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 歌曲 《牧场上的家》 教学设计
歌曲 《牧场上的家》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中知道它是美国的传统民歌,感受其旋律进行的方向,能用自己的方式划出旋律线和分析曲式结构,归纳出歌曲的音乐特色及表现的情感;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美国传统民歌的特色,能根据旋律线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难点:唱好“弱起小节”,“儿化音”及拖拍。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堂导入
播放视频(以歌曲《牧场上的家》配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风情图片)教师语言导入: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去那里感受牧场的风光。观看后请学生说说观后感。活动2【讲授】课堂讲授
1节奏练习
(1)3/4 X X | X·X X|X X X|X — —|X — ‖(2)3/4 X — —|X X·X|X — —|X — X X ‖ 2学唱旋律 跟唱旋律
注意强调“弱起小节”和“拖拍”。划旋律线P36 ①3/4 5 5 |5 1 2 |3 — 1 7|6 4 4|4 — 4 4‖ ②3/4 5 — —|4 3· 2 |3 — —‖
课件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指示划出旋律线 根据旋律线分析旋律的进行方式 对比找出相同,相似,不同的乐句 归纳歌曲的曲式结构:aa’ba’
a段旋律优美柔和,节奏平稳舒展,b段以更舒展的节奏展开,略带激情,结尾旋律逐渐回到平稳。
3学唱歌词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感受美丽的牧场风光
在朗读时教师可提示,示范“儿化音”,以便学生在唱歌词时更容易唱准,达到难点化解。教唱第一段歌词
注意强调,示范“弱起小节”,“拖拍”,“儿化音”。(3)学生跟琴学唱第二段歌词
个别地方注意纠正,示范,如:“当黄昏过去”,“但是比不上我的牧场”等。4歌曲演唱处理
全班讨论歌曲在力度,情绪上的处理,并进行演唱。
请个别同学分别用沙锤,三角铁,碰铃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边唱边进行简单的律动。活动3【活动】课堂小结
歌曲《牧场上的家》旋律优美流畅,结构为aa’ba’,为我们描绘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牧场的美丽风光,表达了对可爱的家和甜美生活的热爱之情。它属于美国的乡村音乐,乡村音乐除了表现乡村的劳动生活之外,还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自己美丽的家乡和甜美的爱情等。活动4【作业】课堂作业
1复习并背唱歌曲《牧场上的家》。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歌曲创编: 创编歌词
如:我的家在 ,那有 ,还有 ,那儿多么 ,那儿 ,。
(2)以四人为单位,两人伴奏(律动)两人演唱的方式进行歌曲表演。
第二篇:小学音乐 歌曲 《阿里郎》 教学设计
歌曲 《阿里郎》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真聆听与体验朝鲜民歌《阿里郎》,分析音乐特征。认识乐器长鼓和伽倻琴,分析中国古筝与朝鲜伽倻琴的对比。
2.了解朝鲜族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并能学会两个基本动作---单扛手和双扛手等基本动作。
3.在听赏、体验朝鲜族歌舞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多关注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扩宽民族歌舞音乐文化视野。2教学重点
了解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认识朝鲜族长鼓和伽倻琴。学会朝鲜舞蹈的三个基本动作,并在音乐声和学生打拍子中练习和熟练。3教学难点
从节奏、旋律、音乐情绪上分析朝鲜民歌的音乐特征。4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边唱朝鲜民歌《阿里郎》片段边做朝鲜舞蹈基本动作。二:新课教学
出示地图,介绍朝鲜族音乐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朝鲜族音乐之旅---民歌篇
哼唱熟悉的朝鲜族民歌旋律《桔梗谣》导入朝鲜族民歌。欣赏雷佳《阿里郎》视频,思考: 1:从节奏、旋律、音乐情绪朝鲜民谣的音乐特征?---带附点的三拍子
节奏,强弱规律明显,音乐旋律流畅、抒情、优美,富有舞蹈性。2:伴奏乐器是什么?---长鼓和伽倻琴。朝鲜族音乐之旅---乐器篇
1、介绍伽倻琴(出示图片)又称朝鲜筝,是朝鲜族独特的弹拨乐器,仿造我国古筝制作,形状和技法大体相同,可独奏、合奏、重奏还可弹唱。
2、朝鲜伽倻琴与中国古筝的对比。
3、介绍长鼓(出示图片)的形状、音色、击鼓方式等基本知识,请学生尝试模拟击打长鼓节奏。朝鲜族音乐之旅---舞蹈篇
4、通过乐器介绍长鼓的用途为舞蹈伴奏导入朝鲜族舞蹈---长鼓舞。介绍朝鲜族丰富优美的舞蹈形式---拍打舞、扇舞、扁鼓舞、顶水舞等。
5、欣赏朝鲜女孩金珍玉的两段朝鲜族舞蹈---长鼓舞和顶水舞。三:课外拓展:?学跳朝鲜族舞蹈---单扛手和双扛手,请同学上台随着音乐和同学的拍子伴奏进行表演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朝鲜族的歌舞音乐,感受到了朝鲜族音乐的独特性。其实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本民族独特的风格特色,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多关注和了解其他民族的歌舞音乐文化,扩大自己的音乐视野。
第三篇:小学音乐 歌曲 《牧童遥》 教学设计
