邀请国务院参事等领导及清华大学、西南财大等高校专家辅导9场次,对重大理论问题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不断提高。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巡回宣讲,市、区县两级已开展宣讲活动230余场次,听众近5万人次。创办“酒城讲坛•电视大讲堂”,在全省首开人文讲坛上电视的先河。16名中心组成员深入基层讲党课32次,党的创新理论在城乡各处得到广泛宣传,为推动泸州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
(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锻炼干部的主战场,选派50多名干部充实到园区、招商等重要岗位锻炼,遴选7名副县级干部到区县挂职。优选年轻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集中调整充实了420多名县级后备干部,选派121名年轻后备干部实行省、市、县双向互派挂职锻炼。选派优秀干部人才援藏挂职,全面完成101名干部人才的选派任务。积极开展干部教育专题培训,举办主体班9个,完成各类调训340人,选派140名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 16 —
员分赴清华、北大等高校培训。
(三)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坚持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探索实施开放式差额提名“一把手”,分两批对14个市级部门空缺职位进行开放式提名集中选任,实行差额公示、差额考察、差额上会,扩大干部选任民主。不断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式,拿出8个县级领导职位参加全省统筹公选,公开选拔了25名科级领导干部。积极探索干部监督的有效方式,试行“两会”期间对党政领导班子测评,有效落实群众的民主权利。全面推行区县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和干部选任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市委班子和72个有用人权的县级单位全部开展了干部选任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在全省组织工作满意度测评中,我市在21个市州中排位第4,列第一档次。
(四)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确立了“天天攻坚推动科学发展、创先争优加强基层党建”的主题,积极开展“五好四强”基层党组织创建和“十佳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办实
事6000多件。坚持把推动扶贫解困、促进农村发展作为“挂包帮”活动的根本目标,市县领导挂点256个,部门包村675个,党员帮户9800多户,落实帮扶项目700多个,帮助群众解决困难8000多件。7个区县全部建立“两新”组织党工委或非公企业党工委,全市规模以上非公经济组织全部建立党组织。加强优秀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调训村级党组织带头人426人,公开选拔94名优秀农村青年参加成人大专脱产学习。建立了全市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帮助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就业。全面完成村级党组织换届工作,实施公推直选,指导1705个村(社区)顺利推进“两委”换届选举。
(五)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围绕打造“风清气正泸州”的目标,扎实开展党风廉政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三化”建设,研究出台了“1+N”文件,建立了廉勤预警分析制度、“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等各项制度,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对各县区、各部门“一把手”的风险防范,认真抓好风险点查找。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廉政法规网,制定了恢复党员权利办法,填补了反腐倡廉制度空白。深— 18 —
入开展民生工程、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专项检查,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利。深入开展效能建设,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1—11月实施效能问责117人,给予组织处理6人、党政纪处理4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266件,结案272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10人。最近,我市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市在中纪委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座谈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以上报告的是市委常委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在各位市委委员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奋斗,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在此,我代表常委一班人,向各位委员,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市委常委会的工作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一是发展不够、发展不足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最近几年,泸州的发展态势虽然比较好,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前列,但全市经济总量仍然偏小,GDP总量一直处于全省第9位,— 19 —
虽然实现了“保位”的目标,尚未实现跨越升位的发展。二是招商引资的质量仍有待提升。尽管招商引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具有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项目不多,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及知名企业偏少。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中,外出洽谈的项目不少,但使项目落地的工作还需加强。三是重点项目建设的力度仍需要加大。泸州属于欠发达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加快发展仍需要靠投资拉动。尽管这几年全市在投资上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但主要靠高速公路、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缺少一批对泸州未来发展影响大的重特大工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仍十分繁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对这些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认真加以解决。希望同志们对市委常委会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不断开创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朱以庄同志在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这次全会,对于全面分析和把握我市当前和今后几年发展形势,科学制定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推进“四个四”发展战略,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认真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领会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和这次市委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和推进我市“十二五”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十二五”泸州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泸州更好更快发展
进入新的一个五年,我们又站在一个新的更高起点上。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必须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准确把握我市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大力推进泸州发展新跨越。
