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委书记谈“抓落实”
县委书记谈“抓落实”
2011年04月01日10:55 来源:《求是》 县委书记谈“抓落实”--中国共产党新闻
编者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抓落实尤为重要。为此,我们约请三位县(市)委的主要负责同志畅谈抓落实的体会。
抓落实 强堡垒
■中共甘肃省高台县委书记 马得明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关于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的要求,从抓落实入手,不断改革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和举措,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把创新载体作为抓落实、强堡垒的有效手段。我们着眼于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不断创新富有特色的活动载体,增强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在农村不断深化“建立党员责任区、党群共富产业区,培养树立党员勤劳致富标兵户、学用科技先进户、服务群众模范户、遵纪守法示范户、新风正气传播户”的党性实践活动和“学政策理论、抓集中整建、树文明新风、促科学发展”活动,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在社区深入开展“认先锋岗位、责任区域、承诺事项;结爱心对子、致富对子、就业对子、健身对子、娱乐对子”活动,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非公企业争创“五个好”企业党组织,创设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为企业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在机关以“比学习、比工作、比作风、比奉献,争优秀”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干部作风建设,促进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在“两新”组织按照“无组织抓组建,有组织抓规范,已规范抓创新,软弱涣散抓整顿”的思路,努力扩大“两新”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
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抓落实、强堡垒的主要措施。我们巩固完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以城乡党组织“1+1”结对互帮、“村村结对”、“村企帮带”、机关党组织与非公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等活动,推动城乡共融、发展共闯、资源共享、党员共育、阵地共建,逐步形成基层党建城乡互动、功能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工作格局。扎实推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继续坚持节庆日访贫问苦、重要农耕节点定期帮扶等常规做法,完善党员交心“五必谈”、党内关怀“六必访”、离任村(居)干部生活补贴、困难老党员生活补助、党员创业奖励、金融信贷扶持等政策措施,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大力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机制,对党员各方面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力促党员奋勇争先、共同进步。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县委常委会坚持每季度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常委每人包挂联系1个乡镇、2个后进村和1个社区;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加强对基层党建的督查指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坚持把夯实基础作为抓落实、强堡垒的根本保证。我们从“强班子”入手,在农村,通过从致富能人中“选”、机关干部中“派”、大学生中“考”等途径,选配“双强”型村级班子;在社区,采取下派机关干部和选调乡镇领导等方式,配备能力强的党组织书记;在企业,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方式,推选党员企业主兼任党组织负责人,增强企业党组织的影响力;在机关,选调机关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着力培养一批懂工业经济、会经营管理的企业人才,优化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从“强素质”入手,通过“菜单式”培训、集中辅导、实地观摩、座谈讨论、远程教育等方式,分层分类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抓发展、促和谐、保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从“强阵地”入手,建立党建工作经费县财政硬性投入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党建活动阵地和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力争建成覆盖城乡、规划科学、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方便群众的基层组织活动场所,为基层党建工作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学发展抓落实 打造绿色幸福城
■中共福建省长乐市委书记 吴贤德
长乐市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之一,也是海西建设的前沿。近年来,我们在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同时,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着力把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贯穿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全过程。
一是把生态理念贯彻到城市规划中。科学发展抓落实,要以制定科学的规划为先导。我们围绕“打造新型临港工业城市、现代物流商贸城市、滨海休闲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充分考虑长乐临江面海的环境特色和空、海、江港完备的发展优势,在完善与提升原有城市发展规划的同时,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城市发展理念,坚持把城市发展的一系列生态及环境指标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以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等“四绿”工程等生态项目建设为纽带,使河港城、空港城、海港城与西部城镇群、闽江河口南岸城镇群、东北部城镇群的发展规划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形成一个开放的互惠共生的生态城市体系,使长乐成为海峡西岸新兴的滨海生态城市。
二是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建设中。抓落实的过程,就是把决策变为实践行动的过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打造“绿色经济”为着力点,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围绕“增效一产、做强二产、提升三产”的思路,突出生态导向,以生态促转调、保转调,在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通过技术改造、品牌创新、增资扩产、上市融资等途径做大做强做优纺织、钢铁、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严格执行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变“引资”为“选资”,以东南IC制造业基地、海峡高科技企业港、海西动漫创意之都等园区为载体,着力引进和培育电子信息、动漫创意、电力能源、粮油食品等新的产业,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在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始终坚持以环境的承载能力为标准,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三是把执政为民落实到改善民生中。抓落实的动力来源于正确的政绩观。我们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为切入点,做细做实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在城市建设、项目征地、房屋搬迁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程序执行,积极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全面落实各类社会保障和就业补助政策,特别是健全了被征地农民和转产转业渔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把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城镇社保体系。同时,对那些因城市拓展和项目建设需要搬迁房屋和征用土地的群众,坚持按最高标准给予经济补偿,积极为被征地农民就近到企业上班或者到城镇从事第三产业搭建平台、提供机会,有效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好处,提高了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
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在抓落实
■中共河北省魏县县委书记 齐景海
