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区域活动的设置与材料提供
小班区域活动的设置与材料提供
摘要:区域活动作为一种自由、开放,操作性强的个体学习活动,关注的是孩子自主学习方法的获得、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它能够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孩子们的操作、探索欲望。因此,区域环境的设置与材料的提供,对小班孩子开展区域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区域设置
材料提供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获得满足和成功。”皮亚杰认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处于感知运动和前运算阶段,强调活动的重要性,提出“操作活动是孩子最重要的活动”。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自由、开放,操作性强的个体学习活动,关注的是孩子自主学习方法的获得、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它能够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孩子们的操作、探索欲望。因此,区域环境的设置与材料的提供,对小班孩子开展区域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针对小班孩子的活动特点来设置区域。1.小班孩子喜欢从事模仿性活动,喜欢进行独立游戏、平行游戏。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对家的感觉是温馨、熟悉的,内心是最渴望“回家”的,对娃娃家的需求也是巨大的。刚开学,我们就结合活动室与走廊的布局,准备了8组平行娃娃家游戏,所有的布局、模式是相对统一的,满足了孩子们的愿望。随着孩子对幼儿园环境的熟悉,对集体生活的逐渐适应,我们根据孩子的不同需求,慢慢将娃娃家减至现在的4家,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2.小班孩子乐意进行重复性活动,满足于操作过程。小班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动手能力相对来说是较弱的,所以每一个活动的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只有在不断地重复过程中,他们才能习得技能,才能满足操作的愿望。根据这个特点,我们设置了面点王,让孩子们利用油泥进行操作,让他们在不断的团圆、压扁、搓条的过程中掌握油泥操作的基本方法。除此之外,类似的活动还有扣扣子、戴戒指、我爱画等。
3.小班孩子喜欢形象具体、色彩鲜艳、操作方式及程序相对简单的活动。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准备了钓小鱼、贴鱼鳞、图形贴画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简单、有趣的活动中感受愉悦的氛围。我们还根据班上孩子喜欢表演的特点设置了小剧院,为孩子们头饰、披肩、丝巾、乐器等,让孩子们学习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物品,打扮自己,并利用乐器进行表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4.小班孩子的活动从静到动,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注意力容易转移。我们根据孩子及活动的需要逐步增设了自助超市、无人售票车,一是满足了孩子们模仿大人社会行为的愿望,二是满足孩子们易于转移的特质。在活动中穿插着去超市买买东西、去小剧院看看演出、去坐坐公交车,这种相互穿插的活动让孩子们乐此不疲。
其次,根据设置的区域投放各种适宜的活动材料。
一、提供数量充足的、满足多种感知需要的玩具和材料。1.提供“多样性”的材料。
提供相同类型的材料不能太单一。如“扣扣子”,既有扣扣眼的扣子,又有按扣,还有撕拉扣;扣子还有大小之分,又如我爱画,既有最常用的蜡笔水彩笔、也有孩子感兴趣的印章、还有孩子们比较少见的棉签和毛笔画。
2.提供“多玩性”的材料。
提供的材料可以一物多玩。如木珠既可以玩穿木珠,又可以用来垒高搭积木;又如拼图,既能拼画,又可以看图讲故事。活动材料有了多样的变化,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会更高,时间也更持久。
3.提供“多变性”的材料。
提供的材料玩法、操作方法要富有变化。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想象、思考、创造能力,对这些材料加以操作,可以形成不同的玩法,提高孩子们的游戏兴致。比如动物插塑、雪花片等,二、提供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材料。1.提供能培养“好习惯”的材料。如“喂娃娃”,在孩子给娃娃喂饭的时候,及时将遗漏的饭菜放进盘子里;喂完后,还要给娃娃擦擦嘴。这个活动对孩子们的进餐习惯的培养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2.提供有“挑战性”的材料。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孩子喜欢不断反复的活动,往往是他将要掌握而又不熟练的活动。如钓小鱼,既有面积大的大鱼,又有面积小的小鱼,还有平面鱼和立体鱼,想要钓平面鱼相对来说容易些,但要钓到面积较小的立体鱼就相对难一些,这就需要孩子不断反复的练习,找到自己的诀窍;又如各种颜色的夹子,既有大夹子、小夹子,又有塑料夹子、木夹子,怎样用相同或不同材质的夹子进行动物形象的创造也是需要功力的。因此材料的提供要考虑到孩子的现有水平和能力,既不能让孩子操作起来太容易,也不能让孩子感到太难而放弃,而是要帮助孩子逐步向上发展。
