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_教案2

时间:2019-05-13 22:2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两首_教案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两首_教案2》。

第一篇:古诗两首_教案2

《古诗两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教学重点】

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教学难点】

品味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图片、古典音乐。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乞巧》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在你的记忆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经常把自己学过的古诗背给老师、亲人、朋友听一听是好的学习方法,因为温故而知新。

2.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幅画面,有的还包含着一个故事,让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也想背一首你们听听,好吗?(师背《清明》)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3.这是一首写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诗歌。这一节课,我们还要一起来学习另一首写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乞巧》。

4.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你可以先说说吗?学习古诗有很多的好方法!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向别人请教。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这首古诗吧!(板书课题。)5.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6.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练读,指名读)

2.指名读,正音。

3.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向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4.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5.交流反馈:

⑴汇报读懂了什么?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⑵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三、品读鉴赏

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当时的情景怎样?(学生自由说说,借机理解“碧霄”)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能背诵杜甫的《牛郎织女》吗?3.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4.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

5.说说对织女了解多少啊?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6.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古代家有女孩,总希望她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所以乞巧节又名女儿节出示古诗“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7.想象古人在过乞巧节的心情与情景,再读读三、四行。(学生再次读。)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乞求能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c.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四、总结、感悟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

2.同学试背。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哪些同学还搜集了一些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读读看,你对哪首感兴趣?读给大家听!(《拜新月》、《开元天宝遗事》、《迢迢牵牛星》、《七夕》……)

五、作业 1.背诵古诗。2.抄写四个生字四遍。

第二课时:《嫦娥》

一、巩固复习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

二、初读,谈体会 1.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资料讲故事,体会丰富想象。2.从神话故事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丰富的想象)

3.自由读诗,体会想象意境。4.自学。

⑴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⑵默读质疑。这首诗题为嫦娥,却着墨不多,通篇看到的都是云天幻景,说说你的所见。(读句子联系注解读懂字面意思。)

⑶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会想到什么?那么嫦娥呢?(借助重点词语理解嫦娥孤单寂寞的处境)

⑷除了,这渺渺云天,皎皎河汉,嫦娥还能见着什么吗?她最想见的会是什么呢?(后羿,人间幸福美满的生活呀。)

5.小结:当她每晚只能看到(学生接读)“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当她想亲人却又见不到亲人,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面对(学生接读)“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5.她会怎么想呢?(让学生反复吟诵前两句诗句,感受当时嫦娥彻夜不眠,辗转反侧的处境,想象说话以引出下文理解嫦娥苦闷的心情。)出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她为什么后悔呢?再次联系上文,通篇理解诗句,引起共鸣。)

6.有感情朗读诗。(1)生练读。

(2)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三、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2.组内比赛。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四、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五、拓展延伸

1.古人常借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某种心情,你觉得李商隐借《嫦娥》表达了什么?(师简介李商隐:因为政治原因,李商隐的爱情、婚姻生活很是不幸。)借此理解诗人正是借助嫦娥的处境来抒发自己的苦闷。再说,我们常把月亮称为嫦娥,猜想一下,当夜色渐浓,诗人面对当空的一轮皓月会想些什么呢?(引发学生换位思考,反嚼诗句,深入诗景,体会诗意。)。

2.同是一轮明月,诗人张九龄会说:();诗人李白会说:()还有那些诗人也会在明月夜抒发情怀呢?课外再去找找吧。

六、作业 1.背诵古诗。2.完成课时训练。

第二篇:古诗两首教案2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古诗《咏柳》,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

写春天的诗——《咏柳》。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诗人贺知章你们知道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3.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4.过渡: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课件出示诗歌)师:同学们已经按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能力好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1.生自由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4.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5.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

6.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3.交流朗读:(主要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

(1)出示第一句诗课件,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2)出示第二句诗课件,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齐读全诗。

5.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

1.学生闭目想象意境。后先让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再指名描绘意境。

2.出示本诗配歌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

3.吟诵本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4.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

五、选读诗歌,拓展思维——丰富美。

1.大家吟诗的时候多投入啊,可见这一首诗写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读一些这样的好诗呢?

