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两小儿辩日》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激发学生学习和欣赏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意思。
教学准备:(学生)
1、预习课文,记录下不懂的问题。
2、搜集孔子有关资料。
(教师)
1、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1、交流资料,揭示课题(出示孔子画像)师:同学们看,他是谁? 生:这位是孔子爷爷。
师:下面我们来听听有关孔子爷爷的介绍。(听录音介绍)师:介绍听完了,告诉老师,你对孔子还了解多少?
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还有一句名言:“诲而好学,不耻下问”。师:真好,连孔子说的话你都记得。谁再来说说?
生:孔子自幼好学,熟读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师:说得真精彩,你是位爱读书的孩子。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孔子的文章《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提醒学生“辩”中间是个言字旁。)师:在课题中,“辩”是什么意思?
生:“辩”在课题中是辩论、争论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齐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从课题中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他们在辩太阳的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两个小孩是怎么辩的?
生:我想知道他们辩的理由是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他们辩的结果怎样?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别急,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文言城里。今天,咱们就和孔子爷爷一起来玩个闯关游戏,好吗? 生:好!
[评:扎实的训练从头开始。师生的资料交流,为理解课文寓意埋下伏笔;“辩”字的提出,既指导学生重视了其写法,又切了课题的题眼;质疑问难,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2、游戏闯关,学习课文
第一关:走向文言城(初读,读顺课文)
师:那我们就来闯文言城的第一关,第一关的通行指令是: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师:同学们,平时你们是怎样读课文的,谁来说说? 生:平时我们读课文是咬准字音,并有感情地读。师:哦,你是这样读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在读古文的时候,要用古人的语气去读。
师:方法都不错,老师也告诉大家一种读的方法,这是一篇文言文,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字词,咱们重点读;不熟悉的句子要注意它的停顿,再连起来多读几遍,开始自由读吧!(生自由读课文)
师:好,谁来读读这些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及难读的词:盘盂
探汤
沧沧凉凉 曰 孰
汝
乎)(指名读生字词、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随时正音)师:字词掌握得真不错。咱们再来看看句子,好吗?(出示课件: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师:请大家自己先试着读读。(自由读、指名试读)
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把意思接近的词语放在一块,中间注意停顿!(课件演示: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指名试读,读得很好,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另两个句子: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孰/为汝/多知乎?)(生纷纷举手,全班齐读)
师:读得真好,请同学们用上刚才的这种方法,再试着把全文自由地读一读。(生自由读后听课文录音,再次练习读课文。男女生分段读,最后一段齐读。)[评:多读、读好停顿、断句是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基础。这个教学环节分了三步走:
一、读好生字及难读的词;
二、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好文中难读的句子;
三、凭借学法,读好整篇文章,这一步骤,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过程方法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关:走进文言城(细读,知晓文意)
师:紧接着,咱们迎来了闯第二关的机会,请大家看第二关的通行指令: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诗文的意思的?
生:我们一般先借助课后注释,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讨论,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我们先是预习,然后再看看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乃至整篇文章的意思。
师:同学们,用上刚才你们说的方法,咱们一起来理解第一句话的意思。(课件出示第一句话: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师:谁来说说“辩斗”、“故”在句中的意思?
生:在句中,“辩斗”的意思是辩论、争论;“故”的意思是原因。师:谁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句话的意思?
生:孔子去东方游学,路上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上前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师:说得很好。谁再来说说?
生:孔子到东方去游学,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于是询问他们为什么争论。师:刚才你们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了句意。现在你们就选用自己的方法,一边默读一边理解句子的意思吧!(生默读课文,理解句子意思)
师:好,同桌互相说说意思,不明白的同桌共同解答,还有不明白的可以问问旁 3
边的同学,也可以问老师。(同桌互相说意思)
师:现在老师要来看看你们理解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及其日中如探汤。
3、孰为汝多知乎?)(生分别说意思)
师:老师挑了三个最难理解的句子,你们都理解了,学得真不错。现在连起来说说整个故事的意思。(生自由练说)
师:谁能说说?(生纷纷举手)师:别急,同学们爱看动画片吗? 生:爱!
(课件展示动画片)
师:现在,同学们有没有信心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大家注意听,他哪里讲得好,哪里要补充?(指名讲故事,非常精彩)
[评:由不懂到懂,整个环节呈螺旋上升的态势。首先,让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第一句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自学自悟,体味学习滋味,学会阅读方法;最后,用生动的形式(播动画片)激发学习热情,降低学习坡度,达到理解全篇的目的。] 第三关:探密文言城(精读,探究内涵)
师:你生动有趣的故事又告诉我们,咱们又过一关了。(课件出示:
1、弄清两小儿辩什么,怎么辩?
2、你喜欢谁,为什么?)(指名读要求)
师:你们平时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生:我们先是四人小组讨论,如果再有不懂的,就向老师请教。师:谢谢你,老师就是你的合作伙伴。
生:我会多看几遍课文,再从文中寻找答案。
师:你们的方法真好,同时,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小诀窍: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划,答案就蕴含在文章之中。(生勾勾画画写写)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小儿辩什么、怎么辩? 生:两小儿辩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
生:两小儿辩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远还是近的问题。
师:单单是辩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吗?同学们再读课文。(生再次自由读课文)师:谁来说说到底辩什么?
生:辩日出、日中的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师: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这里知道的:“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没有。(师相机板书)
师:他们到底是怎么辩的,谁来试一试?(生读第一小儿说的话)
师:你说的是这样的一番景象(同时出示相应的课件),日出的太阳大得像车的篷盖,到了中午就小得像个盘子。师:请你上来板书,好吗?
师:你想在黑板上写些什么?能告诉大家吗? 生:我想写“大”、“小”两个字。师:为什么?
生:因为日出的太阳大,而日中的太阳小。师:谁想来跟他辩辩?(生读第二小儿说的话)
师:你说的又是这样一番景象(同时出示相应的课件)。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5
你们看,穿了这么多衣服,而一到中午,就热起来了,看,都出汗了。师:请你上来板书,并告诉大家,你想板书些什么? 生:“凉”、“热”两个字。师:为什么?
生:因为日出的时候凉,而一到中午就热。师:同学们,你们平时为了一个问题争论过吗? 生:争论过。
师:当时你们的表情怎样,心情怎样?
生:我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会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生:我们会争得脸红脖子粗。生:我们会各抒已见,谁也不让谁。
生:我曾经在电视里看过辩论赛,选手们个个唇枪舌剑,场面十分激烈。师:今天我们就来个辩论赛好吗? 生:好。(指名辩论)
师:请记住,今天你们就是两千多年前的两小儿,你们是一对好朋友,相遇了,可是为了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而发生了争论,记住你们的观点和理由。(两名学生开始互相辩论,较精彩。师又让两生来辩论,很精彩。生纷纷举手,要求辩论。)
师:好,把机会给每一位同学,那咱们一起来辩一辩,男生做第一小儿,女生做第二小儿,记住你们观点和你们的理由,开始吧!(男女生都站起来热烈地争辩着,台下观众也情绪高涨。)
师:辩得真精彩,个个面红耳赤,不分上下,有的同学把袖子都给挽起来了。师:日出、日中的时候,太阳到底离我们是远还是近呢?你们想一想。(师板书“?”)生:一样的。
师:为什么?结合你们课外获得的知识讲讲吧!生:我听爸爸说过,这是视觉上的错觉。师:具体说说吧!
生:早晨太阳出来,后面有树木、房屋的衬托,显得大些;中午,太阳后面是广阔的天空,就显得小。
另一个学生抢着说:我还从《十万个为什么》上看到:早晨的太阳是斜射的,中午的太阳是直射的,在相同条件下,直射比斜射热量高。所以,温度的高低并不能说明太阳的远近。
师:说得真好,看,科学小博士也等不及了,要急着来告诉我们。(出示科学小博士的课件,介绍太阳的科学知识。)
师:现在同学们都清楚了吧。其实,不管是在日出还是在日中,太阳离我们的远近都是一样的。
(师擦掉“?”,写上“一样”)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说说课文中三个人物你们喜欢谁?为什么? 生:我喜欢孔子。因为孔子能够做到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会不懂装懂。
师:你从文中哪句话知道的?
生:我从文中“孔子不能决也。”知道的。
师:是啊,孔子博学多才,是位大学问家,然而,面对两小儿提出的问题却能实事求是,不怕丢面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相机出示课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这句话吗?愿意跟老师一起来读读吗?(师生齐读)
师:谁接着说你喜欢谁呢?
