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留守儿童死亡“魔咒”,毕节到底怎么了(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23:4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陷留守儿童死亡“魔咒”,毕节到底怎么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陷留守儿童死亡“魔咒”,毕节到底怎么了》。

第一篇:深陷留守儿童死亡“魔咒”,毕节到底怎么了

好问律师APP

www.xiexiebang.com 深陷留守儿童死亡“魔咒”,毕节到底怎么了

许多做突发新闻和调查报道的记者,内心都会遭遇一种纠结。碰到大的事件,他们会很兴奋,因为能有机会大显身手。但同时,这样的事件总会伴随生命的陨落或者普通人命运的跌宕,让人痛心。新闻热点过去,事件会被公众忘记,活着的人还得将人生继续。

河北肃宁公安局政委薛永清在枪击案中牺牲,几乎一天后的同一时间,他的妻子以跳楼的方式结束生命。用河北警方某高级警官的诗句来说,“你只是纵身一跃,就完成了一段传奇”。薛妻这番惨烈举动的原因,除了外界赋予的“殉情”,应该还有她对未来生活绝望到了极致。肃宁这个事情迟早会消失在公众眼界,可还有更多普通警察和家属们在继续忍受苦与累。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需要得到重视。

死去不易,活着更难。这是学者研究农村自杀问题的感触,但先前针对的基本都是老年人。没想到,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的4名留守儿童,6月9日晚在家中服用农药身亡。当时的具体情形现在已经无从知晓,新华社记者了解到,警方的初步结论是疑似集体喝农药自杀。七星关区区委宣传部负责人此前表示,孩子家中有1000多斤玉米,几十斤腊肉,甚至还有3000多元存款,以此澄清“儿童自杀是因为生活困难”的传言。

孩子们喝农药的原因并不是生活缺乏保障,当地政府似乎可以松口气了。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很严重,根据研究人员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在贵州和安徽两地,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12.88%和20%。一个走向暮年的老人自杀,还不难理解。可尚未绽放的花朵,却过早的自我凋零,该是遇到怎样的寒流,发生了什么不可挽回的变故?有报道说,毕节的这4个孩子遭遇过家暴,性格孤僻。在我看来,如果他们仅仅因为贫困而想走上绝路,倒还好办,毕竟用钱就能解决。症结如果出在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危机,事态就更为严重和复杂。

“怎么又是毕节”,这两天,毕节市相关领导的脸可能会发烫,耳边响起“啪啪”声。3年前的冷雨夜,还是在七星关区,5个留守儿童躲进垃圾箱生火取暖,全部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当时的毕节市长痛心疾首,布置了很多应对措施。根据当地官网的信息,毕节市从上往下都动了起来,比如排查建档、控辍保学、实行好问律师APP

www.xiexiebang.com 代理家长制度等。七星关区民政部门甚至对留守儿童“包保到人”,实行24小时轮流管理看护。效果怎样,已经不用我再多说。

这种突发事件之后的突击表态,耳熟能详。在应对新闻热点带来的舆情危机时,地方政府如果仅仅“对事不对人”,为的只是给外界和上级一个交代,缺乏面向底层的人文关怀,就只会就事论事。一旦新闻事件过去,种种部署和安排都必然形同虚设。

包括前面说的两起事件在内,这几年毕节深陷留守儿童的“魔咒”。比如,2013年12月,5名儿童在放学路上被农用车撞死;2014年4月,毕节又曝出多名小学生被老师强暴,其中大多受害者也是留守儿童。毕节究竟怎么了?还有多少地方也存在毕节的问题?

说起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这个革命老区身上最显眼的关键词是“贫困”,处于喀斯特地形区域,身患“生态癌症”,典型的“穷山恶水”。它还有个特殊的身份——毕节试验区,除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外,控制人口是主要任务之一。像毕节这样的地方,贫穷并且自然条件差,本地经济发展很难。人口多,劳动力过剩,外出打工就成了不二选择。目前情况下,地区间的工资差距不易缩减。城乡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短期内很难缩小。想让打工的农民回乡,基本不可能;让子女跟着一起出去,现实条件又不允许。各地留守儿童大批存在的现象,将会持续较长时间。

有研究者认为,改革户籍制度、降低入学门槛,让儿童能够和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起生活,这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这些方面的举措,已经超出了基层政府的治理范围,地方政府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这么干,这个建议需要得到“顶层设计”。

