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

时间:2019-05-13 23:2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

第一篇: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

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

李再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农村人口中,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能否脱贫,更是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的质量。全会以这样的魄力和措施在“十三五”时期消除贫困,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也是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的生动诠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我重点就精准扶贫与共享发展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精准扶贫,共享发展——历史担当中的价值取向

共享,是解决“为谁发展”的问题;脱贫,是实现共享的基本条件。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多年的不懈努力,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我国目前仍有7000万人口没有脱贫,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把团结带领13亿人民实现全面小康作为我们的历史担当,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不丢掉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不让一个人掉队,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在“十三五”的五年中将全面解决7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必将让全体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它将向世界证明:看见中国,就看见了马克思主义的成功。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路径和方法的角度去看待精准扶贫,而更应该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去深度思考。

第一,脱贫和共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就是要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占全国总人口5%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作为国家战略,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价值取向。

第二,脱贫和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总书记指出: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始终关切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能否在“十三五”实现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时代考验。

第三,脱贫和共享,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必然要求。当前,“四化同步”的短板是农业,扶贫攻坚的重点是农村,共享发展的难点是农民,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7000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人民在中国革命时期,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极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原因,今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仍处于现行标准以下的贫困状态。如果没有这些地区人民群众的小康,我们将失去第一个百年梦想成真的本质意义。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既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必然要求,更是对我们执政党执政智慧和能力的考验,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

第四,脱贫和共享,是我们党永续执政的价值追求。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续执政的价值追求。党为什么能够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并始终为他们谋取福祉。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党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劳苦大众,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梦想追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带领人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人民富起来的梦想追求;今天,我们党将带领7000万贫困群众“脱贫困、奔小康”,全体中国人民将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去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的复兴梦想,走向强起来的明天。“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永恒的执政价值追求。

二、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共享发展的路径选择

消除贫困、公平正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是我们党始终为之奋斗的目标。总书记在县、市、省、中央工作40多年,始终把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他花最多的精力抓扶贫脱贫,形成了“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等一系列重要扶贫思想,并提出“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四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的扶贫思想,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扶贫理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没有7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就谈不上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要实现7000万人口的脱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第一,扶智——增强自信。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地方贫困,思想不能贫困;物质贫困,精神不能贫困。如何做到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最重要的有四点:一是理想信念不能贫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动力。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丰富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定不移、矢志不渝。二是民生情怀不能贫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扶贫脱困是最大的民生。必须以贫困不除、愧对人民,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宗旨、改善民生。三是发展思路不能贫困。发展是摆脱贫困的关键。必须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提升谋发展、抓发展的能力,结合实际锁定目标、找准路径,解决好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让贫困群众在加快发展中摆脱贫困。四是凝心聚力意识不能贫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善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困难、摆脱贫困。

第二,聚焦——定向发力。五年时间确保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每年需要脱贫1000多万,如果不聚焦到每一户,这个目标就难以实现。我们必须按照“六个精准”“四个切实”“四个一批”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把扶贫对象、扶贫措施、脱贫时限明确到7000万贫困人口的一家一户,挂图作战、精准发力,坚决防止用平均数代替大多数,确保每一户贫困群众到2020年精准实现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要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一家一户地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研究脱贫途径,制定帮扶措施。二要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坚持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培育富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实施生态移民、强化金融支持、保障公共服务、提升能力素质“六大工程”为支撑,突出教育、医疗、产业、就业、公共服务等重点,推动扶贫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转变,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提升扶贫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公平性。三要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亲自抓,发挥好政府主导、社会帮扶、群众主体三方面作用,构建政府、社会、群众整体联动、同轴运转的精准扶贫新格局。

第三,改革——激发活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实施精准扶贫,既要通过投入解决外部发展条件问题,又要通过改革解决内生动力不足问题。2014年以来,贵州省六盘水市按照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目标要求,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从顶层设计入手,在全市推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通过股权纽带把城乡各种资源要素整合到产业平台上来,有效解决了农村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问题,推动了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两年来,每年以100万亩的速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共有31.99万亩集体土地、18.1万亩“四荒地”、38.72万平方米水面、3450平方米房屋入股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等经营主体,通过股权收益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413个,“空壳村”占比从2013年的53.8%下降到15.3%;吸引8.9万户31万农民通过入股变为股民,入股农民年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2014年实现2.8万户10万贫困人口脱贫,今年还将有10万人以上脱贫,确保到2018年全部贫困人口脱贫。“三变”改革,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建强了基层组织,是总书记“大农业”、“大农合”、“大农政”的“三农”思想和“内源扶贫”思想在西部山区的成功实践,是一条以改革推进精准扶贫的发展新路。