生:我喜欢两小儿。因为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所以我喜欢他们。生:我也喜欢两小儿。因为两小儿能面对不明白的事物,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不断地探究,所以我喜欢他们。
师:是啊,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种大胆质疑、不断探究的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科技的发达,我们应该向他们…… 生:学习!
[评: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升华情感是这一环节的最大亮点。两个问题的解决始终不脱离“读”,师在告诉读的诀窍的同时,或联系生活实际,或引入课外 7
知识,或创设情境,个性化的阅读火花怎能不朵朵绽放?] 第四关:放歌文言城(诵读,吟咏积累)
师:同学们顺利地闯了三关,咱们齐心合力来闯最后一关!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第四关的通行指令(课件出示:反复吟咏,熟读成诵)!师:你们平时是怎样吟咏古诗文的呢?
生:我平时读古文时,会注意停顿,并读出古人的语气。生:平时我在吟咏古诗文时,会学着古人的样子,并加上动作。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不错,现在就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做一回古人一起来吟诵吟诵,还可以加上动作。
(生自由吟咏,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前俯后仰,还有的站起来吟咏)(指名吟咏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得较好。)
师:看到同学们的热乎劲儿,老师也想来参加,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师:从第一个自然段开始,你想吟咏哪个自然段你就站起来吟咏哪个自然段。(师生共同吟咏)
师:吟咏得真不错,古文是古代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想记下来吗?
(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评: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增强文言文语感,品味文言文的特点,接受美的熏陶;熟读成诵,积累古诗文。]
3、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作业(任选一题)1.尝试阅读文言名篇,如:《论语》、《左传》、《诗经》…… 2.读有关孔子的故事,积累孔子的名言。3.读读有关科学探索的小故事。
《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反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是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在本人这所谓的“辩论赛主席”的“陪伴”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到这场跨越两千年时空的辩论赛之中,读出唇枪舌剑之感。磨练诵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
首先,深刻理解重点字词。在学生展开辩论之前,总结出多读几遍,结合课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这些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疏通文章,理解内容的难度,同时,加强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共同点,即沟通古今联系,利用学生熟知的词汇句式去学习文言文,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使之成为认知的起点,新知的生长点,不正是温故而知新吗?深刻理解重点字词也为后面的辩论赛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真正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升入中学乃至终生学习都将受益匪浅。
其次,激发朗读古文兴趣。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他们对此既新奇而又有点畏惧,怎样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培养他们乐于主动学习、积累古诗文的兴趣呢?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维持他们的注意。”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就从文章的内容切入,抓住课题中的“辩”字引起学生注意。以“辩论赛”的形式要求学生展开一场跨越两千年时空的辩论赛,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把原本很难理解的有很枯燥的文言文变得简单而又有情趣了。教学中,激烈的辩论氛围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学生纷纷从开始的慢条斯理到后来的唇枪舌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接着安排学生从个人辩论到男女生集体辩论,最后熟读成诵。
最后,真正感悟人文内涵。我注意引导学生领悟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从两小儿辩斗的情境中,学生体味到了古人善于思考、大胆置疑的学习态度。古人的榜样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而文本中的“孔子不能决也”让学生联想到了《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学生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最后,我告诉学生不管你是学富五车的孔圣人,还是乳臭未干的小娃娃,面对知识的海洋,都要牢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道理。最后,送一句名句与大家共勉,“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路,不仅指求学之路,更指人生之路。
总的来说,辩论赛这样的教学情景的设置,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辩论质疑释疑而真正得到了知识。
第二篇:《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15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1
本堂课上,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教学设计灵活,但学生学得扎实,学习效率高,真正提升了学生能力和素养。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几点成功之举。
首先是课始的导入,从孩子们谈话导入课题后引入对圣人孔子的介绍,由表及里,巧妙过渡。再乘着孩子对孔子的仰慕之情,展示和交流对孔子的认识,再由教师做针对性的补充,一步一步让孔子的形象在孩子们脑海中丰满起来。
其次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角色观。我们可以看得出,整堂课上,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甘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尝试读准确到教师针对性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和韵律;从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文意到教师准对性地提出学有难度的字词引导探究感悟文意;从学生回顾学法到教师针对性的`归纳总结。无一不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教师及时反馈引导到能力提升。整堂课体现出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过程。
最后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的外延的广泛性。可以看到,课堂上教师本着让学生学得轻松、愉悦的宗旨,设计了许多学生喜欢的形式,如个人展示、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质疑、等,使得课堂教学灵动扎实,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是可以张扬个性、愉悦习得的。
当然,是没有绝对完美的课堂教学的,本堂课的教学也有值得思考的几个地方:
首先是无论是学生课前对孔子资料还是课后对“太阳”相关资料的收集,都显得差异大,一大部分学生的收集都存在积极性不高、内容不全、思考不够的问题。其次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不够汇报上还是不够好。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2
《两小儿辩日》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以往学生也接触过文言文,比如《杨氏之子》,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不再一字一句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是相信学生的能力,尽量让他们自主学习,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注重课文的朗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更是如此。只有在读正确、读熟练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课文。教学时,我先范读课文。比较长的句子,让学生标出该停顿的.地方,文言文断句必须正确,才能理解正确。学生读熟之后,我挑选两个学生比赛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听听他们朗读的优点与不足,进而达到读正确、读熟练的目的。
二、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翻阅字典,自己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指导两个小孩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的句子。在理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时,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比如:看远处的树木显得小,看近处的树木显得高大,从而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为什么小孩根据看到的现象得出远者小而近者大的结论,接着总结出小孩善于观察和说话有理有据的特点。
三、分角色讲故事,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讲故事。先分小组讲,然后挑选表演好、积极性高的一组上台表演课文。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绎《两小儿辩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特别好。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课前预习时没有让学生认真查阅资料,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辩日”的结果,只是在课堂最后出示了文字资料,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对于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应该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对其进行诚实、守信教育,这些不足之处都有待在下次的教学中改善。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总结自己课堂教学的经验与不足,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启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愈加完美。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3
昨天,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再次走进了六(1)班教室,聆听了孙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
《两小二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中的一则传说故事。文中记叙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各凭自己的直觉,认定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的人远近不同,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对此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尽,学习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虽不是初次接触文言文,但学起来难免会觉得枯燥难懂。如何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方案便成了文言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孙老师此课的设计无疑解决了这难题,并凸显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找准学习切入点。
首先,在教学一开始就从文章的内容切入,抓住课题中的“辩”字,从“辩”字入手,将学生直接带入到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二、增强学生自信点。
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是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的极大转变。在孙老师的巧妙设计中,学生们走进文言文,读中探究,议中探究,合作探究,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真真切切的口语表达与实实在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消除了胆怯心理,理解了乏味的文言文知识,而且体味到两小儿辩日的内涵。
三、经典诵读内容丰富,时机恰当。
常言道:生活处处皆学问。这堂课老师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整堂课以名言穿珠成帘,让学生在领略文言文博大精深的同时,领悟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无穷。孙老师在这堂课上由“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开始导入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启迪下读思结合;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感召下合作学习。最后以孔子名言及“学无止境”作为这堂课的结束语,培养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整堂课的名言渗透,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是学生对孔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针对本节课我也觉得有以下地方值得商榷:在表演朗读两小儿辩日的内容时,能不能让两组学生表演,一组用文言文表演,一组用白话文表演,这样对比表演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4
