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奥尔夫教学手段
五、声势教学
以人体为天然乐器,以捻指、拍掌、拍腿、拍膝、跺脚等方式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进行节奏训练,称为声势。乐器演奏范例:
1.教学目的:学习用音调乐器为歌曲伴奏
2.教具:碰铃、中音木琴 3.教学方法:
1.给碰铃声部一个最简单的任务:八分音符一敲到底。
2.以中音木琴敲奏教师指定固定音型。
3.以听唱法教唱歌曲,是否看谱弹奏,可视学生读谱能力而定。
4.学生习唱时,以中音木琴和碰铃伴奏。
5.歌曲基本完全掌握后,以中音木琴加前奏和尾声。
6.将歌曲从前奏到尾声连奏一遍。以中音木琴和碰铃伴奏。
7.讨论音乐的处理,例如注意尾声要非常轻的音量,直至结束。全曲唱奏一遍。
即兴创作范例
¡
主题:雪
¡
教学目的:学习综合语言朗诵、音乐的唱、奏和戏剧表演即兴创作 ¡
教具:中音木琴、钟琴
¡
教学方法:以雪为题材,先念一首堆雪人的儿童诗,接着模仿雪花飞舞,雪人溶化的动作,并以木琴和钟琴即兴创作雪花飘落或狂风横扫的情景。最后串连成一小小音乐剧,由学生 分别自唱自奏自导自演。
六、教学内容
¡
旋律:以五声调式音阶为主,拓展至六声
音乐阶、大调式、小调式、教会调式。
¡
节奏:身体律动、语言朗诵和打击乐器等方式演奏 ¡
和声:以持续低音、完全五度音同奏为五声调式
音乐伴奏,再逐步运用其它和弦组合。
¡
织体:包括单声部、轮唱、卡农、固定音型伴奏、平行三度和平行六度的运用。
¡
曲式:包括问句和答句、简易的二段曲式、三段
曲式、回旋曲式、前奏、间奏和尾声。
¡
固定音型伴奏:以律动、演唱、演奏等形式。
第二篇:奥尔夫教学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涵盖音乐范畴内的各种不同内容,包括:朗诵、节奏、形体、声乐、器乐、听觉、乐理、声势八项内容,基本原则和特点是朗诵入手,节奏是基础,形体始终贯穿,要强调即兴性。民族幼儿园学习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从节奏儿歌到打击乐都有涉及。关键词:奥尔夫 打击乐 创造 节奏
为了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将奥尔夫音乐活动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与各领域活动结合,开封市民族幼儿园设计出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案例。下面就音乐活动中打击乐活动设计总结规律如下:
一、打击乐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性质的音乐,并用不同节奏自由编配伴奏。幼儿自主编排节奏顺序,自由结合制作节奏卡片为歌曲伴奏,体现即兴原则。
2.感受A-B-A三段体曲式结构。采用唱歌(A)-打击乐(B)-唱歌(A)为主线,使幼儿连贯的进行音乐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二、打击乐活动主要环节与时间分布
1.请幼儿欣赏需要编配打击乐的歌曲,这是活动的开始部分,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内。
2.复习以前所掌握的节奏,比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二~三分钟)
3.幼儿自制节奏卡片为歌曲伴奏,幼儿自由结合制作节奏卡片,给幼儿探索的空间,本环节很关键,需五分钟。
4.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幼儿再次自由选择,体现自主性,本环节是活动重点,时间不少于五分钟。
5.感受A-B-A三段体曲式结构。
A段-唱歌曲 B段-打击乐
连贯地唱歌曲并编配打击乐,让每名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时间三~五分钟。
三、打击乐活动主要教学方法
1.打击乐活动选材。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所选歌曲很重要,应该是幼儿熟悉的歌曲,节奏感较强,活泼明快,歌词朗朗上口,乐句清晰,结构较规整的歌曲是首选。只有幼儿喜欢的歌曲,他们才有兴趣把活动做下去,乐句规整的歌曲比较容易配打击乐。
2.打击乐活动主要环节的内容与教学方法。在打击乐活动开始之前可先帮助幼儿回忆一些相关的知识——节奏。复习以前所掌握的节奏型,比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将几种节奏型任意组合,进行预先练习,如果有新授的节奏型,这时就可以拿来学习。
接下来就是请幼儿自由结合制作卡片,打破以前教师出示节奏谱(图谱)的格式,体现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选用难度较低的节奏型,比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卡片无论怎样组合整体难度不高,使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轻松的参与音乐活动,为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教师参与教学模式,与幼儿平等对话,尊重幼儿人格。
最后是活动的展示部分。请幼儿唱歌、打击乐再回到唱歌完整表现出来,使整个活动前后连贯起来。引导幼儿感受“我在做的就是音乐”,这恰恰符合了奥尔夫的教育理论“把音乐本身还给人本身”。
3.活动中的注意事项。a.给幼儿探讨的空间。当幼儿的节奏卡片组合的不正确时,不要着急,教师直接改正不太合适。这时教师可以转换一下角度,把问题推向孩子,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探讨,怎样摆节奏卡片容易拍出来,哪怕幼儿一次不能完全改正也不要紧,可以多次探讨适当合理的方法。b.打击乐器的选用。打击乐活动选用打击乐器很关键,应根据打击乐器质地选择演奏相应的节奏。以木质乐器为例,双响筒、圆舞板、木鱼等乐器属于这一类。木质
乐器声音短促,响亮没有延音,适合演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而散响类乐器,比如串铃,声音不集中,演奏四分音符节奏有不稳定感,而它演奏十六分音符节奏效果却很好。
