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目标

时间:2019-05-13 22:5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蜀相教学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蜀相教学目标》。

第一篇:蜀相教学目标

蜀相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重点

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 本诗的“诗眼”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析与讨论结合,点拨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

杜甫曾经这样评价“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结合讲《三国》时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猜测,前两句讲功绩,最后一句讲遗憾。而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在这首《蜀相》里是否也有体现呢?

《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蕴含着八层含义,先前有讲过,课上稍微提一下与本课内容相结合,了解到杜甫的一生大多是在漂泊流浪的,是一位具有忧国忧民之心和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只是可惜一生壮志难酬啊!

二、了解作者、诸葛亮 作者资料。

诸葛亮资料。(诸葛亮的主要资料可由讲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时的情节线索来概括,请班里熟读三国的学生来讲述。)写作背景:杜甫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思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此诗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目睹国事艰难,生民涂炭,而自身又无路请缨,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和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759年),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台州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自主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亮的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三、整体感知

1、全班集体朗诵本诗。(指导朗读,划分节奏)

2、请班里一同学背诵,刺激学生学习兴趣。

四、研讨

1、学生自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学生对照注解了解诗歌的内容 提问:哪句式让你感触最深的呢?(预想:大多数同学都会说颈联和尾联)

继续问:为何是最后两联,难道前面两联没有作用吗?这前后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教师对后面两联做一下梳理:

颈联:意思,主要典故,着重点出“老臣心”,这是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诸葛亮有一颗老臣心,杜甫有吗?

尾联:意思,主要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诸葛亮统一全国的理想毕竟没有实现,所以诗人尾联充满了无限的惋惜之情。这种惋惜,当然不只是杜甫一人有,后来许多致力于匡扶社稷的英雄们,都曾为之痛哭流泪啊!

4、提问:前两联有何作用呢?

标题:蜀相:221年,三国鼎立,刘备四川称帝,历称蜀汉。命诸葛亮为丞相。(结合《三国》里仁君、贤相、忠臣的典范)

为什么题为“蜀相”不为“诸葛亮”?(对他的崇高敬意,寄予自己的政治抱负——丞相,是官职,是政治范畴的。)首联:(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引出这一联所运用的写法:设问。一问一答,点出了祠堂的所在地。(2)丞相:这样称呼使人觉得亲切

(3)寻:饱含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追慕的心情,因为心思其人,才要寻访。另一原因:这是有目的的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的信步游览,又因杜甫初到四川,人生地不熟,环境生疏,才有一个“寻”字。

(4)柏森森:不只是识别丞相祠堂的标志,也是历代人民爱戴诸葛亮的见证。另诗经《甘棠》“蔽芾甘棠,蔽1芾2甘棠3,勿翦4勿伐,召伯5所茇”老百姓出于对召伯的爱戴,竟然连他休息过的那棵树都不忍砍伐,因而长得茂盛。凡是为人民做好事的人,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颔联:由远及近,祠堂内的景物,(情景结合)更深刻的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引导:如果同学去旅游会注意什么。杜甫他既到之后,一不观赏殿宇,二不瞻仰塑像,他不是来旅游的。他是一位老诗人,他是一位有报国之心的老人,他对这向往已久。他独自一人,满怀心事,他内心孤独,天下唯有诸葛亮可以走近他。他是为了急切地到这里徘徊瞻望的。)

这景色是乐景还是哀景呢?(学生大多说是哀景,但无法分析为什么)特点:春意盎然的景象(乐景)

古人用草色渲染春色之美,碧草,不是蔓草,杂草或者野草。这里春色很美,鸟声很悦耳。

但是为什么同学们觉得是哀景呢?(两个字:自、空)

由于敬仰的人已经见不到了,所以尽管映带在台阶两边的碧草并非不悦目,那藏身在森森柏叶之中的黄鹂的歌唱并非不悦耳,但诗人都无心赏玩了。

明确:诗人的意图在于把祠堂的春景写得越美好,然后用“自”、“空”二字将这美好的春景如草色莺声等一齐抹掉,来加倍突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寂寞。“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作者急切的想对诸葛亮倾诉自己的“老臣心”啊!

