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23:3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

第一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

附件2: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

主题1:住房条件改善

一、住房改善

1.住房供应体系完善,供应结构合理。

2.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基本满足低收入家庭住房需要,棚户区、旧住宅区得到有效改善和整治。

3.住房保障机构健全,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配租、配售制度完善,住房保障管理和服务规范有序。

4.房地产市场有序、交易规则健全,增量市场、存量市场、租赁市场体系健全,住宅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5.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得到有效启动。6.商品房空置量处于合理的区间。

7.住宅建设广泛采用无障碍、节能设计,注重养老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残疾人、老年人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8.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科学规范。

9.房地产交易、产权登记程序合理、服务规范。10.市场规则比较健全。

二、住宅科技

1.编制完成住宅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和开发关键技术,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2.积极推行康居示范工程,引导住宅规划设计质量的提高和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3.推广应用先进的结构建造技术,增进居住功能。

4.积极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促进住宅整体技术的进步。

5.注重住宅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突破。

6.在住宅技术标准化工作、实施工业化成套技术方面有杰出贡献。

7.在住宅部品生产、运行和流通体制方面,努力实现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改善部品质量。

主题2:社区建设

1.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了物业管理,大多数的旧住宅小区经过整治后实施了物业管理。

2.社区内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经常性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健康有益。

3.社区居民团结互助、文明居住,重视开展社区的公益活动。4.社区社会稳定,治安情况良好,各类矛盾得到有效的协调和化解。5.重视失业或下岗人员的就业安排,社区里没有工作能力的老弱病残人员及其子女得到有效的接济。

6.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妇女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及管理的程度较高。

7.社区有居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正式程序,并得到认真实施。8.重视社区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主题3:供水安全保障

1.全面实施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2.重视城市水源地保护,建立水源地水质报告制度。

3.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保证城市用水的有效供给;用水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公共供水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重视城市供水管网的技术改造,有效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达到《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2002)要求。

5.完善城市各类用水的区别水价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有效促进水的节约和优化配置。

4决较好。

5.规划区内的河、湖、渠已全面整治改造,无直接向城市水体的排污口。6.水体沿岸绿化良好、具有特色,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明显。河道无大规模硬质护坡和衬砌。

7.开展“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城市水体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研究任务,达到考核指标,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主题6:城市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1.积极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

2.重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过程中的可燃气体、有机肥料和热能等资源性产品的合理利用,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3.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防治的技术政策,科学、合理地选择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水平。4.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5.全面实施垃圾处理收费政策,运行资金解决较好。

主题7:促进能源节约利用

1.积极落实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的要求,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节能技术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宣传培训。2.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小区)中得到规模化应用。

3.在建筑和小区中积极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照明产品和技术。4.城市建设中避免过度景观照明。

主题8:生态保护及城市绿化建设

1.重视对城市规划区内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和生态脆弱区等特殊生态系统的保护,并将其列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中。

2.重视城市在周边地区植树造林等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大力推进城郊绿化,在城市周围、城市功能分区的交界处建设绿化隔离带。3.认真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实行城市绿线管制制度。4.重视城市中心区绿化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5.城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具有本地特点。

6.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公园设计突出植物景观,绿化面积符合标准,植物群落富有特色,维护管理良好。

7.城市绿化建设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应用乡土树种,加强植物新品种的研究和引种驯化,丰富绿化植物种类。

8.城市广场以植物造景为主,乔、灌、花、草有机结合。

9.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实,措施有力。

10.重视庭院绿化美化。新建居住小区和改造旧居住区重视绿化建设,小区绿化符合标准。

11.积极推广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取得良好效果。

主题9:发展城市绿色交通

1.编制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通过了技术审查,制定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2.城市道路网结构合理,道路资源分配合理,道路通行能力强。

3.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确立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明确了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政策和措施。

4.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公交优先车道(路)设置科学,公共交通运营结构合理,出行分担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5.重视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制定了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6.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完善,人行道、自行车道安全、连续、畅通,无

7181917.镇区公厕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卫生状况良好。18.镇区粪便、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无露天堆放。

主题16:新农村建设

1.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安居乐业,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富有传统文化和乡土特色。

2.村内道路通畅硬化,饮用水质安全卫生,排水沟渠顺通实用,垃圾收集转运有序,新旧水塘洁净自然,厕所粪坑卫生无害,村民住房安全适用,环境污染得到控制,基层组织和村民活动场所配套。

3.村庄公共设施管理制度完善有效,村规民约健全,管理民主公开,各类公共设施运行与维护正常,具备持续发挥效益的能力。

4.村民具有参与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管理事务的责任意识,已初步具有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和风尚,相应的村民自主参与渠道明确,村集体和村民的责任清晰。

