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准扶贫名 词 解 释
名 词 解 释
两学一做:指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六个一”学习制度:指“两学一做”经常性学习教育机制,即讲一次党课、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参加一次专题讨论、解决一次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参加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一次民主评议。
四个合格:指每名共产党员要按照“四讲四有”的标准,正心、正身、正行,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三会一课:指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三会”即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一课”即按时上好党课。
基层党组织“四个领导核心”: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贯彻落实的领导核心;是农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美好生活的领导核心。
三有四化:加强社区建设的思路。“三有”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四化”是区域化党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精细化服务。
六园一港:把社区建设成为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阳光家园”、服务弱势群体的“爱心家园”、服务居民文体卫生的“康乐家园”、服务干部群众学习的“学习家园”、服务流动人口的“温馨家园”、居民群众安定祥和的“平安家园”和服务辖区党员的“红色港湾”。智慧社区: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的社区。
两个覆盖: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有党员的抓组织覆盖,无党员的抓工作覆盖。
机关事业单位“四型十好”创建:“四型”即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十好”即思想引领好、关系理顺好、班子组建好、队伍建设好、基础保障好、作风改进好、载体设计好、制度执行好、活动开展好、服务中心好。
“456”工作法: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在践行群众路线工作中探索的形成以“四进家门、五措梯进、六个一遍”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四五六”工作法。“四进家门”指群众评议进家门、解决问题进家门、政策宣讲进家门、帮困带富进家门:“五措梯进”指发卡征集问题、日记分析问题、建账梳理问题、专办解决问题、入档考核问题解决情况;“六个一遍”是每月走访一遍村(居)“两委”班子、每季度走访一遍帮困对象、每季度走访一遍特殊群体、每半年走访一遍模范人物、每半年走访一遍工商个体户、每季度梳理一遍民生政策落实情况。
“532”工作法:通辽市在学习“四议两公开”和“契约化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探索并实施了“532”工作法,即嘎查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管理、组织实施,都必须严格履行“五道程序”、依次通过“三次审核”、坚持实行“两个公开”。“五道程序”即党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 审议、嘎查村民代表会议或嘎查村民会议决议、“两委”共同组织实施。“三次审核”即苏木乡镇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党委委员、农经、土地、司法、公安派出所及其他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嘎查村务协调指导小组,对嘎查村“两委”商议形成的意见进行把关,对党员大会和嘎查村民代表会议或嘎查村民会议审议表决的程序进行把关,对嘎查村议定事项执行后的财务收支账目进行入村“审结”把关。“两个公开”即决议执行前向群众公开实施方案,决议执行后向群众公开实施过程及结果。
基层党建9项重点工作:指中央部署的“基层党建7项重点任务”和市里部署的2项重点工作。7项任务是党员组织关系、违纪违法党员未给予相应处理、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党费收缴等4项排查清理工作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抓严抓实领导机关党员干部学习教育3项任务;2项重点工作是嘎查村党组织书记摸排整顿、“评星定级”工作。
六个专题教育:认真抓好党内法规专题教育、“四个意识”专题教育、“六个不忘”专题教育、“七个带头”专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三个老实”专题教育。
四个专项整治:扎实开展“九个不准” 专项整治工作,积极推动“庸、懒、散,奢、私、贪,粗、拖、浮,蛮、横、硬”专项整治工作,大力开展“拍苍蝇”专项行动和整治基层“雁过拔毛”式腐败专项行动,着力开展 “村霸”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十项基本制度: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党的选举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谈心谈话制度、“评星定级”制度、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党费缴纳制度。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五个不准:党员不准搞封建迷信,不准信仰宗教,不准参与邪教,不准纵容和支持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及其活动,不准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
六个不忘:不忘赤子之心、不忘历史环境、不忘奋斗精神、不忘远大理想、牢记使命担当、不忘职责任务。
七个带头:带头参加集体学习,带头谈体会、讲党课、作报告,带头参加组织生活会,带头积极主动按时足额缴纳党费,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开展“三级示范抓引领”。
第二篇:精准扶贫工作相关名词解释
精准扶贫工作相关词汇解释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治贫方式。
精准扶贫四个工作重点:精准识别、精准辩症、精准施治、精准减贫。
“四个一批”: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和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四个一”: 一个领导指导一个贫困村,一个部门联系一个贫困村,一个驻村工作组帮扶一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选派一个第一书记。
“六个精准”: 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六化”: 推动扶贫开发政策化、推动扶贫开发制度化、推动扶贫开发可操作化、推动扶贫开发可监评化、推动扶贫开发成效化、推动扶贫开发理论化。