3.提供“有层次”的材料。
每个孩子的发展层次与发展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提供的材料也要根据孩子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一个“娃娃家”可以提供以生活为主的活动材料,而并列的另一个“娃娃家”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学习如何交往的内容,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孩子的不同认知需求;又如,“做做玩玩”所提供的纸、道具既可以是成品,也可以是半成品,供不同程度的孩子选择、操作。实践证明,区域活动是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孩子也会因此而享受到由操作带来的乐趣,从而产生内在的探究需求与动机,而更喜欢学习。
第二篇:区域活动的设置
小高:http://
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便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并深获幼儿教师的喜爱。不少幼儿园或以此为主要活动形式,或做为主题单元教学的辅助,都在尝试着区域活动这一模式。近二年来,我们到本地区各类幼儿园发现,区域活动在运用的过程中已有了各种可取的经验出现,但也还存在着一些缺失,有必要引起广大一线教师的注意,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缺乏对区域活动理念的全方位理解
区域活动这一模式,幼儿教师更多是通过参观学习而吸取的外来模式,看看别人开展的效果挺好的,于是,自己也照着设置各种区域。较少系统地思考该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采用它?是全盘照搬就可以呢?还是借鉴思想精 髓,结合本园、本班实际进行嫁接呢?我们往往是较肤浅地学习他人的表面形式,别人设置了这样的区域活动,看起来挺不错的,于是自己也照着做一做,这样常常导致表面看起来似乎有那么一回事,其实难于从区域的规划设置、运用中的指导等方面达到开放教育所追求的“鼓励并提供幼儿自主并达成个别化学习的机会”这样的一个目标。开放教育是一种存在于内心的理念、态度。教师如果没有理念的支持,不能相信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仅仅有一个开放的空间设计,就只是流于形式而已,任何的改革都必须根植于理念,因为实践是理念的鄣显。我们认为在区域活动理念方面,老师们还有待进一步全面学习提高。
二、区域的设置较少全面地考虑必要的规则
大部分幼儿园区域的设置都是凭借教师认为幼儿会感兴趣内容以及教师开展主题网络教学的需要而设置,大部分都设有音乐区、手工区、图书区、娃娃家、益智区等常见的几个类型,但在这个过程中较少很好寻注意高低活动量、难易程度、大团体与小个人、一定的昌险度、干预与隐退等方面的平衡。
除此之外,幼儿 园活动室不够大,每班都有大约30名左右的幼儿,活动室又同时是用餐的地方,二教一保的人员配置,使教师在维护、更换添置学习材料上存在着一定困难,因而易使幼儿丧失兴趣,不能很好地兼顾不同个性幼儿的需求。
三、教师对于自身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把握困难
很多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中常感到困惑,除了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探索外,究竟自己该做些什么?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有些幼儿园老师仍旧以主导的形式进行,在半日的区域活动时间内将幼儿分开成若干组,然后一组一组根据预设内容进行辅导,使区域活动变成了分组活动,完完全全地失去以幼儿为中心的精神。有的教师又太在乎幼儿的认知,怀疑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忽略了幼儿的自我学习,甚至为了自己的引导而打断幼儿,反而让幼儿产生逃避之心。有的教师又走向了“放牛吃草”的极端,觉得幼儿自己玩就行了,教师只要管管不要出什么事故就可以了,并未更多观察幼儿,凡是种种,都体现了教师对区域活动中自己角色把握尚不够准确。
针对以上的缺失,我们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寻求对策,谋取平衡点:
一、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理念,把握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
首先要开展区域活动必须较系统地了解有关的理念,区域活动源自于开放教育理念,是以个别化学习为前提,将活动室布置成几个学习区,设置充分的教具,玩具等,让幼儿观察、取用、探究,最终的目的是为幼儿未来生活打下基础,并借此丰富幼儿想象力,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表现自我及同伴友好相处等能力。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习区的意义,在于鼓励并提出幼儿自主达成个别化学习的机会。确立了这样的理念才能使区域活动的设置成为“有源之水”。教师在运用学习区,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应相信幼儿的探索学习能力,幼儿是课程的主体,有依据幼儿的能力、需要及兴趣来设计学习区,把它布置成开放式适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自已选择活动,依自己的个体能力不同而学习,教师有了这些认识后,就会正确引导幼儿,幼儿也会因此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内在的探究需求与动机,而更喜欢学习。
