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36)完整打印版

时间:2019-05-13 23:1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36)完整打印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36)完整打印版》。

第一篇: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36)完整打印版

谈理想(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①)

杜飞进

为什么近来杨善洲这个“老典型”能够在神州大地不断掀起“心灵海啸”,成为亿万中国人的感动,成为引领时代的价值取向,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最重要的原因,是杨善洲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先进一阵子”,还是“先进一辈子”。

支撑杨善洲“先进一辈子”的,正是其崇高的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合理的想象或希望。《党章》规定,共产党员的理想,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曾说:“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可见,一个党员,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对其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极大。

理想,看上去很虚,其实很实。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勇于牺牲;和平建设时期,无数普通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目标和崇高使命就是最大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柱。

理想,看上去很远,其实很近。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长期奋斗,这就需要我们把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与“达到这个目标的具体步骤和具体措施”紧密联系起来。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全体党员的共同理想,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无一不是为实现这一理想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和措施。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坚持崇高理想的具体表现,就是从实际出发,立足岗位,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岁月中,强调理想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每一次对理想问题的重申,都意味着全党正面临新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自觉为党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理想的支柱一旦倾斜,思想的大厦就会垮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员谈享受的多了,谈理想的少了;谈回报的多了,谈奉献的少了;谈变通的多了,谈坚守的少了„„有的务虚头头是道,工作敷衍了事;有的台上正襟危坐,台下贪赃枉法;有的白天道貌岸然,晚上灯红酒绿;甚至还有的烧香拜佛、抽签算命,不信马列信鬼神。在一些党员干部眼中,政治是虚的、理想是远的、权力是硬的、票子是实的,于是,“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检视一些落马党员干部的腐败轨迹,腐败行为的发生,无一不是“总开关”首先出了问题,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把理想信念抛到了九霄云外。

理想既是一个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实践。忘记了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有理想但不付之行动,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应当将远大理想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具体行动。在当前,就是要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找准理想与实践的结合点,自觉投身科学发展的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个党员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人民日报 》 2011年05月03日 17 版)

谈信仰(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②)

温红彦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哲人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人的终极思考,就是信仰。

今天,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人们面临种种诱惑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谈信仰;在我们党90岁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谈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更是不能不谈信仰,或者说首先要谈的就是信仰。对信仰是牢记还是淡忘、是持守还是迷茫,这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合格与否的“试金石”。

有人说,有了信仰,石头在水上也能漂流。这话看似不合常理,但却道出了信仰的神奇力量。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它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关乎一个政党的目标指向,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同的信仰,反映的是不同的世界观,体现的是观察事物的不同的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选择并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才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指的就是对共产主义学说和理论的信服和敬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发自内心地信服,理直气壮地敬仰。因为我们懂得,共产主义学说不是脱离实际的乌托邦,而是经过长期革命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者、建设者,对党忠诚、向党负责、为党分忧。

信仰是暗夜里的灯,是催人奋进的鼓。90年前,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什么不惜抛弃殷实、毁家纾难,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率领万千民众赤手托起即将沉沦的中华大地?因为他们坚信,党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必有胜利的一天,也许他们自己看不到那一天,但他们都怀着必胜的信念为那一天而奋斗。有了如此坚定的信仰,他们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中才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勇气,才会绝路逢生、创造奇迹。诞生在那艘红船上的中国共产党,今天已经发展到拥有近8000万名党员,她的光辉历程反复证明: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

今天,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共产党人的信仰没有变、也不能变。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来说,坚定信仰是最重要的党性修养,只有坚定信仰,才能实践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在喧嚣中坐稳冷板凳、在纷杂中不迷失方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信仰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科学的信仰不可能来自朴素感情或自发意识,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有了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信仰的坚定决定着实践的自觉性。今天,我们已经不缺乏发展生产力的自觉性,缺乏的是对信仰的坚定性,缺乏的是高度的政治自觉。

因此,信仰之灯需常擦拭,信仰问题当常自省。只有这样,才能使党性更纯洁、心灵更明净;只有这样,“在临死的时候,才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人民日报 》 2011年05月10日 17 版)

谈忠诚(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③)

冯春梅

忠诚,就是始终如一地恪守信仰、职责和情操,绝不背叛自己的誓言。

忠诚之所以宝贵,在于它对于组织之成其为组织、政党之成其为政党,具有关系存亡续绝的决定性意义。任何一个失去了忠诚的组织、政党,都将陷入崩溃。

忠诚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常常“吹尽黄沙始见金”,往往需要经历生与死、得与失、荣与辱等重大的考验和锤炼。只有敢于、善于付出牺牲,只有真正做到了危难时刻显身手、风吹雨打不动摇,才能得到人们的认知和肯定。

忠诚之所以宝贵,是因为一旦千百万人的忠诚联合起来,就会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中国共产党这个当初只有几十人的弱小组织,能够创造彻底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中国、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间奇迹,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忠诚的共产党员不怕牺牲、冲锋在前。

忠诚是所有政党、政权都极为珍视的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等作为自己的神圣义务和永恒品质。“对党忠诚老实”、“永不叛党”,就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的党员义务,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入党誓词中的庄严承诺。

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党性原则的政治忠诚,是对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高度热爱的朴素情怀。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感天动地的忠诚华章。大革命时期,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和血腥镇压,李大钊、萧楚女、熊雄、李启汉等共产党人“断头流血以从之”,誓死忠于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从战场上的黄继光、邱少云,到新时期的好干部孔繁森、牛玉儒,成千上万的英雄模范,哪一个不是一腔赤胆,不是无限忠诚?

毋庸讳言,我们的队伍中也曾出现过少数背信与变节者。但如同乌云无法永远遮盖太阳的光辉一样,在千百万忠诚的共产党人面前,背叛者的可耻只能更加衬托出忠诚者的光荣。

是共产党员,就坚守你的忠诚吧!这忠诚的品质,是共产党人闪亮的名片和无上的荣耀。当革命和战争需要你的时候,敢于前赴后继,慷慨赴死。当和平与利益考验你的时候,能够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党的事业为重。

是共产党员,就与背信弃义的行为作斗争吧!对于那些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者;对于那些身在党内、心在党外,为背叛行为留后路当“裸官”者;对于那些失信于党心民意,搞虚假政绩和形象工程,甚至涉黑涉恶欺压百姓者;对于那些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者,予以坚决的斗争!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共产党人只有强化忠诚品质的修养,才能始终定住心神,站稳脚跟,挺起脊梁,永远不做背叛蛊惑的俘虏。(《 人民日报 》 2011年05月17日 17 版)

谈学习(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④)

王苏宁

眼下,一个学习的热潮正在华夏大地蓬勃兴起——近8000万共产党员投身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大课堂”,接受这一触及灵魂的“心灵洗礼”。

学习这个历久弥新的“法宝”,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受关注。

人这辈子,谁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生存的需要,就像灶台上的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学习也是发展的需要,就像漫长旅途中的加油站,是一种能量的补充。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一个人不坚持学习就会落伍,就会被远远抛离在时代车轮的后面。

学习之于普通人尚且如此,对作为先进分子的共产党员来说,意义则更为深远。一个合格的党员,不光需以学习提升素质、修养身心,更应以学习推动工作、促进事业,为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贡献心力。反之,不重视学习、不坚持学习,党员便无以保持先进性,更谈不上发展先进性,也就失去了做时代“弄潮儿”的资格。90年漫漫征程,我们党之所以始终葆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名共产党员始终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始终永不自满、永不停滞。

学习态度与学风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员学习成效的大问题。当前,虽然绝大多数党员学习的态度是端正的、学风是扎实的,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有些党员干部不愿学。他们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一学起来,往往浮光掠影、浮夸虚报。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应付差事、敷衍塞责。

有些党员干部不勤学。他们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一说具体工作就精神抖擞,一说读书思考便意兴阑珊。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闲来为之、可有可无。

有些党员干部不真学。他们把学习场面搞得很大、声势搞得很壮,热衷于出头露面,结果却华而不实。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装点门面、走走形式。

有些党员干部不深学。他们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往往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甚至张冠李戴。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时髦工具、夸耀资本。

有些党员干部不善学。他们学而不思、学而不用,或是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一到解决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这些不良倾向,充分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的学习意识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对、学习约束不强,在诸多方面存有“病灶”,值得高度警惕,必须加以纠正。“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邓小平同志当年的话现在听来仍发人深省。

如今,我们正身处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我们不懂得、不熟悉、不精通的东西还很多,或者过去懂得的、熟悉的东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迅速更新,又变成不懂得、不熟悉了”。历史与现实反复告诫我们:只有重视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每一位党员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不负人民的期待与重托。

(《 人民日报 》 2011年05月24日 17 版)

谈认真(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⑤)

袁建达

说“认真”,名人名言无数,搜肠刮肚,竟找不到更好的词。还是那句话最经典: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谁说的?毛泽东。

认真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坚持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沧海变桑田,旧貌换新颜。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表现,给“认真”做了生动的注脚。

认真,是一种承诺。每一个共产党员,入党时都作过庄严的宣誓。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奋斗一生。这些表达,高尚深远,令人心动。言既出,行必随。有人视承诺为生命,勇于担当,绝不食言。有人却将承诺当儿戏,说了、唱了、表态了,却从来不打算实行。认真者,如人民医学家吴孟超,年近90还站在手术台上,治病救人,服务国家。为什么?答曰:“我一生中有过两次宣誓:当医生我是宣过誓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是宣过誓的,宣了誓,就要信守诺言!”他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这样认真的人,令人景仰,让人信服。

认真,是一种状态。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分子,共产党员时时都在亮相,处处都在展示。怎样亮相,怎样展示,却有天壤之别。有的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成为单位的中坚和骨干;有的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创造了优异的成绩;有的关心群众疾苦、带领群众致富,为群众所称道;有的坚持改革、不断攀登,造福于人民„„这样的人,都是认真的人。认真如焦裕禄,认真如孔繁森。但是,也有人展示的,却是负面的状态。他们一事当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记挂的是自己的前程;他们常常挂在嘴上的“认真贯彻、认真落实”,其实是“秀”给上级看、糊弄老百姓的。对工作,他们敷衍了事;对待遇,他们锱铢必较;对群众,他们冷漠无情;对权力,他们紧追不舍„„即便“认真”做的事情,也是那些劳民伤财、搞花架子一类的形式主义。什么样的人真认真,什么样的人假认真,群众看得最清楚。

认真,是一种坚守。“认真”两个字好写,真正讲认真,真正认真一辈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很难认真起来;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也很难做到认真。

“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始终而不渝”。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人,才能认真一生,一生认真。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当地委书记,是人民群众贴心的“草鞋书记”;他上了年纪退了休,钻到山沟里植树造林,想的还是“人民”两个大字。杨善洲不愧是一座大山。在这座大山面前,那些见利忘义、折腾百姓、不思进取、弄权贪心的人,不显得那样的渺小和不堪吗?

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讲认真,党组织才会得到人民的信任;讲认真,党员才有良好的形象;讲认真,我们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 人民日报 》

年06月01日 17 版)2011

谈吃苦(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⑥)

王比学

“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同群众同甘共苦;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明确要求。

“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这样教导广大党员。

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传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强调乐于奉献、甘愿吃苦。纵观我党历史,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条件如何改善,对党员来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光荣传统必须永葆不变。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党员却淡忘了吃苦精神,不愿吃苦、不想吃苦、不敢吃苦,他们思安逸、图享乐、求快活,有的甚至与民争利、与老百姓比享受。这显然与党的宗旨不符,与党章的要求相悖。

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精神。“苦”与“乐”是相对的。就人的本性而言,一般都愿意享乐,而不愿意吃苦。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选择“苦”与“乐”的问题上,则更多地反映出精神。刘玉美是重庆一名基层司法所长,为了工作,常常带着一床棉被、一双解放鞋、一个饭盒“三大件”,走乡串户,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她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首先就要过‘苦关’,不仅要到矛盾最多最苦的地方去,而且还要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信任你、尊敬你。”与刘玉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的党员认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吃喝玩乐,尽情享受。与刘玉美的精神境界相比,这样的人是何等渺小!

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要求每一位党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把损失留给自己,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利益让给别人。换句话说就是,把苦留给自己,把乐让给他人。有人问杨善洲:放着好日子不过,何必自讨苦吃?他回答:“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有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共产党人就是要‘自讨苦吃 ’!”如果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的是古代少数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的话,那么今天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则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

“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新形势下,共产党员要比群众能多吃一些苦,先于和乐于承受一般群众承受不了的艰苦工作、艰苦环境和艰苦待遇。须知,只有苦群众所苦,才能乐群众所乐。(《 人民日报 》 2011年06月07日 17 版)

谈群众(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⑦)

袁新文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在得知自己的警卫员要回乡探亲时,就谆谆告诫他:不要认为在我这里工作就了不起了,要注意听听老乡们对咱们政府的意见和反映,别在群众面前装“老子”!话语虽平常,含义却深长,在60多年后的今天听来,仍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在90年风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同这一点,因此,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始终不渝地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与群众亲如一家、打成一片、情同鱼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修养。每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只有从我做起,坚持群众路线,心里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将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相反,如果脱离群众,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在群众面前装“老子”,受损害的不仅是个人声誉,而且是党的威信、党的形象。

这样的道理其实人人都懂,有的党员干部讲起来甚至头头是道,但做起事来却是另外一套了。有的不了解下情、民情、社情,凭空指手画脚;有的不办实事,衙门作风;有的不关心群众疾苦,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有的专横跋扈,颐指气使,官气十足。这些人的作风、做派,自然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厌恶、鄙视,从而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我党的执政基石。危害之大,决不可小视。

针对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种种弊端,许多人至今非常怀念革命战争年代的党群干群关系。抗战时期,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率领的南侨总会慰劳团回到祖国,慰劳抗战中的祖国军民。在重庆,陈嘉庚看到的是官僚腐败,民不聊生,民怨沸腾;而在延安,他却看到官兵平等,军民团结,同仇敌忾。陈嘉庚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进入新时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和制约党群干群关系的深层次矛盾日渐突出。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着眼,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乃是当务之急。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党员干部应当主动“接地气”: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让群众来参与、让群众来评判、让群众唱主角;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

人;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以实际行动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始终坚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与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才有资格、有底气在群众面前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 人民日报 》2011年06月14日 17 版)

谈敬畏(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⑧)

李 舫

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近来,“敬畏”频繁出现在党的各项纪律制度和从政准则中,成为新时期共产党员不可或缺的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

共产党员的自律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敬畏”二字,尤其重要。“敬”,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作为,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志;“畏”,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不为,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共产党员只有既“有所作为”又“有所不为”,才能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绝大多数共产党员都能够做到严以律己、谨慎行事、廉洁从政、秉公用权,也就是做到了敬畏之心常有。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仍然有少数党员已经或正在失去敬畏之心。

——有的失去了对真理的敬畏,他们的理想信念日渐动摇,原则性、正义感日渐退化,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成为左右他们行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的失去了对人民的敬畏,他们已经忘记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在人民的历史经验。在他们的心目中,“人民”两个字正在失去分量和价值。

——有的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他们不再思考自己所走路程中的正误得失,不再反躬自省,丧失了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流、主线和本质的能力,对虚化颠覆的历史失去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有的失去了对法度的敬畏,他们妄自尊大,无视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禁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徇私枉法、贪得无厌,甚至肆无忌惮、无法无天。

纵观过去20年的各国风云,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曾经呼风唤雨的大党之所以风雨飘摇、一些执政多年的老党之所以人亡政息,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这些政党及其党员失去了敬畏之心,背离了立党之本。因此对于我们党来说,要保持先锋队的本色,就必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这里所谓的“怕”,就是敬畏。这种敬畏之心就是:对真理的叩问存有执着,对人民的安危存有忧患,对历史的评判存有警醒,对法度的规则存有畏惧,对时代的创新存有善意,对信仰的追求存有担当。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没有了敬畏,就没有了思想的标尺、没有了行动的准则。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的建设状况和队伍素质,同每位党员能否经受这些考验息息相关。广大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带头人、贴心人,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要时刻谨记权为民赋、责重山岳的道理,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放任。只有全党一心,团结一致,我们才能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不负人民的嘱托。(《 人民日报 》 2011年06月21日 17 版)

谈诚信(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⑨)

吴亚明

何谓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讲诚实、守信用,是人之为人的首要品格,也是一个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品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能够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人民的信赖和爱戴,并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的先锋、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员,内诚于心、外信于民,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诚信是一种美德。古往今来,哲人先贤留下了无数关于诚信的嘉言警语,也涌现了如“查道摘枣留钱”、“范式千里赴约”等关于诚信的佳话美谈。这些嘉言美谈,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诚信是道德之本,做人之本。时代不断赋予诚信以新的内涵,使之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辉。做事先做人,做人必诚信,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保有诚实守信之美德,做诚实守信之表率。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讲诚实、守信用,应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诚信是一种力量。“言必信、行必果”、“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表里如

一、说到做到,这是诚信的本义,也是诚信的力量。人民判定一个政党是否值得信赖,是否能够代表自己的利益,不光看这个政党提出的政治主张,更要看其能否真正把符合人民利益的政治主张落到实处。杨善洲的人格魅力、榜样力量,就来自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忠诚正直、言行一致,坚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认真践行入党时的庄严承诺,“只要生命不结束,为人民服务就不停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党员干部轻诺寡信,见利忘义。他们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文过饰非,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这些人的行止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党的形象,销蚀着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必须予以及时彻底的矫治。“实事求是光荣,弄虚作假可耻”,应是共产党员的共识。

诚信是一种责任。“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对亲友、对社会、对国家承担一定的责任。这其中,诚实守信是基本也是最紧要的道义责任。讲诚实、守信用、勇担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体现。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责任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荣,将做人的原则内化为做事的准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负人民的殷殷期待。“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应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追求。

诚信无言,力量巨大。有了它,人格的力量将更加强大;有了它,社会进步的跫音将更加铿锵有力;有了它,我们党的事业将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 人民日报 》2011年06月28日 17 版)

谈纪律(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⑩)

朱思雄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这些有关党的纪律的语录口号,很多人曾经耳熟能详,但对现在的很多人来说,已经相当陌生了。

这并不表明,讲纪律已经过时。

事实上,纪律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而且必须有。

我们通常所说的纪律,是指“政党、机关、部队、团体、企业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条文”。具体到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强调的是,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的保证,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巩固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条件,是维护党员权利的根本保障。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没有了纪律,便没有了一切。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8000多万人,从最初的几个党小组发展到现在的389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如此庞大的数字,让外国人看起来有点像天文数字。中国共产党却能把他们建设成践行宗旨的坚强堡垒而不是一盘散沙,靠的是什么?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根据党的历史经验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

一个先进的政党,一定是纪律严明的组织。纪律首先是服从,“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共产党人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经历了革命战争时期的白色恐怖,却还能艰难存在,并不断发展壮大,没有纪律的严密严明,是根本做不到的。人们不会忘记,那些大无畏的共产党员为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坚决服从党的纪律,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这正是一个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突出体现。

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纪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战争年代强调“不拿群众一针线、一切缴获要归公”,现在强调“不准把经营、管理活动中收取的折扣、中介费、礼金据为己有;不准违反规定领取兼职职务工资、奖金”,道理和原则性其实是一样的。党的各级纪律检

查机关肩负的任务中,强调监督和制约党组织和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同时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依据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查处党员的违纪案件。这些严肃党的纪律的工作,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须臾马虎不得。

其实,说到纪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约束,既有规章制度上的约束,也有思想观念上的自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些无疑是必须的。就纪律而言,更加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做到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把纪律约束化作内在自觉。

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当广大共产党员都能获得这样一种智慧,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我们党就一定能始终保持勃勃生机与活力,就一定能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民日报 》2011年07月05日 17 版)

谈守法(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1))

赵蓓蓓

“遵纪守法”这个词,差不多人人都能脱口而出,党员干部就更不用说了。可这话,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西谚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的确,法律不过是维持社会基本秩序及公平正义的最基本的规范,是底线。那为什么说,党员干部要遵从这“最低的道德要求”,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守法,就是严格遵从法律规则,不做法律禁止的事。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人治的观念主导了几千年,潜移默化,深入骨髓。法治理念对国人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大规模构建,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要让法治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让法律制度触及、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守法成为人的自觉行动,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的自由度加大,各种诱惑增多,社会道德滑坡,使许多人常常处于权与法、钱与法、色与法、情与法的冲突、纠结之中。一旦监督不到位,拥有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就很容易处于缺少制约的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倘若其不注重个人修养及自律,就很容易变得狂妄自大、专横跋扈、目无法纪、为所欲为,将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甚至以身试法。所以,对党员干部来说,守法不仅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考验;不仅是一种自律,也是一种“自卫”。守住法律的底线,并不仅仅意味着你在履行一个公民、一名党员的义务,同时也意味着你守住了做人的基本良知、做党员的基本要求,守护了他人及自己的基本权利。

现实中,有一种现象值得警惕:有些党员干部,并非不知法不懂法,但却口是心非,知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在台上,他们讲起党纪国法来头头是道;暗地里,却干着违法乱纪的勾当,肆无忌惮且心存侥幸。多行不义必自毙。近些年,随着法治建设推进和反腐力度加大,不少有过贡献、身居高位的违法乱纪者,也没能逃脱党纪国法的制裁。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法律面前却人人平等。”这是法治的精髓。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方略入宪。在依法治国的步伐稳健向前的今天,每一个党员对法律的知与行,无疑将对中国的法治进程产生决定性影响。“全党同志都要

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这一重要论断,值得每个党员牢记。

在当下,提升认知,知行合一,是党员履行党章所规定的“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义务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党性修养、做新时期合格党员的内在要求。

(《 人民日报 》 2011年07月12日 17 版)

谈自律(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2))

裴智勇

马克思曾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自律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也是共产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为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不但制定了铁的纪律,也要求党员严格自 律。回顾90年的光辉历程,正是由于坚持廉洁自律、为民务实,党才能始终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

革命之初,共产党人就深深懂得:严格自律,不搞特殊化,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也常常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

当前,面对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共产党员的严格自律,尤显重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党员干部面对的诱惑更多了,经受考验的机会也更多了。“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无数正反经验反复告诉我们,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旦失去自律,就必然消极颓废,丧失斗志,腐化堕落。

做到自律,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自律是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律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律是自我牺牲,自我奉献;自律是先人后我,舍小家为大家。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就难以做到严格自律。每一个共产党员,只有具有这样的胸怀和信念,才能有自律的坚实动力。高度的自律是深深根植于人内心的事业向往和奋斗追求。

做到自律,尤其要注重防微杜渐。做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坏大事也是从小事坏起。作为执政党的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要为人民慎用权用好权。在和平时期,少数党员干部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进攻,常常在一念之间“拿了不该拿的东西,去了不该去的场所,吃了不该吃的饭局”。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最后无原则为“朋友”办事,酿成大错。吃喝玩乐,看似小事,有时毁掉的是党员的一生,损害的是党的形象。

做到自律,还要主动接受监督。在法治社会,共产党人的自律要与他律结合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强调用制度指引人、规范人、约束人。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共产党员尊重制度,自觉模范地遵守党纪国法,是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共产党员还要主动接受媒体和群众的监督,自觉把一言一行放到公开的聚光灯下,让群众帮助我们“洗脸”、“扫灰尘”。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律是一面旗帜,指引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不忘立身之本,永葆政治本色!(《 人民日报 》2011年07月19日 17 版)

