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

时间:2019-05-14 21:4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深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深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

第一篇:关于深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

附件

关于深圳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一、立法的必要性

切实抓好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是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基础和关键,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2012年制定的《深圳市工业和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施行以来,对促进我市工业和商贸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规定》的修改完善显得十分必要。

(一)落实国家要求和实施《安全生产法》的需要。对于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书记指出“各生产单位要强化安全生产第一意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安全生产法》,强化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部分规定与上位法的要求不一致。

(二)适应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改革的需要。2016年我市恢复安监局,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2012年实施的《规定》滞后于体制变化。另外,由于《规定》由市经信委起草制定的,仅适用于工业和商贸领域企业,而不是所有生产经营单位,一些有效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措施未能普遍适用。

(三)适应我市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近年来,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市场效益;一些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主体责任不落实,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屡禁不止,安全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亟需进一步强化。

(四)固化安全生产成功经验的需要。我市近年来在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做法,也制定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有必要将有关事项总结上升为政府规章。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2016年9月20日市委、市政府《全市深刻吸取“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教训落实安全生产重点举措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力争于2016年12月底前出台《深圳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即采用废旧立新的立法模式,在本规章施行的同时,废止原政府规章。

二、立法过程

2016年8月,市安监局启动立法工作,委托成立立法小组。立法小组收集了国内各地安全生产立法及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立法和规范性文件,赴山东、江苏、上海等地进行考察,并赴福田、罗湖、宝安、坪山、光明新区等地调研,与区安监机构、街道办及多家企业进行座谈。经多次讨论修改后,形成了《深圳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经征求市政府有关部门及各区意见,进行了反复修改予以完善。

三、主要内容

《征求意见稿》共57条,分为总则、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培训教育、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十章。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界定。《安全生产法》第二条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统称为生产经营单位,但该规定过于笼统,为此《征求意见稿》将生产经营单位界定为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活动的企业单位、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的合伙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等生产经营主体(第56条)。同时,《征求意见稿》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应当履行的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和义务(第56条)。

(二)关于高危生产经营单位。根据生产危险性系数、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损失规模等因素,区分高危生产经营单位与非高危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我市实际,将非煤矿山、危险物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渔业生产、粉尘涉爆、涉氨制冷、锂电池生产储存等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列为高危生产经营单位,提高安全管理标准和要求,纳入监管重点(第11条)。

(三)关于安全总监。《征求意见稿》设定了安全总监制度,一是规定在从业人员超过50人的高危生产经营单位或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设立安全总监,要求其应当具有5年以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经历同时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从业资格,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配备安全总监(第11条);二是规定其应当享受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待遇(第19条);三是对其培训时间做出具体规定(第30条)

(四)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对于从事一些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或者是从业人员较多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有专门的人员从事安全生产,开展日常检查,及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征求意见稿》一是要求300人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成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统一领导(第12条);二是明确了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标准,如高危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不足50人的,可以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但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不低于从业人员2%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至少应当有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第13条)。三是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总监、安全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并要求内部公示,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告知政府部门(第9、10、11、14、16条);四是规定了安全生产经营决策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向董事会、职工代表大会、业绩考核部门和国资委报告安全生产情况(第17、18条);五是为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规定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待遇不低于同级同职其他岗位管理人员待遇,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发放岗位津贴(第19条)。

(五)关于产业园区、商业性办公楼宇。由于产业园区和商业性办公楼宇集中了大量生产经营单位,人员密集,而部分产业园区和商业性办公楼宇的业主、实际控制人、实际经营者或者其委托的管理机构不重视安全生产,管理薄弱。为此,《征求意见稿》一是规定要求其设立安全生产机构(第15条),二是要求其对重点部位、重要设施进行检查(第34条),三是对设施设备故障等突发性事件制定应急预案(第46条第3款)。

(六)关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责任追溯制度。事故事件追溯制度是深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举措,如果一个生产经营单位能做到对每一起事故事件追溯到各流程各环节,及时将追溯分析出的问题转化成头脑中的经验、肢体上的行为,那么,事故事件重复发生概率将大大降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责任追溯制度”。因此,《征求意见稿》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责任追溯制度(第21条)。

(七)关于生产经营场所符合安全距离的规定。实践中有些生产经营单位租用不符合安全距离的生产经营场所,监管部门责令其整改,生产经营单位依法整改则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而对监管部门满腹怨言,认为监管部门未事先提醒。为预防此类现象发生,减少纠纷,《征求意见稿》规定发包或出租单位在签订协议时确认其场所符合安全距离规定(第23条)。

