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济宁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细则》解读
《济宁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实施细则》解读
陈鲁起
为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主体责任意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有关规定,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起草了《济宁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细则》。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定本实施细则的必要性
企业是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元,没有企业的安全生产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安全生产,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国家修订了《安全生产法》、省政府出台了260号令,各行业管理部门也分别制定了很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规定。近年来,我市也先后出台了4部关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这法律法规和制度,对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确保我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对企业主体责任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方面,仍然比较散乱、不系统、标准不统一,造成很多标准和规范在基层和一线得到有效落实,进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主要表现在:一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二是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日常检查中发现安全责任和措施不落实、安全投入不足、制度和管理还存在不少漏洞,部分企业工艺落后,设备老化陈旧,安全管理水平落后。三是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任务繁重。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对职业卫生工作不重视,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不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基础十分薄弱,广大劳动者未能实现“体面劳动”,职业病仍旧多发。四是主要负责人对主体责任认识不到位。新《安全生产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职业病防治法》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但是在实践中,恰恰是主要负责人的不重视造成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五是以新《安全生产法》生效后贯彻落实的需要。新安法生效如何实施、有关实施细则还未出台。制定《细则》的目的是企业管理的程序文件和操作指导书及明白纸,指导企业具体落实法律意图。
二、本实施细则的适用范围及设定原则
(一)适用范围。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落实不下去”指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落实,而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上,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关键环节,企业主要负责人不重视、不关注安全生产很难说企业重视安全生产。因此,本实施细则突出了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的界定,当然,量大面广的小微型企业可能不完全适用细则,但可以参照执行,县市区和行业部门要以此为基础,认真梳理小微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具体办法,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我市全区域全行业的本质安全。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依法依规原则。主要依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其他一些规定和要求均来自我市一些安全生产管理较好的企业的保障安全生产典型和成熟做法。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原则。突出解决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以及以往事故反应出来的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三是坚持定量化评价的原则。坚持量化为主的描述,这样体现安全生产管理在新形势下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转变,便于企业掌握和实施,并拟以信息化为载体并同信息化同步推进。四是坚持执法推动原则。利用法律手段推动企业对照标准自评并依法落实主体责任要求。凡是法律法规有明确依据的,企业又拒不整改的违法行为今后可依此对应法律法规实施行政处罚,全面体现法律的红线和底线属性,实现法律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要求。
三、本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
实施细则全文共19条,文件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法定职责为主线,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的十大管理体系,即安全生产工作体系、责任体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安全投入保障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事故报告处置体系、内部管理体系、员工权利保障体系。同时,建立了企业主要负责人约谈制度、不良信用记录制度,以此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一)关于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方面。在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方面共有6款规定,主要是要求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应有的工作的态度。“安全第一”是唯一被写入了法律条款的一项重要工作,充分说明在法律意义安全生产“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需要主要负责人身体力行,亲自参与组织协调落实。同时,该工作体系充分吸收了国家安监总局《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的最新要求,并将我市重点时段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二)关于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方面。安全生产责任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是做不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本体系主要从责任制的内容、形式、范围、考核、监督、检查等多个方面来具体化的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完善责任体系。特别突出全员责任制的要求,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来实现“四不伤害的”意图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监督别人不被伤害”。该责任体系还规定了相关方管理的要求。相关方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中事故高发领域和职业病频发领域,也必须引起企业高度重视。同时,对企业外来参观人员安全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实践中还发现部分中小企业的作业现场有未成年甚至儿童,工作场所环境复杂,很容易造成不应有的伤害,为此增加了“未成年人严禁进入作业现场”的内容。
(三)关于建立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体系方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以责任制为核心的,指引和约束人们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行为,是安全生产的行为准则,也是生产经营单位内部“法制建设”。其作用是明确各岗位安全注资额,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建立和维护安全生产秩序。实践中一些生产经营单位不重视安全生产,尤其不重视规章制度建设,极易出现生产安全事故。特别危险作业和外包管理是我市事故的“重灾区”应引起主要负责人的高度重视。
(四)关于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实施体系方面。众多的事故分析证明绝大多数的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如果解决了人的不安全行为,那么就极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概率,教育培训则是解决人不安全行为的最有效手段。本体系将教育培训的时间全部定量规定,以此推动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化。同时,对于“派遣制和临时用工”人员的培训教育上,也进行了重点要求,切实解决了“同工而不同安全待遇”的问题,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
(五)关于建立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保障体系方面。有效的安全投入保障是战略投资,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物质基础。安全技术经济比较显示安全生产的投入产出比为1:5,即1元的投入会产生5元的经济效益。有远见的企业家应严格执行安全投入的规定。当然安全投入不是无限制的,财政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对各种类型的企业安全投入比例做了客观的规定,企业应遵照执行,并计入企业成本。同时,针对当前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较低的实际,本体系从个体资金保障的前提出发,规定了从业人员人均每年培训费用不低于200元的金额,这也是本《细则》的一个创新和突破。
(六)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面。企业不消除隐患,隐患必消灭企业。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也是安全风险不断变化的过程,企业唯有建立动态的、可控的、全覆盖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经常性地对工业广场周边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评估评价,才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进行重点防范。同时,该体系充分吸收了前几年我市“分级排查、提级管理、四个一百、两个经常”四位一体隐患排查治理的经验和工作模式,体现了对安全生产管理历史的传承。
(七)关于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方面。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矛盾复杂、资讯发达的情况下,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是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广大劳动者利益的具体体现。应急管理的前提是预案,所以科学的预案体系是应急处置的前提和最重要的保障,所以必须经常性的实施演练。该体系率先提出在100人高危企业建立兼职应急救援组织的要求。同时,对重大群众性活动、极端恶劣天气下矿山企业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条件均已量化的方式进行了界定。
(八)关于建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置体系方面。“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是新安法规定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工作职责之一。报告事故属于法定强制性义务,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执行。并赋予了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的命令,明确了作业现场一线管理人员的紧急逃生权。同时,针对很多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不配合事故调查处理,造成事故调查的社会成本增加的现实条件,特别要求了主要负责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主动配合事故调查工作。
(九)关于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方面。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是安全管理的基石,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系统是抓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实践中很多安全监管人员得不到工作的基本保障,安全监管人员责任大、权利小,责权不对应,造成企业安全管理队伍的“逆向淘汰”,不利于全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因此,在设定该体系时,按照新安法和市委10号文件的规定,要求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超过1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都必须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赋予了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在考核中的一票否决权。同时提升了安全总监的工作地位,规定了安全总监必须为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并实行了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共同担责,党政同责。
