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优秀教案快乐的豆豆(推荐)
中班优秀教案快乐的豆豆
设计意图:
中班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对豆豆有了一定的认识,豆豆的形状、颜色、特征各不相同,如果将收集到的豆豆通过讲一讲、分一分帮助豆豆找家,那孩子们肯定会有兴趣。同时在活动中孩子的动手能力肯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活动目标:
1、尝试用筷子将豆豆们送到相应的彩色“房子”里,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2、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学习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活动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1、每桌准备黄豆、红豆、绿豆若干,并用盘子装着;筷子人手一双。
2、每桌一个贴有红、黄、绿色标记的空罐。
3、幼儿熟悉的音乐磁带。
活动重难点:按要求练习用筷子送豆豆们回家。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感知三种豆豆的基本特征。
1、边摇边出示豆罐子,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是谁在里面歌唱吗?
2、教师取出里面的豆豆并展示豆豆。提问:你认识它们吗,它们都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
二、送豆豆回家。
1、师:今天还有许多豆豆也来了,但是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大家帮助它们,好吗?
2、(教师出示三种贴有黄、红、绿颜色标记的罐子)
师:老师这里有三座房子,是豆豆们的新家,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一一出示房子)
4、请你来猜一猜,这会是哪种豆豆的房子呢?为什么?所以我们应该把x都送到x色的房子里。
5、教师出示筷子,师:你看,谁来了?原来是筷子朋友也来了,它也想帮助豆豆们回家,想一想,它们会怎么帮助豆豆们回家呢?
6、幼儿回答。
7、请幼儿尝试用筷子送一颗豆豆回家。
8、放好后先请幼儿和身边的好朋友说说,鼓励幼儿用这样的句式说“我送了x颗x豆住进了x颜色的房子里”,再请个别幼儿在前面展示并大胆地说出来。
9、游戏:“看谁送得多”,并交代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在一定的时间里用筷子送豆豆回家,边送边数,并说出“我送了x颗x豆住进了x颜色的房子里”。
三、听音乐,用自制的豆罐子乐器为熟悉的歌曲进行打击。
师:今天,黄豆、红豆。绿豆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真高兴,它们在歌唱呢!我们小朋友高不高兴,想不想和豆豆一起唱歌?
四、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还会唱哪些好听的歌?那我们就带上豆豆们唱给后面的爸爸妈妈听一听吧。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教案拾豆豆
幼儿园中班教案拾豆豆
执教教师:何秀芳 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就爱爬行,他们就是在爬行过程中慢慢长大的,幼儿在学走路时,爬行还能保护自己。爬行能锻炼幼儿肌肉,促进大脑及各个神经纤维间的通畅联系,对感觉综合训练、大脑各部分的发育、神经系统之间的发育都是有好处的,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喜欢在操场上爬来爬去,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及身体发展特点,让幼儿学习手、脚、膝着地的快速爬,特设计本次教案活动——拾豆豆。目的是通过此项活动,让幼儿学会用手、脚、膝着地快速爬,并能爬越障碍物。锻炼幼儿身体各部位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培养幼儿坚持到底克服困难的精神。促进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从中具有合作意识并能体会成功的喜悦之情。
目标 会手、脚、膝着地快速爬,并能爬越障碍物。2.动作协调、灵敏,能克服困难。
3.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体验友爱的情感。准备
1.将垫子折叠放在要爬的垫子下面,呈坡状。2.拱形门、豆豆若干、独木桥 3.律动音乐。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教师和幼儿戴上小蚂蚁头饰,做律动,以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也为爬的动作做一些热身准备
我们都是蚂蚁,我是你们的妈妈,你们是我的孩子,孩子们今天天气真好 ,我们出去找点粮食好不好,我们今天找粮食的地方很远很远,得翻过山,钻过山洞,才能到,所以我们必须得做好准备活动,要把我们得身体锻炼好,现在听音乐跟着老师一起做运动:点点头,动动手.踢踢腿.弯弯腰.二、练习手、脚、膝着地爬
1.我们都是蚂蚁,蚂蚁是怎样走路的?启发引导幼儿探索爬。2.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解决爬法。
三、游戏:拾豆豆
1.小蚂蚁快速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拾起一粒豆豆后跑回来,每只蚂蚁每拾一粒,直至将豆豆拾完,看那组拾得最快。
2、.根据幼儿的兴趣,游戏可再进行一次
3.教师小结并纠正不正确的爬姿,并讲解一些爬的动作要领。四。延伸活动
1、放四个大豆豆,叫一个幼儿来搬,搬不动,怎么办?