(板书:

1、对诸葛亮的敬仰

2、内心的凄凉和寂寞)如此看来,首颔两联才是最后精笔之源。是这蜀相祠堂的森森松柏、独自青春的阶前碧草和空发好音的叶中黄鹂,引发了作者的家国身世之感慨。忆及自己一生一世的颠沛流离,念到少壮时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想当年,也曾经高视阔步,踌躇满志,指点江山;到而今,却只有独步堂前,瞻拜汉相,凭吊古人;看人家,一个是求贤若渴知人善任,一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是托付江山事业,一个是承接兴国重任,就是这样的情形,不也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吗?更何况自己,空有一腔热血,纵然满腹经纶,报国安家却无门!想至此处,阶前林下徘徊的老诗人怎不百感交集,扼腕失声老泪纵横呢?

五、小结

六、作业

1、背诵

2、对联:

寻蜀相英雄无觅几多愁,---。(参考答案:登高台孤客空叹万里悲)

第二篇:《蜀相》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蜀相》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蜀相》教学反思1

《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选修部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第三课。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理解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意蕴美和情感美。本单元主要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式了解是个内容,提取作者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内容上有写景和用典评论两部分组成。本课总体上完成了事先预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使得学生能参与其中,学生学为主体,老师教为辅助,省时省力,高效。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鉴赏《蜀相》的重要方法。课前我让学生借助教辅书籍查阅有关杜甫的资料。在课堂上我用多媒体又简单介绍了杜甫的生平,这些对课堂上鉴赏探究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人”“世”的积累还比较欠缺,还需教师平常引导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积累。

读,是学习鉴赏诗歌的有效性教学方法。《蜀相》这首诗歌篇幅比较短,更有利于采用读这种有效性教学方法。在方式上,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并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师加以点拨指导,从而读出了诗歌的节奏韵律、基调情感。读,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同时也达到了背诵的教学要求。

《蜀相》是一篇感情深沉的作品,鉴赏这首诗歌就要以情感来打动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就一定要用自己的激情渲染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对诗歌细致深刻的探究,使学生进入诗人的感情世界,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改进。

在教学方法上,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但是也有一些弊端,如由于事先已经把教学过程步骤化、具体化,没有能够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展开讨论,学生在学习中缺少思维上的交锋。同时多媒体的运用由于限制了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预设规程性地赏析文本,致使课堂的生成性有所缺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不能依赖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诗歌教学的质量,我认为要把课堂全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自己去理解文本,教师至多能在文本与学生之间充当“领读人”进行适当的点拨,把阅读方法交给学生即可。

《蜀相》教学反思2

《蜀相》是杜甫为诸葛亮写的,赞扬了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精神和赫赫业绩,它对于未酬者既是颂词又是挽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三环一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成功之处:

1、教学方法的选择较为合理

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厌倦,而太多变的教学又不能形成规律,无“法”可依。所以教学本首诗时从“选择对联”进行导课到用“问题法”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了解作者;再到师生的“诵读展示”、“思考交流”“梳理探究”;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的“检测训练”等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较为合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较为充分

本节课的设计及课堂教学都是从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为出发点。给学生创设了较多的展示机会。例如:导课时让学生谈对对联的理解;知人论世时让学生评价杜甫、介绍背景;整体感知时让学生诵读展示,谈自己对诗心的理解;鉴赏诗句,思考交流时,让学生找意象,描意境,悟诗情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的突破比较到位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二是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在前两联的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找意象,描意境,然后体会“自”“空”两字体会作者的感情,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诗歌内容,而且也教给学生鉴赏“寓情于景”诗句的方法,教学重点得以突破。在后两联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感情,例如“泪满襟”一词,引导学生谈理解时联系到杜甫壮志未酬,功业不就的处境,不仅自然而然体会出来诗人的叹惋之情,而且也掌握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4、教学情感交流较为充分

