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域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初探
县域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初探
金阳县委党校——陈理全
生态危机不仅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普遍难题,更是不发达国家尽全力难以整治的问题。生态危机不仅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痛苦,而且必将进一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速度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责任,更是我国县域政府应尽的义务。
一、深刻理解、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史。自有人类文明以来,生态文明始终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这是历史的结论,又被历史所证明。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是人类生态文明环境思想及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保护.利用.开发生态环境实践和生态环境自身完善提高过程中创造积累的所有积极成果与进步状态。它集中表现为人类在一定社会形态中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和谐程度。在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既和谐又冲突中形成,是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一次质的飞跃,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最新理论成果。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建设的社会主义,又是生态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在不同社会形态以及同一社会形态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涉及生态信仰,生态教育,生态科学,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技术,生态产业等方方面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态文明。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和一系列要求,扎实有效地抓好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造福子孙后代。
生态文明是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相统一的文明。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协调进化的产物,其自调节,自平衡,自创生的性质和功能完全取决于这种协同进化的机制不被破坏,这也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破坏了这个基础,人类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上世纪,为了对付老鼠,大学.政府.灭鼠公司以及联合国机构都设有专门组织。在整个地球范围类向老鼠展开了一场沉默的,无名的战斗。“菲律宾农村老鼠多得惊人,沼泽地是种水稻的好地方,也是老鼠的天堂,平均每一平方米就有一只老鼠。有的农民种的庄稼有一半要被老鼠破坏掉。据一位菲律宾的生物学家估计,亚洲的老鼠一年要吃掉至少四千八百万吨稻谷,足够养活二亿五千万人”[1]。印度要养活她的飞跃增长的人口已够紧张的了,一船船的粮食从美国源源不断的运到 2 印度,如果考虑被老鼠糟蹋的粮食问题,这些运来的粮食可以说是喂了老鼠。所以,当我们谈到灭鼠问题,我们是在谈论人类的生存问题,即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科学家们总结了一个基本的原则,除了由于被毒死或被咬死会使老鼠的数目暂时减少之外,老鼠的多少是取决于当地的环境条件,即取决于老鼠觅食,饮水和作窝打洞的条件,同时还取决于老鼠的天敌:即猫、蛇、鹰等的多少。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搞好环境卫生,保护生态,实现生态平衡,才能使老鼠的数目得到永久性的减少。
人类社会要在这个自然基础上发展,就必须将自己的物质生产和消费活动控制在生物圈可持续发展承受的限度之内。在人口和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时代,人类的物质活动不可能超出这一限度和过程。因而,远古人类可以自行其是而不会对生物圈造成严重的伤害。但是在今天,人类只有使自身协同起来,才能确保全人类的物质活动不致“超载”。人类的文化必须进化到能实现全人类协同的水平,才能使全人类的适应性进化能力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避免在种内分裂,相互对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才能避免毁灭行生态灾难和社会悲剧的发生。也因为只有这样,党的十八大才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十个方面给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二、深刻领会、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性。
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县域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的讲话首次将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从理论上明确了提供具有公共属性功能的环境产品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
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不少代表发现,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也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公共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包括清新客气,清新水源,安全食品等,这些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须品,是消费品,而县域政府理应成为第一生产者,提供者。“生态产品的概念”。首次亮相党代会报告,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渴望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坏境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同时也对县域政府加大环保投入,保障基本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将生态环境质量纳入基本公共产品范畴,从理论上明确了生态环境的显性价值,同时,提供生态产品应该是县域政府的职责,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补助考量的因素,也要求我们从实践上按照统筹城乡,梯度推进的原则解决农村,农民的环境问题,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解决农村,农业领域小而分散的污染问题。就县域政府而言,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底线,作为衡量又好又快的最基本要求。可以说,历经三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提供物质产品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 4 态产品的能力实际提深较慢,这也是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在第一位,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时,“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仍然位列其中,这足以表明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党的重点观切。要真正实现“三大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仍然很艰巨,需要县域政府高度重视,一步一步攻坚克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三、深刻领会、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持久性。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任务,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摆在全党面前。党的十八大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篇巨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进程。回顾历史,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 5 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改变因长期战争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毛泽动同志提出: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因素。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植树造林,以加强林业建设为重点,以消灭荒地荒山,改变自然面貌为目标,开展了务实有效的绿化祖国,修复生态,保护环境等工作。
在绿化祖国方面,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国初期就向全党提出了消灭荒地荒山的任务。毛泽东同志要求,在十二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都要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头几年的工作重点,也是尽快修复生态和改善环境的中心环节。1958年毛泽东同志针对“大跃进”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对森林造成的破坏,也提出了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一切能够造林的地方都要努力植树造林,逐步绿化我们的国家,美化我国人民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目标和任务。