(一)要坚定“十二五”加快发展的信心。这次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十一五”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是科学的、积极的、符合泸州发展要求的,也是通过努力一定能够实现的。“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冰冻雨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坚持“立足四川、依托重庆、融入成渝、拓展滇黔”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开拓创新,攻坚破难,奋力跨越,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 22 —
务,效果好于预期,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的五年,是泸州发展思路不断完善的五年,从“四个四”发展战略,到关于加快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园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两决定一意见”,再到关于加快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和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两个意见”,泸州跨越发展的思路不断完善和丰富。这五年是泸州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从不到300亿元增长到700亿,连续突破5个百亿大关。这五年是泸州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的五年,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上升,实现从工业化初期进入了中期。这五年是泸州发展后劲更足的五年,一批关键性、标志性工程陆续开工建设,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特别是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码头、机场航空,以及区域内的交通网络、电力、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都有新的进展和较大的突破。这五年是泸州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五年,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制约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性障碍逐步破解。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合作成效日
益明显。这五年是泸州城市建设加快的五年,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口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更为重要的是,各区县、各部门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科学完善的发展思路,有几年发展蓄积的动能,有全市上下的拼搏干劲,泸州在“十二五”一定能实现加快发展、起步腾飞。
(二)要抢抓“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对于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泸州,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就能实现更快发展;忽视机遇、丧失机遇,就会落伍掉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一是西部大开发是最大的机遇。国家明确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的优先地位,给予了特殊的政策支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的重点和方向与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部署是高度吻合的。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就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建设高地、跨越发展的过程。二是扩大内需是长期的机遇。中央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的长期战略方针。从区域— 24 —
层面讲,扩大内需,西部是最具潜力的地区,这既包括进一步扩大西部的投资需求,也包括挖掘西部的消费需求,解决制约全国持续增长的市场约束。而且还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影响有可能长期存在,中央扩内需促增长的政策取向不会轻易改变,刺激措施不会轻易退出。这有利于我们抓住有利的政策条件,继续扩大投资、推进重点产业项目,拉动经济持续增长。三是同处几大经济区是独特的机遇。泸州地处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区等三个国家级重要经济区的叠合部。每个经济区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有先进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区域合作机会和更多的经验借鉴。四是灾区重建和发展振兴是可用的机遇。四川灾后重建任务目前只是基本完成。经过省委、省政府的积极建议,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促进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的专项规划,并有望出台新的支持政策。泸州虽然不是灾区,但完全可以“搭好车”、“借好势”,用好这些政策,放大政策效应,有利于解决全市的发展难题。综合分析各方面形势,泸州“十二五”是完全可以加快发展、大踏步前进的重要时期。
(三)要明确“十二五”发展的思路和重点。中央《建议》明确提出了我国“十二五”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谋划我市“十二五”发展,必须鲜明突出这一主题和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建议》“五个坚持”的原则,并充分体现到泸州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要从我市面临做大经济总量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出发,坚持在扩大增量中调整经济结构,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变、在加快转变中谋发展。要继续深入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全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把泸州建设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经济发展高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泸州经济总量偏小、发展不足的问题,决定了我— 26 —
们要强化投资加快做大增量;泸州尚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支撑还不强的实际,决定了我们要突出优势加快产业发展;泸州落后的基础设施对加快发展的制约,决定了我们要尽快改善基础条件;泸州确定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决定了我们要加快推进城镇化;泸州粗放型增长,发展方式的落后,决定了我们要更多依靠科技人才;泸州全市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生活的愿望,决定了我们要大力改善民生。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是我市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我市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发展的潜在优势。抓住了这些重点,就把握了“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我们一定要从发展需要出发,抓住重点,奋力突破,力争用几年时间再办成几件大事,努力实现爬坡上台阶,开创新局面。
二、“十二五”是泸州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和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泸州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次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市“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要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整体谋划,— 27 —
