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星星的孩1教案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吹角小学 雷祥富
教学目标:
1、学认9个生字,会写部分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教学重点:会认9个生字,会写部分生字。
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1900多年前,就在这星空下,有一个数星星的孩子,教师板书课题(要求学生跟着教师一起书空)
2、板书课题:数星星的孩子。学生读题
3、初步了解张衡是汉朝人,并认识“张衡”“汉朝”这两个词。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度几遍。
2、读生字,(先自己读,再同桌的相互读并纠正)出示课件
三、解决难读的句子(主要是长句停顿的练习)
1、出示第一句话:晚上,满天的星星 像无数(shù)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学生读
(1)“数”的两个读音(2)句子中的停顿点(3)“撒”动作的理解
2、出示第二句话: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他们之间的距离 好像是不变得。学生读
(1)出示词距离,让学生读并初步距离的意思。
3、出示第三句话: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 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学生读
注意“楚”字的读音。清楚的读音。
四、再读课文
课文就是这样一句话一句话组成的,让我们认认真真地再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你会读得更通顺。端起书,自己读自己的。
1、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请读第一自然段(生读)
(1)出示“仰起头”学生读并体会动作。(2)数星星的动作体会一颗,两颗的停顿。
2、读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在教学“距离”中“距”字的书写顺序。
3、爷爷听了奶奶和小张衡的对话,他又说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爷爷的话,看爷爷说了什么。学生自由读。
(1)出示: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 生读
这北斗七星就在你们书上呢,找一找。连一连
(2)老师也连了起来,仔细看。这北斗七星多像一把勺子啊,这样你还会读吗。谁来读
出示:那七颗星,连起来()叫()。(3)教学“勺”字
4、爷爷说的话张衡相信了吗?学生读
5、点题张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巩固读课文生字
1、让学生体会分角色读课文
2、读生字词出示课件分三组 无数、数不清,数得清。张衡、汉朝、天文学家。
一组一组的
一闪一闪的
第二篇:《数星星的孩子》教案1
29、数星星的孩子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张衡成为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跟他小时候认真观察天上的星星,喜欢钻研分不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找重点句、品关键词,并从中了解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看星星的。
教学难点
在品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小张衡是一个热爱天文、勤于观察、乐于思考、有恒心的孩子。并认识到他后来的成功是与此密不可分的。
教学过程
课前激趣(5’)
猜谜:一位老公公,有张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太阳)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月亮)
一闪一闪亮晶晶,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无数小眼睛。(星星)
说一说:
你知道专门研究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的专家叫什么吗?(天文学家)
你知道哪些天文学家呢?()
正式上课(35’)
一、情境导入、品星空之美
1、观看“星空图”(配乐《星空》),读星星里的字。(巩固字词)
2、用“像”把看到星星生动地描绘出来。
3、有一个数星星的孩子也和你们一样喜爱这美妙的星星,你们知道他眼里的星星是什么样的吗?
4、品: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扣“无数”体会星星的多;扣“珍珠”体会星星的晶莹闪烁;“撒”体会星星的多而且看起来乱。
理解“碧玉盘”指的是天空。
4、体会朗读:静静的夜晚,只看见……
二、亲身体验、知数星之恒
1、小朋友们,这样闪闪发光,看起来又多又乱的星星,你想数一数吗?什么感觉?
2、文中的小孩是怎么数的?(学生找出小孩数星星的动作词。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仰、指、数)
3、对比小孩“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认真、不怕困难、有耐心)
4、耐心地读此句。
三、角色仿读,悟勤察乐思
1、慈祥的爷爷、奶奶看着痴迷星星的孙儿分别说了什么呢?
2、学生分别朗读奶奶的话和爷爷的话,并说说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体会:奶奶关心孙儿的眼睛,爷爷告诉了孙儿有关星星的知识,两个人都爱小孙儿。
3、分角色朗读奶奶和爷爷的话。读出奶奶对孙儿的疼爱语气,配上动作读爷爷为孙儿耐心讲知识的语气。
4、这个数星星的小孩又是怎么回答爷爷、奶奶的话呢? 读读、议议、说说:
①学生读第三段,在理解这部分内容时,再进行扩展训练。
小孩说星星能数得清的理由是什么?用“因为……所以……”连起小孩的看法。
小孩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呀?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勤于观察 善于思考)
②学生读第四段最后三句。思考:听了爷爷的话,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交流: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不怕苦、不怕累,对不明白的问题不弄明白是决不罢休的。)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一夜、几次、看清楚、果然)揣摩:当时,他的心里会想什么呢? 体会读:疑惑----边思考边看星星----欣喜
四、明示人物、晓成才之理
1、读到这儿,你们都知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的吧?(出示:汉朝 张衡 天文学家)
2、那你知道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根据板书回答,亦可据此理解“刻苦钻研”之意)
3、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你们,也来探索一下星空的奥妙吧!
