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发展问题研究——遵化支行 李振宇(模版)

时间:2019-05-13 23:3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发展问题研究——遵化支行 李振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发展问题研究——遵化支行 李振宇(模版)》。

第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发展问题研究——遵化支行 李振宇(模版)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遵化市支行 李振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以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通过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形式发展起来的互助性经济组织。随着“三农”经济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成长为农村市场的主体。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融资难问题,据对遵化市30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抽样调查,针对问题,从金融角度提出支持发展对策建议。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情况分析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存在不足

一是内部管理不规范。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虽基本按规定建立了章程、财务制度,但在组织结构、内控制度、经营管理及经济效益等方面仍显不足。二是抗风险能力差。部分合作社民主管理制度难落实,社员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合作社“建”而不“立”、“合”而不“作”,仅仅是“起个名字,挂块牌子”,没有实质运作,会员之间经济利益联结不紧密,没有真正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三是财务制度不健全。多数合作社在财务管理方面问题突出。调查显示,仅有15%的规模大、经营效益好的合作社有正规的财务报表。超过70%的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核算不规范,或者照抄照搬它社报表,金融机构很难对其进行财务分析,评价信贷风险。四是缺少有效的抵押资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普遍较弱,县域又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很难提供有效资产作为抵押,贷款难度很大。

(二)金融支持仍显不足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2000 年左右,国有商业银行采取撤乡进城策略,乡镇营业网点大量收缩;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还难以承担起扶持农合社发展的重任。农发行支农范围狭窄,作用有限。农行“三农事业部”刚组建,作用也不明显。民间金融虽然在繁荣农 村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其利率高和缺少法律保护,加剧了农村金融的风险。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处于起步阶段,也无力承担起支持农业发展的重任。二是金融产品和服务意识不足。随着“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对资金的需求日趋多元化,迫切需要金融支持,但商业银行受自身的营利性限制,在面对弱质的农业时,服务意识不到位,缺乏资金供给的动力,使得现有的农村金融资金供给日益短缺,大量的农村资金流入城市。同时,也由于金融机构对合作社这种新型经济组织认识和研究不足,并未及时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产品。此外,农村金融组织和机构不足、竞争不充分,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功能简单,结算渠道狭窄,服务手段少。三是农业保险发展滞后,信贷资金风险难控制。目前农业保险发展缓慢,能规避自然灾害风险的优良品种少。目前,在遵化市开办农业保险的仅有人保财险和中华联合等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另外,农业保险公司覆盖面狭窄,偏远山区还没有农业保险公司设点建站。金融机构涉农信息采集还不全面,涉农金融机构难以全面掌握专业合作社整体运营及风险防范情况,难以对其信用等级和风险状况进行准确掌握和客观评价。尤其是少数引入商品期货套期保值管理模式的专业合作社,损失与收益双向放大,资金风险更难控制,当地政府如果还没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或引入合适的商业险种,在严格的信贷责任追究机制下,金融机构往往会把控制经营风险作为首要的经营方针,影响授信积极性。

二、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规范经营和信用行为,提高金融机构的财务信任度。三是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增加农民专业 合作社的资本积累,努力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增强竞争力,壮大经济实力,以降低信贷风险。

(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优化支农服务功能。一是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大力培育中小金融机构体系,鼓励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建立涉农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工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三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营造有利条件。四是规范民间借贷管理。加强民间借贷行为管理,规范民间借贷运作,引导民间借贷有效发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支持作用。五是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信用合作。优先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按商业原则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发展具有担保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用联合增信方式,借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相关农村市场主体作用,扩大成员融资担保范围和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

(三)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一是商业银行要积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给予基层机构一定的信贷权,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和担保方式,降低融资费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融资服务。二是改进服务方式。加快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建设,鼓励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充分的地区设臵ATM、POS等金融服务机具,稳步推广贷记卡和手机银行业务。三是围绕提高审贷效率和解决担保难问题,探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进行综合授信,制定实施细则,建立业务操作流程和信贷工作机制,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四是实施差别化的针对性支持措施,重点支持管理规范、经营规模大、品牌效应高、服务能力强、带动农户多、信用优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四)健全担保体系,建立风险补偿和保障机制。一是探索扩大农业产权质押范围,拓展农村资产担保范围,解决农村动产不能抵押 的问题。二是建立互助型担保组织。大力推行贷款联保制度,由合作社按自愿原则组织成员签订联保协议,通过互保互益、共担风险形式提高成员获贷能力。三是发挥商业性保险的补充作用。保险公司应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特点拓展涉农保险业务,扩大农业保险的范围,以转移和分散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风险。四是建立风险保障机制。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范围,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的风险保障,尽快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全覆盖。五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担保基金或风险补偿基金。地方政府出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成效明显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给予资金奖励、税收减免等支持政策。

作者简介:李振宇(1972—),男,河北遵化人,大学本科,经济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遵化市支行。

通讯地址:中国人民银行遵化市支行(遵化市建明西街)邮编:064200 联系电话:*** 邮箱: zylifly@163.com

第二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扶余市农村经济管理局 于国凤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主体,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必由之路。当前各类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兴起,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亟需引导扶持,以此来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虽有较快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总体规模较小,基础比较脆弱,认识和发展的内动力不足,利益机制不完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亟待提高,扶持力度不强,以及当前的政策导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模化经营的进程:

(一)组建目的不够纯正。

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之初,就错误的认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为了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和优价购买生产资料等。不给钱就不做事,给了钱又乱开支,做表面文章;有的合作社单纯为了减免工商税收和享受政策优惠成立的,目的是降低费用;更有打着合作社牌子的个体户等等。不太纯正的目的必然导致部分主体形同虚设,难以真正有效地规范运作起来,产生合作效益,难以体现办社、办场成效。

(二)主体法律意识淡薄,身份不明确。

有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意识淡薄,在工商登记注册时,履行相应手续,套用别人的章程,成员至少5人,出资人也不少,其实质并非一个联合经营体,只是由1人出资注册,但帐务处理中成员帐户名下会有相应的股金与量化份额,如果产生纠纷,注册人必须按章程约定来履行相应的责任,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三)管理不规范,内控形同虚设。

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机构不健全,制定章程流于形式,都是照搬照套形成的,可操作性不强,限制了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导致了管理的随意性与经营的混乱局面。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可执行力偏弱。有组织却无作为,使得合作社失去了应有的凝聚力和带动力,不能更好地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就会存在好则合,不好则散的现象,制约了合作社自身的健康发展。

(四)量大质轻,管理难度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化农业的主导力量,也是创新农业的必由之路,所以,农村涌现出一大批人跟风建社,各地普遍存在合作社数量庞大,但实际运营的却不多。即使运营,也是家庭农场或大户的模式,并且有些人即注册了家庭农场,又注册了合作社,出现了一个主体,双重身份,这样就造成了“空壳社”较多,管理难度大,一旦有政策又蜂涌而上。

(五)合作形式松散单一。

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来看,大多合作社是简单松散的几个成员间的合作,他们以理事长占绝大部分股份,其他成员以少量资金或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按其出资额对合作社承担义务,同时也享受相应的权利,但是,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社成员极少,他们更希望土地以转包方式流转给合作社,这样可以有保底收入,风险性小。但是,国家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这样可以防止农民利益被挤出,受到损害,也可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才能调动成员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合作社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从而真正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六)缺乏整合人才。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需要有一大批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人才,人才缺乏将已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目前,合作社的管理者大多是农民身份,其文化知识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大多数管理人员仅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其中的某一方面有专长,而具备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经管管理、市场营销等复合型才能的人极少,难以适应规模化经营管理的需求,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已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急需要有思想、有能力的管理者来开拓这片天地。

(七)部门之间配合松散,工作中有脱节现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需要农业、发展、财政、水利、林业、地税、工商、供销、银监等多个部门积极配合,协调沟通,共同探讨、制定、规范合作社管理,但是各部门工作各行其事,沟通少,不能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

(八)示范带动、引导作用力不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规范发展起来的少,只是依靠普通农民盲目的发展,创造收益的可能性极小,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特色,引导、培育和扶持一批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示范社,由他们带动农户与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方特色农业。

(九)农资价格上涨,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资金紧张。农资的上涨,每公顷种植成本会增加500-1000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种植面积越大,成本增加越多。融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需要较长时间,在春耕前如果资金不能到位,将会极大影响主体生产的进行,一味扩大规模,种植风险会很大。

(十)土地流转价格的上涨,将影响规模化经营的进程。2018年,从前土地转出方,还会继续流转,土地流转价格的上涨,使得转出方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承包费的增加,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无疑会影响到他们承包的积极性与风险性。

(十一)品牌效益低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红树梅、黑糯米、四粒红花生、各类无公害棚菜、“网户达”大米等多种特色品种,但是,农民目前只懂得种植,营销与管理还远远不够,品牌效益特别低。

(十二)政策宣传不到位

目前惠农政策很多,但是合作社有的完全没有听说过,即使有,也是道听途说,等到了解了,却已经超过项目申报时限。

(十三)政策倾斜力度小

政府加大了对合作社的金融服务创新,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拓宽了合作社的融资渠道,满足了他们对资金的需求,但是,担保费与贷款贴息补贴力度却越来越小,二、下一步建议

(一)加强登记注册与备案管理

工商部门,要严格按照法规政策规定,严把注册第一关口。农业部门,要加强备案管理工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开展指导服务。对已经完成注册的主体,要进行一次彻底清查,对注册一年并未开展生产运营的,不予备案登记。强化主体报告制度,对未报告的合作社,不予以政策扶持,尽快削减“空壳社”,杜绝量大质轻的现象。

(二)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共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工作,建立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推进合作社建设发展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要通力配合,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实现资源共享、统筹兼顾,积极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保障,为合作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将合作社的建设发展与农业、农村工作同安排,共检查。

(三)整合资源,培训人才。

希望相关部门切实解决合作社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困难,解决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充分利用上级拨付的培训经费,急合作社之所急,针对合作社管理者的特点,把理论教条式的培训转向有方向性的学习,适当组织就近的实地典型学习,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思想,有创新的管理者。通过培训教育,使他们熟悉理论、政策和实践,提高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水平,使合作社带头人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四)抓好典型带动,规范管理。明确市级示范社监测标准,按照“突出重点、创新方式、示范带动、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每年选取一批内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规模化生产运营的典型示范社。认真抓好示范主体创建工作,提高合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努力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成为有规模、有效益、有实力、有品牌、有影响、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产权关系清、分配机制好的典型,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目标主体。