2.课件出示与本诗相关的几首古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学了这首诗后,你回去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可找一些描写春天的诗来朗诵;可画一幅春天的画,可以《咏柳》为题写一篇作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古诗《春日》,感受春天的美好景物,感悟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

1.出示二字词语:

立春 早春 初春 春日 开春 新春 仲春 阳春 晚春 残春 暮春 春令 三春 阳春 春辉 春风 春水 春光 春色

春汛 春雨 春景 春花 春草 春耕 春游 春暖 踏春 春雷 春潮 春华 春季 报春

2.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风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深如海 春寒料峭 春满人间 四季如春 春风和煦 春和日丽 春风送暖 春风浩荡 春风化雨 春潮滚滚

春花怒放 春意正浓 春苗茁壮 百花争春 春到人间 百鸟鸣春 春花烂漫 春桃吐蕊 枯木逢春 春水盈盈 春风轻拂

春风拂面 春和景明 春风荡漾 春风徐来 春江水暖 春雨丝丝 春雨绵绵 红杏闹春 春花似锦

3.出示佳句名诗:

● 春到三分暖。春天三日晴。春雨贵如油。一年四季春为首。一年之计在于春。春风不刮,草芽不发。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青年是人类的春天。——郭沫若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愈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东方风来满眼春。——李贺 春到人间万物鲜。——冯梦龙 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于门万户中。——卢道悦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享受春日

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

诗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无限好!我和孩子们也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

四、作业布置。

1.比比组词。2.默写《春日》。

第三篇:2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âi láizhuī ɡǎnfàn diànɡān kūxú shānrán shāo()()()()()()ɡuānɡ rónɡcài huāzhù sù

()()()

二、默写古诗。

1、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宿新市徐公店(_____·___________)

篱落疏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季景色的。

2、《草》是朝大诗人写的,诗中“。”句最为有名,它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还有一对反义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种景物,分别是。诗中最有意思的一句是。

三、实践活动

1、实地看看篱落的样子。

2、追逐蝴蝶。

第四篇:2古诗两首

2古诗两首《草》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通过多形式地反复吟读让学生学会入情入境地古诗朗读。教学难点:通过反复吟读,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课前准备:四季草图、显示诗意的课件、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刚刚学完《找春天》,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许多景物,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稀稀疏疏;树木吐出点点嫩芽;小溪丁丁冬冬。今天我们又要觉悟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大家对春天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初读(两首)古诗,知晓大意

(一)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圈画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2.小组内互读,帮助小伙伴识记生字。3.师检测生字识记情况。

(二)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草》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事物? 2、你从哪看出来的?(题目、诗句)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一)离离原上草

1、诗里写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呀?(原野)

2、看课文插图,原野上的草长得怎样?(理解“离离”)

(二)一岁一枯荣

1、谁能用“岁”说个句子?“岁”是什么意思?(年)一年有几个季节?(四个)2、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a.你看到了什么?

b.小草一年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你发现了吗? c.出示生卡“枯”和“荣”,想想“枯”和“荣”分别是哪幅图描绘的景象,贴在对应的图下。

d.相机指导写字。(三)野火烧不尽 1、“烧不尽”是什么意思?什么“烧不尽”呀?

2、实验: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小块长有枯草的土皮拿出来,点烯完后,请学生拨开泥土仔细观察,并问发现了什么?(四)春风吹又生

1.对呀,草根烧不尽。那么第二年春天,春风轻轻一吹,草原又会呈现怎样的景象? 2、谁能把第四句诗在图上画出来?(出示野火烧光后的草原图)

四、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1.播放显示诗意的课件(原野上小草一大片,非常茂盛。冬天来了,一片枯黄。野火熊熊,好像把草都烧光了,但是春天来了,小草又茂盛地长起来了。)2.看完录像,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3.小朋友,大火烧得这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沉得小草怎样?(顽强)

五、诵读古诗,引导积累

1.把全诗多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2.多种形式地赛背:个别背、小组背、男女生赛背。

3.情景背诵:创设情境,师生共同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角色表演背诵,适时发问,如: a、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呀? b、这句我怎么听不懂呀? 4、“我知道”展示自己知道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背诵其他相关春天的诗。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1、这节古诗文吟诵课,老师先请小朋友来背首古诗《小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初读古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他们的小朋友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看课件)读生字词“住宿、徐公、篱落、树阴、路径、追黄蝶、深远、疏疏”。

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再全班齐读.3、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

4、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名读。

5、他们读得真好,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6、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

三、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联系学生的回答,解说词语(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疏疏:指围篱笆的竹棍隔得很开。篱落疏疏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等下老师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看谁读得更美。

6、过渡

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边出示课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学生回答。

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

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

3、指名读。(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师: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还有谁来

我仿佛看到你就要追上黄蝶了。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

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

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没地方找到。)

8、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诗人杨万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高兴)

9、是呀,诗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又看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也不由得高兴起来,请你自己把这两句多读几遍,读出那种高兴的心情来!

