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生态文明先行建设规划

时间:2019-05-13 23:5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黔西县生态文明先行建设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黔西县生态文明先行建设规划》。

第一篇:黔西县生态文明先行建设规划

毕节试验区黔西县 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黔西县林业局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五日

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一节

规划背景·1 第二节

规划编制依据·2 第三节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3 第四节

规划范围·4 第五节

规划期限·4 第六节

规划目标·4 第二章

规划布局·5 第一节

基本概况·5 第二节

布局·8 第三节

各区概况、生态区位与生态环境建设方向·8 第三章

主要建设任务·11 第一节

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11 第二节

全面加强林木林地保护,促进生态系统自然恢复·13 第三节

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建设,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15 第四节

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18 第五节

广泛提倡绿色低碳消费,营造环境保护社会氛围·18第四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19 第一节

投资估算·19 第二节

效益分析·24 第五章

保障措施·24 第一节

组织保障·25 第二节

政策法律保障·25 第三节

资金保障·26 第四节

技术保障·26 第五节

管理保障·27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规划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生态文明,是美丽中国的重要指标。去年下半年,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先后视察毕节试验区,对试验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给试验区广大干部群众巨大鼓励,为试验区下步工作指明了方向。胡锦涛主席要求:从四个方面下大力气,努力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毕节。

作为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的生态建设,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各部门及民主党派对试验区生态发展和环境建设十分关心,在†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中,对生态建设给予战略定位:‚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的‘两江’上游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和明确了发展目标:‚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初步扭转,森林覆盖率达到45%‛。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毕节试验区发展,召开了支持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1”13号文件,确立了‚先行先试、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基本原则,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上闯出一条新路子‛明确了特

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7.†贵州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8.†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1”13号文件

9.†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

10.†黔西县„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任务分工方案‡ 11.†黔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2.†黔西县城市总体规划‡ 13.†黔西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4.†黔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5.†黔西县‚十二五‛林业产业规划‡ 16.†黔西县特色经果林产业发展规划‡

第三节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3.1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先行区。1.3.2规划原则

坚持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深化改革释放林业生产力,构建屏障提高生态承载力,振兴产业增强发展带动力,扩大开放注入发展新活力,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增强发展驱动力。

坚持科学发展。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将林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

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成效,初步建成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林业生态文化体系,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初步形成,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综合治理石漠化4.2万亩,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初步扭转,核桃等特色经果林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林业总产值达15亿元。

第二章 规划布局

第一节 基本概况

2.1.1地理位臵及行政隶属

黔西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北部,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位于东经105°47′16″~106°26′40″,北纬25°45′49″~27°20′57″,县城东距省会贵阳117km,西距毕节市政府所在地115km,东北距遵义市167km。全县国土面积2380.5km2,东西长66.1km,南北宽64.5km。全县29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其中12个镇、13个民族乡、4个街道办事处),362个村(居)民委员会(其中303个村民委员会,45个农村社区村民委员会,14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2.1.2自然条件 2.1.2.1地形地势

黔西县地处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是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喀斯特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环境容量小,土地承载力低,抗干扰能力弱,受干扰后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速度慢、难度大。地形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群山连绵,起伏不平。全县境内山脉主要是南北走向,属乌蒙山系。境内最高峰在西北部红林乡海拔1679.3m,最低点在东

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型,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自然植被类型有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灌草丛等;主要栽培植被类型有旱地作物型、灌草型、针叶林型、阔叶林型、针阔混交林型。

2.1.3社会经济概况

全县总户数23.22万户(其中农业户数20.93户),总人口89.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58万人),劳动力48.74万个;人口密度374人/km2(其中农业人口密度343人/km2)。居住着汉、彝、苗、布依、仡佬等18个民族。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GDP)达103.59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为13.5﹕45.1﹕41.4;财政收入22.22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9574元、5293元;粮食总产量26.24万吨,油菜籽产量6.22万吨,烤烟产量12.4万担,蔬菜产量16.04万吨,粮经比为52﹕48。2.1.4土地利用概况

据2012年统计,在全县土地总面积中,农业用地132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43.49万亩,牧地面积8.56万亩,水域面积17.7万亩,其它土地55.33万亩。

全县森林覆盖率37.91%,城镇绿化率达到了32.24%,森林面积135.37万亩、森林蓄积246.57万m3。森林资源分布,以东北、西北部较多,西南次之,东南和中部较少。

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区、东北部生态经济建设区‛优化配臵林业生产力布局,明确林业建设各自的主攻方向。2.3.1西南部生态综合治理区概况及发展

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构筑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该区人口密度大,岩溶地貌发育充分、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是乌江中游地段,石漠化面积大,比重高,森林覆盖率低,同时又是我县能源富集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劣。石漠化问题是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生态建设的主攻方向是:以生态建设为主,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防护林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扎实提高造林质量,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快扩大森林面积;以六广湖、东风湖、索丰湖、支嘎阿噜湖等湿地综合治理为重点,保护江河湿地资源,增强湿地生态功能。

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大力培育以核桃为主导产业的特色经济林;依托生态建设和库区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发展以花卉候鸟观赏和避暑休闲为主要产品的生态旅游。2.3.2中部生态环境保护区概况及发展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该区域工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城镇人口多,森林资源相对富集,但生态环境负荷重。

