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音版四上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东海渔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歌曲:《赶海的小姑娘》《小螺号》 欣赏:《丰收欢乐而归》《大海啊故乡》 活动:《阿爸回来了》 单元分析:
《赶海的小姑娘》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歌曲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赶海的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歌词形象生动有拣海螺、抓对虾的具体描写,也有如松软软的海滩金黄的沙、渔歌盖上了一抹晚霞等景物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
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
《大海啊故乡》是电影《大海在呼唤》主题歌,歌曲深情的表达了一位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小螺号》由著名词作家付林创作80年代,歌曲一经演唱就以独特的风格,鲜明的音乐形象传唱开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丰收欢乐而归》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又马胜龙、顾冠仁作曲,全曲共分四部分,分别是:
1、黎明时的海洋
2、渔民出海捕鱼
3、战胜惊涛骇浪4丰收欢乐而归。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教学目标:
1、会唱《赶海的小姑娘》和《小螺号》
2、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3、积极参与《阿爸回来了》的表演活动。
4、能为《丰收欢乐而归》的几段音乐天上适当的速度记号。
5、能感受《大海啊故乡》中寄托的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6、了解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感受大海的无穷魅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表演《阿爸回来了》体会渔民的劳动生活。教学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创编《阿爸回来了》 教学用具:
1.钢琴 范唱带 欣赏带 螺号等 2.怀念故乡的诗歌、散文或音乐。教学方法:教唱 视唱 谈话 练习等 教学时间: 六课时
教学课时:本课拟用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
1、体会和表现赶海的小姑娘的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心情。
2、能从感性和理性上知道这首歌曲可以划分为两个乐段。
3、即兴编几个舞蹈动作,表现赶海的小姑娘的愉快心情。教学重点:培养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教具准备:录音机、范唱带、电子琴 教学方法:谈话、视唱、听唱 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问好
2、教师检查坐姿,安定情绪
二、导入
(谈话)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我听听谁的小耳朵灵敏,听出歌中唱了什么内容?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三、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录音,思考以上问题
2、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3、再次听赏歌曲,表现了小姑娘的什么心情?(愉快)
4、继续听赏,你能说出这首歌曲的速度和力度吗?(中弱—中强 稍快活泼的)
5、学习旋律:
(1)师弹旋律,生用竖笛吹奏(2)个别乐句的处理(3)生齐奏旋律
(4)生随琴学唱旋律(5)生随琴齐唱旋律
6、学习歌词:
(1)师弹旋律,生演唱歌曲(2)师纠正个别难点(3)生随琴齐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1、通过演唱歌曲,你能感受到这首歌曲共分几个乐段?(2个)
师谈话:乐段即乐曲的段落,表达了不同的意义,从乐句的转折处分开
2、这首歌曲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小姑娘“赶海”时的愉快心情?(速度、力度、节奏)师:速度:稍快 力度:中弱—中强 节奏多样:有时灵巧,有时豪放
3、你去过海边么?能说出你的心情吗?
4、用你此时的心情演唱一遍歌曲
五、拓展:
1、小组合作,为《赶海的小姑娘》编几个动作
2、各组随音乐伴奏表演
六、小结、评价(以表扬为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由于不同的速度引起的不同的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
3、继续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音色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感受到乐曲不同的速度引起的不同情绪。教学难点: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教具准备:录音机、欣赏带 教学方法:谈话、听赏
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问好
2、教师检查坐姿,安定情绪
二、导入
(师谈话)同学们,这堂课我们来欣赏一首器乐曲,请你认真听赏,你能听出是民族乐器演奏的还是西洋乐器?(民乐)
三、欣赏乐曲
1、初听全曲,生思考以上问题
2、(师谈话)介绍《东海渔歌》并介绍四部分:(黎明时的海洋、渔民出海捕鱼、战胜惊涛骇浪、丰收欢乐而归)我们选听的是它的最后一部分
3、再听全曲,思考:音乐中出现了几种情绪?这些情绪是由哪些音乐要素造成的?(3种,自由散板、中速的优美 快速的欢快)
4、复听思考:表现了什么情境?由几部分构成?
(表现渔民战胜风浪后,满载丰收欢乐而归的情景,三部分构成)
5、分段欣赏:辨别三个不同的乐段 思考:(1)开始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笛子)
(2)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由什么演奏的?(弦乐)(3)哼唱第三段的旋律,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四、拓展
1、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2、写一段短文,画一幅音乐情境图,演唱或演奏第三乐段的主题旋律等
五、小结、下课:(完成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小螺号》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小螺号》。
2、能用竖笛流利的吹奏歌曲的旋律。教学重点:吐字清晰、灵巧 教学难点:竖笛吹奏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范唱带、螺号 教学方法:听唱、视唱
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问好
2、教师检查坐姿,安定情绪
二、复习
齐唱《赶海的小姑娘》教师伴奏
三、导入
出示海螺,让学生认识螺号
(师谈话)海螺是生活在海里的一种海洋生物,螺的统称。个儿一般比较大,可以做成号角或工艺品。螺号就是用大的海螺做成的号角,生活在海边的常用吹螺号传递信息。
四、学习歌曲
1、初听全曲,谈感受:对歌曲的理解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小螺号》
3、师弹旋律,生演唱歌曲
4、竖笛吹奏旋律,师伴奏
5、难点处理,纠正个别乐句,吹奏个别乐句
6、师弹主旋律,生齐奏旋律
五、歌曲处理
1、生给歌曲分乐段(2个)
2、讨论2个乐段的不同
(第1乐段:字多腔少,吐字清晰灵巧 第2乐段:字少腔多 要把歌声扬出来)
3、分乐段演唱歌曲
4、认识:D.C Fine记号
5、齐唱歌曲
六、拓展
1、为歌曲设计歌表演(分组进行)
2、师生共同设计动作
3、师生随音乐共同表演
七、小结、下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能背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通过欣赏《大海啊,故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
3、能哼唱歌曲并按节奏创编两小节旋律。教学重点:背唱歌曲
教学难点:创编两小节旋律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欣赏带、竖笛 教学方法:听赏、讨论
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问好
2、教师检查坐姿,安定情绪
二、欣赏
1、初听全曲: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歌曲中唱了什么内容?
2、再次欣赏歌曲,说出哪一句旋律使你最受感动,为什么?