(八)关于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新《安全生产法》提出,国家鼓励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在矿山、危险物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渔业生产等高危行业领域强制实施,切实发挥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功能。为此,《征求意见稿》规定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保险费计入生产经营单位的成本(第26条)。

(九)关于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为增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征求意见稿》规定,一是细化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主要内容,明确上岗前培训内容(第28条);二是细化培训课时规定,对高危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人员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新招用的从事危险作业人员上岗前培训课时、换岗离岗一年以上复工以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使用新设备的从业人员做出具体规定(第30条);三是细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规定,便于监督检查(第31条)。

(十)关于风险分级管控。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效的风险分级管控,可以有效分配资源,集中资源治理较高风险,降低安全生产隐患。为此,《征求意见稿》一是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确定风险等级,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第33条);二是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及时整改安全生产隐患,对非本单位原因造成的重大事故隐患,或者无法及时消除并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第35条);三是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辨识登记和安全评估,根据其危险级别进行管理和报告(第36、37条)。

(十一)关于危险作业制度。危险作业具有很大的风险。实行危险作业工作票制度,目的是严格安全管理,审查作业过程中风险是否分析全面,确认作业条件是否具备、安全措施是否足够并落实,相关人员是否按要求现场确认、签字。作业过程中因工作票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导致的人身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为此,《征求意见稿》确定危险作业范围,要求执行工作票制度,确认现场状况、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管理(第44条)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作业(第45条)。

(十二)关于相邻生产经营单位之间的应急互助。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可能波及相邻生产经营单位。因此,《征求意见稿》规定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应当包括相邻生产经营单位联系方式,并报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第46条);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条件的规模较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与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或者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第47条)。

(十三)关于法律责任。原《规定》法律责任较轻,一般为一万到两万,一万到三万的幅度。《征求意见稿》一是规定了双罚制,既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处罚,又对主要负责人等责任人员进行处罚。二是提高了法律责任,罚款上限提高到五万元。三是要求对发生一人以上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的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在本市主要媒体进行道歉,并承诺改进安全生产工作,向社会公开整改措施(第55条)。

另外,《征求意见稿》在附则明确提出废止《深圳市工业和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第二篇:北京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适用本规定。

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履行本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安全生产责任以及强制性标准确定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并对未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和技术要求导致的后果负责。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保障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配备到位;

(二)保障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落实到位;

(三)保障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到位;

(四)保障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设施符合安全要求;

(五)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到位;

(六)保障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生产管理到位、隐患治理和风险管控到位;

(七)保障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到位。

第四条经济信息化、公安、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水务、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民防和农业等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相关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监督管理。

前款规定的政府有关部门,统称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其他政府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市政府确定的职责对相关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管理。

第五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按照分级分类监督管理的要求,制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重点监督检查以下生产经营单位:

(一)近三年曾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的;

(二)被举报、投诉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事故隐患的;

(三)存在较高事故风险,未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

(四)近三年曾受到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的。

第六条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参加安全生产相关行业协会。相关行业协会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章程,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发挥自律作用,促进本

行业安全生产工作。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制定并推广使用团体标准。

第七条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管理服务。

前款规定的机构应当依法独立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客观、真实反映安全生产有关情况,并对所提供的服务承担法律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前款规定的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承担。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通过全员全过程参与,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管控场所、工艺、设施以及从业人员操作行为,使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并持续改进。

通过国家和本市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按照相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费率下浮、安全生产许可证年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具体办法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

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

第九条本市对在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对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中,表现突出的从业人员给予奖励。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车间班组负责人、一般从业人员等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责任追溯。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考核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并将考核结果向从业人员公示。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制定涵盖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市级部门应当制定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指引性规定,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出台的安全操作规程。国家和本市尚未出台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结合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辅料的危险性等情况,制定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风险;

(二)作业过程需穿戴的劳动防护用品;

(三)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的安全操作要求和禁止事项;

(四)作业现场的应急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督促教育从业人员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依法设臵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六)组织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七)依法履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规定;

(八)每年向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

(九)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十)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其他分管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主要技术负责人负有安全生产技术决策和指挥权。

第十四条从业人员100人以上的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以及其他大中型市属国有企业,应当设臵安全总监。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设臵安全总监。

安全总监的任职条件、职责权限等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以及应当取得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的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设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一)从业人员不足100人的,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从业人员100人以上的,应当设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不低于从业人员1%且不少于3名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设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一)从业人员不足100人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从业人员100人以上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不少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三)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应当设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不低于从业人员0.5%且不少于2名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的从业人员在10人以下的微型生产经营单位,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没有配备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相关主体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人员从事作业的,劳务派遣人员应当计入该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人数。