其次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对自己角色的把握要有分寸,区域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辅导者,这样的模式尤其明显,这对教师的专业及经验要求较高,教师首先是观察者,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比如,幼儿操作时为何皱着眉头?是否碰到困难?为什么那个学习区老是很乱,是不是不方便整理?------除此外,教师还是引导者,参与者、协作者,将教育目的藏而不见,与幼儿亦师亦友,也可以和幼儿在某个区域玩,不过介入及退出应把握好。作为协作者,当发现幼儿独立活动产生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但并不是代劳。再者很重要的一点教师也将自己做为学习者之一,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更大空间,在自由气氛中达到学习目的,下放教育讲求的是理念及态度的落实,教师的行为不符合开放教育的精神,那么规划的环境也将失去生命力。
二、遵循区域设置的规则,寻找不同需求的平衡点
对于学习区的设置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教师还不是了解得很全面。我们觉得起码应关注到安全、舒适、控制噪音、可活动性、吸引幼儿等因素,才能成为有效能的探索环境,达到蕴教育因素于环境中的目的。
1、色彩谐调搭配,从所周知暖色调会使人兴奋,而冷色调则反之,幼儿的情绪也在不知不觉中受色彩左右,我们应视各区域性质不同而选择色彩,如,在较需安静思考成份较多的棋类、图书、科学区等就多用浅蓝、灰色等冷色系,而在粘土、音乐等区域则可用暖色调如粉红、黄、橘色等。
2、难易及活动量高低的平衡,为年龄较小幼儿所提供的环境应较单纯;而接受较快,年龄较大的幼儿应增加环境的复杂性,比如,一个塑料瓶或一个小桶是单纯的玩具,但如果它们配合压力阀、接水管、转轮就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学习环境。功能过于单纯或复杂都不利于幼儿学习动机的引发和注意力的维持。环境同时也必须提供平衡高低活动量的器材与空间。高活动量,必须有大肌肉运动的空间如攀爬、骑和,低活动量如拼图、拼插等小肌肉运动环境。
3、干预与隐退、个人与集体的配合在所设置的区域中,不可缺少的,既要关照幼儿与同伴一起协作的集体活动区域设置如娃娃家、积木区等,还要有相对独立的个人自娱的空间或少数两个人交谈、互讲故事等空间,所谓隐退与干预,指室内外的人、物、声音,需要有能与群体分享、具有刺激性环境也要有能避开刺激的环境,如图书、棋类区的设置最好采用隔的半隐设计,这样幼儿 会少受外界干扰,增进专心,当幼儿想独自呆一会儿时,有私密室,能让他有隐退的地方,这样才能在如此丰富的环境中满足不同幼儿需要,避免某些拒绝学习、焦虑等情绪的出现。
总之,开展区域活动,有利培养完整幼儿,又有利于与课程主题相呼应提供整合性的学习经验,实现幼儿自主学习,如果大教师能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一定能探索出符合本园实际的具有开放教育特色的区域活动模式。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班级区域学习活动设置计划
幼儿园小班班级区域学习活动设置计划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
一、区域设置,适合幼儿
根据幼儿健康、社会性、认知、语言、艺术等方面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为孩子创设了益智区、美工区、娃娃家、阅读区、私密区、操作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二、有计划地投放材料
创设活动区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孩子发展水平有意识地选择和投放一些材料。
有计划、有目的投放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
三、区域活动的总目标
创设一个幼儿喜欢的、自由的、开放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活泼开朗的个性,促使幼儿乐意和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四、各活动区域分目标
1、美工区:喜欢参加美工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演。
2、操作区:乐意用多种感知周围的物品、现象,了解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数量、方位等明显特征,尝试简单的比较、分类,喜欢操作、摆弄,尝试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3、娃娃家:喜欢和同伴一起做游戏,学会分享、等待与轮流,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处的快乐,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动规则。