看图片,认星座;读谚语,晓知识。(朝看太阳辨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
第三篇:数星星孩子教案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实录
一、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什么东西一闪一闪的却不用电?
生:星星,萤火虫……
师:说到星星,同学们,你能想到用哪些词来形容天上的星星呢?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无数、数不清。(正音)多音字“数”,有两种读音。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里也有一个“数”(出示课题)谁能来准确的读一遍。
指名读课题,和 老师一起书写“数”。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数”的写法。先写一个米,要写的小一些,下面是一个女。右边的部分要写的大一些才更好看。会写了吗,在课本田字格里再认认真真写两个。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师:课文大家已经预习了,下面我们来检查预习情况。同桌互查生字,过关涂写识字卡。
同桌识字过关以后,小组总结过关情况,帮助没有过关的同学把难字解决掉,然后进行小组挑战赛:出示课件,每人随即认读一行生字。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教学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你能说说这个孩子是谁吗?你能介绍一下他的情况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张衡 天文学家
师:汉朝是中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你还知道哪些朝代的名人,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唐朝的李白,宋朝的杨万里,唐朝的杜甫,宋朝的苏轼……
师:天文学家是做什么的?
生:观察天上的星星的人。
师:研究天上太阳、星星、月亮分布在哪儿,它们是怎么转的,这样的专家叫天文学家。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关于张衡的详细资料(课件出示张衡资料)
学生自己阅读资料
师:读完这段资料,谁能把“张衡是一位()的天文学家。”补充完整。
生1:张衡是一位有名的天文学家.生2:张衡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
生3:张衡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
师:著名和有名哪一个更合适?
生:著名,因为著名比有名更有名。
(二)教学第一段
师:那张衡是如何成为一名著名的天文学家,我们一起回到张衡小时候哪一个美丽的夜晚去寻找答案吧。你能在课文中找出那是一个怎么样的夜晚吗?
生: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师:你觉得这句话写的怎么样?(美)那你能来美美的朗读一遍吗?
师:从他的读书声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的星星。
师: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生:打比方的手法,把星星比做了珍珠,天空比作了碧玉盘。
师:“撒”怎么记住这个字?你能做一个撒的动作吗?我们一起来撒星星吧。生一边做撒星星的动作,一边朗读课文。
(出示星空图)孩子们“哇”的一声惊叹
师:同学们,面对这样的星空,你想说点什么?
生1:好美的星空啊!
生2:天上的星星像钻石一样闪闪发亮。
……
师:那就让我们对着美丽的夜空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话吧!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星空的美妙。(齐读)
师:而此时时刻,张衡正坐下这片美丽的星空下数星星呢。你能找出描写张衡数星星的句子吗?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句子。
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师:“仰”字怎么记住?(换偏旁的办法)仰起头能不能换成抬起头呢?仰跟抬有什么不一样?抬头看黑板、仰头看天花板,体会。
师:这句话里还有哪些表示动作的词,你能找出来吗?(坐、靠、仰、指、数)
出示句子,学生填空。一个孩子__在院子里,__着奶奶,__起头,__着天空__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师:能把刚才表示动作的词正确的填到句子里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指名朗读。
师:“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这个地方读的快一点好还是慢一点好?
生:慢一点好。可以看出张衡数星星很认真。
师:现在你就是小张衡了。让我们一起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表演读。
师:同学们,你数了几颗啦?累不累啊?
生:不累。
师:张衡却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他累不累啊?从这个地方,你觉着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1:他很坚强。
生2:张衡能坚持下去。
生3:张衡很认真。
……
板书:持之以恒
(三)教学第二、三段
师:奶奶看见张衡这么认真的数星星,说什么?(自己读)
师:奶奶为什么说张衡是傻孩子?
生:因为奶奶觉得星星是数不清的,张衡却还在做这样的傻事。
师:“又”说明了什么?
