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保卫黄河》 教案

时间:2019-05-13 22:4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音乐《保卫黄河》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音乐《保卫黄河》 教案》。

第一篇:七年级音乐《保卫黄河》 教案

《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隆阳区一中

李盈桂

教学年级:七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2.教学目标: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教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创设课堂氛围,情景导入 引入课题:《保卫黄河》

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

(一)初听《保卫黄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参与,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熟悉主题音乐,从唱中进一步体会音乐的情感。聆听视频《保卫黄河》,同时出示问题:

看到了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听到的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评价—激励为主

(二)学唱歌曲

1.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学生聆听。2.出示《保卫黄河》歌页,逐句教唱。

3.教师纠正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引导注意切分音、附点节奏、强拍上的休止符号。

4.教师讲述故事---歌曲的创作过程及作曲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产生情感共鸣。)

5.齐诵歌词,深刻领会歌词内涵。6.复听音乐(小声跟唱)

置疑:全曲的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几遍?每一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采用自由发言):

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四遍。第一遍和第四遍齐唱,第二遍二部轮唱,第三遍三部轮唱,最后一遍又回到齐唱。分析两种演唱形式的音乐表现力 置疑:齐唱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交流

①激励人们前进; ②坚强的决心和英雄气概; ③同心协力,一起抗战。

置疑:轮唱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交流

一浪推一浪,前赴后继。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作者创作的真正意图,从而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7.有感情的齐唱歌曲。

(三)加强体验,演唱处理 1.再听《保卫黄河》全曲。

2.说说歌曲表达怎样的情感?(全国人民万众一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决心!)怎样才能唱出这种决心?(情绪激昂、坚定有力的)

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基本要素(?速度、力度、旋律特点、音乐情绪)分析乐曲,深入感受歌曲。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采用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3.齐唱乐曲,分组竞赛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鼓舞中华人民誓死保卫国家? 结束语:同学们,中华民族苦难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要时刻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第二篇:保卫黄河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保卫黄河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导语:《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歌曲,曲调坚定明快,充满了生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保卫黄河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保卫黄河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保卫黄河》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母亲河”的内容。本课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紧扣《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三个领域,即音乐表现、感受与鉴赏、音乐与相关文化。《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歌曲,曲调坚定明快,充满了生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歌曲开始是齐唱,显示出高昂的战斗情绪;接着转入二部轮唱,此起彼伏,使人联想到游击健儿在不断出击、奇袭;紧接又变成三部轮唱,并加进衬词“龙格龙格”,使气氛更加紧张热烈,表现了各路抗日英雄驰骋疆场、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强大气势。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要求“在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吸收式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创造,并通过欣赏、感受、朗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欣赏《保卫黄河》,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通过学习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以及音乐的时代表现力。

2.富有表情、激昂地演唱歌曲;正确且形象地演唱二部轮唱;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音乐活动。

3.通过听赏、对比等方式了解音乐表现的多种形式;结合音乐要素,感受音乐的情绪、风格及内涵。

4.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富有表情、激昂地演唱歌曲《保卫黄河》。

教学难点:学习轮唱的演唱形式,并能跟随老师的指挥进行简单的二部轮唱。

解决方法:通过欣赏、分析、感受、对比、表现等多种方式,自主探究,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一、欣赏导入;感受情绪 1.欣赏歌曲《保卫黄河》。

2.介绍冼星海,直奔主题。

3.完整地听赏《保卫黄河》。

边看边思考:片段中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了解曲作家、作品背景及歌曲演唱形式。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积累,通过听觉、视觉感受,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音乐片段中的场景和氛围,以情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学唱歌曲,解决难点。1.课件出示歌谱。

2.跟琴哼唱旋律。

3.加入歌词演唱。

4.解决问题。

5.完整演唱歌曲。

6.歌曲处理。

7.欣赏童声齐唱《保卫黄河》。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讨论分析,学唱歌曲。

找出旋律的规律。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唱歌教学中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准完整演唱歌曲。运用学生自学自助、听辨比较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最终能熟练完整地演唱。

