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农工作成绩经验
“三农”工作成绩、经验及建议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农”工作成绩: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经历了改革突破、迈向市场化、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四个阶段。30年间,在党的领导下,农村改革和建设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农产品产量改变了长期短缺的状况,呈现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新格局,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逐步推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农业和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教育、卫生、体育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民主程度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社会正进入建设新农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一)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随着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各种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大幅度增加,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农业生产不仅在数量上有突破而且在质量上有飞跃,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近年,通过加大农业“五新”技术推广,通过高产、优质、节本、增效的实用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粮食单产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推进重点特色农产品品种结构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比较效益高的名特优新产品,农村农特产品等的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畜牧业持续快速增长,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二)农村市场体系全面建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一个由农产品和乡镇工业品市场、农村生产资料市场、农村土地经营权(产权)转流市场、农村劳动力市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科技信息市场等构成的,与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农村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农村商品和要素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市场机制在决定农村商品要素价格和调节供求方面的作用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市场在农村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农村市场体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从偏重于抓种植业,变为注重农、林、牧、渔、副业全面发展;从偏重于抓耕地经营,变为注重山、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从偏重于抓农业生产,变为注重农村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地发挥区域优势,培育形成了一批有规模、有实力、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扭转了单纯抓粮食的生产格局,经济作物并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生产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持续增加,转移范围不断扩大,就业行业日趋增多,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农业现代化逐步推进。用现代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改进传统农业,使资源配置、生产工具、生产效益、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水利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引导经济作物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向机械化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促进了农机化全面进步。
(五)农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更加方便。新农村建设、通乡油路、村村通、通达工程等使农村居住、交通条件全面改善。农村电改、人畜饮水工程、农村信息化工程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农村义务教育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政府办”的目标。从2007年开始,全国各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农村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面展开,农村卫生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人员增多。有线电视全面覆盖,文体场所建设普及。全面推行村委会主任直选,村务公开,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二、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农”工作的经验:
农村改革发展迄今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光辉历程,其中经历了农业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农村基层政府机构改革、农村供销合作社和金融体制改革、粮食流通、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30年的农村改革举世瞩目,成就斐然,30年的农村改革发展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一)始终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三农”工作取得成绩的根本。全面推进农村工作,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政治组织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亿万农民这个最分散的群体有力地组织起来,为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而英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我们的一个传统,也是一个优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三农”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根本就在于我们有一个光荣、正确的党,在于我们的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在于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的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政策。改革开放30年,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包括数个中央全会文件和中央分别在改革初期(1982年到1986年)和新世纪初(2004年到2008年)发出10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央农村工作文件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成为引领农村全面工作的旗帜。