3、再次欣赏歌曲:生随录音演唱
4、师弹旋律,生演唱歌曲
三、拓展
1、(师谈话)这是一首怀念故乡的歌曲,把大海比作是自己的故乡,又把大海比作是自己的妈妈,永远鼓励关心着我们。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和妈妈,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你的故乡或是对妈妈的感情。
2、生描述
3、(师谈话)祖国是我们的故乡,也是我们的妈妈,许多在国外的华人都非常想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比如台湾诗人余光中为了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写了一首著名的诗《乡愁》,请同学们读一读。《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4、背景音乐《大海啊,故乡》生集体朗诵《乡愁》
5、你还知道哪些歌曲是思念故乡的(1)播放《橄榄树》(2)播放《故乡的云》
四、再次欣赏《大海啊,故乡》,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
1、歌曲中多次用了(×× ×〃 ××|×× ×—|)的节奏,好似起伏的海浪,学生即兴哼唱两小节旋律或歌词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六、小结、下课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阿爸回来了》 教学目标: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阿爸回来了》的创编和表演 教学重点:情景的创编 教学难点:情景的创编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欣赏带、海螺 教学方法:谈话、合作
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问好
2、教师检查坐姿,安定情绪
二、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练习师弹琴,生唱海风 1=C 4/4 3 2 1 —|5 4 3 —||(生自己创造声音)Hu hu 海浪、螺号、渔歌(参考课本谱例)在教唱旋律后,再让学生自己创造旋律
三、分组创编情景
(1)分组创编为《阿爸回来了》创编情景(2)各组汇报情况
四、学生展示(教师设计)第一场:两个好朋友
小明和小花是好朋友,他们的爸爸都出海打鱼去了,今天他们要回来了。小明和小花还有小伙伴一起来到海边,他们一起玩着,一边等着爸爸回来(演唱《赶海的小姑娘》随音乐律动)第二场:螺号声声
这时,从远处传来了机器的隆隆声,隐约看到了船上的人影,小明和小花和小伙伴们高兴的跳起来,大声喊着:阿爸回来了,回来了,他们拿出螺号使劲地吹了起来(螺号、海浪、海风声,演唱《小螺号》)第三场:阿爸回来了
渔船靠岸了,阿爸回来了,小明小花和小伙伴帮着大人抬起了鱼筐(随《小螺号》的音乐律动表演)
五、评价:找出优缺点
六、小结、下课。
第二篇:人音版教案捉迷藏
捉迷藏
教学内容:人音版第五册第八课歌曲《捉迷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捉迷藏》,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和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学会歌曲,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感受歌曲活泼与有趣。
2、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编创动作与歌词,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知识与技能: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迷藏》,体验大自然四季变化带来的无限生机。
2、了解四季轮回变化的自然常识,加深对四季特点的感知。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三拍子;较好地解决6.6
1
5.32 — —
爱捉 迷藏 来玩
耍 5.6 1 3 2 — 5 3 秋天 钻入 谷堆 堆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四个季节的娃娃图片、节奏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和同伴在一起的时候都玩些什么游戏呢?
2、节奏练习师:老师小的时候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今天有四个娃娃来到我们教室要和大家玩这个游戏,现在老师用特别的掌声把它们请出来。(教师拍击节奏后出示节奏卡,师生共同拍击,出示四季娃娃的图片)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二、新歌教学
(一)感受歌曲,理解歌词
1、第一遍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第二遍听录音范唱,感受三拍子
3、出示课题《捉迷藏》
师:这首欢快活泼的三拍子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歌《捉迷藏》。
4、教师范唱,学生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曲中的捉迷藏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师小结:春夏秋冬这四个好伙伴一年又一年地轮回着,春天追赶着夏天,把夏天给捉住了,但又得躲着冬天,夏天追赶着秋天……他们四娃娃你追我赶,你躲我藏,年复一年地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二)学唱歌曲
1、跟琴小声哼唱,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完整演唱,感受歌曲三拍子的特点
师:歌曲是三拍子的,那就让我的小手动起来,为歌曲打拍子吧。
3、学生第三遍跟唱,解决难句
师:在唱的时候,如果你遇到了唱不好的地方,请你把它记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①附点:学生指出难句,请个别学生帮助解决或者教师解决 6.6
1
5.32 — —
爱捉 迷藏 来玩
耍
②一字多音:听老师的两种唱法,说说哪种好听,好听在哪儿? 5.6 1 3 2 — 5 3
秋天 钻入 谷堆 堆
4、歌曲处理
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情演唱这首歌曲呢? 唱第一段——唱第二段——完整唱
5、采用多种演唱形式,如:个别唱、分组唱、分角色唱等等。
(三)创编歌词:比比谁是词作家
师:同学们个个都是歌唱家,把歌曲唱得这么好听!我想看看我们同学有没有是词作家的?在这四个季节里,四季娃娃除了藏在歌曲所描绘的地方,你觉得它们还会藏在哪些地方呢?
1、每组分配一个季节合作创编,2、小组汇报,由学生评价选出好的歌词进行板书。
3、全体学生演唱创编的歌词
(四)综合表演:比比谁是表演家
师:歌唱家、词作家都已经诞生了,我们再一起找出班上的表演家。
1、放录音,学生在座位上自由表演
2、选出几个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同学为他们演唱
3、完整地边唱边表演离开教室
第三篇:人音版第七册教案全集
《采菱》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4.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教 学 过 程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 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 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而是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能很自然的唱好.同样D.S.的反复记号也不必要求学生去记住掌握.5.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选择打击乐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6.小结:水乡一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柳树姑娘》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4.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教 学 过 程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 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 这样环境美不美 2.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 ”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9.二声部合唱.
10.小结: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2.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教 学 过 程
一、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 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 请举例并唱几句.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二、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设问:(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音乐知识:“上行”
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
(1)先简单讲解“上行”(2)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愉快的梦》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表达了音乐与社会的人文性.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3.进入学习“开始吹竖笛”的实践活动——Tu的口腔动作.4.歌曲《愉快的梦》 教 学 过 程
一、表演《愉快的梦》
1.开门见山导入:晚上你做梦吗 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 聆听范唱.
2.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 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4.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 ——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5.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6.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7.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教师示范乐曲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一下) 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
9.请大家整理一下全曲,自学把歌的曲调唱会.
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 12.全体唱歌词.
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 13.师生讨论. 答案:(1)唱的时候好像自己在梦中看到小矮人,看到金星.(2)因为是做梦,所以声音是柔和的,要唱得连贯. 14.有感性地背唱歌曲..二、听辨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1.教师弹奏二遍.
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 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下行”教学基本要求
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 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
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 答案: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行. 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 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
巩固:《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唱.
三、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
1.创作4小节下行的曲调,节奏与音符完全按学生自己的愿望进行创作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把典型的曲调介绍给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者.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哦,十分钟》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教 学 过 程 1.说理导入: 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2.聆听范唱.
3.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再听一次范唱,请全体看着歌谱.
5.学习曲调.
(1)先学习前8小节.
设问:这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 重复出现了几次 这两小节你能唱一唱吗 剩下的两小节就四个音,我相信你能看着谱唱好.(2)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3)学习第二句的8小节.
先听钢琴弹一次,然后你们用指挥图式自学.
(4)把这16小节连接起来唱一唱.边唱边划指挥图式.(5)再下面的8小节,请跟着我的手势把它唱出来.(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带着大家唱)(6)最后一句六小节跟我学唱.
6.用“啦”把全曲哼一下,要唱得轻松愉快. 7.跟着我的前奏完整地把歌唱一唱.
(注意前奏的速度与伴奏的配置,要营造欢快的气氛.) 8.练一下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9.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歌唱. 10.小结:这课间十分钟快乐吗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大家来唱》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教 学 过 程
1.知识导入:刚刚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一首歌是几拍子 你听! 2.聆听范唱,教师边范唱边打三拍子的图式.
3.这首歌就是3/4拍.再听一次.模仿我的动作一起跟音乐做三拍子指挥动作.
4.学曲调:先学唱第一声部.
用三拍子指挥图式边划动作边看谱唱. 要求:放慢速度.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1)先学唱前8小节.注意1→i的跳跃要唱准,先想好音高再唱.(2)再学唱后8小节.
5.学唱第二声部曲调,也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6.二声部合成(这是难点).
(1)先唱好二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2)一句一句合成,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要求:集中注意力,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听到另一声部.使自己的声音溶合在集体声音中间.做好一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7.在曲调二声部都非常有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填上歌词,不然的话宁可唱第一声部的歌词,千万不可为了完成二部合唱而破坏了音乐的美感.一定要加强平时训练,水到渠成.
8.配上打击乐伴奏.还可以加上口风琴二声部的伴奏等.一切从班级实际出发.9.要非常注意歌唱的流畅性与乐感,表达孩子们快乐的课间生活.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摇篮曲》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教 学 过程
一、聆听《摇篮曲》
1.这是一首贺绿汀的名曲.在风格上有浓郁的汉族情调,表现妈妈在哄宝宝入睡时的情景.2.初听第一乐段. 设问:(1)这是中国风格的音乐还是外国风格的音乐 (2)从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情景 3.师生议论. 4.初听第二乐段.