“六个深化”: 深化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深化干部驻村帮扶、深化精准扶贫措施、深化资金项目管理、深化扶贫脱贫实效、深化社会参与扶贫。
第三篇:2018年精准扶贫最新名词解释
一个目标: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两个确保:确保现行标准辖农村贫困人口 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
三个格外:格外关心、格外关爱、格外关注。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七个强化: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动、强化任务落实。
八条要求:合理确定脱贫目标、加大投入支持力度,集中优势
兵力打攻坚战、区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加大各方帮扶力度、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加强检查督察。
十二字方针:“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十项工程:①整村推进②职业教育培训③扶贫小额信贷 ④易地扶贫搬迁⑤电商扶贫⑥旅游扶贫⑦光伏扶贫 ⑧构树扶贫⑨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⑩龙头企业带动。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摘帽不摘帮扶。
三率一度:贫困发生率2%以内、漏评率2%以内、错推率2%以内、群众认可度90%以上。
六个一原则:坚持边排查边整改,对问题一寸一寸查找,对档卡一户一户校准,对帮扶一项一项抓实,对资金一 笔一笔审核,对政策一条一条落地,对责任一级一级到人。三个零差错:通过集中整改,实现贫困户识别零差错,贫困村推出零差错,扶贫资金使用零差错。
政策宣传“五个一”:每户有一套政策明白卡、帮扶明白卡; 每户有一个明白人;每村有一个扶贫政策宣传栏; 每县扶贫办要有一个不少于三人的扶贫政策宣传队; 每周一个政策宣传日,要求帮扶干部进村入户一对一宣传。一设两评四榜:开设“初心屋”。评选十星级贫困户和开展 环境卫生评比。设立环境卫生红、黑榜和贫困户进步退步榜。农户七改一增:该院、改水、改厕、改厨、改电、改门窗、改地平。增添必要的生活用品。
村庄“五化”建设: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公共场所亮化、垃圾污水净化、文化建设。
第四篇:中央、省相关精准扶贫名词解释
中央、省相关精准扶贫名词解释
精准扶贫:
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六个到村到户:
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扶持。
六个小康建设:
小康路建设;小康水建设;小康房建造;小康电建设;小康讯建设;小康寨建设。
空壳村:
指的是集体经济收入为零、乃至入不敷出的村庄。
三类九步骤:
“三类”:巩固提升类。一是人均纯收入超过2884元,且具备一定自我发展能力;二是住房条件中上以上,无面包车、货车、轿车;重点扶持类。一是人均纯收入低于2884元,有劳动力,有发展意愿,缺资金、技术,无发展思路或因抚育子女上学、因病、因灾;二是住房条件中等以下,无冰箱、无热水器,无面包车、货车、轿车;政策兜底类。一是人均纯收入低于2884元,无劳动能力,无发展能力的两无人员,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二是住房差,无自买无冰箱、洗衣机、热水器,交通工具无自买三轮车、面包车、货车、轿车,卫生条件差,满足其中条件之一。“九步骤”:一步入户算账摸情况、二步分析原因明方向、三步精确分类定对象、四步干部结亲当家长、五步一户一策用心帮、六步筹措资金强保障、七步跟踪问效紧不放、八步动态管理建台账、九步长效巩固奔小康。
四看法: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四看法”指标体系分为四项,为百分制,各项内容及分值如下:“一看房”,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估算其贫困程度,占20分;“二看粮”,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土地情况和生产条件,估算其农业收入和食品支出,占30分;“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劳动力状况、劳动技能掌握状况和有无病残人口,估算其务工收入和医疗支出,占30分;“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通过看农户家庭教育负债情况和在校生现状,估算其教育支出和发展潜力,占20分。对综合评分总分在60分以上的农户视为已经脱贫,其中,60—80分的为容易返贫的农户,需要进一步跟踪巩固,80分以上的为稳定脱贫,退出扶贫程序。(省扶贫办印发版)
五看五比法:
一看经济来源,比家庭收入;二看消费档次,比家庭财产;三看劳动观念,比家庭劳力;四看生活环境,比居住条件;五看贫困程度,比致贫原因。
建档立卡贫困户:
指通过农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两公示一公告”识别出来,通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录入贵州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的农户。
一般贫困户:
指经过识别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贫困线,通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录入贵州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的农户。
低保贫困户:
指经过贫困户识别,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贫困线,同时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并录入贵州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的农户。
低保户:
是指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又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录入贵州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的农户。
五保户:
指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又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录入贵州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的农户。
贫困发生率:
贫困发生率,指的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为:H=q/n(其中,H为贫困发生率,q为贫困人口数,n为2014年全部人口数)。
贫困户识别标准:
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2300元不变价,2013年低于2736元,2014年低于2884元,2015年低于2968元,2016年3146元,为我省贫困户识别标准。
贫困户识别程序:
农户申请→村级初审并入户调查→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并公示(纠错)→乡镇核查并公示(纠错)→县级审核并公告(纠错)后批复→签字确认→录入系统。
贫困户退出程序:
村民小组提名→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公告退出→报乡镇人民政府核准→签字确认并销号。
贫困村退出程:
贫困村申请→乡镇审批→县级核准→签字确认→省市级备案。
贫困乡镇退出程序:
乡镇申请→县级审核认定→签字确认→省市备案。贫困县退出程序:
县级申请→市级初审→省级核准并公示后认定→签字确认。
贫困乡镇摘帽标准:
执行省定标准,即贫困发生率下降4.3个百分点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考核标准(2017年预计7400元左右)。
贫困村退出标准:
执行国定标准,即该村 “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以内”和“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3万元以上”两个指标。
贫困人口脱贫标准:
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该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有安全住房、家庭无辍学学生、无人员患大病或长期慢性病等。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
就是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
两线合一:
到2020年,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与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达到6200元,全省农村低保保障人数减至213万人;城市低保平均标准达到747元/月,保障人数减至40万人。
六个精准:
扶持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八个抓好: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产业扶贫、抓好扶贫生态移民、抓好社会保障扶贫、抓好教育扶贫、抓好医疗扶贫、抓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抓好财政金融扶贫。
四个全程参与:
驻村工作队全程参与项目申报、全程指导项目实施、全程加强项目监督和全程督促项目评估。
四台一会:
管理平台、贷款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
四个切实:
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做到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
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
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房、小康讯、小康寨。
七流程、十步骤:
七流程:省下达资金计划→县制定项目申报指南→乡镇申报项目→县级扶贫部门初选项目→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确定项目立项→项目申报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县批复项目实施方案后下达项目资金。十步骤:建立项目库→编制项目申报指南→竞争立项并立项批复→项目实施单位编制实施方案→审批实施方案(县乡录入电子平台)、下达项目资金计划→项目及时报备→分级分类公告公示→请款、实施及报账→项目验收和评估→报送工作总结。
贵州扶贫十大产业:
核桃产业、草地生态畜牧产业、脱毒马铃薯产业、乡村旅游产业、油茶产业、中药材产业、蔬菜产业、特色茶叶产业、特种养殖产业、精品水果产业。
“六看一算”:
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无读书郎、五看有无病怏怏、六看有些啥家当、算一算家庭年收入账”。
“六大基本原则”:
即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这“六个坚持”当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政府主导是落实关键,精准扶贫是基本方略,保护生态是重要屏障,群众主体是内生动力,体制机制是激励手段。
“九大脱(扶)贫方式”: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二是引导劳务输出脱贫。三是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四是结合生态保护脱贫。五是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六是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七是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八是探索资产收益扶贫。九是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扶贫。
两率一度:
精准识别准确率(包括错评率、漏评率)、精准退出准确率(包括错退率、漏退率)和精准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重点突出:漏评率、错退率和群众满意度。
四有人员:
对有小轿车、有商品房、有国家公职人员、有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原则上不纳入建档立卡系统。
1.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四个切实
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3.精准识别主要程序(7步骤)
农户申请、村级初审并入户调查、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并公示(纠错)、乡镇核查并公示(纠错)、县级审核并公告(纠错)后批复、签字确认、录入系统。
4.脱贫退出主要程序(6步骤)
村民小组提名、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拟退出贫困户认可、在村内公示无异议后公告退出、报乡镇人民政府核准、签字确认并销号。
5.两个所有
2020年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摘帽。
6.两不愁、三保障
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7.贫困户“七不退”
收入未达标不能退、饮水不安全不能退、教育未保障不能退、医疗无保障不能退、住房未保障不能退、当年新识别不能退、帮扶未落实不能退。
8.扶上马、送一程
贫困户、贫困村、贫困乡镇、贫困县脱贫退出后,攻坚期内国家和省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留出缓冲期,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9.精准扶贫
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10.六个精准
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11.精准扶贫四看法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12.扶贫四问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13.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 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到村到户。14.精准识别“四个准”