魏县是河北省第一人口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位特殊,社情复杂。近几年,魏县从群众利益诉求和社会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信访工作入手,重视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创新实施了信访“213”工作法,形成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
通过“两下访”,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群众利益诉求的一条重要渠道。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维护好群众的正当权益,是做好信访工作抓落实的基础。为此,魏县实施县乡领导干部“两下访”工作制,要求县级领导干部每周一到分包的乡镇、分管部门下访;乡镇和县直部门领导干部到分包的农村或下属单位下访,让县、乡两级领导干部下沉到工作一线和群众当中,实现群众与领导干部“面对面,零距离”交流沟通,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进一步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领导干部根据实际情况,或当场解决,或进一步调研后解决,并向群众承诺解决时限,确保了群众利益诉求得到及时疏解,从源头上减少了社会矛盾的产生。“两下访”制度实施以来,县乡领导干部共下访2万多人次,大量信访问题得以在基层化解。
实施“一深入”,了解民情服务群众。处理信访问题的过程,是各级领导分析社会矛盾、了解社情民意、调整完善政策、推进科学决策、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过程。因此,要更加重视抓落实。为使信访问题做到“案结、事了、人和”,我们实施“一深入”工作制,要求县乡领导干部在解决疑难信访问题过程中,要到矛盾突出的乡村一线,深入信访户家中了解实情,掌握社情民意。通过深入到户,走访群众,实地了解信访户的家庭情况和生活处境,了解问题真相,彻底解决问题,使上访群众真正息诉罢访。领导干部还通过“一深入”机制,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提出的建议,纳入到决策参考中,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借助“三帮助”,强化基层惠及民生。多数信访矛盾发生在基层,做好信访抓落实的工作,必须深入下去调查研究,分析信访问题的产生原因。在长期工作中,我们总结归纳了群众上访的三个主要原因: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重大困难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当合法利益受到损害时,得不到有效维护;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无力服务群众,而且由于工作方法不当,激化产生了新的矛盾。针对这些问题,魏县推出“三帮助”工作机制,要求县乡领导干部在下访中,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帮助群众发家致富、帮助建强基层班子。在“三帮助”中,大力推进以公路建设、公共卫生医疗保障、教育扶贫济困、农村人口饮水解困等为主要内容的“民心工程”。完善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向群众发布致富信息,聘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协调帮扶资金,帮助一大批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建立基层党组织纳新机制、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机制,改善了农村干部结构,不断为农村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县乡镇领导干部还到农村下访,帮助培树先进党支部、治理后进党支部,建好农村党支部。
第二篇:谈如何抓落实
谈如何抓落实
――在庆祝建党89周年暨“先、优、模”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李振国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歌颂党的丰功伟绩,表彰在高新区建设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及高新区道德模范。这些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是高新区共产党员的先进代表,是各行各业优秀人物的缩影,具有忠诚党的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觉悟,具有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质,具有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具有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在这里,我代表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高新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希望高新区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职工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解放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为推进高新区扩张升级、倍增发展而努力奋斗!
按照市委“执政为民教育年”活动的统一部署,由我给同志们讲一堂党课。今天,我想就如何抓好落实这个问题和大家谈谈感受和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交流这样三个问题。
首先,谈一谈对抓落实的理解以及抓落实的重要性
明天是“七〃一”,全年时间刚好过半,正是推动各项工作加快落实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和大家谈谈抓落实,恰逢其时。
年初以来,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按照高新区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围绕“保经济增长、保功能提升、保社会和谐”三大任务,以“5加2”、“白加黑”高昂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各类项目陆续开工复工,招商引资实现较大突破,重点工程施工推进顺利,党的建设、社会事业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可以说高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心安定,发展态势良好。
下半年项目推进、企业发展、产业提升、城区建设等工作依然十分繁重,特别是雨季将至,如何抢工期、快建设、保质量,需要我们去努力、去争取、去落实,才能确保10月底前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信念,把主要精力投放到产业发展、项目推进、企业成长、城区建设等重点工作上,继续脚踏实地落实好每一项任务。各项工作都应该力争快些、再快些,落实、再落实,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谈到“落实”,大家耳熟能详。但对其内涵和外延的深刻理解、实质性把握,还有必要进行认真地探讨。
什么是落实?
从理论上说,落实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世界,变革现实物质的活动,具有客观性、直接现实性、目的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这里首要的是,要“落”。“落”是一个动态性的渗透过程。对于一项工作,会议开了、文件发了、任务安排了,决不等于事情就落实了。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说过,“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说,落实首先体现在思想观念上,思想上要“落”,要变成行动,否则就是一句空话。革命导师马克思也讲过,“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年初全区工作会议和一些重要会议部署的工作任务,落没落下去?落到什么程度啦?遇到了哪些阻碍?都要心中有数。我想,在“落”上,要有思路、有计划、有招法、有力度、有标准,做到一落到底、立见成效。
接下来就是,落得要“实”。不能落空,落空等于没落。“实”,是我们党对工作的一贯态度和要求。毛泽东同志曾强调过:“抓而不紧等于没抓,落而不实就是失职”。回顾高新区十八年的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踏踏实实、真抓实干的结果。今天,高新区的事业和发展任务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更应当保持踏踏实实的实干精神,下大气力,扑下身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落实,一项工作抓到底,一件事情干出头。这样才能推动高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尽到我们的职责。
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其实落实很简单。就是把口头上讲的、纸上写的东西,像宏观到大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微观到具体的规划、计划、方案、意见以及工作部署,具体安排等付诸实践,落实到行动上,达到预期目的。把简单的事情千万遍做对,就是不简单;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都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拿破仑说过,“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因此,我认为从实践上讲,“落”是过程,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能力和作风;“实”是结果,展现的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落实包含着智慧、勇气、能力和作风,是检验和考验每一名党员干部素质能力的基本标尺。