突出重点,着力解决一些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的发展问题,努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着力推动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抓手。要坚持以工业为主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优势产业强势发展,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壮大,尽快构建起具有泸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要发展壮大“四大产业”。酒业、化工、能源、机械“四大产业”是泸州长期以来形成的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通过最近几年的大力培育,已成为整个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要继续坚持优势优先的战略思想,不断创造新优势,以泸州老窖、郎酒“两大龙头”,“名酒名园名村”和二郎“名酒名镇”建设,酒业“小巨人”为重点,做优白酒产业,提升“中国酒城”的优势地位,努力把泸州打造成为“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要做精现代化工产业,依托完善的化工产品体系和较强的化工产业配套能力,着力延长化工产业链,大力推动传统化工向现代化工转型。尤其要抓好关系泸州化工产业发展未来的200亿方大型— 28 —
煤气化项目建设,实现化工产业新的跨越。要做强能源产业,依托铁路、电网等不断改善的基础条件,发挥古叙煤田公司的龙头作用,加快古叙煤田煤电、煤化等深度开发。同时,积极争取长江航电综合开发和核电站建设。要做大机械制造业,以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大力引进国际国内实力强、分量重的机械龙头企业,重振泸州工程机械产业辉煌。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四大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亿元。
二要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所在,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近几年,我市工业园区从无到有,建设速度很快,发展势头强劲。我们要乘势而上,坚定不移地实施“百亿园区”战略,在加快建设酒业集中发展区、化工园区等“七大园区”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的产业园区。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产业园区达到10个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550亿元以上,建成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园区1个、超200亿元的园区4个、超100亿元的园区1个。
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泸州由于地
处川滇黔渝结合部,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历来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要充分发挥优势,以商贸物流、旅游和现代金融服务业为重点,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努力把泸州建设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旅游组织中心。要充分发挥泸州医疗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和打造医疗服务中心。要以一批重大文化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要积极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培育新热点,从而拉动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消费。
四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举措。泸州目前这方面的条件虽然较差,但我们要把它作为一个努力方向。一方面,要依托现有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做文章,提升优势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招商引资,引— 30 —
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知名企业,通过引进一个企业,带出一个产业,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对泸州这种欠发达地区来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基础条件,是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我们要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主动对接国家投资支持的重点和方向,促进投资持续较快增长,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尽快从根本上改善泸州的发展基础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首要的是全力推进交通枢纽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千亿交通工程”,决战决胜交通枢纽会战,加快构建铁、公、水、空较为完备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要突出抓好出川大通道建设,尽快建成泸渝、川黔、成自泸赤、宜宾兴文—叙永—古蔺—二郎—习水高速公路泸州段和隆黄铁路叙永至贵州织金段、叙大铁路、泸州集装箱码头进港铁路;开工建设内泸城际铁路、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改建工程和乐自泸铁路、重庆至昆明铁路泸州段,建设方山、永利等港区铁路专用线和石宝、观文等煤矿铁路专用线,积极开展古蔺至遵义铁路前期工作;完成云龙新
机场建设。要大力推进国省道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形成区域内完善的交通网络。要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建成以主城区为中心、“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三纵四横”铁路网、“一横二纵五港区”的水运体系,以及川滇黔渝结合部重要支线机场,把泸州建成四川突出南向、通江达海、沟通东南亚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泸州百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要加强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促进泸州可持续发展。要完善信息网络体系,实施“三网融合”,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
(三)着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我国最大的内需是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在城镇化。我们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十二五”发展的强大动力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加快构建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努力提升城镇化水平。
要按照我们已经确定的“双百”、“双两百”战略— 32 —
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推进泸州城市建设,确保到2012年,城市人口达到100万人,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要加大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成国窖长江大桥,加快建设蓝安路、茜草至泰安、城西至隆纳高速连接线、城北至新机场连接线等城市干道,进一步形成大城市骨架,并带动城市多组团发展。要加强城市通讯、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按期创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要切实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以酒文化为核心,着力抓好城市风貌塑造,彰显酒城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同时,要加快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建设。4个县城是泸州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提高县城建设和管理水平,着力塑造特色、提升品位,提高产业、要素集聚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要有选择、有步骤地优先发展一批重点小城镇,使之发挥大城市不可替代的功能,成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 33 —的联结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
