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镇排污管网建设提案
关于加强中心城镇排污管网建设的提案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区广大农村特别是中心城镇的人居条件明显改善,城乡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与此同时,因相关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特别是以排污管网建设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成为制约城镇化进程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瓶颈,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城镇废水以居民和临街商铺生活污水为主。因镇区管道老化、堵塞,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所产生的污水大多直接泼洒在路面,通过自然蒸发和渗滤任意渗入地下,随着降雨直接排入本已堵塞的管道和周边低洼地带,从而严重影响了镇区整体生态环境。综合分析中心城镇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环保意识淡薄。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镇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正在逐步加强,但尚未真正树立,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卫生行为还比较普遍。
二是排污技术缺乏。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但镇级财政尚不足以支持大型的排污管网建设,同时,低成本、处理效果好、适合小城镇的污水处理的技术和设备仍十分缺乏。
三是建设规划滞后。在不断完善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对涉及重大民生项目的排污管网、集中供热项目缺乏统一规划,或者已制定规划但因财力不足而无法施行。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从以下方面予以解决:
一是注重规划和调研论证。制定中心城镇的小城镇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城镇排污管网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纳入总体规划当中,与统一供水、集中供热、垃圾治理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二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广泛的环保宣传提高农村居民水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加大“门前三包”工作力度维护镇区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环境;通过重新整修镇区外排污沟渠提高污水和雨水处理能力,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提高镇区环境综合治理能力。
三是政府主动参与项目建设。对中心城镇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级政府应主动作为:如可以取消镇级财政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部分,以利于乡镇政府集中财力解决本行政区域内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问题;继续实施好农村环境集中治理项目,逐步改善基础实施不足的现状;发挥区级财政实力雄厚的优势,设立区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排污管网建设专项资金,明确政府为投资主体,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并进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为小城镇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第二篇:排污管网改造项目工作汇报
市中心城区排污管网改造项目工作汇报局领导:市中心城区污水管网改造为第八届贵州旅发大会核心项目之一,改造管网长度80公里,总投资60000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750万元。项目由市城管局提出。根据旅发大会目标目标分解表,承办单位为市住建局,现由城建科负责具体项目实施,根据前期对市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情况摸排,现就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向局领导作如下汇报。
一、管网建设情况自2003年**大道实施改造以来,逐步完善了市区三条主干道、支路、小街小巷及**河排污截流干管等雨污管网建设,实现雨污分流。但由于管网建设缺乏统一的安排协调,多头建设,多头管理。通过与相关单位的对接了解,新改扩建主、次干道及支路主要由道路建设单位实施;小街小巷的管网改造主要由**开发区基础设施公司实施,已实施了15个改造段,修建污水管(沟)7178米,2013年将实施改造的污水管(沟)16671.7米总投资约500万元(BT模式);**河南北两岸排污截流干管及支线排污管的建设由市水务公司实施,目前除少数支线因征地拆迁等原因未接通外,其他地方已基本实施完成。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市开投公司准备实施**河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在2月28日提交,经初步了解,改造内容含有污水管网改造。准备与其联系,将其管网建设统计上报。
第三篇: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五、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30 本规范适用于供热热水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供热蒸汽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的下列城镇供热管网的设计: 1 以热电厂或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的供热管网; 2 供热管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线、中继泵站和热力站等工艺系统。热力网