生:张衡不是第一次数星星了,他数了好多次了。
师:虽然奶奶说张衡是傻孩子,可是却充满慈祥和关爱。想一想平时你的奶奶是怎么和你说话的?谁来演一演这位老奶奶。
指名朗读奶奶的话
师:张衡是怎么回答奶奶的?
指名朗读课文句子
师:张衡说星星数得清可不是乱说的,他是有根据的。你从那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生: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师:看,张衡是个多么用心的孩子啊!让我们我们也学着张衡的样子有条有理的读一读这句话。
师:请男生扮演张衡,女生扮演奶奶来朗读一下他们的对话。
(四)教学第四段
师:听了张衡的话,爷爷是怎么说的?(出示爷爷的话)自己读一读。
师:爷爷是怎样评价张衡的?
生:观察仔细。(板书)
师:看来爷爷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人,那么爷爷讲的天文知识你明白了吗?现在,我们和小张衡一起来看看星星。(出示北斗星和北极星)请两位同学当天文学家为大家介绍一下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其他同学注意补充。
师:同学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对星星有了这么多的了解,下面老师在带领大家去认识其他的一些星座。(出示 其他星座:天蝎座,狮子座,天鹅座)天空中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星座,我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观察。
师:了解了这么多星座,老师想考考大家。
出示句子:那七颗星,连起来像_________,叫__________。______对着的那颗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绕着________慢慢地转动。
指名填空,其他同学注意补充。
师:对于爷爷的话张衡相信了吗?
生:相信了!
师:是吗?那他是怎么做的?
生:爷爷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的转动。(出示课件)
师:如果相信了的话,直接睡觉就好了啊,为什么还要起来看星星呢?
生:没有相信。
师:你猜一猜他可能几点起来看星星?
生1:凌晨十一点。
师:十一点半能用凌晨吗?
生:不能,应该是半夜十一点。
生2:凌晨两点。
生3:5点。
……
师:同学们,你能在半夜十一点,凌晨两点起来起来观察星星吗?
生:不能,好困啊
师:张衡那是和咱们同学都差不多大,可是他就能在别人睡的正熟的时候,一次一次坚持起来观察星星。同学们,你们佩服他吗?
生:佩服。
师:那就请你带着敬佩的心情再来读一下这段话。
指导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完这个故事,你找到张衡成功的秘诀了吗?
生1:因为张衡做事有毅力,所以他成功了。
生2:因为张衡能仔细观察,所以他能成为一名天文学家。
生3:因为张衡对天文刻苦钻研,所以他成功了。
……
师:是的,正因为张衡从小就有了这些有些品质,他才能有后来的成功,为我们人类做出那么多的贡献。所以希望咱们也能学习张衡的这些优秀品质,那么我们也都会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第四篇:北京版数星星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知道它们在本课中都是表示数目的。
2掌握9种笔画,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
3认识田字格,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认识4个字,会读指定的词语。
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规范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知道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认识4个生字。掌握汉字笔画,能按笔顺规则书写。认识田字格,能依照范字写字。会读指定的词语,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读儿歌,体会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9种笔画,10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汉字了,每个字的上面都有一个音节,音节怎样读汉字就怎样读。
2我们要学习的这些汉字都在一首一首的儿歌里面,今天开始学习“识字(一)”。儿歌是一行一行写出来的,《数星星》这首儿歌共有6行。
3儿歌上面是题目《数星星》,题目前面的“1。”是识字的第一课。学生齐读:1.数星星
二、学习新课
(一)读儿歌
1教师范读儿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同桌互读儿歌。
4说说你从这首儿歌中知道了什么?
5抽卡片读生字和认读字。
6齐读儿歌。
(二)学习新笔画
1出示“一”,这个笔画叫做“横”。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名字,看看有没有“横”。
3教师范写“横”,从左往右写,要写平。
(三)学习生字
1学习“一”
(1)指名领读字音,教师范写,提问:“一”共几笔?哪一笔?
(2)教师记字形:“一”,横“一”。
(3)学生指名、互相、小组记字形。
(4)“一”表示数目,我们可以用“一”说什么?(一个人、一把椅子……)
2学习“二”
(1)指名领读字音,教师范写,提问:“二”共几笔?哪几笔?
