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兰西县北安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导学案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
一.学习目标:
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要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难点:
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三.复习内容:
①教育的含义? ②教育的作用有哪些?
③什么是受教育权? ④义务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⑤义务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四.课堂助学:
①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哪些基本义务?
五.课堂检测: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堂助学”中的题目;教材中落实。2.看谁记得快,指生回答。六.达标训练:
(一)、快乐选择(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来填在括号里)
1、父亲对儿子小明说:“你看,我没有读多少书不也照常做生意挣钱!明天你就不要上学了,在家帮我搭理生意。”假如你是小明,你的做法是()A、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 B、到当地政府寻求帮助 C、到法院起诉父亲,争取受教育的权利 D、听父亲的话,不上学了
2、受教育者应该履行的受教育的义务主要有()
A、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B、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C、认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可以D、认真遵守法律和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3、中学生刘某在初中一年级上学,其父认为她学习成绩不好,便让她弃学外出打工。老师找到她谈话,她却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纯属个人私事,我可以放弃。”这段材料说明()
A、刘某父亲的做法侵犯了宪法赋予刘某受教育的权利 B、刘某父亲的做法符合家庭实际,因而是正确的 C、刘某的言行是坚持了公民享有的权利
D、刘某的言行违背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作为义务是必须履行的
4、社会在发展,学习无止境。目前我们进入了一个()
A、一次“充电”终身“放电”的时代 B、只“充电”不“放电”的时代 C、只“放电”不“充电”的时代 D、终身学习的时代
(二)、请你简要回答:
在旧中国,只有20%的学龄儿童能够入学读书,绝大多数中国人是文盲。贫困的放牛娃走过学堂时,对少数富人子弟上学读书羡慕至极。许多革命前辈在狱中苦读,在马背上、战壕里看书,补偿失去的读书机会。对比这些事实,请回答:
(1)同旧社会的放牛娃、革命前辈相比,当代的青少年应珍惜什么权利?
(2)我们青少年应以什么态度对待这一权利?
(三)、请你辨析:
某校初二学生王某经常无故旷课,班主任老师批评教育他,他却说:“我不偷不抢,读不读书是我的权利,别人管不着。”
(四)、请你帮帮他:
初二学生小明因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成绩差,不想再读书了,小明的妈妈告诉来家访的班主任李老师说:“我们家经济本来就困难,这不,他爸由于厂子不景气,最近又下岗了。家里现在是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再说小明自己读书不争气,成绩在班上老是倒数几名,读下去也不会有多大出息的,他自己也感到读不下去了。所以我和他爸商量着干脆就别让他上学了。
假设你就是李老师,该如何帮助小明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劝说小明和他的父母,使小明能返校读书呢?
七.学习反思:。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珍惜学习的机会(范文)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珍惜学习的机会
家应该重点发展成人教育
班级:姓名:组号: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学习目标】
1、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要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
2、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
3、珍惜昏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
4、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自觉的学习态度
一、【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并完成】
1.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
2.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
3.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学习、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提高。
二、【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1.维护受教育权利的方式
2.初中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初中学生应如何珍惜学习机会?
4.初中生为什么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
5.P62★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6.P63★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应该怎么办?假如你是该校的校长,应该怎么办? 7.P63★你从上述材料(国家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家长辛勤劳动供子女上学)中感悟到什么? 8.P64★小刚拒绝辍学,对自己、家庭、社会有什么好处?如果小刚中途辍学,是否合法? 小刚及家长要承担什么责任?
9.P65★为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 假如遇到下列问题,你打算怎么办?
三、【随堂巩固练习】
(一)单选选择
1.亚里士多德说:“国家的命运,有赖于对青年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理解()
①青少年应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②青少年应珍惜受教育的权利③国家应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④国
2.按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义务有()
①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②按时入学的义务③履行遵守学校规定、尊敬教师、努力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义务④考入重点高中的义务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提高未成年人的整体素质。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②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④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初中生辍学率反弹,或学生“辍学不辍考”,流失到社会后,中考时再回来参加考试以取得毕业证书的现象。流失到社会后大约有70%的学生外出打工或和父母在田间劳动;约有30%的学生靠打牌、闲逛、上网、看不健康书籍来消磨时光。其中不少学生染上赌博、偷盗、打斗等不良习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据此回答4—6题:
4.对于上述现象的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上学是自己的权利,是自己的事B.这是没有珍惜受教育权利的表现C.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D.这是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5.对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认识正确的是()
①没有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②最主要的是家长以及学校的放任自流③学生的厌学心理④国家对教育重视不够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③6.这种现象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有()
①直接阻碍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②给社会增加不安定因素③影响我国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④加剧农村部分地区的贫困程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④
(二)材料分析:马燕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张家树村的一个普通女孩,多年来该村没有一个女孩子上过初中。马燕从小学四年级就坚持写日记,将自己对上学的渴望、对辍学的担心都写进了日记,小学毕业时已经积累了六本日记。在她考上初中但妈妈要她退学时,她给妈妈写了一封信《我要上学》。在她的坚持下,妈妈含着泪说:“我一定要让孩子上学。”马燕终于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1)马燕是怎样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的?