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经市政道路至热力站的供热管网。(2.5MPa,200℃)2.1.10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
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小型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95℃,与热用户室内系统连接的室外热水供热管网。2.1.11无补偿敷设
直管段不采取人为的热补偿措施的直埋敷设方式。
当无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同02版区别,区分了未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标和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标。
热指标的供热管网热损失按5%考虑 当凝结水回收时,用户热力站应设闭式凝结水箱并应将凝结水送回热源。当热力网凝结水管采用无内防腐的钢管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凝结水管充满水
凝结水管道宜采用具有防腐内衬、内防腐涂层的钢管或非金属管道。非金属管道的承压能力和耐温性能应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热力网管沟内不得穿过燃气管道。
8.2.21 当热力网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的垂直净距小于300mm时,必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燃气泄漏进管沟。
8.5.1 热力网管道干线、支干线、支线的起点应安装关断阀门。10.1.3 站房设备间的门应向外开。热水热力站当热力网设计水温大于100℃,站房长度大于12m时,应设2个出口。蒸汽热力站均应设置2个出口。安装孔或门的大小应保证站内需检修更换的最大设备出入。多层站房应考虑用于设备垂直搬运的安装孔。11.3.5 阀门、法兰等部位宜采用可拆卸式保温结构。
11.4.3 架空敷设的管道宜采用镀锌钢板、铝合金板、塑料外护等做保护层,当采用普通薄钢板作保护层时,钢板内外表面均应涂刷防腐
涂料,施工后外表面应刷面漆。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 :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小型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95℃,与热用户室内系统连接的室外热水供热管网。14.1.1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设计时,应计算建筑物的设计热负荷。对既有建筑应调查历年实际热负荷、耗热量及建筑节能改造情况,按实际耗热量确定设计热负荷。
14.1.2 采暖、通风、空调系统供热管网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力站间接连接系统街区热水供热管网水质,应满足规范第10.3.12条的要求。连接锅炉房等热源的街区热水供热管网水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锅炉水质》GB/T1576对热水锅炉水质的要求。3 应满足室内系统散热设备、管道及附件的要求。14.1.3 用于生活热水系统的管网水质的卫生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规定
14.2.1 管网管径和循环泵的设计参数应根据水力计算结果确定。当热用户分期建设时,应分期进行管网水力计算,应按规划期设计流量选择管径,分期确定循环泵运行参数。
14.2.2 对全年运行的空调系统管道,应分别计算采暖期和供冷期设计流量和管网压力损失,分别确定循环泵运行参数。
14.2.3 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管网,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7.1.1条计算。生活热水系统的管网,设计流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确定。
14.2.4 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管网,确定主干线管径时,宜采用经济比摩阻。经济比摩阻数值宜根据工程具体条件计算确定。主干线比摩阻可采用60Pa/m~100 Pa/m。
注:第7章 热力网水力计算的7.3.2条主干线比摩阻可采用30Pa/m~70 Pa/m。
14.2.5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管网,支线管径应按允许压力降确定,比摩阻不宜大于400Pa/m。
注:第7章 热力网水力计算的7.3.3条支干线比摩阻不应大于300Pa/m。
14.2.6 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管网设计,在保证循环水泵运行时管网压力符合下列规定: 系统中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超过设备、管道及管件的允许压力; 2 系统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10kPa; 3 循环水泵吸入口压力不应低于50kPa。
14.2.7 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管网设计,在保证循环水泵停
止运行时管网静态压力符合下列规定: 系统中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超过设备、管道及管件的允许压力; 系统任何一点的压力,当设计供水温度高于65℃时,不应低于10kPa;当设计供水温度等于或低于65℃时,不应低于5kPa。
14.2.8 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管网最不利用户的资用压头,应考虑用户系统安装过滤装置、计量装置、调节装置的压力损失。14.3 管网布置与敷设
14.3.1 居住建筑管网的水力平衡调节装置和热计量装置应设置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
14.3.2 当建筑物热力入口不具备安装调节和计量装置的条件时,可根据建筑物使用特点、热负荷变化规律、室内系统形式、供热介质温度及压力、调节控制方式等,分系统设置管网。
14.3.3 当系统较大、阻力较高、各环路负荷特性或阻力相差悬殊、供水温度不同时,宜在建筑物热力入口设二次循环泵或混水泵。14.3.4 生活热水系统应设循环水管道。14.3.5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宜采用枝状布置。