除此之外,还得考虑到一个现实状况:假若这些制度性问题都解决了,打工的家长也未必愿意带着孩子一起生活。他们本来就想赚取高工资收入和低生活成本的差额,负担不了多名子女在城里的各种开支。虽然治标不治本,在没找到更好办法之前,眼下要应对留守儿童的各种问题,基层政府和村社组织仍是主力。物质保障是个前提,心理抚慰和教育轻视不得。这一轮新闻热点会很快过去,毕节的官员们得记住:对事,更要对人。好问律师APP

www.xiexiebang.com

经历前一个夜晚的雷电暴雨之后,昨天的北京城清澈明亮。歌词里说,阳光总在风雨后。对于个体生命的社会保障而言,总要经历风雨才能看到彩虹,代价未免太大了些。来源共识网

小编提示:儿童本应快乐的成长,我们需要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第二篇:毕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毕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刘勇高

贵州省织金县委党校552100 中共毕节市委党校2017年校级课题研究成果Bjdx201727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为了改变生存状况不得不走入城市打工,这类人群的广泛流动,使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数由祖辈,甚至由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照顾。缺少了父母在情感上关怀和呵护,他们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解决对策

依据《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超过6000万。大量的留守儿童长时间都见不到父母,与父母联系很少,其实父母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与孩子联系、交流,同时定期探望孩子,以减少留守儿童的不安和困惑,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指标。但事实并不如此,许多留守儿童不仅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而且还存在失学、无人照顾等困境。以毕节为例,不断被报道的留守儿童案例令人惋惜,数量巨大的留守儿童群体生存现状堪忧,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毕节市处于贫困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为改变贫困的经济状况,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因此留守儿童较多。目前毕节市约有农村留守儿童37万人,而其中无人监护的多达3000多人。由于父母照顾、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毕节2015年被媒体报道了许多涉及留守儿童的事件。2015年5月,七星关区田坝镇一名小学校长性侵6名留守幼女;6月,七星关区4名无人监护留守儿童在家中服农药中毒死亡.7月,毕节市一中学八年级的一名留守学生被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小巷围殴丧命;8月,两个留守儿童在家中被杀害。多起案件的发生折射出留守儿童存在的安全、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这值得国家和社会的深思,需要政府出台有力的政策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1、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原因分析 1.1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人均消费水平较高,相比之下,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劣势,农村家庭贫困现象较为普遍。为了提高经济收入以及生活水平,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到城市工作,但由于其经济能力有限,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中。

1.2外出务工人员时间、精力不足

外出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有限,大多从事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作,没有多余的时间知精力来照顾孩子,且大多数长时间在城市中打工,没有空闲回家陪伴孩子,因此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1.3收入水平较低

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较低,且不够稳定,远远不及城市职工的收入,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无法保障整个家庭在城市中日常生活的花费。

1.4户籍的限制 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制户籍制度,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不能在城市里的学校顺利入学,即使有学校接受,也需要高额的入学费用,很多学校以户口不在片区为理由,收取借读费或者插班费,其父母大多无法承受高额的费用。另外面向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建立的学校多为民办学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这些学校由于缺乏教育资金,校舍简陋,基础设施差,甚至存在安全隐患,面临被取缔的尴尬境地,有些甚至不如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高,父母不愿意孩子在这样的学校就读。

2、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2.1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打架斗殴。

2.2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

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在饮食方面,只能维持基本的温饱问题,吃好是不敢奢求的了。而这一时期的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这些孩子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多数孩子营养严重不良。这些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或者没有大人陪同去医院治疗,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扛”。2.3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而祖辈们年事已高、文化素质不高,有的甚至没有文化,基本上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又由于他们忙于农活,根本无睱顾问,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且学校与家庭间的沟通较少。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现象。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

2.4安全问题

由于监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监护人缺乏相关的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又比较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据统计,在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近年来,农村留守女童受性侵害的现象越来越多。而留守女童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3、对策研究

3.1让留守儿童尽量享受到父母的关爱

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最后,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措施。