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没有情感的课堂是痛苦的。所以本每节课中能让学生能把自己从诗中读到的的喜怒哀乐在课堂上真情流露,与作者形成情感的交流与对话。比如学生在完成“如果让你用‘一个( )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这个作业时有的学生充满敬仰之情,有的学生充满悲叹之情,还有的学生充满愤懑之情。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学生更是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5、注重了拓展训练,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把学习和高考结合起来

课堂上的“拓展训练,学以致用”环节中教师关于“高考练字型考题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技巧”的点拨让学生把学与考结合起来,明白高考就是对平时学到的鉴赏方法的整理和运用,消除对高考的畏难情绪。

二、本节课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教学内容还不够开放灵活

教学时,课堂还不够开放灵活。比如学生问道诸葛亮讨伐魏国的情况,诸葛亮卒于五丈原的情形等教师处理的比较仓促。

2、课堂结构安排还有不合理的地方

每一个环节几乎平均用力,有些问题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还有课堂检测这个环节也进行的比较仓促。

反思是为了寻找问题,自我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保持优点,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蜀相》教学反思3

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自主交流、积极探究, 在诵读、合作学习中,理解诗歌意义,品味诗中写景的诗句,体会炼字技巧, 把握其中蕴涵的作者情感,提升思想境界,进一步培养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执教班级:高二(5)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复习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三、诵读

四、鉴赏文本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六、当堂背诵默写

七、作业

八、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作为公开课来上的,虽说在上课之前做了很多准备,但在课堂上仍然有很多不足存在,就本堂课的课堂效果,在这里进行反思。

一、优点:本节课,我自认为有以下两个地方我做的还是比较合理:

(一)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来进行诗歌的赏析。现在的学生都具有惰性,什么都等老师指出来,给他讲明白,而语文科目正是需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科目,所以在讲前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再讲,效果会要好很多。并且限制时间,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考试型的练习,在考试中做到诗歌鉴赏,他才不会怕,才会得心应手。

(二)朗诵。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便是朗读,只有通过朗读才能领悟和品味课文中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艺术魅力,古典诗歌更是如此,诗歌是特别适合于朗诵的,在朗诵中品味,在朗诵中沉醉,在朗诵中光芒显现,走进人的记忆,获得持久的传播。而诗歌最好的学习、鉴赏方式就是朗读。反复朗诵,慢慢咀嚼,伴之以细细品味,心胸渐渐深入诗里,那诗歌的“滋味”才能涌现出来,诗歌形象的意味才能显露出来。书读百遍,其义

1 自见。朗诵是学习诗歌的基本切入点,是诗歌阅读的第一要素。在诗歌教学中如果能成功地应用抑扬顿挫等各种朗诵艺术技巧来朗读或朗诵,能够把作者的.“喜、怒、哀、乐”及其他极细微的“情绪”和“心情”表达出来,这样会使读者整个身心都受到影响,受到感染,让读者一下子浸入到诗的意境里。

二、“失”:经过课后反思,还有些地方做得不好,还要提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启发学生的力度还是不够。

(二)上课时面面俱到,讲的太多,重难点不够突出。

(三)课堂气氛还需要更活跃。思考:

在中学阶段学习诗歌,有人认为就是填考试中的那几个名句默写,或者是做那两道诗歌鉴赏题,仅此而已。其实,学习诗歌,除了前面两方面以外,我们还可以在作文中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魅力;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化涵养,了解各式各样灿烂的文化,不仅仅是为考试而学习。