2、幼儿讨论,叫大家来搬,体会合作的快乐。
四、结束
小朋友这儿有这么多的粮食,我们去分一部分给别的小蚂蚁吧!
一、准备活动
1.以拾豆豆的歌曲引发兴趣。2.幼儿与教师一起做模仿操:点点头、动动手、踢踢腿、弯弯腰、蹦蹦跳。
二、练习爬越。
1.教师和幼儿围站在布置好的场地四周。
2.小蚂蚁,在山坡对面有许多豆豆,我们一起爬过山坡,钻过山洞去拾豆豆吧!3.请一位幼儿示范爬,讨论怎样才能又快又稳地爬过小山坡。4.幼儿分组练习,注意速度和爬越障碍时手腿的协调性。三 游戏:拾豆豆。
1.小蚂蚁快速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拾起一粒豆豆后跑回来,每只蚂蚁每拾一粒,直至将豆豆拾完,看那组拾得最快。2.根据幼儿的兴趣,游戏可再进行一次。
拾豆豆
设计意图
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喜欢在操场上爬来爬去,让幼儿学习手、脚、膝着地的快速爬,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坚持到底克服困
难的精神。
目标
1.引导幼儿练习手、脚、膝着地爬,发展动作的协调能力。
准备
1.沙包若干、篮子二个、长条拱门两个、软垫子四个、独木桥两个 2和音带 过程
一、动物模仿操
1.教师扮蚂蚁妈妈,带领小蚂蚁入场。
2.教师:“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锻炼身体吧!”听音乐做动物模仿操。(为爬的动作做一些热身准备)
二、练习手、脚、膝着地爬 1.启发引导幼儿探索爬。教师:“宝宝们我们锻炼完身体,一起到草地上做游戏吧!”(音乐节奏稍快,幼儿自由玩,探索爬的方法,教师仔细观察)
2.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解决爬法。
三、小蚂蚁运粮食
1.教师:“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得储存一些粮食过冬才行,妈妈今天带你们去找粮食,来跟妈妈来!”
2.幼儿自由的爬过“山洞”走过 “小桥”,来到空地。(有节奏的音乐,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爬的方法,即使指导纠正)教师:“这里又很多粮食,我们把他们运回家吧!”
3.幼儿手拿“粮食”跑回起点把“粮食” 放在筐内后继续爬过“山
洞”走过 “小桥”去运粮食。
4.教师小结并纠正不正确的爬姿,并讲解一些爬的动作要领。
5.幼儿继续运粮食。
四、结束
小朋友这儿有这么多的粮食,我们去分一部分给别的小蚂蚁吧!我在活动中对能力较弱的孩子特别关注,通过赏识、鼓励的措施让幼儿拾回自信。因为我觉得教案有点简单,我再活动时加入了梅花桩来捡豆豆,活动变得有了难度和新意,孩子很兴奋。同时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帮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我要更多的考虑孩子能力的发展和经验的提升,让幼儿充分体验
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
课后反思:
这个活动在第一遍游戏时因为难度不大,我就让班中的孩子自由的结伴爬爬,发现兴趣还蛮浓的,一个个都爬的不亦乐乎;在第二遍时,我在材料上增加了长板凳和桌子组成的有一定高度的桥时,孩子们那种不畏惧的好胜心被激了起来,特别是男孩子,虽然在练习时有点战战兢兢,但为了在女孩子面前露一手,他们还是勇敢的爬了过去„。这样看来,我们只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来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那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
幼儿中班活动教案名称《拾豆豆》
一、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就爱爬行,他们就是在爬行过程中慢慢长大的,幼儿在学走路时,爬行还能保护自己呢。爬行能锻炼幼儿肌肉,促进大脑及各个神经纤维间的通畅联系,对感觉综合训练、大脑各部分的发育、神经系统之间的发育都是有好处的,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及身体发展特点,特设计本次教案活动——拾豆豆。目的是通过此项活动,锻炼幼儿身体各部位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性,促进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从中具有合作意识并能体会成功的喜悦之情。
二、活动目标:
1、会用手、脚、膝着地快速爬,并能爬越障碍物。
2、动作协调、灵敏,克服困难,从中具有合作意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情。
3、了解豆类的外形特征及用途,并能自制豆浆。
三、活动准备:
1、将垫子折叠放在要爬的垫子下面,呈坡状。
2、用纸箱做成山洞,人手一个蚂蚁头饰
3、豆浆机一台、电饭煲一台、各种颜色的豆豆(黄豆、红豆、碗豆)其中黄豆有(干的和浸泡的)、白糖、大盘子、大勺子、哨子。
四、活动过程:
1、品尝食物导入活动: a、出示一杯豆浆供幼儿品尝
——老师问:这是什么呢?喝过吗?味道如何?你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加工而成的吗?(幼儿自由说)b、认识豆类:黄豆、红豆、碗豆
——出示黄豆,小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豆腐、豆干、豆芽等等营养丰富的豆类食品。
——你还能说出哪些豆豆名字来?再出示红豆与碗豆,让幼儿观察外形特征及用途。
c、找小黄豆做豆浆
这里的黄豆不够我们做豆浆啊,那怎么办呢?我知道一个地方有好多的小豆豆。可是那些小豆豆啊,是小蚂蚁的,只要我们变成小蚂蚁,才能一个个地去捡回来。
2、游戏活动准备
我们马上要变成小蚂蚁了,先来运动运动身体,点点头、动动手、踢踢腿、弯弯腰、蹦蹦跳。现在我们来试试,(老师给幼儿戴上蚂蚁头饰)小蚂蚁是怎么爬的呀?——是手脚膝盖着地爬的。
3、练习爬越
a、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布置好地场地四周,让幼儿认识场地障碍物,我们要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就可以去拾山坡对面的小豆豆了,看看哪一组小朋友拾得最多就最棒了。b、请一位幼儿变成小蚂蚁示范爬,引导幼儿怎样才能爬得快?当我们遇到那个小山坡应该怎样又快又稳地爬过呢?那个小山洞怎样钻才会更快呢?(让幼儿自由讨论)
c、老师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纵队,分组练习,让幼儿体验爬行时应该注意速度,遇到障碍物时手和腿的协调性,从而锻炼幼儿的认知与思维能力。
4、游戏:拾豆豆