3.2学校教师要关爱留守儿童

(1)加强管理,多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与其祖辈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孩子常常是疼爱有余而监管不足。他们娇惯溺爱孩子,缺乏对孩子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为加强留守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规范管理制度;可将留守学生责任到人,让教师与留守学生结队帮扶,经常挤出时间家访,电话联系其家长,与家长互换信息,掌握留守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管理。针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工作,帮助留守儿童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弥补家庭亲情缺失,给问题儿童营造家的氛围,让问题儿童也能享受“家”的温暖与幸福。

(2)倾注情感,多交流。留守儿童的父母和监护人无暇顾及孩子,留守儿童感情上得不到正常交流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缺少父母的呵护和教育,这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不利影响。多数留守儿童并不是缺少生活来源,而是缺乏关爱、缺乏抚慰。公安部门曾提出两个“大多数”问题: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是留守儿童。教师要重视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尽量抽出时间与他们谈心,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排除他们的忧虑,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最大帮助与鼓励。让他们走出情感阴影,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3)利用活动,多鼓励。大部分留守学生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教师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4)瞅准机会。留守学生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学生。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留守娃。部分留守学生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教师要珍视留守学生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

3.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益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1)整合社会育人资源,构建良好社会环境。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教育问题,但更多的责任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要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农村村小建设。要拓展思路,增强建设新农村的后劲。形成“乡一校一班”的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网络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留守儿童关爱领导小组,为农村留守儿童形成关爱社会氛围。要依靠政府强有力部门整顿、清理学校社区周围的文化环境污染,依法取缔不健康的黑网吧、游戏厅。要建设和开放青少年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优化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在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2)改进学校教育方式,营造良好教育氛围。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经常与他们的家长和监护人联系和交流,及时地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

(3)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创设良好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将来他们踏人社会,影响其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火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象。”同时,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并将其有意识地融人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协调好打工挣钱和照顾孩子两者之间的关系。

4、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不仅包括父母不在身边照顾、监护人监管不力,政府有关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政策缺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但一直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近年来,由于个别的案例被媒体报道,才逐渐得到各方关注。在此期间,一些问题随着时间的积累更为严重,情况更为复杂,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国家和社会采取相关措施予以解决。本文针对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保障政策的不足,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政策,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4.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要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水平,首先,应不断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学界应该积极敦促政府出台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医疗、安全、心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保障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其次,明确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使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生活的各项政策法规更具实际操作性,切实实施保障留守儿童利益的相关条款。最后,在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把重点放在其存在的问题上,给予针对性的照顾。

4.2改革户籍制度

政府要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中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文化权利和社会权益。通过逐步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使城乡居民在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差距逐步降低。引导农村劳动力在城乡的流动中,与家庭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进而减少留守儿童数量,更好地照顾孩子。4.3改善农村教育水平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制定特殊的政策,如免收其学费、书费以及各种学杂费。首先在学校教育方面,政府财政要对农村留守儿童聚集的学校给予政策以及财政上的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学校的师资配备力量,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大学生支教,为教师提供出外交流学习的机会,以提高其教学水平,使更多的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其次在家庭教育方面,可以由政府从村委会和学校中挑选合适的人选担任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由政府补贴提供服务,对留守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引导。在学校中开设家庭教育课程,由专业老师扮演父母的角色向留守儿童教授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教育,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弥补其父母不在身边而导致的家庭教育缺失。

4.4加强安全保障

在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通过播放教育片、纪录片或图片展等方式,培养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讲授基本的避免生活中受伤害的方法以及提高解决简单的安全危机的能力。由学校安排专门人员接送留守儿童上学、放学,保护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周末和假期时,由村委会指派专门人员上门定期检查安全设备和电器厨具,降低安全隐患。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和整理,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状况。同时,应加强村委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进行追踪了解,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和管理。村委会应组织留守儿童进行常规体检并对其父母或监护人进行即时反馈,使其父母可以准确了解孩子的情况,并根据档案记录及时进行帮扶,保障其基本生活。4.5提升社会关注度

政府应重视社会力量,调动社会积极性,提升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关注度。政府可以通过媒体等手段让人们了解到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呼吁爱心人士设立慈善基金、组织相关的慈善募捐活动,组织优秀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同时提高社会公众公益意识,利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帮助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只有政府、社会、家庭形成合力,才能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发展及社会和谐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是近年来社会经济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困境,建议相关部门应不断健全留守儿童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其成长环境,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提供基本保障的制度安排。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是针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所建立的保障项目,主要是为解决其在生活、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困境。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各界携手起来,共同努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愿全社会共同呵护农村留守儿童!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简析[J].文教资料,2013(12). [2]董溯战.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权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2(2). [3]叶敬忠.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6.[4]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8-02-29(1).[5]张会波.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3:51-53.[6]刘云涵.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政策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

[7]仇晓光,于靓.保障民生法律问题研究一一以“留守儿童”社会保障为中心的考察[J].法制与社会,2014(1).