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乐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5.欣赏第一,二乐段.
边听边画画来表达你对音乐的感受. 6.聆听全曲.
没有画完的可继续画,画完的同学看着你的画,想想是否与音乐的表达是一致的 可以作修改.
7.展示各人的画图,相互交流.
8.小结:妈妈在哼着曲子摇着摇篮,宝宝睡得多香啊!
二、“唱唱我的好妈妈”演唱会
1.各组交流自己选的歌曲,乐曲,并推选代表.
2.由班长或课代表主持开班级演唱会,并邀请几位同学做评委. 3.评委宣布评委会的评选结果.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摇篮曲》 第二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教 学 过程
一、聆听《摇篮曲》
1.这又是一首名曲,是德国勃拉姆斯创作的.原是歌曲,现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由于它的曲调优美动人,在音乐会上成为一些歌唱家和演奏家的保留曲目.
2.在欣赏器乐曲前,可先欣赏声乐曲,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自己表演,让学生对曲调有初步的印象(把歌曲板书出来让学生边听边看谱). 3.欣赏管弦曲《摇篮曲》.
设问:你熟悉这曲调吗 乐队表现怎样的情景 4.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辨别出几种乐器的音色 在教材中标出来. 5.小结:这是一首欧洲风格的摇篮曲.
二、表演《摇篮曲》
1.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
2.谈话:也许你已不记得婴儿期妈妈如何抱你,哄你入睡,但你可从影视片中,或周围邻居的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中,想像你当时的情况,这首歌就是歌唱那种情景的.3.听范唱,教师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
4.再听一次.请看歌谱,这首歌的记谱与第三课的《愉快的梦》是一样的.上次我讲过那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5.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
6.用点谱法学唱第一乐句4小节(做到90%以上的学生都能唱好). 7.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8.学生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9.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10.要求学生能用动作表演《摇篮曲》,投入角色(要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摇篮曲》 第三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教 学 过程
一、自制弹拨乐器为歌曲《摇篮曲》伴奏
1.启发学生用家里的废料,如:线,尼龙丝,竹片,木条等进行制作. 2.教师简单介绍弹拨乐的基本要求,振动弦,运用弹,拨的方法来发出声音.
二、开放式教学
1.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选一首符合本课题的歌,唱给妈妈听.
2.要求妈妈给孩子的唱写一个评语交给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该项活动的进行,也引起家长的重视与配合. 3.为下一节课全班开演唱会作好准备工作.
三、聆听,表演《摇篮曲》
1.本曲教学上采用一个曲目两种形式,既是欣赏聆听又作为歌唱表演,同时学习4/4拍号的知识.
2.建议听唱结合,听听唱唱,唱唱听听,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3.先聆听《摇篮曲》.
(1)初听时要求能听清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复听时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要能聆听伴奏如何为摇篮曲营造气氛,演唱者如何用歌声表现出《摇篮曲》的情感及风格. 4.师生讨论.
5.学唱《摇篮曲》曲调.
(1)在聆听两遍的基础上,对曲调已有所熟悉,先在教师指导下唱好第一句与第三句曲调.
(2)第一句是两小节,教师先示范唱一次并让学生跟唱,同时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教学提示:穿插讲解4/4拍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其中第三拍是次强拍,所以把第三拍上的“2 ”唱得稍强一点,加上有附点稍长一点,“ ”作为带过去,这样“ ” 就能唱好(切忌把“ ”单独练习).(3)第三句即第5,6小节,在划拍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第5小节“2 ”及“3 ”唱得强一些,第6小节装饰音在唱曲调时暂时不唱.(4)剩下的第二,四乐句学生稍自学一下即能唱出.(5)连贯流畅地唱完整曲调,手还要划拍. 6.再聆听《摇篮曲》. 要求学生随音乐轻轻哼唱. 7.跟着音乐唱歌曲.
8.重点指导唱好第三句,尤其是带装饰音的这一小节.
9.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录音范唱,心里跟着唱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10.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表演《摇篮曲》.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我是少年阿凡提》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最富于憧憬,最有朝气,最少保守,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这就是音乐人文性主题的一种表现.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
教 学 过程
一、音乐知识:附点八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从骑马的 的象声词节奏中形象地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知识讲解. 2.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
3.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必需从本歌的歌曲实践中体验.
4.附点八分音符的教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同样要对附点作用的强化讲解.在唱奏中对带附点的音要强调重些,而附点后面的音可弱化,这样一强一弱,附点就突出了.5.将 改成 的练习,是为了巩固 的技巧的强化而编制的大量的连续的 加深学生对 节奏的记忆.二、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
1.阿凡提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你能说出他的英雄事迹吗
2.这是一首诙谐情调的歌曲,这首歌曲学生接触不多,所以要多让学生听录音范唱感受它的风格特征.
3.在学唱曲调前讲解音名与变音记号——升记号“#”.(1)要讲解音名是健盘上固定不变的音高名称,而唱名,尤其我们现在教材中的简谱唱名的音高,是不固定的,流动的,通过具体歌曲说明.如本歌是1=C,《摇篮曲》(舒伯特曲)是1=F,《哦!十分钟》1=D,《大家来唱》是1=C等.
(2)通过本歌第一乐句的第3小节 ,从唱的音高中让学生听 与 的比较区别中讲解变音记号的作用.
4.曲调学习可分为三部分,教师的指导重点在第一部分的曲调,即从第1小节到第17小节.而在第一部分中间,主要是头4小节及第13小节到第17小节.因此这9小节可以通过听唱与跟唱法学习,其它部分可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即从第18小节开始到结束比较有规律,可以组织学生自学,互学进行学唱.
5.歌曲是以第一人称“我”演唱的,所以每一位学生在歌唱时,必需在歌声中体现角色的风度与气质. 6.伴奏的配置:
(1)口风琴双音弹奏有困难的班级,可以用两支口风琴二个声部伴奏,以降低难度.(2)打击乐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把学生的方案归纳试奏,通过集体讨论选择一至二个方案伴奏.
7.歌词创作“谁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路,这是综合能力的显示.8.结合歌词创作进行小品设计与排练.各组可以施展集体智慧创作表演.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小小少年》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最富于憧憬,最有朝气,最少保守,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这就是音乐人文性主题的一种表现.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
教 学 过程
一、表演《小小少年》
1.这首歌通过媒体在少年中流传很广,要唱这首歌曲有两个问题.首先是把握好风格与情绪,因为这首歌反映的是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少年的多变心理状态.其次技术上的问题,弱拍上的附点八分音符;每句的弱拍起唱.后半部分基本上是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2.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还得从聆听范唱切入,以加强对作品的感受. 3.在学唱曲调中结合进行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学习,在实践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
4.学唱曲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乐段的8小节,第二部分是第二乐段的8小节.(1)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教师指导学唱第一乐句的4小节,这一乐句的难点是: 这两种节奏.运用上一单元获得的4/4拍指挥图式,用划图式的方法解决节奏难点,如果第一乐句解决得好,第二乐句学生就能自学解决.另外要注意大跳的音准:.(2)第二乐段也是要解决好第三乐句,即: 最后第四乐句就能迎刃而解.第二乐段的重点是二声部的谐和有一定难度.如果班上有口风琴吹得较好的同学分别支撑一下,可能会解法得快些,但关键还是要锻炼学生唱一声部听另一声部的能力.
5.这首歌曲的演唱,声音既要明亮,同时要稍稍略带忧虑烦恼感,以表达这一时期少年的复杂的心情.