谈团结(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3))

廖文根

团结是什么?团结就是力量。

民族团结,推动着中华民族大发展大繁荣;军民团结,巩固着伟大祖国的钢铁长城;人民团结,推动着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团结出凝聚力,出生产力,出战斗力,团结可以战胜艰难险阻,创造人间奇迹。

顾大局,重团队,讲协作,善补台„„这些都是讲团结的表现。讲团结来不得半点虚假,但在现实生活中,“假团结”现象并不鲜见。几种“假团结”现象值得警惕:

一是“拉帮结派”。“结党”必然“营私”,“小派系”、“小集团”、“小圈子”等既是一些人攫取私利的温床,也是侵蚀党的事业的毒瘤。“拉帮结派”现象的存在,让党性原则变得不堪一击,让诚信道德变得不足挂齿,让公平正义显得苍白无力。“团结”一小撮人,损害大多数人,这样的“假团结”不可不防,也不能不查。

二是当“老好人”。在一些人看来,“不得罪人”是最佳的处事原则,对其他同志的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不会、不愿、不敢批评,甚至违心地将坏说成好,把恶说成善,把错说成对,以迎合求“团结”。装“好人”是“老好人”的惯用伎俩,其特色是自私,于团结毫无益处,需要甄别和提防。

三是“阳奉阴违”。“阳奉阴违”的存在,往往让执行大打折扣,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使散发真理光芒的指导思想难以深入人心,让伟大目标变得遥不可及,令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惠及百姓。

揭批“假团结”,目的是促进真团结。讲团结是一种品德,一项素质,更是一种能力。站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讲团结有三个重要表现:

一是争做“动车组”。“动车”原理告诉我们,高速度来自每节车厢的强劲动力。“中国速度”、“中国奇迹”的背后,是源于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激情和智慧所催生的无

穷活力。增强使命感,提高主动性,争做“动车组”,使每个人的力量都化为社会前进的动力,这是讲团结的前提。

二是善于“大合唱”。再庞大的合唱阵容,如果没有得力的指挥,精巧的配合,也难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再出色的演员,没有舞美、灯光、造型、音响等做铺垫,表现也将暗淡无奇。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只有各个角色之间不分高低贵贱,密切协作,才能唱响时代的最强音。

三是甘当“老黄牛”。吃苦不叫苦,任劳任怨是老黄牛的生动写照。不能完全不讲条件,但不能过分强调条件;不能完全不计个人得失,但不能过多考虑个人得失;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大公无私,但应提倡大公小私、先公后私。讲团结首先要讲风格,讲奉献,讲责任,“老黄牛”越多,我们这个民族就越充满希望。

团结是宝。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困难时期不气馁,胜利时期不骄傲,辉煌时期不发热,胜利就永远属于我们!(《 人民日报 》 2011年07月26日 17 版)

谈批评(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4))

盛若蔚

善意的批评使人进步,认真的反省促人提高。谈批评,包括批评与自我批评两个方面。批评,是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以自我为对象,对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查找和剖析。中国的古人提倡“闻过则喜”,懂得“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西谚亦云:“批评如同你忠实的门警,你若把它一脚踢开,你的一切就会被错误偷尽。”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被实践证明为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方法。早在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形象地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个话,放到今天仍没有过时。

宁波市委原书记许运鸿因腐败受刑,他在忏悔书中说道:正是由于没有正常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致使独断专行、贪欲萌生。大量的“反面教材”反复验证一个道理:许多干部犯错误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开始往往有个缺口,但由于没有及时有效的批评,任其所以,日积月累,最后铸成大错。

然而,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党内民主生活的重要环节,当前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

有的不敢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他们思想深处,批评上级怕打击报复、穿了“小鞋”;批评同级怕疏远孤立、伤了和气;批评下级怕影响人缘、丢了选票;自我批评又怕妄自菲薄、扫了面子„„在他们眼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像“烫手的山芋”,看着熏人,用起来伤人,能不碰就别碰。

有的不愿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一些地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是批评工作业务上的问题多,批评思想作风上的问题少;对一般现象的批评多,对具体问题的批评少;搞浮光掠影的批评多,能直击要害的批评少„„甚至“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谈希望”、“表扬和自我表扬相结合”。总之,多栽花、少栽刺。在他们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只能高高地拿起、轻轻地放下。

无论不敢还是不愿,都反映出人们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回避矛盾,一团和气,是非不分。说到底,是个“私”字在作怪。“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无私,才能无畏,才能正视自己身上的毛病,才能勇于指出别人的不足,揭露矛盾,解决问题。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党找到了一条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正确方法: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形成了一个正确公式:团结—批评—团结;遵循了一个坚定原则: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因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既严肃认真,又心平气和;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既解决实际问题,又不就事论事;既充分敞开思想,又不泛泛而论,达到自我批评诚恳、相互批评中肯的效果。

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需要进一步提起神、动真格。(《 人民日报 》 2011年08月02日 17 版)

谈自重(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5))

柳晓森

所谓自重,简单说,就是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古话说:“山自重,不失之威峻;海自重,不失之雄浑;人自重,不失之尊严。”可见自重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备的素养,要一生遵守的底线。因为有更高的理想追求,共产党人自当有更严格的自重要求。

自重与被尊重,成正比例关系,自重越甚,越被人尊重。是否被他人尊重,很大程度是要看你是否尊重自己。中国人有句老话,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就是讲人不自重就会被人轻视的道理。如果不自重,经常做出令人失望和可耻的行为,就会耗尽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小到约会迟到,用自己的散漫浪费了朋友的时间和信任,次数多了,渐渐,没有人信任你,也没有人尊重你。由此可见,人要珍惜自己,看重自己,莫要辜负别人的信任,这是安身立命的底线。

普通人尚需如此,作为一名有着崇高政治信仰的共产党人更需自重。周恩来同志曾自订7条“修养要则”,规定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的坚决斗争,纠正自己的短处,永远不与群众隔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同志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这是对领导干部的真诚爱护,也是对领导干部的殷切希望。

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尤其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用来谋取私利;要做广大人民群众的表率,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如果与这些要求相反,表现轻浮、庸俗,甚至贪赃枉法,做出与这一身份不相符的事来,那就叫不自重。不自重者,既损害党的形象,也必遭人民鄙弃,更谈不上成就事业。

自重要慎微,着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是每一个党员都要用一生坚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珍惜党的荣誉和党员的声誉,注意自身的形象,不做与党员干部身份不相符合的事情。“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做到自重,就要从微小之事做起,从微小之处严起。决不能不拘小节,因为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人格、有形象。要做到自重慎微,就要加强学习,提高免疫力,才能对现实中消极腐败的东西做到见微知著,自觉抵制,要始终保持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保持一种敢于攻坚的勇气,保持一种勤奋工作的干劲,树立自重慎微的良好形象,做到做人有底气,干事有锐气,为官有正气。

有大志者必自重,慎其言行,守其分际。如此,才能不生退屈之心,才可精而进之,有所作为。(《 人民日报 》2011年08月09日 17 版)

谈自省(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6))

董洪亮

自省,顾名思义,就是对言行的自我反省、反思和自行省察、检查,为自身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共产党员是社会中的先进分子,在道德修养方面应该为公众树立标杆,所以重视自省尤为重要。然而,从现实来看,自省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之所以最后跌入违法犯罪的深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自省。

由于忽视自省,常常自以为是。一些党员干部听不进不同意见和建议,唯我独尊,与不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有一定关系。忽视自省,犹如晨起不照镜子,发现不了脸上的灰尘,还感觉良好,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俊俏标致,光鲜无比。

由于忽视自省,容易独断专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是科学决策以及正确行使公权的有效机制。这些机制的正常运转需要党员干部重视自省,常思自己不足,多看他人长处,相互补台,协商共事。否则,难免独断专行。

由于忽视自省,助推恣意妄为。因为“钱多、房多、女人多”,已被判处死刑的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被称为“许三多”。显然,“许三多”已到了恣意妄为的地步,这种行为的一个内因就是不省察自身,结果催生“忘记”,助推妄为。

自省,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之一,更是党员、干部提高修养的重要“功课”。那么,自省的路径在哪里?

相对党纪国法的“刚性”,自省具有“弹性”,没有外在的强制约束,基本上依靠自己的觉悟和“内功”。

自省,要顾及社会道德。先哲倡导“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切入点主要是社会伦理和学习知识。在与社会公众的比较中,才能显示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党员干部理应是社会道德的先锋、模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就是自省的重要“标尺”之一。

自省,要参照组织纪律。毫无疑问,党章以及一系列党的纪律规定,应该成为党员干部自省的重要遵循和规范,也是不能逾越的“红线”。凡是团体和组织,多有规矩和纪律,入得门来,就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仅仅明白“党纪”还远远不够,而是要时时处处模范遵守党的纪律,把组织纪律作为自省的重要内容,更好地履责。

自省,应比对法律法规。一些党员干部将“因地制宜”、“变通”挂在嘴巴上。但是,变通不能出了法律、法规的“圈子”。普通民众都晓得法律是“天宪”、“天条”,党员干部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法律法规为自省的重要内容。

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重视自省,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重视自省,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不妥当言行,见微知著,避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以帮助自己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从而引领一个单位、一个行业、一个地方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人民日报 》 2011年08月16日 17 版)

谈自警(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7))

杨明方

自警,顾名思义就是自己警示自己,做到自我戒备、自我告诫、自我警觉、自敲警钟。古往今来,凡是事业上有所建树的贤良之士,无不深谙自警之道,处事谨慎小心,为政慎思慎独。正如古人所言:“常鸣警钟,行举自醒”。加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尤其要注重提高自警意识和自警能力。

自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就有“尔男子,当自警”的训示。据《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意味深长地对侍臣说:“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否,所以不敢多言。”作为拥有至高无上皇权的帝王,唐太宗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尚且如此警醒,也就不难理解他治理下的大唐王朝何以能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不仅善于自警,而且注重对群臣进行警示教育。贞观二年,他曾跟侍臣算了一笔廉政“经济账”,说道:“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如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也许有人会说,一千多年前封建帝王的廉政“经济账”,对今天的人们而言“距离似乎有点儿远”。那么,江苏省徐州市建设局原局长靖大荣被“双规”后算的“七笔账”,则堪称当今催人警惕的“清醒剂”。靖大荣在徐州市开发区和建设局任职期间收受贿赂、违法违纪,案发后追悔莫及。她在狱中写道:一算“政治账”,自毁前程永难忘;二算“经济账”,倾家荡产悔难当;三算“名誉账”,身败名裂苦酒尝;四算“家庭账”,夫离女散梦断肠;五算“亲情账”,众叛亲离两茫茫;六算“自由账”,身陷牢笼盼阳光;七算“健康账”,身心憔悴恨夜长。可以说,靖大荣的“七笔账”是一篇发人深省的警示教育“活教材”。人们也从腐败者人生的凋零与落寞中,看到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客观地讲,来自外界的监督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但这种监督只有与自我警示相结合,内化为个体的行为准则,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警自省,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时刻牢记,权力来自党和人民,只能奉公行使,为民而用。要时时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

自警是抵御外来诱惑的“防火墙”,是荡涤心灵尘埃的“清新剂”。忘记自警,好人有可能变坏。共产党人的自警,就是要在思想上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以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增强自己拒腐防变的能力。

自警是走向真善美的阶梯。自警的前提,来自内在的自觉。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保持本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到警钟长鸣。

(《 人民日报 》 2011年08月23日 17 版)

谈自励(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8))

张 贺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既有迷人的风景,也有险峻的环境;既有一帆风顺时的兴奋昂扬,也有陷入低谷时的迷惘失望。但成功的人生必定是既能享受风景,也能战胜险阻,而且战胜险阻往往是享受风景的前提。没有波澜的起伏,就没有大海的壮阔;没有高崖的阻挡,就没有瀑布的雄美。

作为共产党员,我们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都应该迎难而上甚至自讨苦吃。越是艰巨的任务,越是默默无闻的工作,就越是共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地方。而这就要求每个共产党员牢固树立自励精神。

自励是什么?自励就是挖掘自己内心世界的力量,凝聚前进的动力。自励是自我激励,是一个人具有强大内心世界的表现。

喜爱看体育比赛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年轻的运动员们往往是“人来疯”,场上观众的掌声、喝彩声、欢呼声越热烈,他们的水平就发挥得越充分、成绩就越出色;反之,就容易发挥失常。从心理上分析,缺乏经验的年轻运动员容易因为受到外界的激励而兴奋起来,进而超水平地发挥。但问题在于,外来的激励是不可求的,它也许有,也许没有,难道因为缺乏外在的激励就要输掉比赛吗?一个成熟的运动员绝对不会让外在的因素影响自己的表现。而且,越是处于困境,他们就越冷静,不断地激励自己咬牙挺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于广大党员而言,工作中真正需要拼搏的艰巨任务恐怕并不多,日常工作大多是枯燥乏味甚至不为人知的。你做了,别人也许注意不到;你不做,却很快就能体现出来。工作中无人喝彩往往容易使人懈怠下来。其实,这是人的本性使然。这个时候,有没有自励精神,差别就表现了出来。

善于自我激励的人都是善于发现自己工作和人生价值的人,因为认清了自己价值之所在,他们才愿意为之付出,哪怕无人喝彩。“铁榔头”郎平在日常训练中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每个扣杀动作每天都要练上上万次,枯燥不枯燥?乏味不乏味?但郎平说自己乐在其中!在她看来,今天流的汗水意味着赛场上的绝杀一击,那种乐趣是任何其他事情都难以比拟的。

共产党员杨善洲从领导岗位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你说他起早贪黑、吃苦受累为了什么?为自己吗?显然不是。在35

杨善洲看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每种下一棵树苗,就意味着百姓的财富增加了一笔。这就是他发现的人生价值。

因此,自励是崇高追求的化身,是顽强意志的体现,是奋斗不息的动力。作为共产党员,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不论辉煌还是平凡,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朝乾夕惕、兢兢业业,真正做到“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 人民日报 》 2011年08月30日 17 版)

谈权力(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⒆)

杨雪梅

权力是个好东西。它代表着一种能力,可以对他人和有限的资源进行支配,因而古往今来,它具有极大的魅力,引发个人、家族、党派和集团之间无止境的角逐。衡量一个共产党员的修养,可以看看他对于权力的认识,正确的权力观也是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题中应有之义。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不是一句空话。没有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也就没有我们的党,党也就不会在90年的风雨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反复强调,作为执政党,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赖以生存的根本,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脱离群众、甚至将群众视为对立面,不仅是感情问题、认识问题,更是政治立场问题、政治本色问题。

正因为是人民赋予的,所以权力只有不断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纵观历史长河,无论哪朝哪代,只有为人民谋福利,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如果背离人民的利益,就会遭到人民的反对。处理不好这样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不但不能达到鱼水相欢,甚至会变成水火不容。

权力必须接受监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克顿也说,“权力是腐蚀人的,绝对的权力就会造成绝对的腐蚀。”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的本质是责任,缺乏责任的权力,势必会异化变质为谋私的工具。因此,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确保它得到正确行使。人民,无疑是对权力的最好监督者。

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上级封的、领导给的,跟群众毫无关系。他们对上级阿谀奉承,拉关系、找靠山,跑官要官;对群众飞扬跋扈,无所顾忌。他们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私欲膨胀,任人唯亲,听不得不同意见。在他们眼里,所谓“执政为民”,只是维护自己手中权力、地位和利益的幌子,在这些人身上,权力已经异化为维护私利的冠冕和颐指气使的权杖。如果忘记了“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的承诺,记不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誓言,手中的权力无论大小都会成为徇私舞弊的工具。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即使在封建社会,一些官员都具有这样朴素的权力观。在我们党的历史中,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的言行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赞誉,是与他们“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权力观分不开的。今天,我们每一个党员修养好不好,不妨看看你是否能将人民“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当作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日报 》 2011年09月06日 17 版)

谈责任(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⒇)

王 尧

责任是什么?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成为社会的一员,肩上便有了责任。为人子女有孝敬父母之责;为人父母有教养子女之责;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爱国、守法、诚信等是应尽之责。身为共产党员,从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起,肩上便有了神圣的责任。

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关于责任的壮美篇章,是世代薪火相传的行动标杆,是滋养后人心灵的宝贵财富。

中国共产党把中华民族的责任意识提升到了新的境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责任观的出发点和归宿。

加强党员的责任感,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的一贯要求;党章中关于党员义务的规定,则是对党员责任的具体要求。红军初创时期,一个青年战士问领导:“参加共产党有什么好处?”领导回答:“让我看,参加共产党有九十九条都是„坏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可能被杀头,还会坐牢;危险的工作要抢着去干;如果军装不够,要让给别人穿;饭少人多,要让群众先吃,自己饿肚子……要说好处,我看只有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才会拥护你。”

这些“坏处”,实际就是党员的责任。革命年代,党员责任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冲锋在前”;和平时期,党员责任更多地体现为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我是党员,这是我的责任!”新的历史时期,在许多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在许多生死一线的紧要关头,这掷地有声的誓言常在人们耳边回响。但不可否认,现实中也出现了一些与党员责任渐行渐远的消极乃至丑恶现象。

有人淡忘责任。有的党员在工作中忘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作风漂浮、纪律松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有人逃避责任。有的党员在工作中不敢负责、不善负责、不讲原则、不分是非、患得患失、敷衍塞责;有的遇到难题绕道走,前怕狼后怕虎,缩手缩脚,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麻木不仁、置若罔闻。

有人背叛责任。有的党员动摇了对共产主义的忠诚信仰,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所侵蚀,在工作中争权夺利、揽功诿过,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以致触犯了法律锒铛入狱。

责任缺失,贻害无穷。责任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一方面要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要抓制度建设,将党员责任规范化,建立健全各种党员责任制,把党员的责任明晰到具体工作岗位和生活中去,让所有党员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作为执政党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放眼未来,以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态度,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无愧共产党员之身份。(《 人民日报 》 2011年09月13日 17 版)

谈权利(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21))

倪光辉

“这是我的权利!”言谈间,权利一词往往脱口而出。

什么是权利?简而言之,指人们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党员权利则是党员享有的政治民主权利,是全体党员都具有的、平等行使的权利。一旦成为正式党员,就必然享有党员权利、履行党员义务。然而现实中,有几种现象值得警惕:

有的只谈权利,不讲义务。义务与权利相对,指党员按党章规定应尽的责任。当前,不少党员干部动辄权利当头,利字为先,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千方百计地获取,对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责任却鲜有提及。事实上,义务与权利是一对统一体,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有的无视权利,不负责任。党员应该行使权利,而一旦行使权利,党员就对党内事务负有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如果错误地行使这种权利,党员将会受到党纪的处分。有一些党员干部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往往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工作态度不积极主动。

党员权利行使得好,党内民主就发扬得好。权利的彰显,也能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与活力。不能正确认识和行使党员权利,大处会贻误事业,小处则损害自己。那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怎样珍惜和行使自己的权利?

珍惜权利,就当正视权利。党员权利属于授权性行为规范,谁都不能随意变动党员的权利。《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明确规定,任何一级组织和机关都无权变更党员权利的内容,也无权擅自剥夺党员的权利。作为党组织,必须严格按照党内法规规定,确保每一个党员能够依法依规行使应有的权利,这是对党员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党组织获得凝聚力、战斗力的基本动力。作为党员,应当珍视权利、爱惜权利、善用权利,把权利的行使作为党员身份表达的基本形式,只有这样,才不负组织重托,不负事业期待。

珍惜权利,就当履行义务。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是一致的,任何党员都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也不存在只履行义务不享有权利。珍惜权利,就要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建设,全力维护和发扬党内民主,始终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支持、帮助和监督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正确使用职权,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和民主监督。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则更应该担负

起事业发展的重任,以对历史、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好领导责任,更多更好地为党员、为人民做好服务。

以人民的权利与幸福为本,这是共产党人的力量之源。每一个党员当牢牢巩固这种认识,用心做事、用心做人,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提醒并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这样,我们的事业就能获得持久的动力,赢得未来的发展。(《 人民日报 》 2011年09月23日 17 版)

谈职务(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22))

宋 伟

伟大的事业总是要通过具体的、普通的、日常的工作来落实。“做好本职工作”,是每个在职人员经常听到的嘱咐,不管在什么行业、什么单位,也不管在什么岗位、什么职位,这都是基本的一条要求。

对共产党员来说,“做好本职工作”,是最起码的要求。党员只有认真负责地做好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体现自身的先进性。

“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就是辞典中对“职务”的定义。由定义出发可知,如何看待职务,根本的是如何看待自己承担的工作。

职务工作与事业联系,如何看待职务体现不同的事业观。党员干部如果不能认识到自己承担工作的价值,只看到一己之利,只把它当作是“养家糊口”的营生,或是“独善其身”的手段,那么,对待职务自然会流入庸俗化的看法。只能带来工资却不能带来责任、荣誉和未来的工作,是乏味的,是缺乏持久动力的,难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滑入玩忽职守的地步。只有深切认识到工作的背后是群众的重托、时代的要求,才能带着感情、激发热情、畅快心情投入工作。

完成工作需要条件,职位需要赋予一定的权力。人们常常把领导干部“在职”称为“在位”。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职务又与职位、职权密不可分,所以,如何看待职务又是权力观的体现。

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冷静认识自己的“位子”。权力运行涉及千家万户休戚冷暖,所以,对待职务不是个人问题。一项决策、一次执法,都关乎党委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正确认识履行职务涉及的权力来源、权力运行规则、权力监督等等问题,是永恒的课题,是所有公职人员应该时刻清醒面对的。许多渎职滥权的反面教材,都是当事领导干部不能自警、自律、自省的结果。

公职的另一个名称是“公仆”。领导干部对待自己的职务,不能不顾群众感受。群众是衣食父母,必须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心系群众安危,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对待职务不仅是态度问题、观念问题,还是本领问题。履行职务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与素质。

眼下,不少地方掀起“治庸问责”风暴,一批不能胜任工作、作风懒散、精神懈怠的干部遭到查处,此举受到群众肯定。必须看到,公职是公共资源,是“能力岗位”、“责任岗位”,在位不干事、干不好事甚至不干好事是群众深恶痛绝的,也是提升党委政府效能所不能容忍的,更是相关法律规范不能允许的。

个人职务的提升,并不意味着能力水平就一下子提高多少。在职干部理解自己的职务,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假如没有这个职务,我能取得今天的这些成绩吗?假如没有这个职务,我又该做何种职业选择?假如没有这个职务……多想想这些问题,对如何履职尽责会有着更深切的感受。(《 人民日报 》 2011年09月27日 17 版)

谈待遇(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23))

黄庆畅

待遇,是指享有的经济报酬和社会权益。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其待遇是什么?又该如何看待待遇?在找寻答案中,想起了曾经听过的一堂党课:

战争年代,有个连队党支部制定了一个“土”规定:凡是冲锋陷阵的突击任务,优先安排给共产党员。经过6天6夜的激战后,连长分配食品:重伤员每人一个罐头,轻伤员两人一个,共产党员三人一个。所有负重伤的党员坚持要三人分一个罐头,理由是:“应该享受共产党员的特殊待遇。”

