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美乡村创建实施方案
最美乡村创建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县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速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打造秀美、和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最美乡村”,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人居与环境体系,农民现代生活方式和农村先进管理模式,以改善农村环境为目标,加强农村垃圾污染治理,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努力建设一批“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打好基础。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鲁山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把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提升村庄整体形象。以村旁、宅旁、路旁、为重点,开展绿化、美化,有条件打造绿化景观街道和沿河景观带。
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4、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四、工作重点
(一)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3、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二)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
(三)推进“生态文化”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和相关单位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2、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3、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第二篇:眉县最美乡村创建实施方案
眉县最美乡村创建实施方案
《眉县最美乡村创建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县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速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打造秀美、和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最美乡村”,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功能为突破口,以优化村容村貌、美化家园为重点,以构建和谐新型农村为目的,示范引领,规范管理,块状发展,整体推进,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努力打造具有时代风貌、地域特色的最美乡村。
二、创建目标
从今年开始到2013年,利用三年时间,在县城附近、高速路周边、旅游区内、国省道两侧,选择一批自然条件优越,村庄设施基础较好,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群众热情高的村庄,通过政府引导、村组创建、政策扶持,奖补结合的方式,使村庄管理比较规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三、工作思路
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坚持“以事定责,条块结合的原则,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发挥优势,联动推进,形成“县委总揽、政府主导、行业协调、部门配合、城乡联动、全民参与、资源共享”的创建格局。
四、工作重点
(一)抓好村庄规划管理,夯实最美乡村创建物质基础。依据村庄建设总体规划,确定建设项目,科学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创建方案。成立创建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逐项抓好落实。修改制定“村规民约”,建立长效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始终把创建“最美乡村”活动纳入村庄各项管理之中,常抓不懈。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功能。要按照已经批准的村庄规划,改造村内道路和街巷,铺设人行道;结合本村特点,大力发展庭院绿化,建设街头公共绿地广场、环村林等,在村内主干道路、街巷两旁栽植行道树,农户门前布设绿篱花坛,做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结合农村人饮工程,改造供水设施,确保村民安全达标用水人口全覆盖;采取整修和改造结合的方式,对原有排水管(沟)疏通加宽,确保排水畅通,基本实现村内污水得到有效排放和处理,排水管网使用人口比例不低于80%以上;积极实施村庄亮化工程,村内主干道路和公共活动场所,安装路灯,满足村民夜间照明,丰富村庄夜景;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电话等设施入户率达到90%以上。
(三)抓好村庄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以治理村庄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禽畜乱跑“五乱”为突破口,积极推广改水、改厕、改圈、改厨“四改”工程;大力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等适合农村特点的新型能源,彻底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净化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农户使用上水冲厕所,村庄无乱堆放,禽畜圈养有指定点,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良好,庭院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和清扫保洁制度和长效机制,落实清洁队伍、环卫设备和人员经费,做到定期定时保洁,完善环卫设施。
(四)抓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护好、服务好、满足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文化中心配套工程,加强文化设施达标建设,建好、管好、用好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健身广场、文化室,打造乡村“十分钟文化圈”,提高设施使用率。大力推进文化服务工程,为广大村民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传承发展优秀民俗文化,进一步加强我县特色文化建设,让普通老百姓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五)抓好普及推广,扩大创建工作覆盖面。以创建最美乡村为契机,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推进环境优美、生态文明村建设,积极开展农村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施和完善最美乡村创建申报制度,推动群众性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扩大创建覆盖面,力争至2013年底有30%以上的村建成为“最美乡村”。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每年1月—3月)
1、各乡镇制定、提交具体的创建工作方案,全面组织落实。
2、召开创建最美乡村动员大会。
第二阶段:创建实施阶段(每年4月—10月)
1、启动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并逐步推进,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
2、重点组织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把创建活动推向高潮。