14.3.6 在满足室内各环路水力平衡和供热计量的前提下,宜减少建筑物热力入口的数量。
14.3.7 民用建筑区的管道宜采用地下敷设。
14.3.8 当采用直埋敷设时,应采用无补偿敷设方式,设计计算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 81的规定执行。
14.3.9 当采用管沟敷设时,宜采用通行管沟或半通行管沟。管沟尺寸及设施应符合本规范第8.2.5~8.2.7条的规定。安装阀门、补偿器处应设人孔。
14.3.10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管道可与空调冷水、冷却水、生活给水、消防给水、电力、通讯管道敷设在综合管沟内。当运行期间管沟内的温度超过其他管线运行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或设置自然通风设施。
14.3.11街区热水供热管网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敷设时,必需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燃气泄露进管沟。(强条)14.3.12 当室外管沟敷设管道进入建筑物地下室或室内管沟时,宜在进入建筑物前设置长度为1m~2m的直埋管段。当没有条件设置直埋管段时,应在管道穿墙处封堵严密。
14.3.13 管沟应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并应在低点设排水设施。14.3.14 建筑物热力入口装置宜设在建筑物地下室、楼梯间,当设在室外检查室内时,检查室的防水及排水设施应能满足设备、控制阀和计量仪表对使用环境的要求。
14.4 管道材料
14.4.1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管道材料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规定。用于生活热水供应的管道材料,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确定。
14.4.2 直埋保温管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 114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层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 129的规定。直埋保温管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件》CJ/T 155的规定。
14.4.3 供热管道及管路附件均应保温。在综合管沟内敷设的管道,当同沟敷设的其他管道要求控制沟内温度时,应按管沟温度条件校核保温层厚度。
14.4.4 直埋敷设管道及管路附件等连接应采用焊接,管路附件应能够承受管道的轴向作用力。
14.4.5 管沟敷设管道连接应采用焊接,阀门等可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
14.5 调节与控制
14.5.1 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供、回水管上应设阀门、温度计、压力表,供、回水管之间宜设连通管,在供水入口和调节阀、流量计、热量表前的管道上应设过滤器。
14.5.2 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应分系统设水力平衡调节装置,生活热水系统循环管上宜设水力平衡调节装置。水力平衡调节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产品的要求。
14.5.3 当公共建筑室内系统间歇运行时,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宜设自动启停控制装置,并应按预定时间分区分时控制。
14.5.5 热量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热量表》CJ 128的规定。热量表的安装位置、过滤器的规格应符合热量表产品要求。
14.5.6 管网上的各种设备、阀门、热量表及热力入口装置的使用要求和防水等级,应满足安装环境条件。
14.5.7 有条件时,建筑物热力入口处的温度、压力、流量、热量信号宜传至集中控制室。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5.2 直埋保温管和管件必须采用工厂预制,且须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定。
5.5.13 直埋热水管道现场安装的接头必须进行100﹪的气密性检验。气密性检验应在接头外护管冷却到40℃以下后进行。气密性检验的压力为0.02MPa,保证2min,涂上肥皂水无漏气为合格。
第四篇:城镇供热管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城镇供热管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城镇供热管网建设资金的管理,保障城镇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区空气质量,保证居民冬季供暖需求,根据 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镇供热管网建设资金的拨付、使用、管理和监督,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城镇供热管网建设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所有权人决策、政府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 旗供热办负责全旗城镇供热管网建设资金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四条 城镇供热管网建设资金用于乌丹镇内集中供热工程的热源厂、供热管网、公共热交换站等供热建设工程和已有住宅建筑中居民用热户的用热设施的建设。
第五条
根据省发展改革委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和下达的基建投资计划,每年年初,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按照省财政厅关于预算编制的方法和要求,编制当年项目建设资金支出预算,经主管部门省文化厅审核后报省财政厅。
第五条 河南艺术中心建设资金支出预算经省财政厅核定后列入当年省级财政支出预算,于每年3月底前予以下达。供热建设资金收缴标准是:
三、预算的执行管理
第六条 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在工程和设备招标前,依据省发展改革委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将招标文件及工程标底造价或施工图预算报经省文化厅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定。经省财政厅投资评审中心审定的招标文件、工程标底造价、施工图预算方可作为工程和设备招标、签订施工和设备合同、拨付建设资金的依据。