(五)强化主体培育,做好品牌宣传推广。

充分发挥村委会、村干部、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及农技人员的作用,鼓励他们发挥自身优势领办创办合作社,通过他们的加入,使主体变得稳固、规范、有活力。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营销渠道,带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建设,把特色品种推广出去,取得品牌效益。

(六)加强宣传培训,营造发展氛围。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到基层悬挂宣传条幅与深入座谈等方式,大力宣传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使得基层群众增加认知,增强意识。同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整合所有部门的惠农信息,印发宣传到农户,为合作社的规模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信息。

(七)尽快发挥土地流转平台的作用。要尽快发挥土流转服务平台的作用,以利于农户土地的转包、入股、托管,代耕等方式的流转,即能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也能使得流转入合作社的土地手续齐全,便于办理贷款,农村补贴等政策。

(八)把政策落到实处。

引导农民合作社由数量、速度增长向质量和规范转变,将扶持政策向运行规范、带富能力强的合作社倾斜。严格按要求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按规定应减免的印花税、征地占用税及土地使用税,一定要减免,更好的解决合作社在生产运营中的困难,充分发挥其作用。政策鼓励合作社培养和引进财务、管理等专业人员,使其逐步建立管理制度,破解生产运营中的难题。

(九)形成规模氛围,经营一定要“适度”。通过近几年来的调研,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因盲目发展壮大,致使其破产。究其原因,主要是一味的追求规模,而不考虑自身的生产环境与生产能力。建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扩大生产规模时一定综合自身能力,“适度”发展规模经营,稳步扩大规模。所以,在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发展的同时,要适量适度。政府相关部门要综合考虑本地的自然情况与生产能力,适量适度培育适合当地生产特色的主体,对有活力的主体进行规范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要全员关注,部门间要密切配合,全面清查,扎实组建,稳步推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选择有活力,有凝聚力、敢于创新的主体,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三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作者:邹进泰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传统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方面的局限性:由于受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的限制,农民闯市场难;由于受传统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限制,科学种田难;由于受农民自身积累能力的限制,农业投入难;由于受农业生产规模限制,农产品增值难。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构建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解决影响农民增收的四大难题。

一是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资金需求问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在农户资金缺乏、国家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培育多种市场主体、动员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投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农民与龙头企业的联姻找到投资渠道,解决农业投资资金需求问题。

二是有利于改变农业弱势地位问题。传统上,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其比较效益低。而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可以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种植(良种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产业链拉长(加工增值、储运降耗等)、品牌化销售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业全过程利润。

三是有利于解决分配中的农民利益问题。过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的连接方式,尽管解决了农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但由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很难结成利益共同体,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产生利益对抗。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农民与企业的联姻,将农民利益与企业利益连接在一起,通过合理的分配方式保证农民和村集体利益。

四是有利于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传统分户经营模式下,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下,政府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可以直接到专业合作社,而合作社则通过统一经营、统一服务或农业示范等方式直接将农技服务送到户头、田头。

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助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增产增值提高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通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广运用良种、良法提高农业单产水平;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耕地面积实现增产,如孝感春晖土地合作社通过土地平整增加耕地面积10%。

二是优质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实现了更高层次的专业化生产,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通过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控制提供优质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健康、优质农产品需求,可以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

三是降耗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合作社实行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防虫治病等,有效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通过配方施肥、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成本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值目地。

四是加工转化、流通增值提高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农产品加工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规模化生产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辐射能力达到增值目地。

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促进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一是要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应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融资环境、教育培训、技术扶持、经营项目等方面给予合作社有力的支持。

二是应建立健全培训辅导体系。

应建立由政府领导和农业专业组成的培训辅导队伍,健全分层次、多形式合作社培训辅导体系,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合作经济原则到相关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对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培训。

三是积极培育典型,加大示范力度。应着力培育一批产权关系明晰、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服务作用好的合作社典型,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合作社全面发展。

第四篇: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湖南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为例

谢欢欢

[摘要]:21 世纪以来,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强大动力。农业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农业科技产业不仅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也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加快发展我国农业科技产业化,既是培育农业和农村经济技术创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湖南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为例,探讨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之道,以期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更好地规避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促进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发展;科技进步

农村科技型专业合作社是指一种在政府引导下,农民自发组织、自愿入股,以农业科技服务为主,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农业科技服务的新型互助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突破了体制的障碍,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速度,是联结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的重要纽带。2012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长期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主要在于体制障碍和基本国情,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突破体制障碍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科技型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但发展中遭遇不少瓶颈,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以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为例(以下简称湖南“隆平粮社”),分析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科技型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湖南“隆平粮社”的发展状况

湖南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是由龙头企业隆平高科公司以及旗下的隆平种业、隆科化肥、隆康农资、隆平米业带动发展的,凭借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运用“隆平”这个品牌,成立合作社,是以农业科技为主导服务的集生产、经营、销售于一体的农民互助性专业合作组织。