生态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全面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着力推进城郊和道路绿化。以县城

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大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着力推进经果林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工业原料林。

第三章 主要建设任务

第一节 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以重点生态工程为带动,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治理石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重点湿地。构筑以生态良好的乌蒙山片区黔西区域:凹水河、六冲河、鸭池河、六广河等水系为框架,以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3.1.1生态工程项目建设

续建和争取新开一批生态工程项目,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营造林工程项目,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3.1.1.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完成3.59万亩公益林建设,其中:人工造林0.87万亩,封山育林2.72万亩。工程范围包括我县乌江流域的29个乡镇(办事处)。重点布局在河流源头、河流沿岸、山塘库区周边、通道沿线及城镇周围的荒山荒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3.1.1.2退耕还林工程

争取国家安排退耕地造林4万亩(经果林),荒山造林2万亩(人工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工程范围包括全县25个乡镇。优先安排在陡坡耕种突出、水土流失严重、扶贫任务艰巨的地区。认真实施好国家批复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规划建设任务。

1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卫生伐。

3.1.2.2低效林改造

主要通过中德财政合作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财政专项补助等完成2万亩低效林改造任务。范围在县中部地区。按照优地优用、高效利用林地资源的原则,优先选择立地条件好、交通方便、林地生产力未能充分发挥的林分,采取树种、品种更替等措施,调整林龄、林种、树种结构,优化配臵,提高林地产出。

第二节 全面加强林木林地保护,促进生态系统自然恢复

3.2.1资源林政管理

加强林地管理,严格执行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十二五‛征占林地定额和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和木材流通秩序监管,理顺管理体制和经费渠道,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确保全县乡镇林业站均有独立业务用房(需建2800m2办公房)、机动交通工具和必要的办公、通讯等工作设备。加强县木材检查站基础设施(独立业务用房344m2)和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及其它)的标准化建设。

2013~2015年全县征占用林地总量控制在0.288万亩, 全县森林年采伐限额控制在3.47万km3内, 年均完成森林资源管护62.88万亩;2015年前对全县古树名木进行全面调查、登记、拍照、建档、挂牌,进一步加强保护管理措施,落实管养责任,完善保护设施,制定保护制度,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创造一个古树、名木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

3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管护2至3万亩林地,计划争取增加政法专项编制至20名,增设一个森林派出所。落实独立办公用房,完成‚金盾工程‛公安信息网络二级网站建设,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改善森林公安交通、通讯和警用装备,逐步实现交通现代化、通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坚持政治建警、依法治警、科技强警,强化民警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依法办案能力和水平。提高森林公安的整体素质和快速应变能力,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把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

第三节 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建设,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3.3.1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林下种植业、养殖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十分诱人,随着农产品产业链的延续和新用途的广泛开发,未来农产品比较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林下经济,带领林农致富,充分发挥全县现有的林地资源优势,体现林地经济发展的亮点和优势,有利于林地经济向规模化、节约化方向经营和产业化方向发展。经过调查,到2015年,规划在水、电、路等条件较好的中东部乡镇(办亊处)的林地范围内建设3万亩林下种植基地、1万亩林下养殖基地。其中:

林药(选择适宜的黄芩、半夏、百合、地黄、天南星、桔梗、柴胡、芍药、黄连、金银花等)1万亩;

林菜(选择适宜的食用菌、蕨类、大蒜、洋葱、黄姜等)1.5万亩;

林草(选择适宜的紫花苜蓿、黑麦草、三叶草、苏丹草等)0.5万亩;

5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抓住我县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机遇,利用好省、市、县党政制定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资源配臵,引导企业聚集,按照利用方向高值化、原料基地化、‚三废‛达标化、能耗递减化、加工精深化、市场扩大化的要求,大力发展林产加工业。3.3.3.1木材加工

调整和优化木材加工业结构,鼓励优质企业扩大企业规模,大力发展以人工速生材、小径材、低质材为原料的人造板品种,提高终端产品的比重。建立健全木质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促进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到2015年,年产量达到:人造板0.5万m3,其中:刨花板0.4万m3、装饰装修材料0.1万m3;年产锯材2万m3;年产木质门窗1万套;年家具生产消耗基材0.3万m3。3.3.3.2林产食品加工

支持和引导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品质,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针对不同人群的消费水平,开发相应的产品。鼓励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鼓励扩大资源利用空间,延长产业链。以发展果品、饮料加工为重点,开创我县林产食品加工业的新局面。重点扶持设备较为先进、生产能力较大、产品质量较好的果品、饮料加工企业。规划到2015年,黔西县绿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刺梨饮料配套生产线扩建项目,实现年产值2亿元、税利0.92亿元;黔西县御庄生态绿色产业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万吨石榴饮料、年产0.4万吨葡萄酒生产线项目,实现年产值10亿元、税利4.6亿

7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加强建筑围护结构改造、集中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建筑生活热水节能改造,积极开展政府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建筑使用寿命。广泛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公共建筑物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立城市节能信息监测系统。