对于一首诗歌我们一般都从诵读入手,到个别字句,到情感,再到艺术手法。诵读是必不可少的,前面我已经说过了,在此就不赘述。个别字句包括名句鉴赏和字词鉴赏,这是两个考点,我们在讲的时候一定要讲细,讲透,我的看法是把答题步骤写给他们,并且写上例题,以后做题就按照这个格式做,虽然固定了他的思维,我觉得还是行之有效的。情感分析,一定要做好我们本单元的学习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从此出发,就会容易很多,也会准确的答题。艺术手法是诗歌鉴赏的一个重难点,很多同学都无法下手,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先系统的讲析,让学生记下来,然后再一步一步的渗透。

对于在新课程背景下开设的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的教学方法,按照传统的方法,每个作家作品挨着讲,显然是不行的。一方面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长期让学生接受单一的内容,难免会造成审美疲劳,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浓,针对这些实际,我们应该把教学目标细化,每首诗歌不讲太多,只讲一两个突出的点,只要学生能够消化,就会集腋成裘,也许效果会更好。

《蜀相》教学反思4

这节课中存在的纰漏有以下几点:

1.对诗句的整体理解指导不足。

2.诗歌中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没有分析透彻。

3.没有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联系,使诗歌内容和形式分析割裂。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应从整体上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的要求包括: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诗句大意、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抒发的情感);分析诗歌中的形象(主要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但是每首诗都有其独有的特点,或者是语言,或者是形象,或者是思想情感,或者是表达技巧。不理解诗歌,直接进入意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鉴赏与评价是不可能的事情。离开了整体,只欣赏局部的技巧,那技巧就失去了依托,理解甚为肤浅,不能从深层次去思考,也就会失去诗歌作为艺术珍品的精彩。这让我想到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著名的一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它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的倒装句式,如果我们在欣赏时只看到了句式的新颖和奇特,只体会到作者细腻的观察和描写,这是不够的,这两句诗实际上是写出一个夜行人面对夜色和疏雨而感到焦急、迫切的心情,急于赶路而又不断地看天色:天什么时候亮呀?雨什么时候停啊?不从整体上去把握、去体会,就很难领略到这一步。

二、积累文化习俗,注意知人论世。

诗歌的阅读还要注意知人论世,要了解诗创作的背景,诗人的思想和经历,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找到与现实的结合点。这都是解读的必要的前提条件。《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有周瑜、小乔,时间为三国,事件是赤壁之战。如果我们不了解相关的背景材料,就不能理解周瑜得志的原因,以及诗人的羡慕之情和不得志的惆怅。同时如果我们不了解诗人一生吸取了三种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思想的精华(诗人尚儒而不迂执,参禅而不腻佛,好道而不消极),我们也不能理解诗人虽遭种种困难打击,却仍然保持乐观旷达的胸襟气度。所以诗歌鉴赏,要积累文化习俗,而这些积累必须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慢慢获得。

三、以点带面,领略诗歌意境

前面提到,诗歌鉴赏要从整体出发,但是在考试中古诗鉴赏不讲全诗的宏观测试,而注重抓点带面。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歌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景本是乐景,但是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却表现出了一种荒芜与凄凉,与接下来表现诸葛亮空有一身才能,却出师未捷,最终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吻合,表达了诗人无限的叹息与哀婉之情。这两个字也正是这两句的“诗眼”,它集中体现了这首诗的意境。我们可以通过对诗眼的分析来把握整首诗。

《蜀相》教学反思5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自主赏析”板块中。比较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课后习题的设置,可以看出必修教学的落实点在诗歌的内容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上,而选修教学的落实点则在诗歌的情景分析和技巧的鉴赏上。本单元的“赏析指导”与“赏析示例”对所选诗作的具体分析,对学生起了总领和示范作用。“自主赏析”部分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赏析活动。他既是对赏析指导和赏析示例中提供的鉴赏方法的运用,也为“推荐作品”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鉴赏方法自行进行文学鉴赏活动打下基础。本节课就是基于本首诗对学生学习鉴赏诗歌具有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设计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三环一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较为合理