本文是一篇精短的对话,观点、依据和结果泾渭分明,学生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太阳在早晨时离人近,还是中午时离人近?进而明白他们一人凭自己的视觉,一人凭自己的触觉,来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都是不正确的,并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他们二人所说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只是我对最后两句的教学处理过于简单,即对孔子的态度和孔子对两个孩子笑话自己的态度,没有深挖一下,没有让学生想象一番当时的情景中,孔子的表现。应该让学生明白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诚恳态度,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孔子的实事求是的态度,顺势鼓励学生想象,当孔子听到两个孩子的笑话时,会是怎样的态度,会对两个孩子说些什么,这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惜,我却让这一现成的训练机会白白溜掉了。但愿能在单元结束复习时,能够补上这一缺憾。再有,本课读的不到位,不只是学生读的少,找了几个学生代表,以为读的.没有什么问题,便匆匆过去了,这是不对的,应该抓住文言文适合诵读这一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读,直到学生熟读成诵,完成课后的背诵要求。另外,我个人没有范读和领读,似乎也是不可取的。在组织教学方面,个人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简练,有时语言随意,有时不够严密等现象,我想,这是自己备课不充分的表现,是预设不充分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5
很高兴能坐在这儿与大家一起交流这次教学实践的一些回顾与反思。我上的是一堂文言文课《两小儿辩日》,课文内容主要是通过两个小孩辩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远,什么时候离人近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告诉我们深刻的哲理。经过教研组集体备课和多位老师的指导,我个人感觉受益匪浅。
当初设计这堂课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的:
1、根据二期课改精神,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予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注意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的学能水平设计教学。
3、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4、达成即时效果。
经过试讲,觉得有一些地方处理得不是最理想,所以又做了一些修订。
一、在教材的处理上
最初我把课文内涵的透析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试讲后发现,对于七年级的孩子,要深刻细致地体会《列子》中作品的内涵并把自己的分析说出来,是很难的,因此内涵是本文的难点,而作为文言文,读、译才是重点,因为对于处于形象感知阶段的七年级学生,读、译处理好了,课文的内涵就会水到渠成地呈现出来。
二、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最初为活跃课堂气氛,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部分:以演小品、讲故事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包括课文的诵读,课文的翻译等,省去了课堂中的读译。试讲后,发现这种方式有点偏离了学科特点,使得语文课更像是表演课,而且有点超出了七年级学生的学能水平,导致课后做练习时有些题做不出或做不准。经过成雅明老师、田云静老师的指正,我和张佳佳老师商量,把这一环节删掉,确定了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并且有的放矢,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目标一遍遍的诵读,把读落到了实处。
三、在多媒体的使用上
最初我设计用 powerpoint辅助教学,因为它能够代替板书,还能够以它鲜明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试讲后发现: powerpoint有时会使老师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当我叫一位学生来回答问题时,学生的回答有可能与我在课件里预设的答案的顺序不一样,这样我就不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于是我与孙保平老师进行了多次的、长时间的探讨,我们发现 word虽然不象 powerpoint那么形象、直观,但它却很方便、很灵活。比如,我要让学生翻译一个句子中的重点字词,传统的黑板教学就是在字词下面加点,而 word可以把这些字词进行描红,更加醒目;黑板上写字,有时坐在后排的学生可能看不清,而 word的全屏显示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word还允许操作者随机地挪动字词的位置,随机地增加或删减字词,随机地添加表格等,这样就可以让老师跟着学生走,学生说什么老师反馈什么,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避免了使教师成为教学中的阴谋者,使教学步骤成为接踵而至的陷阱。并且word现场操作起来要比powerpoint快得多。这才能称之为多媒体的有效利用。
四、在即时效果的达成上
最初我以为经过多次的阅读和详细的分析之后,学生就可以马上把课文背下来。但试讲后发现,没有一定的背诵指导和背诵时间是不可能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的。于是在胥龙娣老师和杜垂云老师的指导下,我安排了一个指导背诵的环节,就是以一个表格呈现两小儿辩的结论、依据、判断角度,之后就以这个表格作为背诵课文的题纲,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当堂背诵的可能性和准确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背诵检查,发现大概有百分之八十或者更多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背诵课文,一部分能力较强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这次教学实践给我的触动非常大,以往都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现在我发现其实好课也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钻研教材,把一些好的方法和经验保留和继续下去,教学中还有待改进的地方,如精确把握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准确的、恰当的评价等,我会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最后,请允许我向一直关心和帮助我的领导和老师由衷地说一句:谢谢,谢谢你们!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6
对于文言文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不陌生了。 古文教学类似于古诗,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的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
这节课除了大量读书外,大量时间在梳理课文内容,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找出两小儿辩日的核心所在,我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三组反义词,同学们很快找出答案,“远——近”、“大——小”、“凉——热”。我让学生找出有关辩论核心的一组词,来检查初读一遍课文后的学习状况,得出结论:学生已经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就大胆舍弃了让学生反复研读,并立即放手,让孩子们发表见解,讨论辩日的观点及理由。事实证明,这种“舍弃”符合孩子的需求。对于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及理由,用当今科学的观点做出解释,采用各种形式的辩论,使学生激起探究本文的兴趣,但是缺点是学生的注意力最后放在了对太阳远近,两个孩子用不同论据来论证,有什么科学依据上。似乎变成了科学课!
因此对于“熟读成诵”及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达成度不够。本文的人文内涵大概有两种理解: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课堂上学生的感悟都没有错,但不全面,不太确切,还需要老师去帮扶。
不足:
1、时间分配得不够好,学法指导处利用了7、8分钟的时间,因此也冲淡了重点;如果能在此节省5分钟时间,“诵读”的训练能更突出一些,同时后面的设计的“谈启示”及“课本剧”表演也能得到展示。
(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剧情: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恰遇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也。现代少年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解答了两小儿的问题并表达了对两小儿和孔子的`敬佩之情。)
2、教学目标设计过多,贪多,贪全:
因为这是第一篇古文教学,因此,我总想在课堂上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其实仔细想来,不如把了解古文以及激发兴趣放在第一课时,这样便更能突出“读懂意思”“读出韵味”的重点。
3、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简练,有时语言随意,有时不够严密或有重复学生说话的现象。
在结束反思的这一刻,有种感觉已在心中孕育、升腾。是希望?是方向?亦或是壮志?虽然说不清楚,但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我校几位前辈能在语文教学这片沃土上几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原来它真的能给人带来成长的快慰,收获的喜悦。怀着这种情感体验,我第一次想发自内心地对自己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7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浅显易懂,文意容易为学生所认知,语言充满探索与 思辨的童真,适合学生阅读。
单纯地从文言文语言教学的角度看:抓准“为”这一多音多义字,“以”特殊的动词用法,以及文末句中两个通假字,字词障碍可以基本扫清;另从“……乎?”这一特定标志,学会认识文言文中的反问句形式;最后小结本文在语言上的特色:使用比喻句和反问句,因形象生动而语气强烈,引入接下来的思辩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提问,以及自主回答的'方式,可以很顺利地完成字词读音和文意疏通这两项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收效良好。
用逻辑引导对文意的深入和拓展,让文字回归思维本身。从寓言本身的构造:小故事+大道理入手抽丝剥茧,需先对故事做一个简短的归纳,理清文中两个小孩争辩的依据,以及得出的结论,用一目了然的结构图和文中明显的关键词,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小孩争辩的本质原因是角度不同,进而展开对两个小孩以及孔子的评论,肯定小孩善于观察和思考,肯定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至于到底何时近与远,为何当时解决不了等,留与学生课后合作解决即可,而我却画蛇添足了。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8
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教学《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为了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我从多方面去精心构思,最后决定摒弃串讲的模式,贯彻课改精神,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就是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充当学习的主人。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效果还算不错,学生自我感觉也相当好。
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我觉得以下几个环节是比较成功的:
1、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方案,最后决定由“辩”字入手。在板书课题时,我故意把“辩”写成了“辨”,这是学生经常弄混的两个字。不出所料,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上来了,纷纷指出老师写了错别字。通过区别,得出“辩”的意思是“争辩、辩论”;在表扬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同时,从而引出本文的中心:两小儿究竟在争论关于太阳的什么问题呢?在此基础上,学生有了研究的兴趣,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2、课前,学生如果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预习,那么在课堂上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精心设计了这课的预习导航:
⑴、收集孔子的有关资料。
(2)、认真读课文,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3)、借助
注释和工具书,说说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4)、再读课文,用“——”画出含有“日”字的句子,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让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预习。事实证明,这种预习是有效的。课堂上学生是各抒己见,很多见解都非常到位。对于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及理由,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辩斗,再利用收集的课外资料,用当今科学的观点做出解释,使学生了解了不同时间太阳的凉热与日地距离的远近没有关系。
3、在课堂上,我不是根据课文内容按部就班的学习课文,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弄清本文的重点“辩日”之谜,再引出“孔子不能决也”,从而得出“辩日”启示。这种教学流程让学生自此自终对课文兴趣盎然。
不足之处:
1、我一直认为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在实施教学时,这种方法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且因为文言文的节奏比较难以把握,老师应该进行范读,我也没做到。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文意,在进行全班交流时,由于看到时间紧迫,所以使得交流有点仓促,流于形式,没有达到交流的目的。
3、本文的人文内涵大概有两种理解: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课堂上学生的感悟都比较深刻,好些优秀生还能联系实际进行阐述,但中下层学生则理解不到位。课堂应是每个学生的课堂,教师应对学生的阐述及时进行评价与引导。
再教设计: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以后实施教学时,老师应该进行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的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呼?要读出反问的语气。给足学生时间朗读,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加强学生感悟,提高学习效率。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9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教材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今天我把它作为第一篇文言文来上。