[8]刘欣然.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政策问题浅析[2].保障论坛.2011(5).

课题组成员:刘勇高 卢林刚 余桂兰 龙昌江 课题组组长:刘勇高

《毕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课题组

二0一七年十月十五日

第三篇:调查了留守儿童之后

调查了留守儿童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有很多感触。他们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没有在身边,缺失了很多同龄伙伴本应享受的幸福,本应感受到的温馨。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为自己的芭比娃娃扎头发,穿衣服的时候,也许他们都要去担当起家里的一份责任。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正是因为家里窘迫,家徒四壁,自己的父母才外出打工,挣钱。我见过的这样的孩子很多,他们没有其他孩子漂亮的衣服,没有其他孩子的任性,因为当想要撒娇的时候,爸爸妈妈还在很遥远的他乡,有的在工地上,有的在工厂里,年少的孩子,还不懂得思念的滋味,还不会去计较父母的离乡背井。我从他们身上,了解到了坚强的意义,也更懂得去感恩,感激我小时候默默在身边照顾我的父母,更会去珍惜那一份亲情。

从留守儿童的问题上,我想到了把握自我。虽然他们还很懵懂,但心理学上说一个人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处于性格的塑造期,有的人会很好地过渡,有的人却很叛逆,从此就走上了歧途。当父母都不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尤其需要自己把握,要明白自己应该选择怎样的路,而不是随波逐流。我想给他们的祝福是: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能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如果他人的意志左右不了你,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如果昏惑的骚扰动摇不了你的信念。那么,就算是独自一人,那也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勇士。

在留守儿童的问题上,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习。因为父母远在他乡,根本无法辅导他们的学习,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许不能处理的很好,我所认识的那些留守儿童,大多都是和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们也不能解决那些问题,老师们精力有限,也不会对每个同学都无微不至的关心。所以,我更加能感受到那句“乖书自读”的真正涵义,也更懂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果他们有一天能发奋,那将是社会的栋梁。我周围的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生活在边远的农村,当城市里的孩子周末去少年宫学习各种艺术特长,和爸爸妈妈去博物馆、科技馆参观的时候,他们却背上小背篓在田埂上挖野菜,这也许有点不公平。所以我觉得在假期的时候,有机会应该去大城市看看,开开眼界,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而不是祖祖辈辈都住在大山深处。虽然说他们的起点没有其他人高,但只要有信仰,并为之奋斗,就能改变处境,人生的意义不是拿到一副好牌,而是如何打好一副坏牌。

实践了这次活动之后,我的心情很复杂。现在我们关心的是留守儿童的问题,这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角度,还有很多很多。忽然想起我自己的父母,我初中就去外面读书了,一年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时间不多。虽然算算都很多年一个人在外了,但是我觉得自己的根就在那里,像一只风筝,不管飞多高多远,那根线都在父母的手里。那种感情就叫做牵挂,古话说“父母在,不远游”,但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我没有做到。只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好好陪在他们身边,亲手做一桌菜给他们尝尝。

第四篇:贵州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舆情研究

贵州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舆情研究

一、舆情综述

6月9日,贵州毕节4名留守儿童在家喝农药自杀,引发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起初,媒体归因为“生活贫困”,导致政府遭到舆论围攻;之后当地政府通过针对性回应,多方联动处置,迅速扭转舆论。后期,男童遗书、女童身上伤痕等细节导致舆情反复,警方作出回应后舆情有所回落,但诸多意见领袖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层反思引发较高关注。总体而言,相比于3年前的毕节流浪儿童垃圾箱取暖死亡事件,本事件中舆论情绪呈现出更理性的态势。

二、舆情趋势

1.官网通报引微博热炒

6月10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政府网站发布一则通报《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儿童疑似农药中毒死亡》,文中称:“6月9日23时30分许,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接报后,市、区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赶赴现场处置。目前,公安机关对死亡原因展开调查,有关善后工作有序开展。”