(2)指名、互相记字形。
(3)组词:三朵花、三棵树、三粒种子……
(四)指导看笔画笔顺表
1红笔画是新笔画。
2第一栏是生字,第二栏是笔顺。
3右下角的数字是生字的总笔画数。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抽读生字。
2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一)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中的横虚线称作“横中线”,竖虚线称作“竖中线”,横竖两条虚线的交点称作“中心点”。4个小格分别称作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二)指导书写“一”
1教师范写,提问:“一”字的一笔写在哪里?两边顶不顶格?
2师述:“一”,起笔在左横中线,收笔在右横中线稍靠上一点,“横”要平,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三)指导书写“二”
1教师范写,提问:“二”字的两横写在哪里?一样长吗?
2师述:“二”,两个“横”分别在左横中线的上、下,相距不远不近,笔画走向同“一”,各笔画分别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四)指导书写“三”
1教师范写,提问:“三”字中的三横长短一样长吗?中间的“横”离上下两个“横”是不是同样宽?
2师述:“三”,三个“横”分别落在横中线上方,横中线和横中线下方,上下两“横”距中间的“横”不远不近,笔画走向同“一”,各笔画分别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儿歌和三个生字。
课后反思:学生有主动识字的兴趣,对基本笔画掌握较好,只是个别学生的书写习惯还有待培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培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田字格,能依照范字写字。掌握汉字笔画,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学生有自主识字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对汉字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四的书写
一、引入新课
1读儿歌:指名、小组读。
2抽卡片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新笔画
竖横折撇竖弯点竖弯钩捺横折弯钩
丨丿丶
1教师范写笔画,说出各笔画名称。
2用铁丝演示“”,帮助学生记住笔画是一笔。
3学生书空笔画。
4小组记忆笔画名称和写法。
(二)学习生字
1提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根据笔画顺序记忆字形。
(3)利用儿歌弄懂字义,组词说句。
2学生自学生字:四、五、六、七、八、九、十
3检查自学效果,教师指导。
(1)“四”的第三、四笔是“撇、竖弯”。
(2)“五”的第三笔是“横折”。
(3)“六”的最后一笔是“点”。
(4)“八”撇低,捺高,中间留空。
三、巩固练习
1抽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2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从整体到笔画说说怎样写。
2教师范写。
(1)“四”,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的右半笔都要往里收一些,且不要拉得太长,第三笔“撇”,起笔稍重,收笔要轻,要拉出笔锋。
(2)“五”,第二笔为“竖”,由竖中线起笔稍左方向运笔。
(3)“六”,第一笔为“点”,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横”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为“点”。
(4)“七”,第一笔“横”起笔在左横中线稍下,穿过中心点以后在右横中线稍上收笔。“竖弯钩”起笔在竖中线稍左一点。
(5)“八”,第二笔是“捺”,起笔在左上格,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再拉出捺脚。
(6)“九”,第一笔是“撇”稍直,不要太斜,“横折弯钩”起笔后先向右上方运笔,折后向下,稍左运笔,弯要有弧度,钩要小。
3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7个生字,知道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是表示数目的。
课后反思:学生第一次学习生字,兴趣很高,对基本笔画掌握较好,多数学生书写习惯好,只是个别学生的书写还有待练习。
第五篇: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学习目标:
1. 会认9个生字,会写“数、玉、珍、珠”等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积累课后习题中的三个句子。
4. 初步理解爷爷说的有关天文知识。
5.感受张衡数星星时的耐心、信心、用心、恒心。
教学流程:
课前:
1.聊星星:你对星星有哪些了解?(板书:星星)
2.老师想起一首歌(唱《小星星》)这首歌将星星比作──小眼睛,你觉得星星还像什么?
一、导入揭题
1.有个孩子看到这样的星星,他忍不住要去数了呢!看老师写“数”字,想想,数字怎么记?数,还是个多音字呢,课文中还有一个读音是──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星星的孩子”。(板书: 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请大家打开课本,听清两个要求。①、轻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②想想屏幕上的两个问题:
▲课文中写满天的星星像什么?
▲你觉得小张衡是个怎样的孩子?
2.检查反馈。
①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随后读本课新词。
②解决屏幕上的两个问题.问题一:积累佳句,指导书写。
你读懂了吗,课文中写满天的星星像什么?
①出示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有拼音)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感悟: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你感觉星星怎么样?