第十六条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和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应当有相应类别的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注册安全工程师数量不应少于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15%。

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或者参与开展本单位应急演练;

(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检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三)监督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措施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四)督促本单位其他机构和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组织安全生产考核,并提出奖惩意见;

(五)监督本单位安全生产费用或资金使用,监督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使用和管理;

(六)监督审核本单位承包、承租单位、协作单位的安全生产资质、条件,督促承包、承租单位、协作单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七)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八)依法组织或参与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设备、技术等其他职能部门对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并应接受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指导、监督。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作出下列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

(一)安全投入计划;

(二)建设项目计划;

(三)重大设备、设施更新、改造计划;

(四)重大生产工艺流程改变计划;

(五)生产经营布局调整措施;

(六)生产经营场所、项目、设备的发包或出租计划等。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确认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或者安全总监、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其负责人、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工作职责。

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和矿山、金属冶炼单位主要负

责人的变更,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或者安全总监、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告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区级部门。

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安全生产绩效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岗位风险津贴制度。

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或者安全总监、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或者安全总监和其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自任职之日起6个月内,应当经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市级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考核不合格的,不应继续任职。

第二十一条危险物品的生产与储存、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机械制造、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与试验等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需的资金投入。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使用和监督办法,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如实记录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或者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和更新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检查、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购买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应当记录在案。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

第二十三条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的新进从业人员、离岗6个月以上或者换岗的从业人员,以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的有关从业人员,应当进行上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组织考核。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生产经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在劳务派遣协议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职责,保障教育培训费用。未明确职责的,由生产经营单位承担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责任。

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内容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与岗位安全生产要求相适应。教育培训的学时数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录教育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包括下列资料:

(一)教育培训计划;

(二)教育培训内容资料;

(三)教育培训签到表和培训学时记录;

(四)教育培训影像资料;

(五)考试试卷或者有从业人员本人签名的考核记录。第二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平面布局应当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二)生产区域、生活区域、储存区域之间的安全距离以及周边安全防护距离,应当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三)安全设施、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应急照明等应当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生产经营场所不符合以上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禁止下列行为:

(一)利用违法建设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二)擅自变更规划使用功能或者改变场所建筑的主体和承重结构,影响安全生产的;

(三)擅自拆除、停用安全设施、设备的;

(四)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五)违法、违规存放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性和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

(六)将生产、经营、储存危险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臵在同一建筑物内,或者违反国家和本市消防技术要求,将其他生产、经营、储存场所与居住场所设臵在同一建筑物内的;

(七)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并保证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三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生产工艺以及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种类设臵相应的监测、监控、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泄漏以及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备设施。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和本市明令淘汰或者禁止使用的工艺、设备。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检测、检修、更换,并如实记录维护、保养、检测情况。严禁擅自停用、拆除安全防护装臵。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选用、安装电气设备设施,规范敷设电气线路;严禁私搭乱接、超负荷运行。有爆炸危险的工作场所,应当选用符合防爆等级的防爆型电气设备,并保证电气设备安全符合整体防爆要求。

第三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易燃、易爆、强腐蚀、有毒、粉尘、高温以及可能发生坠落、碰撞、触电等危险因素的工作场所和设施、设备的明显位臵,设臵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应当明显、正确、保持完好。

第三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应急措施。

人员密集场所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播放安全告知、张贴安全须知或者悬挂安全警示标志等方式进行安全提示。

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机制,针对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场所、工艺、设备和岗位,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安全风险清单,落实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供排水、供电、供气、供热、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以及地下综合管廊、大型商业楼宇管理服务机构,应当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动态管控安全风险,持续开展动态辨识、评估、预警、预测等工作。

第三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规定,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按规定使用本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情况,并每月向从业人员通报。

第三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或者现场处臵方案,并与所在地区政府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

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服务单位,应当针对服务区域内可能出现的设备设施故障等突发性事件建立专项应急预案。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与周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联动、互助救援措施等内容。

除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外,其他微型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只编制现场处臵方案。

第三十六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人员密集场所单位以及其他大中型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现场处臵方案演练。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年至少组织1次演练。

第三十七条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和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及其他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具体办法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不具备单独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条件的小型和微型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可以与其他邻近生产经营单位联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与专职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

第三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按规定进行报告,不得瞒报、迟报、谎报生产安全事故。事故可能损害周边单位和人员的,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及时疏散。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及时全面落实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整改措施。