让学生分析交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为进一步表现歌曲作铺垫。

三、再次欣赏、感受、表现。1.欣赏二部轮唱。

2.练习二部轮唱。

3.听艺术家朗诵。

4.让学生尝试朗诵。

5.朗诵后接齐唱、轮唱。聆听并说说对歌曲的感受。

学唱两部轮唱。

加朗诵体验诗歌连唱这一演唱形式。

让学生感受轮唱的效果和特点,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二部轮唱。掌握轮唱的基本技能。

四、拓展、延伸

1.欣赏舞蹈《保卫黄河》。

2.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3.教师指挥学生再次演唱歌曲。谈谈观后感受,体验不同形式的《保卫黄河》。

激昂地演唱歌曲《保卫黄河》。

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所带来的特殊效果。以此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五、总结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养育了我们中国13亿人民,也哺育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着我们的母亲河,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于先烈的炎黄子孙!

保卫黄河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了解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效果。

3、在老师的指挥下初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教学难点:

1、学唱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

2、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的前4个乐句。

教学重点:

1、了解歌曲的来历,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2、学唱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准备:

CAI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课件《黄河船夫曲》

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到的又是什么?

生:黄河;保卫黄河;奔腾的黄河、瑰丽多姿的黄河,母亲河……

师: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9个省区,千折百弯的黄河,象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但在1937年,我们的母亲河也曾经受到过让千万代子孙铭记的屈辱。

2、播放课件《南京大屠杀》

师结: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哪里就有斗争。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一段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作曲家冼星海看到这部诗词,也像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的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引入课题:保卫黄河

二、初听歌曲:

师: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保卫黄河》,感受歌曲作者冼星海将这段诗词赋予了怎样的音乐,来表达他的爱国热情?

1、播放课件《保卫黄河》

师:这段视频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非常壮观的流水;中华儿女的宽广胸怀。)(教师从音乐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节奏紧密、演唱形式引导)

师:这首歌曲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歌词,但却给我们带来这么强烈的感受!作者到底运用了哪些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大家具有如此的感受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段欣赏。

2、复听第一部分:师:这首歌曲的第一部分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播放课件《保卫黄河》

(齐唱)

师:齐唱的演唱特点是许多人一起演唱同一段旋律,作者冼星海运用这种演唱形式,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

(希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激昂奋进的音乐旋律,表现了全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就让我们一起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共同感受当时人民的抗日心声!

三、学唱歌曲

1、学唱歌谱,突破难点,感受歌曲由低到高的旋律特点。

2、随琴哼唱歌词。

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声音不一定很大,但是要坚定有力。

第一乐句:突出“吼”字和“叫”字,强调重音。用高亢有力的声音演唱。

第二乐句:做渐强处理。

第三乐句:是学生掌握较模糊的地方,学生可随教师模唱,解决附点与八分音符的连接及空拍的处理。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

第四、第五乐句:用自豪有力的声音演唱,提醒学生注意“少”字要唱足拍子,并注意换气。

第六乐句:休止符处声音要处理的干净利索,不要拖拍,注意咬字。

(讲解这里为什么要用休止符)

第七乐句: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在逐渐加强的歌声中以必胜的信念结束歌曲的演唱。注意最后一个字的演唱要拖足拍子。

师:音乐除了可以用唱的形式表现外,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现?

(画的,跳的,朗诵…..)

师:那么现在咱们就利用我们身上的一个小道具来表现这首歌曲,请同学们取下你脖子上的红领巾,随着音乐的情绪抖动红领巾来表现歌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就是抗日军民中的一员。在我们坚定有力的歌声中,把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家园。

(学生边唱,边用红领巾表现音乐情绪)

四、复听歌曲第二部分轮唱

1、欣赏第二部分,师:听一听,在歌词、旋律都一样的情况下,它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有几个声部在演唱?她们演唱的顺序是一样的吗?