我们的党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大力推行党风廉政建设,推行党内民主,党务公开,加强全党的理论领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障了“三农”工作政策文件的有力执行。30年来的农村巨变,根本的原因是党在农村的政策对头。农村和农业工作开创了新局面,核心是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稳定连续,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二)始终坚持依靠党员、群众,是“三农”工作取得成绩的关键。坚持尊重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首创精神和根本意愿,是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一贯路线,也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农村改革开放的历史事实反复证明,只有坚持尊重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首创精神和根本意愿,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保障和促进农村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把尊重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首创精神和根本意愿作为制定农村改革发展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前提,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和继续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又一宝贵经验。3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强基固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农村党的“五个基本”建设,党员中心户等党建活动,使党员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主力军。通过普法教育、人才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坚持尊重农民利益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切实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民成为了改革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和践行者,并通过他们的劳动,实现了农村的飞跃发展。
(三)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三农”工作取得成绩的思想保障。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某种猜想或假说,其中必然潜藏着错误,即使它能够暂时逃避实践的检验,但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的,从而遭到实践的反驳或“证伪”。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才能避免犯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错误,才能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30年来,党中央注重调研,重大课题先行试点,坚持实事求是不冒进,确保了农村改革发展的稳步推进。
(四)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是“三农”工作取得成绩的动力。30年前,我们党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发展的辉煌历程,就是党领导广大农民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改革、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30年来,党对农民改革创新热情给予的支持和保护。破除条条框框,为农民改革创新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引导农民的改革创新,并加以总结提高,推广运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建议:
站在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起点,面对农村工作新的形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有几点建议:
(一)必须缩小城乡差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城乡二元结构”势必造成一个城乡断裂、城乡差别逐渐增大的社会。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限制了农村人口流动,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壁垒,事实上是将城乡两部分居民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不利稳定。城乡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不公平。目前国家每年为城镇居民提供上千亿元的各类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失业、救济、补助等),而农民生老病死伤残几乎没有任何保障,教育和公共设施的投入,城乡差别巨大。要全面改革户籍制度,全面推行中心村、小城镇建设,集中农村人口,同时提供城乡一致的医疗、教育公益设施。
(二)必须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收入问题。要长期持续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基本途径是减少农民。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有两个途径,一是减少农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二是扩大土地产出效益,实施土地规模经营,集中管理,机械化作业。
(三)必须切实解决农村难点热点问题。一是农民需求保障问题:包括增收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生活保障难、住房难、打官司难等,反映了农民在生存、发展、维权等方面的诉求与困境,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难问题。
二是农业产业发展问题:包括农产品价低卖难、耕地保护、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农业融资难等问题,体现了农业虽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但作为国民经济行业中一个最不赚钱的产业发展困难重重,弱势地位突显。三是农村基层治理问题:包括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镇村两级公共负债高企、村级债务化解、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来源困境等经济问题;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多,党员发展难,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落后、农村管理松散、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基层治理难等涉及农村基层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问题;农村环境保护、农民信仰危机、小农思想、历史遗留问题和利益矛盾突出等社会问题。
(四)必须完善农村各项扶持政策。一是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要增加扶持力度,二是要完善扶持资金的使用机制,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到点子上,见出实效。
第二篇:主要工作成绩
主要工作成绩
(一)领导重视。院方高度重视卫生院放射诊疗规范化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工作目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组建了工作专班,明确了目标任务,统一制作了工作指示灯、警示标识牌和各项管理制度,添置了个人防护用品,档案管理规范,放射诊疗规范化管理工作较为平衡。
(二)措施得力。我院结合实际,注重监督检查与技术指导相结合,严格评审标准,放射诊疗许可和校验、日常卫生监督不断规范。能够较好地贯彻实施现行放射诊疗管理法律法规,在规范放射诊疗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成效明显。