三、精准扶贫,共享发展——需要决战决胜的三力迸发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扶贫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如果输掉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就输掉了、利益就输掉了,党的承诺、信誉、形象就输掉了。所以必须决战决胜,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把宏伟蓝图变为共享现实。

第一,强化决战决胜的担当力。贫困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精准扶贫既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能否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作风硬不硬的试金石。担当,就是要有战则必胜的信心。既要认清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巨大挑战,又要把握好面临的重大机遇,找准工作定位,把握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对标对表、挂图作战,确保决战决胜。担当,就是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对党员干部的党性要求。要真正沉得下去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与老百姓一块过、一块干、一块苦,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我们干什么,谋在关键处、扶在点子上,增强扶贫的精准度,让群众在精准扶贫中摆脱贫困、享有更多获得感。担当,就是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要把工作当事业,不把工作当饭碗,既要立足当前抓发展,解决贫困群众脱贫问题;又要着眼未来打基础,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多做工作,做到敢闯敢试敢创新、敢破敢立敢改革。

第二,强化决战决胜的执行力。决战决胜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必须以执行力作保障,决不能做“有想法没办法”,“忠心耿耿、不知咋整”的干部。要提升干部创新发展能力。加强干部创新发展能力教育培训,推动干部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打破“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束缚,树立起“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观念,让创新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贯穿到精准扶贫的方方面面。要提升干部协调发展能力。着力培养干部统筹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提升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与生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能力,培养建设一支“有激情、想干事,有办法、会干事,作风硬、干成事”的扶贫攻坚干部队伍。要提升干部开放发展的能力。发展需要开放,精准扶贫更要开放。要着力提升干部开放意识、开放思维,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模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业、贫困群体多元主体参与扶贫,构建起大扶贫大决战的格局。

第三,强化决战决胜的凝聚力。凝心聚力、合力攻坚,集中力量办大事,既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决战决胜精准扶贫的现实需要。坚持全党动员、全民行动。发挥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整合各种资源,上下总动员,列出时间表,立下军令状,下好任务书,打好“攻坚战”。坚持多管齐下、统筹推进。统筹财政资金、扶贫资金、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各种政策要素,“握拳出击”,集中投入。坚持把“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创业与就业结合起来,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既抓当前、又抓长远,夯实扶贫基础、实现可持续性脱贫。

如果将全面小康比作一幅壮美的画卷,民生就是其中最厚重的底色,共享则是最温暖的主题。我们既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追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未来,也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奏响“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时代乐章。

第二篇:精准扶贫+共享扶贫内容整理

贫困现状:

1.贫困人口数量依然较多 2.贫困人口的分布(偏远)状况—难啃的硬骨头:时常面对“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之间的矛盾 3.贫困群众利益诉求看,日益多样化:

一方面从解决温饱问题转向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增加了扶贫的难度。总之,贫困地区的贫困现状并未能得到根本的转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曾说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精准扶贫内在逻辑联系:

针对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实现精准扶贫,直接关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与否。因此,要把精准扶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精准扶贫的“六个精准”内容:

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精准扶贫的“四个施策”:

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精准扶贫五个渠道: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证策兜底一批

精准扶贫十大工程: 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的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

精准扶贫的多元参与:

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跨地区,跨单位,跨部门,全社会多方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10月17日,扶贫日)

精准扶贫中的“管理”:

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监督和保障扶贫进度顺利开展和扶贫成效逐步加深。

精准扶贫中的扶志与扶智:

“我们要坚持开发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小结:把精准扶贫培育成为经济增长点;精准扶贫是一种发展机遇,而不是一种负担。

共享发展

1.“共享发展”是必须坚持的,这是执政理念,不能动摇。习近平语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多些雪中送炭,急群众之所急:.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少一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防止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现象。

3.努力补齐“贫困”短板

4.重视抓好教育工作:习近平说“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因此可以构建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5.双创不可偏废其一

重点掌握:创业和创新间的逻辑关系。创业是逻辑先导,创业才能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和竞争氛围,创新在这种氛围中才能成为强力需要和全面的自觉行动。6.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