(两个声部在演唱,一个声部先唱一个后唱)

师:轮唱,是合唱中的一种形式,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部,分不同的先后顺序,演唱同一段旋律。我们刚才欣赏的这一部分,是有两个声部进行演唱的,所以称之为?

(二部轮唱)

2、师:你们想不想尝试两个声部的轮唱?

(将学生分为两组,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

师:刚才我们的演唱的声音效果像什么?(此起彼伏的波浪,)

师:这就是轮唱的音乐特点。通过这种演唱形式,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

师结:同样的歌词和旋律,由于采用了轮唱形式,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

五、复听第三四部分

1、师:第三部分在相同旋律下,又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三步轮唱)

2、师:作者为何要运用三部轮唱的方式呢?他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

(随着人们不断的加入,声音不断的加强,表现抗日的力量从小变大,由弱到强)

师:歌曲的第四部分又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又回到了齐唱)

师:和第一部分相比,旋律都一样,演唱形式也一样,都是齐唱,为什么是高潮?音乐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力度加强,速度加快。音调升高)

师小结: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以及旋律音调的升高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把歌曲推向了新的高潮,歌声更加明快有力,更加激动人心。表现了抗日队伍的发展壮大,势不可挡。终于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六、完整复听

师:通过刚才的分段欣赏,我们对这首歌曲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了充分的了解,我们发现,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这首歌曲由一个声部的齐唱到两个声部、三个声部的轮唱,以及后面的移调齐唱使我们感受到了抗日力量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展现了我们国家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以及全国人民打败日本鬼子的必胜决心。

——复听全曲,播放视频《保卫黄河》

七、教学小结:

师:《保卫黄河》这部音乐作品激活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养育了我们中国13亿人民,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着我们的母亲河,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的炎黄子孙!保卫黄河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14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之欣赏《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聆听音乐实践活动。

2、聆听歌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极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教学重点:聆听歌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极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

教学难点:聆听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材光盘。

教学过程:

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出示有关抗日的资料。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看到日本侵略者的残忍与缺乏人性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奋起打击侵略者,誓死保卫自己的祖国。我们的音乐工作者以及文艺宣传队也奔赴全同各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们拿起手中的笔为抗日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其中《黄河大合唱》就是抗口战争时期最经典的作品,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其中第七个乐章《保卫黄河》最为人们所熟悉。

——引入课题:

二.欣赏《保卫黄河》(合唱版):

1.初听:播放课件《保卫黄河》音乐影像。

——置疑: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聆听……

回答:生①:非常壮观的流水;

生②:中华儿女的宽广胸怀。

师:我的感觉是什么呢?想到了激动人心的抗战场面。

生:①想到了保卫祖国;②想到了保卫家乡。

2.分析:时代背景、歌曲出处。播放课件

同学们心中也许在想,这部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的音乐作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呢 ?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日打击侵略者。1938 年冬,武汉沦陷后,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由陕西东渡黄河,到达山西吕梁山根据地。途中,光未然亲临险滩激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险地。目睹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聆听了水手们高亢激越、深沉有力的船工号子,这一切激起了他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一首长诗——《黄河吟》便应运而生。1939 年,光未然与冼星海在延安相见。在除夕之夜光未然亲自朗诵了这首诗,冼星海听后很兴奋,决定把这首长诗改成歌词后谱曲。后冼星海只用厂六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谱曲与配器。1939 年 4 月 13 日在陕北工学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全国。

“凡是搞艺术的都有唤起民众的责任”。

对冼星海的了解有多少?

播放课件作者简介;

3.再听:整个歌曲的情绪怎样?表现了什么样的壮丽情景?有几种演唱形式?不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作用?间奏的作用如何?

——播放课件《保卫黄河》音乐。

生:聆听……

师:整个歌曲的情绪怎样?

生:明快、跃动、生机勃勃,坚决而振奋。

师:表现了什么样的壮丽情景?

生:生动的表现了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

师:采用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生:讨论回答:齐唱;轮唱;合唱。

师:齐唱对抗战有什么影响?