小学六年级的文言文阅读是为初一正式实现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做好辅垫,激发兴趣,打下基础。因此第八组导读中明确指出:“本组课文将引导你初步接触一下文言文”,“第一次学习文言文,要对照注释,一字一句地读,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文读通,读懂。”
我的教学指导思想是:
1、注重朗读。“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本课朗读分为三个层次:
1.读通:通过生试读,师范读、个人练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特别是:能正确断句。
2.读懂。生对照注释,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学习中能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
3.读好。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自由练读。找同伴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展示两小儿争辩时生动的场景。这三个层次的训练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目标从低到高、从易到难的层次性。
2、注重学习方式的变革。我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这样更利于合作学习。教学中提供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的空间。例如让学生试读谈感受画难句个人对照注释读懂句子去尝试探究;不懂之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我鼓励学生课外查资料,上网来了解有关两小儿不同观点中所包含中的有关科学知识,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留白,也是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
3、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配乐范读,既让学生体会如何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又在文言文如何停顿断句这个难点上起到示范作用。我还注重转变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提出难句,以学定教。为学生提供平等交流自主学习的平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比赛。在合作学习中我在巡视中注意到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
4、注重学法指导。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如何学习文言文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两小儿辩日》则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我以例句引路,引导学生逐字精读,师适时点拨渗透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运用学法自主探究。让学生从学会——会学,培养能力。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10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我总认为文言文深奥难懂,学生自己几乎不能自主学习,所以我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大多采用串讲的方式。一句一句,手把手的把字词翻译交给学生,希望通过这样使学生课文中存在的疑惑,从来不敢有所怠慢。但我发现,无论怎样尽力,学生的效果都很难提高。
为了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我从多方面去精心构思,最后决定屏弃串讲的模式,贯彻新课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就是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充当学习的主人。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效果还算不错,得到不少听课老师的认同和赞赏,学生自我感觉也相当好。
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我觉得以下几个环节是比较成功的:
1、让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自行解决课文中的字词句的疑惑。
改变单一的老师提问,老师点名叫学生回答的模式,学生自己设问,自己点名叫同学接题,学生对此很有兴趣,感觉自己完全得到自主学习的权利,积极性很高。
2、字词把握的当堂小测,让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问题,及时纠正,效果明显。
3、把传统的串联翻译改为故事情节的`复述,既可以让学生自觉熟悉课文,又可充分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4、背诵采用减字法,逐步增加难度,激起学生当堂背诵的欲望,层次感很强,学生的兴趣也很浓。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部分同学基础较差,文言文基本就是盲区,根本无从读懂,更不用说质疑讨论了,所以这部分人在课堂上无所适从。另外由于学生比较紧张,有点拘谨,部分环节没有完全放开,主动性积极性还有待继续提高。总的来说,我觉得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设计比较合理,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学环节紧凑,层次感比较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讨论质疑释疑而真正得到了知识。通过这节课,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启示,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进一步完善课堂,完善自我。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11
在吸取了教学文言文《学弈》的教训之后,对本文的学习我就大胆的放手请同学们自学。其间可圈可点的地方还真不少。
1、一开始,我首先和同学们一起回忆总结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并把它们板书在黑板上。有心的学生随时就在书头上做起了笔记,这样学生心中清晰明了,就掌握住了学习的方法,运用的过程中也“有法可依”。教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不教吗?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在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的前提下(大约二十五分钟),开始了全班的交流。我把交流和反馈放在一起,比如读书,我分别请出三位程度不一的同学,进行朗读的展示,请大家评定优劣点,自己查找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明显不同,把握不好意思,理解不透文章,读出来会不伦不类。在大家争执比较激烈的地方我出面指导点拨,再适时的配以范读,会把范读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就这样,边交流边反馈,边争论边释疑,问题就愈来愈少,思路愈来愈开阔,理解就愈来愈深刻,体会就愈来愈读独到,记忆就愈来愈牢固,那么课堂效果就必定差不了。
3、我记忆最深的一个亮点就是,在课尾我紧紧扣住了一个“笑”字感悟两小儿的童真童趣和孔子的伟大的人格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高尚的做学问的态度。l:LANG=EN-US>当读到“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我请学生理解此时的“笑”会是怎样的笑?孙艳媚说“是开心地笑,因为两个小儿竟用自己的道理难倒了孔圣人,所以他们很高兴!”宋玉说:“是惊讶的笑,他们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连伟大的孔子先生都不知道呢?他们很吃惊。”王子函说:“是诡秘还略带点嘲讽的笑,他们认为,人人都说孔子是知识渊博的学者,连这个问题都回答不上来,真是徒有虚名。”哎呀!我的上帝,真是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六十个学生眼中定然有六十个孩童,了不得!了不得!自此状态下我紧紧追问:“此时此刻的孔老先生会怎样应答呢?(文章到此结束了,没了下文,我想请学生发挥想象,充分的感悟孔子的伟大人格,学习孔子做学问的态度)”李扬来不及请他就站起来抢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全班责怪他,抢了他们发言的机会。上学期我给学生补充了很多《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没想到,这节课倒是用上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是课堂给了我智慧,是学生给了我灵感。由此,我再一次深深地感觉到,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在自己充分的预设的基础上,才会在课堂上迸发出最绚丽的精彩的生成瞬间,最完美的、最高效的的课堂就是由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生成组合而成的。这样的课堂应该是师生最难忘的课堂!
4、在同学们充分理解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分别请了四组同学分角色表演读。毕竟孩子大了,会演了,不仅能表达出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还能加上自己的`智慧,惟妙惟肖的表演淋漓尽致的发挥了孩子的天性。在表演中,孩子们更是巩固了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的影响,就连背诵的任务也再当堂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在备这节课,我努力的使自己的教学体现出“生本”的特色,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目的出发,真正的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上。我相信,这样做教师和学生的智慧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到极致!今天,我做到了!相信,明天我还行!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故事内容比较有趣,有画面感,学生容易进入情境。在之前学生已接触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因此,本课学起来比较轻松。课文内容主要是通过两个小孩辩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远,什么时候离人近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告诉我们深刻的哲理。
课堂上,我先给文章断句,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朗读,不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之后让学生结合文章注释来理解文章大概意思。1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基本上都已经了解了文章的意思。
关于本文留给我们的启示,学生也基本上能回答上来。但关于“孔子不能决也”学生有点疑惑。不是说孔子学识渊博嘛?那为什么也不知道呢?其实,不管是什么时候,太阳距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那又如何解释文中两个孩子的见解呢?那就看我们自己掌握的科学常识或是到网上查找。那孔子为什么不知道呢?那是由于时代造成的,那时科技落后。那孔子这样是不是在两个孩子的心目中地位受影响呢?学生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此时,我让学生想象如果认为会因此而受影响,那是不是孔子可以随便乱说呢?为什么呢?这样一来孩子就能深刻的体会到孔子“实事求是”的品质。进而引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名言。
此处不就很好的教育孩子们要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吗?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13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阅读是为初一正式实现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做好辅垫,激发兴趣,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我的教学指导思想是:
1、注重朗读: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本课朗读分为三个层次:
⑴ 读通:
通过生试读,师范读、个人练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特别是:能正确断句。
⑵ 读懂:
生对照注释,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学习中能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
⑶ 读好:
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自由练读。找同伴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展示两小儿争辩时生动的场景。这三个层次的训练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目标从低到高、从易到难的层次性。
2、注重学习方式的变革:
我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这样更利于合作学习。教学中提供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的空间。例如让学生试读谈感受画难句个人对照注释读懂句子去尝试探究;不懂之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我鼓励学生课外查资料,上网来了解有关两小儿不同观点中所包含中的有关科学知识,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留白,也是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
3、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配乐范读,既让学生体会如何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又在文言文如何停顿断句这个难点上起到示范作用。我还注重转变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提出难句,以学定教。为学生提供平等交流自主学习的平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比赛。在合作学习中我在巡视中注意到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
4、注重学法指导:
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如何学习文言文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两小儿辩日》则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我以例句引路,引导学生逐字精读,师适时点拨渗透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运用学法自主探究。让学生从学会──会学,培养能力。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14
这个星期五上午,我在中心小学借班上课,接受教研员朱老师的指导点评。自我感觉良好,虽然朱老师也给我提出了一些缺点,但不管怎样,肯定的亦或不足的,我想写下关于这堂课的教后反思。