全面树立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倡导产品供给、市场流通、最终消费全程低碳,推行节能标识制度,健全低碳市场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形成低碳消费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低碳消费中的引领作用,着力建设节约型低碳政府,实行政府机关采购绿色产品和节能产品制度,全面推进政府电子化办公。培育低碳服务模式和消费方式,鼓励使用节能产品,严格控制过度包装。在中央补贴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地方补贴加大推广节能产品的力度。

有关部门深入到各社区和学校,广泛开展‚低碳城市、绿色生活‛系列实践活动,在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内开展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低碳环保宣传活动,动员社区居民积极支持、参与垃圾分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低碳减排的社会风尚,为建设生态城市营造良好的气氛。

第四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第一节 投资估算

4.1.1投资估算

2013~2015年林业生态先行建设规划10个大项29个子项,包含营林规模54.78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6.196万亩(防护林5.87万亩,经果林30.326万亩),封山育林8.59万亩,森林抚育8万亩,9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成造林1.326万亩,封育2.87万亩,需投资1226.1万元(中央资金765.45万元,省级资金229.64万元,地方投资98.42万元,农户自筹132.6万元);

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造林按500元/亩计,封育按150元/亩计,完成防护林设造林3万亩,封育3万亩,需投资1950万元(中央资金1365万元,省级资金409.5万元,地方投资175.5万元);

经果林等造林项目:造林按600元/亩计,完成造林25万亩,需投资15000万元(中央资金8750万元,省级资金2625万元,地方投资1125万元,农户自筹2500万元)。4.1.1.2森林经营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需投资2600万元(中央资金1820万元,省级资金546万元,地方投资234万元)。各工程概算如下:

森林抚育:按200元/亩计,完成造林8万亩,需投资1600万元(中央资金1120万元,省级资金336万元,地方投资114万元;

低效林改造:按500元/亩计,完成造林2万亩,需投资1000万元(中央资金700万元,省级资金210万元,地方投资90万元。4.1.1.3森林资源管护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按85.3元/亩计,完成管护累计188.64万亩,需投资16943.09万元(中央资金11860.37万元,省级资金3557.9万元,地方投资1524.82万元。

4.1.1.4有害生物防治投资估算

按5元/亩计,完成防治累计15万亩,需投资75万元(中央资金

1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4.1.1.7林产加工建设投资估算

需投资9470万元(信贷资金4970万元,业主资金4500万元)。各工程概算如下:

木材加工:完成4家企业新建、扩建,需投资1500万元(信贷资金800万元,业主资金700万元);

林产食品加工:完成2家企业新建、扩建,需投资7970万元(信贷资金4170万元,业主资金3800万元)。4.1.1.8支撑体系建设投资估算

需投资5492万元(中央资金3844.4万元,省级资金1153.32万元,地方投资494.28万元)。各工程概算如下:

资源林政管理:完成体系建没,需投资852.1万元(中央资金596.47万元,省级资金178.94万元,地方投资76.69万元);

防治检疫管理:完成体系建没,需投资138万元(中央资金96.6万元,省级资金28.98万元,地方投资12.42万元);

森林防火管理:完成体系建没,需投资1768.2万元(中央资金1237.4万元,省级资金371.32万元,地方投资159.14万元);

森林公安:完成体系建没,需投资1427.7万元(中央资金999.39万元,省级资金299.82万元,地方投资128.49万元);

林业服务:完成体系建没,需投资1306万元(中央资金914.2万元,省级资金274.26万元,地方投资117.54万元)。4.1.2.资金筹措

上述项目总投资112523.33万元,申请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资金投

3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设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坚持自身努力和国家支持相结合,加强区域合作交流,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第一节 组织保障

成立黔西县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作为县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负责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承担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指导工作。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办事处),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实行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绩效一票否决制。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年度考核、中期评估和终期考评机制。

第二节 政策法律保障

抓好省委、省政府对试验区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实。结合工作实践,发挥好省委赋予试验区‚超前探索、先行试验、封闭运行、大胆创新‛的功能,按照省委‚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试验区发展‛的精神,在政策的用足用好、用活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对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的支持作用,加快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进程。

严格追究生态环境侵权者的法律责任,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加强生态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严厉查处违反生态文明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的行为。支持和鼓励市民、律师、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强化法律援助机构对生态环保诉讼受害人的援助责任,不断完善生态环保法律援助网络。加强统计

5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推进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步伐。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涉及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科技人才培育和引进,加大知识产权培育和保护力度,加强科技普及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科技普及工作,努力提高全民科技素质,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第五节 管理保障

严格执行有关生态政策要求,坚持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在财政生态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上,认真执行中央和省的有关规定,严格实行专户管理、项目管理和报账制管理,切实加强资金监管,组织实施好项目,严禁挤占、截留、挪用和贪污。项目实施单位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会计凭证和相关资料单独装订、完善保存,并自觉接受监察、审计、财政、扶贫等有关部门的监替、审计和检查,做到‚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纪检、监察及信访等机构,应加强各类扶贫资金的监管。

毕节试验区黔西县林业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规划

82930-

第二篇: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及下一步打算做一简要汇报。

一、2017年主要工作

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习总书记对x工作“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六字方针,始终坚持“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的执政理念,积极构建“六大体系”,重点实施“十大工程”,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顺利实现了“一年开好局”目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主要河流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达标率达100%,均处于全市前列;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万元GDP能耗降同比下降5%左右,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140%左右,我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建机制强保障,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合力