第七条 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依据投资计划、支出预算、施工或设备合同等,按实际进度及时提交拨款申请书,并附施工或设备合同、付款会签单及工程监理签发的工程款支付证书等相关资料,经省文化厅审核后,报省财政厅。第八条 省财政厅在收到经省文化厅审核的拨款申请书后,在5个工作日内审定拨款金额和办理拨款手续,将资金直接拨付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或供应商。
第九条 省财政厅按预算资金的10%,预留作为工程竣工结算尾款,待工程竣工结算经省财政厅审定后拨付。第十条 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按照初步设计概算确定的项目管理费用总额和工作进度,编制项目管理费支出预算,经省文化厅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定。省财政厅根据审定的支出预算,按季度将项目管理费直接拨付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
第十一条 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内容实施,凡涉及标准、规模、投资调整和设计变更等事项,必须报省发展改革委批准,同时抄报省财政厅。超出初步设计概算分项投资额度的或概算外项目,省财政厅不予拨款。
四、工程结算和财务决算管理
第十二条 终了,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应按照省财政厅的有关规定,编制财务决算并附文字说明,经省文化厅审核后,报省财政厅。
第十三条 工程建设竣工后,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应及时组织施工、监理各方认真编报工程竣工结算,经省文化厅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定。经省财政厅投资评审中心审定的工程竣工结算作为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编报竣工财务决算的依据。
第十四条 项目按设计要求建成后,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应按规定及时编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申请项目竣工验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由省文化厅审核后,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将审定后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省文化厅,再由省文化厅批复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收到批复后及时办理资产移交、债权债务清理手续。
五、财务管理和监督
第十五条 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应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按照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单独记帐、单独核算,并配备专门的基建会计人员。
第十六条 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要从严控制管理费开支,超支部分不得在基本建设成本费用中列支。第十七条 省财政厅应对河南艺术中心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有关财政管理规定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处理。
六、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施。辽源市财政性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财政性建设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基本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吉财基字〔1997〕7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财政性建设资金的管理,以及国家和省财政下拨的各种专项建设资金的监管。财政性建设资金是指政府职能部门批准立项,由各类财政性资金全额、部分投资或由政府担保进行融资、贷款和发行债券实施的项目所筹集的建设资金。包括:地方预算安排、政府性基金、非税收入、国债和政府担保融资、城市资产经营收入和其他财政资金安排的建设资金。
第三条 财政性建设资金项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政府采购(不含上级部门单独招标的专项),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建设工程实施“四制”,即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等有关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四条 市财政部门负责建设资金的筹集、分配和财务监督管理。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负责实施财政投资建设项目评审,负责工程概、预、决(结)算的审查管理,监督执行工程取费标准,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初步设计、招投标、工程验收等工作。第二章 项目预(概)算评审管理
第五条 财政性建设资金项目实行计划管理,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安排建设资金。市建设主管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社会各界建议,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会同市发展改革、市财政部门编制市级建设项目方案,报市政府审查。待项目方案批准后,市财政局负责委托投资评审机构对建设项目的预(概)算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和财力状况提出调整建设投资计划的意见。
第六条 建设项目的工程预算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标准编制。市财政部门负责对建设单位项目编制的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等以及投资招投标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和综合单价或概预算投资额进行审核。