a、游戏规则:开始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 拾起一粒豆豆后跑回来,每只蚂蚁每次只能拾一粒,直至将豆豆拾完,看哪一组小蚂蚁拾得最快。b、按分好的四纵队站好进行比赛,每一组的第一只小蚂蚁做好爬行准备,等老师哨子一响,小蚂蚁就要拼命地朝目标前进,爬到终点拾一粒豆豆赶快跑回来,再跑回本队,第二只已做好准备的小蚂蚁才能开始爬。引导其他幼儿大声喊“XX,加油,加油。”加快小蚂蚁爬行的速度,就这样直到将豆豆全部拾完才算完成。
c、老师对幼儿的表现表示肯定与鼓励,并与幼儿一起数豆豆,评出成绩名次,让幼儿分享成功的喜悦,懂得这是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合作所获得的,同时也让幼儿体会到用数字来衡量多与少,胜与败。
5、自制豆浆
a、做豆浆之前,让幼儿来说一说做豆浆除了黄豆还需要什么材料、工具,怎么做出来?(幼儿自由说,老师小结)b、出示幼儿拾的干黄豆和和老师准备的浸泡过的黄豆,让幼儿选择制豆浆所用的豆子,那刚刚小朋友拾的那些豆豆都是干的应该怎么样?(幼儿自由说,老师小结:我们把这些小豆豆放进桶子里泡,明天再来磨,今天就磨老师浸泡好的黄豆)。
c、老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幼儿将浸泡过并洗净的豆子倒入豆浆机内,添适量的水,插上电源,按下按钮,通过磨碎、自动过滤,榨出豆浆,并倒出豆渣。
d、老师表扬幼儿,真能干,能自己做豆浆了,可是豆浆没有煮是可以吃吗?——老师出示电饭煲,小朋友会能立即说还要用电饭煲去煮一下,老师将豆浆倒入,并插上电源,设置好煮豆浆,先下课休息一下,下节课就可以吃了。
五、活动布置:
我们的小朋友刚刚学了自己做豆浆了,以前都是妈妈做给你喝,今天回家也可以做给爸爸妈妈尝尝哦。小朋友还可以多去观察小黄豆还可以加工成什么东西出来?发现了就告诉老师,让我看谁有一双最善于发现奥秘的眼睛。
教学反思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拾豆豆游戏,使幼儿在合作中来锻炼幼儿的爬行能力,反应能力,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的成功,最后自己学习做豆浆,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很能干
心理健康辅导员个人分析报告
界河学校 汪文娟
摘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科技也越来越发达。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心理严重失衡,甚至波及到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稚嫩的祖国花朵身上。因此,心理健康在学校这块阵地上显得越来越重要。心理也应运而生。然而,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对自己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心理辅导过程,从自我成长分析和职业行为分析几个角度来进行个人分析,从而坚定自己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员 自我成长分析 职业行为分析 个人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目也急剧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成了学校全体教职工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问题的严峻形势也不容忽视。
教师历来被人们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虽从教时间不长,但通过近十几年的学习和两年来的努力工作,也充份地体会到了一点即:一个好的老师能够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而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能够毁了孩子的一生。然而,作为一名心理健康辅导员,所要做的不仅是与学生进行言语间的交流,让其得到情感上的释放,更多的是生命与生命,灵魂与灵魂之间的沟通。所以,心理健康辅导员既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也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并且还要学会自我保护。
为了以后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在此,进行个人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人格类型
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一定都被人问过这样的问题:“你是谁?”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我们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别人。然而,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拿来问自己的时候,你是否还能如此轻松的作答呢?或许各人有个人自己的看法,总之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值得我们大家去思考。下面就是我对自己人格类型的分析。
我是一个朴实正直,善良,具有双重性格的人,沉静中不乏活泼,开朗,乐观,初识我的人会觉得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平静的脸上看不出心情的变化,然而,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其实我是一个外表沉静内心火热的人。上学时同学们都说我是个乐天派,是大家的开心果,脸上始终挂着热情洋溢的笑容,感染着他们。大智若愚的我头脑并不笨,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更是不一般。情绪波动不大且成熟,能理智面对现实,很少感情用事,不是太容易激动,可能是因为我的性格中有沉静的因素吧。勤奋好强的我也是十分谦逊的,我会经常去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向他们学习。其次,我的工作责任感强,进取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强,勇于挑战自我。在工作上现在我虽不比其他人强,但我有自信做的比其他人强。另外,热心的,乐于助人的我总能得到同事们的夸赞。他们都说我,性格随和很容易相处,对人真诚,热情善良,只是有时想法太天真,人际交往太单纯,爱憎特别分明。思维敏捷的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谈吐文雅,幽默风趣。
然而,这些个性特征的形成与我的心理成长史是的密不可分的。
(二)个性心理发展史