以邓小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清醒地看 6 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覆盖率由第一次清查(1973一1976)的12.7%下降到第二次清查(1977一1981)的12%,且水旱、风沙、灾害频繁发生。到了20世纪80年代,四川发生特大水灾,邓小平同志对万里说:最近发生的洪灾及林业问题,涉及森林的过量采伐。看来宁可进口一点木材,也要少砍一点树。报上对森林采伐的方式有议。这些地方是可以只搞间伐,不搞皆伐,特别是大面积的皆伐。中国的林业要上去,不采取一些措施不行。是否可以规定每人每年都要种几颗树,比如种三颗或五颗,要包种包活,多种者受奖,无故不履行此项义务者受罚。国家在苗木方面給予支持。可提出个条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或者由人大常委会通过,使它成为法侓,及时施行。在他的倡导下,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使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了公民的法定义务。邓小平同志既是义务植树的倡导者,又是义务植树的实践者,他从1982年起连续十几年都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现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已成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并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以江泽民同志为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绿化,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绿化。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和实施的一项国家级重点 7 工程,国务院在深化并抓好六项林业重大工程基础上,于1999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退耕还林试点工作。2000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之后,国务院相继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和《退耕还林条例》。实践证明,这项工作对全面整治绿化国土,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对全国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民增强生态环境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确立生态文明行为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首要地位;坚持五个统筹,实施全面科学发展,尤其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21世纪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总体战略构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的文献之中这一重大举措,必将激发出亿万中华儿女永谱“美丽中国”的巨大热情。
虽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历经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拼搏,却成效不大。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不可一蹴而就的必然性,更应明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优越性,走好自己的路,积级、稳妥、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参考书目
(1)、星灿编,大自然的趣闻,新华出版社出版,1979
第二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
土木1102班
学号:
11101140228
姓名:
余叙
系列问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为此,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十六大报告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列入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正是基于对生态持续优化和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2002年以来,中国不断加大重点流域、区域、城市、海域污染防治力度,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进展。
党的十八大从人类发展的连续性出发,尊重并维护后代人所拥有的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用永恒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要求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格局中,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决心和信念。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必将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方式、发展成果的分配等方面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可以相信,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中国一定能够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目标,美丽中国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
二、建设美丽中国,努力把青海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紧扣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这个主题,从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功能作用出发,提出了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战略部署,这是省委对省情认识质的提升,更是对未来发展更高层次上的谋划,符合党和国家对青海的殷切期望,体现了省委对发展大势和全省人民期盼的准确把握,凸显了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作用。
青海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和巨大生态环境价值。青海位居我国内陆腹地,接近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是欧亚大陆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之源”。青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全球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孕育了高原独特的生物源系,其基础性生态效益直接维系着国家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所以,青海被认为是对全国、全球大气、水量循环影响最大的生态调节区,全国和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及调节区、全球高海拔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因此,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青海生态不仅关系到青海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甚至世界的生态平衡,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生态系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青海就本着保护和建设好美好家园的目标,实施了西宁市南北山绿化、植树造林、中小型水利、工业“三废”监测和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草原围栏建设等一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成立了孟达、青海湖、隆宝滩、可可西里、三江源、可鲁克湖等一批国家和省级的自然保护区。进入新世纪,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经过全省上下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三江源草地系统退化趋势初步遏制,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强,水土保持能力明显提升,荒漠化面积正在减少,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长远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为青海加快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体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是要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区系和植被类型,是全球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环青海湖地区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是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的基因库。祁连山冰川冰雪融化成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是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的水源基础,更是遏制中国沙尘暴策源地的关键所在。所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就是要形成以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为屏障、以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带为骨架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
二是要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地。青海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我国重要水资源涵养区和产水区,是世界上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地区。全省水资源总量629.3亿立方米,每年向下游地区输水量占水资源量的97.7%。保护好青海的水资源,稳定江河的基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对青海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而且对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等流域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所以,把青海建成全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地,必将对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长远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三是要着力把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的示范区。2011年底,国务院批准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这是国家是对加强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又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必须先行先试、勇于创新,探索建立符合功能区功能定位的保护发展模式和科学发展手段,完善有利于促进试验区建设的体制机制,统筹实施民生改善、生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财税、投资、金融、产业、人口、对口支援、人才等支持政策,研究制定三江源生态保护条例,推动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发展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推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上新台阶。
