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蜀相 说课稿
《蜀相》说课稿
人文08本二 黄承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蜀相》。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今天我说的《蜀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即自主赏析篇目。我根据语文课程改革新标准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原理,结合本文特点,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我的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
由于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为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及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目标,引导学生阅读,体会感情,注重知识迁移,突出教学重点,进而突破教学难点。教师首先要利用历史典故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指导出大的探讨方向,在课堂上多进行互动,并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承担导读、归纳总结、点评的任务。我本着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诵法: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2.讲解和讨论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把握文章总体,本课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1.情境导入
先运用多媒体,展示电影《赤壁》的几张图片,通过“赤壁之战”将三国时期这场经典战争诸葛亮的智谋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走进历史,激发想象力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过后,再向他们说,这只是历史中的一部分,在“赤壁之战”前后,诸葛亮一生的故事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蜀相》,他是怎样用精辟的诗句概括的。
2.讲授新课
在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后,迅速将他们带入课文讲授阶段。
第一,进行作者介绍,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整体上把握诗人的经历、写作技巧、艺术风格及写作背景。
第二,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第三,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感受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3.抓住主题 整体感知 夯实基础
第一,先提出本诗首联采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 点明首联在表现形式上是起句设问,对句自答,一问一答中透出对蜀相的思慕之情。
第二,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让学生说明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几个字? 教师点明是“自”和“空”,二字互文见义,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隔叶黄鹂,声音空自悦耳。因为诗人思慕的人早已逝去,诗人无心欣赏自然,大好春光只能“空自”存在,这就突出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
第三,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教师点出作者以凝练的笔墨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
第四,教师提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归纳总结出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丞相祠堂的寻访,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时安史之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大略而又忠心为国之人出现为国效力;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抱负难施的感慨。4.课堂小结与拓展
讨论结束后,让学生继续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使学生对诗歌有更全面的了解。让学生课外阅读杜甫另外一首诗歌《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从中体会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他们去思考、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同步提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5.板书:
首联 探寻:祠堂所在—阴森恐怖(起)
颔联 细寻:荒凉景色—清冷寂寞(承)
颈联 追寻:丰功伟绩—感佩仰慕(转)
尾联 推寻:壮志未酬—惋惜慨叹(合)
第二篇:蜀相说课稿
蜀相说课
马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我要说课的篇目是《蜀相》
《蜀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这是自主赏析篇目。相关的内容及设想。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学法分析,教学设想。四个方面做一个简要说明。
首先来分析教材,古代诗歌是中学语文阅读欣赏的重要内容,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其中律诗蜀相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自主探究古代诗歌起到铺垫作用。基于这个认识和课标的要求。我制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杜甫及其律诗的基本特征;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诵读诗歌的能力;
2把握意象,体会意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杜甫对英雄崇敬、仰慕、痛惜之情及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怀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歌教学的要求及教材特点,我确定教学中讲解情与景的自然结合,运用典故自然贴切就成为教学的重点,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成为教学的难点。
然后再想教学策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计划如下方法进行教学。提问法,梳理文章,连贯自如。鉴赏法,认真分析,深入主题。讨论法,活跃课堂,师生互动。
在学法分析环节,我计划在课堂上安排两个步骤。
1通过阅读与思考,使学生体会诗的语言与意境。
2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对关键字句的理解
最后是教学过程。参考读一读讲一讲,讲一讲读一读的古诗文教学方法。安排如下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 重点分析---总结概括
作业布置
全文线索
祠堂话题------诸葛形象------个人抒怀
(描绘景色)(追思历史)(书写情怀)
第三篇:《蜀相》说课稿
《蜀相》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同仁、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版块的第一篇课文《蜀相》。下面我将从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预设五个方面作以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
六年级的孩子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般的诗歌的学习方法,诵读和结合资料分析应该问题不大。学生对于《三国演义》的人物及情节也应该能够有所了解,相信孩子们对于诸葛亮这位传奇人物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同时也会通过分析,理解诗人杜甫所表达的情感。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交流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通过收集资料,参与交流,体会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惋惜之情以及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