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底线,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系统性、长期性,加强整体设计,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凝聚合力。一是成立由我挂帅,30多个党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二是出台《xx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确定建设“六大体系”和“十大工程”,并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明确了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二)狠抓生态建设工程,巩固生态环境基础

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实施一大批生态建设工程。一是召开两次专题会议部署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基本完成生态空间识别与管控、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水资源红线“三条红线”划定工作,为下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深入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全面停止垃圾焚烧,新建垃圾转运站,将垃圾统一转运至xx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力推进城市引供水工程,项目已于2017年元月开工建设,确保2017年春节前竣工,让城市居民用上“安全水、放心水”;同时实施了3.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植树造林力度,2017年全县共完成营造林32111亩,达到计划数的110.7%。xx湿地公园成功获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三是积极开展生态乡镇、村的创建活动,全县已有5个乡镇、17个行政村获评“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称号,分别占全县乡镇和行政村总数的45.5%、27%。

(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坚持源头管控,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着力构建幸福新x的生态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绿色“GDP”水平。一是在推动低碳工业方面下狠招。深入推进经开区拓园工作,启动了1平方公里拓园项目,用46天的时间全面完成了临近经开区企业的83户97栋房屋征收拆除工作。全年共清理闲置土地300亩、清理闲置厂房4万平方、清退非法企业14家,新安排入驻企业7家。二是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出实招。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启动“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即培育一个以葛为主的“1+N”农业特色产业,建设5万亩农业生态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建设十个新农村中心村;整村推进100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村;培育1000家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启动并实施2.4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积极规划建设

“一核一线四区”,全力打造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乐的高效农业样板。新建葡萄、蔬菜、茶叶、马家柚、三红柚、猕猴桃等六个千亩示范基地;推动2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莲荷乡“七巧板”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实施工作。三是在促进现代服务业方面上新招。将红色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推进“xx区”实施工作。以xx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4A景区为契机,积极探索开展了假日游、短途游和参与体验游活动。聘请了铁路规划设计四院编制《规划》,我县现代物流园区成功获评“x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同时,盘活了闲置近十年的xx原有办公楼以及粮库资源,仅用61天就建成了xx园;启动电商“千人培训”计划,和阿里巴巴合作,成为首批“千县万村”村淘项目县,成功入选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500强。

二、2017年工作打算

2017年我们将围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x工作提出的一个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和本次大会精神,更好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xx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下一步,我县将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一是生态项目建设工程。

推进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用制度创新破解生态建设难题,即保护绿水青山,又提高农民收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围绕循环经济、企业技改、污水垃圾处理、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等方面,加快梳理一批重大生态项目、生态工程,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资金支持,实施一批事关xx生态文明长远发展的项目。

二是生态品牌创建工程。

全力打造以“一山两河一库”为主体的生态工程,即xx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两河流域综合整治,xx水库饮用水源地建设与保护,推进

“一核一线四区”建设,推动xx基地建设工作。

三是生态人居建设工程。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改善生态环境,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积极开展美丽家园、生态乡村、生态社区、最美村庄、最美农村庭院和最美保洁员系列评选活动,实现生态与人居的和谐发展。

四是环境能力提升工程。

进一步深入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开展土壤、地下水监测,完善和推进“河长制”;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建设;排查、登记区域内重大危险源,识别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及环境风险等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方案,全面提升全县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及风险防范能力。

五是生态理念普及工程。

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契机,通过举办环保议事论坛、生态文明进校园、环保公益活动、建设微博或微信网络平台等举措,全面普及群众的生态意识。

总之,我县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加快建设xx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

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

发布日期:2016-06-07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号:[ 大中小 ]

(2016年4月28日湖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16年5月27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

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第2号

2016年4月28日湖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已于2016年5月27日经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湖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6年6月6日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的决定

(2016年5月27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湖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湖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三章 制度保障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五章 公众参与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促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指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批复的浙江省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按照绿色发展先导区、生态宜居模范区、合作交流先行区和制度创新实验区的战略定位,在本市行政区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领导全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县(区)、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协调、督促、考核等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统计、审计、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科技、建设、城乡规划等有关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相关工作。

第四条 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任何单位、个人都有义务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并有权对损毁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五条 每年8月15日为本市生态文明日。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建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确定具体的目标和完成时间。指标体系应当符合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要求,全面反映经济发展质量、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与制度建设水平。

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耕地保有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空气质量优良率、水质达标率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标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七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技术要求,并根据国家和省标准化主管机构的委托,建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标准化体系。

第九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级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结合本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合理确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规模、结构与布局。

市、县(区)生态空间布局应当以保护西苕溪上游丘陵山区、东苕溪中上游丘陵山区、合溪上游丘陵山区生态涵养区和南太湖湿地富集带为重点。

第十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编制环境功能区划,确定自然生态红线区、生态功能保障区、农产品安全保障区、人居环境保障区、环境优化准入区以及环境重点准入区的范围和功能定位,建立分级管控、分区管理、分类指导的环境管理体系。

在自然生态红线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已建的工业项目,应当限期关闭搬迁,并依法予以补偿。