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厌倦,而太多变的教学又不能形成规律,无“法”可依。所以教学本首诗时从“选择对联”进行导课到用“问题法”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了解作者;再到师生的“诵读展示”、“思考交流”“梳理探究”;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的“检测训练”等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较为合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较为充分

本节课的设计及课堂教学都是从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为出发点。给学生创设了较多的展示机会。例如:导课时让学生谈对对联的理解;知人论世时让学生评价杜甫、介绍背景;整体感知时让学生诵读展示,谈自己对诗心的理解;鉴赏诗句,思考交流时,让学生找意象,描意境,悟诗情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的突破比较到位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二是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在前两联的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找意象,描意境,然后体会“自”“空”两字体会作者的感情,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诗歌内容,而且也教给学生鉴赏“寓情于景”诗句的方法,教学重点得以突破。在后两联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感情,例如“泪满襟”一词,引导学生谈理解时联系到杜甫壮志未酬,功业不就的处境,不仅自然而然体会出来诗人的叹惋之情,而且也掌握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情感交流较为充分

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没有情感的课堂是痛苦的。所以本每节课中能让学生能把自己从诗中读到的的喜怒哀乐在课堂上真情流露,与作者形成情感的交流与对话。比如学生在完成“如果让你用‘一个( )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这个作业时有的学生充满敬仰之情,有的学生充满悲叹之情,还有的学生充满愤懑之情。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学生更是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五、注重了拓展训练,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把学习和高考结合起来

课堂上的“拓展训练,学以致用”环节中教师关于“高考练字型考题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技巧”的点拨让学生把学与考结合起来,明白高考就是对平时学到的鉴赏方法的整理和运用,消除对高考的畏难情绪。

六、作业设计能考虑到学生的个性、水平并加入了时尚元素

本节课后设计了三个作业:1、背诵并默写此诗。(必做)2、学习了此诗,你内心涌动着很多话想对杜甫说,请你以“杜甫,我想对您说 ”为句式穿越时空隧道,发一条信息给他吧。(选做)3、用散文化的语言扩写诗歌。(选做)有必做作业,有选做作业。考虑到学生的个性、水平,第二个作业加入了时尚元素激发学生了选择完成兴趣。

七、板书设计合理美观,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突出意象组成的意境特点,突出情与景的关系,突出重点词语中包含的作者感情。

本节课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教学内容还不够开放灵活

教学时,课堂还不够开放灵活。比如学生问道诸葛亮讨伐魏国的情况,诸葛亮卒于五丈原的情形等教师处理的比较仓促。

二、课堂结构安排还有不合理的地方

每一个环节几乎平均用力,有些问题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还有课堂检测这个环节也进行的比较仓促。

反思是为了寻找问题,自我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保持优点,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第三篇:《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标对高中阶段就选修教材诗歌方面的学习要求如下: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创作。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者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层面的掌握,更要求我们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加强关注,所以本人将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

我校近来推行的三一六课堂教学模式是对课改的最好践行,三一六模式即三要素、一不准、六环节。首先,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挥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教师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就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从而彻底杜绝教师在课堂上的满堂灌现象;根据知识建构的金字塔结构,学生合作讨论,讲给他人听是保持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因此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合作学习和展示的机会;最后,通过当堂检测确保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教材分析】

《蜀相》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自主赏析模块的第三首诗歌。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超越原意,推陈出新。)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杜甫被誉为“诗圣”,他为我们留下大量诗篇。《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诗歌鉴赏指导的最好教材。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对杜甫其人及其诗歌风格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对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以及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并不陌生。根据课堂“三讲”和“三不原则”:学生会的没必要讲。高二的学生与高一学生相比,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提高,且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也非常强,那么再次学习杜甫的经典诗歌就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诗歌表达了什么”这一层面上,而应积极探讨“诗歌通过什么表情达意”,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主体地位。此外,高二六班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所以不仅要注意学生成长的大方向,还要留意个别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以学定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老师的辅助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自主学习,了解杜甫其人及其诗歌创作风格。