当日19时59分,澎湃新闻在其网站、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同步发布报道《“贵州留守儿童疑在家中喝农药自杀 生前穷得只吃玉米面”》,称4个孩子1男3女,最大的哥哥13岁,最小的妹妹5岁,文章大篇幅描写了4名儿童“没有生活费辍学在家”、“唯一的食物是去年种的玉米”等细节,迅速引发舆论关注。

尤其是微博平台上,“@澎湃新闻”的相关内容转评量迅速达到万余次,随后,“@人民日报”、“@扬子晚报”、“@头条新闻”等媒体官微纷纷转发,形成的二次传播使舆论随即被引爆。“留守儿童”、“自杀”、“太穷了”等词汇交织汇集在舆论场,强烈刺激着网民情绪。2.媒体追踪报道掀起舆论高潮

6月11日,媒体除对留守儿童死亡时间进行报道外,多家媒体围绕留守儿童现状展开报道,相关舆情持续发酵。新华网报道《贵州毕节4名儿童系服农药中毒死亡目前父母联系不上》,《北京晚报》报道《探访贵州毕节留守儿童现状 2张床睡8个人环境很恶劣》,中青网报道《毕节4留守儿童自杀续:村民称其无人陪伴相依为命》,持续掀起舆论热议高潮。中新网刊发的一组照片《探访贵州毕节留守儿童房屋破旧无电灯》,更引发网民高度关注,图片中矮旧破烂的土房、四处漏风的窗户,极具视觉冲击效果。

与此同时,有媒体再度翻炒2012年毕节五男童殒命垃圾桶一事,还有媒体总结了毕节近两年来发生的多起留守儿童权益受损事件,引发舆论热议。多数网友表示,三年左右的时间,两次严重事件,折射出政府的缺位。当地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广受批评,而相关政府官员再次被推向了舆论封口浪尖,诸如知名评论人士陈杰人发表的《贵州毕节书记市长你们拿什么来赎罪?》等批评文章受到了较高的关注。3.官方调查处置令舆论转向

12日,面对舆论质疑“贫困致孩子自杀”等说法,贵州省民政厅官网发布《关于毕节市七星关区张启刚等4名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初步调查通报》。文中称,2012年4月至今,该户共领取低保金等民政救助资金6627元;该户目前还有玉米约1000斤,腊肉约50斤,银行存折余额为3586.02元;该户拥有砖混结构三层楼房,约200平方米,建筑成本在10万元以上,生活水平算是中等水平。通报发布后,《毕节否认“贫困致四儿童自杀” 警方确认系服农药》等相关报道被转载广泛。

12日,新华网报道称,李克强对事件作出批示,要求对不作为、假落实严厉整改问责,悲剧不能一再发生。民政部表态将开展社会救助专项督查,重点督查临时救助制度落实情况。毕节当地政府成立联合调查组,并对多名责任人进行处理。此外,报道还称,从12日开始,贵州将在全省范围内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排查。

随着官方频频采取处置措施的消息公布,舆论对“事件发生原因”进行追问。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对该事件进行深度报道,一个严重缺乏亲情关爱的留守家庭逐渐被还原:父亲长期在外打工,不和家人联系,甚至孩子出事后,乡人给父亲打了100多次电话都联系不上;夫妻关系不和,经常打架,后母亲跟别人跑了,新家距离仅1公里却再未联系子女;爷爷奶奶早就去世,姥姥姥爷虽然在同一村子,几乎不来看孩子。此外,4兄妹还长期遭受严重家暴,曾被父母多次“狠打”,导致“性格孤僻”,与人缺乏交流,而老大以前就有过“跳河”等轻生行为。随着报道的深入,网友此前的政府缺位视角有所转变,对父母的谴责成为主流,与之相关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等议题逐渐升温。4.事件细节曝光再度受追问

13日,央视在新闻节目中以图片形式将男童遗书内容曝光,遗书大概内容是:“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好,但是我该走了。我曾经发誓活不过15岁,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清零了!”