湖南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为了延伸产业链,发挥粮食产业开发的优势资源,本着“多种粮、多产粮、产好粮、促增收”的宗旨,于2007年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形式组建了湖南省第一家种粮合作组织——“湖南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简称:隆平粮社)。目前,隆平粮社已吸纳了涵盖粮食产业(科研、种子、化肥、农药、加工、粮机、贸易)服务的企业单位10家,并在湖南省粮食主产区帮助粮农组织建立“隆平粮社”基层合作社。通过出资入社的方式在湖南省的长沙、常德、衡阳、益阳、岳阳、郴州、株洲七个地市发展基层合作社36家,入社农户15142户,农民出资达到8680万元,入社面积19.4万亩,辐射带动粮食生产75万亩。其下有18个基层合作社具有加工能力,年装机加能力达42万吨,仓储能力10万吨,年市场销售粮食产品商近11万吨。隆平粮社以科技为发展导向,不仅为其自身的发展创建了优势,也为湖南省其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出路。

二、湖南“隆平粮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隆平粮社的发展虽有其发展优势及特色,但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这在科技型合作社中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生产资金缺乏,基层合作社综合实力不强

隆平粮社下设许多基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基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

展初期对于隆平粮社的品牌及科技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基层合作社的发展,其弱点也随之暴露出来。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的基层合作社大部分都是依靠隆平粮社所生产的粮种进行农业生产,没有自身发展特色,较隆平粮社总社发展而言,综合实力弱,除了在生产上能承接上隆平粮社总社发展,在其他方面,诸如产品加工、销售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明显弱势;同时,由于基层合作社大部分在农村,合作社发展资金缺乏,导致许多合作社发展类型单一,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二)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影响

由于气候原因,湖南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很容易受气候影响,农业生产稳定性不足。虽然隆平粮社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高产”的粮种,但是却没有提供一个完善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对于农业生产,只有在农产品产后有一个保障措施,即农业保险;而在农产品生产上,却没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去解决农产品抗自然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农业生产风险保障措施单一,因而大部分农民对于大面积种植同一种稻种缺乏信心,害怕在遭受自然灾害之后真正的“颗粒无收”,生产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三)技术创新方向单一,技术优势逐步减弱

农业技术创新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外部性强、风险性高、周期性长、独占性差、带动性广、扩散性强等。在农业技术创新分类中,有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型农业技术创新,以创新者、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效益为主,如种子、农药、化肥、加工技术等;隆平的种子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技术,但是由于隆平粮社的技术一直集中在使种子高产方面,技术研究方向单一,而农业技术创新本身的扩散性比较强,在长期发展中,隆平在种子高产方面的优势已逐步减弱,自身的发展优势也逐渐弱化。

(四)农业科技创新成本投入过大,技术人才缺乏

农业技术创新的产业化是指从技术创新源到技术市场化开发的全过程中,由

一系列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的创新主体连接起来的、使科技开发价值不断增值的科技价值链条延伸的过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完成农业技术创新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进行科技研发和推广,成本投入过大,但是回收周期却很长,很容易出现后期研发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农业技术创新产业化时,需要大量的人才,但由于缺少和农业高等院校的联系和沟通,无法构建属于自己的长期人才供应体系,科技人才缺乏。隆平粮社在进行农业技术创新产业化建设时,和农业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较少,没有与之进行长期沟通,人才输送存在阻碍,严重阻碍隆平隆平的发展。

三、推动科技型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财税、金融等部门要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定的资金扶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其发展新产业、开发特色产品、延伸加工和流通, 实行产加销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企业、个体及社会资金与农民股份制合作兴办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多元化融资、社会化参与支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新机制,提高合作社发展后劲。

(二)多渠道规避风险

首先,为了规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风险,应该创新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融资,并创新担保抵押方式,才去灵活的担保抵押方式来面对不同的资金风险,合作社要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务审批,在技术创新中,妥善解决好科技创新周期长、资金消耗大和农业科技回报晚的矛盾,努力解决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其次,对于农户担心技术不过关,冒险种植的风险,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将农户领取的种子责任到人,一旦发现问题,合作社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农户一定的补助,在损失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向当地政府求助,以解决危机。最后,面对市场危机,合作社应该完善信息获取渠道,确保自己的信息准确无误,科学合理的预测市场的发展动向,将市场风险降低到最小。

(三)不同类型的科技型专业合作社要选择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对于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合作社,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对农产品类型、质量、数量的需求和农资的要求来确定农业创新的重点和方向,以确保科技创新为生产服务的目的性和科技创新的推广速度,当科技创新适合了市场的需求时,必然会给创新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效益就是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对于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要以社会效应为导向,注重从社会整体平衡,帕累托最优角度来看待,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发展理念,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为宗旨,可以免费开展农展会,农业科技培训课,加强农业科技宣传的方式来就加深农业科技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以此来获取科技创新的动力

(四)多主体共同开发,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合作共赢

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实行“单打独斗”的科技创新路径肯定是行不通的,应该加强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合作,实现共赢。要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业学会及其科技工作者与合作社建立密切的科技扶持、服务关系, 为农技协发展提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和市场经济信息, 培训农民专业技术人才, 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具体而言,在合作前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向农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发出合作意愿,商量合作事宜,可以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来建立一个农业科技开发团体,并依据法律的要求和各自履行职责的大小来确定可及产权的大小,这样,龙头企业可以有雄厚资金的优势、科研院所有科技人才的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组织上和生产推广上的优势,三者优势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技创新、科技开发、科技推广的高效率运作。