10、请想来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再四大组比赛读。点评:你们读得真有趣呀!我听了也高兴起来。

四、诵读古诗,表现古诗的意境

1、过渡

老师忍不住想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配乐朗读)

2、老师读得怎么样?(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有感情)是的,陈老师读得有轻有重,还注意了停顿,你们想不想比老师还读得好呢?请你们分小组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练习感情地朗读古诗。

(老师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

3、现在谁来挑战老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老师先肯定学生的勇气,再引导学生点评。注意诗的节奏、轻重,有感情地朗读。)听后再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老师点评。

5、古人经常用歌的方式把诗唱出来。老师也给这首诗谱上了曲子,你们想听吗?老师唱诗。

6、你们想学唱这首歌吗?老师教唱诗歌。

7、指导背诵,看图背诵,引背(篱落„„树头„„儿童„„飞入„„)

10、同桌互悲互听,全班齐诵古诗。

五、激发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1、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写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古诗。今天我们还来欣赏他的另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晨,他在净慈寺外看到的景色。

2、老师带读,学生自由诵读,指名学生读,齐读。

3、今天小朋友都学得很认真,请你回家把我们今天学的这两首古诗有感情地读背给爸妈听。教学反思:

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宿新市徐公店》看图写话

小作者:龚可嘉

有一天,杨万里到徐公店住宿。他觉得里面太没意思了,就出去走走。他看见有一排篱笆,篱笆排得不整齐,有的高、有的矮,中间还有一条伸向远方的小路,路的两旁有两棵大树,树的枝头长出了小小的叶子。有个小男孩正在小路上跑,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在追一只蝴蝶。追着追着,蝴蝶飞进一片油菜花里,油菜花长得黄澄澄的和蝴蝶的颜色一样,蝴蝶就找不到了。小男孩很着急,杨万里看见了说:“不要着急,我们做一只绿蝴蝶把它引出来。”他们从树上摘了一片绿叶子,做成了一只蝴蝶的样子,果真蝴蝶飞出来了,小男孩高兴极了!

草 ――――――――

顽强

白居易

草的图 离离原上草,春

一岁一枯荣。

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五篇:古诗两首教案

课题

古诗两首

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10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培养说话、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品味优美的语言,积累好词佳句,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

3.略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一首简单的古诗,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提问: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2.揭示答案:描写了白鹅在水中畅游的情景。

3.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古诗这种表达方式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尽、更”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生词。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楼、黄、层、照、炉、烟、川、瀑、布”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依:右边横不宜过长,捺要舒展。

尽:横折略向上斜,下面两点上下对齐。

层:尸竖撇拉长,“云”的第二横稍长。

照:上部左右宜紧凑,四点底排列整齐。

炉:左窄右宽,“火”最后一笔变成点。

烟:“因”外框要正,里面“大”宜小。

川:第一画是竖撇,中竖稍短,右竖长。

易错提示:

层:上面不要多加一点。

照: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炉:右部不要漏写一点。

(3)多音字。

尽jìn:尽头、山穷水尽 jǐn:尽管、尽 早

(4)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娄:楼(楼房)——搂(搂 抱)

户:炉(炉 火)——护(保 护)

圭:挂(倒 挂)——桂(桂 花)——娃(娃 娃)

层:三层楼、一层灰、一层雪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古诗(播放音频),熟悉古诗及朗读节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认识作者。王之涣(688—742),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

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3.释题。明确: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

4.“登”还可以说登什么?

明确:登山、登陆、登门、登高、登记等。

5.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借助工具书理解“欲、穷、更”。

明确: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欲:想要。穷:最大化,达到极点。更:再。

6.同学们,你们觉得太阳什么时候离山近呢?

明确:太阳落山的时候。

7.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明确: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明确:傍晚。

2.指名说一二句诗意。明确:傍晚太阳依傍山峦落下,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

3.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产生什么想法?明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最后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暗示了什么道理?

明确:意思:要想看到更多更远的景物,就必须再上一层楼。道理:要想拥有更多的知

识、更大的成就,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诗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我们要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开阔眼界。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登楼观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景、想象登高抒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寓情于理气势磅礴

下载古诗两首_教案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两首_教案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两首教案

    2 古诗两首 ①草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简单表达古诗的大概意思;能背诵课文。 4.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懂得要像小草一样的不......

    古诗两首教案

    25 古诗两首 一、授课时间 二、课题:25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三、学习目标: 1.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会写本首古诗中的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

    《古诗两首》教案 文档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 《草》是一首......

    古诗两首教案

    《草》、《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荣、尽、宿、徐、篱、蝶”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教学过程 《草》:1.谈......

    古诗两首教案(合集)

    一、赠刘景文 第一课时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胜利东小学 张玉芬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3. 体会钓鱼孩......

    古诗两首教案

    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 3、多媒体出示......

    古诗两首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一, 课堂导入: 1.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首送别的乐曲《送别,长亭外》。(播放) 2.同学们,欣赏完这样的一首送别的乐曲中,能否想起几首学过的送别古诗或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