(2)马燕的事迹对你有什么启示?
(3)当你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侵害时,你应该如何维护?
第三篇:福建省沙县第六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教案 新人教版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教育的含义和重要作用;明确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征;明确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能力目标:了解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教育既赋予人类智慧与美德,又赋予社会进步的力量,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国家的繁荣昌盛,都离不开教育。教学重点: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
教学难点: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教学方法:讲授法、设疑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板书:知识助我成长 讲述:偏远山区的放羊娃很简单地安排他的人生——放羊。为什么放羊,放羊娶媳妇呗,娶媳妇干啥呢,娶媳妇生娃呗,生娃干啥呢,生娃放羊呗。
设疑:从这个故事里,你们读出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短短的一段对话,述说了放羊娃的一生,从放羊到放羊的轮回中间只有简单的挣钱、娶媳妇、生娃三个环节。我们不去考究这个轮回在此之前已经轮回了多少个轮回,以后还要轮回多少个轮回,单纯从生存的意义上来讲,这给我们有什么启发?
刚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悲哀,一种对生存的厌倦。难道我们的生活就那么简单?我们不甘心那么简单的轮回,却又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轮回。这种轮回对于正处于对人生与未来充满渴望和憧憬的热血沸腾的少年来说,是一种生存的悲哀。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为自己创造一种幸福的生活呢?课本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以下结论。)讲授新课:
1、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板书)情境活动一:(CAI:《儿子和驴子》
一个家长和老朋友聊天,谈及自己的儿子。家长:我要教育我的儿子,以免他成为愚人 朋友:做的对,要给孩子准备上学用的钱。家长:但这笔钱数目不小啊,够我买头毛驴。
朋友:如果你买驴,而不让孩子上学,家里就两头驴了。
教师问:你是如何理解那位朋友说的“如果你买驴子,而不让孩子上学,家里将有两头驴子”?
教师: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会愚昧无知,难以成才,接受教育将使我们终身受益。能够使我们明白更多的知识,赢得生存的更大空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使我们终身受益的权利。
材料、全国希望工程第一位大学生、研究生张宗友,2001年在南京大学考博成功,成为全国希望工程第一位博士生。张宗友1990年因家贫面临失学,金寨县希望工程办公室予以援助,使其得以继续学业。
救助期间,张宗友不负众望努力学习,199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阜阳师范学院,1996年9月又考入南京大学攻读硕士。由于学业突出,上大学期间希望工程继续资助他。1999 1 年,张宗友从南京大学毕业,留校执教。2001年1月,他报考母校古典文学博士,历经辛苦,近日终于如愿以偿。张宗友平时十分热心于希望工程的公益活动。他表示,“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希望工程的关爱。”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的这幅广告画是为什么设计的?(2)希望工程是为什么而设立的?(3)材料二中的张宗友的命运是因为什么而改变的?(4)张宗友的事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问:刚才我们同学的发言,使我们知道,教育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下面我们弄清一个基本的概念──教育。请同学们谈谈你的认识,什么是教育?