结语

基于以上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可以得到一下几点基本结论:

(一)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现实中也存在着资金缺乏、风险控制难度大、科技创新发展后劲不足、成本过高缺乏人才供给机制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有处在初级发展阶段、金融市场的动荡、自然灾害的影响、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脱节等原因。

(二)为了促进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效的发展,应该,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多渠道规避风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的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风险规避;不同类型的科技型专业合作社要选择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多主体共同开发,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合作共赢。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措施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推动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摘要:本文是关于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个案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地域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笔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归纳为四种模式并选取各个模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即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中牟县国富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浚县富贵养鸡合作社和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进行了模式的比较分析,通过对各个个案优缺点的对比分析,最终在河南省原有四种模式的基础上,从组织的宣传发动方式、组织成立后的政府角色定位、组织资金不足的解决方案、组织产品的销售网络搭建和组织的结构设计五个方面进行了新的模式建构,以使合作社的发展更具优势和潜力。

关键词:个案、模式对比、组织创新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个案分析

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自2005年起合作社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合作社涉及农、林、牧、渔等领域,而且也出现了合作基础上的联合社,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河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超过了9000家,参加会员183万多户。就全省而言,合作社会员规模差距十分明显,在18个地市中,平均规模最大的是周口市,为790多户,最小的是三门峡市,为16户。合作社的成员分布大多局限于一乡的范围内,跨乡、跨县的合作社较少。尽管在不同的地方,合作社的发展道路各具特色,但是也具备一些共同特征:一是合作社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合作社具有自发组织性,它带有明显的民间组织性质。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农民自己的选择,合作社的发展也要尊重农民的选择;三是合作社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合作社的发展也会受到制约;四是合作社必须取得政府的支持,否则难以健康发展。结合调查结果,笔者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起成立过程、会员之间的权责关系、合作内容以及运行绩效为标准对合作社进行了不同的类型划分,依据调查中涉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选取了河南地域内四种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合作社作为个案进行详细介绍:即兰考的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中牟县国富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濮阳市贷款互助合作社、浚县富贵养鸡合作社。

(一)兰考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

1.基本情况介绍

三义寨乡南马庄村离兰考县城3公里,共有350户,1486口人,2860亩耕地,主要是水田,常年种植小麦、水稻的耕地有2600亩,稻、麦轮作。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何慧丽在兰考挂职任副县长期间联系当地农民精英发起成立的。

2004年7月,村支书张砚斌经何慧丽介绍,前往河北省定州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接受有关合作社的培训;2004年8月底,他又同周孟奇、付玉平等4位农民精英参加了由何慧丽借用刘湘波等乡村建设资源力量组织的贺村经济发展合作社的培训班。通过培训,他们接 受了合作的理念,看到了合作起来共同发展的广阔前景。他们于2004年9月16日成立了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合作社通过为社员统一赊购麦种、购进猪仔等事项,使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合作的好处,许多村民陆续自愿入社。

南马庄合作社的特色是以文艺促合作。合作社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文艺队。目前,南马庄已有了秧歌队和腰鼓队。文艺队不但减少了合作社在养殖、种植项目的宣传、发动和组织方面的困难,也扭转了村风村貌,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促进了农民的团结。

2.权责关系

合作社在内部设有全体会员大会——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合作社日常业务及管理的主要组织机构(其内部有理事长1名,理事5名),监事会——合作社的监督机构,保证合作经济的正常进行。此外还有一些职能部门,如种植协会、养殖协会、资金互助会、无公害大米协会,附属组织如文艺队和老年人协会。主要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合作社一方面进行经济建设,如资金互助项目、统购活动;一方面开展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文化统领整个合作社的发展。为此,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坚持每星期四下午到合作社学习,学文化、技术、政策。

3.合作社运行成果

现已有230户参加合作社。无公害大米种植在2004年被选定为“农业部示范项目”,“鑫合”牌商标已由河南省知识产权局代理注册。在“卖大米”事件之后,合作社进行了购米包地的制度创新,实现了城乡的良性互动。现在村内的无公害大米基地已有近1000亩土地的产品被订购。

在南马庄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有五种力量促进了它的发展。这五种力量分别是:1.县、乡、村各级干部;2.知识分子,主要是指致力于促进农村发展的专家、学者,他们是先进文化的领路人,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他们;3.大学生,主要是涉农学生社团,他们无私、热情、充满朝气和活力,是推动农村换空气的最好催化剂;4.村子中的村民,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5.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如濮阳油田退休工程师衡老师,无偿为文艺队当教练,活跃了农村气氛。

(二)中牟县国富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

1.基本情况介绍

中牟县郭庄位于中牟县城南3里处,临近陇海铁路和301国道。2005年4月9日,郑州市农业局组织全市农业系统干部和龙头企业代表共计200 余人参加了河南省农业厅举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班。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批辅导员,建立了市、县两级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们经过调查发现,郭庄村的条件比较优越,便会同村支书郭国富发起成立了中牟县国富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简称郭庄合作社。合作社于2005年10月17日,在中牟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