在弄明白什么是落实的基础上,我们再来探讨一下:为什么要抓落实? 践证明,抓好落实、问效落实,永远是我们工作的主基调,事关发展大计、决定事业成败。
——抓落实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上世纪九十年代,江泽民同志视察大庆时提出要“未雨绸缪,考虑大庆更长远的发展”的要求。在大庆油田发展的鼎盛时刻,在石油连续年稳产、高产5000万吨16年的时候,为了大庆的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本着为大庆的长远发展负责,做出了英明的历史性决策,辟建了高新区。十八年来,经过高新区人的艰苦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一片泽田碱地上,建成了高科技现代化的新城区,总体实力不断提升,竞争能力日益增强,对促进全市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现在,在全省“八大经济区”建设中,高新区是哈大齐工业走廊重要项目区和高科技产业集中区的骨干;在全市打牢“四个基础”、构筑“三个发展”新优势中,高新区是地方经济的龙头和接续产业发展的主力。历史把高新区发展的任务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我们一定要不负众望,义无反顾地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突出产业和项目开发,实现工业增加值两年翻一番的倍增发展;必须站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发展视角,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去抓工作、抓落实;必须以无私无畏的勇气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大干、实干、快干,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好、完成好各项任务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省市及人民群众对高新区的期望和重托。
——抓落实是高新区的根本希望。高新区的希望在于发展,高新区的发展在于高新区人的努力,归根结底在于我们每个人做好每件事,抓好每项工作落实。年初,我们领导班子从实际出发,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全年要实现高新区生产总值321亿元、同比增长42%;工业增加值261亿元、同比增长55%的增长目标。我们还正在规划启动旧城区改造、商城和九区批发市场地区综合整治,推进吉利沃尔沃汽车、金融产业园、高端石油装备制造工业园、高端农机具基地等一批大项目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八大工程”,规划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开展“执政为民教育年”活动等等一系列重点工作任务。这是充满希望的目标和任务,形势喜人,形势也在逼迫我们,能否兑现这些既定目标,能否兑现我们的诺言,关键在于落实。我们必须付之行动,进一步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把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只有这样高新区的发展才有希望。
——抓落实是提升能力的有效举措。高新区各级党员干部,作为大庆地方经济发展主战场上的一员,不但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包保企业、推进项目、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从何而来?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推进落实。在抓落实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通过抓工作落实的每一次循环往复,我们的认识就会提高,能力就会增强。因此,要十分珍惜每一次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项目的机会,通过抓落实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增强用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本领。
其次,谈谈当前在抓落实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总的来说,我们高新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抓落实方面做得是不错的,高新区取得的成绩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抓落实方面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好比一把双刃剑,成绩出在抓落实上,问题也出在落实不到位上。当前,不落实或者没落实到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会不愿。一方面,个别同志抓不住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工作中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还有的思路不畅,方法不对,措拖不力,结果是力气没少下,效果却不明显。另一方面,个别同志心存顾虑不愿落实。思想上有畏难情绪,怕“碰钉子”,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工作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还有一方面,布臵了一项工作,过了一段时间,领导没过问,就忘得一干二净。
二是质量不高。缺乏系统计划,盲目推进,不是顾此失彼,就是南辕北辙。有的落实水份太大,只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有的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做规定动作,不去创新实践。有的部门、单位之间,通沟少,不能形成有效的配合,不能合力攻坚。有的同志不实事求是,心理浮躁,好大喜功,存在浮夸现象。还有的在抓落实上打折扣,心里存在着“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走中游”的思想杂念,导致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是被动迟缓。动作慢,跟不上节奏,效率不高,不能及时完成任务。有的有等、靠、要的思想,左顾右盼,不见行动,原地踏步。有的口号喊得很响,实际落实很差,只有唱功,没有做功。还有的因工作量大、节奏快,干脆“撂挑子”等等。
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责任意识不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凡事能推就推,得过且过,对待工作劲头不足、标准不高、力度不大、效果很差,有的甚至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到脑后。二是攻坚意识不强。遇到困难的工作、难办的事情,就转弯绕道,做不到迎难而上、知难而进。骨子里就缺乏一种勇于战斗、敢于胜利的精神和气概。这既是精神状态问题,更是党员干部思想境界问题。三是创新意识不强。缺乏争创一流的勇气和锐气,对工作任务浅尝辄止,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创新,经常靠“一刀切”、“一锅煮”,没有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更谈不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第三,就如何抓好落实谈几点感受
韩书记多次强调,快落实体现态度,会落实展现能力,能落实表现水平。要实现高新区倍增发展的目标,必须抓好落实。广大党员、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组织要在抓落实中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一)共产党员要以身作则。这是我们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也是我们党始终秉承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改革发展年代,共产党员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以身作则,在抓落实上走在前列,当好排头兵。我想高新区的共产党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要提高修养。就是要时刻强化自身的党性修养,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把自己当作普通群众要求和对待。华西村的吴仁宝,作为村党委书记、一把手,他给自己提出的要求是“不图黄金万两、只需一日三餐,不慕豪宅别墅、只恋小床单衫,不谋个人私利、只为百姓明天”。在他的领导下,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三农”发展的奇迹,人均GDP超过了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从他的思想和行动中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高尚情怀。作为我们高新区的每一名共产党员,要把对党的热爱、对高新区的热爱,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思想和行动,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高新区的神圣使命,在工作中敢于叫响“向我看齐”的口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职工群众,积极投身高新区的事业发展中去。
要提升能力。毛主席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通”。我所讲的提升能力指的就是排除困难、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抓好落实的能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方面的能力要尤为突出,因为职工群众要看着你、职工群众要依靠你,你有了能力,职工群众才能拥护你。我想这也是党员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加强学习。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新信息,否则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作为我们高新区的党员更要善于当经济专家、产业专家、外交专家,这样才能更适应发展的需要。要创新实践。从实质上讲,抓落实的过程就是创新实践的过程,也是学习锻炼提高的过程。在高新区,不去服务企业、不去推进项目、不去招商引资,不经过经济发展的实践锻炼,就很难成长为高新区事业发展的骨干和中坚。