(四)着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央强调,“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前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要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抓手,成片推进优质稻、酿酒专用高粱、果蔬、烤烟、林竹、生猪六大优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把泸州建设成为重庆的“菜篮子”、“果盘子”和农产品加工基地、集散中心。要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引导有实力、有市场的龙头企业创建农产品基地、开展农产品加工,着力扶持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二要大力改善农村面貌。要以农村水利、道路为重点,新建一批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加强农田水利— 34 —
基本建设,加快农村公路、机耕道建设和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全面规划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村落民居建设和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等,着力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生产生活模式,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三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要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推广运用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副产品运输、旅游服务等非农产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根据我市二、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需求,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促进农民工就地转移就业。要严格执行国家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政策性增收。
(五)着力推动科教兴泸和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和人才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撑和关键。我们要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教育为基础,以人才为根本,大力推进科教城建设,着力推动科技进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大人才开发力度,为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要坚持科技服务经济发展的导向,围绕优势产业,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尤其是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领域创新成果的转化。要充分发挥我市教育优势,深入推进职教攻坚,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努力构建川滇黔渝结合部教育培训中心。要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造良好的事业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努力培养、引进和用好各类人才。
(六)着力推动改革开放。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关键在能不能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开放的理念谋划发展。要加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围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综合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非公— 36 —
有制经济参与国有资本结构优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用事业领域,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继续深化扩权强县试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财税金融和投融资制度,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管理,规范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要坚持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更加突出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要着眼做强产业,敏锐把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动态和规律,抢抓机遇,主动出击,招大引强,实现产业发展的快速突破。要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注重增强针对性,不断拓宽渠道,全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形成新兴产业链。要深入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等方面加强与成都、重庆的联系,争取共享成渝经济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相关政策。要大力推动川南经济区发展,强化与滇黔的交流合作,加大与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等区域的合作力度,不断提高我市
经济的开放度和外向度。
(七)着力推动民生改善。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继续实施重点民生工程,让发展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积极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机制,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人群的就业问题。要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要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体育事业,不断提高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要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满足广大— 38 —
人民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引导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要大力实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建设基础。
(八)着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十二五”发展的目标任务,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要清醒认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全力打造“和谐泸州”。
一是切实加强社会管理。要创新社会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建立政府、社会、公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要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推进社会管理重心向基层组织转移。要妥善处理工程移民、失地农民等安置问题,加强特殊人群、流动人
口和“两新组织”、网络虚拟社会、重点地区和治安复杂场所的服务管理,进一步强化应急处置机制建设。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到社会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和改进人大、政协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推进双拥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二是扎实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从群众利益出发,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要采取正确方式方法,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群众的信任,切实解决一些干部不敢面对群众、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要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充分发挥— 40 —