第十一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重要规划互相衔接,形成多规融合的规划体系。

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形成一个市、县一个空间规划。

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整体定位和体现滨湖、生态、文化的地域特色要求,编制南太湖滨湖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台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意见。

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太湖溇港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责任和保护措施。

在太湖溇港保护范围内,禁止擅自占用、填埋、阻塞、开挖溇港河道。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绿色生态城镇建设的要求,加强城镇防洪排涝、雨水收集利用和一体化交通网络、城乡绿道体系等环境卫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交优先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推广绿色市政、绿色社区、绿色建筑和绿色出行。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建立区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明确区域排放总量。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当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道路、绿地、水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刚性控制指标。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等要求,推进村庄规划、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风文明等建设,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乡供水、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一体化,保护乡村自然文化遗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展绿色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增加科技投入,支持技术产品研发和新成果的应用推广,建立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开发区、园区的循环化改造以及建筑垃圾、农林废弃物、餐厨废弃物等资源化综合利用,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按照山区提质、平原增量的要求,统筹推进平原绿化、生态公益林、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建设。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实施河道整治、立体化生态修复和城乡水系河湖连通工程,改善水环境质量。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指标。

第十九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经济补偿等措施,加快淘汰黄色环保标志机动车,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机动车。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但符合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等强制性标准并经依法批准运行的设施、场所除外。

第二十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经济和信息化、国土资源、农业、建设、城乡规划等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土壤污染情况调查,建立污染场地清单和土壤环境信息共享系统,明确可能存在污染的场地分布、污染风险、场地规划用途等情况,按照污染影响和程度实施风险等级管理。

列入污染场地清单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污染调查和风险评估单位开展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风险评估。

经风险评估认为污染场地可能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土壤可持续利用,需要进行控制或者修复的,由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负责。无法确定污染责任主体的,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土壤污染控制或者修复。

第二十一条 建设项目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的,在供地前,市、县(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对被占用耕地的耕作层组织实施剥离和再利用,但被认定为污染耕地的除外。未按规定剥离耕作层的,不得办理供地手续。

剥离的耕作层应当用于耕地质量提升、临时用地复垦、污染场地修复等土地整治项目。

剥离的耕作层临时堆场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设置和管理。禁止向耕作层临时堆场倾倒、弃置渣土、垃圾等影响耕作层有效利用的废弃物、污染物。

第二十二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矿产资源开采量以自用为主的原则,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控制开采规模和年开采总量。

建立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化制度。采矿权出让合同应当约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矿山企业应当按照采矿权出让合同约定的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编制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并报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实施方案不符合合同约定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第三章 制度保障

第二十三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界定本行政区域内自然资源的物权归属,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实物量核算账户,确定自然资源资产在核算期初、期末的存量水平以及核算期间的增加量、减少量,定期评估自然资源资产变化状况。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五条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应当包括下列核算内容:

(一)耕地、林地、湿地等土地利用情况,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及其变化情况;

(二)天然林、人工林、其他林木蓄积量以及单位面积蓄积量;

(三)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情况,水资源质量等级分布及其变化情况;

(四)矿山生态修复等其他自然资源资产情况。

第二十六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统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等主管部门建立科学、规范的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加强统计调查监测数据审核和检查,保证基础数据真实、完整;按照自然资源变动因素,依据行政记录和统计调查监测数据,建立自然资源增减变化统计台账。

第二十七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应当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负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应当以审计监督对象任期内自然资源资产变化状况为依据,区分自然资源资产增减变化的人为和自然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客观评价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依法界定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应当根据当地主体功能区定位、自然资源资产禀赋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结合审计监督对象的岗位职责要求,确定下列审计内容:

(一)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生态红线考核指标、相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

(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执行情况及其效果;

(三)土地、矿藏、水流、森林等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治理情况;

(四)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的征收、分配、使用、管理情况;

(五)重大资源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情况和运营效果;

(六)生态环境保护预警机制建立和执行情况,严重损毁自然资源资产和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件处理情况。

第二十九条 审计机关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通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并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途径和方式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行政决策、绩效管理、考核、奖惩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条 负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负责人离任后出现重大生态环境损害的,根据生态环境损害结果及产生原因,结合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依法应当追究责任的,实行终身追责,但法律对追究相关责任明确规定追诉期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资金补偿为主,以实物、技术、政策、智力补偿为辅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第三十二条 生态补偿范围包括下列生态功能区域:

(一)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二)生态公益林、森林公园、地质公园;

(三)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

(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

(六)市、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应当进行生态补偿的区域。

实施生态补偿的具体范围,由市、县(区)人民政府确定。

第三十三条 生态补偿范围内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的下列单位和个人作为补偿对象,可以获得生态补偿:

(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村(居)民委员会;

(三)市、县(区)人民政府确定可以获得生态补偿的其他单位和个人。

第三十四条 生态补偿标准应当根据生态价值、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统筹考虑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物价指数、常住人口数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态服务功能等因素确定。

生态补偿的具体标准,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三十五条 推行用能权、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林业碳汇交易制度。交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制定。

第三十六条 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林业碳汇指标交易,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

交易采取拍卖、公开挂牌、协议转让或者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通过财政奖励、投资补助、融资费用补贴、减免行政收费等方式,发挥财政的导向作用。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发放力度,重点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环境污染防治等领域。