随后,有不少网友对遗书的内容以及笔迹产生质疑,认为不像13岁男童说话的口吻。有专业人士认为,这是某款“影像制图软件”中设置的手写字体。遗书的内容令舆论一片惊愕,质疑男童遗书是政府为推脱责任而造假的声音,导致舆论矛头再次聚焦毕节政府和相关媒体的公信力。

13日,据南都网报道,针对媒体及网友对遗书是否造假的疑问,毕节七星关区宣传部官方回应称,当时有媒体在贵州省的一个会议上看到了遗书的相关内容,将遗书的内容进行了制作,呈现出了现在的状态。目前,遗书的原件还在当地警方手中,将随后公布。

此外,四兄妹的死亡原因再起波澜,媒体持续曝光其他存疑情节。《南方都市报》报道《毕节自杀四兄妹亲属称最小孩子尸体上有8处刀伤》被转载242次,引发网友对自杀还是他杀的质疑。财新网报道《毕节4名留守儿童在联合家访1.5小时后服毒》被转载137次,也将舆论目光引向质疑家访是自杀的“导火索”。

13日,中新网报道称,从毕节警方处获悉,经过严格鉴定,警方确定遗书是13岁男童的原笔迹;网传五岁女童“身体伤痕”确定为旧伤非致命;四名儿童遗体已于12日火化。5.意见领袖剖析引发舆论反思

随着事件报道不断深入,一些意见领袖将视线延伸到事件背后,以更理性、更人文的视角对事件进行诠释,不少文章被大量转载。

13日,心理学家武志红《毕节的四个孩子,死于什么样的绝境?》一文叩问父母的责任;侠客岛打出悲情的标题《别让他们活过,却没被爱过》,称“除了政府方面的努力之外,其实也要落实到具体的每个父母身上”。媒体人侯虹斌尖锐地指出:“这些个体不可能解决的困境,来自城乡二元化,来自户籍制度,来自城市对农村的政策、资源的吸食,来自对壮劳力的掠夺……”专栏作家童大焕则认为“留守儿童的根本解决之道需要的是迁徙自由、财产自由和现代产权制度,而非仅对政府的指责和对城市的控诉”。

三、舆情解析

1.事发地点:为什么又是毕节?

悲剧发生之后,不少媒体将其与3年前毕节五男童垃圾箱死亡的事件相联系,引发了舆论对“为什么同样的事故在毕节屡屡发生”的追问。当年事发后毕节市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承诺也受到媒体翻炒,但是悲剧的再度上演引发舆论追问是否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舆论将不满的情绪逐渐发酵升级成对当地政府的指责,认为毕节政府当年为应对舆情危机进行突击表态,只不过给外界和上级一个交代,一旦新闻事件过去,种种部署和安排又形同虚设。而毕节留守儿童频频出事之后,也让公众急切关注当地政府如何切实解决事件暴露出的多重问题?如何寻求杜绝悲剧发生的出路?

2.情感冲击:文明不能承受之殇

四个鲜活的生命,本应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纪,却以“自杀”这样决绝的方式告别人世,无疑带给公众极大的感情冲击,正如大V“@姚晨”感慨:“无法想像,这四个年幼的孩子得有多绝望才会选择自杀?”而后续自杀男童遗书曝光之后,“自杀是多年梦想”所流露出心如死灰的厌世情绪,更令网友震惊与悲恸。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频频被曝光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深深地刺痛着当今文明社会的神经,有媒体以“不能承受之殇”为题来评论这起极端事件。文章指出,“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理念已不断为各级政府所尊崇,社会保障投入更是连年加大,关心留守儿童已是从城到乡绝大多数人的共识。然而,令人落泪的人伦惨剧仍然上演。公众不禁要问,通往死亡的路上,社会保障的防护网在哪里?守卫幼小生命的温暖在哪里?”

3.原因追问:是什么压垮了4名儿童?

4名儿童选择自杀的原因,是媒体和公众追问的一条主线,也成为整个事件层层铺开的线索。从一开始媒体归因的“过于贫困”,到官方给出男童的遗书,这些都不能充分解释公众心中的疑问,“到底什么是压垮四兄妹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媒体后续铺开的多篇深度报道中,四兄妹生前的生活状况得以部分还原,才令舆论在各自的视角窥测到一些端倪,父母离异、亲情缺失、长期家暴、厌学弃世,这些因素或许很早就成为悲剧的种子被埋下。有网友将责任推给“生而不养”的父母,也有网友归因为政府救助制度乏力,而更多网友则认为是温情缺乏造成的心理问题所致。然而,这些都仅仅是舆论的猜测,悲剧的真相仍然是一个迷,令舆论有如鲠在喉之感,难以找到合适的宣泄途径。