2.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分析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情感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知人论世,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学习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寻”、“自”和“空”在诗中的情感

【教学方法】

1.教法:本着新课标的精神和诗歌教学的特点,结合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主要采用启发式、探讨法、导学法、朗读法和教授法。其中以朗诵法、探讨法为主,启发式、导学法和讲授法为辅,结合导学案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自主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环节】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杜甫和诸葛亮的画像导入:一位是一代贤相,他用至诚开创了蜀汉三分天下的辉煌;一个是大唐诗人,他用带血的喉咙嘶哑地吼出了盛唐气象破灭的哀伤,忠心也好,至诚也罢。都抵不过人生长恨水长东,南阳卧龙终成梦,少陵野老泪满襟。当这两位圣贤相识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认真聆听,走入文本

引起学生兴趣,迅速进入课堂状态,为新课做好准备,学生初步感知杜甫对武侯的崇敬之情。

以诗话的语言营造课堂文学的氛围。

集体朗读1

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诗文的学习尤其是这样,让我们一起把诗歌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诗歌

初次诵读诗歌,正音正字,初步把握情感。

学生示范诵读

请一个学生评价集体朗读,并示范诵读。

学生评价,并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诵读一次。

学生评价,使得评价机制多元化。同时让学生懂得如何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他人的长处与优点,并用恰当而巧妙的语言让他人愉快地接受自己的建议。

1.如果让你把诗歌的情感用一个字概括,你会用哪个字?用原文回答。

学生自学课文,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通过关键字词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通过讨论前的自学,为小组讨论奠定基础。

集体诵读2

如果诗歌情感基调是哀伤的,那么诵读的语调应该是低沉的,语速应该是缓慢的,让我们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再一次感受诗歌的情感。

学生在之前诵读和分析诗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再一次诵读诗歌。

进一步通过诵读感悟诗歌感伤之情。

诗歌通过一个“寻”表达了杜甫拜谒诸葛武侯的迫切心情,请问在《蜀相》中,杜甫分别找寻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导学案在小组之内讨论

自主学习,重在主动性,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渴望获得知识的个性心理特点,学生可以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和情绪状态。这时对学生而言,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享受和体验。

通过对祠堂外部氛围的营造、内部景象的描写和对诸葛亮功绩的追述,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的崇敬倾慕之情和自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学生在自学中进一步了解作者蕴藏在字词中的情感。

经过合作探究,学生展示作者寻到了什么,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其中着重体会“柏森森”、“自”和“空”表达的情感,以及颈联以乐景写哀情的表达方式。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补充表达自己对诗歌情感的体会。

当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时,才说明自己真正理解到位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方式是判断其对知识是否真正掌握的重要尺度。

在诗歌学习中,应有文本意识,紧扣字词体会情感,从而做到读者、文本和作者的多重对话。

集体诵读3

在充分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再一次诵读,感受作者的悲情。

学生集体诵读。

在诵读中达到和作者心灵沟通的目的。

思2

诗的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流泪,请问这里的英雄指的是谁?

根据出句可明确是诸葛亮,根据前文的分析也可知是杜甫本人。

诗人写古人古事,常常会将自己与古人相对照,从而生发感慨。

议2

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杜甫诗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并说说原因

知人论世

了解作家的思想、生平和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

诵读4

总结课堂,结尾诵读

有感情的在诵读中结束课堂。

在已学习的基础上再次以诵读感知怀才不遇之士的悲情。

根据学生展示的成果,教师以干练简洁、一针见血、有推进型的语言进行评价;或者采用生生互相评价的方式对展示的讨论成果予以评价。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认真聆听他人的回答,并思考提出问题。

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深入问题的思考,对他人的评价实际是对问题的二次思考,不仅有利于建立竞争模式,也可以推动思维的深化,避免自学流于形式化。

学生5分钟时间完成课堂练习,夯实基础、加深理解。

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的检测,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