四是要着力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提高工业“三废”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水平,确保新上工业项目能耗、技术、环保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推进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大湟水流域、青海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县县有污水处理厂,启动农村清洁工程,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工作,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切实守住耕地红线,为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天蓝、地绿、水净”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这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对于减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从自身做起。如今这种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比如低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地球变暖的‚祸首‛,却也是受害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减少碳的排放量。然而我们每天都要呼吸、上网、用电、坐车,这些都能造成二氧化碳点的排放。如果减少碳的排放量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要成为低碳一族,必须学会计算碳排放量。
消耗100度电=78.5公斤碳排放量=1棵树 消耗100公升汽油=270公斤碳排放量=3棵树......这是由一套精准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它反映‚公众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碳补偿‛的环保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引出了一个新词——碳足迹。它
标示者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的‚碳耗用量‛,是一种新的用来测量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影响的指标。碳耗用量越高,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种树就是碳补偿,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也是碳补偿的唯一办法,一棵树生长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公斤二氧化碳,平均每天吸收1.27公斤的二氧化碳。
依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根据每天不同的耗电量、耗水量、汽油消耗量以及肉类食用量等来计算出碳足迹以及需要的相应的碳补偿
或许每个人的数据不同,但平均算下来需要的碳补偿所需每天的种树量去世不低于50棵。可见我们按照目前能源的消耗程度,碳补偿对于维持生态环境只是杯水车薪。那如何从身边做起,来减少我们碳排放呢。
我们正需要低碳生活这种以生活作息时尽量减少耗用能量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主的新绿色生活型态。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身边很多地方注意保护环境。
第三篇: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环保工作者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宣传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承担生态治理的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一、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摈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惟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我们环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用好这一制度,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使国家保护环境的意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内涵。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的进步,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二、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我们仍然存在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旱灾害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尤为严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需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发展。要在全社会确立这一思想和观念。
我们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告诉广大民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规约人们的行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进化。
我们环保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环保工作者,常年奋战在环保工作第一线,为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全社会宣传环保,促进环保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环保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不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变成我们自己的自觉行动,更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宣传生态文明,提高生态意识,继续发挥我们在宣传环保、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中的先锋作用。
三、严格执法,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大为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有一支较为过硬的环境保护执法队伍。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和落实这些方针、政策。有许多方针、政策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基本职责。问题是这么多年来,有些政策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达到可以具体执行的程度或者是能够依法可靠执行,政策制定得再完美,如果在实际中无法执行,它就不是一个好的政策,需要我们多做实际工作。
第一,要健全和完善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制,使生态保护有法可依。要切实采取行政、法律手段对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惩处。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进行制度建设,以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行为。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和治理,国家环保总局甚至动用了区域限批、流域限批、绿色信贷等政策,有些地方环保部门也采取了挂牌督办、专项行动、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措施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但环境污染仍然屡禁不止,原因何在?一是地方保护主义,二是环境执法手段软,再加之目前的确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实,使部分企业宁可冒险偷排偷放,也不按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办事。怎么办?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制度,使生态保护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说到底是要真管用,如果只停留在文件法规中,是起不到真正作用的。
第二,要严格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加大惩处的力度。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相互融合,社会责任要具体落实到政府部门,强调政府承担建设生态文明的法律责任。个人责任则要使每个社会公民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形成自觉的行动,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等。
环保工作者要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坚决打击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我们有些制度制定得很好,但执行起来就比较难,这就要求我们基层环保工作者提高思想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来,顶住压力,为民办事。通过环保队伍整体的严格执法,使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是关键;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环保干部队伍是关键。必须进一步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环保干部尤其是一线执法队伍的权力,使他们在执法中不受任何干扰,确保执法到位;其次环境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各方面待遇要有切实的保障;第三要建立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环境违法行为或生态破坏行为是由群众举报才发现的,建设生态文明如果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有些问题不会得到及时处理,至少目前或相当长一段时期,这种情况会依然存在。为了使破坏生态或污染环境的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打击,必须建立群众参与的社会机制。同时人民群众参与生态建设与保护,也是对政府履行工作职责的有效监督。
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我们环保工作者分内的责任。
第四篇: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3、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建设两型社会?如何过“低碳生活”?国家怎么办?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完善资源和环境立法,依法管理资源和环境。④加强低碳与生态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4、作为中学生,你能为建设生态文明做点什么?个人怎么办?(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去保护环境?)