主题17:城市管理与体制创新

1.加强政府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城市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和程序化。

2.城市管理工作达到全行业覆盖、全社会管理和全过程控制。

3.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服务热线,随时受理公众对城市管理问题的举报,城市管理监督和处置的各项制度健全。

4.积极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体制,管理运行模式建设、系统建设和数据平台建设符合各项标准,系统建设坚持功能优先,运行管理集约、节约。5.建立了目标明确、责权分明、关系协调、执法文明的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机制。6.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城市管理难点实行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

主题18:人居环境宣传与公众参与

1.热心从事改善人居环境的社会公益事业,在改善人居环境领域积极进行宣传、科普教育工作,贡献突出、成效显著。

2.长期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的科研工作,其研究理论成果、科研成果被证明确实有效,并已广泛传播,对人居环境的改善做出突出贡献。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编制导则

一、基本要求

申报城市需通过范例项目介绍来反映城市在改善人居环境某一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及主要经验和做法。申报材料包括3000字以内的文字材料介绍和时间长度不超过10分钟的音像资料。材料原则上按以下格式和内容编制。

二、格式和内容

(一)项目背景

1.项目概况; 2.项目目的和意义;

(二)项目的实施

1.项目的实施部门、参与实施的国内外机构、科研单位; 2.项目实施的主要过程和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3.资金来源与资金保障; 4.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三)项目的效果

1.通过定性与定量的例证说明项目实施前后的变化; 2.项目实施后对城市人居环境产生的影响; 3.主要受益群体和社会反响。

(四)经验与创新点

1.项目取得的主要经验; 2.项目的创新点;

3.项目是否得到借鉴和推广。

第二篇: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

附件1

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

一、奖项的设立为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表彰在构建和谐社会、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城镇、单位和个人,建设部决定设立“中国人居环境奖”(含“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反映城镇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总体成就。“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反映获奖者在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中某个方面取得的成就。

二、评选对象

“中国人居环境奖”的评选对象是城镇政府。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评选对象是:

1、城镇政府或政府部门;

2、企事业单位;

3、社会团体;

4、项目;

5、个人。

三、申报条件

(一)城镇政府或政府部门

积极制定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城镇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并取得实施效果;组织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的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实施;重视对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投入;有效领导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建筑节能检查中没有被通报批评;不存在拖欠工程款或农民工工资以及因拆迁引起大量群众上访事件等问题。

(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积极从事和广泛参与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有效动员和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

(三)项目

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有效利用资源;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成效显著,并具有推广价值,或能给予其他地区以有益启迪的住区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和环境设施建设、城镇污染治理等项目;不存在拖欠工程款或农民工工资以及因拆迁引起大量群众上访事件等问题。

(四)个人

热心改善人居环境的社会公益事业,在改善人居环境领域积极进行宣传、科研和科普教育工作,或有重要理论成果、科研成果,贡献突出、成效显著。

四、申报程序

(一)申报受理和管理机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的申报组织和推荐工作;建设部负责全国申报受理工作,具体工作由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人居奖办公室”)负责。人居奖办公室设在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二)申报方式

采取自愿申报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自愿申报由申报单位提出申请。人居奖办公室根据需要也可直接推荐备选项目。

(三)申报材料

1、申报表;

2、文字材料,包括3000字的申报内容介绍;

3、照片或图片资料;

4、长度不超过10分钟的音像资料。

(四)报送程序

1、申报单位通过网络传送申报资料(文字材料以WORD格式、图片以JPG或JPEG格式上传,音像资料以光盘形式邮寄到人居奖办公室,由工作人员负责录入数据库);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地区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批,并出具推荐意见;

3、为便于工作衔接,各地报送有关材料,申报表以书面形式、文字材料以软盘形式、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分别以光盘的形式上报,一式三份报人居奖办公室。

(五)申报时间

每年的7月31日为人居奖办公室接受申报材料的截止时间。

(六)采用网上申报的办法另行通知

五、评选程序

(一)建立专家评选委员会专家备选名录,根据每年申报项目的情况组成专家评审组;

(二)人居奖办公室对各地的申报项目进行资格预审;

(三)人居奖办公室组织对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镇进行现场考察;

对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评选对象,人居奖办公室将根据需要、有选择地组织现场考察,《考察报告》将作为评选依据提交专家评审组;

(四)专家评审组根据《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参考指标体系》、《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对人居奖办公室提交的预审合格的评选对象进行正式评选;

(五)专家评审组的评选结果,经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领导小组审查批准后,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由建设部公布;

(六)人居奖办公室从已授予的“中国人居环境奖”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提出推荐申报“联合国人居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名单,报经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

意后,由建设部负责组织申报材料并向联合国人居署报送。

六、有关事宜

(一)为了保证“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工作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宜再设立省一级的“人居环境奖”。