生:①激励人们前进;②坚强的决心和英雄气概;③同心协力,一起抗战。

师:轮唱对抗战的作用怎样?

生:一浪推一浪,前赴后继。

师:衬词的意义是什么?

生:①是为了激起人们抗战的决心;②是表现决心和把握;③胜利后美好的生活;④振奋人心。

4.过渡:师:一个时代,一个区域,如何抗战?可把歌曲改编一下。

听一首曲子……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协奏曲由一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技巧性)《保卫黄河》:

1.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有哪些要素,使用了那几种乐器?

——播放课件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音乐。

生:聆听……

2.师:引导讨论:

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应是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力量的抗战景况,并且还描述了中国人民庆祝胜利的情景和不但要解放全中国而且要解放全人类的前景展望。

①主要素材?

生:《保卫黄河》、《东方红》

师:补充:《怒吼吧黄河》、《国际歌》。

②最主要的乐器是什么?

生:钢琴、小提琴、大提琴。

师:最最主要的乐器就一个!

生:钢琴。

3.师:播放课件再赏协奏曲。

分乐段欣赏,分清素材。

生:视听……

四.小结:

同学们:《保卫黄河》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活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抗日战争这段难忘的岁月是一段惨痛的历史,日本人侵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中国人民和子孙后代是不会忘记的。因为正视和呵护历史的记忆就是维护我们的尊严和生命,只有记住黑暗和罪恶性的历史,才有可能远离黑暗和罪恶。

置疑: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生:①忘不了先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②珍惜美好生活;

③努力学习,振兴祖国;

……

五、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抗日战争的音乐资料(曲谱、音像等),下节课在课堂上分组进行展示与交流。

第三篇:保卫黄河教案

《保卫黄河》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保卫黄河》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奋起杀敌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欣赏《保卫黄河》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

3、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情绪,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积极参与、融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指导学生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锵铿有力的声音演唱《保卫黄河》,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激昂的情绪、锵铿有力的声音演唱《保卫黄河》,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导入:

1、教师演唱歌曲《黄水谣》

提问:刚才演唱的这首歌曲是哪个历史时期创作的?(抗日战争时期)在整个歌曲中中前后情绪对比有何不同?(前面展示黄河两岸秀[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丽旖旎的景色,后面表现了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一片荒凉。)教师导语:同学们,八年抗日,第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八年间日本人在中国犯下了无数灭绝人性的滔天罪行。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中,有人拿起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也有人用手中的笔创作了催人

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这其中就有诗人光未然的《保卫黄河》。

二、新授:

1、出示歌词,指名学生朗诵。了解歌词含义。指导学生朗诵,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教师介绍:这首诗脱稿后,迅速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音乐家冼星海看到后,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地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冼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的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2、下面让我们来聆听歌曲《保卫黄河》,感受曲作者冼星海将这段诗词赋予了怎样的音乐,来表达他的爱国热情?(抗日英雄拿起武器,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场面雄伟、激昂、热烈!)

3、刚才我们初次聆听了《保卫黄河》,感受到抗日英雄与敌人斗争时那种雄伟、激烈的场面。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冼星海。

冼星海:人民音乐家,广州番禺人,1935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在延安创作大批作品1939年写下《黄河大合唱》,他的代表作有《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做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3、再次聆听

感受歌曲的速度及情绪?表现了什么样的壮丽情景? 速度风格:中速稍快,进行曲风格。情绪:明快、跃动、生机勃勃,坚决而振奋。

情景:生动的表现了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

4、学唱歌曲(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2)具体处理各乐句演唱情绪。

第一乐句:突出“吼”字和“叫”字,强调重音。用高亢有力的声音演唱。第二乐句:做渐强处理。

第三乐句:解决附点与八分音符的连接及空拍的处理。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第四、第五乐句:用自豪有力的声音演唱,提醒学生注意“少”字要唱足拍子,并注意换气。第六乐句:休止符处声音要处理的干净利索,不要拖拍。注意咬字。