(1)教育的含义(板书)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目的德,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2)教育的作用(板书)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58—59页)
讨论、交流: ※结合笛福德信和“阿韦龙野人”的故事,设想一下不受教育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教师讲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板书)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总之,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59页)接受教育、掌握知识的益处: ※学习语文,能使我们 ※学习数学,能使我们 ※学习物理,能使我们 ※学习地理,能使我们 ※学习思想品德,能使我们
※谈谈自己身边学有所成的例子,分析教育对他们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情境活动四:“希望工程第一个受助者张胜利的自述”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涞源县桃木疙瘩村,人均改入不到百元。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病故,娘改嫁,家中只剩下弟弟妹妹和近80岁的奶奶。为了生活,我只好离开学校,上山放羊去了。
1989年10月,全国开始实施希望工程作为第一批受助生,我重新走进了课堂。那年,我13岁这以后,我不再为学费发愁。3年后,我小学毕业升入上庄中学读书。读到初中毕业,我看到村里因为没老师,孩子没学可上。于是,我当上了桃木疙瘩村的一名代课老师。1995年,中国青年基金会在浙江建立了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基地,我又荣幸地成为第一批学员。在上海举行的开学典礼上,我被上海第一师范学校破格录取。1996年6月,我作为希望工程受助生的代表,赴美国参加了第2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的传递。
提问:张胜利从小山村到大上海、到大洋彼岸,是什么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的人生充满了希望?张胜利的经历给我们了哪些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希望工程给了张胜利受教育的权利,是教育改变了他的命运,促进了他的个人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公民为了自身的发展一定要上学接受教育;作为国家一定要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
总之,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②对于国家来说,教育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能成就我们的未来(板书)
想一想:※你对“知识改变的命运”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教师讲述:幸福,是人的向往和追求。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接受教育,唤醒潜能、发展才智,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职业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正因为如此,国家赋予公民受教育权,并制定了义务教育法,让公民切实像有这项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往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这说明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2、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板书)
但是,每位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都得到保障了吗?请看以下事例——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槐房村是外来打工人员的聚居地,来自河南农村12岁的孙小燕和8岁的弟弟孙向阳随着父母两年前来到了北京。小燕的父母在工厂里打工,十天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小燕的奶奶就带着姐弟俩挤在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早上6:00点钟,姐弟俩便起了床,洗漱之后,小燕便不停的向外张望。过了一会,一个女孩子匆匆来到小燕家中。来找小燕的女孩叫小娟,是小燕的同学。小燕把自己头天晚上写好的作业交给了小娟,拖她带到学校让老师批改。
看着好朋友能背着书包去上学,小燕心里很难受。今年2月16号,也就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小燕就读的打工子弟学校 槐房实验小学被丰台区教委查封了,而小娟随着实验小学搬迁到了十几里外的大兴县。因为路途远,学生们每天都要乘坐班车去上学。小燕姐弟俩因为交不起每学期增加的200元车费失学在家。姐姐小燕正在读四年级,弟弟向阳今年读二年级。失学以后,姐弟俩每天在家坚持自学,按照课文的要求写作业。虽然他们对课文的内容似懂非懂,但他们仍然读的非常认真。
(师过渡):小燕和弟弟虽然失学在家,但仍坚持自学,她的经历令人心痛。但是,是谁剥夺了小燕上学的权利,谁又应该在失学少年的遭遇中承担责任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热点辩论。
热点辩论 :辩题:少年失学谁之过?
[教师事先把学生分为五组,分别代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师):请同学们结合录像提供的信息,利用手中的材料、教材,对其进行加工重组,要求:
1、寻找对方的责任
2、尽力为自己开脱
记住:你给对方找的过失越多,你的责任越小,为自己开脱的越好。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时候到了,让我们赶紧行动吧。
[第一阶段:学生看书、资料,自由讨论,第二阶段:自由辩论,教师应随时调控、并适时转移矛盾,挑起战争。
此环节是本节课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学生的看书、交流、整合知识、自由辩论,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能从中找到对方的责任,从而为己开脱。本环节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本节课掀起了第一个高潮。] 3(师小结):同学们的辩论很激烈,也很会为自己开脱。但我们知道,在失学儿童问题上,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不过是责任大小而已。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60页)(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讨论、交流)①你能体会小余当时的心情吗?
②王老师倾其全力维护了小余的什么权利?(1)受教育权的含义(板书)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有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的重要任务。
相关链接:(见教材P60页)情境活动六:(见教材P61页)
议一议:①孩子不上学只是个人的私事吗 ? 谈谈你的看法? ②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小丽的情况还有吗?
现实生活中类似于小丽的事例还很多,比如:因为贫困而中途辍学的、当童工的;因为学习不好而中途辍学的、或被勒令退学的;因父母只顾眼前利益而让孩子中途辍学打工的等。
这种现象势必影响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因此,1986年4月12日,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日起施行。
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面对向小燕一样的失学儿童,我们来帮助他们重新走上复学之路呢? 复学之路共探讨 :
[学生讨论、交流,陈述各自的职责、措施] 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兴办学校,培养师资,提高教师待遇
社会:捐资助学,尊师重教,拒招童工,维护教学秩序和场地设施
学校:按时接纳学生入学,不得开除未成年学生,保质保量,按时进行教学活动 家庭:家长应及时送子女入学,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辍学 你们各方的措施都很好,关键是付诸行动,挽救失学儿童。
(师小结):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义务教育要实施,不仅涉及到儿童少年,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予以保障,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辩论总结义务教育的含义:
(2)义务教育的含义(板书)
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教师讲授:从义务教育的含义中可看出义务教育包含两方面: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等都有责任,而《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保障作用也正体现在这两方面。由此可见,在义务教育上,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法律义务。
(3)义务教育的特征(板书)义务教育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①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板书)
②普遍性,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板书)③免费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免收学费。(板书)以上就是义务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征。其中,义务教育的免费性的内涵同以往相比,有些变化。过去只是对学生免收学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从今年开始,义务教育对农村的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免收学杂费,义务教育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将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逐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
情景活动七:(见教材P61页材料)议一议:
①处罚小淘的家长有什么法律依据?