第三章 特别规定

第三十九条应当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得超越许可范围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单位以及危险化学品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单位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储存,按照规定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并由专人负责管理。禁止超范围、超量储存危险化学品,禁止危险化学品与禁忌物料混存。

使用少量危险化学品不需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其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及其储存方式、方法、数量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

第四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建立重大危险源辨识登记、安全评估、报告备案、监控整改、应急救援等工作机制,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现场动态监控,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测、检验,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半年向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区级部门报告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监控及安全措施、应急措施的实施情况。对新产生的重大危险源,应当及时报告并依法实施相关管理措施。

第四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配备满足生产经营活动实际需要的特种作业人员,并核实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资格,不得安排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从事特种作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监督特种作业人员按照许可的作业类别和项目上岗操作,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培训、复审。

第四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以及其他危险作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的操作规程,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制定作业方案,按照本单位内部批准权限审批,(二)确认现场作业条件、作业人员上岗资格、身体状况和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符合安全作业要求;

(三)制定应急预案或者应急处臵卡,现场配备应急装备;

(四)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向作业人员说明现场危险因素、作业安全要求和应急措施;

(五)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采取应急措施,停止作业或者撤出作业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危险装臵设备试生产、危险品装卸、危险场所动火、油罐清洗、建(构)筑物拆除、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带电作业、涂装作业、动土作业、有毒有害作业以及涉及重大危险源、油气管道、临近高压输电线路等具有较大危险性的作业,应当执行前款规定。

第四十三条实施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除执行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现场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辨识本单位的有限空间,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臵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

(三)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规定。

(四)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五)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

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从事下列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有关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一)发包、出租生产经营项目、场所的;

(二)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

(三)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从事本规定第四十二条所列作业的。

第四十五条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双方安全生产职责、各自管理的区域范围;

(二)作业场所、设备设施安全生产管理;

(三)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

(四)在安全生产方面各自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五)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

(六)安全生产事故报告、配合调查处理的约定;

(七)其他应当约定的内容。

协议约定免除其中一方法定安全生产责任的条款无效。

第四十六条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和商业性楼宇的产权单位或者产权单位委托的管理单位,应当承担园区或者楼宇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统一协调、督促园区或者楼宇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物业服务单位应当根据物业服务合同,对其服务管理区域的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并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处理;无法处理的,应当及时联系相关专业单位处理。

第四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为大型群众性活动或者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设臵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由承办单位负责,并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验收。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法律、法规对违反本规定行为的法律责任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设定的行政处罚,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决定。

第四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场所、设施不具备本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或者存在本规定第二十八条所列情形之一的,按照《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予以关闭。

第五十条生产经营单位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生产经营的,依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处罚。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超越许可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第五十一条应当取得安全生产许可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场所、储存方式、方法或者储存数量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的,按照《危险化学品条例》第八十条规定处罚。

使用少量危险化学品不需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其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或其储存方式、方法、数量不符合国家或本市有关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的,按照《安全生产法》第九十条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第五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四条隐患排查治理相关规定的,分别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罚。

第五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四条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本规定设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配备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数量不符合要求的;

(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或者安全总监和其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本规定在任职之日起6个月内经考核合格的;

(三)未按照本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或者未按照本规定建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录教育培训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的;

(四)未按照本规定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应急措施的;

(五)未按本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或者未按照本规定将应急联动等内容纳入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的;

(六)未按照本规定核实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安排无证、假证或者逾期未培训复审人员上岗作业,或者未督促特种作业人员按照许可的作业类别和项目进行作业的。

第五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施、设备设臵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或者未保持安全警示标志明显、正确、完好的;

(二)安全设备设施的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对安全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的;

(三)未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和定期更新劳动防护用品,或者提供和更新的劳动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四)使用国家和本市明令淘汰或者禁止使用的工艺、设备的。

第五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八条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

(二)进行爆破、吊装以及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作业,未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

生产经营单位对新产生的重大危险源,未按照本规定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关管理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从事本规定第四十二条第二款所列具有较大危险性的作业,未制定作业方案、未按照单位内部批准权限审

批、未落实相关安全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本规定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

(二)未执行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本市地方标准形式制定出台的安全操作技术要求,或者未按照本规定制定相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

(三)未按规定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检测,或者擅自拆除、停用安全防护装臵的;

(四)未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选用、安装电气设备设施,规范敷设电气线路;或者由爆炸危险的工作场所电气防爆不符合要求的;

(五)从事本规定第四十二条所列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的;