要只争朝夕。这里讲的“只争朝夕”强调一种精神状态。我们现在的“5加2”、“白加黑”就是一种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创业劲头和精神状态。每一名共产党员要有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自觉树立时不我待的效率观念,大力倡导说办就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努力做到争分夺秒、雷厉风行、提高效率;牢固树立“争”的观念、强化“抢”的意识。每项工作,都要争得主动、抢先一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全市发展中起到领跑作用,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大跨步的发展。
(二)领导干部要做抓落实的模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各项工作的最前沿,一定要做抓落实的典范,深入现场,靠前指挥,解决问题,为职工群众做好榜样。
要带头解放思想。毛主席在《学习和时局》的文章里讲:“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放下包袱,“就是说,我们精神上的许多负担应该加以解除”。开动机器,“就是说,要善于使用思想器官”。毛主席的这段精辟论述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思路决定出路,想到才能做到。这说明领导干部的思路如何,将与事业的最终成败息息相关。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关键也在于领导干部。对领导干部来说,能不能解放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地方的发展走向。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解放思想的实践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把解放思想的课堂搬到经济发展的一线去、搬到重大项目建设的火热现场去、搬到工作难以打开局面的地方去。领导干部要破除惯性思维,不断把思想观念从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更加大胆地创新思维、创新思路、创新举措,真正把解放思想体现在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上,体现在思路谋划和工作部署上,体现在创造性地抓好各项任务落实上,切实以思想的大解放,推进经济的大发展。
要带头转变作风。要注重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基层一线发展动态,帮助协调破解发展难题,善于总结经验规律,用于更有效的指导实践。要注重实效。发展思路正确与否,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最终都要靠工作效果来检验。各级领导干部要彻底抛弃一切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东西,带头追求工作实效。
要带头尽职尽责。市委韩书记曾经向全市干部推荐了一本书《把信送给加西亚》,我想大家都读过了。在这个故事中,那位叫罗文的英雄接到麦金莱总统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他没有任何推诿,而是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主动性,克服重重困难,创造奇迹地完成了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故事说明了恪尽职责的重要性。每一名领导干部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要找任何借口,要守土有责,抓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率领好自己的团队,切实担负起加速发展的重任,千方百计推动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各级党组织要提供保障。各级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一定要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抓好落实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要完善机制保落实。机制是落实的保障。有一种说法在西方很流行:“总统是靠不住的,唯一可靠的是制度”。所以落实要靠制度做保证。要完善工作督查机制,强化督促检查。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进行不定期督查;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监督职能,加强对工作落实的督查跟踪;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和实行定期自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整改落实。要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强化奖优罚劣。把抓落实的实际成效作为考察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确保在抓落实上见分晓、比高低、论英雄。注重“考人”与“考事”相结合,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要优化环境促落实。“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各级组织都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抓落实的基础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要创优舆论环境,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宣传高新区的发展优势、发展潜力、投资环境,不断提高高新区的知名度,增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要创优政策环境,在用足用好上级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高新区的投资优惠政策,提高政策含金量和吸引力。要创优服务环境,坚持围绕发展抓服务、抓好服务促落实,真正做到不让政策在我们手里截留,不让差错在我们手中发生,不让时间在我们手中浪费,不让企业在我们这里受到冷遇。
要团结协作齐落实。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在抓落实中牵涉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共同管理、相互交叉的问题,牵头部门要真正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积极主动地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高姿态主动配合,主动搞好沟通与衔接。积极实现部门联动,打破地域或部门的利益局限,多协调、多支持、多配合,主动沟通对接,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真正做到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左右配合、共同推进,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抓落实、促发展局面。
抓好落实,百业俱兴;落实不力,一事难成。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先进本色,进一步增强抓落实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扎实的作风,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推进落实,为全面完成倍增发展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谈如何抓落实
谈如何抓落实
‚抓落实‛这词是个老词,是个熟词,是个上下都喊的词。工作落实的标准,它反映了一个人、一个单位的水平。抓好工作落实,也是多年来各级领导一直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关键在于落实,归根结底还是落实‛。任何工作和规定制度如不落实,就等于一纸空文。我认为,要抓好工作落实,应着重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端正指导思想,树立主动抓落实的意识(解决想干的问题)严峻形势和任务,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同时,也为端正指导思想,改进领导作风,抓好工作落实,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一是抓落实是机关和各级领导的根本职责。为什么要抓落实,怎样去抓落实,能不能抓好落实,这点,从我们机关到科室乃至每位同志,在认识上、能力上和作为上表现是不一样的。如在科室的建设上,有的时刻在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而有的就在那里等待观望,强调困难。再如,在改革政策出台后,有的是想方法设法去抓落实,而有的牢骚满腹。两种不同的态度,必然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落实是什么?落实就是工作的目的,一个单位建设的成效,靠的就是落实,工作落实不了,单位建设就上不去,这就是领导干部最大的失职。所以,我们从机关到各级领导,都要有为单位建设高度负责的紧迫感,时刻想着单位的长远建设、基础建设和全面建设,树立‚为官一任,振兴一方‛的历史责任感,鼓足实劲,实实在在地干工作,尽到责任,认认真真地抓落实,努力把工作搞上去,让党委放心,让下级满意。
二是抓落实是正反两个方面的基本结论。不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教训,都可以从工作落实或不落实上找出答案。这里,我再讲一下‚地位和作为‛的关系。一个单位、一个人,他的地位在哪里?我说,在于你是否有作为。对科室来讲,就是你发展的快慢,对个人来讲,就