冲锋在前,享受在后,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战争年代,共产党员把牺牲和奉献当成自己应该享受的“特殊待遇”,这应该让今天的个别党员汗颜。君不见,有的党员干部,不比奉献比索取,耍起了另一种“特殊待遇”:被接待要讲排场,看待遇规格高不高;超标配备汽车,要个气派待遇;与老板比收入,比来比去比出贪污受贿;一味比职务,升迁不遂愿就牢骚满腹,甚至撂挑子……

时代在变,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的党员义务没变,对待遇的态度能够体现党性。

待遇,是基本生活的必须,但不可锱铢必较。党员也需要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保障,关心待遇无可厚非。但如果在拿钱多不多、福利好不好等问题上斤斤计较,甚至伸手向组织要待遇,这样影响的不光是自身形象,还会进一步影响心态,进而妨害工作。俗话说得好,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太在意。

待遇,是劳动付出的回报,但不能本末倒置。“拿多少钱、干多少事。”这是时下少数党员干部因对待遇不满不愿做事的托词。这种说法不但充斥消极情绪,逻辑上也本末倒置。待遇,当付出在先,回报在后,没做出成绩就要待遇,于情于理说不通。所以,党员做事讲价钱,要不得。

待遇,是自身价值的体现,但不是唯一体现。作为党员干部,职位不同,待遇有异。从某种意义上,职位待遇体现了组织的认可,因此有人把待遇看成是自身价值的体现。但党员的价值体现,不全是在职位待遇上,像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李林森等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在意的,不是待遇;人们铭记的,也是他们为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

待遇,是个人权利的主张,但不要顾此失彼。党章规定了党员的权利,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党和人民还赋予其不少权力,这些是党员的政治待遇,应该主张。但若“选择性”执行党章,只看重手中权力,忽视责任义务,不接受群众监督,甚至用政治待遇来谋取经济实惠,迟早会“栽跟头”。

现实一再告诫,过分看重待遇,追逐待遇,最终反而失去待遇。应当牢记,没有什么待遇,能够超过老百姓的“好口碑”。(《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11日 17 版)

谈胸怀(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24))

胸怀是什么?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地塑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是生命的计重器、灵魂的刻度尺。胸怀博大的人,有着公而忘私的精神,不计一己得失的气度;胸怀天下的人,有着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担当。这样的人,历史上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道义的担纲者;在新时期,是共产党员的楷模,是党员修养的目标。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必然是胸怀远大的人,心里装着群众的人,听得进批评的人。

胸怀远大,意味着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是放眼天下,瞩目长远,识大局顾大体。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往往不缺少为本地或本部门发展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但如何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长远发展与短期规划的关系,就要看胸怀和眼光了。识大体的人,知道如何把局部与整体相结合、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相结合。“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往深里说,胸怀不但关系到个人的器局与识见,更关系到利为谁所谋的大节与信仰。这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与古代士大夫个人修养的根本不同之处。

胸怀群众,解决的是权为谁所用、情为谁所系的问题。一枝一叶总关情,心里装着群众的人,自然会俯下身子,扎根基层,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当成工作的冲锋号,把人民群众的幸福作为前进的指南针。心里只装着一己私利,只关心个人荣辱的人,眼光一定是向上的而不是向下的,作风一定是虚骄的而不是朴实的,心境一定是患得患失的而不是宠辱不惊的。古代士人崇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那往往是自我放逐的自欺欺人;共产党员的宠辱不惊,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公仆情怀。

胸怀宽广的人,不计较逆耳的忠言,听得进不同的声音。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身边往往伴有说好话、唱赞歌的人,时间长了,难免沾沾自喜,在众声喧哗中却遗漏了那些“沉没的声音”。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决策的公共性,如果说以前的决策中难免有领导个人偏好的色彩,那么现在的论证会、听证会等则从制度上保证了不同的声音能够进入决策的辩论场。党员领导干部的胸怀,在这时就体现为对开门纳谏、百家争鸣的包容。

大胸怀乃有大气象,大时代呼唤大气魄。从一定意义上说,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胸怀问题,不再是一件仅仅和个人素养有关的事情,更同公共事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不变的,是共产党员志存高远的定位和抱负。(《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18日 17 版)

谈荣辱(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25))

张 洋

荣辱,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判断,但也反映了党员的品行,甚至影响到党员乃至政党组织的形象。

荣辱是一种选择。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对于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看待积极与消极、高雅与低俗、文明与落后,每个党员的心中都会有、也必须有杆秤。

荣辱是一种方向。做出选择也就指明了道路,对于党员而言,心中有什么样的荣辱观,对其努力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倘若荣辱不分,将可能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倘若荣辱不当,将可能影响生长的根基。

荣辱是一种准则。沿着正确的道路一直走下去,最初的荣辱选择也就会逐渐演变为一个政党的旗帜、品牌,内化为每一个党员的信念、原则,最终寓于政党及广大党员的行动当中。

那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以何为荣、以何为辱?

李林森以对党忠诚、为民尽责为荣,以追逐名利、贪图虚荣为耻,始终信守“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铮铮誓言,被人民群众誉为“老百姓的组织部长”。

文强以堆金积玉、骄奢淫逸为荣,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耻,金钱成了他衡量一切的标准。虽快活一时,却抱憾一世,最终落得“自作孽不可活”的下场。

知荣明辱,党员先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石。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应成为党员判断荣辱的重要标准。党之所以能够从只有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8000万党员的执政大党,之所以能够凭借“小米加步枪”取得革命胜利并不断取得建设、改革的新成就,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广大党员拥有、拥护并践行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荣辱观。

但不可回避的是,在社会转型期也出现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污泥随清流而下,庸俗附风雅共存,甚至出现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等乱象。个人主义的滋生让一部分人将热爱祖国冷视为做作、将服务群众嘲讽为作秀,享受主义的泛滥让一部分人把骄奢淫逸尊称为潇洒、把不劳而获推崇为能耐„„它们腐蚀了党员,败坏了风气,危害甚大。

不辨是非难处世,不知荣辱不成人。回顾历史,检视现实,做符合人民利益的事情,就当引以为荣;反之,则被视为耻辱。一些党员堕入歧途,害人误己,基本都是思想观念上首先出了问题,放松了对党性的要求,把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正确荣辱观抛到了九霄云外。

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心系国家,坚定党性,怀揣民心,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唯有如此,才能行得正、站得稳,才能将事业推向更高的层次。(《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25日 17 版)

谈成绩(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26))

姜 洁

成绩,通常是指在工作或学习中取得的成就或收获,是判断一个人或者一个单位在某一段时间内工作或学习成效的重要指标。上学时有考试来体现成绩,工作后有考核来衡量成绩,成绩好比一个指挥棒,引导人们不断向着更高的目标奋斗。

要取得好成绩,离不开努力与奋斗。恩格斯说过:“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奋斗的目标崇高而且远大。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靠每一位党员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干出成绩,一步步向理想中的目标靠拢。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在取得了一些成绩之后,或沾沾自喜,或满足现状,躺在功劳簿上睡觉;更有甚者,认为自己功劳大,拿点是应该的,从而坠入腐败的深渊。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一手把破落的地方小厂打造成创造利税近千亿元的大型烟草企业,成绩不可谓不大。然而,个人收入的巨大落差使他心理严重失衡,最后因贪污被判无期徒刑。可见,成绩观出现了偏差,因为已经取得的成绩而固步自封、居功自傲,反而毁了自己,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损失与危害,毕竟功不抵过。

还有一种错误的成绩观,在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身上表现明显,集中体现为“政绩工程”。为了在短暂的任期内取得突出的成绩,不惜以牺牲当地环境资源、群众利益为代价,大兴土木、大拆大建,上马一些短期内拉动经济指标、长远看却对当地发展不利的项目,以标榜政绩、捞取政治资本。这种“成绩”看似辉煌,却掺进了个人的虚荣心和政治的功利性成分,甚至被一些人当成邀功升迁的“铺路石”。从长远看,这种做法违背了科学发展观,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更大的成绩是不利的,应当予以制止。

“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么大,我们仍然应该清醒地估计敌人的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自己的队伍中有骄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绪。”当前,成绩的这个敌人有可能是“糖衣炮弹”,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的私心作祟、急功近利。每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务必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认认真真地做事、踏踏实实地干事。

对共产党员来说,每个人作出的点滴成绩在历史的长河里也许微不足道,但好比精卫填海,最终必将汇聚成为改天换地的巨大能量。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尽己所能取得更多更大更好的成绩。(《 人民日报 》 2011年11月01日 17 版)

第二篇:谈诚信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

谈诚信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⑨)

吴亚明

《人民日报》(2011年06月28日17 版)

何谓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讲诚实、守信用,是人之为人的首要品格,也是一个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品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能够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人民的信赖和爱戴,并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的先锋、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员,内诚于心、外信于民,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诚信是一种美德。古往今来,哲人先贤留下了无数关于诚信的嘉言警语,也涌现了如“查道摘枣留钱”、“范式千里赴约”等关于诚信的佳话美谈。这些嘉言美谈,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诚信是道德之本,做人之本。时代不断赋予诚信以新的内涵,使之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辉。做事先做人,做人必诚信,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保有诚实守信之美德,做诚实守信之表率。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讲诚实、守信用,应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诚信是一种力量。“言必信、行必果”、“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表里如

一、说到做到,这是诚信的本义,也是诚信的力量。人民判定一个政党是否值得信赖,是否能够代表自己的利益,不光看这个政党提出的政治主张,更要看其能否真正把符合人民利益的政治主张落到实处。杨善洲的人格魅力、榜样力量,就来自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忠诚正直、言行一致,坚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认真践行入党时的庄严承诺,“只要生命不结束,为人民服务就不停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党员干部轻诺寡信,见利忘义。他们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文过饰非,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这些人的行止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党的形象,销蚀着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必须予以及时彻底的矫治。“实事求是光荣,弄虚作假可耻”,应是共产党员的共识。

诚信是一种责任。“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对亲友、对社会、对国家承担一定的责任。这其中,诚实守信是基本也是最紧要的道义责任。讲诚实、守信用、勇担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体现。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责任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荣,将做人的原则内化为做事的准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负人民的殷殷期待。“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应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追求。

诚信无言,力量巨大。有了它,人格的力量将更加强大;有了它,社会进步的跫音将更加铿锵有力;有了它,我们党的事业将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第三篇: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

目 录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2

一、谈理想...........................................................................................................................................3

二、谈信仰...........................................................................................................................................5

三、谈忠诚...........................................................................................................................................7

四、谈学习...........................................................................................................................................8

五、谈认真..........................................................................................................................................11

六、谈吃苦.........................................................................................................................................12

七、谈群众.........................................................................................................................................14

八、谈敬畏.........................................................................................................................................16

九、谈诚信.........................................................................................................................................17

十、谈纪律.........................................................................................................................................19

十一、谈守法.....................................................................................................................................21

十二、谈自律.....................................................................................................................................23

十三、谈团结.....................................................................................................................................25

十四、谈批评.....................................................................................................................................27

十五、谈自重.....................................................................................................................................28

十六、谈自省.....................................................................................................................................30

十七、谈自警.....................................................................................................................................32

十八、谈自励.....................................................................................................................................34

十九、谈权力.....................................................................................................................................36

二十、谈责任.....................................................................................................................................37 二

十一、谈权利.................................................................................................................................39 二

十二、谈职务.................................................................................................................................41 二

十三、谈待遇.................................................................................................................................43 二

十四、谈胸怀.................................................................................................................................45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

编者的话: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对一个走过90年光辉历程、拥有近8000万党员、在世界人口最多国家长期执政的大党来说,党员的自身修养问题,是一个决定其生机与活力的重大问题;而对每位共产党员来说,如何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也是一个伴其一生的“必修课”。

“修己以安百姓”。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高度重视党员的修养问题。72年前,刘少奇同志写下了著名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在我们党内第一次对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作出全面阐述,今天读来,依然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变化就是挑战。今天,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和严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新形势下,党员的修养问题不仅是一个党员的个人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全党的重大政治问题。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在《党建周刊》“红船观澜”专栏推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敬请关注。

一、谈理想 杜飞进

为什么近来杨善洲这个“老典型”能够在神州大地不断掀起“心灵海啸”,成为亿万中国人的感动,成为引领时代的价值取向,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最重要的原因,是杨善洲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先进一阵子”,还是“先进一辈子”。

支撑杨善洲“先进一辈子”的,正是其崇高的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合理的想象或希望。《党章》规定,共产党员的理想,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曾说:“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可见,一个党员,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对其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极大。

理想,看上去很虚,其实很实。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勇于牺牲;和平建设时期,无数普通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目标和崇高使命就是最大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柱。

理想,看上去很远,其实很近。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长期奋斗,这就需要我们把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与“达到这个目标的具体步骤和具体措施”紧密联系起来。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全体党员的共同理想,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无一不是为实现这一理想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和措 3

施。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坚持崇高理想的具体表现,就是从实际出发,立足岗位,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岁月中,强调理想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每一次对理想问题的重申,都意味着全党正面临新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自觉为党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理想的支柱一旦倾斜,思想的大厦就会垮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员谈享受的多了,谈理想的少了;谈回报的多了,谈奉献的少了;谈变通的多了,谈坚守的少了„„有的务虚头头是道,工作敷衍了事;有的台上正襟危坐,台下贪赃枉法;有的白天道貌岸然,晚上灯红酒绿;甚至还有的烧香拜佛、抽签算命,不信马列信鬼神。在一些党员干部眼中,政治是虚的、理想是远的、权力是硬的、票子是实的,于是,“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检视一些落马党员干部的腐败轨迹,腐败行为的发生,无一不是“总开关”首先出了问题,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把理想信念抛到了九霄云外。

理想既是一个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实践。忘记了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有理想但不付之行动,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应当将远大理想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具体行动。在当前,就是要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找准理想与实践的结合点,自觉投身科学发展的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 4

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个党员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谈信仰 温红彦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哲人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人的终极思考,就是信仰。

今天,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人们面临种种诱惑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谈信仰;在我们党90岁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谈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更是不能不谈信仰,或者说首先要谈的就是信仰。对信仰是牢记还是淡忘、是持守还是迷茫,这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合格与否的“试金石”。

有人说,有了信仰,石头在水上也能漂流。这话看似不合常理,但却道出了信仰的神奇力量。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它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关乎一个政党的目标指向,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同的信仰,反映的是不同的世界观,体现的是观察事物的不同的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选择并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才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指的就是对共产主义学说和理论的信服和敬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发自内心地信服,理直气壮地敬仰。因为我们懂得,共产主义学说不是脱离实际的乌托邦,而是经过 5

长期革命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者、建设者,对党忠诚、向党负责、为党分忧。

信仰是暗夜里的灯,是催人奋进的鼓。90年前,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什么不惜抛弃殷实、毁家纾难,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率领万千民众赤手托起即将沉沦的中华大地?因为他们坚信,党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必有胜利的一天,也许他们自己看不到那一天,但他们都怀着必胜的信念为那一天而奋斗。有了如此坚定的信仰,他们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中才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勇气,才会绝路逢生、创造奇迹。诞生在那艘红船上的中国共产党,今天已经发展到拥有近8000万名党员,她的光辉历程反复证明: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

今天,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共产党人的信仰没有变、也不能变。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来说,坚定信仰是最重要的党性修养,只有坚定信仰,才能实践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在喧嚣中坐稳冷板凳、在纷杂中不迷失方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信仰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科学的信仰不可能来自朴素感情或自发意识,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有了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信仰的坚定决定着实践的自觉性。今天,我们已经不缺乏发展生产力的自觉性,缺乏的是对信仰的坚定性,缺乏的是高度的政治自觉。

因此,信仰之灯需常擦拭,信仰问题当常自省。只有这样,才能使党性更纯洁、心灵更明净;只有这样,“在临死的时候,才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 6 的解放而斗争。”

三、谈忠诚 冯春梅

忠诚,就是始终如一地恪守信仰、职责和情操,绝不背叛自己的誓言。

忠诚之所以宝贵,在于它对于组织之成其为组织、政党之成其为政党,具有关系存亡续绝的决定性意义。任何一个失去了忠诚的组织、政党,都将陷入崩溃。

忠诚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常常“吹尽黄沙始见金”,往往需要经历生与死、得与失、荣与辱等重大的考验和锤炼。只有敢于、善于付出牺牲,只有真正做到了危难时刻显身手、风吹雨打不动摇,才能得到人们的认知和肯定。

忠诚之所以宝贵,是因为一旦千百万人的忠诚联合起来,就会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中国共产党这个当初只有几十人的弱小组织,能够创造彻底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中国、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间奇迹,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忠诚的共产党员不怕牺牲、冲锋在前。

忠诚是所有政党、政权都极为珍视的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等作为自己的神圣义务和永恒品质。“对党忠诚老实”、“永不叛党”,就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的党员义务,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入党誓词中的庄严承诺。

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党性原则的政治 7

忠诚,是对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高度热爱的朴素情怀。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感天动地的忠诚华章。大革命时期,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和血腥镇压,李大钊、萧楚女、熊雄、李启汉等共产党人“断头流血以从之”,誓死忠于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从战场上的黄继光、邱少云,到新时期的好干部孔繁森、牛玉儒,成千上万的英雄模范,哪一个不是一腔赤胆,不是无限忠诚?

毋庸讳言,我们的队伍中也曾出现过少数背信与变节者。但如同乌云无法永远遮盖太阳的光辉一样,在千百万忠诚的共产党人面前,背叛者的可耻只能更加衬托出忠诚者的光荣。

是共产党员,就坚守你的忠诚吧!这忠诚的品质,是共产党人闪亮的名片和无上的荣耀。当革命和战争需要你的时候,敢于前赴后继,慷慨赴死。当和平与利益考验你的时候,能够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党的事业为重。

是共产党员,就与背信弃义的行为作斗争吧!对于那些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者;对于那些身在党内、心在党外,为背叛行为留后路当“裸官”者;对于那些失信于党心民意,搞虚假政绩和形象工程,甚至涉黑涉恶欺压百姓者;对于那些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者,予以坚决的斗争!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共产党人只有强化忠诚品质的修养,才能始终定住心神,站稳脚跟,挺起脊梁,永远不做背叛蛊惑的俘虏。

四、谈学习王苏宁

眼下,一个学习的热潮正在华夏大地蓬勃兴起——近8000万共产党员投身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大课堂”,接受这一触及灵魂的“心灵洗礼”。

学习这个历久弥新的“法宝”,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受关注。

人这辈子,谁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生存的需要,就像灶台上的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学习也是发展的需要,就像漫长旅途中的加油站,是一种能量的补充。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一个人不坚持学习就会落伍,就会被远远抛离在时代车轮的后面。

学习之于普通人尚且如此,对作为先进分子的共产党员来说,意义则更为深远。一个合格的党员,不光需以学习提升素质、修养身心,更应以学习推动工作、促进事业,为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贡献心力。反之,不重视学习、不坚持学习,党员便无以保持先进性,更谈不上发展先进性,也就失去了做时代“弄潮儿”的资格。90年漫漫征程,我们党之所以始终葆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名共产党员始终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始终永不自满、永不停滞。

学习态度与学风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员学习成效的大问题。当前,虽然绝大多数党员学习的态度是端正的、学风是扎实的,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有些党员干部不愿学。他们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一学起来,往往浮光掠影、浮夸虚报。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应付差事、敷衍塞责。

有些党员干部不勤学。他们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一说具体工作就精神抖擞,一说读书思考便意兴阑珊。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 9

是闲来为之、可有可无。

有些党员干部不真学。他们把学习场面搞得很大、声势搞得很壮,热衷于出头露面,结果却华而不实。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装点门面、走走形式。

有些党员干部不深学。他们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往往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甚至张冠李戴。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时髦工具、夸耀资本。

有些党员干部不善学。他们学而不思、学而不用,或是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一到解决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这些不良倾向,充分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的学习意识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对、学习约束不强,在诸多方面存有“病灶”,值得高度警惕,必须加以纠正。“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邓小平同志当年的话现在听来仍发人深省。

如今,我们正身处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我们不懂得、不熟悉、不精通的东西还很多,或者过去懂得的、熟悉的东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迅速更新,又变成不懂得、不熟悉了”。历史与现实反复告诫我们:只有重视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每一位党员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不负人民的期待与重托。

五、谈认真 袁建达

说“认真”,名人名言无数,搜肠刮肚,竟找不到更好的词。还是那句话最经典: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谁说的?毛泽东。

认真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坚持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沧海变桑田,旧貌换新颜。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表现,给“认真”做了生动的注脚。

认真,是一种承诺。每一个共产党员,入党时都作过庄严的宣誓。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奋斗一生。这些表达,高尚深远,令人心动。言既出,行必随。有人视承诺为生命,勇于担当,绝不食言。有人却将承诺当儿戏,说了、唱了、表态了,却从来不打算实行。认真者,如人民医学家吴孟超,年近90还站在手术台上,治病救人,服务国家。为什么?答曰:“我一生中有过两次宣誓:当医生我是宣过誓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是宣过誓的,宣了誓,就要信守诺言!”他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这样认真的人,令人景仰,让人信服。

认真,是一种状态。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分子,共产党员时时都在亮相,处处都在展示。怎样亮相,怎样展示,却有天壤之别。有的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成为单位的中坚和骨干;有的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创造了优异的成绩;有的关心群众疾苦、带领群众致富,为群众所称道;有的坚持改革、不断攀登,造福于人民„„这样的人,都是认真的人。认真如焦裕禄,认真如孔繁森。但是,也有人展示的,却是负面的状态。他们一事当先,考虑 11 的是自己的利益、记挂的是自己的前程;他们常常挂在嘴上的“认真贯彻、认真落实”,其实是“秀”给上级看、糊弄老百姓的。对工作,他们敷衍了事;对待遇,他们锱铢必较;对群众,他们冷漠无情;对权力,他们紧追不舍„„即便“认真”做的事情,也是那些劳民伤财、搞花架子一类的形式主义。什么样的人真认真,什么样的人假认真,群众看得最清楚。

认真,是一种坚守。“认真”两个字好写,真正讲认真,真正认真一辈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很难认真起来;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也很难做到认真。“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始终而不渝”。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人,才能认真一生,一生认真。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当地委书记,是人民群众贴心的“草鞋书记”;他上了年纪退了休,钻到山沟里植树造林,想的还是“人民”两个大字。杨善洲不愧是一座大山。在这座大山面前,那些见利忘义、折腾百姓、不思进取、弄权贪心的人,不显得那样的渺小和不堪吗?

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讲认真,党组织才会得到人民的信任;讲认真,党员才有良好的形象;讲认真,我们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六、谈吃苦 王比学

“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同群众同甘共苦;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明确要求。

“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 12

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这样教导广大党员。

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传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强调乐于奉献、甘愿吃苦。纵观我党历史,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条件如何改善,对党员来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光荣传统必须永葆不变。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党员却淡忘了吃苦精神,不愿吃苦、不想吃苦、不敢吃苦,他们思安逸、图享乐、求快活,有的甚至与民争利、与老百姓比享受。这显然与党的宗旨不符,与党章的要求相悖。

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精神。“苦”与“乐”是相对的。就人的本性而言,一般都愿意享乐,而不愿意吃苦。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选择“苦”与“乐”的问题上,则更多地反映出精神。刘玉美是重庆一名基层司法所长,为了工作,常常带着一床棉被、一双解放鞋、一个饭盒“三大件”,走乡串户,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她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首先就要过‘苦关’,不仅要到矛盾最多最苦的地方去,而且还要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信任你、尊敬你。”与刘玉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的党员认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吃喝玩乐,尽情享受。与刘玉美的精神境界相比,这样的人是何等渺小!