第三十八条 污水和垃圾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园林绿化、水利工程等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领域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类项目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优先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一)市场化程度较高;

(二)技术发展成熟;

(三)需求或者收益长期稳定;

(四)价格调整机制灵活;

(五)合作经营期限十年以上三十年以下。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扶持政策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监督,定期对本条例以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及时报告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大破坏生态环境事件。

未按时完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在三个月内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说明原因,采取整改措施。

第四十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及其负责人、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的重要内容。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考核制度。对以保护生态为主的地区,提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考核权重。

对发生严重损毁自然资源资产和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件的地区,取消综合考核评优资格。

第四十一条 生态保护领域的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相关的行政强制措施、监督检查等职权,可以根据省人民政府的决定,由市、县(区)人民政府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行使。

第四十二条 排污单位拒不履行市、县(区)人民政府或者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作出的责令停产、停业、关闭或者停产整治决定,继续违法生产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可以作出停止或者限制向排污单位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的决定。

第四十三条 支持司法机关设立环境资源专业内设机构,加大对环境资源的司法保护力度。

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办理环境诉讼案件中提出的司法建议、检察建议,有关单位应当及时研究、处理和反馈。本市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为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对象的,应当在六十日内书面反馈,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已明确反馈期限的除外。

第四十四条 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提交书面意见、协助调查取证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人民法院作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判决后,需要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共同组织修复生态环境的,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五章 公众参与

第四十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信息发布平台依法公布下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信息:

(一)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指标体系和考核结果;

(二)环境功能区的范围及其规范要求;

(三)环境质量公报、水环境质量信息和空气质量信息;

(四)政府投资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重点项目实施情况;

(五)突发环境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信息;

(六)社会影响较大的生态文明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

第四十六条 公众有权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参与下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事项:

(一)制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法规、规章、政策、标准,编制规划;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三)监督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四)调查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件;

(五)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公开征求意见、听证、论证、问卷调查、生态风险评估等方式听取公众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建议,并作为行政决策或者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举报平台,健全举报制度,方便公众依法行使环境监督权。

公众对于提出的意见建议明确要求回复的,受理部门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说明和答复,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专家、社会组织成员、志愿者代表等热心公益人士担任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监督员,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行监督。

第四十九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生态文明日主题宣传活动等生态文明公益宣传,依法对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涉及生态文明的活动进行舆论监督。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应当参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宣传、引导等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内至少建设一个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交流示范基地。

第五十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撰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文明校本教材或读本,学校应当将生态文明融入教育教学活动。

第五十一条 公民应当遵守湖州市民生态文明公约,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引导消费者购买生态设计、节能认证、环境标志认证等产品,减少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

第五十二条 鼓励村(居)民社区、住宅小区的自治公约规定生态文明自律内容。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协助所在地人民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实施监督管理,依法调解因环境污染产生的民事纠纷。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予以劝阻,对不听劝阻的,及时向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因工作不力等主观原因,未完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的;

(二)违反主体功能区定位或者突破生态保护红线,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批准在自然生态红线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项目的;

(四)未按规定剥离被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办理建设项目供地手续的;

(五)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公开信息的;

(六)未依法及时受理举报或者未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的;

(七)对司法建议、检察建议不处理、不反馈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在自然生态红线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项目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恢复原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法律、法规对在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特定区域从事禁止的开发建设活动已有处罚规定的除外。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在太湖溇港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擅自占用、填埋、阻塞、开挖溇港河道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水、河道管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从重处罚。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土壤污染控制责任人、修复责任人未按要求开展土壤污染控制或者修复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依法确定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开展污染控制或者修复,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五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一)向水体排放、倾倒油类、酸液、碱液、工业废渣、含病原体的污水、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等污染物、废弃物的;

(二)违法排放、倾倒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

(三)超过规定标准排放环境噪声的;

(四)其他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九条 本条例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湖州日报)

第四篇:县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坚持绿色发展 加快战略转型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生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基础。××区作为**工业重镇**市的主城区所在地,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一直领跑各县(市、区)。2014年,全区工业化率达到50.19%,城镇化率达到54.53%,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66和13.17个百分点。在加快发展的征途中,我们既经历了高速增长黄金期的辉煌,也深切感受到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生态压力。2009年,××区被列为**湖生态经济区重点建设的38个县(市、区)之一。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及时确立了绿色崛起的战略方针,制定了《××区对接<**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正式拉开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帷幕。经过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年大发展,××区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得到明显加快,生态环境容量得到明显提升。连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江西省首届园林城市、江西省文明城市、江西省耕地保护先进县(区)、2012年中国六大绿色城市之

一、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全国首批8个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之