7.牢牢守住民生的底线—社会保障制度 8.用中国的办法解决医改问题

小结:执政理念—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第三篇:共享红利互联网精准扶贫

共享红利互联网精准扶贫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的发展目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

?h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党的十九大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要求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党对全体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中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向世界分享中国互联网精准扶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亿多人,为全球的减贫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和目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明确了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确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建立了脱困攻坚的责任、政策、投入、动员、考核等六大体系,推进了建档立卡、驻村帮扶、分类施策、区域扶贫、资金监管、贫困退出等一系列的重点工作。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出阵、亲自督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和社会各界真抓实干,脱困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开创了中国减贫事业的新局面。

近五年,中国的脱困攻坚至少取得了以下六个方面的成效:一是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前所未有。二是28个贫困县率先脱贫,第一次实现贫困县总量减少。三是通过脱贫攻坚投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步伐加快,明显改善。四是通过脱贫攻坚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育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农村的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五是大批党政机关等各级各类干部到贫困村驻村帮扶,既锻炼了干部,又培养了农村人才,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六是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各方面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履行社会责任,形成攻坚合力,培育了向善向上的社会环境,有效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脱贫攻坚伟大事件当中,我们积极利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组织开展了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开展建档立卡工作,2014年在全国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认定了12.8万的贫困村,2948万贫困户,8962万贫困人口,基本摸清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情况,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全国扶贫大数据平台,第一次实现了贫困人口的帮扶、管理等,到村到户、到人,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基础。

二是实施电商扶贫工程,2014年我们把电商扶贫列为精准扶贫四项工程,2015年在全国启动电商扶贫试点,国家重点支持499个贫困县,目前这项工作在贫困地区全面开展,有利推动了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培育,有效实现了贫困人口的增收脱贫。

三是建设中国社会扶贫网,2016年建设开通中国社会扶贫网,贫困人口需要什么帮助?各界人士能够帮助什么?双方在网上自由对接,搭建了社会扶贫的新平台,为实现人人愿为、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社会扶贫新局面创下了条件。

四是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2016年在全国组织实施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五大工程,大力开展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动了网络的普及和水平的提升,政府组织带动和互联网、物流企业等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局面逐步形成。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鲍建安:倾力支持互联网精准扶贫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已累计使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被誉为“中国奇迹”。现阶段,我国正在实施以精准扶贫为主的脱贫攻坚战略,截至2016年底,中国仍有4335万贫困人口,而且越往后扶贫难度越大。这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而又伟大的工程,需要我们以抓铁有痕的精神,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也为精准扶贫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互联网助力精准扶贫,有三方面的作用。

首先,越接近信息,越远离贫困。当前,我国城乡和区域间的信息化鸿沟依然存在,偏远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互联网普及率偏低,农村贫困地区宽带“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将互联网融入精准扶贫,为农村地区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网络服务,有利于弥合数字鸿沟、释放信息红利,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加广泛而且充足的获得感。

其次,越接近市场,越加快脱贫。贫困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而流通不畅、缺少市场信息、与市场需求不对称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一些农产品卖不上好价格,影响了扶贫效果。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克服贫困地区区位瓶颈制约,把贫困地区绿色、天然、无污染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直接销售到市场,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商务还培育了农民的市场意识,扩大了市场销售的范围,提升了整个贫困地区的发展理念,必将对贫困地区内源性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第三,越接近教育,越阻断贫困。扶贫必扶智,这是扶贫工作的治本之策。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通过应用互联网平台,整合和重新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互联网与教育有机融合,能有效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促进教育公平,让山沟里的孩子能接受到优质教育,同时也能让贫困地区的农民接受先进技能教育。

推进精准扶贫,离不开金融的支撑作用,特别是政策性金融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实行特惠政策,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截至2017年11月底,全行精准扶贫?J款超过1.1万亿,居金融同业之首。网络是现代经济的桥梁,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跳板。农业发展银行高度重视现代信息网络在扶贫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互联网+政策性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与国家发改委签订《全面支持网络扶贫框架协议》,与江西、贵州、重庆等省市政府签订网络扶贫的合作协议,聚焦贫困地区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和网络公益等五大工程,“十三五”期间将安排1000亿元支持网络扶贫项目。

京东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物流网为偏远地区带来巨大价值

京东的扶贫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在创业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开始履行社会责任。在2003年只有38名员工,包括我在内,我们去了全国倒数第二穷的县,并资助了38个孤儿,我们希望有多少员工就资助多少的孤儿。我们有三个方面的经验可以分享。