②强制小淘接受义务教育,对他本人及家庭、对国家有什么好处? ③这个案例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什么特征?(强制性的特征)
课堂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我们要珍惜享有的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为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兴旺,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维护受教育权的手段;知道受教育权的机会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国家而言,都是非常珍贵的;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有三项。
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维护受教育权的方法;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决心,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认同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重点: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教学难点: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片段:小代课老师雨中追找逃课学生张慧科。设疑:请用法律知识评价小代课老师的行为,老师的这种做法对张慧科有什么意义?张慧科的做法实际上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如果张慧科不接受教育,对他个人来说有什么影响?如果国家听任像张慧科这样的行为,对国家和民族来说有什么影响?由此导出课题。
或者:招聘广告
水泥厂招收制袋工,初中文化,身体健康,工资每月400元。软件公司招聘工程师,研究生学历,软件开发专业,月薪8000元
南京华工学院招收客座教授,除国家工资外,年工资补贴10万元,配备别墅式住房三室两厅。
招收道路清洁工,建筑工地小工若干,身体健壮,月薪300元
(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谈上述材料对自身的启示)
师:在当代,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也不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我们要珍惜自己学习的机会。讲授新课:
1、维护受教育权利(板书)
情景材料1:(见教材P62页图文材料)议一议:①小梅的“遭遇”说明了什么呢?②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它说明了我们还有不少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因为种种原因,还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它告诉我们要懂得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类似小梅的情况在我国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再想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侵犯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的情形。
情境材料2:有一小学,校方一个学期除了向每位学生收取135元的书本费、杂费、报名费以外,还要收报纸费、药费、考试费,并为乡里代收每年50元的“普九费”。100多名学生因缴不起或不愿缴“普九费”而退学。
想一想:学校这种做法错在哪里?如果你是该校的一名因缴不起“普九费”而被迫退学的失学少年,你该怎么办?
情境材料3:(见教材P页)议一议
①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应该怎么办?②加入你是该校的校长,应该怎么办? 上述情形表明了我们有不少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正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侵犯。有的是个人的受教育权被侵犯、有的是学生群体的受教育权被侵犯。
教师讲述:
1)侵犯受教育权的行为时有发生(板书)
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侵犯我们受教育的行为时有发生。
2)如何维护受教育权(板书)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同时我们要懂得:受教育——作为我们的权利,一是我们不得随意放弃;二是在它受到侵犯时我们必须尽力维护。同时也告诉我们作为中国小公民,适龄的少年,我们还必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履行受教育义务(板书)情境材料4:(见教材P页)想一想:你从上述材料中感悟了到什么? 教师讲述: 1)为什么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板书)
从国家来说,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财政还比较紧张,但是国家每年都得拿出几千亿的资金来发展教育;对于有的家庭来讲,家长每个学期也要拿出成百上千的费用供我们学习,对有的家庭来说,也是相当吃力的。可见,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报答国家和父母
教师讲述:我们受教育的机会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必须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父母。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中学生,我们在义务教育中应该履行那些法定义务呢?