二、听辨活动
1.这是两条 与 节奏的对比练习.通过对比听辨,加深对这两种附点音符的理解.
2.第二条的附点八分音符均在第二拍弱拍上,唱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加以提示.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友谊的回声》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教 学 过 程
一、聆听《回声》教学基本要求 1.欣赏《回声》
设问:你听听这支歌讲些什么 这支歌的歌名叫什么
2.介绍《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从16世纪至今仍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 3.复听《回声》;边听边看教材中的歌词,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 4.师生议论.
5.我们来做回声的游戏.
(1)介绍方法:刚才这支歌表演是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我们也学着做一下,我们全班45人对5人.5人模仿45人发出的声音:“噢” “噢”.
(2)各组自己设计语言,做回声游戏. 6.选一组做得效果最佳的表演. 7.小结:我们自己做了“回声”的实验.
在音乐标记中“f ”代表强,“p ”代表弱,它是意大利文强与弱的第一个字母.
二、表演《友谊的回声》
1.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讨论歌曲内容: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3.学唱曲调:
(1)教师示范曲调,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手划指挥图式.
(2)先学习四行谱:前面8小节大家自学.接下去部分由教师唱.自学的时候一定要用2/4拍指挥图式一边划拍,一边轻轻的唱谱把音高与节奏唱准.
(3)师生接唱四行歌谱:即学生唱前8小节,教师接唱后面的16个小节(教师后面的16小节大量是切分节奏,所以学生有困难,通过教师范唱学生听唱逐步解法).师生交换接唱 学生完整唱第一乐段的四行谱. 4.学生自学第二乐段(最后的14小节歌谱).
5.完整唱全曲.中间部分的 , 要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6.教师要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的意境,把作品所描绘的景色表现出来,歌唱时脑海中要有画面.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山谷静悄悄》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教 学 过 程
一、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 教学基本要求
1.力度是音乐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力度记号是记录力度强度的标记.
2.课文第41页三幅画,从人数的对比上可以看出力度的表现要求越来越高.
第一幅图:一人与众人,很显然,若以同样力度起唱,他们的音量对比是p-f.第二幅图:一人与三人,虽然在力度上可能有些差别,但要表现p-f,必需作些技术上的处理.第三幅图:一人对一人,那就必需在声音技术上作精心的处理,才能做到f-p的要求的效果.3.这幅图的力度效果练习,是一个由能自然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二、表演《山谷静悄悄》教学基本要求
1.情景导入:山谷里有声音就会产生回声,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怎样的呢 山谷里有什么景色呢 2.聆听范唱第一乐段.
3.师生讨论:山谷有雾,有花,有小白兔,所以没有声音,静悄悄的. 4.再听听有什么声音.——范唱第二乐段, 5.“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6.学唱歌谱.
(1)先唱第一乐段.前4小节和第7,8小节学生唱,中间第5,6小节教师接唱.要求划4/4拍指挥图式.
谁能完整唱第一部分的站起来唱!注意八分休止符.
(2)第二乐段各人自学,注意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顿音记号.(3)讲解渐强,减弱()记号
(4)完整唱歌谱.注意前奏与问奏,进入要整齐,边唱曲调边划4/4指挥图式,注意各种记号.(教师的伴奏要优美,动听,和声配备要简洁明快.7.完整听一遍范唱:你能想像歌中的意境吗
8.带着你想像的意境,有感情地表演《山谷静悄悄》.编创与活动:到山谷去旅游
1.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加上各种手段(打击乐,自制乐器,人声等)创设旅游情景.2.形式可以各组,也可以几个人,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大家策划创编.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荡秋千》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童心与童趣是连在一起的,他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我们要珍惜这有限而宝贵的“小孩世界”,使其如春天一样充满生机.让我们尽情地歌唱这充满朝气,欢乐的时刻.2.用现代舞为歌曲即兴伴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渲染这充满诗意的童心世界.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山童》
1.合唱曲《山童》是近年来创作作品中较优秀的作品之一,音调民族风格浓郁,歌词充满童趣,形象生动,内容带陈述性,层层深入,很受听众喜欢.
2.这首合唱曲较长,有条件的学校在欣赏时最好能把谱输入电脑,上课时随录音放映,学生看着歌谱能了解内容,欣赏才能有效果.至少把歌谱能抄出来供学生了解.
3.有时间最好能欣赏两次:第一次了解一下表现的内容,第二次从音乐中领悟山童在山间的活动,从而获得主题——童年多美好的意境.
二、表演《荡秋千》
1.荡秋千既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很有乐趣的休闲活动,儿童特别爱玩.贵州的仡佬族儿歌中的玩荡秋千是多么有趣! 2.听范唱,唱一遍歌,唱一遍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里有几句是重复的乐句. 3.学唱第一乐段曲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
(1)提示:这是一首欢乐的歌曲,速度应该稍快,但在开始学唱曲调时,可放慢速度.另外学唱曲调必需要打拍子或划 2/4 拍指挥图.(2)难点与重点: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附点四分符点节奏要唱好;“ ”,“" ”两处的大跳要唱准;八分休止符要断开. 4.学唱第二乐段曲调.学生自学. 5.用稍快的速度流畅地唱全曲.
6.欢快地表现儿童们在荡秋千时高兴玩耍的情景,有感情地表演《荡秋千》.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小孩世界》 第一课 第 节 教 学 目 标
1.童心与童趣是连在一起的,他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我们要珍惜这有限而宝贵的“小孩世界”,使其如春天一样充满生机.让我们尽情地歌唱这充满朝气,欢乐的时刻.2.用现代舞为歌曲即兴伴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渲染这充满诗意的童心世界.教 学 过 程
一、聆听《真善美的小世界》
1.介绍迪斯尼乐园的背景.如有录像片,VCD音像资料插放,学生更为欢迎.
2.欣赏全歌:边听边划 2/4 拍指挥图式.
设问:你能听清楚歌词的内容吗 你能区分歌曲的段落吗 为什么 3.师生讨论. 4.复听全歌.
要求:选择两件打击乐器,当你听到音乐转入第二乐段时,换一件打击乐器伴奏.(也可设计两个动作,表示乐段的区分.) 5.再欣赏全歌.
要求:可以边听边哼;可以边听边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如唐老鸭,米老鼠,白雪公主……(教师准备些头饰,面具等道具供学生选择)随音乐的节拍跳自己设计的舞步,把我们教室想像是一个迪斯尼乐园,大家尽情地玩吧.(对音乐的分乐段,要用不同的动作能表现出来.)6.小结:童心在小世界里尽情地抒发吧!
二、表演《小孩世界》
1.这是一首富有童趣想像的歌曲.内容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但是这就是儿童的丰富的想像力.
2.歌曲的识谱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谱解决.学唱曲调还是分两个乐段分别学唱为宜.在学唱曲调前范唱是不能缺少的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范唱能激发学生学唱的欲望,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 3.第一乐段的识谱教学有这样难点:
(1)附点节奏,这首歌的附点节奏很多,很重要,它能形象地表现儿童欢快的性格.(2)第四乐句的四级分解和弦的音准,要进行指导唱准.
(3)2/4 拍的节拍感,要求学生一定要划指挥图式,突出强弱,唱好节拍感.4.第二乐段识谱难点是二声部的和谐.前二句是和声式的,后二句是复调式的.所以难度不小,从班级实际出发,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作些改变5.如果第二乐段能唱好,结束句就容易唱好.