首先,朱老师认为我的课题导入巧妙。课前5分钟我安排了关于“男生聪明还是女生聪明”的辩论﹙后来在评课中大家指出改为“男生能干还是女生能干”比较好﹚,为学文打下伏笔,并且也鼓励学生要以本堂课为见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想,这里应该对后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关系的,因为课堂已充分向学生开放,他们跃跃欲试了。一个“辩”字,我大做文章,设计了“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字你想知道什么?”的问题,等课题出现后又用“课题已经帮我们解答了哪几个问题?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为学文设疑。
其次,课堂设计板块合理。从解决语言文字到理解内容再到澄清科学道理,最后到质疑文本,思路很清晰。朱老师认为是最大的优点。
第三,课堂中有好几次照应。比如,课始存疑与课中突破;课前辩论暗伏与课后结论衔合。一句“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都是好猫”,风趣地表扬和肯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最后,朱老师指出了亮点,就是课文结束后的质疑环节。学生的提问很精彩,“两小儿笑曰”这里的“笑”是不是嘲笑?“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等等。说明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文本,就像朱老师说的`“这堂课学生投入,老师投入,是比较成功的一堂课”。
当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前谈话只关注形式,没有细心去听学生发言的内容﹙事实上学生辩论中有好几句跟聪明挂不上号﹚;在理解课文前先安排学生自己说一说对课文内容的最初印象;还有最后科学道理的呈现换语言文字的抽象为实物演示的形象使学生更易明白等。
总之,我想这样的经历不多,但经验很宝贵,在今后的实践中仍要不断地锻炼。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15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中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分七个自然段,篇幅短小,故事简单,构思颇具匠心。文章开头以无名小儿与“圣人”孔子对举,其地位和学问的对比本应高下立现,但作者通过一个“辩”字为后文制造了悬念。其表达的道理可以从不同角度阐释,从“辩日”的角度,可以说文本告诉我们,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从“小儿”和“孔子”的角度,本文教学中还可以理解为: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思考;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小孩子面前坦率承认自己“不能决”,而不是故作高深或恼羞成怒,也令人敬佩。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从多方面去精心构思,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切实做学习的主人。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效果还算不错,学生自我感觉也相当好。
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我觉得以下几个环节是比较成功的:
1、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视频导入,以便让学生对辩论有一个大致了解,进而理解两小儿辩论时的态度与心情,然后由“辩”字入手,让学生认真观察字的结构并认真书写,为学习本课奠定基础。因此,学生通过视频,有了读书的兴趣,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2、注重诵读,能在读中学、读中思、读中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更是如此。教学中,我采用自读、范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的同时理解文章中重点字、词、句的意思,从而达到把文言文读通、读懂、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的目的。
3、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弄清本文的重点“辨日”之谜,再引出“孔子不能决也”的原因,从而得出“辨日”启示。这种教学流程让学生自此自终对课文兴趣盎然。
4、最后以“疫情逐渐向好,是否需要戴口罩”为主题以事实为依据,发表自己的观点,把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新高潮。这个环节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还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之处:
1、疫情原因,课堂上只有自主学习,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总感觉学生自学的时间不够充分。
2、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简练,有重复学生回答的语言。
总之,我觉得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教学设计合理,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学环节紧凑,有层次感。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质疑,自主释疑,从而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育理念。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相信我能进一步完善课堂,完善自我。
第三篇:《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本周教学内容:
六年级语文 10课《两小儿辩日》。
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是本学期的第二篇文言文。前一篇《夸父逐日》,记得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基本上是我的“独角戏”。本课的学习,正好是一次补救的机会,想办法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争取建立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为将来正式实现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做好辅垫,打下基础。
《两小儿辩日》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篇科普性质的文言文。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是文言文?当学生讲出对文言文的粗浅的认识后,我便对他们的回答给予充分地肯定,同时告诉学生,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遗产,是传承古代文明的媒介,学习文言文能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还能提高我们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对文言文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兴趣。
之后我又启发他们结合现代文的学习方法,渗透总结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古文学习与现代文的学习有密切的联系,在现代文学习中掌握的一些阅读方法同样适用于古文的阅读理解,所以这节课中我注意调动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进步提高,获得全新的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这样处理古文学习与现代文学习的差别与联系,目的在于降低学习文言文学习的难度,从心理上为学生树立信心,培养他们亲近古诗文的情感和正确对待古诗文的态度,为他们今后的乐学文言文、会学文言文打下基础。学生运用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让学生从学会──会学,培养能力。
我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这样更利于合作学习。教学中提供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的空间。例如让学生结合学习方法循序渐进,首先把句子中难懂的字词对照注释进行注,然后把句子连起来解释,还有不懂之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我还有意识地进行留白,如反问句在这里的作用;“为”出现三次,为什么读法不同;“探汤”的“汤”和现在的 “汤”有什么不同„„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学目标中“读懂意思”得到实现。
对本课的教学,我着意锻炼学生对文言文的诵读技能。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诵读,这节课的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本课朗读分为三个层次:
1、读通:通过生试读,个人练读,小组自学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
2、读懂:生对照注释,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学习中能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
3、读好: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重点处我适时地点拨,如:两个小儿争辩时为什么要用反问句,强调他各持己见、胸有成竹的心态;有“车盖”的车古时候是给什么人坐的,在这里“车盖”象征着什么,怎么读;“盘盂”与“车盖”相比天壤之别,怎么读„„这样学生带着感受读出对比的语调,一轻一重,情到深处自然流,同时这样的训练充分达成了教学目标读出韵味。
不足:
1.时间分配得不够好,学习方 法指导处占时过多,也冲淡了重点。
2.教学目标设计过多,贪多,贪全,处处都想讲清、讲好,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消化能力”,造成消化不良,感觉学生掌握得不牢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因为这是一篇古文教学,因此,我总想在课堂上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其实仔细想来,不如把了解古文以及激发兴趣放在第一课时,这样便更能突出“读懂意思”“读出韵味”的重点。
4.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简练,有时想到哪说到哪儿、不够严密,甚至常常重复一个意思、一句话,过后才后悔。
第四篇:《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1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我总认为文言文深奥难懂,学生自己几乎不能自主学习,所以我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大多采用串讲的方式。一句一句,手把手的把字词翻译交给学生,希望通过这样使学生课文中存在的疑惑,从来不敢有所怠慢。但我发现,无论怎样尽力,学生的效果都很难提高。 为了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我从多方面去精心构思,最后决定屏弃串讲的`模式,贯彻新课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就是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充当学习的主人。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效果还算不错,得到不少听课老师的认同和赞赏,学生自我感觉也相当好。 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我觉得以下几个环节是比较成功的:
1、让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自行解决课文中的字词句的疑惑。改变单一的老师提问,老师点名叫学生回答的模式,学生自己设问,自己点名叫同学接题,学生对此很有兴趣,感觉自己完全得到自主学习的权利,积极性很高。
2、字词把握的当堂小测,让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问题,及时纠正,效果明显。
3、把传统的串联翻译改为故事情节的复述,既可以让学生自觉熟悉课文,又可充分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4、背诵采用减字法,逐步增加难度,激起学生当堂背诵的欲望,层次感很强,学生的兴趣也很浓。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部分同学基础较差,文言文基本就是盲区,根本无从读懂,更不用说质疑讨论了,所以这部分人在课堂上无所适从。另外由于学生比较紧张,有点拘谨,部分环节没有完全放开,主动性积极性还有待继续提高。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设计比较合理,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学环节紧凑,层次感比较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讨论质疑释疑而真正得到了知识。通过这节课,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启示,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进一步完善课堂,完善自我。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2
《两小儿辩日》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以往学生也接触过文言文,比如《杨氏之子》,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不再一字一句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是相信学生的能力,尽量让他们自主学习,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注重课文的朗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更是如此。只有在读正确、读熟练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课文。教学时,我先范读课文。比较长的句子,让学生标出该停顿的地方,文言文断句必须正确,才能理解正确。学生读熟之后,我挑选两个学生比赛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听听他们朗读的优点与不足,进而达到读正确、读熟练的目的。
二、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翻阅字典,自己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指导两个小孩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的句子。在理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时,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比如:看远处的树木显得小,看近处的树木显得高大,从而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为什么小孩根据看到的现象得出远者小而近者大的结论,接着总结出小孩善于观察和说话有理有据的特点。