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要求每一位党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把损失留给自己,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利益让给别人。换句话说就是,把苦留给自己,把乐让给他人。有人问杨善洲:放着好日子 13

不过,何必自讨苦吃?他回答:“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有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共产党人就是要‘自讨苦吃 ’!”如果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的是古代少数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的话,那么今天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则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

“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新形势下,共产党员要比群众能多吃一些苦,先于和乐于承受一般群众承受不了的艰苦工作、艰苦环境和艰苦待遇。须知,只有苦群众所苦,才能乐群众所乐。

七、谈群众 袁新文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在得知自己的警卫员要回乡探亲时,就谆谆告诫他:不要认为在我这里工作就了不起了,要注意听听老乡们对咱们政府的意见和反映,别在群众面前装“老子”!话语虽平常,含义却深长,在60多年后的今天听来,仍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在90年风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同这一点,因此,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始终不渝地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与群众亲如一家、打成一片、情同鱼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修养。每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只有从我做起,坚持群众路线,心里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将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 14

戴。相反,如果脱离群众,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在群众面前装“老子”,受损害的不仅是个人声誉,而且是党的威信、党的形象。

这样的道理其实人人都懂,有的党员干部讲起来甚至头头是道,但做起事来却是另外一套了。有的不了解下情、民情、社情,凭空指手画脚;有的不办实事,衙门作风;有的不关心群众疾苦,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有的专横跋扈,颐指气使,官气十足。这些人的作风、做派,自然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厌恶、鄙视,从而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我党的执政基石。危害之大,决不可小视。

针对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种种弊端,许多人至今非常怀念革命战争年代的党群干群关系。抗战时期,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率领的南侨总会慰劳团回到祖国,慰劳抗战中的祖国军民。在重庆,陈嘉庚看到的是官僚腐败,民不聊生,民怨沸腾;而在延安,他却看到官兵平等,军民团结,同仇敌忾。陈嘉庚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进入新时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和制约党群干群关系的深层次矛盾日渐突出。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着眼,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乃是当务之急。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党员干部应当主动“接地气”: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让群众来参与、让群众来评判、让群众唱主角;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以实际行动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始终坚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与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才有资格、有底气在群众面前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八、谈敬畏

李舫

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近来,“敬畏”频繁出现在党的各项纪律制度和从政准则中,成为新时期共产党员不可或缺的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

共产党员的自律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敬畏”二字,尤其重要。“敬”,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作为,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志;“畏”,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不为,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共产党员只有既“有所作为”又“有所不为”,才能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绝大多数共产党员都能够做到严以律己、谨慎行事、廉洁从政、秉公用权,也就是做到了敬畏之心常有。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仍然有少数党员已经或正在失去敬畏之心。

有的失去了对真理的敬畏,他们的理想信念日渐动摇,原则性、正义感日渐退化,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成为左右他们行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的失去了对人民的敬畏,他们已经忘记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在人民的历史经验。在他们的心目中,“人民”两个字正在失去分量和价值。

有的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他们不再思考自己所走路程中的正误 16

得失,不再反躬自省,丧失了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流、主线和本质的能力,对虚化颠覆的历史失去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有的失去了对法度的敬畏,他们妄自尊大,无视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禁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徇私枉法、贪得无厌,甚至肆无忌惮、无法无天。

纵观过去20年的各国风云,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曾经呼风唤雨的大党之所以风雨飘摇、一些执政多年的老党之所以人亡政息,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这些政党及其党员失去了敬畏之心,背离了立党之本。因此对于我们党来说,要保持先锋队的本色,就必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这里所谓的“怕”,就是敬畏。这种敬畏之心就是:对真理的叩问存有执着,对人民的安危存有忧患,对历史的评判存有警醒,对法度的规则存有畏惧,对时代的创新存有善意,对信仰的追求存有担当。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没有了敬畏,就没有了思想的标尺、没有了行动的准则。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的建设状况和队伍素质,同每位党员能否经受这些考验息息相关。广大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带头人、贴心人,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要时刻谨记权为民赋、责重山岳的道理,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放任。只有全党一心,团结一致,我们才能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不负人民的嘱托。

九、谈诚信 吴亚明

何谓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讲诚实、守信用,是人之为人的首要品格,也是一个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品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能够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人民的信赖和爱戴,并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的先锋、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员,内诚于心、外信于民,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诚信是一种美德。古往今来,哲人先贤留下了无数关于诚信的嘉言警语,也涌现了如“查道摘枣留钱”、“范式千里赴约”等关于诚信的佳话美谈。这些嘉言美谈,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诚信是道德之本,做人之本。时代不断赋予诚信以新的内涵,使之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辉。做事先做人,做人必诚信,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保有诚实守信之美德,做诚实守信之表率。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讲诚实、守信用,应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诚信是一种力量。“言必信、行必果”、“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表里如

一、说到做到,这是诚信的本义,也是诚信的力量。人民判定一个政党是否值得信赖,是否能够代表自己的利益,不光看这个政党提出的政治主张,更要看其能否真正把符合人民利益的政治主张落到实处。杨善洲的人格魅力、榜样力量,就来自他几十年如一日,18

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忠诚正直、言行一致,坚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认真践行入党时的庄严承诺,“只要生命不结束,为人民服务就不停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党员干部轻诺寡信,见利忘义。他们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文过饰非,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这些人的行止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党的形象,销蚀着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必须予以及时彻底的矫治。“实事求是光荣,弄虚作假可耻”,应是共产党员的共识。

诚信是一种责任。“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对亲友、对社会、对国家承担一定的责任。这其中,诚实守信是基本也是最紧要的道义责任。讲诚实、守信用、勇担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体现。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责任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荣,将做人的原则内化为做事的准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负人民的殷殷期待。“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应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追求。

诚信无言,力量巨大。有了它,人格的力量将更加强大;有了它,社会进步的跫音将更加铿锵有力;有了它,我们党的事业将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十、谈纪律 朱思雄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这些有关党的纪律的语录口号,很多人曾经耳熟能详,但对现在的很 19

多人来说,已经相当陌生了。

这并不表明,讲纪律已经过时。

事实上,纪律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而且必须有。我们通常所说的纪律,是指“政党、机关、部队、团体、企业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条文”。具体到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强调的是,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的保证,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巩固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条件,是维护党员权利的根本保障。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没有了纪律,便没有了一切。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8000多万人,从最初的几个党小组发展到现在的389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如此庞大的数字,让外国人看起来有点像天文数字。中国共产党却能把他们建设成践行宗旨的坚强堡垒而不是一盘散沙,靠的是什么?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根据党的历史经验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

一个先进的政党,一定是纪律严明的组织。纪律首先是服从,“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共产党人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经历了革命战争时期的白色恐怖,却还能艰难存在,并不断发展壮大,没有纪律的严密严明,是根本做不到的。人们不会忘记,那些大无畏的共产党员为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坚决服从党的纪律,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这正是一个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突出体现。

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纪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战争年代强调“不拿群众一针线、一切缴获要归公”,现在强调“不准把经营、20

管理活动中收取的折扣、中介费、礼金据为己有;不准违反规定领取兼职职务工资、奖金”,道理和原则性其实是一样的。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肩负的任务中,强调监督和制约党组织和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同时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依据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查处党员的违纪案件。这些严肃党的纪律的工作,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须臾马虎不得。

其实,说到纪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约束,既有规章制度上的约束,也有思想观念上的自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些无疑是必须的。就纪律而言,更加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做到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把纪律约束化作内在自觉。

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当广大共产党员都能获得这样一种智慧,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我们党就一定能始终保持勃勃生机与活力,就一定能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一、谈守法

赵蓓蓓

“遵纪守法”这个词,差不多人人都能脱口而出,党员干部就更不用说了。可这话,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西谚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的确,法律不过是维持社会基本秩序及公平正义的最基本的规范,是底线。那为什么说,党员干部要遵从这“最低的道德要求”,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守法,就是严格遵从法律规则,不做法律禁止的事。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人治的观念主导了几千年,潜移默化,深入骨髓。21

法治理念对国人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大规模构建,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要让法治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让法律制度触及、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守法成为人的自觉行动,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的自由度加大,各种诱惑增多,社会道德滑坡,使许多人常常处于权与法、钱与法、色与法、情与法的冲突、纠结之中。一旦监督不到位,拥有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就很容易处于缺少制约的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倘若其不注重个人修养及自律,就很容易变得狂妄自大、专横跋扈、目无法纪、为所欲为,将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甚至以身试法。所以,对党员干部来说,守法不仅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考验;不仅是一种自律,也是一种“自卫”。守住法律的底线,并不仅仅意味着你在履行一个公民、一名党员的义务,同时也意味着你守住了做人的基本良知、做党员的基本要求,守护了他人及自己的基本权利。

现实中,有一种现象值得警惕:有些党员干部,并非不知法不懂法,但却口是心非,知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在台上,他们讲起党纪国法来头头是道;暗地里,却干着违法乱纪的勾当,肆无忌惮且心存侥幸。多行不义必自毙。近些年,随着法治建设推进和反腐力度加大,不少有过贡献、身居高位的违法乱纪者,也没能逃脱党纪国法的制裁。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法律面前却人人平等。”这是法治的精髓。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方略入宪。在依法治国的步伐稳健向前的今天,每一个党员对 22

法律的知与行,无疑将对中国的法治进程产生决定性影响。“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这一重要论断,值得每个党员牢记。

在当下,提升认知,知行合一,是党员履行党章所规定的“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义务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党性修养、做新时期合格党员的内在要求。

十二、谈自律

裴智勇

马克思曾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自律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也是共产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为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不但制定了铁的纪律,也要求党员严格自律。回顾90年的光辉历程,正是由于坚持廉洁自律、为民务实,党才能始终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

革命之初,共产党人就深深懂得:严格自律,不搞特殊化,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也常常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

当前,面对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共产党员的严格自律,尤显重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改 23

革开放30多年,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党员干部面对的诱惑更多了,经受考验的机会也更多了。“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无数正反经验反复告诉我们,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旦失去自律,就必然消极颓废,丧失斗志,腐化堕落。

做到自律,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自律是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律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律是自我牺牲,自我奉献;自律是先人后我,舍小家为大家。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就难以做到严格自律。每一个共产党员,只有具有这样的胸怀和信念,才能有自律的坚实动力。高度的自律是深深根植于人内心的事业向往和奋斗追求。

做到自律,尤其要注重防微杜渐。做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坏大事也是从小事坏起。作为执政党的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要为人民慎用权用好权。在和平时期,少数党员干部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进攻,常常在一念之间“拿了不该拿的东西,去了不该去的场所,吃了不该吃的饭局”。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最后无原则为“朋友”办事,酿成大错。吃喝玩乐,看似小事,有时毁掉的是党员的一生,损害的是党的形象。

做到自律,还要主动接受监督。在法治社会,共产党人的自律要与他律结合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强调用制度指引人、规范人、约束人。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共产党员尊重制度,自觉模范地遵守党纪国法,是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共产党员还要主动接受媒体和群众的监督,自觉把一言一行放到公开的聚光灯下,让群众帮助我们“洗脸”、“扫灰尘”。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律是一面旗帜,指引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不忘立身之本,永葆政治本色!

十三、谈团结

廖文根

团结是什么?团结就是力量。

民族团结,推动着中华民族大发展大繁荣;军民团结,巩固着伟大祖国的钢铁长城;人民团结,推动着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团结出凝聚力,出生产力,出战斗力,团结可以战胜艰难险阻,创造人间奇迹。

顾大局,重团队,讲协作,善补台„„这些都是讲团结的表现。讲团结来不得半点虚假,但在现实生活中,“假团结”现象并不鲜见。几种“假团结”现象值得警惕:

一是“拉帮结派”。“结党”必然“营私”,“小派系”、“小集团”、“小圈子”等既是一些人攫取私利的温床,也是侵蚀党的事业的毒瘤。“拉帮结派”现象的存在,让党性原则变得不堪一击,让诚信道德变得不足挂齿,让公平正义显得苍白无力。“团结”一小撮人,损害大多数人,这样的“假团结”不可不防,也不能不查。

二是当“老好人”。在一些人看来,“不得罪人”是最佳的处事原则,对其他同志的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不会、不愿、不敢批评,甚至违心地将坏说成好,把恶说成善,把错说成对,以迎合求“团结”。装“好人”是“老好人”的惯用伎俩,其特色是自私,于团结毫无益处,需要甄别和提防。

三是“阳奉阴违”。“阳奉阴违”的存在,往往让执行大打折扣,25

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使散发真理光芒的指导思想难以深入人心,让伟大目标变得遥不可及,令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惠及百姓。

揭批“假团结”,目的是促进真团结。讲团结是一种品德,一项素质,更是一种能力。站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讲团结有三个重要表现:

一是争做“动车组”。“动车”原理告诉我们,高速度来自每节车厢的强劲动力。“中国速度”、“中国奇迹”的背后,是源于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激情和智慧所催生的无穷活力。增强使命感,提高主动性,争做“动车组”,使每个人的力量都化为社会前进的动力,这是讲团结的前提。

二是善于“大合唱”。再庞大的合唱阵容,如果没有得力的指挥,精巧的配合,也难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再出色的演员,没有舞美、灯光、造型、音响等做铺垫,表现也将暗淡无奇。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只有各个角色之间不分高低贵贱,密切协作,才能唱响时代的最强音。

三是甘当“老黄牛”。吃苦不叫苦,任劳任怨是老黄牛的生动写照。不能完全不讲条件,但不能过分强调条件;不能完全不计个人得失,但不能过多考虑个人得失;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大公无私,但应提倡大公小私、先公后私。讲团结首先要讲风格,讲奉献,讲责任,“老黄牛”越多,我们这个民族就越充满希望。

团结是宝。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困难时期不气馁,胜利时期不骄傲,辉煌时期不发热,胜利就永远属于我们!

十四、谈批评

盛若蔚

善意的批评使人进步,认真的反省促人提高。谈批评,包括批评与自我批评两个方面。批评,是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以自我为对象,对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查找和剖析。中国的古人提倡“闻过则喜”,懂得“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西谚亦云:“批评如同你忠实的门警,你若把它一脚踢开,你的一切就会被错误偷尽。”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被实践证明为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方法。早在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形象地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个话,放到今天仍没有过时。

宁波市委原书记许运鸿因腐败受刑,他在忏悔书中说道:正是由于没有正常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致使独断专行、贪欲萌生。大量的“反面教材”反复验证一个道理:许多干部犯错误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开始往往有个缺口,但由于没有及时有效的批评,任其所以,日积月累,最后铸成大错。

然而,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党内民主生活的重要环节,当前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

有的不敢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他们思想深处,批评上级怕打击报复、穿了“小鞋”;批评同级怕疏远孤立、伤了和气;批评下级怕影响人缘、丢了选票;自我批评又怕妄自菲薄、扫了面子„„在他们眼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像“烫手的山芋”,看着熏人,用起来伤人,能不碰就别碰。

有的不愿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一些地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是批评工作业务上的问题多,批评思想作风上的问题少;对一般现象的批评多,对具体问题的批评少;搞浮光掠影的批评多,能直击要害的批评少„„甚至“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谈希望”、“表扬和自我表扬相结合”。总之,多栽花、少栽刺。在他们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只能高高地拿起、轻轻地放下。

无论不敢还是不愿,都反映出人们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回避矛盾,一团和气,是非不分。说到底,是个“私”字在作怪。“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无私,才能无畏,才能正视自己身上的毛病,才能勇于指出别人的不足,揭露矛盾,解决问题。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党找到了一条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正确方法: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形成了一个正确公式:团结—批评—团结;遵循了一个坚定原则: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因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既严肃认真,又心平气和;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既解决实际问题,又不就事论事;既充分敞开思想,又不泛泛而论,达到自我批评诚恳、相互批评中肯的效果。

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需要进一步提起神、动真格。

十五、谈自重

柳晓森

所谓自重,简单说,就是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古话说:“山自重,不失之威峻;海自重,不失之雄浑;人自重,不失之尊严。”可 28

见自重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备的素养,要一生遵守的底线。因为有更高的理想追求,共产党人自当有更严格的自重要求。

自重与被尊重,成正比例关系,自重越甚,越被人尊重。是否被他人尊重,很大程度是要看你是否尊重自己。中国人有句老话,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就是讲人不自重就会被人轻视的道理。如果不自重,经常做出令人失望和可耻的行为,就会耗尽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小到约会迟到,用自己的散漫浪费了朋友的时间和信任,次数多了,渐渐,没有人信任你,也没有人尊重你。由此可见,人要珍惜自己,看重自己,莫要辜负别人的信任,这是安身立命的底线。

普通人尚需如此,作为一名有着崇高政治信仰的共产党人更需自重。周恩来同志曾自订7条“修养要则”,规定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的坚决斗争,纠正自己的短处,永远不与群众隔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同志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这是对领导干部的真诚爱护,也是对领导干部的殷切希望。

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尤其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用来谋取私利;要做广大人民群众的表率,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如果与这些要求相反,表现轻浮、庸俗,甚至贪赃枉法,做出与这一身份不相符的事来,那就叫不自重。不自重者,既损害党的形象,也必遭人民鄙弃,更谈不上成就事业。

自重要慎微,着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是每一个党员都要用一生坚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珍惜党的荣誉和党员的声誉,29

注意自身的形象,不做与党员干部身份不相符合的事情。“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做到自重,就要从微小之事做起,从微小之处严起。决不能不拘小节,因为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人格、有形象。要做到自重慎微,就要加强学习,提高免疫力,才能对现实中消极腐败的东西做到见微知著,自觉抵制,要始终保持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保持一种敢于攻坚的勇气,保持一种勤奋工作的干劲,树立自重慎微的良好形象,做到做人有底气,干事有锐气,为官有正气。

有大志者必自重,慎其言行,守其分际。如此,才能不生退屈之心,才可精而进之,有所作为。

十六、谈自省

董洪亮

自省,顾名思义,就是对言行的自我反省、反思和自行省察、检查,为自身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共产党员是社会中的先进分子,在道德修养方面应该为公众树立标杆,所以重视自省尤为重要。然而,从现实来看,自省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之所以最后跌入违法犯罪的深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自省。

由于忽视自省,常常自以为是。一些党员干部听不进不同意见和建议,唯我独尊,与不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有一定关系。忽视自省,犹如晨起不照镜子,发现不了脸上的灰尘,还感觉良好,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俊俏标致,光鲜无比。

由于忽视自省,容易独断专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是科学决策以及正确行使公权的有效机制。这些机制的正常运转需要党员干部 30

重视自省,常思自己不足,多看他人长处,相互补台,协商共事。否则,难免独断专行。

由于忽视自省,助推恣意妄为。因为“钱多、房多、女人多”,已被判处死刑的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被称为“许三多”。显然,“许三多”已到了恣意妄为的地步,这种行为的一个内因就是不省察自身,结果催生“忘记”,助推妄为。

自省,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之一,更是党员、干部提高修养的重要“功课”。那么,自省的路径在哪里?

相对党纪国法的“刚性”,自省具有“弹性”,没有外在的强制约束,基本上依靠自己的觉悟和“内功”。

自省,要顾及社会道德。先哲倡导“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切入点主要是社会伦理和学习知识。在与社会公众的比较中,才能显示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党员干部理应是社会道德的先锋、模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就是自省的重要“标尺”之一。

自省,要参照组织纪律。毫无疑问,党章以及一系列党的纪律规定,应该成为党员干部自省的重要遵循和规范,也是不能逾越的“红线”。凡是团体和组织,多有规矩和纪律,入得门来,就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仅仅明白“党纪”还远远不够,而是要时时处处模范遵守党的纪律,把组织纪律作为自省的重要内容,更好地履责。

自省,应比对法律法规。一些党员干部将“因地制宜”、“变通”挂在嘴巴上。但是,变通不能出了法律、法规的“圈子”。普通民众都晓得法律是“天宪”、“天条”,党员干部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31

以法律法规为自省的重要内容。

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重视自省,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重视自省,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不妥当言行,见微知著,避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以帮助自己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从而引领一个单位、一个行业、一个地方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十七、谈自警

杨明方

自警,顾名思义就是自己警示自己,做到自我戒备、自我告诫、自我警觉、自敲警钟。

古往今来,凡是事业上有所建树的贤良之士,无不深谙自警之道,处事谨慎小心,为政慎思慎独。正如古人所言:“常鸣警钟,行举自醒”。加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尤其要注重提高自警意识和自警能力。

自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就有“尔男子,当自警”的训示。据《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意味深长地对侍臣说:“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否,所以不敢多言。”作为拥有至高无上皇权的帝王,唐太宗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尚且如此警醒,也就不难理解他治理下的大唐王朝何以能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不仅善于自警,而且注重对群臣进行警示教育。贞观二年,他曾跟侍臣算了一笔廉政“经济账”,说道:“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如受 32

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也许有人会说,一千多年前封建帝王的廉政“经济账”,对今天的人们而言“距离似乎有点儿远”。那么,江苏省徐州市建设局原局长靖大荣被“双规”后算的“七笔账”,则堪称当今催人警惕的“清醒剂”。靖大荣在徐州市开发区和建设局任职期间收受贿赂、违法违纪,案发后追悔莫及。她在狱中写道:一算“政治账”,自毁前程永难忘;二算“经济账”,倾家荡产悔难当;三算“名誉账”,身败名裂苦酒尝;四算“家庭账”,夫离女散梦断肠;五算“亲情账”,众叛亲离两茫茫;六算“自由账”,身陷牢笼盼阳光;七算“健康账”,身心憔悴恨夜长。可以说,靖大荣的“七笔账”是一篇发人深省的警示教育“活教材”。人们也从腐败者人生的凋零与落寞中,看到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客观地讲,来自外界的监督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但这种监督只有与自我警示相结合,内化为个体的行为准则,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警自省,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时刻牢记,权力来自党和人民,只能奉公行使,为民而用。要时时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

自警是抵御外来诱惑的“防火墙”,是荡涤心灵尘埃的“清新剂”。忘记自警,好人有可能变坏。共产党人的自警,就是要在思想上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以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增强自己拒腐防变的能力。

自警是走向真善美的阶梯。自警的前提,来自内在的自觉。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保持本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到警钟长鸣。

十八、谈自励

张贺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既有迷人的风景,也有险峻的环境;既有一帆风顺时的兴奋昂扬,也有陷入低谷时的迷惘失望。但成功的人生必定是既能享受风景,也能战胜险阻,而且战胜险阻往往是享受风景的前提。没有波澜的起伏,就没有大海的壮阔;没有高崖的阻挡,就没有瀑布的雄美。

作为共产党员,我们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都应该迎难而上甚至自讨苦吃。越是艰巨的任务,越是默默无闻的工作,就越是共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地方。而这就要求每个共产党员牢固树立自励精神。

自励是什么?自励就是挖掘自己内心世界的力量,凝聚前进的动力。自励是自我激励,是一个人具有强大内心世界的表现。

喜爱看体育比赛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年轻的运动员们往往是“人来疯”,场上观众的掌声、喝彩声、欢呼声越热烈,他们的水平就发挥得越充分、成绩就越出色;反之,就容易发挥失常。从心理上分析,缺乏经验的年轻运动员容易因为受到外界的激励而兴奋起来,进而超水平地发挥。但问题在于,外来的激励是不可求的,它也许有,也许没有,难道因为缺乏外在的激励就要输掉比赛吗?一个成熟的运 34