(六)未落实本规定第四十三条所列的有限空间管理要求的;

(七)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和商业性楼宇的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和物业服务单位违反本规定未进行统一协调,或者未开展经常性检查的;

(八)未全面落实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整改措施的。

第五十八条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严重违法行为,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纳入企业失信记录,实施联合惩戒。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九条本规定所称生产经营单位,是指从事生产或者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参照执行。

本规定所称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指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最终决策权的人员,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参与经营管理的法定代表人、投资人和实际负有本单位生产经营最高管理权限的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委托或者授权承担其管理职责的人员,承担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同等的安全生产责任。

本规定所称人员密集场所是指:

(一)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

(二)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

(三)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交通枢纽、长途客运车站、民用机场的候车、候机厅(楼);

(四)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

(五)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

本规定企业规模划分标准按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执行。

第六十条 本规定自年月日起施行。

第三篇:武威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武威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和《甘肃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主体责任主要包括:管理责任、保障责任、岗位责任和监督责任。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要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安全生产标准、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管理责任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主要包括制度管理责任、人员管理责任、现场管理责任、事故报告责任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责任。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据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涵盖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和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一)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二)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三)安全生产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

(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五)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六)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七)操作规程及岗位标准化管理制度;

(八)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九)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十)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十一)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十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使用、管理制度;

(十三)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护制度;

(十四)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

(十五)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十六)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十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调查处理、档案管理制度;(十八)其他符合本行业、本单位生产特点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与管理制度相对应的安全生产记录、台帐等基础资料管理

制度,主要包括:

(一)安全会议记录;

(二)安全检查记录;

(三)隐患整改记录;

(四)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五)“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记录;

(六)劳动保护用品采购发放记录;

(七)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置记录;

(八)各类伤亡事故记录;

(九)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记录;

(十)安全投入台帐;

(十一)劳动用工台帐;

(十二)风险抵押金管理台帐;

(十三)工伤保险台帐;

(十四)安全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台帐;

(十五)事故隐患台帐;(十六)特种设备台帐;(十七)特种作业人员台帐;(十八)危化品采购使用销售台帐;

(十九)其他符合本行业、本单位生产特点的安全生产记录、台帐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认真组织开展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并将教育培训计划及实施情况及时报市、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二)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的有关规定;

(四)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五)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方法;

(六)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七)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及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防范;

(八)安全设施、设备、工具、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维护和保管知识;

(九)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十)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十一)其他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从业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

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认定的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发给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认定的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后,由培训机构发给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性质对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和结果应当记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档案。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新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进行强制性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工段、区、队)和班组级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应建立健全班组检查、车间检查、分厂(场)检查、综合部门综合检查、有关负责人重点检查和群众性检查等有机结合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

(二)设备、设施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三)是否超过核定的生产能力、强度或者定员进行生产。

(四)有毒、有害等危险作业场所是否处于安全作业状态。

(五)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六)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七)发放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从业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和熟练使用。

(八)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强令从业人员冒险作业行为;指挥人员对从业人员的违章违纪行为是否及时发现和制止;对事故预兆或者已发现的事故隐患是否及时采取措施。

(九)危险源的检测监控情况;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编制完善、演练,以及对演练后发现的问题是否进行修改完善。

(十)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备、设施上是否设置了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十一)是否存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若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现场处理措施;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到安全区域,并及时上报。

(十二)生产经营单位认为应当检查的其他安全生产事项。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经常性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安全生产检查要做到班组(岗位)一天一查、车间一周一查、厂级一月一查、公司一季一查,每次检查的内容、结果、整改情况必须记录在案,并由检查人员、复查人员签字。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按“三定四不推”(三定是定措施、定时间、定负责人;四不推是班组能解决的,不推到工段;工段能解决的,不推到车间;车间能解决的,不推到厂;厂能解决的,不推到上级。)原则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暂时难以整改的,应当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排查治理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撤出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事故隐患立即进行整改,并向市、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档案,依法进行重大危险源申报、评估和定期检测检验,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负全面责任,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等级定期对重大危险源委托评价机构进行评估;

(二)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并报市、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三)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四)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或安全监控设施,保证安全监控系统或监控设施有效运行;

(五)对重大危险源场所及其仪器、仪表、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检测检验和维护、保

养,确保完好,并记录在案;

(六)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示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主要危害和防控应急措施内容;

(七)制定并及时完善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每年开展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演练;

(八)保证重大危险源管理所需资金投入。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区、生活区、储存区之间应当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和仓库周边的安全防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安全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安全出口。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当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不得瞒报、迟报、谎报生产安全事故。