2.权责关系

与兰考一样,合作社在内部设有全体会员大会——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合作社日常业务及管理的主要组织机构(其内部有理事长1名,理事5名),监事会——合作社的监督制衡机构,保证合作经济的正常运行。但不同的是因社员分布分散,为加强管理和便于开展工作,合作社将社员依乡镇分为四个区。合作社社员的联系加强是通过共同体内的学习进行的,这样一种过程既培养了社员的民主与积极参与意识,也是社员通过互动加强对合作理念的认同,对组织的长远发展有利。

图2

3.合作社运行成果

该合作社现已有社员105户,分布于韩寺、姚家、刘集和郑庵四个乡镇、八个行政村。

2005年9月份,合作社为社员及其他群众(非社员享受优惠,是为了增强合作社的吸引力)赊购农药400瓶,平均每瓶比市场价低0.1元,赊购化肥20吨,每吨比市场低150元~200元;卖出大蒜50吨,价格比同期市场价高200元/吨。

2005年7月至2006年3月,合作社邀请大蒜种植方面有关技术人员作技术培训6次,对农民科技水平的增长具有很大意义。合作社在农资统购统销、技术推广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合作社已注册“国富”牌商标。

郑州市农业局和中牟县农业局不但向郭庄村派驻辅导员,指导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建立定点联系制度,扶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三)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

1.基本情况介绍

合作社发起者许文盛出身农村,曾在濮阳市农业银行工作多年,所以他对农村的资金供求状况非常了解。他发现农村不是缺少致富门路,而是缺少打开门路的资金,于是便产生了创办农民贷款互助合作社的想法。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濮阳市贷款互助合作社(简称濮阳互助社)于2006年7月6日被批准成立,这是一家非营利性贷款机构,属于社团组织。活动地域为濮阳县,业务主管单位是市供销合作社,经营范围涉及引资助农,组织培训农民进行贷款、购销、文化、生产合作活动等,注册资金60万元。

2.权责关系

2006年7月6日注册以来,互助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市、县、乡政府、市供销社等单位的关怀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下,先后完成了:“总社+分社+互助中心”的组织架构。

图3

图3说明,社员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可以审议、制定和修改章程,决定本社的解散或与其他组织的合并、联合等重大事项,可以选举、增补或罢免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审议通过本社理事会、监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等。顾问组对理事会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和监督,保证互助社的方向,积极建议,出谋划策,不干涉理事会对具体事务的决策。理事会是社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并且对社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选举产生理事长,实行一人一票制,理事长为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理事会下辖的各个小组相对独立,分工负责合作社各个方面的发展。

3.合作社运行成果

(1)2006年在许家屯进行了四次团购,给社员带来直接收益45050元,总体收益55600元。

(2)至2007年3月,合作社已吸收社员自主入股67500元,累计发放贷款51万元,累计还贷14万元。

(3)合作社设计了文化建设与科技培训平台,建立了学习制度,开展科技培训活动,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推动农民增收。中国社会科学院一次捐赠科技图书近7600余本,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造林、沼气等多方面。

(4)合作社设计了妇女生产互助组平台,试图把分散的农村家庭组织起来,通过妇女生产互助组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让男劳力常年安心在外地打工。

目前,该合作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小额信贷试验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乡村建设中心合作推动单位,已建成28个分社,项目区分布在9个乡镇的28个行政村。

(四)浚县富贵养鸡合作社

1.基本情况介绍

1996年靳玉贵、靳福叶夫妇建设了4座鸡舍,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该年便有约18户农民向他们学习养殖技术。1997年达到80多户,1998 年增至200多户。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淇县)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希望他们成立一个组织,而靳氏夫妇便是最好的选择;靳氏夫妇为了维护养殖户的利益,也希望成立一个组织。于是在2000年4月5日,成立了浚县养鸡协会。2006年3月15日更名为浚县钜桥镇富贵养鸡合作社。2.权责关系

社员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可以审议、制定和修改章程,决定本社的解散或与其他组织的合并、联合等重大事项,可以选举、增补或罢免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审议通过本社理事会、监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等。理事会——合作社日常业务及管理的主要组织机构,监事会——合作社的监督制衡机构,保证合作经济的正常进行。技术服务队负责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并做好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积极开发、引进试验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饲料运输队要求将饲料及时准确地运送到社员家中。防疫队负责做好各阶段的防疫工作。抓鸡队负责抓鸡,并积极向社员宣传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抓鸡要求,做到最低程度地减少损失。

图4

3.公司、合作社和社员之间的关系

图5

公司不直接与农户发生关系,而是通过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各种联系(合作社与公司、社员分别签有合同)。农户只需将鸡苗款交与合作社即可,押金、药费由合作社垫付。合作社办公室存有社员接鸡苗的时间和数量,他们按照生长期和采食量派运输队给社员运送饲料。在出现重大疫情时,由合作社组织统一防疫并治疗。成鸡出栏时,农户通知合作社、公司饲养鸡调度处和抓鸡队。社员和合作社负责人随运输车前往大用公司屠宰场。公司按照合同的相关规定制定收购价。整个过程不发生现金交易,只需填写提货单。