音乐并不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把音乐还给孩子们,让音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奥尔夫.“学校教育”——回顾与展望.1963年.中国音协音教委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86.5编,廖乃雄译.2.李伟,秦中钦翻译.为孩子的音乐——奥尔夫学校教育.美国版:第一册1977年,第二册1980年,第三册1982年,德国塑特出版社(schott).3.杨立梅,李妲娜.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评世界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海南:海南出版社出版,2000.
第三篇: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
采用投影设备和教师机系统展示课题组设计的 PPT 课件、动画、课堂教学录像及工程现场录像,进行形象化的多媒体方式教学。本院所有实训室均安装有 NEWCLASS 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采用广 播、转播、提问、监测、视频分组、语音分组、同步执行、课堂发言、遥控辅导、答题示范等功能,教师上课如虎添翼。
二、采用真实的办公设备,直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将理论课内容与实训项目有机整合,全部都在实训机房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授课,利用真实的办公设备开展训教,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教学和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丰富了教学方法,拓展了教学手段本课程已初步建立了数字化资源库,该资源平台可以为师生提供丰富的企业案例、各类题库下载,并可实现网上互动或留言,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学习交流的在线课堂。在线考试系统能够输入多种题型,可以存储大量题库,适用于学生在线测试,检查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查缺补漏。在线交流系统是师生在线交流的平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 问题、想法、意见和建议可以及时与在线老师进行交流。
四、企业项目是载体
作业分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和校外实习三部分。课堂作业主要用来检查课程单元学习情况,可以是口头讲解,也可以是实训项目操作和演示;课后作业是单元综合练习,需要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开放的机房或同学自己电脑搭建的环境下完成,该步骤主要考核学生单元学习情况,培养学生课外自学能力;校外实习同样需要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项目”,需要有企业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并按照实习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五、采用动画仿真技术,仿真实训环境
为了便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对于一些常用软件的安装、配置与维护等操作性强,操作比较繁琐的实训,我们利用 FlashCam 等 相关软件,通过动画仿真操作过程的形式,把整个操作过程的步骤完整、形象、图文并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操作 水平,减少操作失误。
对于一些现场类实训项目,我们通过现场录像的形式,把整个过程录制下来,经过后期处理,辅以文字、声音说明,以此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
第四篇:奥尔夫音乐教学
幼儿园奥尔夫教学机制解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根据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和幼儿园教育大纲精神,培养学生的感知反应能力、领悟能力、身体各部或心脑的协调能力、记忆力、创造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等,同时培养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素养:感觉(及情感体验)、表现、创编的能力,并通过亲自参与的活动(说、唱、奏、动、听、游戏等),去探究、发现、表现和创造艺术。
做奥尔夫音乐最基本的是要从儿童本身智力出发,因材施教,在学习奥尔夫音乐当中,孩子不会感觉到负担和功利,会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用他们的肢体、语言和乐器自由的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的世界。奥尔夫首先做到的是从儿童的本身出发,做到与本土文化底蕴出发,结合舞蹈、声乐、乐器、朗诵,充分发挥孩子即兴演奏和即兴表演能力,让孩子参与到音乐当中,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开发孩子思维和创造能力和挖掘孩子的内心世界。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幼儿手指小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此时最需要发展的不是技巧,而是乐感的培养和对音乐的热爱。奥尔夫教学法恰能满足这一需要。