3、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领导成员以及督查部门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抓好落实。
4、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和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地开展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发动,营造全民自觉参与创建的氛围。
第三阶段:自评迎检阶段(每年10月—12月)
1、各乡镇按照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各项文件,充实各项资料,按照规定的内容、格式和时间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2、各乡镇对照验收标准组织自查自评,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开展专项督查、媒体监管、群众评议等形式逐项检查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一些难点问题组织重点突破。
3、要制定迎检方案,准备好书面和多媒体汇报材料及有关考核配套资料,做好迎检考察点的线路安排。
4、县创建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进行验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大宣传力度。
县创建办和各乡镇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最美乡村创建的意义,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干部群众的智慧和热情,让群众成为创建活动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在全县迅速掀起最美乡村创建工作热潮。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县上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制订详细的创建方案,细化指标,明确任务,把各项任务落实到落实到人,确保创建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三)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创建工作责任制。各乡镇要与创建村签定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创建工作按计划、按目标实施。二是建立检查评比和责任倒查制度。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月检查制度,每年进行一次评比,并把结果作为乡镇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强化支持扶持力度。
凡通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初选,被确定为当年创建对象的村,县上将为每个村列支5万元作为创建活动启动奖励性资金预先支付。验收达到“最美乡村”创建标准的,县上再给予15万元奖励。在当年申报创建的村当中,将推荐2-3个村,参加宝鸡市“最美乡村”评选,凡进入全市前10名的村,市政府也将给予一定奖励。
(五)加强督查检查。
县督查督办室和创建办要把最美乡村创建工作列入重点督查检查事项,定期不定期对各创建村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及时通报情况。
附:眉县最美乡村验收标准
第三篇:乡村少年宫创建实施方案
XXXXX小学校乡村少年宫
创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乡村少年宫” 建设是推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进行乡村少年宫项目建设。
坚持以“乡村少年宫”为平台,为每个孩子打造锻炼学习的舞台;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注重道德教育、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勇于创新,积极改善教育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让广大未成年人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余教育特色体验活动中,又好又快成长。
二、工作原则
(一)公益性原则
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明确规定不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平时面向所有在校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
(二)基础性原则
通过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活动,对以未成年为主的社区居民进行科技、艺术、心理、体育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普及和熏陶,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共建共享原则
主要依托学校管理和建设,同时,联合社区、周边单位共建,使各类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利于长效运行。
(四)特色发展原则
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努力打造特色项目和优秀品牌。
三、工作思路
(一)成立机构
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学校成立维修及设施设备采购领导小组和少年宫管理领导机构,维修及设施设备采购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定方案、工程质量监督、设备采购价格把关。少年宫管理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设在德育办)负责日常管理、动作和督导评价工作
1、少年宫维修及设施设备采购领导小组及分工: 组 长:XXX 副组长:XXX(分管)XXX(监督)
成 员:其他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团队干部
2、少年宫管理办公室 主任:XXX 副主任:XXX(分管)
成员:其他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团队干部,各活动实施小组组长
3、活动开展实施小组:
少年宫开设了二胡、葫芦丝、书画、创意美术、舞龙、足球、舞蹈、刺绣等项目。由学校有相关特长的教师或校外特聘艺人进行辅导教学。
安全保卫工作组长:XXX 后勤保障工作组长:XXX 信息报送工作组组长:XXX
(二)统一思想
校内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橱窗及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氛围。
(三)服务对象与组织管理
以本校学生为主,辐射全镇各小学学生
(四)开放时间及内容
1、开放时间:每周三下午安排辅导活动。每周星期六上午安排2小时的集中培训。寒、暑假可开展短期培训或参观考察等活动,不少于假期60%的天数。
2、开放对象:面向全镇的广大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学校周边的学生。保证
全校学生参与率达100%,学生对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满意率不低于90%。
3、活动内容:
(1)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新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孩子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开放留守学生之家、心理咨询室、阅览室等场所,建立“红领巾”广播站。重点是大力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道德实践活动、感恩体验活动、经典诵读活动等。
(2)科技创新活动
通过“模型比赛”、“科技创新比赛”、“科幻画比赛”等活动的优化组织,探索更加人性化、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组织形式。
(3)体育休闲活动。