首先是物流,贫困地区的贫困根源是物流,因为贫困导致物流去不了偏远的地区,消费者付出的物流价格比北京上海贵30%以上。

农产品因为物流成本高,优质的农产品出不了村,到了北京上海价格也非常高,我们花了十年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庞大物流网络,到2017年年底有500个物流中心。中国有60万个新农村,每个村有快递成员,实现了金融物流对整个全中国的覆盖。同时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最新的物流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无人机。无人机主要是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问题,虽然京东物流覆盖了全中国,但是农村物流成本高的问题没有解决,未来只能靠无人机解决。我们已经在陕西、四川两省建立了庞大的无人机网络,在四川我们要建185个无人机的机场,只要40到60万元就可以建起来,如果我们把185个无人机机场物流建立起来之后,可以在24小时之内把山沟里的优质产品送到全中国。最后把农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降低50%到70%。无人机的技术特别是电池可重复充电的技术瓶颈解决之后,整个中国的农村物流将实现质的飞跃,那时候物流网络可以为农民特别是农村人口带来巨大价值。

第二,过去农民生产了很多好产品,但是为什么没有钱?因为商品价格卖不出去,每家每户基本上一家只有一亩三分地,很难形成品牌。基于这样的特点,我们经过好几年的摸索,终于摸索形成了方案,即“跑步鸡项目”。现在吃的鸡肉很多都是工厂养殖,鸡从生到死30天,最长时间不会超过45天可以出现。从生到死鸡行走不超过3米,很多鸡已经丧失了行走的能力。京东金融按照国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给每个贫困户发200到300个鸡苗,让鸡自己去找食,不给喂食,安装上计步器,鸡每走一步,计下一步,每个鸡需要8个小时行走100万步以上。只要符合标准京东将以超过当地3倍的价格回购并销售,为参与这个项目的贫困户每年增收1万多元。

第四篇:2018中考思品热点专题复习: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本站推荐)

专题一 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

【时政热点·素材呈现】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7新年贺词: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他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一年来,又有1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同志们辛苦了,我向同志们致敬。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我也了解,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材料二:“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这是习近平常说的一句话。一直以来,习近平带着一心为民的家国情怀,关心贫困地区的发展、贫困百姓的生活、扶贫工作的推进。从天寒地冻的太行山区,到荒凉偏僻的陇西荒原;从巍峨险峭的大山深处,到透风漏雨的棚户陋室,习近平多次到我国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察真情、看真贫。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十九大提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材料三: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考点链接】

①我国的基本国情。②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③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⑤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⑥我国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⑦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⑧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⑩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教育的重要性。【命题聚焦】

1、我国当前还存在贫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1)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

(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4)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坚持精准扶贫体现了什么原则?对这一原则,你是怎么理解的?

(1)体现了共同致富的原则。

(2)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着不同的内容。

3、目前我国仍有3000多万人处于贫困状态,说明了什么?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存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弄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4、精准扶贫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4)党政府正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5、实施精准扶贫,坚持共享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3)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4)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6、请列举近年来我国采取的扶贫举措

(1)统一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2)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国有企业结构调整改革;

(4)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制度;

(5)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两免一补”政策;

(6)精准扶贫;

7、习近平指出,扶贫必扶智,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教育扶贫?

(1)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人才的竞争;

(2)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3)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步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4)要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着素质的轨道上来;

(5)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8、实现教育扶贫,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3)加强教育投资力度,大力推行均衡教育;

9、请你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坚持教育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

(3)给贫困地区以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4)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存保障;

10、如果你的家庭比较贫困,你会怎么做?

(1)正视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逃避、不屈服;(2)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不灰心、不气馁;

(3)既积极寻求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1、“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1)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崇高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2)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3)要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4)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2、为什么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这是由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我们现在达到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的主要矛盾;

(4)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13、怎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

经济建设: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3)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政治建设:

(1)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文化建设:

(1)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4)发展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社会建设: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

(2)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让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生态文明建设:

(1)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做贡献

13、作为一个有志青年,你打算怎样响应党的召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1)树立远大理想,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3)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应对社会挑战

第五篇: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 2015.10.16

一、现状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

“学习笔记”评述:

——从贫困人口的数量看,贫困人口仍然较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还有贫困人口7017万人。