我生于农村,爸妈是勤劳的农民,且都受过高等教育。兄妹三人,上有哥哥,下有妹妹,我排行老二。自小尽管爸妈很忙,却并没有因此减少对我们的关爱,那无微不至的爱以及兄妹之间深厚的感情,使我的童年过得很幸福,满足了我的基本生存需要和爱的需要,也正因为这样形成了我对人的基本信任感,尽管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也遇到了挫折,但仍有“希望”这个积极的人格特点支持着我。
14岁那年,妈妈得了严重的关节病,卧床不起,家里所有的负担全落到爸爸一人肩上。看着妈妈的病痛,想着爸爸的辛苦,我毅然放弃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于2000年中考过后选择了肥西中等师范学校。那时师范正在实行体制改革,实行五年制,我便是第一届大专班学生。在读师范期间我省吃俭用将自己每年得来的一等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挣来的钱,作为自己的生活开支,剩余的钱还替妈妈买过药,大大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困难。并且在学校求学的这段时间里,同学和老师们也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
也正是因为这段难忘的经历,塑造了我生活中更多的做好自己,关心他人,照顾家人,帮助朋友,从而快乐自己。更多的学会取与舍,得与失,真正做到心静如水,心态平和,宽待他人,善待自己!把握现在,充分利用好今天,并快乐每一天。
现在自己成了一位为人师表的人,教书育人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看待他人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态度!与他人相处能做到理解,包容。与他人交往,首先,要看到别人的优点,要择善而从,如能遇到脾气相投,志同道合之人,那就是知己。然如果个性不相投,但真诚善良,也是不可多得的朋友。但人无完人,总会有一些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工作中遇到,我就会把他们当作合作伙伴,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个人奋斗目标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的一生有三天,而我将会充分地利用好这三天,对于昨天我不会毫无保留地忘记,我要不断的总结,总结昨天的得与失,为今天的努力指明方向。对于今天,我也会好好的把握,做好每一件事,不让它在迷茫中虚度。然而,把握好今天,做好今天的事不让自己留下遗憾,也正是为明天打下良好的基础。明天是美丽的,我会在今天就为明天做好完美的计划,向着计划去努力,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
具体的来说我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
首先,我要努力找寻发挥自身特长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其次,我还要学习加强各种技能,包括教书育人的技能,人际交往的技能,处理各种事情的技能等,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多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地努力,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
再次,因为我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在发展自我的同时,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教育我的学生,完善他们,完善社会,大家团结起来为祖国做贡献。
俗话说的好:“十指抱拳力千斤,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可以做得到。在学校我所任教的学科有语文,思品,同时我也是一位班主任,现在我还担任了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员的重任。身挑这些重担我不会埋怨,相反我知道这是校领导对我工作的肯定与信任,我会把它们看作是对自己的考验,我要勇敢的挑战它们,并且会努力的做好这些工作,不负重托。
二. 职业行为分析
(一)我为何要成为一名心理健康辅导员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在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常常听到有人说要去咨询心理医生,解决心中的烦恼。看到了他们得到帮助后的快乐,我不禁对心理医生产生了钦佩之情,对心理咨询工作向往不已。从而,能够成为一名心理健康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成了我的梦想,当看到身边的一些人因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非常苦恼时,就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我想成为一个对他们有帮助,对社会有用的人。
然而,成为一名真正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者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具备专业辅导员所具有的条件:
首先,要以“爱”为出发点,要有爱心,用爱去感染每一个人,因为只有让别人认识到你是爱他的,他才会信任你,有了信任,他才会接受你的辅导。也就是说对待每一个心理有特殊问题的人,要竭尽全力帮助他,这种帮助是发自内心的。
其次,要具有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了解心理辅导的相关程序,同时,专业而扎实的知识是每个心理健康辅导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再次,还要有正确的辅导方法,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致使“药到病除”。这不仅能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也是作为心理健康辅导员应具备的职责,同时,还是成为一名成功的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关键所在。相反,则会有加重对方心理问题的可能。
最后,作为一名心理健康辅导员,还需要有合作意识,解决对方的心理问题,要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帮助对方解决心理问题的资源,(即一切人一切手段),并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作用,做到“一切为我所用”。