一、全国首个合同环境服务试点市、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等一系列生态名片。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立区的基本方针,实现了城市规划与生态理念的有机结合,生态创建与多城同创的和谐统一。××区十分重视多规合一、多城同创,把制定完善生态区规划与制定完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起来,与对接落实《**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结合起来,把创建生态××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多城同创有机衔接起来,科学编制了《××区生态区建设规划》这一生态创建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生态区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确定了生态功能区划,提出了相应的重点建设工程及其保障措施,并十分注重一规与多规、一创与多创的有机统一,使整个创建工作做到相互策应、相互促进、主题突出、纲举目张,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规划基础。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转型升级的战略之基,实现了治标之举与治本之策的有机结合,生态××建设与实力××建设的和谐统一。××区坚持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作为生态××建设的治本之策,大力实施不间断的技术改造提升工程,促进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向终端深加工延伸;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光电信息、装备制造、光伏发电、动力与储能产业集群发展。坚持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向,着力发展电子商务、商贸物流、职业教育、文化旅游和现代金融等第三产业,加快构建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业体系。坚持特色农业产业化,切实抓好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蜜桔)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高产油茶林建设示范县区、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十强县区建设,着力推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创建,加快构建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体系,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第五篇:芮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芮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推进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立足生态优势,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特别是2014年7月我县成功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加快发展为主基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扎实开展“铁腕治污”等环保专项行动,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力度,加快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现将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芮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情况 49项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我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体系共为经济发展质量、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机制建设等五大类49项。截至目前,有41项指标完成目标任务,另外有8项指标完成阶段性任务。

源保护无关的任何生产建设活动。

2.限制开发的生态农业区。该区域处于县域的中部,包括陌南、西陌、东垆、南卫、学张、大王、永乐及阳城等8个乡镇,以保护农产品生产和耕地面积为主,是县域内主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态型农业的生产基地。目前,我县与各乡镇共签订耕地保护任务68.7万亩,划定基本农田60.4万亩,滩地12.6万亩。在该区域,我们禁止从事与农业生产无关的任何生产建设活动。

3.集约发展的生态工业区。主要指县城现代医药产业园区,位于县城以南,占地2000余亩。园区以现代医药产业为支柱,引进与其关联配套的的上下游企业,延长拓宽产业链条,建成全省重要的医药及医药包装产业基地,现已入驻企业30余家。2017年底,园区经营收入达到了26.4亿元。

4.城镇居住区。以“一城两镇”为重点,即以县城为中心,陌南镇、阳城镇为城镇化工作示范点,带动全县城镇化工作快速推进。先后编制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及道路、绿化、供排水、燃气、应急避难场所等7个专项规划,同时又编制完成了10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实现了县域规划全覆盖的目标。在城市中心形成了北部文化休闲居住区、中部政治商业区、南部工业产业区三大功能区域。目前全县城镇建成区总面积20余平方公里,城镇化

利用、宏光医玻一级耐水药用玻璃容器扩建等技改项目建设,并引进与其关联配套的的上下游企业,延长拓宽产业链条,增强工业集聚度,淘汰能耗大、污染严重的劣质企业,壮大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其中“亚宝药业、大唐电厂、宏光医玻、天之润”进入全市虎榜培育名录。同时,大禹生物院士工作站于2017年10月正式成立,杨森包装与中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联合创建了“产学研研发基地”,科技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更加健康合理。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我们坚持技术创新,以南通星辰为龙头,利用其PPE产品的供需优势,吸引下游改性产品、改性制品生产企业落户芮城,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总投资88亿元的“国家光伏领跑技术基地”项目一期已经完工,二期工程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中广核风力发电项目已于2016年10月31日实现并网发电,北京财富立方风力发电项目有序进行,新能源产业正不断发展壮大。

3.发展生态旅游业。近年来,芮城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我县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通过不断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景点文化内涵,强化整体包装宣传等重要举措,多渠道、多层次开发旅游新元素,有力地提升旅游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综合效益。去年,全县接待游客564.5万人次,同比增长27%,实现旅游总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28%。2016年11月成功入围全国第二批

行示范区建设政策红利,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2016年总投资88亿元的全国光伏领跑技术基地项目落户芮城,是全国八个光伏领跑技术基地中唯一县级获批项目,总装机容量102万千瓦。2017年率先在全国八大基地中并网发电,开创了芮城项目建设史上投资金额最大、落地速度最快、建设质量最优的新纪录。截至3月底,已累计发电3.16亿度,实现产值2.46亿元,核减标煤3.9万吨标准煤。该项目采用“农林光互补”模式,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增加财政收入1.5亿元,成为全国光伏先进技术示范基地、农林光互补示范基地、光伏旅游示范基地。中广核风力发电项目累计发电4.16亿度,实现产值2.54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5万吨。同时我县的北京财富立方2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和9.9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我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3年的6%提高到12.5% 2.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制定出台了《芮城县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了《芮城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制度》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6-2020目标和工作计划》,2017年10月,顺利通过市政府第三考核组对我县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任务考核;加强了节水宣传教育,向群众宣传介绍了我国水资

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得到有序发展。

4.推行绿色消费。投资1.74亿元,完成了4个绿色生态示范小区建设,总建设面积10.93万平方米;投资2亿余元,完成天然气管网铺设100余公里,天然气入户改造2.2万余户,改造公福单位(行政事业单位)锅炉50家,工业1家,日供气量达1万标准³,燃气普及率达到了80%以上,绿色能源得到了推广;投放纯电动公交85辆,开通线路10条,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绿色出行、低碳消费,降低了其他机动车辆的出行次数,减少了废气污染;开展市场调查,普及家电产品绿色化,我县二级及以上能效家电产品市场占有率为76.2%,达到了生态文明指标考核要求。