以武术为特色活动,结合传统项目(乒乓球、羽毛球、蓝球、围棋、象棋),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
(4)文化艺术活动。
音乐方面以二胡、笛子、鼓号为特色,结合舞蹈形体训练、合唱、等形式,培养音乐素养;美术方面以观音刺绣为特色,给合儿童书画、书法、手工(编织、剪纸、折纸等);组织不定期的师生才艺展示活动,让师生展示,提升师生的艺术素养。
结合“书香校园”创建,开设经典颂读活动,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5)生活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生活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社会实践锻炼和以学工、学农、学军等方式,对孩子进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和生活劳动技能培训,培养自立、自强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交往、合作和服务的社会能力。
(五)师资搭建
少年宫有效运转的核心的师资队伍。精心选拔热爱教育事业、思想素质好、有较高专业技能和丰富教学经验的区内知名资深教师任辅导教师。
校内根据自愿原则,鼓励本校教师兼职少年宫辅导员,逐步打造一支专职
辅导员队伍;校外聘请优质师资、民间艺人、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等担任辅导员。同时,积极整合利用各种社会公益性资源,面向社会招募大学生、“五老”、村官、社区成功人士、区局专家型领导等各界志愿者,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的作用,充实师资力量,丰富授课内容。
辅导员的授课给予适当生活和交通补贴。校内教师,重在强调奉献的基本生活补助;校外辅导员,强调奉献的同时给予授课费。
(六)长效机制
1、制度规范
建立师资保障制度、场地共享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为乡村少年宫长久开放保驾护航。
2、经费保障
为保障少年宫可持续运转,根据上级方案使用经费,同时,多形式、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鼓励个人捐资助学,争取镇、村的资金支持等办法多方筹措资金。保护和支持乡村少年宫运行。
(七)评价系统
建立各类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核评议制度。通过考核评价,验证少年宫活动的有效性,寻找改进渠道。建立评价机制,纳入对教师的量化考评体系,考评结果与教师的评优树先、职称评聘等挂钩。
(八)安全保障:
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安全,切实保证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不断提升活动中心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硬件和软件建设
我校具备标准达到建宫要求的硬件条件,学校环境优美,占地面积11亩,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学校有一栋四层教学楼,一栋五层综合楼。学校根据教学、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对校园进行分区,布局合理,整体协调。在教学区,设立了各类教室和活动专室,配备各类教学设备设施,满足了教学需要;在生活区配备了各类生活设施和医务室;在体育运动区,拟建一个200米跑道的田径场,四个标准篮球场、一个羽毛球场,有乒乓球区。
学校配备有舞蹈形体训练室、科学实验室、仪器保管室、体育器材室、书
画室、心理咨询室、图书室、阅览室、信息技术室、观音刺绣室、荣誉成果资料展示室等活动专室。各活动室相关设备。
总之,乡村少年宫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将竭尽全力工作做实做细做出特色,力求突破和创新,以自己的优势资源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把乡村少年宫作为一项长期的事业来干,办好乡村少年宫,为安居区西眉镇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贡献!
第四篇:最美乡村
最美乡村
姓名:周君如学号:20125181160
班级:播音与主持艺术2班班长:于洪洋
1、充分认识蒙阴山区生态优势
山区生态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山区生态资源,乡村旅游只能是无本之木,而蒙阴县在这方面就占有天时地利之便。从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等条件看,蒙阴县建设江北最美乡村的条件非常优越,路子很宽,潜力很大
2、资源优势
(1)诱人的田园风光。蒙阴县山清水秀,果香迷人,蜜桃面积65万亩,是“中国蜜桃之都”、“全国果品生产强县”。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70%以上,100万亩林果遍布全县山沟地堰,特别是京沪高速公路沿线及蒙阴镇北部、高都镇、野店镇、岱崮镇、旧寨乡等乡镇经济林尤为发达,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绿色走廊。参加山村果乡旅游,可观赏“房屋园中建,果树当围墙”的庭院风光,可领略天蓝碧野、山青果香的田园景色,也可作客农家,果品采摘,亲身体验蒙阴老区人民朴实醇美的风俗人情。
(2)可心的食宿条件。这里有整个外貌是农家草房设计、以野草秸为房顶、内部墙壁悬挂农家玉米、辣椒等农作物和农家小红灯笼、里面是星级接待设施的典型民俗餐馆,全县拥有1000余家,游客可以垂钓于小溪之中,品一杯蒙山之巅采来的人参蒙山茶,品尝用木柴焖的蒙山草鸡。
(3)众多的乡村民俗活动。有压辗、推磨、提轱辘“体验农村人生活表演”活动、种庄稼、栽果树、果品采摘的“田间耕作”等游乐活动。
(4)已有的山区生态成果。山东省委副书记刘伟同志称赞蒙阴的做法在全省新农村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是四种乡村发展模型。全县已有风景名胜带动型、农户庄园开发型、特色产业主导型、乡土文化传承型四种文明生态乡村发展模式的乡村312个。
第五篇:山西省安全乡村创建实施方案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山西省创建安全乡村活动
实施方案的通知
晋政办发„2011‟2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创建安全乡村活动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四月一日
山西省创建安全乡村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深化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和宣传教育行动,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和安全监管队伍建设,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快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基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创建安全乡镇(街道)、村(社区)活动(以下简称安全乡村活动)。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创新体制机制,延伸安全监管功能,逐步形成四级监管、五级网络的安全生产监管格局为目标;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由明显好转向持续稳定好转转变。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安全乡村活动,建立健全全省乡村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增强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和安全监管保障能力,促进行政区内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安全事故防范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不断改善。力争到2011年底,全省乡村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达到基本标准,完成基层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到2015年底,全省乡村基本建成安全乡村;“十二五”期间,全省5%以上乡镇(街道)建设成为国家级安全社区。
三、安全乡村监管体系建设基本标准
(一)安全监管部门和人员落实