6.完整唱全曲时要唱出两个乐段的情绪上的对比,尤其第二乐段的开始两句,节奏拉宽要唱得舒展,赞美,与前后形成鲜明对照. 7.歌曲的处理要突出欢快自豪的情绪,速度稍快. 为歌曲伴舞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篇:人音版第三册教案
人音版第三册教案
第一课 问声好
教学目标:
1.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动脑为歌曲编创新词、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评价自己、评价他人,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
教学难点: 歌曲3/
4、2/4变拍子的正确演唱。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早上好》 教学基本要求
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提示:感觉到有什么不同?(注:用课本右上角的拍踏方式)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以将学生分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唱边走。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朵大红花。
7、指导学生编创“中午好”或“晚上好”等歌词。
二、聆听《森林水车》 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不加任何引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
聆听后回答: 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心情是什么样的? 2.教师可结合图片、幻灯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三、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段歌谣。可以按课本上的节奏读,可以编创读歌谣的节奏,还可以加入打击乐伴奏、表情、动作。
2、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分组编创,然后各组表演自己编制的不同节奏的歌谣。
3、歌谣可以处理成渐强、渐弱,表现孩子的走近又走远。
4、歌谣可以读成这样的节奏:
4/4 XX XX X XX | XX XX X XX |
太阳天空 照,(拍手)花儿对我 笑,(拍手)
XX X XX X | XX XX XX XX | X XX ||
小鸟 说 早早 早,你为 什么 背上 小书 包。(拍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小麻雀》 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
2.第二次边听录音边拍节拍,用以轻声哼唱。
3.听教师范唱,小声跟唱歌词。
4.听教师弹琴,边唱边看图、做动作,用动作帮助记忆。
5.听录音,分小组编创歌词和动作。
6.将四组学生编的歌词和动作综合成四段,分段表演。
二、聆听《森林水车》 教学基本要求
1、复听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画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
2、教师不要限制学生,让学生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再谈一谈为什么。
3、也可让学生分组根据音乐的情境进行简单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
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小麻雀》伴奏。
第一行图谱:可选择木鱼或双响筒。
第二行图谱:可选择串铃或沙球。
3楼
2、放歌曲《这是什么》并重复多次,学生用笔画,大多数学生画出闹钟,有的学生画出表,教师加以引导,那种合适,并将画的好的进行展示。
二、学唱歌曲,感受表现音乐形象
1、师出示各种小闹钟,请学生说说闹钟的功能(它能提醒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是我们小朋友的好伙伴。)
2、听听闹钟走的声音(嘀哒嘀哒),提示学生要用轻松而弹性的声音来读唱,并用合适的动作来进行配合。
3、听听闹钟的闹铃声(当当当—),提示应该用相对稍强,连贯的声音。进行两声部的节奏练习
[ 嘀哒 嘀哒 嘀哒 嘀哒 xx xx xx xx [ 当 当 当 — x x x —
4、学唱歌曲难点解决:50 50 5—和20 20 5—这两句不同音高准确演唱通过比较、重复的方法来来学会。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师:用什么打击乐器来伴奏呢?怎样敲最合适?(双响筒,木鱼,碰铃,三角铁等)
7、分小组表演歌曲,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锻炼学生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和表演的能力。
三、聆听《调皮的小闹钟》,进一步体会音乐表现的闹钟形象
1、故事导入: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小闹钟,它每天勤勤恳恳地叫醒小主人,因为它给我们带来欢乐,可是那天小闹钟坏了,他的小主人就来修这个闹钟,请大家听一听他修好了吗?你在音乐中还听到了一些什么声音?为什么?
2、初听全曲,感受乐曲情绪,鼓励学生可以随着音乐用动作来表示。学生交流回答:大多数学生说修好了,因为听到了闹钟的铃声,闹钟恢复了正常,个别学生就说没有修好,因为觉得是快修好了的时候,听到最后结束是的一声滑音,表现闹钟里面的弹簧跑了出来,又坏掉了,所以没有修好。
3、师:小朋友在曲子中听到了闹钟走动的声音,还听到了闹钟的铃声,听一听出现了几次?再次欣赏乐曲,请学生用笔在书上画出来,看谁画的次数准确。
4、学生交流,师归纳小结。
四、结合歌曲乐曲中表现的闹钟的音乐形象总结归纳,认识时间的珍贵,懂得要珍惜时间。
1、让学生说说你该怎样爱护你的小闹钟,怎样珍惜时间的。
2、生回答交流,师总结归纳时间就象小马车,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时间用在正确的地方,不要浪费时间。
3、表演歌曲《这是什么》及上节课学的《时间就象小马车》,唱着走出教室。
三、编创与活动: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这是一个高低、长短、强弱的综合性练习。
1.教师事先准备好水桶、玻璃杯、易拉罐、木梳、纸等物品。
2.启发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能发出声音?怎样使它们发生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声音?
3.还可以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物品,敲击出声音,列举自己探索到的高的、低的、长的、短的声音,做出来给同学们听。
第三课 童话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四小天鹅舞曲》,唱《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童话色彩的音乐和歌曲,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结合口风琴键盘认识d、r、m。
3.主动参与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创造意识。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小天鹅舞曲》 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前可结合画片或幻灯,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天鹅湖》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分辨乐曲的情绪。
4楼
提示:听到音乐,你感觉小天鹅怎样舞蹈?
2.复听时,让学生扮演小天鹅即兴舞蹈。提示:看谁的动作轻盈,合上音乐。
3.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件打击乐器合着音乐敲击。
提示:请你用耳朵仔细听,敲击声音的强弱是否与音乐相适合?使学生注意乐感,培养合作的意识。
4.在适当的时机简单介绍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二、表演《小红帽》 教学基本要求 1.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童话书,你们将会亲眼看到很多童话人物。先请你们说说你最喜欢哪些“童话故事”“童话人物”……现在老师喜欢的童话人物就要出场了,我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从感受入手,多听录音或范唱。
3、在学生跟唱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可指导学生边唱边表演。可以看课本上的图做动作。还可以启发学生创编与课本不相同的动作表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5、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童话故事《小红帽》改编歌词,加入情节表演,可制做道具配合表演。形成唱歌——表演——唱歌。
6、《小红帽》的两种基本舞步
(1)脚尖原地走步。踮起脚尖走步。
(2)踏点步。左脚向左踏一步,右脚紧靠左脚旁用前脚掌点地一次,两拍一步。然后出右脚,动作相反做。基本动作以动胯为主。
动作说明
1-4小节,左脚开始做动胯挥帽,一拍一下,挥帽8次。5-8小节,做踏点动胯,先右后左,做4个踏点步。9-12小节,同1-4小节。动胯挥帽。
13-16小节,同5-8小节,踏点动胯。
17-20小节,做动胯挥帽,动胯先左后右8次。
21-24小节,做动胯挥手,双手挥动,一手挥帽,先左后右动胯8次。
三、编创与活动:认识口风琴及字母谱d、r、m。
口风琴是一种簧片键盘乐器,以很少的气息吹奏,便可以得到足够的音量。适合低年级儿童吹奏。键盘同风琴、手风琴,一般有两组以上的琴键,音域超过四个八度。d、r、m三个音由1、2、3指演奏。演奏姿势见课本图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糖果仙人舞曲》 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音乐,教师可不讲剧情,让学生静静地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
提示:在音乐中听到什么奇特的声音了?请你用动作表示。(指钢弦琴的声音)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
2.复听音乐前,教师可讲述《胡桃夹子》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提示:请你想像剧中人的形象,边听音乐边表演。
二、表演《有一个人在林中》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
提示:哪两句是一样的?有几处相同的?
2、反复范唱两次,让学生找出相同的旋律,唱一唱。
3、跟着老师有感情地读歌词,填唱歌词。
注意弱起的第一个音不要“吃”掉,“紫”一字两音,高音do要唱得肯定。如do不准,下行la最不易唱准,请老师注意学生的音准。用模唱解决。
4.学会歌曲后,分角色表演歌曲。
提示:想一想怎样表演?
