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何对腐败分子零容忍
为何要对腐败分子零容忍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党中央的重拳反腐,一个又一个“大老虎”相继落网伏法,实乃大快人心,百姓无不拍手称赞,这反映出党中央对于打造一个清正廉洁的执政党队伍的决心和毅力。然而打掉了打老虎,却还有无数的小苍蝇。这部分人虽然权力不大,没有打老虎那样的影响力,但因为处于基层,直接与老百姓往来,其一言一行,都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形象。如果这些人作风有问题,甚至有腐败现象,就会严重损害干群关系,严重侵犯人民的切身利益。不管是打老虎,还是小苍蝇,只要有腐败的行为,都不能容忍,都要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
腐败可以亡党亡国,这是毋容置疑的。执政党最大的敌人来自于内部的腐败。在新的时期下,党必须要从严治党、从严管党。既然要严,就要体现在零容忍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是选择性容忍,就会破坏这种规矩,对党的声誉造成很大影响。对腐败的零容忍,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保持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稳固执政根基。同时从根本讲,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从严治党、拒绝腐败就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对腐败的零容忍,重点是要培养廉政文化。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廉政文化。要让整合社会形成一种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文化氛围中。通过廉政文化根植于每一位党员干部心中,才能成为驱动公务员队伍清正廉明的内在动力。对腐败的零容忍,关键是要完善制度保障。要用制度的牢笼锁住权力任性的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滋生腐败的温床暴露于阳光之下,让腐败无处藏身。当然,反腐需要的是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有生命力的制度,才能强有力的推行下去,否则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对腐败的零容忍,既包括对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也包括从根本上用廉政文化和科学的制度堵住腐败的漏洞。长远来看,反腐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党全社会齐心协力持之以恒的努力。
作者
陶秋
青杠街道石河社区主任助理
*** 共产党员网
2015年7月16日 17:04分
第二篇:为何要对腐败“零容忍”?
为何要对腐败“零容忍”?
如果回到1970年代初的香港,你会发现那里的贪腐,与今天的大陆同样猖獗。不仅政府官员腐败严重,连公共机构服务人员也都索要贿赂,医生要“红包”、救护人员要“茶钱”、连医院清洁工也要病人“打赏”,最荒唐的是消防队员开水喉救火也要“开喉费”,否则就按兵不动,眼睁睁地看着大火吞噬一切。贪腐最严重的是香港警界,几乎无人不贪,据一位后来被治罪的警司交待:“贪污在香港警察队伍中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晚上睡觉,白天起床、刷牙一样自然。”那时香港市民,只好把贿款列为生活必备的一项开支。
然而,香港在1974年成立了廉政公署,短短数年,便使香港跻身全球最清廉地区之列。大陆人早通过港产片对廉政公署耳熟能详了,但对它如何成为反腐利器、怎么获得公信力和令人敬畏的名声、办过哪些惊天动地的大案、为何让贪赃者闻风丧胆等历史与细节,却所知甚少。前不久出版的《零容忍》一书,就可以回答你的这些问题。这本书的副题叫“香港廉政公署40年肃贪记录”,通过大量细节和史料,展示了香港廉署的办案方式、制度架构及工作细节。作者何亮亮,是香港凤凰卫视的首席时事评论员,在香港生活了近20年,对香港的法治及制度文明有着深刻的理解,这本书浸润了他对香港廉政公署多年的观察与思考,对反腐形势日趋严峻的大陆,显然极具借鉴价值。
大陆的反腐不力,如今给政府带来的不只是国内的民意压力,更有国际的政治与舆论压力。如何用一种国际视野,来检省与治理国内的腐败问题,变得日益迫切。2011年,国际反腐监察组织“透明国际”,对180个国家的清廉度排位,大陆排名75位,而中国香港则排在12位,这对大陆民众也是一种刺激。随着全球政治与商务活动的频繁,各种国际的监察与督促措施也会日益增多。这也在督促大陆的反腐败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既要在全球化的坐标中治理腐败,更要把反腐败看作是政府对历史应尽的责任。政府既要对当下民众负责,也得对国际舆论和历史负责。
大陆20多年来对反腐的研究、政府指令和领导讲话,虽汗牛塞屋,但一直缺少真正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虽能说出一些对反腐败的见解,但形成制度共识的却不多,所以至今未取得过香港那种立竿见影的反腐效果。实际情形是,反腐喊得越响,腐败之根却在社会中扎得越深。如今腐败问题,已成为大陆面对的各种社会问题中,最难以治理的顽疾。民众的愤懑和痛心,高层的无奈与焦虑,常集中在腐败这一焦点上。