动员绝对不会让外在的因素影响自己的表现。而且,越是处于困境,他们就越冷静,不断地激励自己咬牙挺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于广大党员而言,工作中真正需要拼搏的艰巨任务恐怕并不多,日常工作大多是枯燥乏味甚至不为人知的。你做了,别人也许注意不到;你不做,却很快就能体现出来。工作中无人喝彩往往容易使人懈怠下来。其实,这是人的本性使然。这个时候,有没有自励精神,差别就表现了出来。

善于自我激励的人都是善于发现自己工作和人生价值的人,因为认清了自己价值之所在,他们才愿意为之付出,哪怕无人喝彩。“铁榔头”郎平在日常训练中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每个扣杀动作每天都要练上上万次,枯燥不枯燥?乏味不乏味?但郎平说自己乐在其中!在她看来,今天流的汗水意味着赛场上的绝杀一击,那种乐趣是任何其他事情都难以比拟的。

共产党员杨善洲从领导岗位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你说他起早贪黑、吃苦受累为了什么?为自己吗?显然不是。在杨善洲看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每种下一棵树苗,就意味着百姓的财富增加了一笔。这就是他发现的人生价值。

因此,自励是崇高追求的化身,是顽强意志的体现,是奋斗不息的动力。作为共产党员,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不论辉煌还是平凡,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朝乾夕惕、兢兢业业,真正做到“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

十九、谈权力

杨雪梅

2011年09月06日10: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权力是个好东西。它代表着一种能力,可以对他人和有限的资源进行支配,因而古往今来,它具有极大的魅力,引发个人、家族、党派和集团之间无止境的角逐。衡量一个共产党员的修养,可以看看他对于权力的认识,正确的权力观也是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题中应有之义。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不是一句空话。没有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也就没有我们的党,党也就不会在90年的风雨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反复强调,作为执政党,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赖以生存的根本,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脱离群众、甚至将群众视为对立面,不仅是感情问题、认识问题,更是政治立场问题、政治本色问题。

正因为是人民赋予的,所以权力只有不断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纵观历史长河,无论哪朝哪代,只有为人民谋福利,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如果背离人民的利益,就会遭到人民的反对。处理不好这样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不但不能达到鱼水相欢,甚至会变成水火不容。

权力必须接受监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克顿也说,“权力是腐蚀人的,绝对的权力就会造成绝对的腐蚀。”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的本质是责任,缺乏责任的权力,势必会异化变质为谋私的工具。因此,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确保它得到正确行使。人民,36

无疑是对权力的最好监督者。

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上级封的、领导给的,跟群众毫无关系。他们对上级阿谀奉承,拉关系、找靠山,跑官要官;对群众飞扬跋扈,无所顾忌。他们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私欲膨胀,任人唯亲,听不得不同意见。在他们眼里,所谓“执政为民”,只是维护自己手中权力、地位和利益的幌子,在这些人身上,权力已经异化为维护私利的冠冕和颐指气使的权杖。如果忘记了“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的承诺,记不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誓言,手中的权力无论大小都会成为徇私舞弊的工具。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即使在封建社会,一些官员都具有这样朴素的权力观。在我们党的历史中,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的言行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赞誉,是与他们“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权力观分不开的。今天,我们每一个党员修养好不好,不妨看看你是否能将人民“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当作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十、谈责任

王 尧

2011年09月13日09: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是什么?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成为社会的一员,肩上便有了责任。为人子女有孝敬父母之责;为人父母有教养子女之责;做一个合格的公 37

民,爱国、守法、诚信等是应尽之责。身为共产党员,从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起,肩上便有了神圣的责任。

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关于责任的壮美篇章,是世代薪火相传的行动标杆,是滋养后人心灵的宝贵财富。

中国共产党把中华民族的责任意识提升到了新的境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责任观的出发点和归宿。

加强党员的责任感,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的一贯要求;党章中关于党员义务的规定,则是对党员责任的具体要求。红军初创时期,一个青年战士问领导:“参加共产党有什么好处?”领导回答:“让我看,参加共产党有九十九条都是‘坏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可能被杀头,还会坐牢;危险的工作要抢着去干;如果军装不够,要让给别人穿;饭少人多,要让群众先吃,自己饿肚子„„要说好处,我看只有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才会拥护你。”

这些“坏处”,实际就是党员的责任。革命年代,党员责任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冲锋在前”;和平时期,党员责任更多地体现为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我是党员,这是我的责任!”新的历史时期,在许多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在许多生死一线的紧要关头,这掷地有声的誓言常在人 38

们耳边回响。但不可否认,现实中也出现了一些与党员责任渐行渐远的消极乃至丑恶现象。

有人淡忘责任。有的党员在工作中忘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作风漂浮、纪律松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有人逃避责任。有的党员在工作中不敢负责、不善负责、不讲原则、不分是非、患得患失、敷衍塞责;有的遇到难题绕道走,前怕狼后怕虎,缩手缩脚,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麻木不仁、置若罔闻。

有人背叛责任。有的党员动摇了对共产主义的忠诚信仰,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所侵蚀,在工作中争权夺利、揽功诿过,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以致触犯了法律锒铛入狱。

责任缺失,贻害无穷。责任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一方面要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要抓制度建设,将党员责任规范化,建立健全各种党员责任制,把党员的责任明晰到具体工作岗位和生活中去,让所有党员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作为执政党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放眼未来,以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态度,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无愧共产党员之身份。

二十一、谈权利

倪光辉

2011年09月20日08:57 “这是我的权利!”言谈间,权利一词往往脱口而出。什么是权利?简而言之,指人们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党员权利则是党员享有的政治民主权利,是全体党员都具有的、平等行使的权利。一旦成为正式党员,就必然享有党员权利、履行党员义 39

务。然而现实中,有几种现象值得警惕:

有的只谈权利,不讲义务。义务与权利相对,指党员按党章规定应尽的责任。当前,不少党员干部动辄权利当头,利字为先,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千方百计地获取,对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责任却鲜有提及。事实上,义务与权利是一对统一体,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有的无视权利,不负责任。党员应该行使权利,而一旦行使权利,党员就对党内事务负有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如果错误地行使这种权利,党员将会受到党纪的处分。有一些党员干部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往往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工作态度不积极主动。

党员权利行使得好,党内民主就发扬得好。权利的彰显,也能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与活力。不能正确认识和行使党员权利,大处会贻误事业,小处则损害自己。那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怎样珍惜和行使自己的权利?

珍惜权利,就当正视权利。党员权利属于授权性行为规范,谁都不能随意变动党员的权利。《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明确规定,任何一级组织和机关都无权变更党员权利的内容,也无权擅自剥夺党员的权利。作为党组织,必须严格按照党内法规规定,确保每一个党员能够依法依规行使应有的权利,这是对党员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党组织获得凝聚力、战斗力的基本动力。作为党员,应当珍视权利、爱惜权利、善用权利,把权利的行使作为党员身份表达的基本形式,只有这样,才不负组织重托,不负事业期待。

珍惜权利,就当履行义务。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是一致的,任何 40

党员都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也不存在只履行义务不享有权利。珍惜权利,就要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建设,全力维护和发扬党内民主,始终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支持、帮助和监督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正确使用职权,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和民主监督。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则更应该担负起事业发展的重任,以对历史、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好领导责任,更多更好地为党员、为人民做好服务。

以人民的权利与幸福为本,这是共产党人的力量之源。每一个党员当牢牢巩固这种认识,用心做事、用心做人,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提醒并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这样,我们的事业就能获得持久的动力,赢得未来的发展。

《 人民日报 》(2011年09月20日 17 版)

二十二、谈职务

宋 伟

2011年09月27日08:59

伟大的事业总是要通过具体的、普通的、日常的工作来落实。“做好本职工作”,是每个在职人员经常听到的嘱咐,不管在什么行业、什么单位,也不管在什么岗位、什么职位,这都是基本的一条要求。

对共产党员来说,“做好本职工作”,是最起码的要求。党员只有认真负责地做好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体现自身的先进性。

“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就是辞典中对“职务”的定义。由定义出发可知,如何看待职务,根本的是如何看待自己承担的工作。

职务工作与事业联系,如何看待职务体现不同的事业观。党员干部如果不能认识到自己承担工作的价值,只看到一己之利,只把它当作是“养家糊口”的营生,或是“独善其身”的手段,那么,对待职务自然会流入庸俗化的看法。只能带来工资却不能带来责任、荣誉和未来的工作,是乏味的,是缺乏持久动力的,难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滑入玩忽职守的地步。只有深切认识到工作的背后是群众的重托、时代的要求,才能带着感情、激发热情、畅快心情投入工作。

完成工作需要条件,职位需要赋予一定的权力。人们常常把领导干部“在职”称为“在位”。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职务又与职位、职权密不可分,所以,如何看待职务又是权力观的体现。

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冷静认识自己的“位子”。权力运行涉及千家万户休戚冷暖,所以,对待职务不是个人问题。一项决策、一次执法,都关乎党委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正确认识履行职务涉及的权力来源、权力运行规则、权力监督等等问题,是永恒的课题,是所有公职人员应该时刻清醒面对的。许多渎职滥权的反面教材,都是当事领导干部不能自警、自律、自省的结果。

公职的另一个名称是“公仆”。领导干部对待自己的职务,不能不顾群众感受。群众是衣食父母,必须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心系群众安危,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对待职务不仅是态度问题、观念问题,还是本领问题。履行职务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与素质。

眼下,不少地方掀起“治庸问责”风暴,一批不能胜任工作、作 42

风懒散、精神懈怠的干部遭到查处,此举受到群众肯定。必须看到,公职是公共资源,是“能力岗位”、“责任岗位”,在位不干事、干不好事甚至不干好事是群众深恶痛绝的,也是提升党委政府效能所不能容忍的,更是相关法律规范不能允许的。

个人职务的提升,并不意味着能力水平就一下子提高多少。在职干部理解自己的职务,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假如没有这个职务,我能取得今天的这些成绩吗?假如没有这个职务,我又该做何种职业选择?假如没有这个职务„„多想想这些问题,对如何履职尽责会有着更深切的感受。

二十三、谈待遇

黄庆畅

2011年10月11日08:56 待遇,是指享有的经济报酬和社会权益。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其待遇是什么?又该如何看待待遇?在找寻答案中,想起了曾经听过的一堂党课:

战争年代,有个连队党支部制定了一个“土”规定:凡是冲锋陷阵的突击任务,优先安排给共产党员。经过6天6夜的激战后,连长分配食品:重伤员每人一个罐头,轻伤员两人一个,共产党员三人一个。所有负重伤的党员坚持要三人分一个罐头,理由是:“应该享受共产党员的特殊待遇。”

冲锋在前,享受在后,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战争年代,共产党员把牺牲和奉献当成自己应该享受的“特殊待遇”,这应该让今天的个别党员汗颜。君不见,有的党员干部,不比奉献比索取,耍起了另一种“特殊待遇”:被接待要讲排场,看待遇 43

规格高不高;超标配备汽车,要个气派待遇;与老板比收入,比来比去比出贪污受贿;一味比职务,升迁不遂愿就牢骚满腹,甚至撂挑子„„

时代在变,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的党员义务没变,对待遇的态度能够体现党性。

待遇,是基本生活的必须,但不可锱铢必较。党员也需要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保障,关心待遇无可厚非。但如果在拿钱多不多、福利好不好等问题上斤斤计较,甚至伸手向组织要待遇,这样影响的不光是自身形象,还会进一步影响心态,进而妨害工作。俗话说得好,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太在意。

待遇,是劳动付出的回报,但不能本末倒置。“拿多少钱、干多少事。”这是时下少数党员干部因对待遇不满不愿做事的托词。这种说法不但充斥消极情绪,逻辑上也本末倒置。待遇,当付出在先,回报在后,没做出成绩就要待遇,于情于理说不通。所以,党员做事讲价钱,要不得。

待遇,是自身价值的体现,但不是唯一体现。作为党员干部,职位不同,待遇有异。从某种意义上,职位待遇体现了组织的认可,因此有人把待遇看成是自身价值的体现。但党员的价值体现,不全是在职位待遇上,像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李林森等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在意的,不是待遇;人们铭记的,也是他们为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

待遇,是个人权利的主张,但不要顾此失彼。党章规定了党员的权利,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党和人民还赋予其不少权力,这些是党 44

员的政治待遇,应该主张。但若“选择性”执行党章,只看重手中权力,忽视责任义务,不接受群众监督,甚至用政治待遇来谋取经济实惠,迟早会“栽跟头”。

现实一再告诫,过分看重待遇,追逐待遇,最终反而失去待遇。应当牢记,没有什么待遇,能够超过老百姓的“好口碑”

二十四、谈胸怀

白 龙

2011年10月18日09: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胸怀是什么?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地塑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是生命的计重器、灵魂的刻度尺。胸怀博大的人,有着公而忘私的精神,不计一己得失的气度;胸怀天下的人,有着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担当。这样的人,历史上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道义的担纲者;在新时期,是共产党员的楷模,是党员修养的目标。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必然是胸怀远大的人,心里装着群众的人,听得进批评的人。

胸怀远大,意味着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是放眼天下,瞩目长远,识大局顾大体。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往往不缺少为本地或本部门发展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但如何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长远发展与短期规划的关系,就要看胸怀和眼光了。识大体的人,知道如何把局部与整体相结合、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相结合。“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往深里说,胸怀不但关系到个人的器局与识见,更关系到利为谁所谋的大节与信仰。这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与古代士大夫个人修养的根本不同之处。

胸怀群众,解决的是权为谁所用、情为谁所系的问题。一枝一叶 45

总关情,心里装着群众的人,自然会俯下身子,扎根基层,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当成工作的冲锋号,把人民群众的幸福作为前进的指南针。心里只装着一己私利,只关心个人荣辱的人,眼光一定是向上的而不是向下的,作风一定是虚骄的而不是朴实的,心境一定是患得患失的而不是宠辱不惊的。古代士人崇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那往往是自我放逐的自欺欺人;共产党员的宠辱不惊,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公仆情怀。

胸怀宽广的人,不计较逆耳的忠言,听得进不同的声音。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身边往往伴有说好话、唱赞歌的人,时间长了,难免沾沾自喜,在众声喧哗中却遗漏了那些“沉没的声音”。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决策的公共性,如果说以前的决策中难免有领导个人偏好的色彩,那么现在的论证会、听证会等则从制度上保证了不同的声音能够进入决策的辩论场。党员领导干部的胸怀,在这时就体现为对开门纳谏、百家争鸣的包容。

大胸怀乃有大气象,大时代呼唤大气魄。从一定意义上说,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胸怀问题,不再是一件仅仅和个人素养有关的事情,更同公共事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不变的,是共产党员志存高远的定位和抱负。

第四篇: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18)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18)

编者的话: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对一个走过90年光辉历程、拥有近8000万党员、在世界人口最多国家长期执政的大党来说,党员的自身修养问题,是一个决定其生机与活力的重大问题;而对每位共产党员来说,如何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也是一个伴其一生的“必修课”。

“修己以安百姓”。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高度重视党员的修养问题。72年前,刘少奇同志写下了著名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在我们党内第一次对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作出全面阐述,今天读来,依然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变化就是挑战。今天,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和严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新形势下,党员的修养问题不仅是一个党员的个人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全党的重大政治问题。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在《党建周刊》“红船观澜”专栏推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敬请关注。

谈理想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①

为什么近来杨善洲这个“老典型”能够在神州大地不断掀起“心灵海啸”,成为亿万中国人的感动,成为引领时代的价值取向,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最重要的原因,是杨善洲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先进一阵子”,还是“先进一辈子”。

支撑杨善洲“先进一辈子”的,正是其崇高的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合理的想象或希望。《党章》规定,共产党员的理想,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曾说:“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可见,一个党员,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对其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极大。

理想,看上去很虚,其实很实。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勇于牺牲;和平建设时期,无数普通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目标和崇高使命就是最大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柱。

理想,看上去很远,其实很近。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长期奋斗,这就需要我们把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与“达到这个目标的具体步骤和具体措施”紧密联系起来。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全体党员的共同理想,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无一不是为实现这一理想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和措施。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坚持崇高理想的具体表现,就是从实际出发,立足岗位,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岁月中,强调理想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每一次对理想问题的重申,都意味着全党正面临新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自觉为党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理想的支柱一旦倾斜,思想的大厦就会垮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员谈享受的多了,谈理想的少了;谈回报的多了,谈奉献的少了;谈变通的多了,谈坚守的少了„„有的务虚 1

头头是道,工作敷衍了事;有的台上正襟危坐,台下贪赃枉法;有的白天道貌岸然,晚上灯红酒绿;甚至还有的烧香拜佛、抽签算命,不信马列信鬼神。在一些党员干部眼中,政治是虚的、理想是远的、权力是硬的、票子是实的,于是,“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检视一些落马党员干部的腐败轨迹,腐败行为的发生,无一不是“总开关”首先出了问题,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把理想信念抛到了九霄云外。

理想既是一个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实践。忘记了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有理想但不付之行动,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应当将远大理想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具体行动。在当前,就是要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找准理想与实践的结合点,自觉投身科学发展的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个党员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谈信仰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②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哲人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人的终极思考,就是信仰。

今天,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人们面临种种诱惑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谈信仰;在我们党90岁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谈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更是不能不谈信仰,或者说首先要谈的就是信仰。对信仰是牢记还是淡忘、是持守还是迷茫,这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合格与否的“试金石”。

有人说,有了信仰,石头在水上也能漂流。这话看似不合常理,但却道出了信仰的神奇力量。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它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关乎一个政党的目标指向,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同的信仰,反映的是不同的世界观,体现的是观察事物的不同的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选择并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才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指的就是对共产主义学说和理论的信服和敬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发自内心地信服,理直气壮地敬仰。因为我们懂得,共产主义学说不是脱离实际的乌托邦,而是经过长期革命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者、建设者,对党忠诚、向党负责、为党分忧。

信仰是暗夜里的灯,是催人奋进的鼓。90年前,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什么不惜抛弃殷实、毁家纾难,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率领万千民众赤手托起即将沉沦的中华大地?因为他们坚信,党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必有胜利的一天,也许他们自己看不到那一天,但他们都怀着必胜的信念为那一天而奋斗。有了如此坚定的信仰,他们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中才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勇气,才会绝路逢生、创造奇迹。诞生在那艘红船上的中国共产党,今天已经发展到拥有近8000万名党员,她的光辉历程反复证明: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

今天,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共产党人的信仰没有变、也不能变。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来说,坚定信仰是最重要的党性修养,只有坚定信仰,才能实践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在喧嚣中坐稳冷板凳、在纷杂中不迷失方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信仰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科学的信仰不可能来自朴素感情或自发意识,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有了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信仰的坚定决定着实践的自觉性。今天,我们已经不缺乏发展生产力的自觉性,缺乏的是对信仰的坚定性,缺乏的是高度的政治自觉。

因此,信仰之灯需常擦拭,信仰问题当常自省。只有这样,才能使党性更纯洁、心灵更明净;只有这样,“在临死的时候,才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谈忠诚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③

忠诚,就是始终如一地恪守信仰、职责和情操,绝不背叛自己的誓言。

忠诚之所以宝贵,在于它对于组织之成其为组织、政党之成其为政党,具有关系存亡续绝的决定性意义。任何一个失去了忠诚的组织、政党,都将陷入崩溃。

忠诚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常常“吹尽黄沙始见金”,往往需要经历生与死、得与失、荣与辱等重大的考验和锤炼。只有敢于、善于付出牺牲,只有真正做到了危难时刻显身手、风吹雨打不动摇,才能得到人们的认知和肯定。

忠诚之所以宝贵,是因为一旦千百万人的忠诚联合起来,就会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中国共产党这个当初只有几十人的弱小组织,能够创造彻底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中国、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间奇迹,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忠诚的共产党员不怕牺牲、冲锋在前。

忠诚是所有政党、政权都极为珍视的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等作为自己的神圣义务和永恒品质。“对党忠诚老实”、“永不叛党”,就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的党员义务,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入党誓词中的庄严承诺。

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党性原则的政治忠诚,是对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高度热爱的朴素情怀。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感天动地的忠诚华章。大革命时期,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和血腥镇压,李大钊、萧楚女、熊雄、李启汉等共产党人“断头流血以从之”,誓死忠于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从战场上的黄继光、邱少云,到新时期的好干部孔繁森、牛玉儒,成千上万的英雄模范,哪一个不是一腔赤胆,不是无限忠诚?

毋庸讳言,我们的队伍中也曾出现过少数背信与变节者。但如同乌云无法永远遮盖太阳的光辉一样,在千百万忠诚的共产党人面前,背叛者的可耻只能更加衬托出忠诚者的光荣。

是共产党员,就坚守你的忠诚吧!这忠诚的品质,是共产党人闪亮的名片和无上的荣耀。当革命和战争需要你的时候,敢于前赴后继,慷慨赴死。当和平与利益考验你的时候,能够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党的事业为重。

是共产党员,就与背信弃义的行为作斗争吧!对于那些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者;对于那些身在党内、心在党外,为背叛行为留后路当“裸官”者;对于那些失信于党心民意,搞虚假政绩和形象工程,甚至涉黑涉恶欺压百姓者;对于那些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者,予以坚决的斗争!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共产党人只有强化忠诚品质的修养,才能始终定住心神,站稳脚跟,挺起脊梁,永远不做背叛蛊惑的俘虏。

谈学习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④

眼下,一个学习的热潮正在华夏大地蓬勃兴起——近8000万共产党员投身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大课堂”,接受这一触及灵魂的“心灵洗礼”。

学习这个历久弥新的“法宝”,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受关注。

人这辈子,谁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生存的需要,就像灶台上的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学习也是发展的需要,就像漫长旅途中的加油站,是一种能量的补充。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一个人不坚持学习就会落伍,就会被远远抛离在时代车轮的后面。

学习之于普通人尚且如此,对作为先进分子的共产党员来说,意义则更为深远。一个合格的党员,不光需以学习提升素质、修养身心,更应以学习推动工作、促进事业,为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贡献心力。反之,不重视学习、不坚持学习,党员便无以保持先进性,更谈不上发展先进性,也就失去了做时代“弄潮儿”的资格。90年漫漫征程,我们党之所以始终葆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名共产党员始终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始终永不自满、永不停滞。

学习态度与学风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员学习成效的大问题。当前,虽然绝大多数党员学习的态度是端正的、学风是扎实的,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有些党员干部不愿学。他们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一学起来,往往浮光掠影、浮夸虚报。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应付差事、敷衍塞责。

有些党员干部不勤学。他们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一说具体工作就精神抖擞,一说读书思考便意兴阑珊。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闲来为之、可有可无。

有些党员干部不真学。他们把学习场面搞得很大、声势搞得很壮,热衷于出头露面,结果却华而不实。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装点门面、走走形式。

有些党员干部不深学。他们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往往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甚至张冠李戴。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时髦工具、夸耀资本。

有些党员干部不善学。他们学而不思、学而不用,或是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一到解决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这些不良倾向,充分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的学习意识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对、学习约束不强,在诸多方面存有“病灶”,值得高度警惕,必须加以纠正。“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邓小平同志当年的话现在听来仍发人深省。

如今,我们正身处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我们不懂得、不熟悉、不精通的东西还很多,或者过去懂得的、熟悉的东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迅速更新,又变成不懂得、不熟悉了”。历史与现实反复告诫我们:只有重视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每一位党员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不负人民的期待与重托。

谈认真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⑤

说“认真”,名人名言无数,搜肠刮肚,竟找不到更好的词。还是那句话最经典: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谁说的?毛泽东。

认真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坚持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沧海变桑田,旧貌换新颜。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表现,给“认真”做了生动的注脚。

认真,是一种承诺。每一个共产党员,入党时都作过庄严的宣誓。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奋斗一生。这些表达,高尚深远,令人心动。言既出,行必随。有人视承诺为生命,勇于担当,绝不食言。有人却将承诺当儿戏,说了、唱了、表态了,却从来不打算实行。认真者,如人民医学家吴孟超,年近90还站在手术台上,治病救人,服务国家。为什么?答曰:“我一生中有过两次宣誓:当医生我是宣过誓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是宣过誓的,宣了誓,就要信守诺言!”他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这样认真的人,令人景仰,让人信服。

认真,是一种状态。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分子,共产党员时时都在亮相,处处都在展示。怎样亮相,怎样展示,却有天壤之别。有的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成为单位的中坚和骨干;有的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创造了优异的成绩;有的关心群众疾苦、带领群众致富,为群众所称道;有的坚持改革、不断攀登,造福于人民„„这样的人,都是认真的人。认真如焦裕禄,认真如孔繁森。但是,也有人展示的,却是负面的状态。他们一事当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记挂的是自己的前程;他们常常挂在嘴上的“认真贯彻、认真落实”,其实是“秀”给上级看、糊弄老百姓的。对工作,他们敷衍了事;对待遇,他们锱铢必较;对群众,他们冷漠无情;对权力,他们紧追不舍„„即便“认真”做的事情,也是那些劳民伤财、搞花架子一类的形式主义。什么样的人真认真,什么样的人假认真,群众看得最清楚。

认真,是一种坚守。“认真”两个字好写,真正讲认真,真正认真一辈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很难认真起来;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也很难做到认真。“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始终而不渝”。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人,才能认真一生,一生认真。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当地委书记,是人民群众贴心的“草鞋书记”;他上了年纪退了休,钻到山沟里植树造林,想的还是“人民”两个大字。杨善洲不愧是一座大山。在这座大山面前,那些见利忘义、折腾百姓、不思进取、弄权贪心的人,不显得那样的渺小和不堪吗?

