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蜀相》群文阅读说课稿
一、说教材
《蜀相》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是一篇自主赏析篇目。
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的第一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字义、词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第一单元的重点篇目,也是杜甫的名篇,这首诗歌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鉴赏方法指导的很好素材。
二、说学情
高二学生此前已学习过不少古代诗歌名篇,初步具有了阅读并鉴赏诗歌的知识和能力,对于诗歌可以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赏析,但学生对杜甫诗的认识支离破碎,甚至很少静下心来去思考和理解杜甫。最主要的是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很薄弱,有待于提升。
三、说教学设计
本次课题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以《蜀相》为主的群文阅读”。这是旧教材向新教材过渡,也是基于核心素养下新课程模式的一种探索。群文阅读不仅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有效地让学生对某一主题的诗歌,或者对某一类型的诗歌有所了解和学习。它能在对比中非常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主题很显然是让学生在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的过程中体悟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即语文四大核心素养里面的“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所以本节课我重点选取杜甫后期的几首诗歌,让学生感知杜甫颠沛飘零时还不忘国民的伟大人格。
基于此,我们教学目标是按照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设计的。
1、组诗阅读,整体感知杜甫后期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主题思想。
2、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读懂诗歌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品读重点词句,把握诗歌景和情,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4、理解和传承杜甫位卑却不忘忧国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重点字词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感情和深层次意蕴。
四、说教学策略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精心品读法:2、情境教学法:3、合作探究法:4、炼字引导法。
五、说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会让学生:1、上课静心阅读、自己感悟诗歌情感;2、合作探究,讨论杜甫的人格魅力。
六、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思路是:情境入诗,激发兴趣——走进文本,理解内容----走进作者,知人论世——《蜀相》解读过程中,课外诗歌补充----结合学过重点篇目,感知杜甫人格魅力。基于此思路,我确定了以下教学设计。
环节一:课堂导入
一位是蜀汉的丞相,他用至死不渝的诚心铸就了蜀汉三分天下的辉煌;一位是大唐的诗人,他用嘶哑带血的歌喉唱出了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忠心也好,至诚也罢,最终都敌不过人生长恨水长东。南阳卧龙终成梦,少陵野老泪满襟。公元760年,诗圣杜甫在成都拜谒了诸葛武侯祠,并写下了千古名篇《蜀相》,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圣哲相遇,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很简单地引入诗歌,也引发学生思考。
环节二:品读鉴赏《蜀相》
思考问题是:(1)整首诗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情?杜甫对诸葛亮是怎样的感情?
(2)思考:赏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 叶黄鹂空好音”中“自”“空”的内涵。
(3)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
在讲第一个问题时,穿插《咏怀古迹》(其一)。讲第二个问题时,穿插《秋兴八首》(其八)。引用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对比、类比中提升诗词鉴赏能力,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环节三:思考:结合今天所学,及《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登高》,谈一谈杜甫的人生格局。让学生认识到杜甫关于写景、写情都是有大格局的,这种格局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环节四:课堂小结儒家学者提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而杜甫无论怎样的“穷”,都能把人民的忧乐和国家的荣辱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课堂小结也是本课的一个总结和提升,让学生在一个高度去认识杜甫,敬佩杜甫,传承杜甫。
环节五:课后作业 为“感动唐朝十大诗人---杜甫”写颁奖词。
为什么在课堂你关键词,为学生下来写颁奖词一个思路,关键词出来了,才能写到位,即使语言不是很美。
对于课堂重难点突破,我是采用本单元教学重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学生能知道《蜀相》是借诸葛亮写自己,但不知道怎么将个人的身世命运融入诗歌当中。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我展示杜甫的人生经历和本课的创作背景。学生也就不难理解诗人是在把自己和诸葛亮做对比,从而在羡慕与敬仰中表达最内心的忧愁和苦闷。也就理解这首怀古诗表达感情的方法---对比。在感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自”和“空”时,选取《秋兴八首》中的一首,让学生在类比中感知诗歌中通过炼字理解诗人感情的方法。
【《蜀相》群文阅读说课稿】相关文章:
1.群文阅读教学反思
2.桥的群文阅读教案
3.小学群文阅读课件
4.寓言群文阅读评课稿
5.《蜀相》阅读答案
6.《登高》《蜀相》说课稿
7.群文阅读心得体会
8.群文阅读《永恒的友情》教学设计
9.群文阅读教学课件
第二篇:蜀相 说课稿
《蜀相》说课稿
人文08本二 黄承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蜀相》。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今天我说的《蜀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即自主赏析篇目。我根据语文课程改革新标准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原理,结合本文特点,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我的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