(十)关于建立员工安全生产权利保障体系方面。安全发展、科学发展说到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到安全生产领域,就是要保护好广大职工的生命权、健康权,新《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最近中央出台的《关于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意见》、市委出台的10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作为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不履行应该承担的安全责任,没有必要的安全制度、投入和管理,违规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问题频繁出现,容易造成事故频发,更不可能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权、健康权。因此,在设定该体系时,充分吸收了以上法律法规和意见的精华,归纳汇总了从业人员的6项保障权。同时,该细则还参照目前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设定了企业主要负责人被约谈、不良信用记录登记两项制度的条件。
总之,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也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底线和重要职责,企业应认真执行该实施细则,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应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督促所属企业抓好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市安全生产的稳定。
第二篇:解读《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解读《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规定》
2013年1月16日,省政府第13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姜大明省长于2月2日签发第260号政府令公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一、《规定》出台的背景
生产经营单位是保障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切实抓好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是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基础和关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具体体现。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安全生产主体,按照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并对未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所导致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制度。
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近几年来,相继在法制建设、监管体制建设、主体责任落实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安全生产形势逐步稳定好转。但某些行业和领域生产安全事故仍然频发。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没有得到真正落实。2002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提出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
员配备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是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织保证和基础。《规定》在《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和《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十二条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当前安全监管实际,细化和完善了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规定(第九条)。二是设置了安全总监岗位。为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建设,全面提升企业领导班子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广滨州等市的先进做法,《规定》第十一条要求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上的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安全总监;安全总监协助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专项分管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享受本单位副职负责人待遇,事业单位按干部管理权限有关规定执行。三是设置了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条款。为充分借鉴和吸收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在安全生产监管中的组织、指导、协调等职能,参考了外省市的做法,第十二条明确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上的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在一千人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四是规定了劳务派遣用工的安全管理。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劳务派遣用工事故,保障劳务派遣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根据《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病危害的事项;
和应急救援器材及装备配备等事项。
(三)规范了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保障的主体责任。主要规定了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承包、租赁的安全管理。考虑到发包方和出租方在承包、租赁关系中的强势和主动地位,《规定》第十四条明确,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个人,或者未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约定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承包、承租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二是明确产权变动期间的安全管理。为解决产权变动期间转让方和受让方疏忽安全生产而导致事故频发的问题,《规定》第十六条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因改制、破产、收购、重组等发生产权变动的,在产权变动完成前,安全生产的相关责任主体不变;产权变动完成后,由受让方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受让方为两个以上的,由控股方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是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法制化范畴。依据国务院23号文件和国务院40号文件的要求,《规定》第二十六条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四是规定了现场带班制度。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要求,《规定》第三十条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单位负责人现场带班制度,建立领导带班考勤档案;带班负责人应当掌握现场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发现和
第三篇:庆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庆阳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落实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切实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进一步夯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全面提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省安委会将2018年确定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按照省安委会统一安排,根据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和《庆阳市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办法》(庆发〔2017〕29号),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二、工作目标
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和应急救援等方面落实到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三)安全投入到位。按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保证安全培训教育、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奖励、安全科技创新费用等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不断提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依法为从业人员购买工伤保险,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四)安全培训到位。对包括外协作业人员在内的各类人员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含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参加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的安全培训,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考核合格。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特种岗位作业的专业技能,持证上岗。
(五)安全管理到位。修订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现场管理和安全设施设备管理,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实现高危行业领域“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组织开展危险有害因素和岗位风险点辨识排查,建立岗位、班组、车间、生产经营单位各层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事故隐患自查、自报、自改的闭环管理。要对所有安全风险开展
家生产经营单位。要组织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及全体员工深入学习领会本通知要求,切实增强其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各县(区)、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的实施方案于4月15前报市安委办。
(二)自查自纠,建章立制阶段(4月16日—6月30日)。各县(区)、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要按照制定的方案,精心组织,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对照主体责任要求,认真查找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列出问题清单,拉条挂账,逐项进行整改,突出做好建章立制工作。
(三)强化执法,督促落实阶段(7月1日—10月31日)。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加强明查暗访、计划执法和“双随机”抽查,对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坚决依法处罚到位。各县(区)安委办、市直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督导调度本辖区、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的开展情况,推动工作落实。
(四)总结完善,巩固提高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各县(区)、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要认真做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的总结工作,查摆问题、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长效机制。市安委办将适时对各县(区)、各有关单位开展督导,并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各县(区)、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
(三)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各县(区)、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要深入一线,深入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解剖麻雀式会诊检查,公布问题隐患清单,指导同类型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自查自改。及时总结、树立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样板,采取多种形式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对未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未保障安全生产投入、未落实职工安全培训、未开展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未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未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列入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并在媒体上曝光。要通过督办、通报、联合执法等制度推进“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取得实效。