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讲认真,党组织才会得到人民的信任;讲认真,党员才有良好的形象;讲认真,我们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谈吃苦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⑥

“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同群众同甘共苦;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明确要求。

“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这样教导广大党员。

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传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强调乐于奉献、甘愿吃苦。纵观我党历史,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条件如何改善,对党员来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光荣传统必须永葆不变。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党员却淡忘了吃苦精神,不愿吃苦、不想吃苦、不敢吃苦,他们思安逸、图享乐、求快活,有的甚至与民争利、与老百姓比享受。这显然与党的宗旨不符,与党章的要求相悖。

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精神。“苦”与“乐”是相对的。就人的本性而言,一般都愿意享乐,而不愿意吃苦。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选择“苦”与“乐”的问题上,则更多地反映出精神。刘玉美是重庆一名基层司法所长,为了工作,常常带着一床棉被、一双解放鞋、一个饭盒“三大件”,走乡串户,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她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首先就要过‘苦关’,不仅要到矛盾最多最苦的地方去,而且还要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信任你、尊敬你。”与刘玉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的党员认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吃喝玩乐,尽情享受。与刘玉美的精神境界相比,这样的人是何等渺小!

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要求每一位党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把损失留给自己,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利益让给别人。换句话说就是,把苦留给自己,把乐让给他人。有人问杨善洲:放着好日子不过,何必自讨苦吃?他回答:“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有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共产党人就是要‘自讨苦吃 ’!”如果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的是古代少数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的话,那么今天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新形势下,共产党员要比群众能多吃一些苦,先于和乐于承受一般群众承受不了的艰苦工作、艰苦环境和艰苦待遇。须知,只有苦群众所苦,才能乐群众所乐。

谈群众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⑦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在得知自己的警卫员要回乡探亲时,就谆谆告诫他:不要认为在我这里工作就了不起了,要注意听听老乡们对咱们政府的意见和反映,别在群众面前装“老子”!话语虽平常,含义却深长,在60多年后的今天听来,仍令人警醒,发人深思。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在90年风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同这一点,因此,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始终不渝地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与群众亲如一家、打成一片、情同鱼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修养。每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只有从我做起,坚持群众路线,心里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将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相反,如果脱离群众,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在群众面前装“老子”,受损害的不仅是个人声誉,而且是党的威信、党的形象。这样的道理其实人人都懂,有的党员干部讲起来甚至头头是道,但做起事来却是另外一套了。有的不了解下情、民情、社情,凭空指手画脚;有的不办实事,衙门作风;有的不关心群众疾苦,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有的专横跋扈,颐指气使,官气十足。这些人的作风、做派,自然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厌恶、鄙视,从而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我 6

党的执政基石。危害之大,决不可小视。

针对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种种弊端,许多人至今非常怀念革命战争年代的党群干群关系。抗战时期,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率领的南侨总会慰劳团回到祖国,慰劳抗战中的祖国军民。在重庆,陈嘉庚看到的是官僚腐败,民不聊生,民怨沸腾;而在延安,他却看到官兵平等,军民团结,同仇敌忾。陈嘉庚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进入新时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和制约党群干群关系的深层次矛盾日渐突出。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着眼,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乃是当务之急。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党员干部应当主动“接地气”: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让群众来参与、让群众来评判、让群众唱主角;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以实际行动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始终坚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与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才有资格、有底气在群众面前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谈敬畏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⑧

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近来,“敬畏”频繁出现在党的各项纪律制度和从政准则中,成为新时期共产党员不可或缺的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

共产党员的自律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敬畏”二字,尤其重要。“敬”,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作为,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志;“畏”,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不为,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共产党员只有既“有所作为”又“有所不为”,才能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绝大多数共产党员都能够做到严以律己、谨慎行事、廉洁从政、秉公用权,也就是做到了敬畏之心常有。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仍然有少数党员已经或正在失去敬畏之心。

——有的失去了对真理的敬畏,他们的理想信念日渐动摇,原则性、正义感日渐退化,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成为左右他们行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的失去了对人民的敬畏,他们已经忘记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在人民的历史经验。在他们的心目中,“人民”两个字正在失去分量和价值。

——有的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他们不再思考自己所走路程中的正误得失,不再反躬自省,丧失了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流、主线和本质的能力,对虚化颠覆的历史失去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有的失去了对法度的敬畏,他们妄自尊大,无视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禁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徇私枉法、贪得无厌,甚至肆无忌惮、无法无天。

纵观过去20年的各国风云,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曾经呼风唤雨的大党之所以风雨飘摇、一些执政多年的老党之所以人亡政息,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这些政党及其党员失去了敬畏之心,背离了立党之本。因此对于我们党来说,要保持先锋队的本色,就必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这里所谓 7 的“怕”,就是敬畏。这种敬畏之心就是:对真理的叩问存有执着,对人民的安危存有忧患,对历史的评判存有警醒,对法度的规则存有畏惧,对时代的创新存有善意,对信仰的追求存有担当。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没有了敬畏,就没有了思想的标尺、没有了行动的准则。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的建设状况和队伍素质,同每位党员能否经受这些考验息息相关。广大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带头人、贴心人,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要时刻谨记权为民赋、责重山岳的道理,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放任。只有全党一心,团结一致,我们才能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不负人民的嘱托。

谈诚信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⑨

何谓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讲诚实、守信用,是人之为人的首要品格,也是一个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品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能够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人民的信赖和爱戴,并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的先锋、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员,内诚于心、外信于民,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诚信是一种美德。古往今来,哲人先贤留下了无数关于诚信的嘉言警语,也涌现了如“查道摘枣留钱”、“范式千里赴约”等关于诚信的佳话美谈。这些嘉言美谈,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诚信是道德之本,做人之本。时代不断赋予诚信以新的内涵,使之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辉。做事先做人,做人必诚信,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保有诚实守信之美德,做诚实守信之表率。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讲诚实、守信用,应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诚信是一种力量。“言必信、行必果”、“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表里如

一、说到做到,这是诚信的本义,也是诚信的力量。人民判定一个政党是否值得信赖,是否能够代表自己的利益,不光看这个政党提出的政治主张,更要看其能否真正把符合人民利益的政治主张落到实处。杨善洲的人格魅力、榜样力量,就来自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忠诚正直、言行一致,坚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认真践行入党时的庄严承诺,“只要生命不结束,为人民服务就不停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党员干部轻诺寡信,见利忘义。他们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文过饰非,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这些人的行止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党的形象,销蚀着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必须予以及时彻底的矫治。“实事求是光荣,弄虚作假可耻”,应是共产党员的共识。

诚信是一种责任。“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对亲友、对社会、对国家承担一定的责任。这其中,诚实守信是基本也是最紧要的道义责任。讲诚实、守信用、勇担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体现。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责任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荣,将做人的原则内化为做事的准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负人民的殷殷期待。“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应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追求。

诚信无言,力量巨大。有了它,人格的力量将更加强大;有了它,社会进步的跫音将更加铿锵有力;有了它,我们党的事业将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谈纪律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⑩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这些有关党的纪律的语录口号,很多人曾经耳熟能详,但对现在的很多人来说,已经相当陌生了。

这并不表明,讲纪律已经过时。

事实上,纪律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而且必须有。

我们通常所说的纪律,是指“政党、机关、部队、团体、企业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条文”。具体到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强调的是,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的保证,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巩固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条件,是维护党员权利的根本保障。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没有了纪律,便没有了一切。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8000多万人,从最初的几个党小组发展到现在的389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如此庞大的数字,让外国人看起来有点像天文数字。中国共产党却能把他们建设成践行宗旨的坚强堡垒而不是一盘散沙,靠的是什么?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根据党的历史经验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

一个先进的政党,一定是纪律严明的组织。纪律首先是服从,“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共产党人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经历了革命战争时期的白色恐怖,却还能艰难存在,并不断发展壮大,没有纪律的严密严明,是根本做不到的。人们不会忘记,那些大无畏的共产党员为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坚决服从党的纪律,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这正是一个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突出体现。

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纪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战争年代强调“不拿群众一针线、一切缴获要归公”,现在强调“不准把经营、管理活动中收取的折扣、中介费、礼金据为己有;不准违反规定领取兼职职务工资、奖金”,道理和原则性其实是一样的。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肩负的任务中,强调监督和制约党组织和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同时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依据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查处党员的违纪案件。这些严肃党的纪律的工作,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须臾马虎不得。

其实,说到纪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约束,既有规章制度上的约束,也有思想观念上的自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些无疑是必须的。就纪律而言,更加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做到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把纪律约束化作内在自觉。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当广大共产党员都能获得这样一种智慧,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我们党就一定能始终保持勃勃生机与活力,就一定能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谈守法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⑾

“遵纪守法”这个词,差不多人人都能脱口而出,党员干部就更不用说了。可这话,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西谚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的确,法律不过是维持社会基本秩序及公平正义的最基本的规范,是底线。那为什么说,党员干部要遵从这“最低的道德要求”,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守法,就是严格遵从法律规则,不做法律禁止的事。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人治的观念主导了几千年,潜移默化,深入骨髓。法治理念对国人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大规模构建,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要让法治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让法律制度触及、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守法成为人的自觉行动,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的自由度加大,各种诱惑增多,社会道德滑坡,使许多人常常处于权与法、钱与法、色与法、情与法的冲突、纠结之中。一旦监督不到位,拥有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就很容易处于缺少制约的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倘若其不注重个人修养及自律,就很容易变得狂妄自大、专横跋扈、目无法纪、为所欲为,将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甚至以身试法。所以,对党员干部来说,守法不仅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考验;不仅是一种自律,也是一种“自卫”。守住法律的底线,并不仅仅意味着你在履行一个公民、一名党员的义务,同时也意味着你守住了做人的基本良知、做党员的基本要求,守护了他人及自己的基本权利。

现实中,有一种现象值得警惕:有些党员干部,并非不知法不懂法,但却口是心非,知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在台上,他们讲起党纪国法来头头是道;暗地里,却干着违法乱纪的勾当,肆无忌惮且心存侥幸。多行不义必自毙。近些年,随着法治建设推进和反腐力度加大,不少有过贡献、身居高位的违法乱纪者,也没能逃脱党纪国法的制裁。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法律面前却人人平等。”这是法治的精髓。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方略入宪。在依法治国的步伐稳健向前的今天,每一个党员对法律的知与行,无疑将对中国的法治进程产生决定性影响。“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这一重要论断,值得每个党员牢记。在当下,提升认知,知行合一,是党员履行党章所规定的“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义务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党性修养、做新时期合格党员的内在要求。

谈自律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2)

马克思曾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自律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也是共产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为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不但制定了铁的纪律,也要求党员严格自律。回顾90年的光辉历程,正是由于坚持廉洁自律、为民务实,党才能始终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

革命之初,共产党人就深深懂得:严格自律,不搞特殊化,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也常常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 10

关和生活关。

当前,面对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共产党员的严格自律,尤显重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党员干部面对的诱惑更多了,经受考验的机会也更多了。“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无数正反经验反复告诉我们,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旦失去自律,就必然消极颓废,丧失斗志,腐化堕落。

做到自律,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自律是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律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律是自我牺牲,自我奉献;自律是先人后我,舍小家为大家。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就难以做到严格自律。每一个共产党员,只有具有这样的胸怀和信念,才能有自律的坚实动力。高度的自律是深深根植于人内心的事业向往和奋斗追求。

做到自律,尤其要注重防微杜渐。做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坏大事也是从小事坏起。作为执政党的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要为人民慎用权用好权。在和平时期,少数党员干部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进攻,常常在一念之间“拿了不该拿的东西,去了不该去的场所,吃了不该吃的饭局”。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最后无原则为“朋友”办事,酿成大错。吃喝玩乐,看似小事,有时毁掉的是党员的一生,损害的是党的形象。

做到自律,还要主动接受监督。在法治社会,共产党人的自律要与他律结合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强调用制度指引人、规范人、约束人。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共产党员尊重制度,自觉模范地遵守党纪国法,是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共产党员还要主动接受媒体和群众的监督,自觉把一言一行放到公开的聚光灯下,让群众帮助我们“洗脸”、“扫灰尘”。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律是一面旗帜,指引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不忘立身之本,永葆政治本色!

谈团结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3)

团结是什么?团结就是力量。

民族团结,推动着中华民族大发展大繁荣;军民团结,巩固着伟大祖国的钢铁长城;人民团结,推动着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团结出凝聚力,出生产力,出战斗力,团结可以战胜艰难险阻,创造人间奇迹。

顾大局,重团队,讲协作,善补台„„这些都是讲团结的表现。讲团结来不得半点虚假,但在现实生活中,“假团结”现象并不鲜见。几种“假团结”现象值得警惕:

一是“拉帮结派”。“结党”必然“营私”,“小派系”、“小集团”、“小圈子”等既是一些人攫取私利的温床,也是侵蚀党的事业的毒瘤。“拉帮结派”现象的存在,让党性原则变得不堪一击,让诚信道德变得不足挂齿,让公平正义显得苍白无力。“团结”一小撮人,损害大多数人,这样的“假团结”不可不防,也不能不查。

二是当“老好人”。在一些人看来,“不得罪人”是最佳的处事原则,对其他同志的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不会、不愿、不敢批评,甚至违心地将坏说成好,把恶说成善,把错说成 11

对,以迎合求“团结”。装“好人”是“老好人”的惯用伎俩,其特色是自私,于团结毫无益处,需要甄别和提防。

三是“阳奉阴违”。“阳奉阴违”的存在,往往让执行大打折扣,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使散发真理光芒的指导思想难以深入人心,让伟大目标变得遥不可及,令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惠及百姓。

揭批“假团结”,目的是促进真团结。讲团结是一种品德,一项素质,更是一种能力。站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讲团结有三个重要表现:

一是争做“动车组”。“动车”原理告诉我们,高速度来自每节车厢的强劲动力。“中国速度”、“中国奇迹”的背后,是源于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激情和智慧所催生的无穷活力。增强使命感,提高主动性,争做“动车组”,使每个人的力量都化为社会前进的动力,这是讲团结的前提。

二是善于“大合唱”。再庞大的合唱阵容,如果没有得力的指挥,精巧的配合,也难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再出色的演员,没有舞美、灯光、造型、音响等做铺垫,表现也将暗淡无奇。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只有各个角色之间不分高低贵贱,密切协作,才能唱响时代的最强音。

三是甘当“老黄牛”。吃苦不叫苦,任劳任怨是老黄牛的生动写照。不能完全不讲条件,但不能过分强调条件;不能完全不计个人得失,但不能过多考虑个人得失;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大公无私,但应提倡大公小私、先公后私。讲团结首先要讲风格,讲奉献,讲责任,“老黄牛”越多,我们这个民族就越充满希望。

团结是宝。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困难时期不气馁,胜利时期不骄傲,辉煌时期不发热,胜利就永远属于我们!

谈批评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4)

善意的批评使人进步,认真的反省促人提高。谈批评,包括批评与自我批评两个方面。批评,是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以自我为对象,对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查找和剖析。中国的古人提倡“闻过则喜”,懂得“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西谚亦云:“批评如同你忠实的门警,你若把它一脚踢开,你的一切就会被错误偷尽。”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被实践证明为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方法。早在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形象地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个话,放到今天仍没有过时。

宁波市委原书记许运鸿因腐败受刑,他在忏悔书中说道:正是由于没有正常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致使独断专行、贪欲萌生。大量的“反面教材”反复验证一个道理:许多干部犯错误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开始往往有个缺口,但由于没有及时有效的批评,任其所以,日积月累,最后铸成大错。

然而,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党内民主生活的重要环节,当前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有的不敢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他们思想深处,批评上级怕打击报复、穿了“小鞋”;批评同级怕疏远孤立、伤了和气;批评下级怕影响人缘、丢了选票;自我批评又怕妄自菲薄、扫了面子„„在他们眼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像“烫手的山芋”,看着熏人,用起来伤人,12

能不碰就别碰。

有的不愿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一些地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是批评工作业务上的问题多,批评思想作风上的问题少;对一般现象的批评多,对具体问题的批评少;搞浮光掠影的批评多,能直击要害的批评少„„甚至“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谈希望”、“表扬和自我表扬相结合”。总之,多栽花、少栽刺。在他们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只能高高地拿起、轻轻地放下。

无论不敢还是不愿,都反映出人们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回避矛盾,一团和气,是非不分。说到底,是个“私”字在作怪。“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无私,才能无畏,才能正视自己身上的毛病,才能勇于指出别人的不足,揭露矛盾,解决问题。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党找到了一条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正确方法: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形成了一个正确公式:团结—批评—团结;遵循了一个坚定原则: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因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既严肃认真,又心平气和;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既解决实际问题,又不就事论事;既充分敞开思想,又不泛泛而论,达到自我批评诚恳、相互批评中肯的效果。

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需要进一步提起神、动真格。

谈自重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5)

所谓自重,简单说,就是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古话说:“山自重,不失之威峻;海自重,不失之雄浑;人自重,不失之尊严。”可见自重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备的素养,要一生遵守的底线。因为有更高的理想追求,共产党人自当有更严格的自重要求。

自重与被尊重,成正比例关系,自重越甚,越被人尊重。是否被他人尊重,很大程度是要看你是否尊重自己。中国人有句老话,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就是讲人不自重就会被人轻视的道理。如果不自重,经常做出令人失望和可耻的行为,就会耗尽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小到约会迟到,用自己的散漫浪费了朋友的时间和信任,次数多了,渐渐,没有人信任你,也没有人尊重你。由此可见,人要珍惜自己,看重自己,莫要辜负别人的信任,这是安身立命的底线。

普通人尚需如此,作为一名有着崇高政治信仰的共产党人更需自重。周恩来同志曾自订7条“修养要则”,规定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的坚决斗争,纠正自己的短处,永远不与群众隔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同志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这是对领导干部的真诚爱护,也是对领导干部的殷切希望。

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尤其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用来谋取私利;要做广大人民群众的表率,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如果与这些要求相反,表现轻浮、庸俗,甚至贪赃枉法,做出与这一身份不相符的事来,那就叫不自重。不自重者,既损害党的形象,也必遭人民鄙弃,更谈不上成就事业。

自重要慎微,着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是每一个党员都要用一生坚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珍惜党的荣誉和党员的声誉,注意自身的形象,不做与党员干部身份不相符 13

合的事情。“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做到自重,就要从微小之事做起,从微小之处严起。决不能不拘小节,因为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人格、有形象。要做到自重慎微,就要加强学习,提高免疫力,才能对现实中消极腐败的东西做到见微知著,自觉抵制,要始终保持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保持一种敢于攻坚的勇气,保持一种勤奋工作的干劲,树立自重慎微的良好形象,做到做人有底气,干事有锐气,为官有正气。

有大志者必自重,慎其言行,守其分际。如此,才能不生退屈之心,才可精而进之,有所作为。

谈自省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6

董洪亮

《 人民日报 》(2011年08月16日 17 版)

自省,顾名思义,就是对言行的自我反省、反思和自行省察、检查,为自身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共产党员是社会中的先进分子,在道德修养方面应该为公众树立标杆,所以重视自省尤为重要。然而,从现实来看,自省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之所以最后跌入违法犯罪的深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自省。

由于忽视自省,常常自以为是。一些党员干部听不进不同意见和建议,唯我独尊,与不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有一定关系。忽视自省,犹如晨起不照镜子,发现不了脸上的灰尘,还感觉良好,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俊俏标致,光鲜无比。

由于忽视自省,容易独断专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是科学决策以及正确行使公权的有效机制。这些机制的正常运转需要党员干部重视自省,常思自己不足,多看他人长处,相互补台,协商共事。否则,难免独断专行。

由于忽视自省,助推恣意妄为。因为“钱多、房多、女人多”,已被判处死刑的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被称为“许三多”。显然,“许三多”已到了恣意妄为的地步,这种行为的一个内因就是不省察自身,结果催生“忘记”,助推妄为。

自省,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之一,更是党员、干部提高修养的重要“功课”。那么,自省的路径在哪里?