像1974年前的香港一样,贪腐已不只是在政府机构中存在,也开始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社会的每一个细胞当中。医疗、交通、电力、电信、房产、金融、教育、司法、税务等等,每个行业都被笼罩腐败的阴影中。侵占公共资源、损害公众利益,成为很多行业通行的潜规则。腐败不仅让社会秩序处在崩溃的边缘,也在腐蚀着人心与人性,让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道德底线和基本尊严。在一个腐败的环境中生活,每一个人都是痛苦的。剥夺者会因掠夺的贪婪,或变得惶恐无措,或沉浸于动物般的享乐;被剥夺者会因丧失的利益和尊严,每天承受着屈辱与奴役,而变得心灰意冷。整个社会因腐败,处处布满了溃烂的伤口当腐败成为人人都要学习的生活方式,甚至成为人们公认的行为准则时,人们从生命中获取最多的只是绝望和羞辱。
前些日子媒体爆发的“适度腐败论”和“零容忍”争论,就表明还有很多人对腐败的危害仍认知不足,认为只要将腐败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就可以交差。应当说大陆的腐败一直无法根治,与这种态度有很大关系。《零容忍》中香港廉署的汤显明就指出:反贪的关键不是“严惩重判”,而是要做到“逢贪必被抓”。他认为“死刑并不能阻吓贪污犯罪的发生,因为只要有高利润在,杀头的生意总会有人做;而‘逢贪必被抓’则属那种肯定赔本的买卖,不会有人做,所以,反贪机构的关键是要做到对腐败‘零容忍’。” 从香港廉署的工作成果能看出,不是腐败不可治,不是必须适度容忍,关键取决于是否有“零容忍”的态度。这种态度意味着治理腐败的诚意和决心。正如书中前廉政专员郭文伟所说,打击贪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最高领导要有个最高的政治决心”,有了零容忍的政治决心,就可能像香港那样,把一个腐败灾区变成公职人员“不愿贪、不敢贪、不能贪”的廉政局面。
这本书还能让我们了解了廉政公署的制度和运作模式。廉署的英文名称叫“独立反贪公署”,“独立”是这一机构的精粹。它独立于香港政府架构之外,廉政专员直接对最高行政长官负责,它有三个部门组成:执行处、防止贪污处和社区关系处,对应的工作分别是调查、预防和教育。这种 “三位一体”的架构,成为廉署高效廉洁的组织保证:执行处全力肃贪,让腐败分子逢贪必被抓而“不敢贪”;同时将反贪重心前移,通过审核政府部门的法律和程序堵塞贪污漏洞,使相关人员“不能贪”;再通过宣传教育让市民“不想贪”,培育反贪、防贪和廉洁自律的社会土壤。应当说,让这一切卓有成效的主因,就是全社会的“零容忍”。
在全社会培育“零容忍”的制度土壤,绝非易事。前提是整个社会要把信任和平等,真正当作国家政治的基础。信任首先意味对公民的信任,意味着要告知他们社会真实的状况、要最大程度地提供公民参与政治的机会,在处理公共事务时要尽可能地采用民主协商的方式。如果政府把培养社会信任网络,当作政治的首要任务,“零容忍”的态度在社会中才得以确立。因为,剥夺和腐败总是隐藏在不平等的关系中,假如国家和公民对优势资源的控制,永远处在不平等的状态,想“零容忍”治理腐败也无从入手。如果政府只是把反腐看作是保住既得利益的权衡之举,或某种公共性表演,这种政治逻辑也难以成为“零容忍”存在的土壤,其结果反而可能让腐败之火愈演愈烈。
很显然,大陆的腐败的势头如果仍得不到根本遏制,政府所面临的不仅是社会动荡的问题,也会影响到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以及政府在国际政治中的声誉。那时候仅是腐败这一个因素,就可能让各种社会矛盾纠集在了一起,形成一种无法阻挡的国际与国内政治压力。到那时再来面对和治理,可能就为时晚矣。
《零容忍》这本书给人的启示极多,让我们可以从法律角度重新思考反腐的立法和司法体制,针对大陆腐败的特殊性,找到治本之举。香港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可借鉴。有调
查显示,香港廉政公署 30多年的工作已创造了一种局面,70%以上的香港民众都愿意向廉署主动告发各种腐败行为,而民众对廉署的信心也始终保持在90%左右。要形成这种全民共识的状态,大陆还需要对公共治理机制、民众的参与和表达机制进行漫长的改革,但眼下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反腐成功,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可能就能顺利通过瓶颈,获得更多生机;反腐失败,中国的历史就可能倒退。
每个人都希望社会长治久安,但这一切的决定权,很大程度上握在高层政治家们的手中,能否做到对腐败的“零容忍”,则是这个时代的政治家们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对腐败做到“零容忍”,一个国家才会真正拥有活力、诚实和人性。
第三篇:让我们对反腐零容忍
让我们对反腐零容忍
互助小学赵长玲
最近,在观看两会微信的时候,有人说:“什么时候我们真正对腐败零容忍,什么时候国家与社会才能真正有希望,我们的法律才能真正有权威,我们的官员才能真正让人相信和尊敬。”零容忍,顾名思义就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零容忍,提得多好呀!要达到这种境界,是需要我们全社会一起努力的。达到看到腐败要制止、要拒绝、要举报,让腐败无藏身之地。