注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教学方法。
生长在南方的学生可能会看到野蔷薇,可让他们描述花的形状。生长在北方的学生大都不认识野蔷薇,教师可借助图片,或在网络里查找野蔷薇的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野蔷薇的形状,便于理解歌曲,更好地表现歌曲。
5.还可以分组吹奏,每人只吹奏一组,接着吹奏下去,形成连奏(慢一点吹奏),中间不要空拍,如果谁没有接上,就请他为同学们唱支歌。
5楼
6.选出优胜组为大家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填格子
要求:用d、r、m填入空格中,形成三音组。学生可以自由地填写、再奏一奏,唱一唱。
1.可在地上或黑板上画出九个圆点的格。选出一组学生操作。
2.其他学生在自己课本上填写字母谱形成三音组。
提示:想一想这三个字母谱怎样填写更合适? 唱一唱,想办法让它的重复的少一些? 比一比,看谁唱出的旋律多? 3.把自己填写好的吹奏给大家听一听。
4.试着奏与唱出三个音、六个音、九个音。还有…… 第四课 跳起舞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唱《多么快乐 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2.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能够听着鼓声走与停,锻炼节奏感和内心听觉,以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3、能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随着音乐跳舞,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着藏族音乐《青藏高原》学生模仿老师做甩袖动作。
二、欣赏
1、初听音乐,可让学生随乐曲轻轻地拍着手。
2、复听时自编动作,随着音乐跳舞。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3、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取图片介绍西藏风情。
4、观看演唱VCD,可轻声跟着哼唱。
三、音乐游戏:听着鼓声走和停
1、导入:西藏是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去走走看看呢?
2.游戏的规则:学生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站立,教师手持铃鼓站在中间。
教师按4/4拍击鼓,拍一下鼓心,击三下鼓边。鼓声响××××,学生听着鼓声左脚起步行走。
教师的鼓声换成×× ×× ×× ××,学生按节奏小跑步。当鼓声停止时,学生自选动作做4次。如:点头、蹦跳、挥手、弯腰等,不出声音。鼓声起,再按上面方法走或跑。
3、游戏出现错误的同学表演节目。
(如:由其他同学给他出个有关西藏的知识问题请他答,答不出的在表演节目。当然这些题目得由学生课前去准备。)
四、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1、过度:终于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有一位藏族的姑娘(由老师扮演)来欢迎你们了,听听我的歌声,猜猜你们到了哪里呢?
2、教师边歌边舞,学生拍手给教师伴奏。
3、学生听后答,教师介绍日喀则:日喀则位于西藏的南部,日喀则藏语的意思就是美丽的庄园。(有条件的话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
4、复听,学生看着书本在心里默唱。提示:请学生说说这首曲子和其他歌曲有什么不同?(如:一问一答、衬词)
5、朗读歌词
6、在2、4、6、8小节处用XX X为歌曲打节奏。(为加入乐器做准备)
7、跟琴有感情的演唱。
8、学生会唱之后,分角色表演。提示:想想怎样来表演?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①出示三组节奏型
②听录音,学生拍击三组节奏型
③分组伴奏,看哪一组合作的最好
第五篇:人音版11册教案
人音版11册教案
(一)第一单元 同一首歌
教学内容:
一、双声部歌曲《同一首歌》。
二、欣赏声乐作品《我的祖国》和《大中国》。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自豪的“中国情感”,激发热爱祖国,歌唱祖国的激情。
二、能用抒情的歌声表现好《同一首歌》,能参与设计演唱形式的处理。
三、通过欣赏,熟悉声乐作品《我的祖国》和《大中国》的音乐主题,能辨别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教学重点:
用充满深情的歌声,投入的状态演唱好《同一首歌》。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谈话中心:同一首歌,就是深藏在千万人心中的一首共同的歌,那它究竟是首什么歌?它是关于什么的?(通过学习,再作结论)二:学习歌曲
1、清楚反复记号标示的演唱顺序。
(完整聆听歌曲,学会按演唱顺序看谱,记不住的同学可以在乐谱上用笔注明。)
2、学生习惯用轻柔的方式演唱歌曲,解决词曲正确搭配的问题。(跟录音轻声哼唱歌词。个别地方停下来纠正词曲搭配方式。)
3、体把握作品结构。
(学生划分乐段——划分乐句——“找第一乐段中最令你激动的一个乐句”——学生用激动的心情唱一唱——找全曲最高潮的乐句——唱一唱——自己在谱上做情绪变化的标记)
三、深入理解作品
1、谈话中心:歌曲中的“你”可以理解为是?千万人心中的一首歌是?
2、用包含深情的歌声唱出全曲的情绪起伏。
3、完成书上的练习。课后小记: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回忆上节课的核心内容
1、演唱全曲。
(要求达到:①唱对反复的顺序。②唱准词曲配对。③用轻柔抒情,且中间有激情起伏的歌声演唱。)
2、谈话中心:千万中国人心中一个共同的歌是
二、欣赏两首爱国主题的声乐作品
1、导入《我的祖国》,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意思。
谈话核心问题:“祖国东南西北这么大,这个作者从何入笔?” 选择:A、包罗万象,抓住中国的各个特色,各种引以自豪的东西。B、只写他生活中亲身感受到的东西。
2、聆听
得出结论:“作者写祖国,是从他家门前的那条大河写起,再写他们村里的姑娘小伙,再到他对祖国的热爱,最后到他要用枪,用生命来保护这美好的家园。”
3、跟录音有感情地唱一遍歌词。
4、导入《大中国》
谈话核心:对比这首作品与《我的祖国》,同样是表达对祖国的爱,它们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5、聆听
结论:①音乐风格不同。(通俗唱法)
②描写了中国最令人自豪的一些特点。(珠穆朗玛峰、黄河长江等)③演唱形式不同。(独唱)
6、跟录音一起歌唱。
7、学习秧歌舞步。
8、边听边用秧歌舞步律动感受作品韵律和欢快的情绪。
三、用充满爱国激情的歌声再次表现《同一首歌》。课后小记:
第 三 课 时
方案一:学习《同一首歌》的二声部,训练合唱能力。(过程略)方案二:让学生分小组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一:导入
1、跟录音唱《歌唱祖国》
2、交谈《歌唱祖国》中出现的演唱形式。
3、延展交谈演唱形式的种类。(用小乐曲来示范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独唱、齐唱、对唱、轮唱、合唱等。)
二:小组设计处理《同一首歌》的演唱形式。
1、个人独立思考,在乐谱上做处理标记。
2、小组交流,确定一种交好的设计方案。
3、小组按方案排练。
4、小组展示。
5、组织评价,确定一中最好的设计。三:集体实践
1、教师对全班进行分工安排。
(安排领唱人选、小组分乐句对唱,齐唱,合唱等)
2、集体实践,用录音检查演出效果。
3、教师总结。课后小记:
第二单元 草原牧歌
教学内容:
一、演唱歌曲《小黄鹂鸟》、《银环》
二、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达亚波尔》、《万马奔腾》。教学目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小黄鹂鸟》及《银环》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还能用齐唱、轮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双声部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环》。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达亚波尔》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短调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女中音、男高音及马头琴的音色;知道本单元歌曲 中所使用的音阶。教学重难点:
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表演歌曲,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特征。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展示图片资料,让生从视觉上感受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及地理位置。
二、聆听范唱
师: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生:展开讨论,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小结:这首歌,其歌名,“小黄鹂鸟”是对恋人的一种爱称。歌中的主人公是在面对他们抒发着自己热爱草原、热爱家乡、热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歌词的内容大量的用了两朵、四朵、八朵等量词,都隐含着成双成对的意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憧憬幸福生活的意愿。
三、学习歌曲
生:听师弹琴,并用哼鸣哼唱旋律,第一乐段在熟唱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词。
师:纠正生错误,注意控制歌曲的节奏、速度及旋律中的大跳,必要时提示难点节奏,如:附点音符的时值。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
1、学生唱第一声部,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教师唱第一声部,生唱第二声部
3、学生二声部合唱
4、生分组讨论:歌曲情绪的特征及速度,并设计演唱形式。