第七乐句: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在逐渐加强的歌声中以必胜的信念结束歌曲的演唱。注意最后一个字的演唱要拖足拍子。(3)有感情的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三 课堂总结

《保卫黄河》这部音乐作品激活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凝聚了中华儿女抗日必胜的决心。

第四篇:保卫黄河教案

《保卫黄河》教案

《保卫黄河》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内容。

4、学会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教学重难点

1、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2、理解歌词内容。教学过程:

1、介绍时代背景:自从九一八日本侵占东三省,向华北进犯,所到之处,残害百姓。面对残暴的敌人,抗击的不只有军人,还有百姓组成的自卫队,孩子成立的儿童团,全民抗日,著名诗人光未然,带头成立抗敌演出队,四处演出,唤起民众抗日。当他带领演出队从陕西奔赴山西抗日根据地时,见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观场面,见到船工与狂风恶浪搏斗,他联想到全国上下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激情创作八篇四百行歌颂黄河,唤起民众坚决抗战的长诗《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是第七首,“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后非常激动,在延安,带病工作六天,谱写成了一曲抗日的战歌黄河大合唱》,这首战歌很快传遍祖国大地,激励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奋起抗日。

2、学生欣赏歌曲并汇报自己的感受,从中体会歌词充满战斗豪情。

(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强调读时注意事项,要读出激情。

2、学生齐读,指名读。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受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

1、课文描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学生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河如此壮丽,让我们亲眼来看一看,教师播放黄河奔腾汹涌的视频,当时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看日军侵略中国时的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3、朗读指导: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必须反击,必须把鬼子赶出中国去,这怒火般的仇恨,反抗的力量,如同滔天的黄河之水势不可挡。学生朗读诗歌的第一部分,想象诗人勾画出的山河壮丽,人欢马跃,气势磅礴的抗日画面。

4、这壮阔的黄河岸边,就是抗日的主战场,面对敌人的欺辱,抗日军民是怎样做的?学生汇报,5、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抗日英雄的资料。

6、指导朗读:英雄们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男生朗读):他们替亿万军民立下无悔的誓言——(女生朗读);他们替不屈的中华儿女发出震天的呐喊——(全班齐读)。

四、感悟写作方法:

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军民抗战的激情表现出来的?(写物赞人的手法巧妙运用、豪放、激昂的呐喊。)

2、朗诵全文,整体感受军民的抗战热情。

3、此时让学生说说心中的感受。朗读并背诵这首歌词。

五、总结:先烈们用鲜血保卫祖国,我们要用智慧来建设祖国,用强大的国力洗去被侵略的耻辱,赢得世界的尊重,换来永久的和平,我们一定要珍惜每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

六、作业:搜集抗日战争的有关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保卫黄河

黄河景观

壮观

万众一心

战斗情景

勇敢

抗战到底

第五篇:保卫黄河教案

《保卫黄河》教案

长阳龙舟坪中学 覃雪薇

课 题:《保卫黄河》

教 材:人音版教材

第十四册

第一单元《难忘的岁月》 教学年级:七年级 课 型:欣赏课

教学课时:

一、教材分析

《难忘岁月》是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以革命历史题材为单元主题共组织了四个教学内容:演唱《游击队歌》,欣赏歌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以及《四渡赤水出奇兵》,旨在通过这些作品增强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我所执教的《保卫黄河》属感受与鉴赏这一学习领域。

《保卫黄河》选自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歌曲具有进行曲的风格,通过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以及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生动的表现了游击健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壮丽情景。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选自《黄河》第四乐章,由合唱改编而来。两者虽然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两者在音乐情绪上都激昂热情,气势宏伟,充分表现出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有了一定的聆听经验,在聆听时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但自己对音乐的体验、感受与见解大胆、准确地用语言表述上大部分人还存在障碍。同时,当今的初中生,对革命题材的音乐不感兴趣,平时对这类作品了解聆听也很少。

三、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2、聆听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和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和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难点: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能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营造氛围