让儿童参加到音乐当中来,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让锻炼儿童的注意力和协调能力。由于在上课时,儿童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儿童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宝宝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个器官的协调能力。
0-3岁的宝宝,是听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让宝宝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节奏,有助于听力的发展。由于宝宝社会经验较少,创造力的发展还不明显。4岁的宝宝,是创造
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充分运用宝宝这一时期的特点,可以开发宝宝的创造力。同时奥尔夫音乐可以培养儿童的听力和创造力
再次奥尔夫音乐还可以培养孩子其他艺术天分,在学习奥尔夫的过程中,配合了演奏乐器、舞蹈、有时还可以放一段音乐,让图画来表示音乐,比如当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时,宝宝可能画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当宝宝听到海浪的声音时,可能画一条此起彼伏的线,表现海浪。这就培养了宝宝领悟其它艺术形式的能力。
总之,奥尔夫音乐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学习了音乐,更是通过音乐,开发了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挖掘了孩子的潜能。
我们为孩子们打造适合孩子年龄段特点的奥尔夫课程,为孩子们音乐智力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创造出良好的基础,共同见证孩子的聪明智慧和快乐成长的美好时光。
第五篇:奥尔夫教学反思[定稿]
奥中班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 黄美玲
班里的小宝贝接触奥尔夫音乐也有两个礼拜了,在这个两个礼拜上他们对奥尔夫音乐课程可以说是兴趣盎然。而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是感触良多。
在这两个星期里,我们教了两个课程《围个小圈圈》和《小企鹅》。在第一节课《围个小圈圈》中,可以说是比较圆满的达到教学目标。而在《小企鹅》中涉及到了儿歌的说白节奏,ab二段式的游戏及二线谱游戏,宝贝们就学得有点磕磕碰碰了。最先在说白节奏上,我采用了拍腿和拍膝盖的形式,稳定住了幼儿的说白节奏,在这一点上,小宝贝们的接受能力还是不错的。在接下来的ab二段式的游戏上,宝贝们就容易出现易受老师b段的影响,出现了跟着老师唱,没有稳住自己的节奏。在最后的二线谱游戏上,我结合教具卡和毛线,宝贝们玩得也是尽兴,但是还是会出现有点宝贝会站在两条线的同一个点上,或是分不清第一线和第二线音混乱掉。而在这些时候就需要来引导幼儿改正,那么怎么来改正呢?我采用情景式的语言来与幼儿沟通和纠正,效果更是事半功倍。而前期存在比较不足的地方是,宝贝们节奏感和创造性比较弱。而我也需要提高组织能力和需要更加沉稳机智,努力的做到让孩子快乐的专心,要用宽广的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要包容孩子。因为孩子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又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性格和特点,所以,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表现,要用爱和宽容去看待孩子的发展,去面对孩子的表现。奥尔夫曾经说过的:“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才是最重要的。”
我现在还是处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起跑线上,但是我有信心能够把它学得更好,做得更好,因为我身边有一群非常优秀的前辈和同伴,前辈是我的领航人,她们创造了比较轻松、愉快的氛围在教导我们。而我们这些初学者除了向优秀的教师取经和吸收经验,还会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共同进步!2012-9-22篇二: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
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
篇一: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
《小松鼠进行曲》这个活动是选自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材的一个音乐。第一次在亲子班尝试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整体是比较成功的。整节课中以小松鼠老师带小朋友>秋游为线索,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亲子班的孩子年龄较小,词汇量较贫乏,对于“秋游”一词的理解较为生疏,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丰富孩子的词汇量。这个活动的设计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是肢体律动,第二个是跟随音乐在教室进行爬山、过独木桥、钻山洞的律动,最后就是让孩子使用乐器进行集体演奏。
首先孩子们在进行肢体律动时,都能跟随老师进行刷牙、洗脸、照镜子、穿衣服的动作模仿,在模仿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这些简单的动作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每一个肢体动作孩子们都使用固定拍进行。