4、阅读区:喜欢看图书,并愿意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小朋友听,在讲讲看看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丰富词汇。
5、益智区:锻炼动手能力、培养思维能力。
6、建构区:培养幼儿搭建能力,促进空间只觉发展。
五、区域之间的联系
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比如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印小鱼等送到娃娃家,制作花环送到表演角。幼儿对这些活动会很感兴趣,在做做玩玩中能轻松地得到了相应的知识。
六、活动开展内容
1)
美工区:苹果、香蕉、印章画(萝卜)、手指画、毛笔画、小汽车、小房子、轮船。
2)
益智区:迷宫、拼图、口琴、停车场、电话机。
3)
娃娃家:我和爸爸妈妈是一家、招待客人、爸爸妈妈去上班。
4)
生活区:纽扣、叠衣服、剥花生、豆豆分类
5)阅读区:我喜欢看图书、看地图找家、我叫XXX、我给你讲故事。
6)
操作区:披萨、连一连、照片书、捏取物品、螺丝钉和螺丝母。
7)建构区:软积木、木头积木、交通标志、纸箱、纸盒。
七、加强指导,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在区域活动中要重视讲评,以讲评推动活动的深化。小班幼儿评价能力差,开始可先组织幼儿说说:你今天玩了什么?和谁一块玩?以后逐步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样玩的?谁玩得好?为什么?让幼儿在讲评中把自己的经验感受与同伴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而教师的讲评则以表扬、鼓励为主,推广幼儿的成功经验,把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告诉大家,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和规则,使幼儿在愉快、自信的感觉中结束,并激发幼儿下一次继续活动的愿望。
幼儿园小班
****年**月**日
第四篇:小班区域活动
小班区域活动计划
一、区域活动的总目标:
1、培养幼儿认真活动的习惯。
2、能够在成人的提醒下有序地收放材料。
二、各区域活动内容及目的: 桔子屋:(美工区)1.制作饼干:
玩法:运用模具印出饼干的形状,根据盒子上的数量装盒。目的:
1)学习使用模具制作饼干。2)感知4以内的数量。2.描画:
玩法:根据底图上的提示描画或涂色 目的:初步学习画直线、曲线及涂色、3.涂色水果
目的:学习朝着一个方向均匀涂色。香蕉屋:(生活劳作区)
1、动物的毛衣目的:初步学习绕毛线的方法,锻炼左右手的协调合作能力。
2、夹子游戏 目的:
1)初步感知常见动植物的外形特点。2)锻炼捏的技能。
3、有趣的扣子
目的:学习扣扣子的技能,锻炼小手肌肉的发展。苹果屋:(益智区)
1、水果爷爷过生日(小组教学)
2、套戒指
目的:按颜色分类。
3、糖葫芦串 目的:
1)学习串的技能 2)按名称分类
3)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关系。
4、糖果包装 目的:
1)学习折、拧的技能
2)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关系。
5、图形屋
目的:感知生活中的各种形状,能按形状投放。葡萄屋:(操作区)
1、对应投卡
目的:根据动、植物名称,对应投放材料。
2、填塞水果 目的:
1)体验不同质地材料的填充效果。2)锻炼小手肌肉的发展。
3、喂食 目的:
1)初步了解常见动物的简单生活习性。2)学习使用镊子,锻炼小手肌肉发展。
4、找食物 目的:
1)初步了解常见动物的简单生活习性。2)学习串的技能,锻炼小手肌肉发展。西瓜屋:(娱乐区)
1、敲敲乐:体验敲打的乐趣。
2、月亮、桃树: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
3、套圈:
1)通过观察,区别物体的大小。2)初步尝试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第五篇:小班游戏区域设置新探
俗话说:环境是幼儿的老师。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的。因此,创设一个适宜的游戏环境是儿童“发展的关键”。在本学期开展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研究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环境在活动中的作用,尤其是我们小班的孩子,形象、生动、有趣味的游戏环境可以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本学期,我班就游戏区域环境的设置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在整个主题区域中注重各领域的整合。