由于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为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及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目标,引导学生阅读,体会感情,注重知识迁移,突出教学重点,进而突破教学难点。教师首先要利用历史典故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指导出大的探讨方向,在课堂上多进行互动,并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承担导读、归纳总结、点评的任务。我本着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诵法: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2.讲解和讨论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把握文章总体,本课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1.情境导入
先运用多媒体,展示电影《赤壁》的几张图片,通过“赤壁之战”将三国时期这场经典战争诸葛亮的智谋呈现给学生,吸引学生走进历史,激发想象力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过后,再向他们说,这只是历史中的一部分,在“赤壁之战”前后,诸葛亮一生的故事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蜀相》,他是怎样用精辟的诗句概括的。
2.讲授新课
在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后,迅速将他们带入课文讲授阶段。
第一,进行作者介绍,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整体上把握诗人的经历、写作技巧、艺术风格及写作背景。
第二,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第三,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感受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3.抓住主题 整体感知 夯实基础
第一,先提出本诗首联采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 点明首联在表现形式上是起句设问,对句自答,一问一答中透出对蜀相的思慕之情。
第二,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让学生说明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几个字? 教师点明是“自”和“空”,二字互文见义,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隔叶黄鹂,声音空自悦耳。因为诗人思慕的人早已逝去,诗人无心欣赏自然,大好春光只能“空自”存在,这就突出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
第三,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教师点出作者以凝练的笔墨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
第四,教师提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归纳总结出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丞相祠堂的寻访,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时安史之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大略而又忠心为国之人出现为国效力;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抱负难施的感慨。4.课堂小结与拓展
讨论结束后,让学生继续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使学生对诗歌有更全面的了解。让学生课外阅读杜甫另外一首诗歌《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从中体会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他们去思考、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同步提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5.板书:
首联 探寻:祠堂所在—阴森恐怖(起)
颔联 细寻:荒凉景色—清冷寂寞(承)
颈联 追寻:丰功伟绩—感佩仰慕(转)
尾联 推寻:壮志未酬—惋惜慨叹(合)
第三篇:蜀相说课稿
蜀相说课
马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我要说课的篇目是《蜀相》
《蜀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这是自主赏析篇目。相关的内容及设想。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学法分析,教学设想。四个方面做一个简要说明。
首先来分析教材,古代诗歌是中学语文阅读欣赏的重要内容,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其中律诗蜀相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自主探究古代诗歌起到铺垫作用。基于这个认识和课标的要求。我制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杜甫及其律诗的基本特征;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诵读诗歌的能力;
2把握意象,体会意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杜甫对英雄崇敬、仰慕、痛惜之情及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怀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歌教学的要求及教材特点,我确定教学中讲解情与景的自然结合,运用典故自然贴切就成为教学的重点,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成为教学的难点。
然后再想教学策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计划如下方法进行教学。提问法,梳理文章,连贯自如。鉴赏法,认真分析,深入主题。讨论法,活跃课堂,师生互动。
在学法分析环节,我计划在课堂上安排两个步骤。
1通过阅读与思考,使学生体会诗的语言与意境。
2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对关键字句的理解
最后是教学过程。参考读一读讲一讲,讲一讲读一读的古诗文教学方法。安排如下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 重点分析---总结概括
作业布置
全文线索
祠堂话题------诸葛形象------个人抒怀
(描绘景色)(追思历史)(书写情怀)
第四篇:《蜀相》说课稿
《蜀相》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同仁、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版块的第一篇课文《蜀相》。下面我将从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预设五个方面作以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
六年级的孩子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般的诗歌的学习方法,诵读和结合资料分析应该问题不大。学生对于《三国演义》的人物及情节也应该能够有所了解,相信孩子们对于诸葛亮这位传奇人物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同时也会通过分析,理解诗人杜甫所表达的情感。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交流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通过收集资料,参与交流,体会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惋惜之情以及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
