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论文

时间:2019-05-12 18:5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农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农论文》。

第一篇:三农论文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三农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但有中国特有的客观实际。“三农问题 ”是三农的各个方面的弱质性带来的,有其质的、历史的、社会的深刻原因;解决“三农问题”要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入手,对宏观政治体制、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派遣大批“小康工作队”与广大农民“三同”,在实践中探讨、创造、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任何工业化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问题的突出性主要是中国人口基数大,解决起来规模大;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单方面独进,“三农问题”积攒的时间长,解决起来难度大;新中国建国50年,许多城市政策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比较效益短时间内凸显,解决起来更加复杂罢了。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农村问题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农民问题可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有以下几点:

一、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

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五、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三农问题的危害主要有:影响社会稳定;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

在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了一大步。

文中提到:

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在2012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对策有:

一、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狠抓“菜篮子"产品供给;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

二、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

三、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四、加强教育科技培训

(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

五、改善设施装备条件(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搞好生态建设。)

六、提高市场流通效率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

这是中央第九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次着重对农业科技的促进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方针。

第一,文件把农业科技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可以说是在从根本问题上去解决三农问题,既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兼顾了当前长远,又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三农“政策体系。

第二,在政策设计上,明确“三大指向”强农惠农富农。这一次一号文件从“支农”提升到“强农惠农富农”,这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针的细化实化,是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赋予农民生活的精炼表述和精辟概括。

第三,在农业科技定位上,界定“三是三性”。文件强调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在农业科技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财政承担主要责任的基本政策取向。第四,在总体思路上,提出“三强三保” 文件表述:缭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固,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合力增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掩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固。虽然过去十年农业科技进步明显,成为促成中国农业八连增的重要原因,但是中国农业科技程度仍然是全面滞后的。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附于科技的进步,但现在中国给予农业科技方面的支撑仍不够多,这既包含研发,更包含农业技巧的推广。

第五,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进步。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光辉的成绩,但我们也苏醒地认识到,与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请求相比,与国际先进程度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突出表现在“三个不足” 是创新成果供给不足、农技推广服务不足、农业人才总量不足。

这些政策无疑对于三农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相信在新的一年,农业在党的领导下能取得更为显著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发展,也就促进了农民收入,改变了农民贫穷的现状,从根本上进一步去解决三农问题。

第二篇:服务三农论文

浅谈如何在“服务三农”上做足文章

邮政物流业务经过五年的发展,邮政分销配送业务已经发展成为邮政新的主营业务,并逐步进入到管理规范化、业务规模化、形象统一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项业务的开展,不但实现了邮政自我良性发展,客观上也为改善和提升农民生产生活质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广农业技术、净化农村流通市场,进而现代流通业的发展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它是邮政服务地主经济建设的最直接体现。

伴随着邮政物流分销业务的发展,邮政农村支局所的经营状况也得到了有效地改善,这为稳定基层职工队伍、确保邮政普遍服务水平、做强县域邮政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发展物流业务仍是服务三农工作中的重点。

要实现邮政分销配送业务的跨越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立足服务县域经济,要把促进贸工农、产供销的密切配合作为服务的重点,把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基本要求,进一步打造全新的“绿色通道”,完善邮政分销配送平台,努力转变发展和服务模式,进一步深化产品服务内涵,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邮政分销配送业务,要紧密结合地方特色经济,做出本地特色,增强分销配送业务品牌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影响力,巩固并扩大分销配送业务服务市场。二是要继续深化试验田样本宣传,逐步做到“村村有示范田”,先示范后推广,以实际效果赢得农民对产品的信任,扩大邮政分销农资产品的使用范围,扩大邮政物流分销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而且,随着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