(一)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坚守岗位,配合事故调查,妥善处理善后事宜,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

第三章 保障责任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保障能力,落实安全生产保障责任。主要包括投入保障责任、组织保障责任、技术保障责任、应急救援保障责任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保障责任。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确保本单位安全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需要;安全生产投入必须纳入本单位财务预算,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对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交通运输、民爆物品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足额提取安全费用,专门用于安全生产。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资金投入主要用于下列事项:

(一)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建设、改造和维护以及工艺更新;

(二)安全事故隐患整改、职业卫生条件改善和安全标准化建设;

(三)安全生产评价评估、检测检验、咨询论证等技术服务;

(四)劳动防护用品、应急救援器材药品配备;

(五)安全检查所需交通工具、设备仪器、通讯器材购置;

(六)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科技开发、奖励等;

(七)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及善后;

(八)安全生产保障所需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六条 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生产

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提高事故抗风险能力。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为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并可根据安全生产实际为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运输、野外、矿山开采等高危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一)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三)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第二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安全生产会议、安全例会必须由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主持。会议应当有完整的记录,载明议定的事项,事故隐患整改的人员、措施和期限。会议记录、纪要应纳入档案管理。

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行业安全标准化要求,在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各岗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科学化,建立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第三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一)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在编制项目设计文件时,要同时编制安全设施的设计文件;

(二)建设项目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安全设施的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

(三)在生产设备调试阶段,要同时对安全设施进行调试和考核,对其效果作出评价;

(四)安全设施的设计和竣工验收须报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验收。

第三十二条 矿山建设项目、用于生产或者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使用危险化学品作为生产原料和设备设施构成重大危险源等危险性较大的建设项目,在立项前要依法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竣工后要进行竣工验收评价。

第三十三条

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方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后,不得降低安全生产条件。

第三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及时淘汰陈旧落后及安全保障能力下降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与技术,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第三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和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有关安全生产条件或者资质进行审查,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不得发包、出租。

第三十六条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并经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审查。生产经营单位负责对承包、承租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统一协调、管理。特殊行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十七条

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第三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规定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安全设施、设备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做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第三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高空、爆破、吊装、基坑、边坡开挖、设备大修、建筑(构筑)物拆除、有限空间、动火、临时用电(带电)、临近高压输电线路等危险作业,应当制定专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施工(作业)方案,指派专人现场指挥。

第四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落实,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定的工作条件,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健康。

(一)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应当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

(二)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每年向其所在地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接受监督管理;

(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职业危害公告栏和警示标识,公布有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以及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

(四)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向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五)生产经营单位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经常处于工作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第四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无偿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劳动防护用品。

第四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第四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操作岗位应急处理措施;预案和措施必须予以公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并报市、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第四十四条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定期进行演练。无应急救援组织的单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第四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改制、破产、收购、兼并、整合、重组等产权变动期间,产权的转让方和受让方应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产权变动合同中约定有关安全生产管理事项。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约定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事故发生单位的实际控制人承担相应后果。

第四章 岗位责任

第四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层级清晰、职责明确、权责对等、奖罚分明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要求,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第四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主要负责人(董事长、总经理)的安全生产责任;

(二)主管安全生产工作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三)其他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五)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各管理处室、分公司、车间)和部门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六)班组和班组长的安全生产责任;

(七)具体岗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四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定期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督促其他分管负责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有效组织事故救援,协助、配合事故查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协助主要负责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的汇报,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二)负责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督促落实本单位各部门、各岗位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三)落实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查处作业过程中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四)对服役使用的设施设备、工艺流程和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定期组织检查和检测检验,保证设施设备完好性、工艺流程的安全性和职业卫生状况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

(五)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监控,组织排除或治理安全生产隐患,协助、配合事故查处;

(六)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第五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按照“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协助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主管负责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并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承担相应领导责任。

第五章 监督责任

第五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履行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未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而导致的后果负责。

第五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本单位确定的安全生产具体责任,逐级逐岗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对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定期考核;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结果应列入各级、各类人员总体工作业绩考察的重要内容,落实奖惩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

第五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发挥董事会、股东会、职代会监督作用,自觉接受工会和职工监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法律、法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五十五条 本规定自2010年8月1日起施行,有限期5年。

第四篇:甘肃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甘肃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第一条 为了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适用本规定。

法律、法规、规章已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主要包括: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物质资金、教育培训、安全管理等保障责任,事故报告、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责任。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情况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其他负有安 1 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安全生产标准、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其他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生产车间(区队)负责人、生产班组负责人、一般从业人员等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并逐级进行落实和考核。