小结: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速度稍慢,表现出一种细腻、爽朗的情绪特征。演唱形式用齐唱、分组唱、男女生分别唱该曲。
生:听琴有表情的歌唱,注意两个声部间力度上的均衡及层次感,采用以上设计形式演唱歌曲。
四、小结:课业结束 课后小记:
第 二 课 时
演唱歌曲《银杯》
一、导入
生:观看图片,感受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
师:介绍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银杯》就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
二、聆听范唱
三、再听范唱
生:聆听范唱,用哼鸣哼唱歌曲,注意旋律中的大跳。师:提示歌曲中的重难点节奏,要求生看谱先唱唱名。
四、带词歌唱
生:在歌唱中唱出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
师:在感受、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导生认识歌曲的调式特征。小结:请优秀的孩子表演唱、齐唱。
五、编创动作
分组讨论: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如:敬酒、唱酒歌时,要把酒杯举至头顶;客人要恭敬地接过酒杯并把酒喝干。
分组练习:蒙古族同胞唱酒歌时的习惯及耸肩、摇肩等蒙族舞基本动作。
六、评价 师评,互评
七、小结:课业结束 课后小记:
第 三 课 时
一、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设问:《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勾勒了一幅怎样的草原美景? 生 :讨论作答并欣赏音乐
小结:《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绿草如海、鲜花烂漫、碧水清波、晚霞夕照、彩蝶纷飞、百鸟歌唱、毡包有如白连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犹如珍珠撒„„这就是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更是牧民双手拖起的幸福大厦。
2、再听音乐
进一步感受女中音的音色特征,并随音乐小声哼唱旋律。
3、生:讨论歌曲情绪及歌曲结构特征。
总结:歌曲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第一乐段的节奏均匀、稳健;第二乐段从弱拍起唱,使原本平稳的节奏带有了起伏的律动感。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并用五声宫调式构成旋律,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这种将情感波澜与意境相融合的创作手法,非常深刻地表现了蒙古族牧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
二、聆听《达亚波尔》
1、师简介《达亚波尔》的背景
《达亚波尔》是流传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昭乌达盟的一首民歌。歌中唱到的“达亚波尔“是一个蒙古族小孩的名字。歌曲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在句尾的长音处,不在落拍点上唱出歌词,却有意地在落拍点之后将歌词延迟唱出。这种表现方式给人们带来一种现代音乐的生活气息。
2、生聆听歌曲《达亚波尔》,听听这个小孩在倾诉着他对生活的哪些感想?
小结:在旧社会,那美如锦绣的兴安岭大草原,那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竟然是无家可归、孤独凄凉的达亚波尔哭泣的悲伤之地。这一切,又怎能不使歌者为之伤心、为之惆怅呢?!整个歌曲的情绪,都给人一压抑、忧伤的感受。
3、在完整的感受歌曲。引导生感受、体验、判断歌手或乐器的音色
三、聆听《万马奔腾》
1、故事引入:在一次赛马活动中,有一匹烈马背负着它的主人飞驰向前,这匹马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力冲向终点。当他们冲过终点的时候,这匹马突然倒地而死。马主人抱着它的头痛哭不止。
2、放录音,生初听作品 提问:你想到了怎样的场景?
生交流感想,抓住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
3、再听音乐
聆听时,生可边观察、思考课本上的旋律线图谱,也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录、表现自己聆听的印象。
四、小结:课业结束
第三单元 多彩的美洲
教学内容:
一、学唱:《红河谷》、《拉库卡拉查》
二、欣赏: 歌曲《平原我的心》、轻音乐《化装舞会》 教学目标:
一、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欢美洲、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感受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特点,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演唱。
二、用柔和地声音背唱《红河谷》,用欢快、流畅地声音演唱《拉库卡拉查》。
三、能基本掌握二部和声的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对歌曲的演唱形式的设计,恰当地表现出歌曲的感情。做到二部和声和谐,声音统一。
第 一 课 时
学唱歌曲:《红河谷》 欣赏歌曲:《平原,我的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以“红河”为话题导入新课。(简单了解“红河”的地理位置)
二、进行新课:
1、听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旋律,了解歌曲结构。
2、教师范唱歌曲和曲谱。
3、师生共同分析歌曲的结构(弱起拍),拍子(4/4拍),内容(描写人民开垦荒地,建设自己家园的喜悦心情),旋律(流畅优美、舒缓),节奏(平稳)。
4、教师弹一声部旋律,学生轻声哼唱,强调弱起拍。
5、学生跟琴唱谱。
6、学生跟琴唱二声部旋律,用“U”来哼唱,7、两个声部合起来用“ U”来唱,初步体会和声效果。(歌词在下节课完成)
二、欣赏歌曲《平原,我的心》
向学生介绍歌曲的音乐风格及背景,这是委内瑞拉最有代表性的歌曲之一,被誉为委内瑞拉“第二国歌“。歌曲赞颂了委内瑞拉的美丽风光,抒发了热爱祖国家乡的感情。聆听歌曲。
四、小结。下课
第 二 课 时
学唱《拉库卡拉喳》 复习《红河谷》(二部合唱)欣赏《化装舞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习歌曲《红河谷》(二部合唱)
二、新课进行:
1、聆听歌曲录音(拉库卡拉喳)
问:这首歌的音乐情绪怎样?(热情、欢快。节奏感很强,带舞蹈性)
2、教师简介歌曲的背景、特点。
3、教师范唱谱子,指出难点。
4、学生跟琴哼唱曲谱。注意抓住强拍。
5、学生跟琴唱歌词。启发学生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
三、欣赏《化装舞会》
1、初听乐曲。
2、向学生介绍“探戈”舞曲的种类和节奏。《化装舞会》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是阿根廷家喻户晓的乐曲,被称为阿根廷的第二国歌。
3、介绍“探戈”舞曲的节奏。
4、再听全曲。让学生跟着敲打节奏。
四、教师小结。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芬芳茉莉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 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欣赏 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歌剧选曲《东边升起月亮》 教学目标:
一、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激发学生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二、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能够较和谐地 演唱两个声部。
三、欣赏歌剧中《东边升起月亮》合唱及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教学重点 :二部合唱演唱《茉莉花》 用正确的方法唱好高音。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放江苏《茉莉花》录音作引子进入新课。
2、教师简介中国民歌的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茉莉花》属小调类。因流传地域、语言不同,各地的《茉莉花》在风格色彩上有明显的差异,它体现了民歌的变异。在各地流传的《茉莉花》中,以江苏的《茉莉花》最为著名。
3、相关知识:小调——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中的汉族民间歌舞小曲。它具有曲调细腻优美、婉传抒情、节奏规整、结构均匀等特点。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也有对唱和齐唱。
二、欣赏
1、江苏的《茉莉花》
歌曲为起、承、转、合结构,具有小调体裁的典型特征。歌曲的旋律以级进为主,间以小跳,婉转流畅,给人以抒情秀美之感;歌词细腻含蓄的表达方式,使歌曲更具江南风格色彩。听歌曲录音。、河北的《茉莉花》
在旋律中保留了江苏《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但它的旋律跳进多,并趋于刚直和干脆。显现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特点。歌词融入较多的叙事说唱性特征。听歌曲录音。、东北的《茉莉花》
东北的“茉莉花”较以上两首变化很大,在调试、旋律的行腔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并显出东北人开朗的性格和音乐风格特点。听歌曲录音。、歌剧《图兰多》选曲《东边升起月亮》
这部歌剧描写的是发生在中国元朝的都城北京的故事。《茉莉花》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从18世纪末叶起,还流传到了欧洲和美洲。为了使图兰多(公主)的形象富于东方色彩,作曲家普契尼在这部作品里选用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作为歌剧素材。
普契尼(1858——1924)意大利作曲家。其代表作有《蝴蝶夫人》、《艺术家的生涯》等。
三、学生讨论: 分析三首民歌的相近之处与不同之处。歌剧选曲《东边升起月亮》与原来的民歌有何不同?