3.抓住重点字词,掌握“自”、“空”的用法,学习诗人运用衬托、借景抒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并模仿这样的手法尝试表达。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杜甫借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抒发自己匡扶社稷、建功立业之情。2.掌握“自”、“空”的用法,学习诗人运用衬托、借景抒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教学法: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情境教学法:出示关于诸葛亮的对联,讨论交流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杜甫所要表达的感情。
3、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分成小组,对诗歌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情感进行探究。
4、比较阅读法: 将《蜀相》的第二句变“自”为“尽”,变“空”为“皆”进行比较鉴赏。说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即课前诵读诗歌,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和写作思路,这样有利于顺利过渡到重难点;课上合作探究分若干个小组,结合历史故事探究诗歌语言、思想情感、以及比较鉴赏,这样能提升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从学生已知的人物材料入手,简单介绍诸葛亮和杜甫。在对这两位人物了解和赞颂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有一刻两位圣人隔空相会,将会放射出怎样的光芒?用这样的疑问,激起学生学习本诗的兴趣。
2、初读诗歌,读通读准
通过课件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展示读等多种方式学习,做到读通读准诗歌。从字音上,停顿上,语调和语速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为下面的理解打好基础。
3、体味诗意,学习写法
整体把握诗歌思路后,引导学生重点品读后四句。结合诗中“频烦、天下计、老臣心”等重点词,联系诸葛亮的故事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在学生汇报后,逐步引读,让学生从诵读中体味情感。
诗歌的前四句用反衬的手法写景,诗意比较好理解,重点感受“自”和“空”二字的妙处。并仿照诗中的“春意盎然图”,让学生描绘一幅“秋高气爽图”,感受景物描写为抒情起到的铺垫作用。
4、总结提升,感悟诗情
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质疑为何不直接以“诸葛亮”为题。引导学生明确杜甫此时更为推崇的是诸葛亮的政治身份。从而提炼出这两位圣贤人物伟大的爱国情感。
说课完毕!恳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蜀相》说课稿
《蜀 相》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的申腊梅,我说课的篇目是《蜀相》。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蜀相》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是自主赏析篇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的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的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础,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的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
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的第一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超越原意,推陈出新);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鉴赏方法指导的好素材。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五首“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新课程标准要求。
关于古代诗歌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
1、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乐于展示成果、交流创作体会。另外,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老师转变教育观念,变知识的传递者为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三、说学情。
高二学生此前已学习过不少古代诗歌名篇,初步具有了阅读并鉴赏诗歌的知识和能力,对于诗歌可以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赏析,但由于古代诗歌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还未系统地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还需要教师必要的引导、点拨。
四、说教学设计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理念以及学生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美读)。
2、了解杜甫及相关背景知识,能知人论世,初步感知本诗情感。
3、会抓住关键诗句,探寻诗歌深层意蕴。
4、能把握重点词语,掌握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诵,感知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律诗的声韵美。
2、自主思考,探寻诗歌的深层思想。
3、合作探究,探讨颔联语言之妙。
4、读写结合,展示学后心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把握关健词语,赏析颔联。
(三)教学方法
主要为学案导学法,具体包括诵读法、探究法、比较阅读法等
(四)教学流程
1、自主课(1)下发学案
(2)60分钟学生自主学案内容。(15分钟阅读学习目标、知人论世;45分钟自主完成相关问题。)教师全程查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3)60分钟讨论、分组,安排展示任务。(20分钟就自主学案问题进行组内讨论;然后将问题分配,任务小组再就自己小组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讨论。
2、展示课
导入: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杜甫。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有着心念苍生的博大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但是,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一生颠沛流离。在他人生的最后时期——“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公元759年,诗人来到成都,开始了他“飘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人飘泊成都期间所写的作品——《蜀相》。
以下为展示问题设计。(就展示任务各小组进行展示,形式不限,其他小组可以补充、质疑,教师随时点评、补充、纠正,组织学生完成本课任务的展示、交流、学习。)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下面我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希望大家尽量用合适的语调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诵读)
1、诗言志,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诗歌中最重要的内容——感情。
(1)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是前两联还是后两联?(2)颈联用了几个关键词概括了一代名相诸葛亮的功绩,概括得好不好?包含了诗人对诸葛亮怎样的情感?你还知道其他运用诸葛亮事迹的诗句吗?请举例。
(3)尾联中的“英雄”具体指怎样的英雄?包括杜甫自己吗?“长使英雄泪满襟”包含了诗人那些情感?