作的逐步深入,由于生产需要,农民对农资品的需求量、需求种类以及农业产品数量都会有大幅度的增长。就肇东市来说,2008年,全市的玉米种植面积达220万亩、无公害作物45万亩以及中草药、林果、蔬菜等特色作物40万亩,种植面积分别较去年增长了6.25%,3.24%,2.35%。而邮政拥有“配送+分销”的连锁式的物流配送网络,有常年和农民打交道的乡邮员、三农服务站和烟草配送点,十分了解农民需要什么样的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农资品。而且,通过近年来邮政物流业务在农村市场中的发展,使邮政分销的农资产品的质量、使用功效以及在服务三农方面的各项举措都在当地农民当中得到了认可,另外,邮政的乡邮员和三农服务站人员均经过农技师的系统培训,掌握了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对农民科学种植等方面可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三是要加强农村邮政服务网络的建设。网络资源是邮政对外服务、开发市场的重要优势。要着手加强以农村邮政局所为支撑,以邮政“三农”服务站为基点的农村邮政服务网络的建设,扩大农村邮政的服务范围。在“三农”服务站点的建设上,要综合考虑人口、消费需求、交通及农民购买习惯等因素,按照“一村一站、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坚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统一服务、统一产品、统一价格、统一配货渠道”的六统一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分批建设。加大对现有站点的规范和调整力度,对一些市场开发能力弱,销售规模小站点,要坚决撤并,确保所有站点都能够保持最佳运行状态,对业务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三农”服务站要在发挥物流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搭载其他邮政业务,逐步将邮政“三农”服务站发展成为能够办理综合邮政业务的村级邮政机构。能够根据现代农民生活、生产方面发生的变化,提供多方面的用邮服务,在为农民提供便利的同时,实现增加邮政的收入。

第三篇:三农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的实践调查报告论文

——谢艳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

关键词:三农政策国民经济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对三农政策在部分农村中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调查采用了问卷的形式,共设置了10道题,其中有8道选择题,2道简答。问卷共发出100份,回收了89份,回收率为89%,而有效问卷有77份。就问卷中的四道选择题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的四道选择题为:1.你对三农问题是否关注?A.是B.否2.三农指的是哪几个方面?A.农业 B.农田 C.农村 D.农民3.你对三农政策知识的获得来源于:A.电视 B.广播

C.报纸 D.听说4.你认为三农政策的制定对农民来说: A.有帮助

B.没有帮助 C.不知道对以上四道选择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第2题是有固定答案的,而其他3道题是反映个人意见的,没有固定答案。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有26份选择了正确答案,正确率为33.77%;而对于第1题有54份问卷选的是B答案,这就意味着有70.13%的农民对党中央制定的政策还并不是十分关注;对于第3题有49份选的是D答案,就是说63.64%的农民是听说的,而不是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去关注去搜集有关的政策信息.对于第4题,有42份选的是不知道,比重为54.55%,更加体现了农民对政策意识的淡化。尽管这只是部分地区的个别反映,但却是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是我国农业落后,农民增收困难的真实反映,有此我们可以推及全国的农业现状。

调查表明:我国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程度是非常低的,这也说明我国政府结构在农业政策的实施推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充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农民自身素质普遍偏低,他们一般不会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关注政府的政策,在政府制定政策后,没有做到有力的宣传,使得政策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最终导致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二、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农民收入低,而且增加收入的途径有限,致使农民增加收入极其困难,使得农民在扩充自己知识,了解国家政策的投入非常低,所以对国家的政策关注程度自然不高.而

城乡差距的扩大更衬托出农民的贫穷与落后,使农民收入表现相对低。

三、农民思想禁锢,小农意识仍然根深蒂固,进一步制约了农民积极创新,开展新事业的思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13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教育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农村现代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国家不断增加的补贴,农民已经由最初的惊喜变麻木,他们在慢慢觉醒,感觉到了在人为的市场运作中自己的利益受到的侵犯不仅仅是一点点补贴所能弥补的了的,所以认为种地不划算,不愿意种地的思想又重新出现,而且有越来越强烈的趋势!