(二)我的职业奋斗目标 我们不免经常在电视,报纸或网络上看到一些正值花季的青少年,因为一时的迷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样的事例也层出不穷。而这些孩子多半是因为心理出现了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而演变成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一旦积压时间久了他们便会采取一些变相的释放方法,导致了犯罪现象的发生。这都是因为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所面对的是学生,虽从教不久,但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与生活中,也能觉察到我身边有些孩子他们的心理有些异常,能感受到他们的心理痛苦,并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最近我从相关的网络资料上了解到:在现在中小学生中34%有心理障碍,12.5%有心理缺陷、28.1%有心理异常。这些案例,这些事实,这些数据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预防心理疾病,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很想帮助他们,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帮他们排查问题减轻困扰。因此,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辅导员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是我的奋斗目标。当然,我不只是想了解一些心理知识,而是要学习一套完整的心理理论,掌握一套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这样我才能为我以后的心理辅导工作正常的开展提供可能,也能够帮助我的心理辅导对象。现在,我还只是一名初入此门的“学生”,我的水平还很低,辅导技能还在摸索中,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另外,我还想在此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做一个心理健康辅导职业中的“华佗”。
(三)我的职业期待
在心理健康这一职业中,我所研究的重点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例如:在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成长中的失落,爱的匮乏,家庭的困境,过度的学习压力,迷恋网络,迷恋游戏,厌学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去学习,研究,找出相关理论知识,找对正确的辅导方法,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动他们,搏得他们的信任,争取更多有利的合作因素,为孩子们找回全新的自己。同时,我也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做好。
(四)正确的自我定位
我是一个想法很多的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肯,具体,切实。除了前面,自我介绍的那些优点以外,还有一点需要补充,这一点也是我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健康辅导员,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执着。只要是我决定的要做的事。不管存在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不懈,决不轻易放弃,我相信在心理健康这一职业中我也一样能做的到。同时,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都会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宽容去包容别人的过错,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做到真正的理解他人。
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压力,当压力很大的时候,我就会想办法去缓解,排除,我最常用的就是自我放松,替代宣泄,想一些快乐的事情,唱唱歌或是干脆睡一觉,忘记烦恼。我的这些办法对于我自己还是很有用的,或许还因为我本身就是个开朗,乐观的人。俗话说的好:“没有过不去的坎”,风雨过后总会见彩虹的,走过困难,前途依然光明,我时常这样劝导自己。
当我选择这条路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可既然我走了这条路,不管前面的路还有多长,多难走,我也要坚持走下去,并且要好好的走下去。想要走好,相信自己是最重要的,成为优秀的心理健康辅导员,是需要不断努力的,不断关注社会现状,多看,多学,多听,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创新。我会勇敢的接受挑战,勇敢的面对困难,帮别人找回自己的蓝天,同时也书写我生命的辉煌篇章!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辅导 基础理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5-4ISBN978-7-5062-6673-4 2.《心理健康辅导 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5-4ISBN978-7-5062-6673-4
第三篇:中班科学《豆豆总动员》教案
中班科学探索活动:
一、课程内容
《豆豆总动员》 我们都知道豆类及豆制品营养丰富,是幼儿园经常给孩子们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爱吃豆制品。针对这一情况,结合省统编教材《快乐成长》课程中《豆及豆制品》的相关内容,我设计了中班科学活动:《豆豆总动员》,这是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的活动,它取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运用拟人化的口吻,变魔术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幼儿在认识豆类——喜欢豆类——喜欢吃豆制品的过程中,在听听、讲讲、找找、尝尝的主动参与中,感知豆豆不仅有营养,而且很好吃,从而有亲近豆豆的愿望,并产生品尝豆豆的兴趣。
二、课程目标
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根据新《纲要》对科学领域的要求,以中班幼儿年龄特征为出发点来设计,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目标里,我把培养孩子情感、态度放在第一位,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探索求知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根据设计意图我制定了以下具体目标:
(一)激发幼儿探究豆类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二)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豆类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三)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豆类、豆制品的能力,并会表达自己的认知。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豆类及其制品的特征、用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辨别豆类,区分豆制品。
整个活动都是由浅至深,从易到难,围绕这个重难点来设计的。
三、课程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因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所以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本活动我既作好了物质准备,又作好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一)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1—2种豆制品,并简单介绍其名称及吃法。
(二)黄豆(可事先浸泡好一部分)、绿豆、红豆。
(三)豆浆机一台,牙签若干,活动配套多媒体课件一份。
四、寻方法
(一)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在活动中,我对自己的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们共同发现、共同寻找,让孩子们在探索中体验发现的快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演示法:运用直观的实物(红豆、绿豆、黄豆、各种豆制品)和实验,让幼儿仔细观察由豆变成豆制品的过程,这样更加方便幼儿理解。
2、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让幼儿对豆及豆制品的了解更容易、更透彻,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
(二)学法
1、多感官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猜一猜、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豆类产品生了兴趣。
2、尝试法:在第二、三个环节中我鼓励幼儿先自己找出红豆、绿豆、黄豆,对豆、豆制品进行分类,这都是幼儿的主动尝试,事先并没有老师的示范讲解,能够更好地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
五、教学过程
根据幼儿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活动我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部分:创设情境,感知豆豆的种类(1分钟)→引导观察,发现豆豆的特征(10分钟)→实验演示,感悟豆豆的变化(8分钟)→观赏品尝,了解豆豆的营养(6分钟)。
(一)创设情境,感知豆豆的种类。
活动开始,我先以“猜猜谁在唱歌”的形式制造悬念,引起幼儿的好奇:我摇一摇装有各种豆子的包装盒,请幼儿听一听,猜一猜:“盒子里面谁在唱歌?”以此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活动开始部分,大多采用直观导入法引出活动,本活动中我有意的创设变魔术情境(将黄豆、绿豆、红豆装在包装盒子里)让幼儿听盒子里的“歌声”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起初幼儿虽然对此很感兴趣,但不能回答是豆子,我就请一名幼儿上前,在其它幼儿“变变变!”的呼声中打开盒子看是什么,这样做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二)引导观察,发现豆豆的特征。
这一环节是重点所在,是一个让孩子们相互探讨、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幼儿在宽松、和谐、平等的气氛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新知识。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二个小环节:
1、每组发一些黄豆、绿豆和红豆,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试性地找出黄豆、绿豆和红豆。
2、探索黄豆、绿豆和红豆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并相互交流对豆子外形的感知。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豆子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①这些豆子是什么颜色的?
②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③它们表面上有什么?
④它们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些豆宝宝分别是黄色、绿色、红色的,它们的外形都是硬硬的,椭圆形的,但大小不一样,黄豆个儿最大,绿豆个儿最小。
3、根据幼儿回答,让他们“送豆宝宝回家”:把黄豆、绿豆、红豆送回相应的盒子内,让幼儿根据豆子的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再进行归类摆放。
这一环节是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在一系列的探索、提问、观察、比较中,在玩豆豆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使幼儿掌握并表达三种豆子的外形特征,同时渗透了数学活动中比较大小和分类的内容。
(三)实验演示,感悟豆豆的变化。
这一部分包括三个小环节:
1、提示幼儿:“豆宝宝想和大家玩个捉迷藏游戏,它们躲起来了,躲到哪儿去了呢?我们轻轻地叫叫豆宝宝。”随着叫声,我出示课件中豆浆的图片,请小朋友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图片中找找豆宝宝。在这里,我通过这些提问来引发幼儿讨论:“你在图片中找到豆宝宝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小朋友一起看看,他说得对吗?”