①积极向公众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参加环保主题活动③提高资源环境意识,养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选择低碳生活方式。⑤检举揭发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
5、青年学生应该怎样为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出自己的贡献(或进言献策)?
答题方向:自觉向公众宣传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或参加这方面的宣传活动);学习有关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人口、资源、环境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的义务,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依法同违反计划生育、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建议;等等。
8、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
答:①积极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做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者②选用节能器具,少用或不用塑料购物袋,选择骑自行车或者乘公交车出行,关水龙头,下班后关闭电器,夏季开空调不低于26℃,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等。
9、倡导低碳生活、推进节能减排有什么重要意义?
意义是: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利于缓解我国目前资源紧张状况,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8、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9、我们中学生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应该怎么做?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及科学发展观;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等等。
第五篇:专题生态文明建设
专题六建设生态文明
共享蓝天碧水
命题角度一
巴黎气候大会
1.为什么世界各国要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大会受到世界广泛关注,说明了什么?)
(1)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世界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2)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是世界各国人名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3)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只有携起手来,协调行动,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加快自身发展。(4)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只有世界各国真诚协作,共同应对挑战,才能保护地球家园。
2.中国政府的上述举措说明了什么?(中国承诺说明了什么?)(1)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2)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中国积极承担国际事务义务,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4)中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3.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有信心和决心实现减排承诺。实现减排承诺,我国必须怎么做?(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决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2)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3)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依法整顿,严惩破换环境的行为。(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环保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是治理污染和保护空气质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习惯。
4.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1)向公众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参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公益活动。(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3)选择低碳绿色生活方式。(4)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同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手段,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5)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小手带大手,向低碳靠拢”“低碳小窍门”竞赛活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命题角度二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以“沙漠生态文明·共建丝绸之路”为主题说明了什么?①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②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大力建设生态文明;③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④我国在国际上树立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2.为什么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①符合我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②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缓解能源紧张局面,减轻环境压力;③有利于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引导公民践行低碳、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④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⑤有利于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3.为什么习近平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①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计划;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理念;③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④这是实现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需要;⑤这是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需要。4.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在应对荒漠化方面应该怎样做?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开发新能源。(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4)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完善治理荒漠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5)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应对荒漠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5.我们中学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荒漠化问题?(1)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2)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如: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不乱砍滥伐,保护植被;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不吃野生动物。(3)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4)积极参与环保宣传,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6.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你认为国家、企业、公民分别应该怎么做?
(1)国家:①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创新,用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④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⑤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2)企业:①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技术;②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③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⑤树立法制观念和节能环保意识等。
(3)公民:①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②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③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④勇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7.《意见》提出的“五个坚持”说明了什么?①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8.“绿色化”和“五个坚持”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①有利于唤起广大人民对环境关注的热情;②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③有利于唤醒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④有利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⑤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9.为了推进绿色化,除了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之外,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淘汰耗能严重的落后生产企业;②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③严格执法,加强节能减排,严惩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④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面行动;⑤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奖惩政策。
10.为什么要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1)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落实到大力推进绿色化的新行动上,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携手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宜居美丽的绿色家园。(2)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11.为了响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做?