乡镇人民政府(包括街道办事处,以下同)成立由行政正职任主任、其他副职任副主任、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委员会,研究部署、指导本行政区内安全生产工作,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安全的副职兼任办公室主任。乡镇应当设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岗位,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以下简称乡镇安监员)。也可采取县级安全监管部门在乡镇派驻安全监督执法机构的方式,落实乡镇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责。乡镇安监员应当经过执法培训,取得执法资格,方可履行执法职责。
村委会(包括社区居委会,以下同)成立由主任任组长、其他副主任任副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面安排本行政区内安全生产工作,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具体问题。村委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指定专人担任安全生产监管员(以下简称村安监员),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内的日常安全监管工作。村委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向乡镇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
(二)安全监管责任落实
乡镇人民政府建立“一岗双责”安全生产领导责任体系,行政正职是本行政区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安全的副职协助行政正职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具体工作;其他副职抓好各自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要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分析、布臵、督促、检查本行政区安全生产工作。
村委会主任对本行政区内安全生产负总责,其他副主任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村安监员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内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要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研究解决本行政区内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各类事故发生。
(三)安全监管工作经费落实
乡镇人民政府要把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到位。主要用于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预防与隐患治理、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方面。村委会要落实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必需的工作经费。
(四)安全监管工作条件落实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为乡镇安监员配备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办公场所、交通工具、现场执法设备和个体防护装备。
村委会要落实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必需的设备和场所。
(五)安全监管工作制度落实
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工作任务在本行政区的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制度、部门联席会议及联合执法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事故和隐患举报制度、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专项督查制度、行政问责制度等以及各地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的其他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村委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结合本行政区实际,建立健全并落实好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和村安监员的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信息报告制度、安全巡查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制度等安全监管基本制度。
四、安全乡村工作要求
(一)工作目标要求
包括五个方面,概括为“五消灭”。即:在本行政区内消灭非法违法生产、消灭非法违法经营、消灭非法违法建设、消灭重大隐患、消灭较大以上事故。
1.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是指:
(1)无证、证照不全或过期从事生产经营建设的;(2)关闭取缔后又擅自生产经营建设的;(3)停产整顿、整合技改未经验收擅自组织生产的和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的;(4)瞒报事故的,以及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
(5)未依法进行安全培训、没有取得相应资格证上岗作业的;(6)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7)未依法严格追究事故责任,以及责任追究不落实的;(8)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行业(领域)的特定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集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的通知》(安委„2010‟5号)确定;
(9)其他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2.重大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3.较大以上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日常工作要求
1.认真开展日常监督检查。乡镇要编制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计划,村委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制订日常检查计划,依照计划对本行政区职责范围内的工矿商贸企业和人员聚集场所实施监督检查,重点对高危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问题要依法查处并及时报告。
2.及时报告安全信息。本行政区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险情时,依照国家及省有关规定,及时向上级报告有关情况,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3.严格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督促企业落实《山西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晋政发„2008‟30号)等有关隐患排查治理的规定,对存在的隐患要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并按“三落实”(落实责任部门、落实分管领导、落实具体责任人)要求进行跟踪检查,直至整改结束,予以销号。
4.增强事故应急处臵能力。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编制和发布重点场所、重大活动、生产安全事故、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预案的宣传和演练。搞好本行政区内重大危险源清查登记,并加强监控,提高应急处臵能力。