第七条 具有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招标人将编制的工程预算报送市发展改革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市财政部门对建设项目的下列内容进行审查:
(一)项目预(概)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等审核;
(二)财政性资金安排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以及施工图纸预算等进行审核;
(三)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合规性和基本建设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审核;
(四)项目招标程序、招标方式、招标文件、各项合同和政府采购情况等合规性审核;
(五)项目资金来源和前期费用合理性审核。第八条 未列入建设计划的应急工程,经市政府同意,按照法定程序,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追加预算或在下安排支出预算。
第九条 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变更设计的,建设单位和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设计单位和工程造价、监理等机构研究确定,形成工程变更意见并附相关资料,经市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报市政府批准,作为追加项目投资的依据。第三章 竣工财务决算管理
第十条 财政性建设资金项目实行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制度。市财政部门对市级财政性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办法,即先由投资评审机构对项目单位编制的竣工财务决算进行审核,再按规定批复。审核结果经市财政部门审定后,作为工程价款结算、转作资产和批复决算的依据。项目建设形成的资产在处置过程中履行评估拍卖手续,所取得的收入纳入财政管理。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后3个月内完成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在竣工财务决算批复之前,原机构不得撤销,项目负责人及财务主管人员不得调离。第十二条 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应当对建设工程项目概况、甩项工程及造成工程量调整的主要因素和原因作出详细说明,经市建设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市财政部门审查。建设单位管理费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实行总额控制,经市财政部门核定后分据实列支。
第十三条 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建设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购置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实行政府采购,择优选定材料设备和服务供应商,并积极推进工程代建制。市建设主管部门或委托的项目单位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依法选择代理机构执行采购,接受市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
第十四条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施工现场实施监督管理。隐蔽工程的签证和验收应当做到情况清楚、数据真实、图式完整、责任明确,市建设主管部门、监理单位和市财政部门应当在签证单上签字确认方为有效。对引起工程造价增减的项目变更签证要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并说明变更签证增减的原因,按月报送市财政部门备案。第四章 资金核算管理
第十五条 财政性建设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市财政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根据投资计划及确定的单项工程预算,建立资金台账,分项目控制资金拨付进度,按支出内容确定拨付方式。第十六条 财政性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市建设主管部门要在市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开设“建设资金专户”,统一核算财政性建设资金(符合采购条件的资金存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每月15日前,市建设主管部门根据下个月建设资金支出需要,提出下月用款计划,报市财政部门审核。每月25日前,市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支出计划,将资金拨入建设项目资金专户。
第十七条 拆迁补偿资金根据核定的数额分批次按照进度及时拨付。
第十八条 建设工程款和材料设备采购款按工程进度及监理单位签定的工程报表,经评审部门审核确认按月填报工程用款计划,市建设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施工合同和经确认的工程预算及进度,按规定拨付建设资金。
第十九条 工程完工后,为保证工程顺利验收和结算,预留工程价款总额的20%(政策性银行贷款项目可按10%执行);工程竣工决算后,扣除5%质量保证金外,全额拨付工程余款。第五章 项目监督与评价
第二十条 市财政部门按照职责权限依法对财政性建设资金的使用和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建设工程概算、预算和竣工决(结)算进行评审和监督。市审计部门对建设工程预算的执行、管理情况和决算结果,依法进行审计监督。第二十一条 市财政部门委托的投资评审机构对建设工程的评审结果负责。
第二十二条 继续推行我市重点项目派驻财政监督员制度。对财政性资金重点建设项目,市财政部门向建设单位派驻财政监督员,负责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监督。市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稽查力度,严禁超规模、超标准建设。