(四)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1.有序推进生态建设。近年来共完成荒山造林11.23万亩,退耕还林2万余亩,森里覆盖率达到34.39%;投资1.43亿元,实施了污水处理厂建设和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污水处理率达90%,中水回用率达33%;2014—2017年恢复治理废弃砖瓦窑面积30.6838公顷,增加耕地面积24.1871公顷,完成覆土5000立方、植树3万余株;投资5972万元,实施了垃圾处理场和垃圾中转站建设,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有效的遏制了县城垃圾的乱堆乱放。

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我县共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

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评估,开展了燃煤锅炉整治行动、加大“三烧”面源污染和“土小”企业专项整治及砖瓦窑、石料场行业专项整治等行动;2014年到2017年,先后共查处环境问题480多个,下达责令改正企业和商户365家,停产整治43家,取缔“土小”企业20家,实施断电134家,行政拘留9人,下达行政处罚65家,罚款106余万元。通过多次专项整治,我县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空气环境主要污染物SO(二氧化硫)、2NOX(氮氧化物)、CODcr(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由2013年的0.09万吨、0.03万吨、0.42万吨、0.05万吨分别下降到2017年的0.042万吨、0.011万吨、0.31万吨、0.04万吨,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297天,PM10浓度均值为66ug/m,PM2.5浓度均值为46ug/m,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9.6%和2.13%。

(五)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宣传优势,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科普宣传。出台了《芮城县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意见》,编印了《生态文明知识读本》《学生生态文明手册》、宣传画和生态文明基础知识宣传资料,并通过山西(芮城)永乐宫书画艺术节大力宣传我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广播电视台、芮城信息开设了《来自重点工程的报道》《创建生态文明 建

3-11机关工作目标任务。多年来,我们按照山西省芮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组的要求,从2015年开始,在考核方案和目标责任书制定时,坚持“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考核、年终总评比”的方式,逐年提高考核权重,对全县各成员单位生态文明建设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形成督导检查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共督导检查13次,生态文明建设占党政绩效的比重考核达到30%以上,编写信息动态12期,装订资料10余份。同时,我们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出现重大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一票否优”;对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中表现优秀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2014年、2015年通过全县经济工作会对评选的生态文明建设“功臣”和“标兵”进行隆重表彰,2016年开始,对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按照劳动竞赛的办法实行专项表彰奖励。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创建生态文明的制度逐渐完善,创建生态文明的基础能力得到了提升。

(七)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根据发改环资【2014】1667号文件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的通知要求,我县主要承担两大课题任务:探索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探索建立水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截至目前,两项制度进展顺利,并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

在探索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方面,县环保局先后出台了

3府主导、企业落实、全民参与的强大工作合力。

在探索建立水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方面,县水利局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水功能区划分和地表水水资源调查;完成了机井普查,建立了取水台账信息;开展了取水核查工作,全年核查机井1650眼;出台了《芮城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制度》和《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6-2020年目标和工作计划》,明确了全县各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用水效率控制目标(由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系数构成)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目标任务;《芮城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最终稿)已完成并通过评审;《芮城县初始水权分配方案》(评审稿)已完成并通过评审。同时,县水利局投资25万元,在陌南镇夭上村进行了灌区水权用水制度改革,改造机井六眼,但因资金缺口较大,试点井位部分设施配套不到位,试点区覆盖率不够,示范效应尚未凸显。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该课题需要切实解决资金和设施配套问题,着力加强该课题的探索与研究,制定切实措施,确保在2018年验收前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在芮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从大的形势来看,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政策支持不够。2014年7月22日国家六部

5态文明政策导向,牵头协调各部门全面争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项目、资金扶持,全力推进我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四)加强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继续坚持每季度编报一期芮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信息动态,总结经验,挖掘亮点,正面引导,典型带动,及时将我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有关情况上报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并在政府网站建立生态文明专栏,全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

(五)加大创新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加快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水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的探索创新步伐,尽快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水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起到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

(六)专家把脉会诊,精准评估指导。我们将与有关部门积极联系对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芮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承担的指标任务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把脉会诊精准指导,助推创建工作圆满完成。

下载黔西县生态文明先行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黔西县生态文明先行建设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解读 国家六部委日前正式批复《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作为我国首批全境列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省份之......

    规划建设大秦岭生态文明示范区

    规划建设大秦岭生态文明示范区10月10日,2013大秦岭发展论坛在西安市召开,西安、渭南、宝鸡、汉中、商洛、广元等11个秦巴区域城市的领导、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解读

    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贵州可持续发展——《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解读(一) 6月5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批复《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简称《......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土木1102班学号:11101140228 姓名: 余叙 系列问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为此,党的十五......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环保工作者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做好......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3、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建设两型社会?如何过“低碳生活”?国家怎么办?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③实施依法治国方......

    专题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定稿)

    专题六建设生态文明 共享蓝天碧水 命题角度一巴黎气候大会 1.为什么世界各国要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大会受到世界广泛关注,说明了什么?) (1)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

    昨日下午,2012年“深圳市民环保奖”颁奖仪式举行,来自深圳大学的90后大学生张意全等10位市民代表捧走了这一被誉为“绿色奥斯卡”的环保大奖。他们中有为率先开展PM2.5数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