3.抓住重点字词,掌握“自”、“空”的用法,学习诗人运用衬托、借景抒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并模仿这样的手法尝试表达。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杜甫借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抒发自己匡扶社稷、建功立业之情。2.掌握“自”、“空”的用法,学习诗人运用衬托、借景抒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教学法: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情境教学法:出示关于诸葛亮的对联,讨论交流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杜甫所要表达的感情。
3、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分成小组,对诗歌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情感进行探究。
4、比较阅读法: 将《蜀相》的第二句变“自”为“尽”,变“空”为“皆”进行比较鉴赏。说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即课前诵读诗歌,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和写作思路,这样有利于顺利过渡到重难点;课上合作探究分若干个小组,结合历史故事探究诗歌语言、思想情感、以及比较鉴赏,这样能提升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从学生已知的人物材料入手,简单介绍诸葛亮和杜甫。在对这两位人物了解和赞颂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有一刻两位圣人隔空相会,将会放射出怎样的光芒?用这样的疑问,激起学生学习本诗的兴趣。
2、初读诗歌,读通读准
通过课件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展示读等多种方式学习,做到读通读准诗歌。从字音上,停顿上,语调和语速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为下面的理解打好基础。
3、体味诗意,学习写法
整体把握诗歌思路后,引导学生重点品读后四句。结合诗中“频烦、天下计、老臣心”等重点词,联系诸葛亮的故事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在学生汇报后,逐步引读,让学生从诵读中体味情感。
诗歌的前四句用反衬的手法写景,诗意比较好理解,重点感受“自”和“空”二字的妙处。并仿照诗中的“春意盎然图”,让学生描绘一幅“秋高气爽图”,感受景物描写为抒情起到的铺垫作用。
4、总结提升,感悟诗情
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质疑为何不直接以“诸葛亮”为题。引导学生明确杜甫此时更为推崇的是诸葛亮的政治身份。从而提炼出这两位圣贤人物伟大的爱国情感。
说课完毕!恳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高二《蜀相》说课稿
高二《蜀相》说课稿
高二《蜀相》说课稿
(一)、教材及本课
《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主旨和写作技巧上,以此来逐步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内容上由写景和评论两部分组成,以写景时的心里活动(追寻、凭吊)为线索开启出后两联蜀相诸葛亮的精当评论,因此针对这首诗来讲,我本节课将赏析的重点放在了前两句上,尤其是写景的颔联。
《蜀相》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意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巩固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杜甫身上那种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同时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鉴于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及高二学生已经在必修教材的学习过程中积淀了一定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和能力:①指导学生掌握诗歌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等表达情感的手法。
②教给学生高考“炼字”题的答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杜甫对“蜀相”的仰慕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作技巧。(这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生成帮助比较大。)教学难点:突破“炼字”题型。(学生把握考题类型,以及答题思路的形成有针对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情境:
阅读相关文本,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星殒五丈原”的形象,感受诸葛亮这样一位贤相的高尚情操。
二、情景导入:
ppt展示卧龙岗景区对联。导入杜甫的《蜀相》。(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走进诗歌
(1)、诵读《蜀相》,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多读,要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②可以采取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让学生都能够开口大声读。
(2)、品味语言,探究问题。
合作探究一:
总体把握诗歌的写作思路。
首联:寻找祠堂
(起)
颔联:祠中之景
(承)
颈联:诸葛功绩
(转)
尾联:壮志未酬
(合)。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多种答案都可以。
寻访祠堂——祠堂春色——丞相功业——壮志未酬
明确:叙事——描写——议论——抒情
合作探究二:品味写景的语言。
1.哪些诗句写的最具美感?
明确:颔联。
2、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3.赏析颔联?有什么效果?(补充式,多鼓励!)
明确:“自”和“空”。反衬写法,再美的“碧草春色”,再动听的“黄鹂好音”,只因一个“自”一个“空”,就显得美景虚设,无人问津之感。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4.用一句话把此句的美景描绘出来?
分析得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小结: 分析“炼字”题的答法。ppt展示。
四、迁移训练
五、课后作业
1、背诵
2、掌握炼字方法,并将其使用在此类考试题型中。
六、课堂结束语
(三)、说教法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教学法: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情境教学法:出示关于诸葛亮的对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杜甫所要表达的感情。
3、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探究诗歌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情感。
4、比较阅读法: 将《蜀相》的第二句变“自”为“尽”,变“空”为“皆”进行比较鉴赏。
(四)、说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即课前诵读诗歌,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和写作思路,这样有利于顺利过渡到重难点;课上合作探究分若干个小组,分别探究诗歌语言、思想情感、以及比较鉴赏,这样能提升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板书设计)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起)以乐景衬哀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承)—寓情于景—寂寞伤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转)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