第二十三条 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项目后评价制度。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有选择地对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价,全面评价项目实施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追究违规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市财政部门可采用暂缓或停止资金拨付等措施责成其予以纠正:
(一)违反法律规定编制建设项目概预算和决算的;
(二)以虚报、冒领、关联交易等手段骗取建设资金的;
(三)擅自改变项目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等导致超概算投资的;
(四)虚报投资完成额;
(五)资金未按规定专款专用,发生挤占、挪用、截留建设项目资金的以及未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的;
(六)发生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的;
(七)财会机构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用款计划和资料内容严重失真、财务管理混乱的。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监理稽核人员和财政监督员在现场签证过程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或给项目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排污设备及管网综合管理系统
排污设备及管网综合管理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1.建设背景........................................................................................................................................2 2.管理需求........................................................................................................................................2 3.系统架构........................................................................................................................................3 4.系统功能........................................................................................................................................4
4.1 地理信息管理系统..........................................................................................................4 4.2 资源计划管理..................................................................................................................4 4.3 实时监控系统..................................................................................................................6
4.3.1现场数据的采集与处理..........................................................................................6 4.3.2监测数据的无线传输..............................................................................................7 4.3.3在线监测仪器仪表..................................................................................................8 4.3.4监测数据的实时显示..............................................................................................8 4.4 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9 5.系统实施的好处............................................................................................................................9
福州创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0-11-15
1.建设背景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水资源紧缺使得国家对污水处理问题特别重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和地下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快速扩张,城市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备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
一方面,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运行和维护也要花费大量的人工和资金,而另一方面,排污管网仍停留在人工分散管理的状态,管网资料信息以图纸、图表方式储存,管理工作效率低,管理人员力不从心。
这些实际问题的出现,促使对于已有的管网、污水处理厂的设备、设施和仪器加倍保护的排污设备及管网综合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2.管理需求
从污水处理设备及排污管网的建设、运行、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管理系统应该考虑解决以下问题: ① 排污设施的基础资料(地理空间资料、规划资料、设计图纸文档、竣工资料等)管理。
② 排污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的一体化管理,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排污设施的实际情况。