1、由《黄河怨》导入作品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一段难忘岁月。下面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歌曲,你们听听歌曲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哪位同学说一说这首歌曲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黄河怨》这首歌曲以悲痛欲绝地音调哭诉了一个惨遭日寇蹂躏的妇女,痛失丈夫和孩子,最后满怀仇恨投河自尽的真实故事,她是千千万万抗日战争下不幸妇女的代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惨无人道的屠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奋起反击,我们的音乐工作者也拿起手中的笔为抗战发出了怒吼。请听。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唱的《黄河怨》,拉近此类歌曲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深情的演唱可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对日本侵略中国的仇恨,既可以顺利的过渡到《保卫黄河》的欣赏,也为《保卫黄河》提供了一个对比欣赏的素材。)

二、音乐赏析、情感体验

1、初听《保卫黄河》,谈初步印象。

听完了这首《保卫黄河》,与《黄河怨》做一个对比,大家能不能谈一谈歌曲给你的初步印象。

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

《黄河怨》的演唱形式是独唱,那《保卫黄河》你们听出来了吗?

2、《黄河大合唱》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

刚才两首歌曲都出自于同一部伟大的作品——《黄河大合唱》,你们知道创作出这部伟大作品的音乐家是谁吗?简介词曲作者

《黄河大合唱》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被誉为中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中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那这样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呢?

1938年冬,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东渡黄河,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险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这一切激起了他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一首长诗《黄河吟》变应运而生。1939年的除夕,光未然在延安朗诵了这首诗,当时在场的冼星海听后十分兴奋,从椅子上跳起来一把抓住诗稿激动不已地说:“这是一部民族史诗,我要将它写成一部代表着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饱受疾病的折磨,经过六天六夜的艰辛创作,一部呕心沥血之作《黄河大合唱》诞生了。(设计意图:初听,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对比《黄河怨》,通过讨论谈话法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演唱方式。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介绍也会增强学生对作品的好奇心和兴趣。)

3、复听歌曲《保卫黄河》

(1)、再次聆听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听听歌曲四遍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并体会不同的演唱形式带给你的不同艺术魅力。同时提供四副图片与每一段带给你的艺术感觉进行一个对应的选择。

(2)、首先请大家说说这四个线条你会怎样对应的来选择?为什么?由学生的回答得出各段的演唱形式。

(3)、大家把齐唱采用了单根线条,而轮唱采用了多根线条表示,那齐唱和轮唱带给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

刚刚说到的轮唱带给我们这种起伏的感觉就像黄河的波涛一样连绵不断,汹涌澎湃,它象征着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随着齐唱到二部轮唱再到三部轮唱,声音的不断叠加,巧妙地隐喻了抗日武装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4)、为什么第一段和第四段同为齐唱,第一段要用细线条,第四段用粗线条?

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以及旋律音调的升高将全曲推向了一个高潮,表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最终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凸显了中国人民誓将侵略者消灭干净的坚强决心。

(设计意图:复听,深入分析,体会不同演唱形式的艺术魅力。采用图谱教学法,让学生将自己对音乐的体会与四根线条进行对应的选择,可以比较形象直观的了解歌曲的结构及每一种演唱形式的不同艺术效果。结合图谱,教师巧妙的提问:齐唱用单根线条表示,轮唱用多根线条表示,这两种演唱形式带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一、第四段同为齐唱,一个用细线条表示,一个而用粗线条表示呢?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音乐感受。)

4、再听 通过刚才的欣赏分析,我们对《保卫黄河》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再一次在音乐中去体会这首歌曲的深刻含义。

聆听,轻声唱,做动作。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的表现出来)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1、下面我们再来聆听一首《保卫黄河》的音乐片段,与刚才听到的合唱《保卫黄河》的做一个对比,看有什么不同?(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启发、引导,给予肯定鼓励)

从学生的答案中导出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运用了变奏的手法,有兴趣的可以去认真听听变奏了几次。