5.认真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网络、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经常化、多样化、具体化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发展理念,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增强全民安全意识。
五、安全乡村申报与命名
达到安全乡村监管体系建设基本标准和安全乡村工作要求的乡村,命名为“安全乡村”。
安全乡村实行逐级申报、分级命名和备案制度。自检达到安全乡镇监管体系建设基本标准和工作要求的乡镇,向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安委办)申报,县安委办预验收后,报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安委办)验收命名,市安委办验收合格的予以命名,报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安委办)备案;自检达到安全村监管体系建设基本标准和工作要求的村,向乡镇安委办申报,乡镇安委办预验收后,报县安委办验收命名,县安委办验收合格的予以命名,报市安委办备案。
《山西省安全乡村评定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定(另文下达)。
已命名为“安全乡村”的乡村不再符合安全乡村监管体系建设基本标准和安全乡村工作要求的,由原命名部门撤销其“安全乡村”称号,并予以公告。
六、实施步骤 全省创建安全乡村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统一部署阶段(2011年3月至5月)
调查研究,研拟创建基本标准和工作要求,征求意见,制订创建活动方案,对全省开展创建安全乡村活动作出全面部署。
(二)安全乡村监管体系建设基本标准达标阶段(2011年6月至12月)
1.全面落实安全乡村监管体系建设基本标准(2011年6月至10月)
各地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创建目标和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分类指导,落实责任,全面启动安全乡村创建活动。全省各乡村要按照“五落实”要求,建设完善安全乡村监管体系。
在落实安全乡村监管体系建设基本标准的同时,全省乡村要按照安全乡村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日常安全监管工作。要把开展安全乡村创建活动的任务和目标列入本地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2.达标验收(2011年11月至12月)
各市要按照《山西省安全乡村评定管理办法》,开展安全乡村监管体系建设基本标准达标验收。省安委办对各市达标验收情况进行抽查和督导。
2011年12月底前,全省80%以上乡村要达到安全乡村监管体系建设基本标准。
(三)全面创建安全乡村阶段(2012年至2015年)
在安全乡村监管体系建设基本标准验收达标基础上,按照安全乡村工作要求,落实各项监管工作,实现“五消灭”,建成安全乡村。
2012年至2015年,全省分别要有30%、50%、70%和80%以上的乡村建成安全乡村。省安委办将按照全省总体创建目标,结合各市情况,每年向各市分解下达创建目标。创建安全乡村过程中,各市、县(市、区)要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力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巩固创建活动成果,完善四级监管、五级网络安全监管体系,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级安全社区活动,促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为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由明显好转向持续稳定好转转变提供坚实基础。
七、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省创建安全乡村活动的组织领导,统一部署和研究解决创建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创建活动有序、扎实开展。
省安委办负责创建活动的日常指导、协调,并对各市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信息汇总、要情上报和工作通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创建安全乡村活动。同级安委办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创建安全乡村活动。
各地人民政府要把开展创建安全乡村活动放在安全生产全局和战略层面加以推进,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负责,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以创建安全乡村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着力解决基层安全生产观念淡薄、安全生产监管不力、安全生产制度不完善和落实不严格等突出问题。
各市要建立创建安全乡村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向省安委办报送创建安全乡村信息。省安委办要对各地开展创建活动进行督导。
(二)各方积极推进
1.创建主体积极创建。乡村是创建活动的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创建工作全面负责。要落实负责创建工作的部门和人员,解决必需的工作经费、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为开展创建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和环境。
2.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对创建安全乡村活动中涉及到的具体事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有关部门要在各自工作职责范围内积极推动,解决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3.生产经营单位积极配合。企业是安全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创建效果。乡村行政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都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创建安全乡村活动,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自觉接受乡村安监人员的监督检查,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安全生产。
(三)加强指导考核
各地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创建安全乡村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逐级落实。对创建活动成果,各市每年要组织评比并排队打分,通过评比,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省安委办每年要对各市开展创建活动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按期完成创建安全乡村目标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完不成创建目标或者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
(四)宣传引导示范推动
各地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要围绕创建安全乡村活动,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安全生产法制意识。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开展创建安全乡村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安全发展理念,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积极营造有利于推进创建安全乡村活动的良好氛围。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各地区、各单位开展创建活动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