第二个活动时,引导孩子们出去玩要经过一些什么地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较浅,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集体学习爬山、过独木桥、钻山洞的动作。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而且很愿意参与这类模仿的活动。有些孩子特别在过独木桥时,模仿老师“身体摇摇晃晃”的动作时,活灵活现。
最后一个活动可以说是一个尝试,对于亲子班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让孩子们使用乐器集体演奏。很多老师都说小班的孩子在使用乐器时很麻烦,因为孩子年龄小,自制力较弱。总结去年一年带小班的经验,其实孩子们是非常愿意参与乐器演奏这个活动的,只要老师提前将活动规则强调好,并在活动中给予提醒的话,活动还是很好操作的。于是我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孩子们认识好乐器,然后再强调使用乐器的规则,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瞪得圆溜溜的眼睛时,我已经明白孩子们对这个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第一次接触乐器,孩子们免不了有些兴奋,所以我尽量的满足好孩子们的需求,首先让他们随意的拍、敲、摇,让乐器发出声音。然后再进行集体演奏。这个方法很奏效,孩子们有了尝试乐器发声的经验,接下来我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让乐器发出声音,跟随老师进行集体演奏。在演奏前,我特别强调让孩子们一定要看老师的指挥,老师手握拳头就代表要让小朋友和乐器“休息”。让我很欣慰的是这些小家伙操作乐器起来都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没有出现教室里一团糟的现象。
从这个活动中我总结出:0—3岁是孩子们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教什么会什么。孩子们虽然年纪小,只要在每个活动中强调好规则,进行任何一个活动都是很简单的。>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工作中强调的学习常规的培养。在以后的活动中,我的教学工作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方向,多让孩子们动手,动手的同时又动了脑,而且又构建了孩子们的规则意识。
篇二: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
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 音乐课教学 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
通过学习后深深感觉到老师 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学生在课堂上一“动”起来,气氛就活跃多了。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愉快了许多。篇三: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
伴随着新的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我们幼儿园从去年就越引进的这一新的课程——奥尔夫音乐课已近一个学期了,随着这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我自己对奥尔夫音乐有了些新了解: 奥尔夫音乐有很多种形式,包括打击乐,韵律,歌唱。歌表演等,从小开始培养幼儿>倾听音乐,不但能很好的让幼儿感知乐曲的节奏,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气质,增强艺术素养。主要目标是通过角色扮演角色,等形式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歌词内容;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复习音符的时值;幼儿能在音乐游戏中感知乐曲的节奏,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每次课上我按照奥尔夫音乐课程的要求,认真地讲给孩子听,和孩子们互动游戏,以拍手打节奏的方式贯穿其中,以便幼儿能很好的掌握各种音符的时值,和孩子们游戏讲述>故事理解音乐时,整体效果表现的不是很好,孩子比较乱,这个值得我去反思,没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孩子们在做游戏时表现的不是很守规则,我会吸取这次的经验,争取通过努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善尽美。
幼儿园还专程请奥乐夫音乐课题组专家的老师来我园做教学指导。我们幼儿园的小、中、大班各进行了奥尔夫教学开放活动,最后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示范课。之后我们全体听课教师与老师做了非常深入的课后评析。老师对我们的教学活动给予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希望与建议。我们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非常受鼓舞。我做为小班教学活动的执教老师,非常高兴有这样的一个与专家零距离学习互动、接受指导的的平台。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过程,给了自已全面思考时间,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也才能获得较快的提高与进步!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得到提高与进步,同时也很害怕清醒的认识自我,愿我们能平整自己对人对事的心态,客观地审视自己与他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认真做好每次的课前准备,对待每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做到因材施教,不盲目,分析每次上课的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的对待每次公开课的机会,让自己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领域中得到提高。篇三:2012学上学期奥尔夫培训反思 2012学上学期奥尔夫培训反思 大二班 徐秋梅