介绍作品:是在《黄河大合唱》诞生三十周年后殷承宗等人将此改编的,共有四个乐章,《保卫黄河》是其中的第四乐章。这首作品的艺术价值极高,音响丰富,寓意深刻,在世界艺术之林也有他的一席之地。

2、全曲有六分多钟,我在反复聆听这首作品后觉得大家在聆听的时候从这三个方面去把握这首作品。(展示PPT)在听的时候,听到你熟悉的旋律可以跟唱。

3、问题:乐曲中出现了哪些熟悉的旋律?在出现这段熟悉的的旋律时,大家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副副怎样的画面呢?还有哪些熟悉的旋律?你联想到什么?

三、拓展延展、引发思考

1、老师这里还有两段视频,大家看看这些人你熟悉吗? 边看边说:你们熟悉这位运动员?她是世界单人花样滑冰最优秀的选手金妍儿。她演绎的作品是什么?

再来看第二段视频,这位钢琴家你们应该熟悉吧?谁?他是最优秀的华人钢琴家。他在天安门广场上表演的是哪首作品?这是朗朗最喜欢的一个作品,在他的每一次重大的个人演奏会上都会演绎这首作品。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国内外的优秀青年代表都会在重大比赛和表演中演绎《保卫黄河》?为什么这首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的歌曲,已经历七十多年的时光,为什么仍在华夏大地上传唱不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这类作品的兴趣,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植根在学生心中。)

2、每一次聆听《保卫黄河》依然能让我们受到一种鼓舞。这首作品可以说深深的印在每个华人骨髓中,它是一种民族力量和精神的象征。下面就请大家将中华民族的这种气魄,这种精神也融入到自己的歌声中,跟着老师的琴声来演唱这首歌曲。

四、小结

九、教学反思 本课在引导学生主动收集、整理相关音乐资料进行音乐学习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后,让学生唱唱《保卫黄河》这首歌曲,或者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在欣赏钢琴协奏曲后,引导学生也即兴为《保卫黄河》的主题创作一段简单的变奏曲,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对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大有裨益。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符合学生实际,切实有效的就是好方法。

这节课中,有两个问题是需要改进的。

1、让学生参与的部分不够多。由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性质,学生很少能大胆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对于音乐课,教师应该多让学生放下包袱积极发言,参与到音乐中。本课中,由于课堂内容较大,我设计的让学生跟教师交流的部分就少了,或许将其中的环节缩减或是语言简单化,就会给学生们留出更多的交流时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中来,感悟音乐的魅力所在。

2、语言艺术魅力欠缺。其实以前,我早就发现这个问题,在串连词和描绘语言上,我的语言一直不够漂亮,这与本身的文学功底是分不开的,其实音乐跟文学应该是不能分家的,要让学生感悟到音乐的魅力,教师就应该用享受的语言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共鸣,让他们觉得音乐的魅力,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标准。

下载七年级音乐《保卫黄河》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音乐《保卫黄河》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卫黄河教案

    《保卫黄河》教案 教学内容:《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了解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感受、体验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效果,体会在......

    保卫黄河教案

    《保卫黄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听赏《保卫黄河》,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通过学习歌曲《保卫......

    初中音乐 《保卫黄河》教案(小编推荐)

    初中音乐 《保卫黄河》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重点) 2、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

    保卫黄河的教案

    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学生能对母亲河产生热爱之情并能充满激情的演唱。 2.欣赏合唱《长江之歌》,感受歌曲气势磅礴的旋律特点及对长江的赞美......

    保卫黄河教案 (精选5篇)

    《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演唱时大多数学生演唱时也能满怀感情地歌唱。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

    初中音乐《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演唱《保卫黄河》,能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够用轮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的《保卫黄河》乐章,体验比较齐......

    初中音乐《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沔城回中 刘明静 教学年级:七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2、教学目标: 学会用激昂的......

    小学音乐 保卫黄河 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保卫黄河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欣赏《保卫黄河》,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通过学习歌曲《保卫黄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