4.舆论反思:关注留守儿童心理诉求

该事件暴露出当下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的问题,这也是后期舆论反思的主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少年成为留守和父母离异的双重受害者,像毕节四兄妹这样被“遗弃”乡野。父母教育陪伴能力欠缺、亲情抚慰作用匮乏,导致留守儿童在人生的幼年阶段缺乏应有的爱和庇护,导致缺乏安全感而情感枯竭,这样的案例或许并不罕见。他们物质上或许不像报道中那么贫困,可是精神生活无疑却是赤贫,而这点恰恰容易遭到忽视。此次事件将留守儿童的心理诉求被放大,再次为社会治理敲响警钟,警示各级政府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心灵关爱,尤其对于这类情感功能严重缺失的家庭,社会各方都应做出努力,进行大力帮扶。……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5年第24期)(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 王灿)

第五篇:2014申论热点:“留守儿童”的笑声去哪儿了

广西中公事业单位官方微信 :gxsydw

2014申论热点:“留守儿童”的笑声去哪儿了? 【导语】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祖国的希望!【背景链接】

2014年春节前夕,安徽省望江县的9岁留守儿童小丽在放寒假当天得知父母春节不会来后,情绪低落,自杀。事情发生以后,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关于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的问题又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话题。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寒假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满心的期待,尤其是留守在家的儿童,春节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家的团聚和亲情的温暖,而事件中的孩子却因为常年见不到父母而最终选择结束了自己小小的生命。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父母常年外出务工,所以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看。甚至有些还存在着无人看管的现象,比如贵州省几名死在垃圾桶里的孩子,看到这样的报道不能不让人心寒。目前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教育不够。留守儿童在家中一般是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为照管,而由于代沟所致,导致在教育孩子方面,爷爷奶奶要么是放任孩子的成长,要么就是过度的溺爱,这样就会造成很多问题孩子,孩子就会养成任性、娇气等不良习惯。

广西中公事业单位官方微信 :gxsydw 广西中公事业单位官方微信 :gxsydw

二是父母亲情的缺失。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就会造成亲情的缺失,缺乏父母的关爱,久而久之,有一部分孩子会形成自卑、性格孤僻等性格,这种性格一旦形成,对于孩子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三是安全问题没保障。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也比较引人关注,由于爷爷奶奶年迈,所以在监护孩子上可能有时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就会有很多安全隐患。

措施:

因此,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必须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只有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成长氛围,才能保证孩子健康的成长,只有孩子“健康”了,整个社会才“健康”。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

首先,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作为父母要尽可能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即使因为某些因素回不了孩子身边,也可以利用现在网络视频等多给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并没有遗弃他们,反而对他们充满了深深的爱。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和父母多团聚,比如在公路和铁路等资源上给农民工提高更多便捷条件,让想回家而买票难的农民工能够在政府爱心的帮助下顺利返乡与加人团聚,比如对于一些没有网络的农民工及其孩子的家庭,能够帮助他们利用网络资源在网络平台上有更多的交流和见面等。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尤其是留守儿童所在班次的班主任老师,要能够视留守儿童为亲人,多给孩子进行交流,贴近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同时能够以宽容的胸怀看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合理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发展,除此之外,班主任老师也可以利用春节假期期间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了解儿童的成长状态,做到早发现、早沟通、早解决,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广西中公事业单位官方微信 :gxsydw 广西中公事业单位官方微信 :gxsydw

最后,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比如2014年春节期间,11名留守儿童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通过“惊鸿回家·2014春节回家顺风车”系列公益活动之“让爱团聚——关爱留守儿童”提供的免费机票飞往北京,与父母实现了团聚,这是社会爱心力量的体现。而当孩子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爱,这将对他们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长大以后,他们也会想到去做更多的公益事情帮助像当初他们这样需要帮助的人,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而作为政府部门,要合理引导社会力量的介入,搭建平台,做好桥梁作用,让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找到奉献自我价值的机会。

总之,只有积极发挥家长、学校以及社会、政府的作用,才能让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促进其良好人格的形成和自身道德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广西中公事业单位官方微信 :gxsydw

下载深陷留守儿童死亡“魔咒”,毕节到底怎么了(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陷留守儿童死亡“魔咒”,毕节到底怎么了(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