今天奥尔夫教研组又在我们幼儿园聚集在一起,各位老师学习的气氛很正常,都能准时到达现场。今天同样的是我们先看示范课。再是评课,然后吹直笛。
第一节《小金鱼》,这节课,对于小一班的小朋友来说是比较简单一节课,教师利用这节进行了角色扮演,根据音乐来变现出小金鱼从池塘——小河——大海分别不同的力度,老师的教态很好。但是目标过于简单,忽略孩子的歌唱部分。但是这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老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做了大量的教具。
第二节课《我的朋友在哪里》,由我们康乐怡的老师上,整节课孩子们都能集中注意力,老师的教态很好,但是整节课的过程过于平淡,不够新颖。第三节课《海浪》,老师的肢体语言很丰富,能大胆的引导小朋友用动作表现出海浪的动作,孩子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音乐的分段,老师分别利用三个动作来表示三段音乐,所以孩子们对音乐已经熟悉了,但是在乐器演奏方面教师还可以对孩子的要求再高点。
评课完后与平时不同的是,今天我们每个幼儿园都要进行直笛演奏,各位老师听到这句也激起了大家学习的兴趣,一个中午休息,学会了两首曲子,老师的学习态度还是值得表扬的,陈老师还与我们一起讨论了奥尔夫创新课程的研究,该怎样去创新是我们下个学期要探讨的问题。。
2012年11月13日篇四:在节奏练习中体现奥尔夫教学特点的反思
在节奏练习中体现奥尔夫教学特点的反思(2011-04-13 00:00:47)转载▼
标签:
杂谈
奥尔夫先生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单独存在,不同的歌不可能是同一个旋律,却可以是同一种节奏,应当说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同时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而教师如何针对幼儿的特点和兴趣,对其进行节奏练习的引导,成为了在奥尔夫音乐活动进行中的关键。据于这样的认识,我着重抓住这一核心的音乐素质培养,通过学习和借鉴卡尔·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节奏练习的方法,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是我对在节奏练习中如何体现奥尔夫教学特点的几点反思:
一、语词节奏的练习
奥尔夫认为语言是音乐的根,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经常安排幼儿做一些有节奏的语词朗读练习。
如:春天来了
春天 来∣ 春天 来∣花儿朵朵∣开 —∣红花 开∣白花 开∣蜜蜂蝴蝶| 都飞| 来 —‖
对于类似这样的短小歌曲,我反复把它变通成各种节奏来朗诵,然后再结合一定动作或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幼儿在朗诵的过程中,增强对节奏的敏感,继而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
如: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 鼠∣ 上灯 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 喵∣猫来 了∣叽哩咕噜 | 滚下 来 ‖ 让幼儿结合一定的词组和语句去掌握一定的节奏型,使孩子在边朗诵,边跳,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去培养节奏的准确性,使这首儿歌的节奏练习具有音乐性,不是纯机械性地打拍子,而是在流畅、自如、有力度的变化,富有表现力的说唱语词过程中,掌握节奏,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如:带着礼物来到外婆家(中班奥尔夫教材)
带着礼物来到|外婆 家|外婆高兴笑得|象朵 花|带着礼物来到|奶奶 家|奶奶满嘴金牙|笑哈 哈|| 在这样以节奏型为基础的说儿歌的过程当中,我将幼儿分成两组或三组进行轮说,这不仅能加强幼儿的节奏记忆能力,同时为今后学习轮唱奠定了深刻的感性认识,这符合中班以上年龄的幼儿练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先请第一组小朋友按节奏拍手说歌词,第二组小朋友从☆记号(比一组晚一拍)按节奏拍手说歌词,当第一组说到“笑哈哈呀笑哈哈”时再反复一遍“笑哈哈呀笑哈哈”变成两组找齐。
如:点名练习
老师有节奏地呼唤:王 小明∣王 小明∣你 在∣哪 —∣
幼儿有节奏的回答:何 老师∣何 老师∣我 在∣这 —∣
在点了一些音节数不同的幼儿名字和幼儿熟悉了以后,也可以让他们互相有节奏地呼唤或分组呼唤,形成多声部呼唤。
二、身体动作的声势练习节奏
拍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常见的、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方法,而身体是最好的器乐。拍手、拍腿、拍肩等不仅讲究节奏,同时还十分注重音色。而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不仅能让幼儿教育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还能成为幼儿自己创造的节奏型的方式。如:斗牛士进行曲 在较抒情缓慢的乐段中,我指导幼儿用拍手或者拍肩来拍出节奏,但是在情绪越来越热烈的乐段中,我指导幼儿用跺脚或者拍腿来拍出节奏,这就结合了乐曲的情感和节奏特点来练习熟悉了这首乐曲的节奏。