三、分角色讲故事,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讲故事。先分小组讲,然后挑选表演好、积极性高的一组上台表演课文。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绎《两小儿辩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特别好。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课前预习时没有让学生认真查阅资料,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辩日”的结果,只是在课堂最后出示了文字资料,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对于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应该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对其进行诚实、守信教育,这些不足之处都有待在下次的教学中改善。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总结自己课堂教学的经验与不足,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启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愈加完美。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3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听,孩子们在给两小儿配音呢!在优美的古筝音乐伴奏下,两位同学各个争得面红耳赤,辩得理直气壮。教室里不时传出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站在一旁的我在被孩子们发表独立见解的那份自信和出色的表演天赋所折服的同时,也惊奇地发现这篇对于孔子这个人物,设计的并不多,如果通过揣摩孔子人物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学无止境”的道理。于是我大胆创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出问题:“面对两小儿的据理力争,孔子也怎么样?”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也不能决也。”我又继续追问:“孔子是何许人也?上节课老师布置了搜集资料的任务!同学们都找到了和孔子有关的资料了吗?哪个小组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话声刚落,已经有好几个小组的同学跃跃欲试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孔子的人物资料,孔子的哲理名言,甚至有的孩子还把姥姥家挂在墙上的孔子画像带到了课上,据他说每次到姥姥家,姥爷都要叫他反复读上几遍,让他从中得以感悟以自勉。今天这位同学也一显身手,不但一口气读完了画像上的孔子名言,还把其中一些句子的意思讲给大家听。看到大家的热情如此之高,我便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对孔子这个人物进行一个全面概括的定位: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这样一个知识渊博的圣人,听了两小儿的争论后,也不能裁决,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读懂了古文,又对孔子的人物有了新的认识,一下子来了热情,有的学生说:“孔子会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的学生说:“孔子会说虽然人们都说我是博览群书的人,可我也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呀。所以我要回家多找些资料,多看些书来补充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日趋完善。”孩子们各个谈的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还用上了刚才搜集的孔子的哲理名言,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是我事先所未预料到的。前者说的是一个古代的孔子,后者说的是一个现代的孔子,这样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了时机,又在揣摩人物心理的同时丰富了课文的内涵,在课文的诱导空间中超越文本,超越了空间。
紧接着我继续追问:“孔子和两小儿特别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他们很想来到我们中间寻找答案,你们欢迎吗?”孩子的热情更高了,都想一显身手告诉孔子问题的答案,不约而同地拿出了自己搜集的资料。这时,我并不急于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资料,“一会可要给他们讲清楚了,让孔子和两小儿听明白了啊!把查阅的资料拿出来,先现在小组中准备准备!”这样一来,孩子们一下子明确了学习任务,在小组里兴趣盎然地把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筛选、提取,有的甚至还加入了一些生活常识,让这些复杂的自然知识听起来更简单,更易懂。
于是我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大家闭上眼睛,孔子和两小儿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我们的面前。”顿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孩子们攥紧了手里的资料,跃跃欲试,期待着和孔子、两小儿的会面。而此时我则悄悄地走到黑板后,带上了事先准备好的白花花的胡子,摇身一变变成了博学的孔子,随机邀请身边的两位同学扮演两小儿,当同学们睁开眼睛,看到眼前的一幕时,有的发出惊叹声,有的则笑出声来,整个课堂洋溢着轻松,活泼的氛围,这时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在网上、课外书上查阅的自然知识讲给孔子和大家听,思维闸门一下子打开了,讲得滔滔不决,孔子和两小儿听得津津有味,彼此之间还“交流”了经验:
孔子说:“原来从这么多途径都可以学到知识,看来知识是无穷尽的,我还要向同学们学习呀!”
同学说:“我每天早晨和中午都看见太阳,但是我怎么就没想到两小儿争辩的问题呢?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认真观察,大胆质疑。”台上我和同学们用各种感觉去触摸,品位,体验文中的角色,用全部身心展示自己对角色的心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和理解,台下同学们用现代的科学知识解决孔子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地将无声的教材语言创造性地演成了有声有色的生活话剧,其实这也是知识的一个拓展延伸的过程,学生通过上网,查课外书等途径解决难题更加有效的延伸了课堂,创新了课堂,达到了以内导外,以外促内的良好效果。
通过表演,学生发展了语言,树立了自信,品尝了成功;通过表演,学生心里播下了“我一定能行”的种子;通过表演使得《两小儿辩日》一文这篇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对学生掌握读懂古文的方法,了解更多的自然历史知识,形成良好读书习惯发挥积极的作用。正如陶行之先生所说的:“教师最大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敬的人,先生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被孩子们渊博的科学知识所折服,真正地感悟到“教学相长,互相为师,共同进步”的含义之所在。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4
《两小儿辩日》是本课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但因其富于童真童趣,所以我把它作为第一篇文言文来进行教学。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是为了中学时大量学习文言文作辅垫,激发兴趣,打下基础。因此第八组导读中明确指出:本组课文将引导你初步接触一下文言文,第一次学习文言文,要对照注释,一字一句地读,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文读通,读懂。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以激趣、学法为根本目的,紧扣教材,设计了读──释──演这个脉络清晰的教学环节。
一、趣字当头,以读为本
我首先由课题入手,激发学生急于学习本文的兴趣。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本课朗读分为三个层次:
1、读通:
通过生试读,师范读、个人练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特别是:能正确断句。
2、读懂:
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学法,并在交流合作中加以应用。
3、读好。联系生活体验,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模仿古人吟咏的样子来有滋有味地读。通过这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的语言特点,积累语言,从而热爱古代灿烂的文化。
二、读而优则演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古人与今人直接对话的情境,组织了一次表演活动。表演的设计也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分两个层次:一是让学生用现代白话文的形式进行表演,意在巩固理解;二是让学生直接以课文中的语言来进行表演,要求发挥想象,尽量把古人的风采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实则就是更高要求的读。此项活动受到了多数学生的热烈欢迎。参加表演的同学大胆创新,添油加醋,展示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他们对文言的感悟力。
三、炼学法,用法学
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如何学习文言文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两小儿辩日》则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我就地取材,让已读懂课文的同学引路,提炼总结学法,师适时点拨渗透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让其他学生也运用学法自主探究。让学生从学会──会学,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作业,不是终结,而是开始
在课的最后,我设计了新两小儿辩日赛这个作业。希望通过学生课后的准备,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体现了语文生活化这一主题。
五、不过,本节课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
比如:
1、学生读时,只能读出一定的节奏和停顿。达到这一层次后,便再难提高。
2、对于两小儿笑的理解不够到位。
3、表演时不够大方,口语表达不够流畅。
希望各位老师都来帮忙,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让我们的古文教学不再格式化。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5
《两小儿辩日》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
在教学本文时,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初读文言文,读通顺
设计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我先让学生根据划分的节奏来自由读文言文;再分别叫四个学生单个读;看到学生读的还不很到位,于是我范读;然后再让学生像我这样读。在这一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把课文读熟了,通顺了。
第二个环节:再读文言文,懂其义
设计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借助注释来弄懂文言文的意思。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根据书上的注释试着自己理解文言文;然后再让同桌、前后桌进行交流、讨论;最后采用“渔歌问答”这个游戏进行全班交流。
第三个环节:三读文言文,展开辩斗
设计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通过辩斗,挖掘、深化文本内涵。我先让学生用笔画出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接着让两个学生上台辩斗,看到这两个学生辩是辩了,但还没有“斗”的感觉,于是,我亲自扮演其中的一个小儿,和另一个学生展开辩斗。刚开始语气平缓,随着“此言差矣!”“非也!”“胡说!”等连接词的加入,两人的语速逐渐变快,语气变重,最后,感情激昂,互不相让。师生“辩斗”结束后,我请学生评价。再后来,让全班学生都来做一回两小儿。全体起立!左边的同学做前面一小儿,右边的同学做后面一小儿。我呢,就在一旁引读创设情境:分别以 “一儿曰”、“一儿自信曰” “一儿摇头晃脑曰”“一儿拍着胸脯曰”“一儿坚持曰”、“一儿争辩曰”、“一儿反驳曰”“一儿不服曰”“一儿紧握拳头曰”“一儿手叉腰曰”等为引导,组织学生反复朗读上面两句。
第四个环节:四读文言文,悟道理
设计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体会到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后反思:我认为是辩斗环节的设计和引导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辩斗中,师生不仅对话了文本,而且完成了自身与心灵的对话,老师与学生各扮“两小儿”展开辩斗,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走进语文”,让学生成为“两小儿”,让学习进入体验层次,课堂的学习气氛和状态被激发出来。从两名学生表演辩斗,到师生合作辩斗,再到全班学生展开辩斗,将诵读层层推进,生生辩斗时,教师在一旁通过引读创设情境,煽风点火,学生们辩得面红耳赤。教师的引读不仅在于创设辩斗的情境,也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还是在启导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学生在辩斗过程中,不仅关注辩斗的内容,更关注辩斗者的心理、情感,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关注的。朗读的效果如何,不在于读的遍数多少,而在于能否层层递进,潜向文本深处,浸入学生心灵;朗读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对话文本,彰显智慧的心路历程。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6
本堂课上,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教学设计灵活,但学生学得扎实,学习效率高,真正提升了学生能力和素养。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几点成功之举。
首先是课始的导入,从孩子们谈话导入课题后引入对圣人孔子的介绍,由表及里,巧妙过渡。再乘着孩子对孔子的仰慕之情,展示和交流对孔子的认识,再由教师做针对性的补充,一步一步让孔子的形象在孩子们脑海中丰满起来。其次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角色观。我们可以看得出,整堂课上,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甘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尝试读准确到教师针对性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和韵律;从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文意到教师准对性地提出学有难度的字词引导探究感悟文意;从学生回顾学法到教师针对性的归纳总结。无一不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教师及时反馈引导到能力提升。整堂课体现出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过程。
最后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的外延的`广泛性。可以看到,课堂上教师本着让学生学得轻松、愉悦的宗旨,设计了许多学生喜欢的形式,如个人展示、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质疑、等,使得课堂教学灵动扎实,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是可以张扬个性、愉悦习得的。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7
语文教学是一个追求意义的过程。学生在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探询意义,获得意义,建构意义,从而享受语文,享受学习。
综观课堂实录,我们发现,一篇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完全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的
学生的理解词语是在猜测老师,学生的朗读是在迎合老师。学生的配合天衣无缝,近乎完美。是学生的能力太强,还是有预演的成分?