相对党纪国法的“刚性”,自省具有“弹性”,没有外在的强制约束,基本上依靠自己的觉悟和“内功”。

自省,要顾及社会道德。先哲倡导“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切入点主要是社会伦理和学习知识。在与社会公众的比较中,才能显示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党员干部理应是社会道德的先锋、模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就是自省的重要“标尺”之一。

自省,要参照组织纪律。毫无疑问,党章以及一系列党的纪律规定,应该成为党员干部自省的重要遵循和规范,也是不能逾越的“红线”。凡是团体和组织,多有规矩和纪律,入得门来,就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仅仅明白“党纪”还远远不够,而是要时时处处模范遵守党的纪律,把组织纪律作为自省的重要内容,更好地履责。

自省,应比对法律法规。一些党员干部将“因地制宜”、“变通”挂在嘴巴上。但是,变通不能出了法律、法规的“圈子”。普通民众都晓得法律是“天宪”、“天条”,党员干部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法律法规为自省的重要内容。

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重视自省,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重视 14

自省,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不妥当言行,见微知著,避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以帮助自己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从而引领一个单位、一个行业、一个地方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谈自警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7)

2011-08-23 04:37:42 来源: 人民日报

自警,顾名思义就是自己警示自己,做到自我戒备、自我告诫、自我警觉、自敲警钟。古往今来,凡是事业上有所建树的贤良之士,无不深谙自警之道,处事谨慎小心,为政慎思慎独。正如古人所言:“常鸣警钟,行举自醒”。加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尤其要注重提高自警意识和自警能力。

自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就有“尔男子,当自警”的训示。据《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意味深长地对侍臣说:“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否,所以不敢多言。”作为拥有至高无上皇权的帝王,唐太宗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尚且如此警醒,也就不难理解他治理下的大唐王朝何以能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不仅善于自警,而且注重对群臣进行警示教育。贞观二年,他曾跟侍臣算了一笔廉政“经济账”,说道:“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如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也许有人会说,一千多年前封建帝王的廉政“经济账”,对今天的人们而言“距离似乎有点儿远”。那么,江苏省徐州市建设局原局长靖大荣被“双规”后算的“七笔账”,则堪称当今催人警惕的“清醒剂”。靖大荣在徐州市开发区和建设局任职期间收受贿赂、违法违纪,案发后追悔莫及。她在狱中写道:一算“政治账”,自毁前程永难忘;二算“经济账”,倾家荡产悔难当;三算“名誉账”,身败名裂苦酒尝;四算“家庭账”,夫离女散梦断肠;五算“亲情账”,众叛亲离两茫茫;六算“自由账”,身陷牢笼盼阳光;七算“健康账”,身心憔悴恨夜长。可以说,靖大荣的“七笔账”是一篇发人深省的警示教育“活教材”。人们也从腐败者人生的凋零与落寞中,看到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客观地讲,来自外界的监督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但这种监督只有与自我警示相结合,内化为个体的行为准则,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警自省,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时刻牢记,权力来自党和人民,只能奉公行使,为民而用。要时时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

自警是抵御外来诱惑的“防火墙”,是荡涤心灵尘埃的“清新剂”。忘记自警,好人有可能变坏。共产党人的自警,就是要在思想上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以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增强自己拒腐防变的能力。

自警是走向真善美的阶梯。自警的前提,来自内在的自觉。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保持本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到警钟长鸣。

谈自励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8)15

2011年08月30日 04:56 来源:人民日报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既有迷人的风景,也有险峻的环境;既有一帆风顺时的兴奋昂扬,也有陷入低谷时的迷惘失望。但成功的人生必定是既能享受风景,也能战胜险阻,而且战胜险阻往往是享受风景的前提。没有波澜的起伏,就没有大海的壮阔;没有高崖的阻挡,就没有瀑布的雄美。

作为共产党员,我们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都应该迎难而上甚至自讨苦吃。越是艰巨的任务,越是默默无闻的工作,就越是共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地方。而这就要求每个共产党员牢固树立自励精神。

自励是什么?自励就是挖掘自己内心世界的力量,凝聚前进的动力。自励是自我激励,是一个人具有强大内心世界的表现。

喜爱看体育比赛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年轻的运动员们往往是“人来疯”,场上观众的掌声、喝彩声、欢呼声越热烈,他们的水平就发挥得越充分、成绩就越出色;反之,就容易发挥失常。从心理上分析,缺乏经验的年轻运动员容易因为受到外界的激励而兴奋起来,进而超水平地发挥。但问题在于,外来的激励是不可求的,它也许有,也许没有,难道因为缺乏外在的激励就要输掉比赛吗?一个成熟的运动员绝对不会让外在的因素影响自己的表现。而且,越是处于困境,他们就越冷静,不断地激励自己咬牙挺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于广大党员而言,工作中真正需要拼搏的艰巨任务恐怕并不多,日常工作大多是枯燥乏味甚至不为人知的。你做了,别人也许注意不到;你不做,却很快就能体现出来。工作中无人喝彩往往容易使人懈怠下来。其实,这是人的本性使然。这个时候,有没有自励精神,差别就表现了出来。

善于自我激励的人都是善于发现自己工作和人生价值的人,因为认清了自己价值之所在,他们才愿意为之付出,哪怕无人喝彩。“铁榔头”郎平在日常训练中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每个扣杀动作每天都要练上上万次,枯燥不枯燥?乏味不乏味?但郎平说自己乐在其中!在她看来,今天流的汗水意味着赛场上的绝杀一击,那种乐趣是任何其他事情都难以比拟的。

共产党员杨善洲从领导岗位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你说他起早贪黑、吃苦受累为了什么?为自己吗?显然不是。在杨善洲看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每种下一棵树苗,就意味着百姓的财富增加了一笔。这就是他发现的人生价值。

因此,自励是崇高追求的化身,是顽强意志的体现,是奋斗不息的动力。作为共产党员,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不论辉煌还是平凡,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朝乾夕惕、兢兢业业,真正做到“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

第五篇: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40)

谈理想(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①)

杜飞进

《 人民日报 》(2011年05月03日 17 版)

编者的话: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对一个走过90年光辉历程、拥有近8000万党员、在世界人口最多国家长期执政的大党来说,党员的自身修养问题,是一个决定其生机与活力的重大问题;而对每位共产党员来说,如何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也是一个伴其一生的“必修课”。

“修己以安百姓”。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高度重视党员的修养问题。72年前,刘少奇同志写下了著名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在我们党内第一次对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作出全面阐述,今天读来,依然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变化就是挑战。今天,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和严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新形势下,党员的修养问题不仅是一个党员的个人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全党的重大政治问题。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在《党建周刊》“红船观澜”专栏推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敬请关注。

为什么近来杨善洲这个“老典型”能够在神州大地不断掀起“心灵海啸”,成为亿万中国人的感动,成为引领时代的价值取向,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最重要的原因,是杨善洲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先进一阵子”,还是“先进一辈子”。

支撑杨善洲“先进一辈子”的,正是其崇高的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合理的想象或希望。《党章》规定,共产党员的理想,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曾说:“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可见,一个党员,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对其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极大。

理想,看上去很虚,其实很实。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勇于牺牲;和平建设时期,无数普通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目标和崇高使命就是最大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柱。

理想,看上去很远,其实很近。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长期奋斗,这就需要我们把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与“达到这个目标的具体步骤和具体措施”紧密联系起来。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全体党员的共同理想,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无一不是为实现这一理想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和措施。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坚持崇高理想的具体表现,就是从实际出发,立足岗位,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岁月中,强调理想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每一次对理想问题的重申,都意味着全党正面临新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自觉为党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理想的支柱一旦倾斜,思想的大厦就会垮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员谈享受的多了,谈理想的少了;谈回报的多了,谈奉献的少了;谈变通的多了,谈坚守的少了„„有的务虚头头是道,工作敷衍了事;有的台上正襟危坐,台下贪赃枉法;有的白天道貌岸然,晚上灯红酒绿;甚至还有的烧香拜佛、抽签算命,不信马列信鬼神。在一些党员干部眼中,政治是虚的、理想是远的、权力是硬的、票子是实的,于是,“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检视一些落马党员干部的腐败轨迹,腐败行为的发生,无一不是“总开关”首先出了问题,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把理想信念抛到了九霄云外。

理想既是一个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实践。忘记了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有理想但不付之行动,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应当将远大理想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具体行动。在当前,就是要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找准理想与实践的结合点,自觉投身科学发展 的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个党员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谈信仰(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②)

温红彦

《 人民日报 》(2011年05月10日 17 版)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哲人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人的终极思考,就是信仰。

今天,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人们面临种种诱惑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谈信仰;在我们党90岁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谈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更是不能不谈信仰,或者说首先要谈的就是信仰。对信仰是牢记还是淡忘、是持守还是迷茫,这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合格与否的“试金石”。

有人说,有了信仰,石头在水上也能漂流。这话看似不合常理,但却道出了信仰的神奇力量。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它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关乎一个政党的目标指向,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同的信仰,反映的是不同的世界观,体现的是观察事物的不同的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选择并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才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指的就是对共产主义学说和理论的信服和敬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发自内心地信服,理直气壮地敬仰。因为我们懂得,共产主义学说不是脱离实际的乌托邦,而是经过

长期革命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者、建设者,对党忠诚、向党负责、为党分忧。

信仰是暗夜里的灯,是催人奋进的鼓。90年前,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什么不惜抛弃殷实、毁家纾难,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率领万千民众赤手托起即将沉沦的中华大地?因为他们坚信,党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必有胜利的一天,也许他们自己看不到那一天,但他们都怀着必胜的信念为那一天而奋斗。有了如此坚定的信仰,他们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中才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勇气,才会绝路逢生、创造奇迹。诞生在那艘红船上的中国共产党,今天已经发展到拥有近8000万名党员,她的光辉历程反复证明: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

今天,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共产党人的信仰没有变、也不能变。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来说,坚定信仰是最重要的党性修养,只有坚定信仰,才能实践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在喧嚣中坐稳冷板凳、在纷杂中不迷失方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信仰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科学的信仰不可能来自朴素感情或自发意识,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有了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信仰的坚定决定着实践的自觉性。今天,我们已经不缺乏发展生产力的自觉性,缺乏的是对信仰的坚定性,缺乏的是高度的政治自觉。

因此,信仰之灯需常擦拭,信仰问题当常自省。只有这样,才能使党性更纯洁、心灵更明净;只有这样,“在临死的时候,才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谈忠诚(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③)

冯春梅

《 人民日报 》(2011年05月17日 17 版)

忠诚,就是始终如一地恪守信仰、职责和情操,绝不背叛自己的誓言。

忠诚之所以宝贵,在于它对于组织之成其为组织、政党之成其为政党,具有关系存亡续绝的决定性意义。任何一个失去了忠诚的组织、政党,都将陷入崩溃。

忠诚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常常“吹尽黄沙始见金”,往往需要经历生与死、得与失、荣与辱等重大的考验和锤炼。只有敢于、善于付出牺牲,只有真正做到了危难时刻显身手、风吹雨打不动摇,才能得到人们的认知和肯定。

忠诚之所以宝贵,是因为一旦千百万人的忠诚联合起来,就会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中国共产党这个当初只有几十人的弱小组织,能够创造彻底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中国、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间奇迹,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忠诚的共产党员不怕牺牲、冲锋在前。

忠诚是所有政党、政权都极为珍视的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等作为自己的神圣义务和永恒品质。“对党忠诚老实”、“永不叛党”,就始终是《中国共产

党章程》中明确规定的党员义务,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入党誓词中的庄严承诺。

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党性原则的政治忠诚,是对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高度热爱的朴素情怀。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感天动地的忠诚华章。大革命时期,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和血腥镇压,李大钊、萧楚女、熊雄、李启汉等共产党人“断头流血以从之”,誓死忠于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从战场上的黄继光、邱少云,到新时期的好干部孔繁森、牛玉儒,成千上万的英雄模范,哪一个不是一腔赤胆,不是无限忠诚?

毋庸讳言,我们的队伍中也曾出现过少数背信与变节者。但如同乌云无法永远遮盖太阳的光辉一样,在千百万忠诚的共产党人面前,背叛者的可耻只能更加衬托出忠诚者的光荣。

是共产党员,就坚守你的忠诚吧!这忠诚的品质,是共产党人闪亮的名片和无上的荣耀。当革命和战争需要你的时候,敢于前赴后继,慷慨赴死。当和平与利益考验你的时候,能够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党的事业为重。

是共产党员,就与背信弃义的行为作斗争吧!对于那些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者;对于那些身在党内、心在党外,为背叛行为留后路当“裸官”者;对于那些失信于党心民意,搞虚假政绩和

形象工程,甚至涉黑涉恶欺压百姓者;对于那些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者,予以坚决的斗争!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共产党人只有强化忠诚品质的修养,才能始终定住心神,站稳脚跟,挺起脊梁,永远不做背叛蛊惑的俘虏。

谈学习(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④)

王苏宁

《 人民日报 》(2011年05月24日 17 版)

眼下,一个学习的热潮正在华夏大地蓬勃兴起——近8000万共产党员投身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大课堂”,接受这一触及灵魂的“心灵洗礼”。

学习这个历久弥新的“法宝”,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受关注。

人这辈子,谁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生存的需要,就像灶台上的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学习也是发展的需要,就像漫长旅途中的加油站,是一种能量的补充。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一个人不坚持学习就会落伍,就会被远远抛离在时代车轮的后面。

学习之于普通人尚且如此,对作为先进分子的共产党员来说,意义则更为深远。一个合格的党员,不光需以学习提升素质、修养身心,更应以学习推动工作、促进事业,为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贡献心力。反之,不重视学习、不坚持学习,党员便无以保持先进性,更谈不上发展先进性,也就失去了做时代“弄潮儿”的资格。90年漫漫征程,我们党之所以始终葆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名共产党员始终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始终永不自满、永不停滞。

学习态度与学风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员学习成效的大问题。当前,虽然绝大多数党员学习的态度是端正的、学风是扎实的,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有些党员干部不愿学。他们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一学起来,往往浮光掠影、浮夸虚报。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应付差事、敷衍塞责。

有些党员干部不勤学。他们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一说具体工作就精神抖擞,一说读书思考便意兴阑珊。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闲来为之、可有可无。

有些党员干部不真学。他们把学习场面搞得很大、声势搞得很壮,热衷于出头露面,结果却华而不实。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装点门面、走走形式。

有些党员干部不深学。他们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往往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甚至张冠李戴。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时髦工具、夸耀资本。

有些党员干部不善学。他们学而不思、学而不用,或是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一到解决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这些不良倾向,充分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的学习意识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对、学习约束不强,在诸多方面存有“病

灶”,值得高度警惕,必须加以纠正。“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邓小平同志当年的话现在听来仍发人深省。

如今,我们正身处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我们不懂得、不熟悉、不精通的东西还很多,或者过去懂得的、熟悉的东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迅速更新,又变成不懂得、不熟悉了”。历史与现实反复告诫我们:只有重视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每一位党员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不负人民的期待与重托。

谈认真(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⑤)

袁建达

《 人民日报 》(2011年06月01日 17 版)

说“认真”,名人名言无数,搜肠刮肚,竟找不到更好的词。还是那句话最经典: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谁说的?毛泽东。

认真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坚持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沧海变桑田,旧貌换新颜。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表现,给“认真”做了生动的注脚。

认真,是一种承诺。每一个共产党员,入党时都作过庄严的宣誓。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奋斗一生。这些表达,高尚深远,令人心动。言既出,行必随。有人视承诺为生命,勇于担当,绝不食言。有人却将承诺当儿戏,说了、唱了、表态了,却从来不打算实行。认真者,如人民医学家吴孟超,年近90还站在手术台上,治病救人,服务国家。为什么?答曰:“我一生中有过两次宣誓:当医生我是宣过誓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是宣过誓的,宣了誓,就要信守诺言!”他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这样认真的人,令人景仰,让人信服。

认真,是一种状态。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分子,共产党员时时都在亮相,处处都在展示。怎样亮相,怎样展示,却有天壤之别。有的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成为单位的中

坚和骨干;有的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创造了优异的成绩;有的关心群众疾苦、带领群众致富,为群众所称道;有的坚持改革、不断攀登,造福于人民„„这样的人,都是认真的人。认真如焦裕禄,认真如孔繁森。但是,也有人展示的,却是负面的状态。他们一事当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记挂的是自己的前程;他们常常挂在嘴上的“认真贯彻、认真落实”,其实是“秀”给上级看、糊弄老百姓的。对工作,他们敷衍了事;对待遇,他们锱铢必较;对群众,他们冷漠无情;对权力,他们紧追不舍„„即便“认真”做的事情,也是那些劳民伤财、搞花架子一类的形式主义。什么样的人真认真,什么样的人假认真,群众看得最清楚。

认真,是一种坚守。“认真”两个字好写,真正讲认真,真正认真一辈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很难认真起来;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也很难做到认真。“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始终而不渝”。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人,才能认真一生,一生认真。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当地委书记,是人民群众贴心的“草鞋书记”;他上了年纪退了休,钻到山沟里植树造林,想的还是“人民”两个大字。杨善洲不愧是一座大山。在这座大山面前,那些见利忘义、折腾百姓、不思进取、弄权贪心的人,不显得那样的渺小和不堪吗?

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讲认真,党组织才会得到人民的信任;讲认真,党员才有良好的形象;讲认真,我们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谈吃苦(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⑥)

王比学

《 人民日报 》(2011年06月07日 17 版)

“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同群众同甘共苦;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明确要求。

“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这样教导广大党员。

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传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强调乐于奉献、甘愿吃苦。纵观我党历史,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条件如何改善,对党员来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光荣传统必须永葆不变。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党员却淡忘了吃苦精神,不愿吃苦、不想吃苦、不敢吃苦,他们思安逸、图享乐、求快活,有的甚至与民争利、与老百姓比享受。这显然与党的宗旨不符,与党章的要求相悖。

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精神。“苦”与“乐”是相对的。就人的本性而言,一般都愿意享乐,而不愿意吃苦。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选择“苦”与“乐”的问题上,则更多地反映出精神。刘玉美是重庆一名基层司法所长,为了工作,常常带着一床棉被、一双解放

鞋、一个饭盒“三大件”,走乡串户,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她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首先就要过‘苦关’,不仅要到矛盾最多最苦的地方去,而且还要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信任你、尊敬你。”与刘玉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的党员认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吃喝玩乐,尽情享受。与刘玉美的精神境界相比,这样的人是何等渺小!

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要求每一位党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把损失留给自己,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利益让给别人。换句话说就是,把苦留给自己,把乐让给他人。有人问杨善洲:放着好日子不过,何必自讨苦吃?他回答:“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有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共产党人就是要‘自讨苦吃 ’!”如果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的是古代少数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的话,那么今天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则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

“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新形势下,共产党员要比群众能多吃一些苦,先于和乐于承受一般群众承受不了的艰苦工作、艰苦环境和艰苦待遇。须知,只有苦群众所苦,才能乐群众所乐。

谈群众(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⑦)

2011-06-14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在得知自己的警卫员要回乡探亲时,就谆谆告诫他:不要认为在我这里工作就了不起了,要注意听听老乡们对咱们政府的意见和反映,别在群众面前装“老子”!话语虽平常,含义却深长,在60多年后的今天听来,仍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在90年风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同这一点,因此,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始终不渝地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亲如一家、打成一片、情同鱼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修养。每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只有从我做起,坚持群众路线,心里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将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相反,如果脱离群众,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在群众面前装“老子”,受损害的不仅是个人声誉,而且是党的威信、党的形象。这样的道理其实人人都懂,有的党员干部讲起来甚至头头是道,但做起事来却是另外一套了。有的不了解下情、民情、社情,凭空指手画脚;有的不办实事,衙门作风;有的不关心群众疾苦,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有的专横跋扈,颐指气使,官气十足。这些人的作风、做派,自然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厌恶、鄙视,从而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我党的执政基石。危害之大,决不可小视。

针对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种种弊端,许多人至今非常怀念革命战争年代的党群干群关系。抗战时期,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率领的南侨总会慰劳团回到祖国,慰劳抗战中的祖国军民。在重庆,陈嘉庚看到的是官僚腐败,民不聊生,民怨沸腾;而在延安,他却看到官兵平等,军民团结,同仇敌忾。陈嘉庚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进入新时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和制约党群干群关系的深层次矛盾日渐突出。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着眼,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乃是当务之急。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党员干部应当主动“接地气”: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让群众来参与、让群众来评判、让群众唱主角;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以实际行动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始终坚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与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才有资格、有底气在群众面前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谈敬畏(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⑧)

2011年06月21日 05:03

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近来,“敬畏”频繁出现在党的各项纪律制度和从政准则中,成为新时期共产党员不可或缺的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共产党员的自律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敬畏”二字,尤其重要。“敬”,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作为,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志;“畏”,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不为,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共产党员只有既“有所作为”又“有所不为”,才能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绝大多数共产党员都能够做到严以律己、谨慎行事、廉洁从政、秉公用权,也就是做到了敬畏之心常有。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仍然有少数党员已经或正在失去敬畏之心。——有的失去了对真理的敬畏,他们的理想信念日渐动摇,原则性、正义感日渐退化,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成为左右他们行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的失去了对人民的敬畏,他们已经忘记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在人民的历史经验。在他们的心目中,“人民”两个字正在失去分量和价值。

——有的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他们不再思考自己所走路程中的正误得失,不再反躬自省,丧失了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流、主线和本质的能力,对虚化颠覆的历史失去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有的失去了对法度的敬畏,他们妄自尊大,无视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禁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徇私枉法、贪得无厌,甚至肆无忌惮、无法无天。

纵观过去20年的各国风云,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曾经呼风唤雨的大党之所以风雨飘摇、一些执政多年的老党之所以人亡政息,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这些政党及其党员失去了敬畏之心,背离了立党之本。因此对于我们党来说,要保持先锋队的本色,就必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这里所谓的“怕”,就是敬畏。这种敬畏之心就是:对真理的叩问存有执着,对人民的安危存有忧患,对历史的评判存有警醒,对法度的规则存有畏惧,对时代的创新存有善意,对信仰的追求存有担当。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没有了敬畏,就没有了思想的标尺、没有了行动的准则。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的建设状况和队伍素质,同每位党员能否经受这些考验息息相关。广大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带头人、贴心人,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要时刻谨记权为民赋、责重山岳的道理,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放任。只有全党一心,团结一致,我们才能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不负人民的嘱托。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⑨:谈诚信

吴亚明

2011年06月28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何谓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讲诚实、守信用,是人之为人的首要品格,也是一个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品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能够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人民的信赖和爱戴,并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的先锋、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员,内诚于心、外信于民,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诚信是一种美德。古往今来,哲人先贤留下了无数关于诚信的嘉言警语,也涌现了如“查道摘枣留钱”、“范式千里赴约”等关于诚信的佳话美谈。这些嘉言美谈,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诚信是道德之本,做人之本。时代不断赋予诚信以新的内涵,使之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辉。做事先做人,做人必诚信,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保有诚实守信之美德,做诚实守信之表率。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讲诚实、守信用,应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诚信是一种力量。“言必信、行必果”、“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表里如

一、说到做到,这是诚信的本义,也是诚信的力量。人民判定一个政党是否值得信赖,是否能够代表自己的利益,不光看这个政党提出的政治主张,更要看其能否真正把符合人民利益的政治主张落到实处。杨善洲的人格魅力、榜样力量,就来自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忠诚正直、言行一致,坚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认真践行入党时的庄严承诺,“只要生命不结束,为人民服务就不停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党员干部轻诺寡信,见利忘义。他们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文过饰非,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这些人的行止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党的形象,销蚀着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必须予以及时彻底的矫治。“实事求是光荣,弄虚作假可耻”,应是共产党员的共识。

诚信是一种责任。“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对亲友、对社会、对国家承担一定的责任。这其中,诚实守信是基本也是最紧要的道义责任。讲诚实、守信用、勇担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体现。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责任以诚信为本,以诚信为荣,将做人的原则内化为做事的准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负人民的殷殷期待。“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应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追求。