——从贫困人口的分布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经过多轮扶贫攻坚,目前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角落里”——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偏远山区,无论采取何种扶贫方式,难度都比以往增加,不少地方面临“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矛盾。

——从贫困群众的诉求看,日益呈现多样化。一方面,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另一方面,“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也增加了扶贫开发难度。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尽管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学习笔记”评述:

减贫与发展是反映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的一面镜子,认识和掌握贫困化发生机理、演化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制定扶贫规划的重要依据。总书记明确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自己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日渐紧迫,“不容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建成”目标的实现与扶贫成败与否有巨大的关联。“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期待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和政策“组合拳”取得看得见的成效。三、六个精准

“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四、四个施策 “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五、五种渠道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六、十项工程

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

“学习笔记”评述:

有些地方扶贫投入不少,但实际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不够。而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六个精准、四个施策、五种渠道,十项工程”,就体现出精准扶贫中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的行动。贫穷是一种系统性弊病,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扶到点上、根上,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理解“精准扶贫”的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其中,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2014年全国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00多万,并录入扶贫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实施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多元主体

“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学习笔记”评述: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国已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不少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一起”,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济困工作。目前,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互为支撑,拓展着全新的扶贫格局。从各方“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握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思维的重要体现。从各地实践看,在吃透当地情况的基础上,搞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常常成效更加明显。以政府一元主体为核心的扶贫计划往往多依赖于行政力量,搞大水漫灌、一刀切,从而忽视市场与社会,群众不但没有富起来,大量的投入还打了水漂。精准扶贫的思路动员了我国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到扶贫的行列中来,开创了多维联动的社会扶贫新格局,真正反映民情民心,将脱贫致富带入到寻常生活中。

八、管理

“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

“学习笔记”评述:

我国自1986年起开始设立贫困县,旨在集中资源扶助最贫困的地区。然而,在原有考核机制下,为争取政策扶持,部分地区出现了“哭穷”争戴“贫困帽”的现象。为创新扶贫县考核机制,2014年中组部、扶贫办印发了《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扶贫县考核、约束、退出三项机制改革。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文件,对贫困县必须作为、提倡作为、禁止作为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在退出机制上,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研究,河北、贵州、甘肃等省份制定了贫困县退出标准、程序、奖励办法和脱贫时间表。

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将把扶贫开发放在重要位置,从顶层设计着手,谋划了一整套制度保障,尤其强调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抓扶贫。除地方政府外,规划还拟对行业部门的扶贫责任做出明确要求,今后行业部门扶贫工作将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顺手之举”,而是有一系列制度体系予以监督保障。

九、扶志与扶智

“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学习笔记”评述:

扶贫扶贫,关键是一个“扶”字。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说到底,扶起贫穷的人们,最终是要让他们自己站立。精准扶贫摆脱了以往社会保障制度中被动盲目投入的趋势,政府着力于建设一个环境,培育脱贫的能力。

十、展望

让精准扶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学习笔记”评述:

总书记在听取云南和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均指出,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在精准扶贫政策影响下,贫困地区的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正在逐步释放,人力资源的运用,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技术都在刺激着贫困地区在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上找到新的“效益生长点”。

随着扶贫工作进入冲刺期,单纯依靠一个政策、一项举措让上百万人脱贫已不现实,扶贫政策边际效应不断递减。顺应这一趋势,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分类施策,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职业技能培训、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保障兜底等举措将成为扶贫开发工作“主轴”。而这些举措的实施,将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给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下载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准扶贫 共享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精准扶贫

    茌平: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搭建就业平台 【导语】茌平县始终把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通过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劳动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创......

    精准扶贫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精准”成为习惯 “精准扶贫的精髓是‘因贫施策’”“提高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和措施到户的精准性”。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话题建......

    精准扶贫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探索 花垣县农广校 石明珍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的就是将普通的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有技能、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一)建档立卡,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按照自治区扶贫办关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统一部署要求,在库台克力克村开展建档立卡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全村贫困户电子信息......

    精准扶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 学习报告(论文) 题目: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发展历程及创新路径研究 学院 ** 学生** 学号 ** 班级 ** 指导教师 ** 摘要: .............................

    浅论如何精准扶贫

    浅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打好脱贫攻坚这一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2015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

    精准扶贫

    六安中公教育,皖西地区公考权威机构! 精准扶贫 【背景链接】 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