如:圆(奥尔夫教学课)
我引导幼儿清晰、准确地演示“圆”,如“怎么变”、“怎么跑”、“全身怎样动”才能形成一个圆等等,加上移动位置(如转圆圈、旋转)和动作组合探索更多地“圆”的形式。引导幼儿通过整个身体的训练来获得,使幼儿的每一肢体都参加到娱乐活动中。先训练幼儿分别单独练,然后某些部位同时练,最后是整个身体加入,形势是接力赛一个一个幼儿根据节奏不断地变换动作。整个教学中,教师是个引导者,主要是设置环境,让幼儿去探索。
如:来了一群小鸭子
3|4 53 | 2 17 6 | 5 — | 这是一首极富童趣活泼又简短的歌曲,我们就指导幼儿用口技的形式来为歌曲表现出歌曲的节奏型,通过变化口型和舌头的运动发出声音,使幼儿在感兴趣的练习中获得准确的节奏感。
这样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吹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不仅使幼儿动作协调、合拍、整齐地表现节奏,更能在节奏性活动中引导幼儿从运动神经上获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条件。
三、即兴创造性的练习节奏
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在我们的奥尔夫音乐活动里,每个幼儿都不是静坐着的,孩子们的思维和肢体都在积极地运转着,老师会经常地问:“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幼儿可以拍手来表现节奏,也可以跺脚,可以拍肩膀,甚至拍小肚子拍屁股等等,即兴创造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幼儿用自己全身心去表现自己,表现音乐,有着这样的创造体验的孩子,对他们的一生将有着多么深刻的意义。如:我是草原小牧民
在这首乐曲中,我指导幼儿听音乐自由的用身体节奏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让幼儿根据自己对这首乐曲的理解运用已有的音乐技能创编节奏动作,使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有的幼儿甚至能根据拍身体不同部位发出的音色特点来决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去表现某段乐曲。
在这段较抒情的部分有的幼儿喜欢用拍肩来表示,有的幼儿则用轻拍脸蛋来表示。
而在这段表达情绪愉快的部分有的幼儿用拍手来表示,有的幼儿就用拍腿来表示,还有的幼儿能够做到双人或者多人互拍手或者互拍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表达出乐曲的节奏,增强了幼儿的合作、观察、协调能力。
如:在十六宫格中给棋子搬家
在最初的模仿和探索中,我先使用一些简单基础的二拍节奏模式来进行在十六宫格中给棋子搬家的游戏,用来选作创作过程的第一步简单素材,这些基础节奏同语言联系在一起,帮助幼儿自己掌握节奏,接下来让幼儿自由选择,使语言和节奏相配,并且这些语言可以从我们学校或课堂所学题材、文章和故事中选择,不断变化更新。老师可以请幼儿建议变化的方法,音乐可以被幼儿改变,因为它是简单和开放的,幼
儿可以决定要改变节奏,通过在十六宫格中变化练习节奏,并延伸到创作多种节奏型的形式,甚至创造性练习自己填词。
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大量的器乐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显著区别于其它教学法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不仅运用了幼儿的动作思维这一特点,还利用特殊的乐器(如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并有原始乐器的特征),让幼儿用简单的大肌肉进行演奏,为幼儿提供了一种以简单的方式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因此,在打击乐的教学中,我把握住奥这一教学特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如:风筝和大树(奥尔夫大班教材)
风筝飞到|树上 去|小鸟飞来|玩游 戏|风筝飞到|树上 去|下不来呀|真生 气| 在这里我注重多声部的练习,常以卡农、分组合奏,大合奏等形式,重视分组的练习和演奏。总体的演奏虽然比较丰富和复杂,但其中每人的演奏都是比较简易的,这样培养了幼儿互相合作、配合协调的习惯,同时掌握了常用的歌曲伴奏形式以及较复杂的打击乐合奏形式。
如:小奶牛
小奶 牛 呀|多么 美 丽|身穿 花 衣| 裳 — — |练习跑 步 |在那 草 地|上— —| 这种轻快的歌曲我指导幼儿感知音乐的强弱关系,用打击乐器表现音律美的活动培养节奏感,让幼儿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情感。如:大家来打麦 x x x | x x x |x xx x| x x x | xx|| 一萝麦两萝麦 三萝四萝 来打麦嗨 嗨!
象这样短小简单的儿歌,用打击乐器伴奏由浅入深,融合贯通,先从最简单的肢体活动开始,逐步引伸到亲近人体的乐器再发展为具体操作,逐步引导进入到顽固伴奏的模式中去,用“来打麦”当顽固节奏,分组进行节奏练习,幼儿在学习中,接触的是最易感受和领会的形式,完全消除了幼儿学习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并且保证在其后所进行的每一项加深内容的学习,都是在幼儿熟练掌握前一项的基础上发展延续的,使幼儿始终处在力所能及的状况之下,参与面达到百分之一百,所以,无论在校内或校外,音乐的学习都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乐趣之一。
总之,无论是语词节奏的练习、身体动作的声势练习节奏,还是即兴创造性的练习节奏,我都紧抓住节奏这一根本的元素,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让幼儿不断体验节奏表现方式无穷变化中,很好地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