第1页
是你工作成绩的大小,不管你是什么学历、什么职务,只要没作为,照样没地位前途。大家要明白,地位不是要出来的,也不是领导给你的,它是你干出来的,你各项工作都上去了,影响就大,你就有作为,就有地位。一句话,要想有地位,必须有作为。
三是抓落实是谋求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机关和科室,大家的使命在一线、责任在一线、作为也在一线,我们只有围绕一线作好文章,面对面地抓好落实,才是谋求科室全面发展的唯一出路。从今年上级赋予我们的任务,特别上半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来看,有的工作落实的很好,科室医疗、政治、行政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有的落实的水平就低,甚至出现这样事那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工作抓落实有差别。现在规定,我们可以问一问,是否都落实了,是否高质量地落实了;行政管理工作制度落实了,就不会出现责任事故。如果科室能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认认真真地抓好工作落实,你的科室一定是一个素质过硬的科室,是一个发展势头好的科室。
二、敢于改革创新,切实改进抓落实的作风(解决敢干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抓落实的重要性,但没有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什么工作也就干不好。转变工作作风是抓好工作落实的重要环节,是关系科室建设与发展、兴与衰的关键,是摆在我们机关和科室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强调一下机关的工作作风。什么样的机关是称职的机关?机关干部在抓落实工作中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我认为,作为一名称职的机关干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一种能吃苦、耐得住寂寞的精神。作为一名合格的机关干部,首要的要做到思想上要刻苦,工作上要吃苦。机关干部是XXX的指挥机关,是首脑,没有思路是不行的,思路是靠长期实践、学习摸索出来的,没有一种敢于吃苦的精神,没有一种甘于寂寞的精神,去学习、思考、探索,思维是不可能形成套路的,也就不能给领导当好参谋。我们现在机关人员少、任务重,特别是基层建设遇到的困难比较多,好多事情需要我们机关干部去抓、去落实,机关干部必须要有
第2页
一种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具体实践中吃透上级精神,用心领悟党委的意图,站在科室需要的角度,多动脑子,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起来,从吃苦中锻炼提高自己。
二要切实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科室、协助科室发现问题。深入才能深知。机关必须下得去,蹲得住,才能了解得细、了解得透。现在机关工作还仍然存在着漂浮的现象,有的尽管下去了,也是光跑面不蹲点,隔着窗户看一看,围着科室转一转。其实,面对面,不等于心贴心;去过了,不等于清楚了;一时深入了,不等于永远深入了;一项工作深入了,不等于各项工作深入了。会不会通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是机关干部的重要素质。作为机关干部,要坚持先调查、后说话,先论证、后决策,先研究、后落实,推动基层难点问题的解决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要切实树立起基层第一、科室至上的观点。机关要把工作的着眼点始终放在科室的长远建设和的根本利益上来,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搞筹划,都要切实把基层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摸清楚,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多做对科室长远建设有益的事情,多做为基层排忧解难的事情,这也反映机关干部的思想品质。机关的作风影响着基层的作风,机关实了,基层才实。
其次,强调一下科室的工作作风。科室是工作落实的第一线,工作抓落实效果如何,是否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对建设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科室必须确立三种观念:
一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我们要把思想解放、勇于创新,放到科室建设的重要位臵,放到灵魂的位臵上去建设。首先,在观念上要‚纳新‛,不能因循守旧。尤其在目前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今天,我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站立点一定要高,要善于突破习惯性思维,以‚海纳百川,吐故纳新‛的态度学习借鉴新经验、新技术。其次,在方法上要‚出新‛,不能墨守成规,在解决问题上要‚创新‛,做到不等不靠。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情况,不能安于现状,也不能靠机关拿办法,等别人出经验,应当要用改革的办
第3页
法主动去想、去试、去解决新问题。
二要有争第一、创一流的思想。首先,要形成‚瞄着先进学,比着先进干‛的氛围,明确瞄准一流的目标,只有树立高标准,明确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才能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提供动力,调动全部智慧、力量,增强抓好基层全面建设的生机和活力。其次,要有坚定的意志。意志是抓落实、创一流成绩的重要激发因素。凡是开创性的工作,总会碰到重重难关,甚至多次失败,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敢于解决棘手问题的气势,就可能被压垮,半途而废。第三,要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坚决克服守摊子、混日子的思想,要有一种工作干不好就寝食不安的精神,有一种完不成任务就内疚自责的心态。要有一种有所建树的进取意识,保持全面建设争第一、业务建设出特色的良好精神状态,特别是业务建设最起码在当地要有优势、有特色。在这里,我再强调的一点,就是暂时落后的单位和个人,既要对照先进找差距,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树雄心、立壮志,千万不可气馁。要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努力,自己就能做到,要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转化为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动力,脚踏实地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要有立足长远抓落实的思想。干什么都要有前瞻性,特别是我们科室的业务建设更要如此,眼光短浅,总是步别人后尘,是出不了特色的。我们抓落实,除了硬件的东西要抓,更重要的是软件,也就是解决内涵的问题,这更需要下大力气。科室的技术水平上不去,人才形不成梯次,科室发展就没有后劲;科室没有长远建设规划,方向不明,永远不会有大的作为和发展;科室制度不建全,人员思想品质、医德医风、工作作风形不成良好的环境,就形不成抓落实的合力。因此,我们必须把眼光放远,立足科室自身实际,努力把科室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作风纪律基础、业务技术基础夯实,只有这样,才能尽到领导干部的责任,才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立足自身实际,努力寻求抓落实的方法(解决会干的问题)强化抓落实的意识也好,转变抓落实的工作作风也好,目的是为
第4页
了高标准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我院迅速发展。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同一项任务、同一时间展开工作,为什么落实的结果各单位之间有着很大差别。分析起来,原因很多,诸如领导能力、单位基础、设施设备、工作条件等等,都会影响抓落实的质量和效果。但我感到,根本的一条,主要是在抓好落实的科学方法上有差别。从发展快的科室看、从先进单位看,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一是把人作为抓落实的第一要素。人是生产力第一要素,是抓好落实的根本、本钱,我们所有工作的落实,都是靠人来完成的。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任何工作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跳光杆舞是行不通的。我们要坚决克服武大郎式、小肚鸡肠式、甚至整人式的用人方法,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无从谈起干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领导干部,要确立眼中没有废人的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并充分发挥。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同志,要帮助改正和提高,不要老盯着别人的短处作文章,要把教育人、提高人、塑造人、关心人和拴心留人作为重中之重,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切实把广大作为基层建设抓落实的主力军,想方设法调动大家抓落实的积极性,形成‚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生动局面。