2)初中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板书)(学生朗读教材P64页内容,教师强调)
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有三项:
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③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教师讲述:为了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
①上课时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与老师同学探究问题; ②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以下由学生思考后回答)
除此之外,你认为我们还应该做到哪些呢?③„„„„ ④„„„„ 假如遇到下面的问题,你打算怎么办?(引导学生回答)①上课走神,遇到老师的批评;②做作业时,遇到疑难问题; ③上自己不大喜欢的课;④考试成绩不理想„„ 3)初中学生应如何珍惜学习机会?(板书)
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②我们不仅要现在学、还要将来学。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③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树立远大的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以勤奋和智慧去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功立业。课堂总结:
我国近年来哪些措施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你打算如何对待学习?你在学习中面临的困惑是什么?你打算怎么解决?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四篇: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导学案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导学目标 1阅读教材,准确说出教育含义及义务教育的含义、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教育的的重要性,从而明确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3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树立终身学习观,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觉学习的态度;
学习重点
1、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2、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学习难点
1、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2、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课型
课时 新授课 2课时 主 备 人 审 核 人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第一课时
导入 播放一段视频 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通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过此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走进今天的学习主题。
预习
预习知识助我成长 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我们享有教育的权利 巡视指导:让学生结合自己及社会生活实际,认真阅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系统掌握知识,并完成学案中第一部分内容。
标记、探究解决问题。并达成共识。做学生一般很容易理解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而忽视对国家的作用,教学中可列举关于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材料,让学生体会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样从个人国家两方面使学生明确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珍惜学习机会
维护受教育权利
履行受教育义务指导学生按照学案的引导有的放矢阅读教材,阅读时要关注我们的现实生活。并完成学案中第二部分内容。
做标记,探究解决问题,并提出有疑惑的问题。教材还就具体的学法提出了建议,并且倡导终身学习观。这一点在教学中不能忽略。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这一观点。
第二课时
展示交流
1、按组分配任务
2、指导学生分组展示
3、发现问题,精讲点拨;拓展延伸。
1、组内合作准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预习成果,其他组学生点评、质疑。展示中为了避免泛泛而谈,要引导学生多对照自己及社会生活中的正反两方面的实际,反思自己是否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针对不足提出解决办法。
反馈练习
题,查漏补缺。
1、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
2、检查目标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
1、归纳所学知识,组内交流。
2、完成反馈习题,组内结对互批,发现问题,组内纠正。学生往往只愿意就题论题,片面追求正确答案。教师一定要根据做题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诱思质疑,启发点拔,挖掘题目的深层功能。
教学反思
组长签字:领导签字:
第五篇:黑龙江省兰西县北安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诗词曲五首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五首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背诵积累诗歌中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五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把握各首诗歌的名句;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情感与价值目标:感悟古人的忧国情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学习重点
记诵古诗中经典名句。学习难点
赏析古诗中的经典名句。教学方法:五环十步教学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 导学与质疑(一)导学 1.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以其辉煌的成就享誉文坛,为华夏文明增光添彩,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今天,我们学习诗词曲五首,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2.明确教学目标 3.指导朗读
4.分发自学提纲与自测题(见学案一)
(二)质疑
学生将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惑,不理解的诗句在课本上或存疑本上做好标记,以便于课堂上请教解决
探究交流与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 《过零丁洋》
一、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A 教师导学
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B 朗读指导 C 阅读理解
Ⅰ 学生参照注释,解释诗歌内容,并探究交流下列问题: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3.颈联写的是什么的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教师要帮助学生揣摩诗人的内心感受,从总体上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不要变成诗歌翻译)Ⅱ 展示与评价
1.交代了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心情:痛苦而又孤寂。2.特点:用典。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心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与“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4.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二、学习《赤壁》 A 教师导学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经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观点不同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B 朗读指导 C 阅读理解
Ⅰ 分小组探究交流下列问题
三、学习《过零丁洋》 A 教师导学
这是一首咏志诗。文天祥,状元出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奉朝廷之命至元营议和,被扣,冒险脱逃。后继续转战抗敌,以图兴复,然兵败被俘。在狱中,虽经敌人百般折磨诱降,终以不屈被害。这首诗写于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遂出此诗以明志节。张弘范见诗,“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B 朗读指导 C 阅读理解
Ⅰ 分小组探究交流下列问题: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Ⅱ 学生代表展示研讨结果,师生共同评价优劣。1.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
2.“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3.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4.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水调歌头》《山坡羊潼关怀古》
四、学习《水调歌头》
这首词是苏轼任密州太守时所作。当时他在政治上处境失意,又与胞弟七年未能团聚,心情可以想像。但词中由抑郁忧伤到超然豁达的情绪转变,表明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首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脍炙人口。前人曾有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B 朗读指导
C 阅读欣赏:让学生读一读,讲一讲,理解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提示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词前小序交代写作时间、背景、意图。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饮酒赏秋,百生无赖。何以为寄,指月问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虚托天宫,实念朝政。不甘寂寥,乃望复用。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身处逆境,未忘君恩。转念遭际,莫名寒心。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壮志难酬,何不自安?从心所欲,豁然达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华照人,别生离恨。子由安在?反侧难寝。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天成人意,亲聚良期。月何无情,圆逢离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物喜人悲,枉自伤神。宽心 解,明哲保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系情,天涯比邻。惟愿手足,天地长存。
五、学习《山坡羊 潼关怀古》 A 教师导学
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常有人借以怀古。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总是过着痛苦的生活。B 朗读指导 C 阅读理解
Ⅰ 分小组探究交流下列问题:
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2.“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3.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Ⅱ 各小组代表代表展示研讨成果,教师给以鼓励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