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政策被一些地区政府扭曲,变成了损害农民利益的手段.当然,三农毕竟已受国家重视了,而且力度越来越大,以上那些都是改革过程中需要慢慢解决的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三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三农”的根本问题是农业现代化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在推进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推进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尽

快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迫在眉睫的紧要任务。对此我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的竞争意识,增强农民的就业后劲。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何培养大批安心在农村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

二、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进行创新,积极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断推进农业土地制度创新,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建立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主导产业。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级财政要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可给予财政贴息。对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培训、营销服务,以及研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基地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等,可给予财政补助。创造条件,完善农产品加工的增值税政策。对新办的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

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转变思想意识、观念,解放思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更加注重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倾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倾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今后在支农补农的政策上既要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又要进一步扩大范围,加大力度,增强政策的“边际效应”,实现农民的增富减贫。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必须抓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要素,切实保护好耕地,积极引导农民理性种粮,引导农民建立销售协会等中介组织,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开拓国际市场,避免粮食市场出现新的大起大落,影响农民增收。

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大农业税免征减征力度。第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不要一门心思地尽想着往城里送,还应该立足农业和农村,尽量将农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农民不需要进城,在农村就可以发家致富,所谓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应该是一个相对的、变化的概念。相对现在农业还很落后萧条的情况,九亿农民当然是太多了,但假如我们把农业的本职工作做好了,这个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富余”是不是会少余一些呢?第二,加快速度,加大范围,重点向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并警惕农民负担以各种隐蔽的形式反弹;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将提高补贴水平,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将大幅度增加;对农村教育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也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五、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要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不仅要做好农村内部改革的文章,而且要做好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文章。从农业农村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来看,主要是“三个不协调”,一是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二是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三是资源与国民收入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协调。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都发生很大变化。

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出一片新天地。

第四篇:“三农”政策论文

中国“三农”政策与农村发展

[摘要]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会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当前农民收入增长停滞,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三农”问题引起各方重视。农业科技与三农密不可分,农业科技供给与需求脱节,是造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根本原因。的十六大就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把“三农”问题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无疑是正确的、必须的。

[关键词]三农政策;农村发展;农业科技成果;

我国的“三农”问题由来已久,这一问题背后隐藏的矛盾主要有两个:一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二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这两大矛盾的解决,主要依赖于结合国家三农政策,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开启以来,给我国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实践中出现了片面追求产业化的经营形式,忽视了农业产业链科技含量的提升,没有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农业产业中的动力作用,农产品生产主要依靠日益紧张的自然资源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一、我国农业生产现状

1、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在中国家庭承包制度下,以农户作为生产单位,各自在所承包的土地上进行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

2、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据统计,目前全国常年流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5000—6000万人,其中跨省流动的达2000万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给非农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其产能得以释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向非

农产业,也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大都是就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而留守农村的是文化程度偏低的老人、妇女、儿童,从而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业生产的粗放经营,造成了农业产出的下降。

3、出现农地撂荒弃耕现象。中国耕地撂荒现象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到本世纪初农地撂荒弃耕现象出现严重化趋势。出现农地撂荒弃耕现象主要原因是与城镇居民收入横向比较,农业效益过低,“农民增产不增收”,有些农民宁愿举家外出捡破烂,也不愿意在家种田,导致农地撂荒。

4、国家的三农政策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增加农村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三农”工作既然是重中之重,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应充分体现出来。但过去的实际情况是,无论国家还是地方财政对农村一块的投入,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比重太小。

三、调整征地政策提高三农政策标准

现行的征地补偿政策,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虽然作过较大幅度调整,但还不完全体现市场经济的内涵,尤其不能体现土地的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造成集体经济受到侵犯,失地农民生活无着;上访群访不断,影响社会稳定。

四、盘活集体资产 .