2、创设第二次变魔术的情境,让幼儿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①请小朋友睁大眼睛,看看黄豆宝宝是怎么变成豆浆的?(配班教师用豆浆机把黄豆做成豆浆。)
②倒出准备好的豆浆提问:“黄豆宝宝呢?它没有了,变成什么了?豆浆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③小结:像豆浆这样用豆子做的食品都叫豆制品。
3、通过看课件,了解豆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
①师:“我们豆宝宝本领可大了,它们除了变成豆浆,还能变成许多好吃的东西呢!”然后提问:“豆宝宝还可以变成哪些好吃的食物?”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其它豆制品。
②引导幼儿看过课件后小结:豆腐、千张、豆腐干、油豆腐等都是用黄豆宝宝做出来的。
③通过课件依次了解绿豆制品和红豆制品,再播放其中“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幼儿对豆制品的了解。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部分,是让幼儿再一次加深对豆及其制品的了解。在这里,让幼儿不仅参与了自主探索,还尝试了更深层次的分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经验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这也正符合《纲要》精神: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幼儿的学习中只充当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我根据活动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情境创设法、比较法,促进了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都能主动进行学习。
(四)观赏品尝,了解豆豆的营养。
让孩子们赏一赏,尝一尝各种豆制品,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1、我提问:“什么东西这么香?”然后边出示几种豆制品边说“原来是这些豆干、豆沙等豆制品发出的香味,你们吃过吗?”
2、请小朋友听优美的音乐,一起品尝豆浆、豆腐干等豆制品,教育幼儿它们不光味道好,还很有营养,是我们的好朋友,以引起幼儿爱吃豆制品的兴趣和愿望,让幼儿知道经常吃豆制品,身体会更健康。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尝过豆制品后,喜欢吃,养成常吃豆制品的好习惯,最后收拾桌面让他们自己动手,培养了他们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渗透了健康和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
(五)活动延伸,观察豆豆的生长。
引导幼儿平时去自然角观察豆宝宝的又一个魔术:豆豆发芽,通过观察豆芽,激发幼儿探索豆芽生长过程的兴趣。为幼儿有兴趣的进行下一个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六、探反思: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教育是为了完美的生活”(斯宾塞语),由此可见,科学启蒙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并让幼儿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次活动在教育内容、活动形式、操作材料等方面都呈现出较明显的生活化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
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本活动利用幼儿身边常见的事物——黄豆、绿豆、红豆及各种豆制品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使他们发现和感受豆类的神奇,了解豆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的前提和可能;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背景。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如果我们让幼儿结合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去学习,幼儿的眼界将更加开阔,他们对科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将理解得更深。
(二)活动形式生活化。
在本次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都是采用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分享与交流这几个模块来进行活动,通过这样的尝试、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只要给幼儿机会去尝试、去实验、去操作、去思考,幼儿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他们在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的同时,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以及探究的乐趣,也会产生新的好奇,推动他们不断追求科学真理,在交流与讨论中,孩子们的思维力,口语表达力及自信心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成长的喜悦!我们从中也发现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幼儿能够全身心的投入。
(三)操作材料生活化。
充足的操作材料不仅可以给幼儿较多的选择机会,而且还可以避免幼儿出现“无所事事”和争抢冲突的情况。在本次活动中用到的材料,如各种豆类、豆制品、豆浆机等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收集,自己的身体去感观,不断理解豆、豆制品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我不直接告诉孩子结果如何和做的步骤,而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发现,孩子们从这个活动中学会了科学探索的方法,如:通过观察、感知、比较能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从而增强了探索的主动性。
当然,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本次活动在实际组织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为保证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活动中展示的豆制品实物是事先准备好的,没有再进一步加工成菜肴,要凑近闻才有香味,如果用了课前设计中一个的环节:老师现场烧制一个豆腐炒肉末,将更能让幼儿感受到豆制品的美味,更加爱吃豆制品,在今后的活动中这个环节也可以加到活动延伸中去。
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才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这在阳光下幻化出无限美丽的源头活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科学活动真正成为沟通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桥梁!
第四篇:中班艺术豆豆小制作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豆豆贴画的制作步骤。
2、尝试用各种豆豆贴出梅花的形象,感受豆豆的造型美。
活动准备:
1、梅花图案底版,范例。
2、幼儿自带的各种豆豆。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范例。
师:画面上有什么?
师:它与我们平时看过的画面有什么不一样?
师:仔细看看,它们是用什么作成的呢?
小结:是的,这幅作品是用豆子贴成的,叫做“豆豆贴画”。
二、幼儿自由探索
1、出示梅花底版师:老师这里有好多梅花,但是还不够漂亮,你会用豆子来装饰吗?(会)
2、认识各种豆豆师:每个桌子上都有几种豆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什么豆豆吧!
3、拼贴梅花师:请你自己来试一试,用这些豆子在你面前的纸上贴出漂亮的梅花!