③ 对排污设施的运营维护,设施的日常检查与维护、清淤、排障等。④ 对城市排污管网系统的水位、流量、淤积、水质等实时监控。⑤ 监控城市排污水质,对工业废水来源进行追踪及监控。
⑥ 在暴雨条件下对积水事件的预测、分析以及退水分析,对洪水条件下城市排污设施的应急能力分析以及排污抢险、调度管理。
⑦ 排污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信息WEB 发布,与外部相关网络的互联和信息共享。3.系统架构
排污设备及管网综合管理系统分为3个层次:第1层为管网、污水处理厂、河道的实时监控层;第2层为中央调度监控层;第3层为公司资源管理层。其核心是建立无缝连接的实时监控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管网、污水处理厂、河道的实时监控层通常由监测控制中心、污水流量和水质测控站和数据通讯系统构成。对下,采集生产过程和管网排水的实时数据;对上,将生产和排水的信息传到控制管理系统中,供排水管理决策参考。因此,排污设备及管网的实时监系统构成了城市污水排放在线监测和分析的核心。对部分重点排污企业监控点(例如硫酸厂、农药厂)的观测表明,强酸强碱污水的偷排,会对城市排污管网、泵站以及污水处理厂的设施产生腐蚀危害。同时,强酸强碱污水还会影响污水处理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处理污水能力,所以必须随时监视pH值。如果监测到系统异常,则要及时报警和提示控制泵站。
公司资源管理层可实现排污管网和设施等资源的自动化管理,排污网络GIS将全市排污管网监测数据、设备数据(地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以及污水处理厂、泵站运行管理等信息集成,建立排污管网数据库实施集中化管理,并实现定位跟踪管理。该层还包括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公司内部办公流程、劳动人事工资、信息发布和向外部Internet的授权用户提供远程办公环境,同时预留与外部相关部门网络互联实现信息共享的接口。系统的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4.系统功能
4.1 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① 基础数据管理
基础地形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包括图形显示、图层管理、符号库管理、数据维护和打印等功能;图纸资料档案管理包括原始资料(设计图、竣工图、施工图等)、设备资料、施工维修记录资料、管道清疏资料、影音资料(各类图片、影像资料、声音文件等信息)、历史档案资料及局部污水截排工程资料。
② 业务管理
排污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的一体化管理,对排污设施对象及其空间属性、拓扑关系、技术参数、连通关系等进行查询、新增、修改、删除等;对GIS版本和生命周期的管理,避免数据库的长时间锁定和数据的一致性出现问题;排污设施的服务范围查询。
③ 专业分析
综合管理系统可实现排污管网的空间、积水防汛、管道负荷、爆管及涨退水等专业分析。
4.2 资源计划管理
① 管理决策辅助系统
该系统为管理人员提供生产经营信息,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处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主要由知识模块、生产组织模块、查询监督模块、应急处理模块组成。其中知识模块通过生产经营、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资料生成综合知识库,收集存放相关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专业技术资料,供领导快速查阅调用;管理与领导有关的各种批阅记录等。管理组织模块用于经营计划、技术进步科研计划、人员组织方案的制定及后勤物资的调配等。查询监督模块查询
打印实时生产管理数据、各种生产管理报表,查询生产现场信息、员工岗位状况及重要场所状况等。应急处理模块涉及事故处理方案的制定、事故资料及处理过程的记录、抢险人员物资的调配、应急通讯、紧急对外协调和协作。② 调度优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提供管网生产数据的查询,能形象、实时、动态地显示各主要技术参数、所有设施的运行状态,用趋势图显示某些重要参数的变化情况等,并生成和打印多种统计报表。同时根据排污管网的维护周期,提示用户哪些管道需要及时清疏维护,并自动生成清疏计划,对超过一定时间没有维护的管道进行报警。当排污管网发生故障时,系统可对故障区段进行连通分析,对故障影响的范围进行预测预报,自动生成故障处理方案,供管理人员决策。系统具有报警功能,当某一参数异常或设施出现故障时,能提供多种报警方式。
③ 设施管理系统
日常维护管理:对设施的维修、技术改造、设备故障、生产能源消耗、运行时间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便于管理人员制定最佳的维修方案,并指导维修人员采取正确的维修方法。
故障管理:主要记录故障发生的日期、维修方式及类型,管理人员根据对故障记录及类型的分析,有计划地进行管道更换、维修;对非正常的故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性维修,降低故障率。
配件管理:对订购配件、领导审批、合同签订、合同执行、付款情况等整个过程进行管理,既完善了配件的管理制度,又加强了企业对货款及合同的管理,为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车间的经济核算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固定资产管理: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和修理费用,确定设施的经济寿命及最佳的更新时机。
④ 管网运行维护管理系统
收集排污管网水位和流量等实时数据,在调度中心集中监视下,根据水流监测结果预测、预报渗漏和临时用户。收集排污设施实时运行状态,在调度中心集中监测排污管网运行状态和排放污水水质参数。根据排污管网运行情况和工程技术要求,为排污设施制定维护计划,并以平面图和报告的形式提出将要进行的维护工作,维护工作完成后及时对排污管网信息系统进行更新。系统还提供查询和显示检查及维护结果并生成统计报告。
⑤ 技术管理系统
该系统具有一定的排污管网规划和辅助设计功能。排污管网资料管理(包括电子文档和纸质档案等): 收集排污设施的技术资料档案进行分类、排序、存储,做到设备编号和技术标牌齐全,设施的帐目与实物、卡片相符。对设施实行全程管理,包括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更新等。
⑥ 经济技术统计分析系统