应该说,加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因为通过工业化、城市化的提速,可以城乡统筹,整合资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劳动力索质的提高。

六、解决农业科技供求矛盾的路径选择

(1)农业科技成果的外部性特征,使得农业科技需求者有无偿获取农业科技成果的动力,造成科技成果拥有者的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科技供给者常常被迫提高成果的使用价格,使科技成果与信息的供给者无利可图,而过高的收费又会造成潜在用户的流失。

(2)农业科技产品的主要供给者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中的科技人员与企业、农户的目标函数差异很大。前者关注的是发表论文、评职称,并不十分注重成果在实际中的应用,后者追求的是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关注的是成果的可行性及其收益的大小和确定性的程度。这就产生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可用的科技成果,成果转化率低。

(3)农业科技的供给主体间存在非合作博弈的动机,供给体制不能顺利运转。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部门,在上项目、争资金等环节互相竞争、互相压制、重复立项。造成有成果的地方没力量推广,推广人员没好的成果,相互脱节,不能形成合力。

七、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起有利于土地有效流转的运行机制,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并在政策上、体制上及操作上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宣传并引导农民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各级政府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转变农户传统经营观念,在稳定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增强农民参与农地流转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农村中业已形成的土地自发流转行为进行规范并完善管理机制,引导其步人健康合法的市场交易轨道。

(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以农民为本”的原则土地流转要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进行,在承包期内,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权单方面解除土地承包合同,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强迫农户放弃承包权或改变

承包合同,不准收回农户的承包地搞招标承包,不准将农户的承包地收回抵顶欠款,不准借土地流转改变土地所有权和农业用途。

(三)建立起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要培育和发展十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市场和信息、咨询、砰估等服务系统.收集发布土地流转信息,拟定土地流转指导价格,协调土地资源的配置,协助办理土地流转手续,条件成熟的地方可组建土地信托服务中心、土地资产经营公司等。

[参考文献]

[1] 管清友,王亚峰,制度.利益与谈判能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治经济学[J].上海经济研究,2003,(1).[2] 胡亦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与绩效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3,(3).

[3] 杨 涛.农村耕地抛荒与土地流转问题的理论探析[J].调研世界,2003,(2)

[4] 靳玲品,李双群.提高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0(2):40-41.

[5] 费广胜,迟爱敏.“供求均衡”:农村科技服务的逻辑起点[J].农村经济,2009(6):104—108.[6] 周玲玲.创新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7(3):21

[7] 朱希刚.试论农业科技产业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

(2):3-7

[8]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管理办公室.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Z].2001.

[9] 叶茂林.科技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0]马旭晨.现代项目管理评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I.

第五篇:关于三农的毛概论文

对我国“三农”问题的看法

【摘要】: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指的是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也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本文在提出“三农”的概念后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党和人民的各种努力下,使“三农”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让人民生活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关键词】:三农问题 政策财政支持 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正文】: “三农”问题的概述: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变心为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增收难,素质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不发达。农业问题: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的东西卖不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三农”问题产生的背景以及原因: 背景:

“三农”作为一个概念则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2000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以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大陆理论界和官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丁稀少。图为江南某农村城镇和乡村的收入差距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2008年中国大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700元,二者比例为3.33:1(2006年为3.28:1);而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69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97元,二者差距为1.74:1,20年时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了85%。我国拥有13亿人口,其中农业人口达到就达到8亿。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一直就占中国人口的大部分,农民的生活状况关系着中国社会的稳定,“三农”问题不能彻底解决,其他方面发展再快,还是要受到一定制约的。在现在生产建设时代,农业也是工业、服务业等的基础和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难点和重点都在“三农”。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问题还很突出,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然而,中国农业产品开始同外国农业大国竞争,从而出现农民“手里屯粮卖不出”的现象。随后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大部分农民认为种田没有收入,因而出现很多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随之引发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减少,农村人丁稀少等诸多问题。原因:

(一)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土地资源不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以及土地产权模糊。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农民人均占有的土地很少,导致某些农村地区种出现劳动力过剩的情况。在我国,土地的直接所有权属于集体,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日益发展使得城市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导致地方政府不断抢占农民的土地使用权,获取农民的土地,损害农民利益。