结算由两个系统组成,合作社与大用的结算系统和合作社与社员的结算系统。一般情况下,以成鸡出栏之日算起,一个月后,合作社与社员将所有帐款结清。如果,农户出现紧急情况,急需用款,可提前结清。若有违约状况,双方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由淇县人民法院裁定。

4.合作社运行成果

合作社现已成为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农户,集生产、供应、销售于一体的农民专业经济组织。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流动资产500万元,会员 520户,其中年出栏30万只的标准化肉鸡场32个,年出栏1万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419户。2005年为龙头企业提供标准商品用鸡150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2.57亿元,利润2000万元。合作社被确定为2005年农业部示范项目示范单位。

二、基于个案的对比分析

(一)从组建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分析

1.郭庄合作社体现了政府主导

该合作社的发展首先依赖于郑州市相关部门在发展合作社问题上的相对一致的看法。该类型下政府是一种积极的服务者角色,通过对合作社成立过程的考察可以发现:以政府为主导推进合作社建设的过程具有速度快、覆盖面广、推进力量强大、资源整合能力强等特点,这是该类型的优势;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迫于外部的权威压力,村民会表现出“假意认同”,使合作意识难以在更高层次上得到传播,进一步会成为合作社以后发展的障碍。关于这一点郭庄合作社的理事长郭国富说“有的村民就是凑热闹,看别人加入了,自己也就加入了。他们很快就退出了,政府的宣传对他们影响很大”。

2.南马庄合作社体现了学者驱动

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乡村建设学者的指导,他们倡导以文艺合作为突破口,首先要使合作的思想得到村民的认同。其次,优良的组织结构设计与系统完整的组织制度是其优势所在。但因发展初期难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合作社对社员的吸引力较弱,缺少激励手段。

3.濮阳互助社体现了农民自发

合作社的发展带有更强的“草根性”,农民精英对合作社发展的推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合作社生发于村庄内部,而且有同村的人倡导,村民对合作社有较高的关注度。对村内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挖掘是该合作社的一大特色,这不仅是新农村、新农民的客观要求,也是以村子自有人才实现农村发展的必要途径。

4.浚县富贵养鸡合作社体现了企业主导

组织的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村内精英与企业组织的结合,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经验使其在合作社的发展中成为主导力量。合同式的利益约束机制使社员与企业在各自领域都追求最优,并明确了彼此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从合作内容分析

在这里我们将四个合作社归为两类,即单一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性合作社。郭庄合作社和富贵合作社属于前者,而南马庄经济合作社和濮阳贷款互助社属于后者。通过现实材料可以发现一种倾向:在接近城市消费市场或是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内存在更多的是单一性专业合作社即合作社围绕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开展活动。这类合作社的目标是为市场提供农产品,因而在地理位置上它们都接近城市或消费市场。此外市场的需求也使得专业化生产要有较多的智力和物力投入,而这些在经济基础好的地区才能实现。而相反,一些农村因经济基础差、地理位置欠佳而选择发展综合性合作社。综合性合作社虽不具备明显的经济优势,但在维护村庄稳定、提供部分村内公共物品、活跃乡村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如文艺队的存在改变了农村的传统的休闲方式、传递了健康的乡村风气;老年人协会不仅充当了村内矛盾、纠纷的调解者,也通过集体活动实现了老有所乐与老有所学。从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的内在逻辑看,综合性合作社应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合作社最终要在经济、服务、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从权责关系分析

通过四个合作社的组织结构设计,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共同的一些结构即全体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职能部门。全体社员大会因其规模和组织成本只能是重大事件的决策机构,如修改章程、决定合作社的解散或变更、合作社重大庆典等活动。理事会是合作社的日常工作负责机构,理事长由理事会产生并对其负责。理事会既是管理者又具有服务者的角色。监事会是用来监督和督促理事会工作的,但事实上因与理事会组织内地位的差异和信息的不对称,监督并不容易实现。合作社作为一种民间性组织,成员行为的规范主要依据习惯、自我约束等方式来进行。同样对组织结构来说,合作社的设计必须具备可行和简洁的特点,以保证组织功能和效率的实现。合作社的组织结构设计多为二级或是三级的扁平式结构,层级较少,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反馈和社员之间的交流,对合作社的效率和灵活性极有帮助。

(四)从合作社建设与政府职能分析

政府的支持是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从郭庄合作社的发展可知,以农业局为主导的农业行政部门积极作为,不但依法实现了对合作社的管理,还变以往的指令性工作方式为大力扶持、引导合作社发展,派驻辅导员,发挥服务职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过程是合作社与政府互动的过程,合作社的发展与壮大一方面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是也促使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是政府农村经济管理、公共技术服务、优良农作物引入和推广等职能转变的过程。相反,在濮阳市贷款互助合作社初期未得到政府支持时发展缓慢,而在得到政府支持后就呈现了迅速发展的态势。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作为转变政府职能路径探索之一的农民合作组织也显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关于模式创新的思考