反腐零容忍,就应该有一个氛围,老虎苍蝇一起打,腐败不分大小,只要是腐败,就应该受到应有的惩治,受到人民的审判。腐败之风,都是日积月累造成的。纵观反腐以来的落马官员,几乎都是从“小处”开始的,可能觉得“小”,冠不上“腐败”二字。其实不然,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小错误会酿成大错。如果我们“官员”身边的人能够在他们“腐之初”就能够进谏,让他们“悬崖落马”,他们有“落马”之时吗?他们会丧失自己的道德底线吗?
老百姓对腐败向来是深恶痛绝胡,他们当然是零容忍,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看得到,听得到。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说出来,敢说,敢举报。近来,多数贪污腐败的案件,多出自老百姓的“口”,让这些“官员”曝光。我觉得这样的氛围,真是大快人心,让有“腐”官员惴惴不安,无处藏身,以至于投案自首的越来越多。可以说,现在,请客之风得到遏制,送礼之行不再比比皆是。我觉得,力度还应该
加强,辐射的范围可以更宽,让零容忍执行得更彻底。
反腐败是历年中国“两会”的高热话题,我们对反腐的态度不应该随着两会的召开而开展,随着两会的结束而降温,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力度、深度应该是越来越强才对。不要“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我们相信党政最高层如能拿出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在推进民主政治等重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将可有效减轻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反腐零容忍,我们要至上而下地进行,不能松一丝一毫,要结成统一战线,让腐败之风销声匿迹。
第四篇:《零容忍》观后感
《零容忍》观后感
五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1月15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这部专题片生动讲述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故事,展现了坚持自我革命的警世画卷。一播出,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零容忍体现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正风肃纪反腐,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从提出“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到强调“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再到十九届六中全会科学总结党百年来坚持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强调“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意志品质坚定、决心坚如磐石。
零容忍是永葆政治活力的内在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和执着,持续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是党永葆人民本色的需要。这些年,铁腕抓反腐倡廉,拔烂树、挖烂疮、捉蛀虫,整个政治生态焕然一新,使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更加强大。在新的历史阶段,要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持续推动自我革命,坚决清除大大小小的腐败现象,确保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更加团结奋发,更加富有战斗力。
零容忍就要打虎拍蝇。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既要坚决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领导干部,又要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第二集《打虎拍蝇》,通过贵州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王富玉案,甘肃永登县低保办主任赵永琏侵害困难群众利益案、江苏仪征基层粮站贪腐案,反映出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思路。人民群众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反腐看得见,对治理腐败现象的信心更足。
零容忍要用制度铁腕管长远。在严厉惩治、形成震慑的同时,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不断转化为制度成果,《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从制度机制上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让“围猎”者寸步难行。从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到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从推进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到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全覆盖有效推进,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支撑。