(三)资金投入少。农民由于收入少,增收难,越发没有足够的资金投资在农业上;国家虽然拨发了大量资金用于经济发展,但大部分都用于二三产业,因此在农业和农村上的投入很少,缺乏强劲的经济后盾。

(四)农民的素质普遍较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科技的支撑,农业也一样,对于身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农民来说,由于本身素质不够高,缺乏相关科学理论知识,不能有效掌握高科技术,使其很难有效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五)农民的负担重。虽然国家已经减免农业税,从实际行动上减轻农民的负担,但某些地方政府还是压榨农民,克扣农民收入,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农民的负担,这也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六)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这是引发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有着传统的小农意识,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生产能力和效率较为低下,难以形成完全形成规模经济,市场竞争力不足。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性措施:

第一,加强政策的科学规划能力,推进政策效力的评价体系,建立起严密有效地政策推动机制。

从历史轨迹看,我们针对三农问题的对策往往是纲领性的,虽有提纲挈领的目标,却没有切实落实到具体方方面面的行为上,以小城镇为例,在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千军万马各自为战,忽视了资源、环境、社会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协调,一些城镇规划成了领导体现政绩的工具,不切实际盲目扩大城镇规模,不讲科学地追求高标准等等,这都是政策规划制定、执行、评估、监控过程脱节的表现。因此,注重政策制定的同时还应加强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证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

第二,加大对农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有能力实行从“吮吸农业”到“反哺农业”的战略性转变。中央以及各级政府应确保每年的财政支农增长水平高于上年,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投入,加快对农村公共产品的补偿性供给。政府必须增加对农村科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出,为农村居民享受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创造条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支持那些风险大,投资效益低,有示范效应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研和推广服务等项目,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力度,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降低农民的生产风险。

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教育培训,增大农民人力资本投资。要改革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农村科普活动,普及推广各种实用技术。要加大对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培训和使用技术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培训网络,培养造就适应现代农业生产。

第三,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积极推行和落实“四民主”,相信和依靠农民,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依靠农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同时,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

在保障农民合法权利的同时,也要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因为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在“三农”关系上,农村是外壳,农业是基础,农民是核心。农业、农村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业生产力的决定要素,农业、农村的发展首先要靠农民的全面发展。

对新型农民的培养,首先要求农民转变观念;其次要对农民进行培训,包括义务教育、实用技术和再就业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为现代农业输送人才;再次要调动和激发农民自己的创业精神,不断开辟农业新领域和新概念农业。结论:

“三农”问题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生产水平,阻碍国家的发展。最近几年,国家坚持改变现状,实施了很多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使得“三农”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积极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不渝的在党的领导下,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积极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田永胜.中国之重:32位权威人士解读“三农”问题.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2)叶子.从减负到发展:中国三农问题剖析.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5)(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下载三农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农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农保险论文资料[5篇材料]

    关于加快全省“三农”保险发展的意见(湖北保监局2006年4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

    三农评论

    深化综合改革 更好服务“三农”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03日 01 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出台《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做出全面部署......

    情系三农

    情系三农,关注农民工 ——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经与管理学院2010级4班 行政管理专业 小组成员:张英 沈玲玲 王威力 朱国超 张玉 王元捷 阿种达石 邵茂勋 辜丽玲 郑彩美 黄......

    专题三 聚焦“三农”(汇编)

    聚焦“三农” 浙江省富阳中学何志兴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2日在京闭幕。会议指出,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

    三农演讲稿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听众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东买里乡中学教师黄春香。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根网线连四方,万紫千红总是春》。 记得在我上小学时,老师曾......

    服务三农[范文模版]

    所谓“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70%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就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 农业、农村、农......

    “三农”演讲稿(最终定稿)

    扶农兴盛,助龙腾飞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农业文明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它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产生及其深远......

    三农调查报告

    三农调查报告 ——论城镇化土地是农民的立足之本,如果失去土地,很多农民就失去了赖以谋生的基本手段。 “城镇化”的提出过程,其本身就是一个汲取了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和妥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