这是谁在学习课文?是要解决学生心里的哪些疑问?学生自主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没有。几乎没有。学生习惯于猜测老师已有的答案。如此,将把我们的学生引向何方?语文的学习如喝水,学生自己没有喝到肚子里,如何知道水的滋味?
还学生自主读书,自主品味,自主质疑的权利!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8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浅显易懂,文意容易为学生所认知,语言充满探索与思辨的童真,适合学生阅读。
单纯地从文言文语言教学的角度看:抓准“为”这一多音多义字,“以”特殊的动词用法,以及文末句中两个通假字,字词障碍可以基本扫清;另从“……乎?”这一特定标志,学会认识文言文中的反问句形式;最后小结本文在语言上的特色:使用比喻句和反问句,因形象生动而语气强烈,引入接下来的思辩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提问,以及自主回答的方式,可以很顺利地完成字词读音和文意疏通这两项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收效良好。
用逻辑引导对文意的深入和拓展,让文字回归思维本身。从寓言本身的`构造:小故事+大道理入手抽丝剥茧,需先对故事做一个简短的归纳,理清文中两个小孩争辩的依据,以及得出的结论,用一目了然的结构图和文中明显的关键词,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小孩争辩的本质原因是角度不同,进而展开对两个小孩以及孔子的评论,肯定小孩善于观察和思考,肯定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至于到底何时近与远,为何当时解决不了等,留与学生课后合作解决即可,而我却画蛇添足了。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9
本周教学内容:
六年级语文 10课《两小儿辩日》。
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是本学期的第二篇文言文。前一篇《夸父逐日》,记得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基本上是我的“独角戏”。本课的学习,正好是一次补救的机会,想办法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争取建立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为将来正式实现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做好辅垫,打下基础。
《两小儿辩日》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篇科普性质的文言文。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是文言文?当学生讲出对文言文的粗浅的认识后,我便对他们的回答给予充分地肯定,同时告诉学生,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遗产,是传承古代文明的媒介,学习文言文能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还能提高我们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对文言文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兴趣。
之后我又启发他们结合现代文的学习方法,渗透总结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古文学习与现代文的学习有密切的联系,在现代文学习中掌握的一些阅读方法同样适用于古文的阅读理解,所以这节课中我注意调动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进步提高,获得全新的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这样处理古文学习与现代文学习的差别与联系,目的在于降低学习文言文学习的难度,从心理上为学生树立信心,培养他们亲近古诗文的情感和正确对待古诗文的态度,为他们今后的乐学文言文、会学文言文打下基础。学生运用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让学生从学会──会学,培养能力。
我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这样更利于合作学习。教学中提供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的空间。例如让学生结合学习方法循序渐进,首先把句子中难懂的字词对照注释进行注,然后把句子连起来解释,还有不懂之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我还有意识地进行留白,如反问句在这里的作用;“为”出现三次,为什么读法不同;“探汤”的“汤”和现在的 “汤”有什么不同??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学目标中“读懂意思”得到实现。
对本课的教学,我着意锻炼学生对文言文的诵读技能。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诵读,这节课的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本课朗读分为三个层次:
1、读通:通过生试读,个人练读,小组自学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
2、读懂:生对照注释,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学习中能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
3、读好: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重点处我适时地点拨,如:两个小儿争辩时为什么要用反问句,强调他各持己见、胸有成竹的心态;有“车盖”的车古时候是给什么人坐的,在这里“车盖”象征着什么,怎么读;“盘盂”与“车盖”相比天壤之别,怎么读??这样学生带着感受读出对比的语调,一轻一重,情到深处自然流,同时这样的训练充分达成了教学目标读出韵味。
不足:
1.时间分配得不够好,学习方 法指导处占时过多,也冲淡了重点。
2.教学目标设计过多,贪多,贪全,处处都想讲清、讲好,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消化能力”,造成消化不良,感觉学生掌握得不牢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因为这是一篇古文教学,因此,我总想在课堂上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其实仔细想来,不如把了解古文以及激发兴趣放在第一课时,这样便更能突出“读懂意思”“读出韵味”的重点。
4.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简练,有时想到哪说到哪儿、不够严密,甚至常常重复一个意思、一句话,过后才后悔。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10
文言文首次进入小学教材,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文言文不仅难读(单音节词较多,读起来咬口。)而且难懂(古今词义差异较大)。对于教师来说,教法上也是陌生的。不仅是初次教学文言文,而且面临的是没有文言文基础的小学生。本课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在课堂中充当了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起到了引导、点拨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随时发生改变。教师充分信任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了学生的`自信感,不担心他们会有什么怪想法,放手让学生大胆去说、去做、去思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研究性学习策略,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教学观念新颖,把原来的口授、设问、解答变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构建知识。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学生对两小儿所持不同观点的依据是否科学产生了疑问,教师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确定研究主题,然后指导学生自主确定活动小组,或上网查询、或探师访友、或翻阅书籍、或动手实验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研究,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也更乐意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最后举行小专题研究成果交流会。这个过程,有力地突破了文本中心、课堂中心,使学习活动成为了学生的创造活动。小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展开,使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得到锻炼乃至提升。
3、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进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让学生走进角色,走进历史,当一回剧中人,演一演,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他们的感觉,情绪和智慧积极投入,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将课文的语言转化为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戏剧语言,产生了入情入境的效果。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11
这个星期五上午,我在中心小学借班上课,接受教研员朱老师的指导点评。自我感觉良好,虽然朱老师也给我提出了一些缺点,但不管怎样,肯定的亦或不足的,我想写下关于这堂课的教后反思。
首先,朱老师认为我的`课题导入巧妙。课前5分钟我安排了关于“男生聪明还是女生聪明”的辩论﹙后来在评课中大家指出改为“男生能干还是女生能干”比较好﹚,为学文打下伏笔,并且也鼓励学生要以本堂课为见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想,这里应该对后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关系的,因为课堂已充分向学生开放,他们跃跃欲试了。一个“辩”字,我大做文章,设计了“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字你想知道什么?”的问题,等课题出现后又用“课题已经帮我们解答了哪几个问题?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为学文设疑。
其次,课堂设计板块合理。从解决语言文字到理解内容再到澄清科学道理,最后到质疑文本,思路很清晰。朱老师认为是最大的优点。
第三,课堂中有好几次照应。比如,课始存疑与课中突破;课前辩论暗伏与课后结论衔合。一句“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都是好猫”,风趣地表扬和肯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最后,朱老师指出了亮点,就是课文结束后的质疑环节。学生的提问很精彩,“两小儿笑曰”这里的“笑”是不是嘲笑?“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等等。说明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文本,就像朱老师说的“这堂课学生投入,老师投入,是比较成功的一堂课”。
当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前谈话只关注形式,没有细心去听学生发言的内容﹙事实上学生辩论中有好几句跟聪明挂不上号﹚;在理解课文前先安排学生自己说一说对课文内容的最初印象;还有最后科学道理的呈现换语言文字的抽象为实物演示的形象使学生更易明白等。
总之,我想这样的经历不多,但经验很宝贵,在今后的实践中仍要不断地锻炼。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12
《两小儿辩日》是语文第12册教材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但因其富于童真童趣,所以我把它作为第一篇文言文来进行教学。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是为了中学时大量学习文言文作辅垫,激发兴趣,打下基础。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以激趣、学法为根本目的,紧扣教材,设计了“读──释──演”这个脉络清晰的教学环节。我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本课朗读分为三个层次:
1、读通:通过生试读,师范读、个人练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特别是:能正确断句。
2、读懂:生对照注释,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学习中能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
3、读好: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自由练读。找同伴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展示两小儿争辩时生动的场景。让学生模仿古人吟咏的样子来有滋有味地读。通过这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的语言特点,积累语言,从而热爱古代灿烂的文化。
有以下遗憾:
1、时间分配得不够好,学法指导处利用了7、8分钟的`时间,因此也冲淡了重点;如果能在此节省5分钟时间,“诵读”的训练能更突出一些,同时后面的设计的“谈启示”及“课本剧”表演也能得到展示。
(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剧情: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恰遇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也。现代少年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解答了两小儿的问题并表达了对两小儿和孔子的敬佩之情。)
2、教学目标设计过多,贪多,贪全:因为这是第一篇古文教学,因此,我总想在课堂上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其实仔细想来,不如把了解古文以及激发兴趣放在第一课时,这样便更能突出“读懂意思”“读出韵味”的重点。
3、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简练,有时语言随意,有时不够严密或有重复学生说话的现象。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13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教材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今天我把它作为第一篇文言文来上。