我们在设置小班游戏区域时,不仅要结合主题的内容与发展,还要考虑到各领域内容的分量与整合。在进行区域游戏全局考虑时,我们既要安排幼儿操作类的区域,如生活方面、美工方面;又要设置能让幼儿进行简单探索与智力发展的益智区域或探索区域,那些有关于科学、数游戏的内容都可以预设在其中;另外,还要注重幼儿进行表达表现的区域,例如“小舞台”;在小班尤为重要的是提供孩子交往和模仿的角色扮演区域。在这些角色扮演区域中,孩子们可以不受拘束、自由地游戏。因此,我们把角色游戏也称为“快乐的纯游戏”。在考虑每个区域的游戏是否能让孩子玩得开心的同时,我们也注重了区域中各种内容所属领域的平衡与整合,尽可能地使孩子在各个领域中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开设多个平行的角色游戏。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丰富多彩的角色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可以模仿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成人们的生活、劳动、语言等等,他们可以自由地展现自己喜欢的一面,并在游戏中进行交往的尝试。因此,角色扮演类的游戏往往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另外,由于小班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他们在游戏中往往是通过一种平行游戏的方式进行模仿与学习,再与同伴逐渐产生注意与交往。因此,我们在设置游戏区域时,同时设置了几个平行的角色游戏,特别是“娃娃家”。我们班2个娃娃家的创设虽然都差不多,但也各有区别。有的娃娃家着重生活方面:孩子们可以在其中模仿成人洗衣、熨烫衣
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进行抱娃娃、喂娃娃喝奶、哄娃娃睡觉、带娃娃逛街等一系列模仿活动;有的娃娃家注重操作与交往,就如“点心店”和“小厨房”,孩子们可以在其中充分开展想象,积极动手,模仿爸爸妈妈们洗菜、烧饭、做点心,还可以尝试招待客人,进行初步的交往游戏。在平行游戏中,孩子们互相模仿着、学习着,发展着……
三、在一个区域中进行多功能操作的尝试。
在设置游戏区域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了各个领域在区域游戏中的平衡,而且,我们还发现在一个区域中也能尝试多功能、多领域的游戏内容的开发。例如我们的娃娃家里“小厨房”,孩子们在游戏区域中不仅模仿着成人在厨房内洗菜、烧饭的情景,还能利用我们准备的一些低结构材料,如皱纸、彩泥等进行各种“点心”的创作,制作好点心后再请客人们来家中做客,模仿爸爸妈妈在家中招待客人的热闹场面。在这个“小厨房”的游戏中,孩子们不仅能在游戏中得到交往方面的发展,还能在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得到提高。还有,我们班中的“理发店”游戏,也是在一个区域中开发了不同的功能。“理发店”游戏中,孩子们在理发店里用各种材料为客人“形象设计”,还能在我们提供的奶粉罐搭建起的柱子上用皱纸、即时贴等各种纸质材料进行粘贴、美化,我们称之为“贴墙砖”,这一小小的游戏也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虽然都是操作的游戏,但是在以往我们从未想过将艺术类的操作与建构结合在一起。而且,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这样的游戏中玩得更开心而有趣味,各种不同领域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在来离园时刻利用家长资源进行亲子指导。
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内容很多,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自由而快乐地进行游戏,游戏中不受拘束和打扰。但是,区域游戏的指导与观察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老师常常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时还是会疏忽了许多孩子的行为表现。因此,在来离园时,特别是离园中利用家长的资源对孩子进行某些区域的指导也不失是个很好的方法。在“办家家”和“动物”的主题中,我们为了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更丰富,我们把“创意工作室”扩展到了教室外的走廊上。我班的孩子对这个区域中的游戏十分感兴趣,他们不仅在游戏时间快乐地玩,在每天的来离园时间也
会拉着家长的衣袖流连在区域中而不舍得离去。于是,我们索性利用孩子的热点与家长们的热情在走廊中开展起了来离园的亲子区域游戏。例如,其中的“织毛衣”游戏,在网格上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如丝带、包装带、毛线、布条、纤维绳等在衣服形状的范围内打结,最终织成一件美丽的毛衣。游戏中打结的方法可以不同,但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手指的灵活性有所欠缺,幼儿独立完成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让有兴趣参与活动的孩子与家长们共同进行此项区域游戏,幼儿参与游戏,尝试操作的积极性更高了,而家长除了能与孩子一起游戏,拉近亲子关系外,也正好能在游戏中观察、指导自己的孩子,使孩子更好更快地得到能力上的提高。
我觉得,区域游戏的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需要我们老师多动脑筋,拓宽思路,在游戏区域设置方面走出新路,大胆创新。当然,游戏区域的设置离不开对幼儿各种活动特别是主题活动中表现的观察,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的游戏爱好,随时了解幼儿的游戏经验,然后精心设置相应的活动区域,积极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充分尊重小年龄幼儿的学习特点,逐渐培养幼儿的游戏习惯,努力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