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坚持零容忍才能最大限度赢得人心。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以零容忍的决绝,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五篇:《零容忍》观后感
《零容忍》观后感
近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零容忍》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很快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此片真实还原了部分违纪违法公职人员的落马轨迹,深刻剖析了他们步步滑向贪腐深渊的根源。一帧帧震撼心灵的镜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声势浩大的反腐行动,反映我们党打击腐败坚如磐石的决心。作为监狱人民警察,我们要以《零容忍》为警钟,我们在听懂的同时,亦要听有所思、听有所悟,让警钟长鸣于耳,让廉洁常驻于心,化为涵养正能量的自觉意识,切实筑牢自身的“防护堤坝”。
什么时候都要树牢宗旨意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脱离群众是党执政的最大危险。然而,在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征程中,却有一小撮人用人民群众所唾弃的“走姿”,在人民群众中渐走渐远。江苏省委政法委原书记王某科长期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他在片中就感慨地说到“对不起人民”;贵州省政协原主席王某玉用公权为他人牟利并收受巨额财物,他在片中悔恨地说“初心使命没有了,连敬畏之心后来都没有了”。而这样的感慨和悔恨在此时显得苍白无力,他们现在身陷囹圄的境地,就是当初脱离群众的代价。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手中之权是人民群众赋,就应摈弃私心、俯下身子为之服务,以解决“急难愁盼”的成效温润民心、收获支持,筑牢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
什么时候都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思想行为的“总开关”。通过观看专题片可知,江苏省委政法委原书记王某科,起初在其做生意父亲的运作下,一直坐到锦州市副局长的位置,升官发财理念的如影随形,之后更甚,直至落马;公安部原党委委员、副部长孙某军,从进卫生部门开始琢磨怎么利用卫生医药资源挣钱,到任职公安部利用权力和地位影响屡次“闯红灯”,进行权钱交易、收受巨额贿赂、搞团团伙伙和人身攀附等,最终被查处。在处理二人的通报中,有一句相同的评价,那就是“从未真正树立理想信念”。可见,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总开关”出了问题,各种各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尤其是作为监狱人民警察的我们,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那么在面对改造对象时就无法真正维护法律的威严,无法划清警囚界限。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处理警囚关系,保持与罪犯及家属的正当关系,杜绝在工作中吃拿卡要。所谓,“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什么时候都要坚守纪律规矩。没有哪名党员干部生而带“原罪”注定成为腐败分子,无不是在最初时逾越了底线,一步步“破窗”滑向腐败的深渊,以致“初乐为”而“复难禁”。专题片中,对曾经所作所为难以启齿的甘肃省永登县民政局低保办原主任赵某琏,先后从13名受害人手里非法索取55万多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十万元,表示“在监狱就好好改造”的他,也许此时才意识到,思想上没了纪律规矩,欲望之水就会失去底线的“拦截”,从而冲破心中抵御不良风气的“堤坝”,最终酿成从违纪到违法而锒铛入狱的恶果。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在罪犯的减刑、假释以及调岗等重要工作事务中无法把握尺度,违规操作偶有发生。因此,平日里更要注重小节,正确把握自己,切不可昏昏然、飘飘然,成为金钱、物欲的俘虏。在改造与被改造交锋中时刻修正自己,树牢“三观”,才能不以物惑、不以利诱、不被财迷,始终保证自己的政治安全和职业安全,不可误以为自己喝一点抽一点、收一点拿一点,无伤大雅。正是这小节无害的“温水”,让我们很多原本优秀的民警成了被煮死的“青蛙”。要慎初,绝不放纵“第一次”,必须走好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