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 学校老师延续了留守儿童父母的关爱
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 学校老师延续了留守儿童父母的关爱
秋分到,天气凉。沂源县三岔中心学校开展“天凉了,我给你加件衣服;心凉了,我给你一份温暖”的慈心工程,将学校打造成40名留守儿童的温暖的家。
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吴茂胜校长把关心留守儿童制度化,“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子,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并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了亲情规划:
周一至周五,采取了班主任亲情谈心鼓励、任课教师多提问关怀、心理老师定期关照、同学间亲密关系、督促鼓励参加集体活动等方式,燃起了留守儿童亲情之灯;周末,老师做“代理妈妈”,督促完成作业、开放阅览室、观看电视、组织集体登山等活动、指导学生洗衣服、集体包水饺、逆境成才教育等,淡化了留守儿童寂寞之心;在假期时,利用每村的学生学习互助组,采用教师走访、其他学生家长代管、学习小组集体帮助等形式,填补了亲情的空白。
近日,全校教干教师捐款二万三千五百五十元,专款专用于解决留守儿童生活与学习困难;学校发动全校1200余名师生把家里穿小的衣服捐献出来,40名留守儿童和家庭困难学生收到400余件棉衣等过冬衣物和学习用品;学校积极向社会争取资助,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生活上的困难。学校的慈心关怀,延续了留守儿童父母的关爱,弥补了留守儿童因父母远离、家庭缺少监护而造成的缺憾。(通讯员亓和田)
第二篇:沂源三岔中心学校借他山之石建设能力型班子
沂源三岔中心学校借他山之石建设能力型班子
沂源三岔中心学校认真贯彻淄博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读书会精神,建设创新实干型班子,树立求真务实的形象,广泛开展领导班子读书学习活动,全方位推进了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加强学校的组织领导,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会议精神,动员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制定工作方案,认真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对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出全面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讲会、讨论会、座谈会以及举办研讨班、培训班开设专栏等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的热潮;狠抓工作实效,根据会议精神,认真梳理自身工作,不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领导干部读书会活动,创新了领导干部管理思路,树立了勤奋好学的形象,进一步带动激发广大教师献身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讯员亓和田***)
第三篇: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2016
岚皋县城关中学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认真落实县政府2016年“十件民生实事”,现就加强留守儿童在校关爱工作拟定本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县委“多见面,常联系”的工作思路,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场所建设,改善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条件,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环境中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围绕实现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成长”的工作目标,2016年暑假前建成岚皋县城关中学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并做到校内有监管,课余有活动,服务有保障,亲情不缺失。
三、主要措施
㈠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制订出详细、具体的工作计划,并逐步实施,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摸清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认真调查统计,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真情关爱,做到“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娱乐、文体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能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所有留守儿童确立为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卡,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所有帮扶的教职工每周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问题”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经常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通过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象棋、军旗等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8、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就餐问题,学校办食堂,食堂为留守儿童设置了营养餐,每周都有不同的菜饭谱,让学生不仅吃的饱,还吃的好。这样,可以减少了学生往返家校的路程,确保了学生的安全,能极大的方便留守儿童。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联络室、心理咨询室、阅览室、书画室、活动室等,配有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象棋、军旗等各种体育器材。阅览室有报刊杂志30余种,图书500余册。医务室备有十余种常用药品和肺活量测试仪、视力测试仪等多种设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环境优雅,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其真正成为留守儿童们幸福的“第二课堂”。
四、工作安排
(1)、2016年6月:对学校所有留守儿童进行摸底,填写基本信息花名表;
(2)、2016年7月: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3)、2016年7月、8月:家访了解留守儿童在家自理生活情况;
(4)、2016年9月:建立健全七年级留守儿童的档案;开展“欢迎留守儿童归来”的温情接待活动;开展“与留守儿童欢庆中秋”活动,并对留守儿童进行慰问。
(5)、2016年10月:开展“留守儿童欢度国庆”活动;举办“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心理讲座”活动。
(6)、2016年11月:协调县妇联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活动;举办“留守儿童小型运动会”活动;
(7)、2016年12月:开展“留守儿童自理生活能力比赛”活动;开展留守儿童作客本班同学家庭“一日亲”活动。
(8)、2017年1月:开展留守儿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演讲比赛;组织“留守儿童欢庆元旦”活动。
(9)、2017年2月:组织“留守儿童大家访”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向父母汇报本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活动。
岚皋县城关中学 二零一六年六月二十日
第四篇: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xx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问题是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我校以科学发展重要思想为指导,把留守儿童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结合我校实际,采用不同形式,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关注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认真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 “留守儿童”61人,占在校人数的25 %,年龄在5—12岁不等,经调查得知:这61名“留守儿童”父母均在在外打工,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将自己的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脱离了法定的监护人,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我校广泛发动教师及社会力量一起关爱留守儿童。真正做到了让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
二、具体工作(一)、确定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确立“关爱工程”,搭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平台。与班主任签订目标责任制,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考评班级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制定关爱计划
学校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定期开展活动;班主任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制定帮扶计划,提出工作措施;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量,在自己的班级中自愿选择帮扶对象,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使全体教师当好留守儿童行为的“监护员”、感情的“交流员”、生活的“管理员”、思想的“辅导员”和健康成长的“指导员”。(三)、健全管理机制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修订与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和检查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制度有效落实,对留守儿童真正地进行关心与教育。(四)、建立爱心档案
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摸清守儿童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主要内容有:(1)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统计表,含留守儿童的姓名、班级、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临时监护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2)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统计表,含留守儿童姓名、监护人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为重点内容)等;(3)留守儿童的父母基本情况统计表,含留守儿童姓名、父母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五)、加强理解沟通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个性不同,学习情况也不均衡。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摸清情况,区别对待,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多一点肯定,多一点帮助,建立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他们走进班集体,用集体的爱心感染他们。(六)、营造良好环境
从留守儿童走进学校起,同学主动打招呼、帮助学习困难生解决问题;教师先询问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班主任观察他们的日常行为变化,掌握第一手资料。定期召开座谈会,不断探索管理方法,提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水平。对特别贫困的留守儿童适当进行资助,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奖励,营造浓郁的关爱环境。(七)、活动展现爱心
(1)开通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在课间、休息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2)班主任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3)进行心理辅导。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4)利用重大节假日(端午节,中秋节等)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活动,体验集体的温暖。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较为落后。
农村学校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基本不开设心理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使留守儿童接受这方面的教育有限,导致行为不受约束。
2、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个别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孩子对付初中毕业后就可以务农或打工,使部分留守儿童上进心缺乏。
3、活动场地的缺少,经费严重不足。
学校由于没有多余的教室,使得留守学生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另外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活动经费严重不足。
四、日后工作方向
1、加强家校联系,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学校寄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平等对待每个孩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流学和失学问题。
2、加强家庭教育,多进行家访活动,正确处理留守儿童与家庭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父母亲不能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情况下,应该充分考虑下一代前途。
总之,留守儿童在学校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学校管理者来说任重而道远,在以后还要常抓不懈,真正落实行动上。
第五篇: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三口小学06-07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三口小学2006—2007学第一学期
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由于种种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贯彻中央文件和上级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及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以教育担责,以校为主关爱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我校共有学生1700余名,其中留守儿童800余名。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除了在学费方面进行减免,各班还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活动、演出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我校教师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