二是瞄准薄弱环节和棘手问题抓落实。坚持瞄准薄弱环节和棘手问题抓落实,是遵循事物发展内在规律做工作的客观要求。每一项工作都具有展开、运行、结果三个基本环节,在运行中出现一波三折、出现难点是不奇怪的,但一项工作的成效又取决于薄弱环节这一‚瓶颈‛的有效解决,‚瓶颈‛这个主要矛盾打破了,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为什么有的科室薄弱环节和棘手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的薄弱环节成为困绕单位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分析起来,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对科室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棘手问题瞄得不准,工作不得要领,甚至是麻木不仁。抓落实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要始终把盯着问题做工作、解决矛盾求发展,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召开形势分析会的形式及
第5页
时掌握问题。我们经常讲,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能力。对于薄弱环节和薄弱部位,要注意搞好分析梳理,特别对工作落实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对长期解决不了的思想困惑和急难问题,不能停留在表层认识上,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深挖根源,找出症结所在,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办法,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解决薄弱环节和棘手问题的力度和勇气不够。有的过于强调大环境的影响,安于‚大家都这样‛;有的患得患失,怕得罪人,遇到困难绕道走。科室建设发展中,事事牵扯到个人的利益,许多问题确实难度较大,但并不是不能解决,只要想去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是要树立事在人为的思想,敢不敢较真,能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做工作、解难题。毛主席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员就最讲‘认真’。‛克服薄弱环节和解决棘手问题贵在较真。
三是坚持高标准抓落实。实质上就是创造性地抓落实。坚持工作高标准,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针对困难解决问题。在困难面前,我们要有信心,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实际行动。首先,要创造性地抓落实。‚结合、借鉴、坚持、求实‛都是创新,创造性地抓落实与我们强调的高标准是统一的,这种创造性发挥的越多、越充分,科室工作就会生机勃勃,富有成效。标准高、力度大、落点实,这是先进单位的共同特点。怎样才能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四点:第一点,要善于学习,学业务、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通过学习掌握抓落实的规律和办法;第二点,要有力度,要有一种‚抓铁铁留印、踏石石留痕‛的狠劲,不能和尚的帽子平平踏;第三点,要善于总结,在总结中探索抓落实的特点和规律;第四点,要学会用典型推动工作,这是抓好工作落实的重要方法。第三,抓落实要有韧劲。抓落实不仅要有布臵,还要有检查、有督促,要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抓,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过,就是要有一种不落到实处、不抓出成效就不撒手的韧劲。工作落实的过程不是直线式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可能产生,有些工作一个时期落实了,过一个时期又可能出现了,抓落实的过程就是抓反复的过程,只有反复抓,第6页
抓反复,才能巩固好成果,也才能扩大工作落实的覆盖面。
总之,抓落实,是我们能否保持旺盛的斗志,能否保持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所在。抓落实是我们一生的工作,也是一件很艰苦的工作,一个单位可以通过落实谋发展,一个人可以通过落实成才和进步,这没有什么诀窍,就是思想上要刻苦,工作上要艰苦。浮在面上、蜻蜓点水不行,图省事、抓不紧也不行,必须下细功夫、慢功夫、苦功夫、真功夫,对那些重要工作,一定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
第7页
第四篇:谈抓落实
世上什么事最难?落实最难。你说“关键在落实”,他说“要狠抓落实”。去年喊落实,今年喊落实,但到底落实了没有呢?就拿植树来说,年年提出出绿化目标,有人曾做过统计,如果每年的绿化目标都落实了,那么我们国家早已经满目青山,绿树成荫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的沙尘天气。因此,在落实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今天我们讲的专题是《领导干部如何抓落实》
一、落实的现实意义
我们正处在一个竞争的时代,在竞争的时代,企业在竞争中如何取胜?员工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政府部门在竞争中怎样处于领先地位?落实。不折不扣的落实。我们说,落实出竞争力、落实出生产力、落实出创造力。
(一)落实出竞争力
两个人去效外旅游,在森林中遇到了老虎。这时甲弯腰换上了旅游鞋。乙说你换上旅游鞋也没老虎跑的快。甲说我并没想跑过老虎,只想跑过你。乙没惊慌,脱掉鞋子,爬上了树。老虎不会爬树,最后老虎把换上旅游鞋的甲给吃了。故事中乙这所以没被吃掉,是因为它有上树的绝招。
在竞争的时代,任何组织,组织成员要想的竞争中不被老虎吃掉,都要有绝招,这个绝招就是有效的落实。为什么沃尔玛能成为全球零售业的龙头?为什么海尔能挤身世界500强,答案是落实。因为落实,他们有了超越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这种能力就是竞争力。
(二)落实出生产力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他们发现了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把这块马蹄铁捡起来,但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有听见。耶稣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18颗樱桃。出了城,师徒二人继续前行。他们经过的是茫茫荒野,土地干涸。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樱桃,赶紧捡起来把它吃掉。耶稣边走边“掉”樱桃,彼得也就只得费力地弯了18次腰。彼得因为没有按照耶稣的要求去做,所以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得不弯腰18次。如果他一开始就能“落实”耶稣的指示,他只要弯下一次腰就行了。事实证明:如果不能有效地落实,就不可能顺利地吃上“樱桃”,甚至吃不上“樱桃”。
只有抓好落实,才能把科学决策变成实践,才能把任务变成行动,才能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落实出效益,落实出生产力。否则,再好地“樱桃”也只能“望梅止渴”。
(三)落实出创造力
从一定意义上讲,落实决策的过程,落实工作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造的过程。这是因为:
首先,党的方针、政策,上级机关和管理层的工作部署,主要是从全局考虑的,着眼于事物的共性,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部门,有着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因此,有效落实,就需要把上级的宏观政策同本单位的微观实际结合起来。把上级的宏观政策同本单位的微观实 际结合起来,就需要创造,而不能简单地机械照搬。
其次,从决策到落实总是有时间距离的。不仅如此,在落实决策的过程中,还必然会遇到客观环境的变化,遇到一些影响落实的干扰因素,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换句话讲,落实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就要创造出新的方法,才能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做事要抓住根本。否则,舍本逐末,问题永远也不会得到根本解决。落实也是如此。必须要探寻落实不力的根源,这样,我们才能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对症下药,真正抓好落实。
二、落实不力的原因(一)缺乏落实意识
如果说你让一个日本人把这个碗刷六遍,他一定会不折不扣的去这样做.但是中国人会怎么做呢?他可能刷2遍5 遍。甚至一遍不刷。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它实际上折射出日本人具有落实意识,而中国人缺乏落实意识。这种说法并不是菲薄我们中国人。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日周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他说他在担任县委书记的时候,曾经给一个干部布置过一项工作,那么过了一段时间,他就问这个干部说那项工作你做得怎么样了?但是这位干部怎么回答的呢?他瞪大了惊奇的眼睛说:这么旧你怎么还没忘呢? 过去给我布置工作的干部,我没完成,他早就忘了.那么很显然这位干部和那位给他布置工作的人都缺乏落实意识。那么一个没有落实意识的人怎么去落实呢?事实上在我们许多部门,都缺乏这种落实意识。可以说是屡见不鲜,遇到问题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能将就就将就,有风险的工作不愿意干,有困难的工作不去干,得罪人的工作不想干,可以说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缺乏落实意识。所以纸上谈兵的多,落到实处的少,结果如是有制度而不执行,有规则而不遵守。这是第一点。
(二)上下不能同欲。
孔子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上下同欲者胜。现在许多部门或单位的决策和战略目标不能有效的落实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落实者对组织决策和战略目标没有真正的理解或者说根本不了解这个决策和战略目标。上下无法同欲。那么如果说落实者对你的战略目标不清楚不理解那么又怎么让他去落实呢?北京曾经有一家机构对一个纺织厂进行问卷调查就,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员工中有70%的人对企业的决策和战略目标不清楚.那么中层干部怎么样呢?42%的人不了解企业的决策和战略目标。不了解怎么去落实?