布置作业

记录作业

通过作业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蜀相

杜甫

第四篇:《蜀相》教学反思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基于“少教多学”理念的诗歌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JKGHYB-0978

“没有反思,就没有成长;没有反思,就难以进步。”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反思

《蜀相》教学反思

《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选修部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第三课。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理解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意蕴美和情感美。本单元主要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式了解是个内容,提取作者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内容上有写景和用典评论两部分组成。本课总体上完成了事先预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使得学生能参与其中,学生学为主体,老师教为辅助,省时省力,高效。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鉴赏《蜀相》的重要方法。课前我让学生借助教辅书籍查阅有关杜甫的资料。在课堂上我用多媒体又简单介绍了杜甫的生平,这些对课堂上鉴赏探究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人”“世”的积累还比较欠缺,还需教师平常引导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积累。

读,是学习鉴赏诗歌的有效性教学方法。《蜀相》这首诗歌篇幅比较短,更有利于采用读这种有效性教学方法。在方式上,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并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师加以点拨指导,从而读出了诗歌的节奏韵律、基调情感。读,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同时也达到了背诵的教学要求。

《蜀相》是一篇感情深沉的作品,鉴赏这首诗歌就要以情感来打动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就一定要用自己的激情渲染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对诗歌细致深刻的探究,使学生进入诗人的感情世界,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改进。

在教学方法上,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但是也有一些弊端,如由于事先已经把教学过程步骤化、具体化,没有能够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展开讨论,学生在学习中缺少思维上的交锋。同时多媒体的运用由于限制了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预设规程性地赏析文本,致使课堂的生成性有所缺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不能依赖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诗歌教学的质量,我认为要把课堂全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自己去理解文本,教师至多能在文本与学生之间充当“领读人”进行适当的点拨,把阅读方法交给学生即可。

第五篇:《蜀相》教学实录

《蜀相》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个一类字,3个二类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重点:

结合历史背景,体会“老臣心”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课时:1课时

师:同学们,历史上总有一些伟大的人让我们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蜀相”指的是谁?

生:诸葛亮。

师:是啊!虽然蜀国的丞相诸葛亮离开我们已经1700多年了,但人们还是要到祠堂前表达对他的崇敬。遥隔526年,我们伟大的诗人杜甫来到丞相祠堂凭吊,让我们跨越时空梦回唐朝吧!

(师配乐范读全诗)(生再齐读全诗)

(师板画诸葛亮祠堂全景)

师:杜甫来到丞相祠堂前轻轻地呼唤着丞相,从诗中你能听出杜甫有怎样的情感?

生1:思念!

师:那你就带着思念的情感来朗读这首诗吧!

生2:崇敬!

师:请你读出崇敬的感情来。

生3:仰慕!

师:把你认为最能体现仰慕之情的诗句读给我们吧!

师:你们真是杜甫的知音啊!那杜甫来到丞相祠堂前,想起了诸葛亮的什么丰功伟绩呢?本诗用哪句来具体描写的?

生: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师:杜甫在这句诗中陈述了哪些历史史实?

生1:“三顾频烦天下计”讲的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辅佐自己的事。(师板书:三顾茅庐)

师:那“天下计”指的是什么?

生1:诸葛亮三分天下的计策。

生2:统一中原,建立蜀汉王朝的雄才大略。

师:你们说的真好!还有哪句让我们想起了诸葛亮的哪些事?

生:“两朝开济老臣心”讲的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开创蜀汉,济助后主的事。(师板书:两朝开济)

师:这“老臣心”又是一颗怎样的心呢?

生1:忠心耿耿。

生2:是一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师板书:鞠躬尽瘁)

师:那我们该怎样理解这两句诗中包含的情感呢?

生:崇敬,称颂。

师:好!杜甫正是怀着这样的情感来到丞相祠堂的,让我们替杜甫把心声传给丞相吧!齐读这两句诗。

(生感情朗读)

师:是啊!杜甫正是这样饱含深情地呼唤丞相的,他还老泪纵横,哪句描写这个情景的?