4、展示豆豆贴画(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贴的梅花。)师:你是用了什么颜色的豆子来贴的梅花?你是怎么用豆子来贴梅花的?
5、师讲解贴画步骤。
师:你们觉得怎么才能够做好豆豆贴画呢?(幼儿讨论回答)
1)在梅花的图案内沿边缘开始涂上胶水。
2)将准备好的豆子依次沿着图案内的形状一粒一粒放到梅花里仔细地粘贴,不要留下缝隙。
注意:豆子一定要排排整齐,在粘贴梅花的边缘部分要圆滑。
三、鼓励幼儿大胆使用各种豆豆进行粘贴。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制作一幅豆豆贴画呀?
提出要求:由于豆子是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所以小朋友拿的时候要学会谦让,要一粒一粒地拿,不要浪费豆豆。
四、作品展示及点评。
1、同伴之间相互介绍,欣赏各自的作品,感受其中的美。
师:请制作好豆豆贴画的小朋友向旁边的小朋友介绍一下你的作品,欣赏一下其他小朋友的豆豆贴画。
2、作品展示及点评师:你觉得哪幅画的最美?他是用哪些豆子做成的?
第五篇: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有意思的豆豆
活动目标 ·学习用豆豆装饰作画,萌发对利用自然物制作的兴趣 ·能用点状材料“豆豆”装饰画面 ·能大胆创作,并能运用豆豆艺术品开展相关的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豆豆装饰作画,激发对利用自然物制作的兴趣 ·难点:大胆想象,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画简单的装饰画 ·物质准备:各种干豆豆和鲜豆豆、玻璃杯若干、质地较硬的彩色废旧印刷物,用过的一次性盘子、月饼盒子,细铁丝、牙签、铅笔、浆糊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 美丽的小相框
一、谈话引题 “这些美丽的相框是用什么东西制作的?”介绍制作材料。
二、讲解示范 1.用铅笔在盘子或月饼盒子上勾画出自己想的图案的轮廓。2.用刷子刷上适量的浆糊(或白胶)。3.将各种豆豆进行不同排列和色彩搭配来装饰盘子和月饼盒子。
三、幼儿操作 1.幼儿自由选择相应的材料进行装饰活动。2.提醒幼儿大胆地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行创作。3.不要模仿同伴的创作,展开想象,制作出与他人不同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 在美术角中展示,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认真听取他人的评价。活动二 奇妙的豆豆
一、引出活动 请幼儿观察美术角中的各种豆豆艺术品,然后讨论:你喜欢这些东西吗?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怎样做的吗?
二、示范瓶装豆豆的制作 在玻璃杯或瓶子中一层一层地放入各种豆豆、干花、小贝壳或是剪碎的彩色印刷物等,有规律更好,再将杯子或瓶子封口即可。
三、幼儿操作 1.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第一组一一瓶装豆豆:在敞口瓶中一层一层地放入各种材料。第二组——豆豆球:在易拉罐中放入不同的材料,封口而成。第三组——小相框:在泡沫盒中的四周粘帖上有规律的豆豆图案,再画上好朋友的画像。第四组——小制作:用细铅丝、牙签等穿上豆豆做成项链、蚂蚁、小虫、小鸡等。2.要求完成一种作品后才可以选择另外的活动区域进行活动。3.提醒幼儿大胆地想象,制作出与众不同的豆豆艺术品。
四、作品展示 将自己的作品放置在美术角里,供大家观赏。延伸活动 1.节奏活动《捡豆豆》中,利用幼儿自己做的豆豆球作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2.制作的项链的装饰物在表演区运用,丰富表演材料。3.美术区中继续投放豆豆等材料,鼓励幼儿进行新的艺术创作活动。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点状的“豆豆”具有不同的大小和不同的颜色,操作起来容易,且成功率高,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豆豆又是自然物,它的美丽是天然的,能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崇敬。本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活动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目的是让幼儿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同时渗透环境教育。这个综合活动分两次进行,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改或调节第二次的活动,对第一次的活动进行弥补和拓展。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快乐的享受,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在自由活动时会主动地去美术角玩,那儿有时非常拥挤。他们还带父母到美术角参观,主动向父母介绍自己的或自己认为美丽的作品,让父母和自己分享快乐。另外,幼儿的作品不仅仅是展览品,而且还是可利用教玩具,这一点更是让幼儿感到自豪。活动中幼儿兴奋地发现,这些自然界不起眼的小豆豆竟是那么的漂亮,经过自己的小巧手竞能成为美丽的艺术品,在获得成功的满足、愉快的体验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了爱环境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