(三)工作责任不明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有三个老鼠要去倫油吃。然后它们找到了一个油瓶,怎么样才能喝到油呢?三个老鼠经过协商,决定轮流上去偷油.然后一只踩着一只像叠罗汉似的,当最后一只老鼠上去就要喝到油的时候,忽然底下动了一下油瓶倒了,它们都摔了下来.于是它们都逃回了鼠窝.然后它们就在这鼠窝里想今天为什么没喝道油呢?想来想去,上面老鼠说了:我为什么没喝到油呢?是因为第二只老鼠动了一下,所以我就把油瓶推倒了.。第二只老鼠说:我是动了一下,但是是因为底下这只老鼠动了一下,我才动了一下.第三只老鼠说:我是动了一下,但是我是听到门外有猫的叫声我才动了一下.”原来是这样呀.它们紧张 的心情一下就放松了下来..最后它们得出一个结论说我们没有责任,责任在猫.那么这个寓言故事中的老鼠心态是有生活基础的刻画.我们可以实事求是的讲我们的一些单位和部门很多干部和职工都有这样的心态.习惯于找藉口,归因于外,推卸责任.下面这个例子是很多管理学者经常用到的:
在某个企业的季度考评会上,营销部门的经理说:最近的销售做得很不好,我们有一定的责任,但主要责任不在我们,而是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新产品,比我们的好,所以我们不好做。研究部门应该总结一下.研发部门的经理说:营销部门的经理说得没错,最近的新产品是少了,但我们也有困难呀,我们没钱呀,研发的经费太少了,财务部门应该研究研究了.财务部的人也说了:是,给你们的钱很少,但是公司的采购成本在不断上升, 我们也没钱了。
采购部的人忍不住跳起来说:不错,我们的采购成本是上升了10%,可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俄罗斯一个生产铬的矿山爆炸了,导致不锈钢的价格上升.所有的经理说,哦.原来是这样呀,这么说,我们都没责任了,责任在俄罗斯..为什么会现这种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的现象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组织内部分工不明细,工作责任不明确。分工明确的话,哪一位想推卸责任是很难的.海尔有过这样的事情,电冰箱厂有个材料库,楼高5层.整个大楼有2945块玻璃.怎么才能保证玻璃日清日洁呢?每天都保持得非常干净呢?主管在每块玻璃上的小角上贴了小条,小条上写了擦玻璃的人和监督的人,发现哪块玻璃不干净,他就可以马上找到这两个人.这就是责任划分的非常清楚.因此在海尔材料库想浑水摸鱼,滥竽充数,是不可能的.(四)工作不讲技巧
落实也要讲一定的工作技巧.善于区分轻重缓急,把握主次矛盾.但是在工作当中许多人是缺乏这种抓落实的工作技巧.有的人在工作中抓不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思路不多,方法不对头,措拖不到位,那么结果是力气没少下,效果不明显.落实也到不了位.事实上任何一个成功的组织,如果说这个组织成功的话,那么它的领导者一定是具有抓落实工作技巧的人.比如说德国的罗兰.贝格公司.它的创使人罗兰.贝格就是一个具有抓落实工作技巧的人.罗兰.贝格每天都把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和需要别人做的事情制成内部备忘录.发放相关人员.每一分备忘录上都有具体的时间,到了这个时间,秘书就会把备忘录重新放到罗兰贝格的桌子上,罗兰贝格说没人能侥幸让他忘记一件他关心过的事.也就是说如果整个组织系统的领导者,都懂得掌握抓落实工作的技巧,那么落实也就不再是难事了.海尔的产品质量为什么会过得硬?我们买海尔的产品很少有质量问题,即使出现了质量问题也会马上得到修理.质量为什么会过硬?这与张瑞敏抓落实质量的工作技巧有很大关系.为了抓落实质量,他当着所有员工的面砸了冰箱,他为什么砸冰箱,实际上砸冰箱是演给员工看的,正是砸冰箱让员工们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从而提高了海尔的产品质量..(五)奖惩不分明
这是导致落实不力的重要原因。这实际上是制度问题或制度不够完善.现在有许多部门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对不干事的干不成事的不追究.不惩处。对能干事的不表扬、也不奖励。结果影响了工作任务的落实。任务落实好的人你不表扬,会挫伤工作积极性,对工作落实不好的人你不惩处,不追究会助长他们工作的消极性。所以我们说这是导致落实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领导干部抓落实的思路
不同的工作任务有不同的落实方法,但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抓落实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树立强烈的落实念
要改变行为 ,先转变观念.因为观念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可能都听过.两个农民外出打工,一个准备去上海,一个准备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室等车的时候,他们改变的主意.因为他们听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要钱.北京人厚道,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给旧衣服穿.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没上车.不然就麻烦了.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就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呢?于是两人就换了车票.几年以后,去了上海的人座火车去北京,在北京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卧车箱,向他要一个空啤酒瓶,当递瓶时,两个人都愣住了.因为几年前他们在这换过一次车票.这个故事形象的说明了观念对结果的作用.观念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素质.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相同的客观条件,但是由于人的观念的差异,会有着不同的主观能动性.一个人如果有强烈的落实观念的话.即使面临的工作困难重重但是呢他也会想方设法的去完成,一个人如果没有落实观念的话,即使它面临的工作轻而易举就能完成它也不会行动的.他可能是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那么落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事实上我们任何一项任务的完成都是抓落实的结果.我们缺少落实观念,忽视了落实,不抓落实,不去真正落实,那么任何完善的措施,任何正确的政策,任何严格的制度都会成为一纸空文.到最后只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不可能成为现实.正如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所讲的:“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作为政府的工作人员,我们要有效的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有效的完成上级领导机关布置给我们的各项任务,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全面健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要有强烈的落实观念.抓好落实工作至少要转变3个观念.1转变“仁”的观念。