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师:杜甫因何而哭?

生1:他替诸葛亮悲伤,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

生2:杜甫身处乱世,报国无门,他抑郁啊!(师生大笑)

师:恐怕抑郁的不止杜甫一个,杜甫说长使英雄泪满襟,那这里的英雄都指的是谁?

生1:杜甫自己。

生2:我认为还应指那些壮志未酬的英雄们,像陆游、岳飞等。

师:确实如此,这些壮志未酬而含恨而终的英雄们都会为诸葛亮痛哭。

师:讲到这里,老师发现一个问题,杜甫“泪满襟”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他的这首诗写跑题了!

(生惊讶不已)

师:这首诗题目是蜀相,明明是写人的嘛!你们看这诗的前两句却写景了,这不是写跑偏了吗?

(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生1:我认为杜甫没跑题,他写景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

生2: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师:那杜甫究竟要抒发了什么的情感呢?让我们来齐读这首诗的首联和颈联。

(生感情朗读)

生:丞相祠堂的冷寂肃穆体现了杜甫的哀思!

师:你说的真好,不过老师我还是对杜甫的这两句诗不满意!我们写景都应赏心悦目,这样吧!我帮杜甫修改一下,改为“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好不好?

(生讨论汇报:用“尽”和“皆”虽然写出了生机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但显露的却是欣喜的情感,原诗的“自”和“空”写出凄清的景色,最能体现杜甫的哀思)

师:看来你们是对的啊!杜甫一个人来到丞相祠堂前,也许问:“如今到哪里去寻找像诸葛亮这样的贤相,救民于水火之中啊!”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来读读前两句吧!

(生读前两句)

师:说起诸葛亮,我们都对他的故事有所了解,谁能讲一讲他的丰功伟绩?

(生汇报“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故事,师相机板书)

师:诸葛亮的伟大我们说也说不尽,这样吧,每个同学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下他。

(生汇报“不辞劳苦、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等词,并板书于丰碑的图案上)

师:你们把这么多美好的评价都给了诸葛亮,你们真棒!其实老师也撰写了一幅对联献给伟大的丞相,对联就是板书的一部分呀!

师:上联是:(师指板书学生读)

生:三顾茅庐七擒孟获

师:下联是:

生:两朝开济六出祁山

师:横批是:

生:鞠躬尽瘁

师: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完我们对丞相的崇敬,我提议,最后让我们齐声诵读杜甫的这首《蜀相》来表达我们对诸葛亮的敬仰吧!

(生感情朗读全诗。感情表达意犹未尽,师启发反复吟咏最后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师:同学们,有些人总会让我们感动不已,让我们把这感动带到课下,一起走近诸葛亮和杜甫吧!(布置课外阅读作业)

全课结束

下载蜀相教学目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蜀相教学目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蜀相》教学反思

    《蜀相》教学反思 执教人:韩莲 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自主交流、积极探究, 在诵读、合作学习中,理解诗歌意义,品味诗中写景的诗句,体会炼字技巧, 把握其中蕴涵的作者情感,提升思想境界,进......

    《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入 郭沫若先生曾写了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大家知道这幅对联写的是何人吗?(生:杜甫) 这幅对联高度地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 学习诗人运用衬托、借景抒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3. 理解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惋惜之情以及自己功......

    《蜀相》教学反思

    《蜀相》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蜀相》教学......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2、明确杜甫诗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3、通过朗读和想象 ,进一步激发对作者忧国忧......

    蜀相教学反思

    《蜀相》教学反思董澈本首古诗是杜甫为诸葛亮写的,赞扬了蜀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精神和赫赫业绩,《蜀相》对于未酬者既是颂词又是挽歌,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让学生感受作者......

    《蜀相》教案

    《蜀相》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味中体会诗歌意蕴的特点。 3、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