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要健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挂、包、帮”活动,切实帮助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不断深化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把握新形势下做好维稳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切实转变维稳工作的思路,实现从“保稳定”向“创稳定、促和谐”的转变,努力营造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严打整治行动,着力解决社会治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健全维稳工作预案,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强化安全生产,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要落实维稳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强维稳力量建设,不断提高维稳工作水平。
三、“十二五”发展的任务繁重,我们要倍加努力、— 41 —
超常付出,确保美好蓝图圆满实现
这次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我市未来五年的科学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带头扎实苦干,奋力攻坚克难,把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落到实处。
(一)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泸州每个发展阶段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解放思想为先导。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必须大力推进新的思想解放。要在解放思想中勇于超越。要以宽广的视野考量自身的发展,清醒认识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确立更高的发展定位,树立更高的目标追求,全力推动泸州跨越发展,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升位的目标。要在解放思想中突破常规。目标一旦确定,路子一旦选准,就一定要放开手脚干,要敢于顶着压力干,排除万难干,敢干别人不敢想的事,敢干别人不敢干的事,敢干别人未曾干过的事。要旗帜鲜明地鼓励创新、支持改革、善待挫折、宽容失败,更大力度推进发展思路、体制机制、— 42 —
政策措施的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争创新的优势。要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共识,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用泸州发展的美好前景激励人心、凝聚力量,进一步打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二)要做好规划。要以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结合本次全委会的讨论成果,认真修改完善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并扎实做好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区县要在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谋划未来发展,确定具体目标任务,创新发展思路,提出发展举措,制定体现时代要求、符合自身实际的“十二五”规划。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与中央、省委的“十二五”发展部署相衔接,与周边区域特别是重庆市的“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与我市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部署相衔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市委近几年工作思路和重大部署相衔接,确保发展思路更完善、更科学。
(三)要用好政策。推动发展,政策就是资源。“十二五”时期,西部大开发政策、贫困地区连片扶贫政
— 43 —
策、转变发展方式政策、产业转移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政策很多。对这些重要政策,如果我们学习得深入、研究得透彻、利用得充分、落实得到位,就会对促进泸州科学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区县、各部门要努力吃透中央和省上政策的精神,深入研究、认真梳理、及时对接,准确把握政策的支持范围、原则、方向和重点,用心研究捕捉其中的重要信息,切实把支持政策落实到工作中,用政策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要注重做好特殊政策的“放大”、“叠加”和“嫁接”工作,搞好政策的细化和配套,真正用好用活用足政策,把支持政策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动力。
(四)要狠抓落实。规划的功效在于实施。要建立健全抓工作、抓落实的责任机制,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负起责任,真正形成带着感情抓落实,带着激情抓落实,带着责任抓落实的局面。要加强监督检查,抓住目标要求不放松,落实政策不放松,解决问题不放松,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出实效。尤其要加大问责力度,做到发展压力级级传递、工作动力层层提升,确保中央、省委的精神和的市委部署执行到位、落到实— 44 —
处。要继续倡导“四个特别”的作风,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引导各级干部为“十二五”各项事业发展顽强奋斗、扎实奋斗、不懈奋斗,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最后,我再讲一下当前工作。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岁末年初,事务繁多,大家一定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一是要认真谋划好明年工作。各区县、各部门要加强对重大发展问题的研究,对明年的工作超前谋划、超前部署、超前准备,尽快把思路理清,把重点找准,把基础工作做细做实。当前,国家和省上都在研究谋划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项目,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上的对接,力争有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上的盘子。要从一开始就全力以赴,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确保各项工作实现开门红。二是要做好关心群众工作。要继续实施重点民生工程,确保资金投入和项目落实到位。要特别关心贫困地区的特殊困难群众,认真组织开展好送温暖和献爱心等帮扶工作,帮助群众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三是要努力确保安全稳定。年底前后往往是信访多发期,各区县、各部门
— 45 —
要继续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着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要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四是要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元旦春节将至,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禁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严禁巧立名目乱发钱财,严禁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严禁收送“红包”,着力营造为政清简、作风清新、为官清廉的良好风气。
同志们,酒城大地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科学发展的风帆已经起航。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努力把泸州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 46 —
(此页无正文)
— 47 —
【仅通过党政网发出】
发:各区、县,市级各部门。
中共泸州市委办公室
2010年12月28日印
(共印20份)
—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