(二)建立“中国人居环境奖”预备名单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将当地准备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项目(包括计划项目、在建项目、已建成项目)列出预备名单,并加强对这些项目的指导,提高项目的质量和示范性。“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预备项目可以随时从网上传送材料,正式的申报项目原则上应从预备名单的竣工项目中推荐。

(三)建设部对已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项目进行动态监督。对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每三年复查一次;对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项目每五年复查一次。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方杰义、徐春波

电 话:010-58933089传真:010-58934664

第三篇: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进展情况介绍

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进展情况介绍

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涉及到金凤区的考核指标为金凤区各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公厕等各类配套设施考核指标。

年初制订了金凤区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方案和宣传工作方案,并得到有效实施。目前完成的情况有:

1、资料整理工作

在五个街道办事处和相关业务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截止目前,涉及到金凤区政府的一级资料已如期上报,二、三级资料目前收集完毕。等待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考核验收。

2、城市实践案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申报城市需通过案例介绍来反映城市在改善人居环境某一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及主要经验和做法。金凤区人居办报送的锦绣苑社区建设实践案例代表银川市社区建设的典范已上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3、宣传工作

1、利用金凤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网站首页醒目位置制作了滚动宣传标语。2、9月10日在宁大南校区北门西侧制作了面积达120㎡的“营造优美人居环境 构建和谐文明金凤的大型公益广告。3、11月1日制作了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展板两块,已通过银川市五创办审核。4、11月21日将10000份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知识问答的宣传资料分别向每个街道办事处发放了2000份,各街道办事处组织各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发放宣传。目前已全部发放完毕。

5、部分有条件的社区利用电子显示屏和宣传橱窗开展了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四篇: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申报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工作总结范文

2012年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申报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城市人居环境水平,努力建设国内宜居城市,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以下简称“两申”),按照区委、区政府“四创两申”工作部署,结合我局实际,在全局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两申”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体制、明确责任,切实开展“两申”工作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有关要求,将两申工作纳入我局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成立了“两申”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工作组组长,支部书记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及上报等事务,并且制定了一套周密、详细的实施方案。同时,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两申”工作,及时召开工作会议,对班子成员职责进行明确分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为全局“两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积极响应、群策群力,扎实开展“两申”工作

(一)积极部署,广泛动员。将“两申”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细、抓实。及时召“两申”工作专题会议,传达贯彻区“四创两申”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区委、区政府领导的讲话精神,对我局“两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整合我局宣传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宣传栏、门户信息公开网、“法律六进”活动、基层司法所法制宣传活动等平台,采取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两申”活动,使“两申”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三)切实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律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宣传,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机制和手段,坚持以服务为主兼顾管理,强化拓展权益保障,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工资发放,保障身体健康安全。一是创新外来务工人员普法平台。通过在企业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普法基地,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全面提高了外来务工人员法律素质。二是丰富外来务工人员普法形式。会同综治、人社等部门利用节假日,深入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居住地、工地、招工中介、车站等场所,发放法治文化资料,赠送法律服务便民卡、劳动技能和法律知识培训服务卡等,并不定期举办广场法律咨询。三是注重宣传途径,扩大外来务工人员劳动争议法律援助的“知晓率”。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业密集区域、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社区和城乡结合地作为经常性的宣传地点,更好地方便外来务工人员了解、接受法律援助服务。

(四)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服务,切实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一是依托各级调解组织,加强与综治、公安、人社等部门的互动,为外来务工人员排忧解难。建立外来务工人员重大疑难事件集体讨论、上报制度,对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多、矛盾激化、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及时介入,积极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二是注重资源整合,拓宽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网络的“覆盖率”。建立以区法律援助中心为主、街道司法所、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三级工作网络格局,紧密联系区总工会、人社局等部门,在各社区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联络点,更加方便外来务工人员法律维权。另外,依托区总工会职工维权中心法律援助站,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同时在区司法局门户网站上开设“148”法律服务网上咨询板块,方便外来务工人员网上咨询。三是注重程序规范,提高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的“有效率”。首先是开通“农民工绿色通道”。对来访咨询外来务工人员优先接待,符合条件的即时受理、即时审批、即时指派。其次是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对涉及外来务工人员追讨工资、工伤事故赔偿纠纷的法律援助申请不再审查申请人的经济条件。再次是在援助方式上,针对不同情况提供不同形式的法律援助。

1、法律咨询,对那些不知道如何向老板索要工资的外来务工人员,指导他们如何用法律手段索要工资,如查清楚用人单位的主体名称,索要欠条,保存证据等;

2、对那些已有相关证据的外来务工人员,帮助他们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3、对那些证据较清楚的,可以代写文书,代理进行非诉讼调解;