四、轻声哼唱江苏民歌《茉莉花》。(熟悉旋律,为下节课学二部合唱奠定基础)
五、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课后反思
第 二 课 时
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二部合唱)实践与创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把收集到的有关《茉莉花》的音响、音像、图片等资料介绍给大家。
三、听录音范唱
1、学生跟琴唱二声部旋律。
2、再唱一声部旋律。在两个声部熟悉的基础上用“U”来合唱,以达到二声部的和谐。
3、在基本熟悉后跟琴唱歌词。
四、实践与创造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按照他们自己的设想来表现歌曲,在参与表演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歌曲风格和情感的体验。
第五单元 神奇的童话
教学内容: 演唱《洛累菜》
欣赏《魔法师的弟子》和《黄鹤的故事》 教学目标:
一、欣赏用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洛累莱》、《魔法师的弟子》和《黄鹤的故事》,乐于主动了解其创作过程、文化背景、表现形式及作者的情况
二、用叙述的口吻,平静的呼吸、有表情地齐唱或独唱《洛累莱》。能运用不完全小节的知识划分乐句,标记换气记号。
三、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创编并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对乐曲的欣赏培养自我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一、演唱《洛累菜》让学生关注不完全小节与弱拍起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标出换气记号。
二、《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注意它主要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在速度、音色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难点:
音乐剧《三个小和尚》的创作表演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演唱《洛累菜》(声乐曲)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首先给同学们讲一个古希腊的神话故事
二、新授:
1、聆听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同时注意歌曲的结构;
2、师生讨论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 法;
3、介绍《洛累菜》的背景材料
这个古老的故事在欧洲广为流传,在不同国家又和本国民间故事结合在一起。《洛累菜》就是德国诗人海涅根据德国民间的故事编成的一首叙事诗。
4、学唱歌曲:老师范唱突出强弱和情感,在学生的学习中发 现重点
5、歌曲熟悉以后进行唱谱训练 课后小记:
第 二 课 时
聆听《魔法师的弟子》和《黄鹤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谈谈童话故事。
二、新授:
1、聆听《魔法师的弟子》之后让学生猜想曲子所表达的内容(结合书上的图画)
2、讲解《魔法师的弟子》的故事,提起学生的兴趣,简单介 绍作者。
3、再次聆听《魔法师的弟子》 注意在速度、力度、音色上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魔法师、魔法师弟子的形象、心态有什么关系等。
4、师生讨论上面提到的问题
5、聆听《黄鹤的故事》
这部交响诗是根据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写的,介绍这个传说的作者。《黄鹤的故事》是施咏康1955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1956年首演于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周。
6、复听《黄鹤的故事》 课后小记:
第 三 课 时
分小组合作进行音乐剧《三个小和尚》的创作表演 教学过程:
a)听音乐剧《三个小和尚》 b)分组讨论,然后进行表演
c)通过这个故事及大家的表演,请学生讨论这三个和尚应怎 样来相处才会和睦 d)联系实际,说说同学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 课后小记:
第六单元 劳动的歌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嗡嘿呀》 欣赏声乐曲《连连夯》、《船工号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各地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的兴趣。
2、以欢快情绪唱好《军民大生产》和《嗡嘿呀》
3、了解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相关知识: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是民间歌曲的一种类别,由伴随着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性劳动而产生。基本特征是紧密配合并完全依附于每一件劳动方式及其具体过程。
号子的音乐常常是极精致地适应着那一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动作的韵律,同时具有粗犷奔放,热情豪迈,坚毅质朴,节奏鲜明,动力感强,音乐材料多重复使用,富有号召力和鼓动性等特征。歌词往往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即兴顺口编出来的,内容多与劳动直接联系。曲式结构与它所依附的劳动内容相适应,既有精练、短小,以重复为主的单段落式,又有较为复杂、兼容紧、缓、快、慢,更迭变化的多段式,其演唱形式以“一领众和”为主,亦有独唱、对唱等形式。
民间音乐中号子的历史最为古老。原始时代某些费力的劳动中,人们为了统一节奏、调节情绪而发出的呼喊,即是劳动号子的雏形。后来,由于劳动形式的多样化和不断细密的分工,号子也随之丰富多样,以至形成诸如江河船夫号子、海上渔民号子、工程号子、作坊号子、放簰号子、林区号子、搬运号子等许多不同的类型。尽管今天许多费力的劳动都机械化了,不需再唱号子,但是有些劳动号子仍将作为音乐作品流传下来。教学重点:了解劳动歌曲的音乐特点。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习《军民大生产》
欣赏《连连夯》和《船工号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交流搜集的相关知识“劳动号子”初步了解劳动号子的一些特点,其演唱形式为一领众知。
二、欣赏《连连夯》和《船工号子》两首声乐曲
1、介绍作品
2、完整聆听作品感受劳动号子的特征
3、复听随音乐做模仿性的劳动作,进一步体验劳动号子的特征。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号子的特征:产生于集体劳动中适应劳动中所特有的生产动作,富有号召力和鼓励性具有粗犷奔放、热情豪迈、节奏鲜明等特点,其主要演唱形式为一领众知。
三、学习《军民大生产》
1、作品介绍《军民大生产》就是一首典型的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知”特点的劳动歌曲。
2、聆听
3、复听在“嗬咳”处拍手
4、采用听唱听,用“一领众知”的形式,如:女生领唱,男生齐唱或一人领唱,众人齐唱,感受劳动号子的韵味。课后小记: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复习《军民大生产》 学习《翁嘿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谈话导入:上一课时同学们聆听和演唱了《军民大生产》《船工号子》等与劳动场面有关的几首歌曲,今天我们再进一步感受劳动号子的特点,请问劳动号子有哪些特点?
2、(请1至2名学生回答)
二、复习《军民大生产》
1、齐唱《军民大生产》
2、“一领众和”表现歌曲
3、男生领唱女生和表现歌曲
三、出示课题《翁嘿呀》
谈话:刚才我们演唱了甘肃民歌,感受陕甘宁连区军民的劳动场面,下面我们学习一首吉林延边朝鲜族在集体劳动中唱的歌曲。
1、初听:感受歌曲特点,掌握歌曲大致顺序,反复记号位置。
2、再听:让学生在歌中“翁嘿呀”处加入齐唱,体会劳动号子的特征。
3、听录间唱歌词,在“翁嘿呀”处不唱,只唱领唱正词,体会劳动号子“一领众合”的特点。
4、完整地学唱歌曲两遍。
5、后视唱曲谱、慢速、教师弹单旋律。
6、完整地演唱“翁嘿呀”音准节奏正确是最基本要求。
7、表演,各级设计演唱形式,领唱、合唱,在“翁嘿呀”处拍手或跺脚,为歌曲编配朝鲜族长鼓舞节奏,演唱时作为伴奏。
8、分组展示
评价
四、小结劳动号子。课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