歌曲 《牧童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3、5、6”三个音的手号,增加“2”的手号。(2)能自己打手号唱出歌曲第一、二、四小节的旋律。(3)学习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牧童谣》 2学情分析
《牧童谣》是一首由“2、3、5、6”四个音组成短小歌曲,全曲为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分节歌,整首歌词大量使用了“那斯那斯嗨”衬词,每段只有一句歌词,以第一、三段问,二、四段答的形式呈现。音乐优美抒情,表现了牧童们放牧时悠然自得的情形。3重点难点
(1)打手号唱出歌曲第一、二、四小节的旋律,尤其是最后一个音“re”的手号和音准。(2)对“2、3、5、6”四个音的音高有初步的感知,学习“re”的柯尔文手势。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牧童谣》
1.复习巩固“1、3、5、6”四个音及手号,引出新的音“2” 2.巩固“2”的调性
3.老师拍声势动作,学生模仿,待学生节奏稳定后,老师演奏6532并哼唱旋律。4.邀请一位学生模仿老师演奏,节奏稳定后,老师在长音演奏三角铁并哼唱旋律。【设计意图】以拍声势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歌曲四拍子节奏。通过节奏的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聆听、感受、熟悉歌曲旋律。活动2【讲授】《牧童谣》
1.听听、唱唱、想想
活动:给小音符找家,看看谁的耳朵最灵敏 2.问问、答答 活动:你问我来答
活动3【讲授】《牧童谣》
3.教师用语言带学生走进牧童的世界,学生初听歌曲,从音乐中找到歌曲的主人翁——牧童,理解牧童就是放牧牛羊的儿童。带学生走进牧童的世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用耳朵聆听音乐,从而建立其音高概念。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激发学生对乐曲的兴趣。活动4【讲授】《牧童谣》
4.听听、唱唱
教师请学生跟琴接唱歌曲旋律,并带上长音手号。5.唱唱、动动
(1)教师邀请学生做个会唱歌的小牧童,尝试自己打手号试唱课本的曲谱。(2)学生完整听歌曲范唱,默唱或小声跟唱歌词。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听前奏、伴奏,找到音乐的入口)活动5【讲授】《牧童谣》
6.歌曲演唱提示
(1).学生唱完后说说,歌曲的歌词让自己想到或者看到什么样的画面?(2).《牧童谣》的歌词有什么特点,感受“对唱”在歌曲当中的演唱形式。
(3).《牧童谣》歌词中出现最多的是哪句歌词?让学生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发现歌曲中歌词的特点,理解“对唱”、“衬词”在歌曲中的应用,以此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活动6【讲授】《牧童谣》
7.对唱
用激励比赛的方法师生分段对唱,教师唱第一、第三段问句,学生唱第二、第四段答句,第五段齐唱。分组对唱。
活动7【活动】《牧童谣》
学生为歌曲设计动作,分组对唱并加入小乐手伴奏,教师予以指导。
第四篇:歌曲《音乐小屋》教学设计
歌曲《音乐小屋》教学设计
二课时歌曲《音乐小屋》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音乐是好朋友》、3/4拍律动
2、新歌学唱《音乐小屋》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轻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
2、能够在复习歌曲《音乐是好朋友的》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四三拍的律动。
3、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往,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教材分析:
1、3/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强弱规律为:强、弱、弱。
2、歌曲《音乐小屋》
《音乐小屋》是由李忠作词,潘振声作曲的一首儿童歌曲,2/4拍,一段体,大调式。歌曲的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一开始就出现“叮咚叮咚”模拟演奏乐器的声音,表现了孩子们学习音乐时活泼、快乐的情景和童趣,也体现了孩子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整首歌曲结构为a+a'+b+b'的结构,结尾以“叮咚”的琴声与开头的呼应,表现了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新歌学唱、3/4拍的律动教
具:钢琴、录音机、挂图课时安排:本课分为三课时,本节为二课时。教学过程:
1、引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音乐也是我们的好朋友,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歌曲《音乐是好朋友》。
2、复习歌曲
3、同学们我们刚才复习了歌曲《音乐是好朋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他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4、学生回答
5、好的,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那我们一起跟随歌曲来复习3/4拍的律动。
6、根据歌曲边唱边做3/4拍的律动
7、好的同学们刚才做的都非常好,说明上节课我们都学习的很认真。
8、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老师来请你们看一幅图画。
9、出示挂图
0、同学们,你们看这座小房子好看吗?