2、其实,这种由来已久的感情在前两联中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大家找一找相关的字或词,作简要分析。
3、我们总结一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4、颔联写景,其中有两个字用的很好,你能找出来并试做赏析吗? 学完这首《蜀相》,我相信大家对杜甫其人、对这首诗都有了更深的理解,请让我们有感情地再朗读一遍这首诗。
5、学后练笔:用散文化的语言对杜甫写一段话。(参考句式: 杜甫,我想对你说„„)并赏析美文《倾听杜甫》。
(五)、板书
蜀相
杜甫
情感: 称颂,崇敬,仰慕;
叹惋、感伤; 壮志未酬 ; 追思、缅怀;
颔联手法: 乐景衬哀情(“自”“空”)
第五篇:高二《蜀相》说课稿
高二《蜀相》说课稿
高二《蜀相》说课稿
(一)、教材及本课
《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主旨和写作技巧上,以此来逐步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内容上由写景和评论两部分组成,以写景时的心里活动(追寻、凭吊)为线索开启出后两联蜀相诸葛亮的精当评论,因此针对这首诗来讲,我本节课将赏析的重点放在了前两句上,尤其是写景的颔联。
《蜀相》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意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巩固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杜甫身上那种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同时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鉴于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及高二学生已经在必修教材的学习过程中积淀了一定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和能力:①指导学生掌握诗歌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等表达情感的手法。
②教给学生高考“炼字”题的答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杜甫对“蜀相”的仰慕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作技巧。(这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生成帮助比较大。)教学难点:突破“炼字”题型。(学生把握考题类型,以及答题思路的形成有针对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情境:
阅读相关文本,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星殒五丈原”的形象,感受诸葛亮这样一位贤相的高尚情操。
二、情景导入:
ppt展示卧龙岗景区对联。导入杜甫的《蜀相》。(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走进诗歌
(1)、诵读《蜀相》,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多读,要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②可以采取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让学生都能够开口大声读。
(2)、品味语言,探究问题。
合作探究一:
总体把握诗歌的写作思路。
首联:寻找祠堂
(起)
颔联:祠中之景
(承)
颈联:诸葛功绩
(转)
尾联:壮志未酬
(合)。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多种答案都可以。
寻访祠堂——祠堂春色——丞相功业——壮志未酬
明确:叙事——描写——议论——抒情
合作探究二:品味写景的语言。
1.哪些诗句写的最具美感?
明确:颔联。
2、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3.赏析颔联?有什么效果?(补充式,多鼓励!)
明确:“自”和“空”。反衬写法,再美的“碧草春色”,再动听的“黄鹂好音”,只因一个“自”一个“空”,就显得美景虚设,无人问津之感。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4.用一句话把此句的美景描绘出来?
分析得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小结: 分析“炼字”题的答法。ppt展示。
四、迁移训练
五、课后作业
1、背诵
2、掌握炼字方法,并将其使用在此类考试题型中。
六、课堂结束语
(三)、说教法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教学法: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情境教学法:出示关于诸葛亮的对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杜甫所要表达的感情。
3、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探究诗歌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情感。
4、比较阅读法: 将《蜀相》的第二句变“自”为“尽”,变“空”为“皆”进行比较鉴赏。
(四)、说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即课前诵读诗歌,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和写作思路,这样有利于顺利过渡到重难点;课上合作探究分若干个小组,分别探究诗歌语言、思想情感、以及比较鉴赏,这样能提升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板书设计)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起)以乐景衬哀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承)—寓情于景—寂寞伤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转)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