本规定所称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包括董事长、总经理、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以及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实际控制的其他人员。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负责,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并督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落实;

(三)确定符合条件的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

(四)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落实本单位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并配备安全技术人员;

(五)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向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

(六)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依法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规定;

(七)组织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八)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九)依法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 3 全文化建设和班组安全建设工作;

(十)组织实施职业病防治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保护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十一)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十二)及时、如实报告事故,组织事故抢救;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技术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二)参与本单位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督促本单 4 位其他机构、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三)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和目标,并进行考核;

(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

(五)监督本单位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和技术措施的落实;

(六)监督检查本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安全生产资质、条件的审核工作,督促检查承包、承租单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七)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监督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使用和管理;

(八)组织落实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措施,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事故隐患,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督促落实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九)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不得瞒报、迟报、谎报生产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后,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应当坚守岗位,立即组织救援,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信息披露事宜。

第九条 矿山、金属冶炼、道路运输、建筑施工单位,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运输单位和使用危险物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一)从业人员不足100人的,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不足300人 6 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2名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至少应当有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三)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最低不少于3名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至少应当有2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四)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上的,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不低于从业人员5‰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至少应当有3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第十条 第九条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一)从业人员不足100人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不足300人的,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三)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2 7 名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至少应当有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四)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上的,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不低于从业人员3‰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至少应当有2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人员从事作业的,劳务派遣人员应当计入该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人数。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作出下列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

(一)安全投入计划;

(二)建设项目计划;

(三)重大设备、设施更新换代计划;

(四)重大生产工艺流程改变计划;

(五)生产经营布局调整措施;

(六)生产经营场所、项目、设备的发包或出租计划等。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支持安全生 8 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管理职责,并保证其开展工作应当具备的条件。

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当书面告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由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相关负责人、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相关机构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工会代表以及从业人员代表组成。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和审查本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

安全生产委员会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会议,会议应当有书面记录。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岗位安 9 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

(一)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风险;

(二)作业过程需穿戴的劳动防护用品;

(三)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的相关安全要求和禁止事项;

(四)作业现场的应急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岗位作业人员应当对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作业环境、现场管理等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聘用合同以及与劳务派遣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病危害的事项。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签订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依法应当承担责任的协议。

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 10 现场劳务派遣人员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履行安全生产保障责任,不得将安全生产保障责任转移给劳务派遣单位。

第十七条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申报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定期检测、评价。

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从业人员,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从业人员。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承担。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对新进从业人员、离岗6个月以上的或者换岗的从业人员,以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后的有关从业人员,及时进行上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对在岗人员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再教育培训活动。

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生产经营单位与 11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在劳务派遣协议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职责。未明确职责的,由生产经营单位承担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教育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第十九条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岗位安全操作技能;

(四)安全设备、设施、工具、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和保管知识;

(五)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应急措施、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自救互救知识;

(六)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七)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八)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内容。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 12 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利用先进技术和方法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监测与预警监控系统,实现风险的动态管理。发现事故征兆等险情时,应当立即发布预警预报信息。

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享有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因改制、破产、收购、重组等发生产权变动的,在产权变动完成前,安全生产的相关责任主体不变;产权变动完成后,由受让方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受让方为两个以上的,由控股方承担安全生产责任。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出租的,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一)查验承包、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范 13 围、资质和有关人员资格;

(二)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向承包、承租单位书面告知发包项目、出租场所的基本情况和安全生产要求;

(三)统一协调管理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四)定期检查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二十三条 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和协调。

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双方安全生产职责、各自管理的区域范围;

(二)作业场所、设备设施安全生产管理;

(三)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

(四)在安全生产方面各自享有的权利和 14 承担的义务;

(五)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六)生产安全事故报告、配合调查处理的约定;

(七)其他应当约定的内容。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悬挂、挖掘、大型设备(构件)吊装、危险装置设备试生产、危险场所动火、建(构)筑物拆除以及重大危险源、油气管道、受限空间、有毒有害、临近高压输电线路等作业的,应当按批准权限由相关负责人现场带班,确定专人进行现场作业的统一指挥,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和监督,并由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实施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其他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危险作业的,应当在作业前与受托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及本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2009年11月27日省人民政府令第61号发布的《甘肃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同时废止。

第五篇:甘肃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甘肃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

第61号

《甘肃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已经2009年11月18日省人民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徐守盛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甘肃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主体责任主要包括:管理责任、保障责任、岗位责任和监督责任。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要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安全生产标准、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管理责任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主要包括制度管理责任、人员管理责任、现场管理责任、事故报告责任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责任。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据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和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一)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二)安全生产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