诚信无言,力量巨大。有了它,人格的力量将更加强大;有了它,社会进步的跫音将更加铿锵有力;有了它,我们党的事业将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谈纪律(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⑩)

《 人民日报 》朱思雄(2011年07月05日 17 版)2011-07-05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这些有关党的纪律的语录口号,很多人曾经耳熟能详,但对现在的很多人来说,已经相当陌生了。

这并不表明,讲纪律已经过时。

事实上,纪律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而且必须有。

我们通常所说的纪律,是指“政党、机关、部队、团体、企业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条文”。具体到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强调的是,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的保证,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是巩固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条件,是维护党员权利的根本保障。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没有了纪律,便没有了一切。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8000多万人,从最初的几个党小组发展到现在的389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如此庞大的数字,让外国人看起来有点像天文数字。中国共产党却能把他们建设成践行宗旨的坚强堡垒而不是一盘散沙,靠的是什么?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根据党的历史经验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

一个先进的政党,一定是纪律严明的组织。纪律首先是服从,“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共产党人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经历了革命战争时期的白色恐怖,却还能艰难存在,并不断发展壮大,没有纪律的严密严明,是根本做不到的。人们不会忘记,那些大无畏的共产党员为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的贯彻执行,坚决服从党的纪律,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这正是一个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突出体现。

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纪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战争年代强调“不拿群众一针线、一切缴获要归公”,现在强调“不准把经营、管理活动中收取的折扣、中介费、礼金据为己有;不准违反规定领取兼职职务工资、奖金”,道理和原则性其实是一样的。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肩负的任务中,强调监督和制约党组织和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同时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依据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查处党员的违纪案件。这些严肃党的纪律的工作,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须臾马虎不得。

其实,说到纪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约束,既有规章制度上的约束,也有思想观念上的自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些无疑是必须的。就纪律而言,更加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做到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把纪律约束化作内在自觉。

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当广大共产党员都能获得这样一种智慧,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我们党就一定能始终保持勃勃生机与活力,就一定能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谈守法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1

“遵纪守法”这个词,差不多人人都能脱口而出,党员干部就更不用说了。可这话,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西谚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的确,法律不过是维持社会基本秩序及公平正义的最基本的规范,是底线。那为什么说,党员干部要遵从这“最低的道德要求”,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守法,就是严格遵从法律规则,不做法律禁止的事。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人治的观念主导了几千年,潜移默化,深入骨髓。法治理念对国人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大规模构建,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要让法治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让法律制度触及、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守法成为人的自觉行动,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的自由度加大,各种诱惑增多,社会道德滑坡,使许多人常常处于权与法、钱与法、色与法、情与法的冲突、纠结之中。一旦监督不到位,拥有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就很容易处于缺少制约的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倘若其不注重个人修养及自律,就很容易变得狂妄自大、专横跋扈、目无法纪、为所欲为,将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甚至以身试法。所以,对党员干部来说,守法不仅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考验;不仅是一种自律,也是一种“自卫”。守住法律的底线,并不仅仅意味着你在履行一个公民、一名党员的义务,同时也意味着你守住了做人的基本良知、做党员的基本要求,守护了他人及自己的基本权利。

现实中,有一种现象值得警惕:有些党员干部,并非不知法不懂法,但却口是心非,知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在台上,他们讲起党纪国法来头头是道;暗地里,却干着违法乱纪的勾当,肆无忌惮且心存侥幸。多行不义必自毙。近些年,随着法治建设推进和反腐力度加大,不少有过贡献、身居高位的违法乱纪者,也没能逃脱党纪国法的制裁。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法律面前却人人平等。”这是法治的精髓。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方略入宪。在依法治国的步伐稳健向前的今天,每一个党员对法律的知与行,无疑将对中国的法治进程产生决定性影响。“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这一重要论断,值得每个党员牢记。

在当下,提升认知,知行合一,是党员履行党章所规定的“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义务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党性修养、做新时期合格党员的内在要求。

谈自律(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2))

马克思曾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自律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也是共产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为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不但制定了铁的纪律,也要求党员严格自律。回顾90年的光辉历程,正是由于坚持廉洁自律、为民务实,党才能始终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

革命之初,共产党人就深深懂得:严格自律,不搞特殊化,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也常常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

当前,面对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共产党员的严格自律,尤显重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党员干部面对的诱惑更多了,经受考验的机会也更多了。“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无数正反经验反复告诉我们,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旦失去自律,就必然消极颓废,丧失斗志,腐化堕落。

做到自律,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自律是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律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律是自我牺牲,自我奉献;自律是先人后我,舍小家为大家。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就难以做到严格自律。每一个共产党

员,只有具有这样的胸怀和信念,才能有自律的坚实动力。高度的自律是深深根植于人内心的事业向往和奋斗追求。

做到自律,尤其要注重防微杜渐。做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坏大事也是从小事坏起。作为执政党的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要为人民慎用权用好权。在和平时期,少数党员干部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进攻,常常在一念之间“拿了不该拿的东西,去了不该去的场所,吃了不该吃的饭局”。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最后无原则为“朋友”办事,酿成大错。吃喝玩乐,看似小事,有时毁掉的是党员的一生,损害的是党的形象。

做到自律,还要主动接受监督。在法治社会,共产党人的自律要与他律结合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强调用制度指引人、规范人、约束人。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共产党员尊重制度,自觉模范地遵守党纪国法,是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共产党员还要主动接受媒体和群众的监督,自觉把一言一行放到公开的聚光灯下,让群众帮助我们“洗脸”、“扫灰尘”。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律是一面旗帜,指引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不忘立身之本,永葆政治本色!

谈团结(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3))

团结是什么?团结就是力量。

民族团结,推动着中华民族大发展大繁荣;军民团结,巩固着伟大祖国的钢铁长城;人民团结,推动着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团结出凝聚力,出生产力,出战斗力,团结可以战胜艰难险阻,创造人间奇迹。

顾大局,重团队,讲协作,善补台„„这些都是讲团结的表现。讲团结来不得半点虚假,但在现实生活中,“假团结”现象并不鲜见。几种“假团结”现象值得警惕:

一是“拉帮结派”。“结党”必然“营私”,“小派系”、“小集团”、“小圈子”等既是一些人攫取私利的温床,也是侵蚀党的事业的毒瘤。“拉帮结派”现象的存在,让党性原则变得不堪一击,让诚信道德变得不足挂齿,让公平正义显得苍白无力。“团结”一小撮人,损害大多数人,这样的“假团结”不可不防,也不能不查。

二是当“老好人”。在一些人看来,“不得罪人”是最佳的处事原则,对其他同志的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不会、不愿、不敢批评,甚至违心地将坏说成好,把恶说成善,把错说成对,以迎合求“团结”。装“好人”是“老好人”的惯用伎俩,其特色是自私,于团结毫无益处,需要甄别和提防。

三是“阳奉阴违”。“阳奉阴违”的存在,往往让执行大打折扣,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使散发真理光芒的指导思想难以深入人心,让伟大目标变得遥不可及,令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惠及百姓。

揭批“假团结”,目的是促进真团结。讲团结是一种品德,一项素质,更是一种能力。站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讲团结有三个重要表现:

一是争做“动车组”。“动车”原理告诉我们,高速度来自每节车厢的强劲动力。“中国速度”、“中国奇迹”的背后,是源于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激情和智慧所催生的无穷活力。增强使命感,提高主动性,争做“动车组”,使每个人的力量都化为社会前进的动力,这是讲团结的前提。

二是善于“大合唱”。再庞大的合唱阵容,如果没有得力的指挥,精巧的配合,也难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再出色的演员,没有舞美、灯光、造型、音响等做铺垫,表现也将暗淡无奇。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只有各个角色之间不分高低贵贱,密切协作,才能唱响时代的最强音。

三是甘当“老黄牛”。吃苦不叫苦,任劳任怨是老黄牛的生动写照。不能完全不讲条件,但不能过分强调条件;不能完全不计个人得失,但不能过多考虑个人得失;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大公无私,但应提倡大公小私、先公后私。讲团结首先要讲风格,讲奉献,讲责任,“老黄牛”越多,我们这个民族就越充满希望。

团结是宝。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困难时期不气馁,胜利时期不骄傲,辉煌时期不发热,胜利就永远属于我们!

谈批评(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4))

善意的批评使人进步,认真的反省促人提高。谈批评,包括批评与自我批评两个方面。批评,是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以自我为对象,对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查找和剖析。中国的古人提倡“闻过则喜”,懂得“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西谚亦云:“批评如同你忠实的门警,你若把它一脚踢开,你的一切就会被错误偷尽。”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被实践证明为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方法。早在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形象地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个话,放到今天仍没有过时。

宁波市委原书记许运鸿因腐败受刑,他在忏悔书中说道:正是由于没有正常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致使独断专行、贪欲萌生。大量的“反面教材”反复验证一个道理:许多干部犯错误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开始往往有个缺口,但由于没有及时有效的批评,任其所以,日积月累,最后铸成大错。

然而,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党内民主生活的重要环节,当前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

有的不敢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他们思想深处,批评上级怕打击报复、穿了“小鞋”;批评同级怕疏远孤立、伤了和气;批评下级怕影响人缘、丢了选票;自我批评又怕妄自菲薄、扫了面子„„在他们眼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像“烫手的山芋”,看着熏人,用起来伤人,能不碰就别碰。

有的不愿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一些地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是批评工作业务上的问题多,批评思想作风上的问题少;对一般现象的批评多,对具体问题的批评少;搞浮光掠影的批评多,能直击要害的批评少„„甚至“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谈希望”、“表扬和自我表扬相结合”。总之,多栽花、少栽刺。在他们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只能高高地拿起、轻轻地放下。

无论不敢还是不愿,都反映出人们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回避矛盾,一团和气,是非不分。说到底,是个“私”字在作怪。“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无私,才能无畏,才能正视自己身上的毛病,才能勇于指出别人的不足,揭露矛盾,解决问题。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党找到了一条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正确方法: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形成了一个正确公式:团结—批评—团结;遵循了一个坚定原则: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因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既严肃认真,又心平气和;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既解决实际问题,又不就事论事;既充分敞开思想,又不泛泛而论,达到自我批评诚恳、相互批评中肯的效果。

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需要进一步提起神、动真格。

谈自重(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5))

古语云:“山自重,不失之威峻;海自重,不失之雄浑;人自重,不失之尊严。”可见自重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备的素养,要一生遵守的底线。因为有更高的理想追求,共产党人自当有更严格的自重要求。

所谓自重,简单说,就是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古话说:“山自重,不失之威峻;海自重,不失之雄浑;人自重,不失之尊严。”可见自重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备的素养,要一生遵守的底线。因为有更高的理想追求,共产党人自当有更严格的自重要求。

自重与被尊重,成正比例关系,自重越甚,越被人尊重。是否被他人尊重,很大程度是要看你是否尊重自己。中国人有句老话,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就是讲人不自重就会被人轻视的道理。如果不自重,经常做出令人失望和可耻的行为,就会耗尽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小到约会迟到,用自己的散漫浪费了朋友的时间和信任,次数多了,渐渐,没有人信任你,也没有人尊重你。由此可见,人要珍惜自己,看重自己,莫要辜负别人的信任,这是安身立命的底线。

普通人尚需如此,作为一名有着崇高政治信仰的共产党人更需自重。周恩来同志曾自订7条“修养要则”,规定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的坚决斗争,纠正自己的短处,永远不与群众隔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同志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这是对领导干部的真诚爱护,也是对领导干部的殷切希望。

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尤其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用来谋取私利;要做广大人民群众的表率,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如果与这些要求相反,表现轻浮、庸俗,甚至贪赃枉法,做出与这一身份不相符的事来,那就叫不自重。不自重者,既损害党的形象,也必遭人民鄙弃,更谈不上成就事业。

自重要慎微,着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是每一个党员都要用一生坚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珍惜党的荣誉和党员的声誉,注意自身的形象,不做与党员干部身份不相符合的事情。“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做到自重,就要从微小之事做起,从微小之处严起。决不能不拘小节,因为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人格、有形象。要做到自重慎微,就要加强学习,提高免疫力,才能对现实中消极腐败的东西做到见微知著,自觉抵制,要始终保持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保持一种敢于攻坚的勇气,保持一种勤奋工作的干劲,树立自重慎微的良好形象,做到做人有底气,干事有锐气,为官有正气。

有大志者必自重,慎其言行,守其分际。如此,才能不生退屈之心,才可精而进之,有所作为。

谈自省(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6))

董洪亮

自省,顾名思义,就是对言行的自我反省、反思和自行省察、检查,为自身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共产党员是社会中的先进分子,在道德修养方面应该为公众树立标杆,所以重视自省尤为重要。然而,从现实来看,自省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之所以最后跌入违法犯罪的深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自省。

由于忽视自省,常常自以为是。一些党员干部听不进不同意见和建议,唯我独尊,与不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有一定关系。忽视自省,犹如晨起不照镜子,发现不了脸上的灰尘,还感觉良好,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俊俏标致,光鲜无比。

由于忽视自省,容易独断专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是科学决策以及正确行使公权的有效机制。这些机制的正常运转需要党员干部重视自省,常思自己不足,多看他人长处,相互补台,协商共事。否则,难免独断专行。

由于忽视自省,助推恣意妄为。因为“钱多、房多、女人多”,已被判处死刑的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被称为“许三多”。显然,“许三多”已到了恣意

妄为的地步,这种行为的一个内因就是不省察自身,结果催生“忘记”,助推妄为。

自省,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之一,更是党员、干部提高修养的重要“功课”。那么,自省的路径在哪里?

相对党纪国法的“刚性”,自省具有“弹性”,没有外在的强制约束,基本上依靠自己的觉悟和“内功”。

自省,要顾及社会道德。先哲倡导“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切入点主要是社会伦理和学习知识。在与社会公众的比较中,才能显示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党员干部理应是社会道德的先锋、模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就是自省的重要“标尺”之一。

自省,要参照组织纪律。毫无疑问,党章以及一系列党的纪律规定,应该成为党员干部自省的重要遵循和规范,也是不能逾越的“红线”。凡是团体和组织,多有规矩和纪律,入得门来,就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仅仅明白“党纪”还远远不够,而是要时时处处模范遵守党的纪律,把组织纪律作为自省的重要内容,更好地履责。

自省,应比对法律法规。一些党员干部将“因地制宜”、“变通”挂在嘴巴上。但是,变通不能出了法律、法规的“圈子”。普通民众都晓得法律是“天宪”、“天条”,党员干部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法律法规为自省的重要内容。

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重视自省,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重视自省,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不妥当言行,见微知著,避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以帮助自己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从而引领一个单位、一个行业、一个地方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谈自警(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7))

自警是抵御外来诱惑的“防火墙”,是荡涤心灵尘埃的“清新剂”。忘记自警,好人有可能变坏。共产党人的自警,就是要在思想上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以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增强自己拒腐防变的能力。

自警,顾名思义就是自己警示自己,做到自我戒备、自我告诫、自我警觉、自敲警钟。

古往今来,凡是事业上有所建树的贤良之士,无不深谙自警之道,处事谨慎小心,为政慎思慎独。正如古人所言:“常鸣警钟,行举自醒”。加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尤其要注重提高自警意识和自警能力。

自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就有“尔男子,当自警”的训示。据《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意味深长地对侍臣说:“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否,所以不敢多言。”作为拥有至高无上皇权的帝王,唐太宗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尚且如此警醒,也就不难理解他治理下的大唐王朝何以能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不仅善于自警,而且注重对群臣进行警示教育。贞观二年,他曾跟侍臣算了一笔廉政“经济账”,说道:“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

内外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如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也许有人会说,一千多年前封建帝王的廉政“经济账”,对今天的人们而言“距离似乎有点儿远”。那么,江苏省徐州市建设局原局长靖大荣被“双规”后算的“七笔账”,则堪称当今催人警惕的“清醒剂”。靖大荣在徐州市开发区和建设局任职期间收受贿赂、违法违纪,案发后追悔莫及。她在狱中写道:一算“政治账”,自毁前程永难忘;二算“经济账”,倾家荡产悔难当;三算“名誉账”,身败名裂苦酒尝;四算“家庭账”,夫离女散梦断肠;五算“亲情账”,众叛亲离两茫茫;六算“自由账”,身陷牢笼盼阳光;七算“健康账”,身心憔悴恨夜长。可以说,靖大荣的“七笔账”是一篇发人深省的警示教育“活教材”。人们也从腐败者人生的凋零与落寞中,看到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客观地讲,来自外界的监督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但这种监督只有与自我警示相结合,内化为个体的行为准则,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警自省,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时刻牢记,权力来自党和人民,只能奉公

行使,为民而用。要时时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

自警是抵御外来诱惑的“防火墙”,是荡涤心灵尘埃的“清新剂”。忘记自警,好人有可能变坏。共产党人的自警,就是要在思想上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以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增强自己拒腐防变的能力。

自警是走向真善美的阶梯。自警的前提,来自内在的自觉。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保持本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到警钟长鸣。

谈自励(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8))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既有迷人的风景,也有险峻的环境;既有一帆风顺时的兴奋昂扬,也有陷入低谷时的迷惘失望。但成功的人生必定是既能享受风景,也能战胜险阻,而且战胜险阻往往是享受风景的前提。没有波澜的起伏,就没有大海的壮阔;没有高崖的阻挡,就没有瀑布的雄美。

作为共产党员,我们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都应该迎难而上甚至自讨苦吃。越是艰巨的任务,越是默默无闻的工作,就越是共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地方。而这就要求每个共产党员牢固树立自励精神。

自励是什么?自励就是挖掘自己内心世界的力量,凝聚前进的动力。自励是自我激励,是一个人具有强大内心世界的表现。

喜爱看体育比赛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年轻的运动员们往往是“人来疯”,场上观众的掌声、喝彩声、欢呼声越热烈,他们的水平就发挥得越充分、成绩就越出色;反之,就容易发挥失常。从心理上分析,缺乏经验的年轻运动员容易因为受到外界的激励而兴奋起来,进而超水平地发挥。但问题在于,外来的激励是不可求的,它也许有,也许没有,难道因为缺乏外在的激励就要输掉比赛吗?一个成熟的运动员绝对不会让外在的因素影响自己的

表现。而且,越是处于困境,他们就越冷静,不断地激励自己咬牙挺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于广大党员而言,工作中真正需要拼搏的艰巨任务恐怕并不多,日常工作大多是枯燥乏味甚至不为人知的。你做了,别人也许注意不到;你不做,却很快就能体现出来。工作中无人喝彩往往容易使人懈怠下来。其实,这是人的本性使然。这个时候,有没有自励精神,差别就表现了出来。

善于自我激励的人都是善于发现自己工作和人生价值的人,因为认清了自己价值之所在,他们才愿意为之付出,哪怕无人喝彩。“铁榔头”郎平在日常训练中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每个扣杀动作每天都要练上上万次,枯燥不枯燥?乏味不乏味?但郎平说自己乐在其中!在她看来,今天流的汗水意味着赛场上的绝杀一击,那种乐趣是任何其他事情都难以比拟的。

共产党员杨善洲从领导岗位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你说他起早贪黑、吃苦受累为了什么?为自己吗?显然不是。在杨善洲看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每种下一棵树苗,就意味着百姓的财富增加了一笔。这就是他发现的人生价值。

因此,自励是崇高追求的化身,是顽强意志的体现,是奋斗不息的动力。作为共产党员,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不论辉煌还是平凡,在为人民服务 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朝乾夕惕、兢兢业业,真正做到“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

谈权力(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⒆)

权力是个好东西。它代表着一种能力,可以对他人和有限的资源进行支配,因而古往今来,它具有极大的魅力,引发个人、家族、党派和集团之间无止境的角逐。衡量一个共产党员的修养,可以看看他对于权力的认识,正确的权力观也是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题中应有之义。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不是一句空话。没有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也就没有我们的党,党也就不会在90年的风雨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反复强调,作为执政党,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赖以生存的根本,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脱离群众、甚至将群众视为对立面,不仅是感情问题、认识问题,更是政治立场问题、政治本色问题。

正因为是人民赋予的,所以权力只有不断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纵观历史长河,无论哪朝哪代,只有为人民谋福利,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如果背离人民的利益,就会遭到人民的反对。处理不好这样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不但不能达到鱼水相欢,甚至会变成水火不容。

权力必须接受监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克顿也说,“权力是腐蚀人的,绝对的权力就会造成绝对的腐蚀。”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的本质是责任,缺乏责任的权力,势必会异化变质为谋私的工具。因此,必须让权力

“在阳光下运行”,以确保它得到正确行使。人民,无疑是对权力的最好监督者。

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上级封的、领导给的,跟群众毫无关系。他们对上级阿谀奉承,拉关系、找靠山,跑官要官;对群众飞扬跋扈,无所顾忌。他们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私欲膨胀,任人唯亲,听不得不同意见。在他们眼里,所谓“执政为民”,只是维护自己手中权力、地位和利益的幌子,在这些人身上,权力已经异化为维护私利的冠冕和颐指气使的权杖。如果忘记了“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的承诺,记不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誓言,手中的权力无论大小都会成为徇私舞弊的工具。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即使在封建社会,一些官员都具有这样朴素的权力观。在我们党的历史中,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的言行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赞誉,是与他们“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权力观分不开的。今天,我们每一个党员修养好不好,不妨看看你是否能将人民“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当作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谈责任(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20))

责任是什么?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成为社会的一员,肩上便有了责任。为人子女有孝敬父母之责;为人父母有教养子女之责;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爱国、守法、诚信等是应尽之责。身为共产党员,从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起,肩上便有了神圣的责任。

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关于责任的壮美篇章,是世代薪火相传的行动标杆,是滋养后人心灵的宝贵财富。

中国共产党把中华民族的责任意识提升到了新的境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责任观的出发点和归宿。

加强党员的责任感,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的一贯要求;党章中关于党员义务的规定,则是对党员责任的具体要求。红军初创时期,一个青年战士问领导:“参加共产党有什么好处?”领导回答:“让我看,参加共产党有九十九条都是„坏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可能被杀头,还会坐牢;危险的工作要抢着去干;如果军装不够,要让给别人穿;

饭少人多,要让群众先吃,自己饿肚子……要说好处,我看只有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才会拥护你。”

这些“坏处”,实际就是党员的责任。革命年代,党员责任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冲锋在前”;和平时期,党员责任更多地体现为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我是党员,这是我的责任!”新的历史时期,在许多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在许多生死一线的紧要关头,这掷地有声的誓言常在人们耳边回响。但不可否认,现实中也出现了一些与党员责任渐行渐远的消极乃至丑恶现象。

有人淡忘责任。有的党员在工作中忘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作风漂浮、纪律松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有人逃避责任。有的党员在工作中不敢负责、不善负责、不讲原则、不分是非、患得患失、敷衍塞责;有的遇到难题绕道走,前怕狼后怕虎,缩手缩脚,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麻木不仁、置若罔闻。

有人背叛责任。有的党员动摇了对共产主义的忠诚信仰,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所侵蚀,在工作中争权夺利、揽功诿过,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以致触犯了法律锒铛入狱。

责任缺失,贻害无穷。责任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一方面要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要抓制度建设,将党员责任规范化,建立健全各种党员责任制,把党员的责任明晰到具体工作岗位和生活中去,让所有党员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作为执政党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放眼未来,以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态度,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无愧共产党员之身份。

下载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36)完整打印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36)完整打印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