(三)管理规范。多措并举促进放射诊疗规范化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加强内涵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放射防护领导小组,明确了管理科室和岗位职责,加强了放射诊疗质量管理,放射诊疗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科室布局合理,机房面积达标,门窗符合防护要求,安装有机械通风设施,个人防护用品配备较齐,放射工作人员定期参加了职业健康体检、防护知识培训和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卫生防护档案较健全完整,落实了“七个统一”,有效保障了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
第三篇:主要工作成绩
主要工作成绩
1、十佳歌唱比赛负责协助布场和撤场2、4月2日接待明道大学和海洋技术学院的同学 3、4月24日校庆最正式的一次彩排,负责布场和清场4、4月25日中午12:30协助从西区活动中心搬运阅览桌、椅子等到羽毛球馆,之后具体给羽毛球馆划分为3个区域,晚上的时候和校办老师确定校庆当天具体需要做什么。5、4月26号负责羽毛球场场地的清洁
6、协助校庆晚会的布场和撤场7、4月底开始开展“爱心宿舍”活动
第四篇:工作成绩
在嘉兴市建委和政府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届同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全公司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国家对建筑行业的统一要求和公司全年的工作部署,紧跟国家建筑行业不断改革的新形势,公司经营班子继续团结和带领全体员工,以“增创优势,曾产增收,稳健管理,稳步发展”为主题工作目标,全体员工发扬开拓,务实、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和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使公司业务、经营、效益稳健上升,较好的完成了給各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保持了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一、回顾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成绩
(一)、2011年公司全年鉴定工程项目合同共83个,其中数嘉兴旺迪家具有限公司厂房及配套用房工程,建筑面积50393.92平方米,合同造价;BT工程项目建筑面积,合同造价;兴汇商贸综合项目工程建筑面积,合同造价,其中旺迪家具有限公司产房及配套用房工程和BT项目合计合同造价产值为,兴汇项目确保在春节前完成桩基部分,顺利完成了工作计划目标。
(二)、加强安全质量管理,确保在建筑安全质量双向达标。
几年来公司把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列入公司管理的中心工作,对所有在建工程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分管责任制和业务部门职能制的管理方式,上下联动,层层把关,全方位落实在建工程项目的安全,夜以继日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所有在建工程项目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确保了在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实现了安全质量管理目标。
(三)、完善工程项目检查管理手段,增强工程项目的管理时效性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法规,在完善手段和过程上下功夫,利用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抽检,巡检对在检项目定期大检查的方法,增强在建工程项目的检管力度,确保在建项目顺利进行,有力的促进了工程项目现场管理工作。
(四)、增强了队伍建设和基础建设管理,公司成立以来公司加强企业队伍建设和基础建设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就的工作,确保公司机构的正常运转,为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一是加强了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提高了业务管理水平;二是根据建设主管部门的要求,适时完成了各种证件的年检工作任务;三是完成了企业动态考核任务;四是完成了各类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任务,全年培训人员达30多人次,完成了新增技术员和各类人员的申报,考核及评审任务;五是及时完成各种统计报表工作任务;六是不断完善了各种管理规章制度。
(五)、加强行政、后勤、财务、安全管理工作
创立以来公司的行政、后勤、财务和安全管理工作成绩也是较好的,保障了公司的正常运转,为公司人员服务做了大量工作,财务在做好正常的财务管理的同时,还完成了各级管理部门的税务稽查工作。
二、工作特点和措施
(一)、为完成工作任务和责任目标,着力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意识:
1、增强企业意识;一是树立企业的政治意识、行业意识和社会意识。为行业争光,为社会服务,他行业信誉和社会效益。二是树立法规意识,按法规办事。三是要树立关爱企业意识,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尽职尽责,多做贡献。
2、增强发展意识: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只有发展才能提高抗拒企业风险的能力;只有发展才能实现把公司做大做强;只有发展才能保证企业稳定、和谐。
3、增强责任意识;责任是胜利的基础。加强公司责任意识管理的重点是:一是要加强业务管理分工部门的职能作用;二是要加强和发挥个人岗位责任制的作用;三是要加强和发挥团队作用,做到职能明确,岗位明确,责任明确为完成部门的工作任务尽责,为完成本职工作尽责。
4、增强管理意识;管理工作是个系统工程,管理出效益。从目前的管理工作现状看,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从公司目前的管理工作现状看,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管理的思想认识,提高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二是加强落实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令行禁止,雷厉风行,遵纪守法。三是工作计划周密,办事不拖,请示汇报及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公司的全面发展建设。四是要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确保每个项目顺利进行完成。五是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按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把公司财务工作做好。严格执行工程项目独立核算制度。严格落实好月报、委报、半年和年报工作。六是加强工作作风管理。立足本职,求真务实,团结奋斗,部错办,不漏办一件事,使公司的工作事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
(二)、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整体管理效能
主要体现在“三个到位”:一是组织健全,领导到位;二是职责明确、工作到位;三是服务及时,职责到位。
(三)加强与业务合作单位的关系协调,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加强与工作协调,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工作关系是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环节。不断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联系、妥善处理工作关系和业务关系,既坚持原则又注重关系协调。