(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四)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五)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六)操作规程及岗位标准化管理制度;

(七)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八)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九)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

(十)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护制度;

(十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三同时”制度;

(十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十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调查处理、档案管理制度;

(十四)其他符合本行业、本单位生产特点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教育督促从业人员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 和安全技术措施,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确保从业人员培训合格后上岗作业。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行为。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档案,依法进行重大危险源申报、评估和定期检测检验,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根据安全生产的重点环节,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暂时难以整改的,要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每次安全检查的内容、结果、整改情况要记入台帐,并由检查人员、复查人员签字。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区、生活区、储存区之间要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和仓库周边的安全防护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标志明显、符合紧急疏散要求的安全出口。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要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要按照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不得瞒报、迟报、谎报生产安全事故。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同时必须坚守岗位,立即组织救援,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依法妥善处理事故善后工作。

第三章 保障责任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安全生产保障责任。主要包括投入保障责任、组织保障责任、技术保障责任、应急救援保障责任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保障责任。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保证本单位安全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需要。安全生产投入必须纳入本单位经费预算。安全生产投入主要用于下列事项:

(一)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建设、改造和维护;

(二)安全事故隐患整改、职业卫生条件改善和安全标准化建设;

(三)安全生产评价评估、检测检验、咨询论证等技术服务;

(四)劳动防护用品、应急救援器材药品配备;

(五)安全检查所需交通工具、设备仪器、通讯器材购置;

(六)安全生产科技开发与应用、宣传教育和奖励;

(七)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及善后;

(八)安全生产保障所需的其他费用。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规模在300人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要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委托和聘用具备国家注册安全资质的人员提供安全管理服务。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安全标准化达标有关规定,在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各岗位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对安全标准化建设持续达标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予以表彰奖励。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

(一)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在编制项目设计文件时,要同时编制安全设施的设计文件;

(二)建设项目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安全设施的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

(三)在生产设备调试阶段,要同时对安全设施进行调试和考核,对其效果作出评价;

(四)安全设施的设计和竣工验收须报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验收。

第十七条 矿山建设项目、用于生产或者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使用危险化学品作为生产原料和设备设施构成重大危险源等危险性较大的建设项目,在立项前要依法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规定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保证安全设施、设备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要做好记录,并由相关人员签字。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劳动防护用品。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并可根据安全生产实际为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运输、野外、矿山开采等高危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操作岗位应急处理措施。制定的预案必须予以公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

第二十二条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要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定期进行演练。无应急救援组织的单位,要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改制、破产、收购、兼并、整合、重组等产权变动期间,产权的转让方和受让方要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产权变动合同中约定有关安全生产管理事项。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约定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事故发生单位的实际控制人承担相应后果。

第四章 岗位责任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责任人员、责任内容,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

(一)主要负责人(董事长、总经理)的安全生产责任;

(二)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和其他分管负责人(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的安全生产责任;

(三)部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各管理处室、分公司、车间)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四)班组长的安全生产责任;

(五)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负责,职责如下: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定期研究安全生产问题,督促其他分管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有效组织事故救援,协助、配合事故查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协助主要负责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具体职责是:

(一)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的汇报,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二)落实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查处作业过程中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法劳动纪律的行为;

(三)对服役使用的设施设备、工艺流程和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定期组织检查和检测检验,保证设施设备完好性、工艺流程的安全性和职业卫生状况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

(四)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监控,组织排除或治理安全生产隐患,协助、配合事故查处;

(五)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按照“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协助主要负责人和主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并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承担相应领导责任。

第五章 监督责任

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未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而导致的后果负责。

第二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据安全生产制度划分具体责任,逐级逐岗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定期组织考核。

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情况列入经营管理人员业绩考察的内容。

第三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股东会、职代会的监督作用,自觉接受工会和职工的民主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法律、法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

下载关于深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深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圳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2018

    深圳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解读《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解读《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2013年1月16日,省政府第13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姜大明省长于2月......

    湖南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2018实施方案

    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和《湖南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实施方案 根据《湖南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2018年实施方案》、南岳区安全生......

    庆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庆阳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落实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切实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进一步夯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全面提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

    关于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附件: 关于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严格安全生产业绩考核的指导意见 为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生产业绩考核工作,促进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并对未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导致的后果负责。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第一节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的直接承担主体。《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安全......

    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

    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 2007-08-23 08:46:16 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 冀政[2006]69号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