③感情朗读:让我们把星星读得又多又美吧(一起读)。其实,不但星星美,撒满星星的夜空也很美,都成了──(碧玉盘)呢。
④积累句子:奖励你们看星星吧,出示星空图。
这么美的句子,记在心里了吗?口头填空:满天的()像()撒在碧玉盘里。
⑤指导写字:这么美的句子,我们还要写下来呢。(出示这句话,在“数、珍珠、玉”的位置上出现田字格。)
看要写的字,其中有一个词语是──珍珠。“珍珠”谁来记?知道珍珠为什么是王字旁吗?(王字旁其实是由玉变化而来的。玉字,作偏旁时省去了一点,就成了王字旁。所以,王字旁的字跟宝玉有关)
问题二:初谈印象,引向深入。
①你觉得张衡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简单说说。
②过渡:在细细学了这课后,我们会对张衡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精读感悟
1.亲身体验,感悟“耐心”。
(1)自由读第一段。
文中小张衡数星星的时候,都做了哪些动作呢?
①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②圈一圈表示动作的词:坐、靠、仰、指、数
(2)动作体验,感悟“耐心”:
①尝试动作:搬条小板凳,我们和小张衡一起数星星。(师读引导学生动作体验)数:一颗、两颗、三颗---------(数到二十颗)孩子们,感觉怎样?(手酸、眼花)
②引读:才数到二十颗,我们就感觉到眼也花了,手也酸了。可是,小张衡呢,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板书: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③感悟“耐心”:几百颗呀,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生自由谈)(板书:耐心)
(3)有感情地朗读:是呀,不顾手酸,不管眼花,多有耐心呀!让我们一起带着敬佩再读这句话:(生读: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2.情景对话,感悟“信心”。
(1)自由读2-3段,练习对话:
看着小张衡这样耐心地数星星,奶奶有话对他说呢。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对话。
①创设情境,师生对话:
老师读奶奶的话,谁来做小张衡?一生上台后,奶奶(老师)让小张衡(生)坐在膝盖上,靠着做数星星状,其余生重新读了第一段,随后教师读奶奶的句子,并暗示学生对话。
②生生对话:像刚才老师和同学那样,这一边的小朋友做奶奶,另一边的做小张衡,一起对话吧,注意,奶奶要亲切些。
(2)问清缘由,感悟“信心”。
问问小张衡,你为什么说星星一定能数得清呢?
(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星与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
(3)有感情地朗读。
原来,小张衡是看出了名堂,找到了规律呀!怪不得他这么有信心。我们一起信心十足地说小张衡的这段话。(生接读)(板书:信心)
听出来了,对数星星这件事,小张衡是充满了──(生接:信心)。怪不得他能──(生接读: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3.理解难点,感悟“用心”
(1)读懂爷爷的话。
①指名读爷爷说的话。
从爷爷的话中,你知道了关于星星的什么知识?(随机理解“距离”,明白爷爷也认为星星数得清的原因)
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七颗星星了吗?那是怎样的?
(出示图)找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动画演示:转动)北斗七星慢慢地绕着北极星转。
②积累句子:
口头填空:那七颗星,连起来像(),叫()。
北斗七星()总是绕着()慢慢地()。
(2)找出行动,体会“用心”。
①引读:
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②认真体会,感悟“用心”:
“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啊”,读到这儿,你又觉得小张衡是个怎样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
多么用心、多么刻苦的小张衡呀,一起再来读读这几句话,这孩子──(生接读: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板书:用心)
听出来了,我们的小张衡,真的是在用心数星星呀!怪不得他能──(生接读: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四、整体回归,角色朗读
1.学到这儿,你对张衡有了怎样的了解?
2.分角色朗读1-4段。
五、猜想验证,感悟“恒心”
1.放手猜想:小张衡的故事,我们快学完了,老师想请大家猜一猜,为了数清天上的星星,张衡一共数了多少个夜晚呢?
2.资料验证。
据张衡在《灵宪》中记载: “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
几十年后,张衡终于数清了天上的星星──大概是2500颗。这个数字,与现代天文学家统计的、肉眼能看到的星星数量很接近。
3.感悟“恒心”。
看到这儿,你又觉得这是个怎样的人了?(板书:恒心)
4.有感情地朗读。
是的,几十年的生涯中,张衡持之以恒地做着这件事,这是一个多么有恒心的人啊。
5.课外阅读,延伸拓展。
关于张衡,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建议家中有电脑的小朋友可以上网找找张衡的故事,去考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