(1)国家: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用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普及环保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2)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法制观念和节能环保意识等。
(3)公民: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并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勇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12.青少年能够为建设美丽中国做些什么?(1)思想上: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向他人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行动上:①做环保的践行者,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快餐盒,对废弃物分类处理,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外出时及时关闭电源、以步代车等;②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勇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1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的召开说明了什么?(1)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3)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4)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树立起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为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4.为了响应《贵阳共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我们应该怎么做?(1)国家: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创新,用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普及环保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2)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法制观念和节能环保意识等。(3)公民: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并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勇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命题角度三
节能减排
践行低碳
1.让“阅兵蓝”常态化为“北京蓝”,需要我们坚持什么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2.为什么要让“阅兵蓝”常态化为“北京蓝”?(1)空气污染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2)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3)让“阅兵蓝”保持下去,符合我国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将“阅兵蓝”变成常态化的“北京蓝”有何重要意义?(1)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有利于为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3)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4)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要让“阅兵蓝”成为天空常态,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1)国家:制定和完善治理雾霾的法律法规,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对治理雾霾的政策扶植和资金投入;加大对燃油车辆、垃圾处理等的规范管理;加强植被保护。(2)社会:加大对改善空气质量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大对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的处罚和整改力度。(3)公民:增强低碳环保意识,积极践行低碳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如学会垃圾分类处理、不焚烧秸秆、绿色出行等。
5.《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正式施行有什么重要意义?①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惩破坏与污染环境的行为;②有利于增强企业及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行动起来共同保护环境;③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权的决心;④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⑤符合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等。
6.有人认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正式施行就能杜绝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2)保护环境,不仅仅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障,还需要相关企业提高环保意识。减少破坏和污染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7.政府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方面应该如何做?(1)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供法律保障。(4)注重科技创新,为节能减排提供科技支撑。(5)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着力整治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对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6)加强宣传教育,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8.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1)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2)部分企业和个人环保意识淡薄。(3)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不作为,监督力度不强。(4)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
9.国家为落实节能减排应该怎么做?(1)加快淘汰耗能严重的落后生产企业。(2)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3)严格执法,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4)加强宣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5)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奖惩政策。
10.为什么要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什么要倡导“节能低碳,绿色发展”?)①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③是弘扬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的要求;④是缓解我国资源不足,减少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确保国家资源安全,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11.有人认为“倡导节俭必定会阻碍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加快经济发展决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要加大科技投入,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等。
12.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有什么重要意义?(1)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2)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能源紧张等问题。13.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践行绿色生活,青少年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1)向公众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参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公益活动。(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3)选择低碳
绿色生活方式。(4)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同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手段,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5)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小手带大手,向低碳靠拢”“低碳小窍门”竞赛活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命题角度四
落实责任
法律监督
1.2015年上半年环保涉罚金逾2.3亿表明了什么?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依法治理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我国依法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人民利益;⑤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2.加大环保监管执法力度有何重要意义?①有利于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②有利于贯彻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③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④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⑤有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落实环保责任终身制体现了什么?①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党和政府树立领导干部人人负责乃至终身负责的责任意识,必须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③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严肃追责。
4.针对国务院落实的环保“终身追责制”这一规定,公民应该怎么做?(1)积极拥护和宣传国家的这一规定。(2)积极行使监督权和建议权,监督举报政府在落实环保方面的不作为行为,采用不同方式向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5.《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的施行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党和政府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和政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的施行有何重大意义?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有利于树立负责任的国家形象;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7.《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保障了公民的什么权利?我们应如何正确行使此项权利?(1)批评建议权、监督权。(2)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证明材料;投诉和举报时,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8.我国环境虽有所改善,但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1)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2)部分企业和个人环保意识淡薄。(3)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不作为,监督力度不强。(4)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9.有人认为,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就能杜绝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观点:错误。(2)理由:保护环境,不仅仅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障,还需要相关企业提高环保意识,减少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行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0.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有什么重要意义?(1)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惩破坏与污染环境的行为。(2)有利于增强企业及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其自觉行动起来共同保护环境。(3)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4)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等。
11.政府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方面应该如何做?(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法律保障。(4)注重科技创新,为节能减排提供科技支撑。(5)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着力整治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对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6)加强宣传教育,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