(四)严格执法,促进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强化专项执法检查,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对未按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或问题突出的生产经营单位,要纳入重点监管名单,严厉查处。对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严重违法失信生产经营单位,要实施联合惩戒。
(五)健全机制,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各县(区)、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激励机制,引导生产经营单位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升级,庆阳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4月9日印发
共印50份
第四篇:关于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附件:
关于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严格安全生产业绩考核的指导意见
为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生产业绩考核工作,促进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依法明确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是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一)组织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程、标准,建立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以法定代表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分管领导,配备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三)保证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及时排查整改消除事故隐患,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
(四)保证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保证本单位具备国家规定的基本安全生产条件,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五)组织制订和实施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和计划。
(六)组织开展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保证培训时间,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保证特殊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为职工提供并监督、教育职工使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为职工交纳工伤社会保险。
(七)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不断提高和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安全设施稳定运行,保证特种设备经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安全标志。
(八)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指定专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保证正常运转。矿山和隧道施工单位要建立救护队或与附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
(九)切实发挥工会在安全生产中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
二、依法建立健全以生产经营单位法定代表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建立健全以法定代表人为核心,包括内部各层次、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负直接和具体领导责任,协助生产经营单位法定代表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其他负责人,对其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承担相应领导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并提出处理意见。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要自觉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在作业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要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报告。
三、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促进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国务院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要依法及时制定有关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适时修订。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对涉及安全生产的批准、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等事项,要依法履行职责,严把市场准入关;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各类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执行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和监控;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和其他国有企业主管部门要督促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法律法规等;督促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搞好对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安全业绩考核;依照有关规定,参与或组织开展国有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督查,督促国有企业落实各项安全防范和隐患治理措施;参与国有企业重特大事故调查,负责落实事故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督促国有企业统筹规划,把安全生产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保障职工健康与安全。
四、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业绩考核体系,完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一)国务院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应将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每年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逐级进行分解,提出相应行业、地区和生产经营单位的控制指标。对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采取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等方式。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将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形成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体系。
(二)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指标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检查结果要向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或主管部门通报。
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完善内部安全生产责任指标执行情况的检查制度,及时纠正执行中的各种问题,保证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会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和严格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负责人的安全生产业绩考核,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要建立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与奖惩制度,组织实施考核奖惩。考核的组织形式及牵头部门由同级人民政府确定,涉及煤矿企业的,要吸收煤矿安监机构参加或征求其意见。根据考核结果,对完成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好的给予奖励,对未完成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的给予处罚。对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和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等单位可依法推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
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和其他国有企业主管部门依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对国有企业负责人进行经营业绩考核时,必须将安全业绩考核作为重要内容,考核结果要与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和任免挂钩。
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绩效量化考核体系,加强内部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职务任免、劳动分配挂钩。各类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可实行内部风险抵押金制度,推行安全结构工资制,形成有效的安全生产激励和约束机制。
各地要依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各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分别制定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安全生产业绩考核办法。
第五篇: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并对未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导致的后果负责。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负责。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物质保障责任:1.具备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2.保证依法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规定;3.依法为从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二)资金投入责任:1.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确保资金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需要;2.按规定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3.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4.保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资金。
(三)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责任:1.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按规定委托和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或者注册安全助理工程师为其提供安全管理服务。
(四)规章制度制定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五)教育培训责任:依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取得相关上岗资格证书。
(六)安全管理责任:1.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2.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3.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4.依法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5.及时消除事故隐患;6.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7.统一协调管理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七)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的责任:1.按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2.及时开展事故抢险救援;3.妥善处理事故善后工作。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