1、学生回答(好看)
2、那么,请你给这座漂亮的小房子起个名字好吗?
3、请学生给图画起名字(美丽的小屋、可爱的小屋、会唱歌的小屋、音乐小屋)
4、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你们给这座小屋起的名字都很好听,那么,现在请你把书翻到第十页,这座小屋的名字就在上面,它叫什么?
5、学生回答(“音乐小屋”)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音乐小屋》,请你用心的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注意老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歌中的“叮咚叮咚”模拟的是什么声音?
7、听录音范唱
8、学生根据听到的范唱音乐回答问题。
9、根据范唱学唱歌曲,讲解反复记号的作用
20、熟练后进行表演
21、下课,跟随音乐走出教室课堂小结:
第五篇:小学音乐 歌曲 《木瓜恰恰恰》 教学设计
歌曲 《木瓜恰恰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简介印尼,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2学情分析
歌曲《木瓜恰恰恰》是一节以欣赏切入的情景式音乐课。这首印度尼西亚歌曲,它通过“叫卖”的形式,以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弱起节奏以及连续的切分节奏,给歌曲的演唱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1、本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通过熟悉外国的民间音乐,了解世界个地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因此,在导入时,通过观赏印尼的风光及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音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歌曲的兴趣。
2、遵循了音乐是音响艺术、听觉艺术的原则,歌曲是听会的,随着衬词拍节奏等,都是为了增加学生聆听歌曲的遍数,歌曲就是在数次听辩中不知不觉学会的,减轻了学生学习新歌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3重点难点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今天啊,老师要带同学们的市场上转一转,看看那里都发生了哪些新鲜的事情。播放歌曲《卖汤圆》。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 那你们说说卖的是什么? 那你们告诉老师,他是以什么方式叫卖的啊?(叫卖汤圆)这种方式是不是和我们平时说话有不一样? 声音响亮,悠长
师举例说明“叫卖”的意义:同学们日常随爸爸妈妈去菜市场或商场,经常会听到风格各异的叫卖声,比如:“锵刀磨剪子唉!”“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等等。我们刚才欣赏的《卖汤圆》就是一种歌曲的新体裁――叫卖歌。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叫卖歌曲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也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一种方式。有的沿街叫卖,有的摆摊坐卖,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听到。这样样的叫卖歌,我们听过的还有《卖报歌》等(师范唱1~2句)。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唱一首异国风情的“叫卖歌”――它就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木瓜恰恰恰》。播放视频
印度尼西亚不仅风景秀美,并且特产也相当多,尤其是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可真是琳琅满目,市场上到处都有叫卖水果的吆喝声。大家看到这些水果了吗?印尼的人民在收获了水果之后,都是放到大集市上去卖的,他们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就开始大声介绍自己的水果有多么棒,希望大家都去买。你们来看看你认识哪些水果?如果让你来卖水果,你会怎么叫卖? 学生示范(摆出水果让学生叫卖)太棒了,我都忍不住想要买你的水果了
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歌中就唱出了许多水果
师在教唱歌曲前解释歌名《木瓜恰恰恰》的含义: 木瓜:是一种热带水果,非常我香甜,多汁。
恰恰恰:让我们想到拉丁舞,拉丁舞中的恰恰,这个恰恰恰是轻快还是笨重的?拍手表示,再放歌曲学生拍手。
活动2【讲授】学唱歌曲
出示节奏练习,老师示范,学生模仿(课件)(课件)这是四四拍的节奏,可是同学们看最后一小节,完整吗?说明弱起小节 提醒一下反复跳跃记号
我们再听一遍歌曲,听听歌曲的结构是什么形式的 歌曲处理(处理后用图片课件演唱)(1)印尼人民收获了这么多的水果,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自豪、高兴)你体会到他们高兴和自豪的心情了吗?什么地方最能体现他们高兴的心情?(恰恰恰)(卖瓜人热情招呼大家卖水果,激动的心情吆喝叫卖,音调要高)
2、歌曲旋律熟悉后,让学生随琴填词演唱歌曲。及时纠正音准。(师重点辅导第二部分。)活动3【活动】合作表演
师生合作一遍。(生唱恰恰恰。)男女生合作一遍。(男生唱“恰恰恰”和第二部分。)表演唱:“恰恰恰”声音要求轻巧、有弹性。学生拿出自制的打击乐器,老师拿沙锤。生齐唱:“恰恰恰”处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伴奏。分组唱:一组唱,另一组打节奏。
师生合作:跟伴奏,边唱边表演打节奏。活动4【作业】课堂小结
我们湛江盛产的是什么特产啊?海鲜,红橙,杨桃~~ 同学们,“叫卖歌”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老师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能创作出一首简单的叫卖歌曲,旋律可以用自己熟悉的。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