收集排污管网水量数据、水质参数、管网运行状态信息、设施管理信息、管网管理维护信息等,建立排污管网运行信息库。利用实时数据和数据库资料计算主要生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提供必要的分析工具和专业模型等技术手段,便于管理人员进行排污管网经济技术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排污管网运行、管理、维护、建设过程的专家系统。
4.3 实时监控系统
重点实现了对部分污水参数进行远程在线监测的功能,能够在中心控制室的电脑界面上通过GPRS 收看全天24 h 的污水排放数据,了解pH值、流量、水位等值的实时变化。其他诸如盐度,COD,BOD5,SS,溶解氧,色度,油份浓度,TOC(总有机碳),氮,磷,氰化物,游离氯等成分的综合监测系统在下一步要深入研究,以实现各泵站的无人职守监控,上位机对各泵站下位机的实时监控,通过远程监控和远程控制及时排除各水泵的故障,保证城市污水能够顺利并安全的排放,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排水参数是突发和实时的。系统集成监测设备、无线远程通讯设备进入监测数据处理中心,这也是整个监测系统最基础、最根本的部分,监控中心内部由监测工作站、网络服务器及相应的配置应用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组成,系统控制中心通过Internet和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无线通信系统与排水监测的点进行双向数据通信。
4.3.1现场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在线仪表实时数据发送程序是采用.net 与SQL SERVER 数据库技术,将DDE 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的DataBase 中,将各个泵站的在线实时数据及时发送出去,实现在公司总部可以在线及时监测各个泵站和重点排污点源运行情况的功能。数据主要有两种类型: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模拟数据(Analog Data)是由传感器采集到的连续变化的值,例如流量、压力、pH 值等;数字数据(Digital Data)是模拟数据经量化后得到的离散值,在计算机中用代码表示的字符、图形、音频和视频数据,例如在线监测水质检测[9] 数据详细结构信息(见表1)。
4.3.2监测数据的无线传输
在线监测系统包括数据传输装置(无线通信系统)、污水处理监测点(在线监测仪表)以及监控中心等。
监测点由监测水质及流量的在线仪表、远程GPRS 无线数据终端和GPRS 无线MODEM 组成。现场的在线监测仪表采集监测企业至公共管网排水管口的水质和污水处理量的实时数据,并通过远程数据终端转换成数字信号,从监测仪的Serial one 进入通信模块,数据由GPRS 模块进行TCP/IP 协议转换成IP 数据包,再经Serial two 发送给GPRS 模块,利用GPRS 网络的服务传送到无线数据网关,最后接入到已设定的具有固定IP 地址的监控中心服务器端口上,实现对远程监测点的在线实时监测。同时,监控中心也会通过管理软件,向各监测点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数据任务,由GPRS 无线Modem、远程数据终端传送给监测站点及监测仪表,可以实现对仪器控制、监测点、通讯方式等的参数设置。本系统应用GPRS 无线分组交换技术的增值服务,实现了系统中监测点与监测中心数据的双向通信,实时监测的同时能进行实时控制(需要企业终端的配合)。
4.3.3在线监测仪器仪表
因为排水系统是收集污水的系统,污水中不只含有大量无机杂质,更含有许多腐蚀性的有机化学物质;水流中的各种物质交错,情况复杂多变。靠接触液体方式测流量的各种流量计,在排水系统中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应用受到局限。排水系统中采用非接触式测流技术,可以避免污水的腐蚀与侵害,以及情况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因此,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应用灵活方便,可以同时测量水位、水温、水质和流量等(见表2)。
4.3.4监测数据的实时显示
监测中使用了现场仪表、工业酸度测试仪和GPRS 数据终端单元。该系统通过GPRS 数据终端单元经过GPRS 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该系统通过远程GPRS 无线数据Modem(DTU)与硬件终端连接,实现数据传输。监测点仪表通过串口直接与GPRS DTU 进行透明数据传送,GPRS DTU 采用标准AT 命令界面,支持TCP/IP 协议。考虑到通信的成本和实时性,每个模块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基本设置并安装SIM 卡,在移动网中具有唯一的ID。将通信模块集成进工业酸度测试仪,通过工业测试仪中设置的信息采集单元与GPRS 网络连接,实现现场仪表数据和监测中心系统的实时在线连接,并实时接收数据。利用GPRS 厂商提供的开发工具包从网络上收集到某区域发来的信息后,经过软件处理把数据存入SQL 数据库。通过与排水SCADA 软件系统或者排水SCADA 数据库的软件接口,将排水流量、水质监测信息在排水系统模拟界面中实时显示,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见图3)。
4.4 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
① 实现GIS在公司内部和外网的信息发布。提供多种查询手段(简单统计查询、关联统计查询、高级统计查询等)和多种表现形式(图形、表格、图像、动态、静态等)。
② 向外部Internet的授权用户提供公司网络的远程办公环境。③ 实现公司内部的办公流程管理、劳动人事工资管理、合同管理、后勤管理和档案管理等。
④ 系统扩展接口便于系统模块、功能的增加及扩充,同时也能使系统与水务公司或其他应用系统集成成为可能。
⑤ 实现文档的打印、复印、传真,以及用户权限、系统日志、系统配置管理。
5.系统实施的好处
利用GIS系统提供的空间地理信息和属性数据的储存、管理、分析能力,在计算机系统中图形化地再建城市排污管网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在计算机上储存、显示、查阅、编辑、分析、打印城市排污管网和设施的空间位置、连接关系以及工程属性。通过污水处理设备及排污管网实时监控系统与GIS系统的集成,工作人员还能实时监测管网的流量、流速、淤积、水质等参数。从排污管网的管理需求出发,充分利用排污管网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实时监控数据库信息,制定开发排污管网的资源管理系统和综合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实现排污管网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管理质量、管理效率和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