小学六年级的文言文阅读是为初一正式实现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做好辅垫,激发兴趣,打下基础。因此第八组导读中明确指出:“本组课文将引导你初步接触一下文言文”,“第一次学习文言文,要对照注释,一字一句地读,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文读通,读懂。”
我的教学指导思想是:
1、注重朗读。“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本课朗读分为三个层次:
1)读通:通过生试读,师范读、个人练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特别是:能正确断句。
2)读懂。生对照注释,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学习中能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
3)读好。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自由练读。找同伴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展示两小儿争辩时生动的场景。这三个层次的训练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目标从低到高、从易到难的层次性。
2、注重学习方式的`变革。我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这样更利于合作学习。教学中提供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的空间。例如让学生试读谈感受画难句个人对照注释读懂句子去尝试探究;不懂之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我鼓励学生课外查资料,上网来了解有关两小儿不同观点中所包含中的有关科学知识,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留白,也是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
3、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配乐范读,既让学生体会如何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又在文言文如何停顿断句这个难点上起到示范作用。我还注重转变自己的角色,让学生提出难句,以学定教。为学生提供平等交流自主学习的平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比赛。在合作学习中我在巡视中注意到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
4、注重学法指导。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如何学习文言文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两小儿辩日》则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我以例句引路,引导学生逐字精读,师适时点拨渗透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运用学法自主探究。让学生从学会——会学,培养能力。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14
教材分析
《两小儿辩日》是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诵读欣赏里的一则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课文写得有趣生动,学生喜读易学。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通过在小学六年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里一定的学习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2、学生对寓言故事一般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词语的深刻解读。
3、学生的课外知识还是相对较少,对于孔子了解较少,对于他的作品了解较少。
4、学生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但缺乏文学中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有关实词、虚词,能根据课后注释疏能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表演故事”。
2、方法与途径: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两小儿辩日》的资料;扫除字音障碍,熟悉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3、情感与评价: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难点:
1、让学生通过“表演故事”,自觉熟悉课文,充分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背诵减字法”,激起学生当堂背诵的欲望。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15
《两小儿辩日》是语文第12册教材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但因其富于童真童趣,所以我把它作为第一篇文言文来进行教学。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是为了中学时大量学习文言文作辅垫,激发兴趣,打下基础。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以激趣、学法为根本目的,紧扣教材,设计了“读──释──演”这个脉络清晰的教学环节。我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
本课朗读分为三个层次:
1、读通:通过生试读,师范读、个人练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特别是:能正确断句。
2、读懂:生对照注释,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学习中能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
3、读好: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自由练读。找同伴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展示两小儿争辩时生动的场景。让学生模仿古人吟咏的样子来有滋有味地读。通过这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的语言特点,积累语言,从而热爱古代灿烂的文化。
有以下遗憾:
1、时间分配得不够好,学法指导处利用了7、8分钟的时间,因此也冲淡了重点;如果能在此节省5分钟时间,“诵读”的训练能更突出一些,同时后面的设计的“谈启示”及“课本剧”表演也能得到展示。
(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剧情: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恰遇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也。现代少年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解答了两小儿的问题并表达了对两小儿和孔子的敬佩之情。)
2、教学目标设计过多,贪多,贪全:因为这是第一篇古文教学,因此,我总想在课堂上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其实仔细想来,不如把了解古文以及激发兴趣放在第一课时,这样便更能突出“读懂意思”“读出韵味”的重点。
3、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简练,有时语言随意,有时不够严密或有重复学生说话的现象。
关于课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反思2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块瑰宝。其中很多文章就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两小儿辩日》就是这样:通过一个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两小儿的童真童趣、观点不同,也看到了一位虚怀若谷、实事求是的孔子。在教学中,我针对文言文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做到:
1、倡导学生自读自悟,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学中提供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的空间。例如让学生个人对照注释读懂句子去尝试探究;不懂之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通过自读自悟出做人要“诚实谦虚”的道理。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2、我注重转变自己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平等交流自主学习的平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我注意到个别差异,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促使学生进步。
3、“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本课朗读分为两个层次:(1)读通读懂。通过生自读,合作练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对照注释,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学习中能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2)读好。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自由练读,找同伴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展示两小儿争辩时生动的场景。这两个层次的训练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目标从低到高、从易到难的层次性。
这堂课,仍存在一些不足:
1、对学法的指导不够。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如何学习文言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课堂上点拨渗透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这方面我做得不够。
2、在教学中,似乎有些“重文轻言”。在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言”上显得“轻”:择要释疑,讲解常见的省略、通假字等文言现象方面做得不够;则重在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的“文”:品内涵,讲感悟启示等。
3、在“读”的教学活动中,个别读书的较少,所以学生展示机会较少。
教学的本质不是展示教师的才华,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从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活”与“实”相结合,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意识,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中注重的几个环节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以往学生也接触过文言文,比如《杨氏之子》,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不再一字一句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是相信学生的能力,尽量让他们自主学习,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注重课文的朗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更是如此。只有在读正确、读熟练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课文。教学时,我先范读课文。比较长的句子,让学生标出该停顿的地方,文言文断句必须正确,才能理解正确。学生读熟之后,我挑选两个学生比赛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听听他们朗读的优点与不足,进而达到读正确、读熟练的目的。
二、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翻阅字典,自己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指导两个小孩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的句子。在理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时,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比如:看远处的树木显得小,看近处的树木显得高大,从而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为什么小孩根据看到的现象得出远者小而近者大的结论,接着总结出小孩善于观察和说话有理有据的特点。
三、分角色讲故事,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讲故事。先分小组讲,然后挑选表演好、积极性高的一组上台表演课文。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绎《两小儿辩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特别好。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课前预习时没有让学生认真查阅资料,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辩日”的结果,只是在课堂最后出示了文字资料,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对于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应该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对其进行诚实、守信教育,这些不足之处都有待在下次的教学中改善。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总结自己课堂教学的经验与不足,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启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愈加完美。
城伯小学殷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