(一)四点认识与四方面结论

通过对河南省7市当中9县(区)的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个案的实地调查,笔者得到以下认识:(1)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多种发展类型,发展规模差异较大;(2)大部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刚起步,带动能力弱,经济效益低,对社员的吸引力不够;(3)合作社面临多方面的困难,主要表现为思想认识、资金、人才和内部管理等几个问题,但是只要政策到位、措施得当加上各方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4)不同的地方,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了不同的路径选择,且各具特色和现实价值,因此相关部门在指导合作社的过程中要遵循把握规律、个别指导的原则。基于本文以上的对四种合作社模式的对比分析和思考,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四方面的结论:

首先,合作社的发展过程可以有不同的主导力量,在材料中我们主要体现了政府、学者、企业、农民四种主导力量。政府主导的情况下,合作社发展迅速,相关的配套措施较为齐全,制度建设较为完备,但是也存在会强化社员对政府的依赖思想,对合作社的认同度低等不足;学者主导的情况下,开展文化建设,社员对合作社的认同度较高,在组织设计上具备更多的 科学性,对社员的宣传效果较好,但是它的不足在于由于缺乏外部经济力量有力的支持,合作社经济效益较低,对社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农民自发的情况下,由于合作社产生在村内,乡土社会的熟人性质决定了合作社内的社员必然是相互熟知的,这利于合作社的领导选拔和组织管理,有力于监督的进行,但由于农民在技术、文化知识、管理等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因而合作社仅仅依靠农民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但农民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变更的;企业主导的情况下,合作社可以通过企业直接进入市场,节省市场交易费用,可以学习企业较为成熟的经济理念和管理方法,从而服务于自身的发展,但是由于合作社在初期并不能成为与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合作社要注意保护社员的利益,要维护组织的利益,要避免企业对合作社的变相压榨。

其次,合作社开展的主要工作或是合作社的发展起点主要由合作社所在地的经济地理位置和村子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正如我们在案例中看到的兰考、濮阳的农民上实际上选择了综合发展的路径,除经济建设外还有文化建设、社区关怀等内容,而郑州、鹤壁两地的合作社多是专业生产性合作社,因为他们靠近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村内经济发展较好,为专业化生产提供了许多条件。因此,合作社的发展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经济和地理位置等多个因素来考虑,政府对合作社的指导要结合地方特色和村庄实际。

再次,合作社的组织结构要尽量简化,制度设计要体现人性化特征。合作社内部的权责关系是组织结构设计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合作社性质的体现。作为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性组织,合作社的结构设计不能过于复杂,在制度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传统和习惯,以可行性为标准。合作社要能够有力地协调社员之间的利益冲突,要在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下完成调解和利益达成。

最后,合作社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在资金、注册、税收和知识培训方面提供服务,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尽量减少行政性干预。合作社的发展要发挥政府宣传者、推进者、资源协调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角色,同时合作社也为政府职能服务提供了载体,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途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创新

基于本文中对河南省原有四种合作社模式的对比分析,笔者拟丛四个方面对合作社进行模式创新。

1、在合作社的发起成立阶段,要采用兰考的文艺队方式进行宣传,这样既有成本低的优势,又使社员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合作社并接受合作的思想。

2、在合作社成立之后,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的进一步指导,政府角色的扮演要采用郑州模式。要建立辅导组与合作社的长期联系制度,要定期到合作社了解情况并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政府要做到指导而不领导,参与而不干预,扮演好服务的角色。

3、在合作社资金面临困难时,要采用濮阳模式。将农民的资金互助与国家的小额信贷结合起来,将政府扶持资金与民间闲余资金结合起来。

4、在合作社产品的市场营销手段方面,要采用鹤壁浚县模式,建立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友好关系,或是采用定单农业模式,要保证合作社的产品有安全的销售市场,降低社员的风险成本。

5、在合作社的结构设计上,要采用三级扁平式组织结构即全体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职能部门(如种植组、养殖组等),社员要定期学习,理 8 事会要定期向社员汇报工作。监事会要做好监督和促进工作,要与社员一起为组织发展提供监督制度保障。

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规模集成、信息整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谈判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维护了农民的各项权益,推进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府正确认识、客观判断、科学决策、依法推动的基础上,在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关注和参与下,通过农民发挥主体作用,一定会迎来发展的明媚春天。

下载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发展问题研究——遵化支行 李振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发展问题研究——遵化支行 李振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报导

    荆州分局马山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了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致富增收。今年马山工商所在工作中着重加强了......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

    强化扶持 深化服务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区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加快培育一批、努......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

    创新发展思路谋求合作共赢——在太湖县祥和禽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揭牌仪式上的讲话2010年9月26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广大社员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安徽兴......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系列报道之一: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我市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围绕优势产业,组建一批;规范运行机制,提高一批;引导协会转型,改造一批;开展试点示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本站推荐)

    为推动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实施好个私经济“扩量提质”助推发展工程,**市工商局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活动,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现将我市农民......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我们首先欢迎市农林局各位领导来我县指导工作,现就我县的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随后国务院又颁发了《农民专业合......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问题与趋势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问题与趋势 杜吟棠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合作社具有独到优势,能够发挥政府和龙头......

    广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点和主要问题

    广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点和主要问题 信息来源:《南方农村》2013年第1期发布时间:2013/09/04 【摘 要】总结了广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