严格按照识别标准要准、识别程序要准、识别纠错要准、动态管理要准“四个准”的要求,坚持定量(贫困标准)、定性(四看法)、定程序(公示公告、签字确认),以“两不愁、三保障”为衡量标准,开展贫困户识别工作,在全省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不断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精准性。
15.精准施策 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因村施法因户施策,脱贫路径明确、帮扶措施明晰、政策宣传明白、项目资金明细。
16.精准退出“四个实” 退出程序坚持内业筛查、外业程序、签字背书、完善档案“四步法”,脱贫退出做到退出标准、程序管理、档案资料、背书制度“四个实”,特别是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严格执行“七不退”,坚决防止“数字脱贫”和“被脱贫”。
17.精准管理“四个有”
对脱贫对象实行年初有标识、年中有措施、年底有成效、全程有帮扶责任的留痕管理。对“错”“漏”“缺”的贫困户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动态、实时、有效。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18.精准评估“四个清”
严格按照第三方评估和交叉评估专项调查内容清晰、抽样调查对象清楚、实地核查清账、数据分析清查的评估方式,对贫困识别、退出、满意度、项目资金等开展全面评估,确保各项脱贫数据真实可靠、客观公正。
19.两有户
有资源、有劳动力但无门路。20.两因户
因学致贫、因病致贫。21.两无户
无力脱贫、无业可扶。22.两缺户
缺基础设施、缺技术资金。23.脱贫攻坚十项行动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行动、实施产业和就业扶贫行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行动、实施教育扶贫行动、实施医疗健康扶贫行动、实施财政金融扶贫行动、实施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行动、实施社会力量包干扶贫行动、实施特困地区特困群体扶贫行动、实施党建扶贫行动。
24.扶贫开发十项重点工作
村级道路畅通工作、饮水安全工作、农村电力保障工作、危房改造工作、特色产业增收工作、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教育扶贫工作、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文化建设工作、贫困村信息化工作。
25.六大脱贫攻坚战
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产业脱贫攻坚战;绿色贵州建设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教育医疗事业脱贫攻坚战;社会保障兜底攻坚战。
26.四个全程参与
驻村工作队全程参与项目申报、全程指导项目实施、全程加强项目监管、全程督促项目评估。
27.四台一会
管理平台、贷款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 28.五个一批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29.四到县原则
按照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的原则,项目审批权原则上下放到县,实行县级审批、省市级备案、乡镇实施和初检、县级验收,逐步实行乡级报账制度,加快推进乡级财政报账全覆盖。30.“五主”责任制
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31.“五包”责任制 省领导包县、市(州)领导包乡、县领导包村、乡领导包户、党员干部包人。32.双组长责任制 构建“双组长”责任制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调整完善以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为主要特征、部门一把手为主体的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按此要求延伸到市(州)、县、乡,调整完善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33.易地搬迁扶贫“五个三”经验
盘活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块地”,统筹就业、就学和就医“三大问题”,衔接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三类保障”,建好经营性公司、小型农场、公共服务站“三个场所”,探索集体经营、社区管理、群众动员组织“三种机制”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问题,让搬迁群众一部住上新房子、逐步过上好日子。切实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致富。
34.产业扶贫“两有”原则
瞄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为目标(习近平春节前夕在河北考察时提出),扶贫项目选择以“有市场需求、有资源条件”为标准,做好产业扶贫机制,让精准扶贫户“有事可做、有利可获”。
35.四重医疗保障体系
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
第五篇: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 2015.10.16
一、现状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
“学习笔记”评述:
——从贫困人口的数量看,贫困人口仍然较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还有贫困人口7017万人。
——从贫困人口的分布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经过多轮扶贫攻坚,目前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角落里”——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偏远山区,无论采取何种扶贫方式,难度都比以往增加,不少地方面临“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矛盾。
——从贫困群众的诉求看,日益呈现多样化。一方面,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另一方面,“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也增加了扶贫开发难度。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尽管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学习笔记”评述:
减贫与发展是反映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的一面镜子,认识和掌握贫困化发生机理、演化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制定扶贫规划的重要依据。总书记明确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自己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日渐紧迫,“不容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建成”目标的实现与扶贫成败与否有巨大的关联。“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期待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和政策“组合拳”取得看得见的成效。三、六个精准
“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四、四个施策 “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五、五种渠道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六、十项工程
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
“学习笔记”评述:
有些地方扶贫投入不少,但实际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不够。而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六个精准、四个施策、五种渠道,十项工程”,就体现出精准扶贫中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的行动。贫穷是一种系统性弊病,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扶到点上、根上,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理解“精准扶贫”的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其中,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2014年全国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00多万,并录入扶贫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实施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多元主体
“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学习笔记”评述: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国已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不少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一起”,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济困工作。目前,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互为支撑,拓展着全新的扶贫格局。从各方“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握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思维的重要体现。从各地实践看,在吃透当地情况的基础上,搞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常常成效更加明显。以政府一元主体为核心的扶贫计划往往多依赖于行政力量,搞大水漫灌、一刀切,从而忽视市场与社会,群众不但没有富起来,大量的投入还打了水漂。精准扶贫的思路动员了我国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到扶贫的行列中来,开创了多维联动的社会扶贫新格局,真正反映民情民心,将脱贫致富带入到寻常生活中。
八、管理
“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
“学习笔记”评述:
我国自1986年起开始设立贫困县,旨在集中资源扶助最贫困的地区。然而,在原有考核机制下,为争取政策扶持,部分地区出现了“哭穷”争戴“贫困帽”的现象。为创新扶贫县考核机制,2014年中组部、扶贫办印发了《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扶贫县考核、约束、退出三项机制改革。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文件,对贫困县必须作为、提倡作为、禁止作为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在退出机制上,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研究,河北、贵州、甘肃等省份制定了贫困县退出标准、程序、奖励办法和脱贫时间表。
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将把扶贫开发放在重要位置,从顶层设计着手,谋划了一整套制度保障,尤其强调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抓扶贫。除地方政府外,规划还拟对行业部门的扶贫责任做出明确要求,今后行业部门扶贫工作将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顺手之举”,而是有一系列制度体系予以监督保障。
九、扶志与扶智
“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学习笔记”评述:
扶贫扶贫,关键是一个“扶”字。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说到底,扶起贫穷的人们,最终是要让他们自己站立。精准扶贫摆脱了以往社会保障制度中被动盲目投入的趋势,政府着力于建设一个环境,培育脱贫的能力。
十、展望
让精准扶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学习笔记”评述:
总书记在听取云南和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均指出,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在精准扶贫政策影响下,贫困地区的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正在逐步释放,人力资源的运用,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技术都在刺激着贫困地区在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上找到新的“效益生长点”。
随着扶贫工作进入冲刺期,单纯依靠一个政策、一项举措让上百万人脱贫已不现实,扶贫政策边际效应不断递减。顺应这一趋势,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分类施策,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职业技能培训、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保障兜底等举措将成为扶贫开发工作“主轴”。而这些举措的实施,将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给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