三、2011年,团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围绕本院中心工作,将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作为着力点,注重思想教育、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积极投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提高工作质效,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共青团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围绕公司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企业特色,强化思想引领。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大力开展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文化活动,为和谐公司建设注入活力。团组织开展了团员员工素质拓展训练、参观,旅游等形式多样,小型分散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团员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团员员工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身体素质,陶冶了团员情操,丰富了企业文化。
(二)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团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
团支部建设是团委各项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团支部是否为一个政治坚定、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作用显著的坚强集体,关系到全院广大团员青年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团委凝聚力、战斗力的发挥。近年来,团委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逐步推进团支部建设,巩固、完善基层组织体系,扩大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
(三)表彰先进,激励团员青年的工作热情
在团工作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评优模式,在团员青年中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发挥先进集体与个人的导向、示范作用,提高团员争优、创优的自觉性和进取心,有助于形成干实事、求实效、勇于创新的新风气。
在今后公司将改进不足,全面做好各项的工作,努力发展,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为持续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推动太钢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再创共青团事业的新辉煌。
第五篇:邮政局服务三农思路与经验材料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围绕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关键是如何建立让农民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农业税全面取消,身处农村前沿阵地的县乡也即将换届,县乡机关和干部的职能又如何转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当前农民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就业、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利不平等,“信息贫困”、办证难、办事难、应用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难等已成为农民迈向小康的“拦路虎”。有的群众办事是楼上楼下跑,门挨个儿敲,人逐个儿找,甚至托关系找熟人;有的由于地处偏僻,到县城办事跑一趟不行,要跑二趟、三趟;有的想购买新品种,又缺乏技术指导;外出务工农民乘坐火车时因为不能像城里人一样提前预订车票,经常买黑市票、高价票,一张票多花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有时买到假票还耽误了行程……。对办事顺利的渴望,对社会服务公平的期盼,已成为农民群众的强烈呼声。而现有涉农单位服务“三农”的职能大都是分散的,条块分割,如何把这些服务“三农”的职能整合起来,变分散、单打一为集中统一、全方位的服务,如何把邮政部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服务“三农”的网络优势与党委、政府协调各方的职能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所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迫切要求围绕“三农”,找准职能部门服务“三农”与农民群众现实要求的最佳结合点,创建出一种服务“三农”新模式。为此,近年来,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托邮政,依靠组织推动,整合县直涉农部门和乡镇站所服务“三农”的职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建立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通过便民网络,面向“三农”提供办证、公共服务、农资配送等服务,形成了一种新的服务“三农”模式,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欢迎,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依托邮政,整合资源,构建“三级”便民网络彭泽县“三级”便民网络是在邮政部门现有农资配送服务的基础上,加载服务项目,整合县直涉农部门、乡镇站所服务“三农”职能,增设办证、公共服务等窗口,实行“一站式”为农民群众提供代办各类证件、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调处民事纠纷、发布劳务信息、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配送良种、生资,代办代缴各类收费等服务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自2004年以来,全县已建立县“三农”服务中心1个,乡镇“三农”服务站16个,村及村落社区“三农”服务点163个。各服务窗口共代办各类审批事项23769件,办结23436件,办结率达98.5%,代办和速递身份证、计生准生证、流动人口管理证、农村个人建房用地许可证等6800多件,接待各类信访、调解各类民事纠纷692起,传递务工就业信息5200余条,订送火车票13800多张,配送优质生资65吨,良种近20万公斤,举办各类农技讲座260余场(次),直接或间接为农民群众带来经济效益近千万元。一是依托县邮政局农资连锁配送服务中心和服务大厅,设立县“三农”便民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现代邮政历史悠久、在群众心中已形成的良好品牌优势,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开展农资营销和配送的职能优势和快捷、方便、安全的递送优势,整合县直涉农办证、收费、信息服务职能,纳入县便民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并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按照确定的身份证、户口登记及变更、计生准生证、流动人口管理证、农村个人建房土地证、残疾证等的代办与专递,火车票、良种、生资及日化用品的代购与专递,水电费、电话费、手机费代收代缴,劳务就业信息、农业科技信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知识咨询等36个服务项目,设立代办、代购、代收代缴、专递、信息咨询等5个窗口,投资5万余元为中心配备了3部电话、3台电脑、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完善了中心服务功能。二是依托乡镇邮政所和乡镇机关闲置的房子,设立“三农”便民服务站。整合县直涉农部门垂直管理的乡镇站所职能,在县“三农”便民服务中心代办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设群众来信来访接待、民事纠纷调处、涉农政策法规咨询、农机维修联系服务等项目,设立公安、计生、民政、土管、信访、农机和农技服务等窗口,增强“三农”便民服务站功能。采取多方筹资的办法,共投入32万余元,为乡镇便民服务站配备了电脑、电视机、VCD等设施,抽调乡镇站所党员干部集中办公,并成立党员便民服务小分队,形成承上启下的便民通道。三是利用村落社区或村党员干部家中闲置的房子设立“三农”便民服务点。为服务点配置了邮箱、橱柜、宣传资料等基础设施和资料,聘请村党员干部、老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便民服务联络代办员。在职能界定上,县便民服务中心负责指导监督各基层站、点开展工作,制定工作制度,开展业务技能培训,组织农技知识和新良种推广技术培训等,集中办理基层站、点送达的各类服务项目并将已办理的项目分送到各基层站。乡镇便民服务站负责上传下达,集中办理可办的各类服务项目,并将已办理项目由党员小分队送达辖区便民服务点。村级便民服务点负责代办各类服务项目,发布信息资料等,并将已办理项目送达群众手中。在办事程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