4、对那些需要进行劳动仲裁或者诉讼的外来务工人员,则及时为他们办理法律援助手续,指派律师代理其进行仲裁和诉讼;

5、根据案情需要采取代书、诉讼指引、非诉讼调解等多种服务方式,注重发挥法律服务人员的调解功能,通过协调有关部门和欠薪单位,尽量争取调解结案,降低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成本;

6、建立外来务工人员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上报制度,对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多、矛盾激化、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及时介入,并尽快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第五篇: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申报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实施方案专题

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申报联合国人居环

境奖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城市人居环境水平,努力建设国内宜居城市,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以下简称“两申”),按照区委、区政府“四创两申”工作部署,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打造和谐社会为出发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国际精品旅游城市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实施、全民参与的原则,以普及生态和谐的人居理念为基础,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完善为抓手,以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为支撑,全面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环境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实行)》标准,在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成功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最终成功申报“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两申”活动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我局高度重视,成立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领导工作小组,由我局***局长任组长,***任副组长,各室、科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在局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四、工作措施

我局“两申”工作要紧紧围绕工作实际,围绕工作重点,结合全区开展的“四创两申工作”内容,落实好如下具体工作。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整合我局宣传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宣传栏、门户信息公开网、“法律六进”活动、基层司法所的法制宣传活动等平台,采取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广泛宣传“两申”活动,真正做到“两申”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认真总结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先进个人和先进经验,引导、激励大家积极参与到“两申”活动中来。

(二)切实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服务工作。把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服务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机制和手段,坚持以服务为主兼顾管理的工作思路,在体制创新、权益保障、政策激励、素质提升、组织融合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着眼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强化拓展权益保障,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工资发放,保障身体健康安全。近年,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

劳动力资源的需求呈大幅增长态势,涌入我区的外来务工人员逐年递增。要紧紧围绕“服务、教育、维权”并重的方针,转变理念、拓展思路、延伸触角,不断增强法律服务工作实效。一是创新外来务工人员普法平台。通过与街道联合设立法律服务窗口;在企业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普法基地,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全面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法律素质。二是丰富外来务工人员普法形式。会同综治、人社等部门利用节假日,深入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居住地、工地、招工中介、车站等场所,发放法治文化资料,赠送法律服务便民卡、劳动技能和法律知识培训服务卡等,并不定期举办广场法律咨询。三是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依托各级调解组织,加强与综治、公安、人社等部门的互动,为外来务工人员排忧解难。建立外来务工人员重大疑难事件集体讨论、上报制度,对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多、矛盾激化、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及时介入,积极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四是注重宣传途径,扩大外来务工人员劳动争议法律援助的“知晓率”。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业密集区域、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社区和城乡结合地作为经常性的宣传地点,更好地方便外来务工人员了解、接受法律援助服务。五是注重资源整合,拓宽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网络的“覆盖率”。建立以区法律援助中心为主、街道司法所、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三级工作网络格局,紧密

联系区总工会、人社局等部门,在各社区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联络点,更加方便外来务工人员法律维权。另外,依托区总工会职工维权中心法律援助站,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同时在区司法局门户网站上开设“148”法律服务网上咨询板块,方便外来务工人员网上咨询。六是注重程序规范,提高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的“有效率”。首先是开通“农民工绿色通道”。对来访咨询外来务工人员优先接待,符合条件的即时受理、即时审批、即时指派。其次是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对涉及外来务工人员追讨工资、工伤事故赔偿纠纷的法律援助申请不再审查申请人的经济条件。再次是在援助方式上,针对不同情况提供不同形式的法律援助。

1、法律咨询,对那些不知道如何向老板索要工资的外来务工人员,指导他们如何用法律手段索要工资,如查清楚用人单位的主体名称,索要欠条,保存证据等;

2、对那些已有相关证据的外来务工人员,帮助他们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3、对那些证据较清楚的,可以代写文书,代理进行非诉讼调解;

4、对那些需要进行劳动仲裁或者诉讼的外来务工人员,则及时为他们办理法律援助手续,指派律师代理其进行仲裁和诉讼;

5、根据案情需要采取代书、诉讼指引、非诉讼调解等多种服务方式,注重发挥法律服务人员的调解功能,通过协调有关部门和欠薪单位,尽量争取调解结案,降低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成本;

6、建立外来务工人员重大疑难案件集体

讨论、上报制度,对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多、矛盾激化、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及时介入,并尽快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深化对“两申”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两申”工作摆在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的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二)健全机制,形成合力。要健全完善”两申”工作领导体制和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的作用,加强对活动的规划、协调和督促检查,干部职工要各展所长、各负其责,确保”两申”工作取得实效。

下载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