中国是一个有很深的“仁”的观念的这么一个传统的国家,而且这种观念影响非常深远。一个人的脑子里如果全是“仁”字观念,就很可能会蔑视制度,遇到规则制度根本无所谓,不按规则制度来办事,制度规则自然遵守不了,落实不了,所以转变观念就要由“仁”字观念向法治观念转变。2转变面子观念
中国人好面子,这个大家都知道。这个好面子有它正向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一面。如果说一个人好面子,他怕工作做不好,怕大家说他,他努力工作,这是正向的一面。但也有不好的一面。因为顾及面子很可能不坚持原则, 比如说工作任务布置下去了,下面的人不做的话,你又好面子,就不好意思说他,这就会影响工作的落实.所以好面子观念向求实观念转变.3转变“差不多”观念
中国人做事习惯于满足差不多,胡适先生专门写过《差不多先生传》,他认为这个差不多先生是中国人的代表。文章写道: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是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是很分明,有嘴和鼻子,但对气味和味道都不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记性却不很精明.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凡事差不多就好,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他的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回来。他妈妈骂他,他却摇摇脑袋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在上学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个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他说:山西、陕西差不多吗?有一天他忽然病了,叫家人赶快去找东街的汪大夫。家人急忙的去了,一时找不到东街的汪大夫,就把西街的王大夫给找来了。王大夫是个兽医。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找错人了,但一想汪大夫与王大夫差不多吗?就让他试试吧.结果这兽医哪会给人看病呀,最后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历史的车轮虽然已经进入了21世纪,但胡适小说当中的“差不多”先生,还依然有着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海南省省长卫留城说,他就任海南省的第一个月,他亲自做出的57个批件,只落实了2件,其他的要么不知下落,要么正在处理。有关部门2002年4月份提出的表扬6名援藏干部的文件竟然过了2年的时间,才旅行到手里。实际上这种现现象并不罕见,“差不多”先生虽然生在不同的时代,而且并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就是做事不到位,忽视落实。因此要由“差不多”观念向“一丝不苟”观念转变。
(二)创新的落实思维
一个的在成功不在于经验和知识,而在于他的思维方式.这是哈佛校训.那么落实也是如此.为什么要培养创新的落实思维呢?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有个美国人到俄罗斯去旅游,有一天,他在一条马路边上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个俄罗斯人拿着铲子在路边挖坑,每三公尺挖一个,而且坑挖得非常规整,他干得也非常认真,但是另一个工人却跟在他的后面,把他刚挖好的坑立刻就填回去。美国人觉得奇怪,问为什么一个挖坑,一个人就往回填呢?挖坑的工人说,我们这是在绿化道路,因为根据规定,我负责挖坑,第二个负责种树,第三个人负责填土,不过,今天第二个人没来,所以我们该干什么,我们还干什么。
这是一个幽默的故事,这个幽默的故事说明什么?说明机械的落实其后果不亚于不落实。换句话说,落实贵在创新,我们要永远引领市场,永远领先于对手,把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我们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在没有路的地方能够找到一条出路。
那怎样培养落实的创新思维呢? 首先,要打破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存在人的头脑当中的认知框架,这个思维定势制约着我们的创新思维,而且也影响到工作的落实。落实要上下结合,根据上级的战略部署,根据本单位的情况制定发展的目标。你不能有效创新的话,就不会想出来有效的路径来把任务落实到位,所以说我们要落实,首先要打破思维定势。
在领导活动的实践当中,我们都存在着哪些思维定势呢?我认为,第一个思维定势就是权威型思维定势。所谓权威型思维定势,就是在对事物的认知和对是非的判定上缺乏独立自我思考的意识,而盲目地依附于权威。权威虽然使我们节省很多探索的时间和经历,但如果我们过分迷信权威,就会墨守成规,并最终失去自我,使组织上失去活力,从而影响我们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我记得在北京大学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蔡元培在当校长的时候,有一次,他给研究生上课,问研究生二加二等于几?结果没有一个研究生知道二加二等于四。大家当时都不知道怎么样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是这样?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权威型思维定势的结果,他们想,这么一个有学问的人不可能提出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了。
第二种思维定势是习惯型思维定势。所谓习惯型思维定势,就是思维沿着前一种思考路径,以线性的方式向前延伸,并暂时封闭了其他的思考方向。
著名的“马屁股规则”,就为上述的观点做了非常形象的注解:
在美国犹他州的航天飞机推进器生产厂里,员工们都知道,每个推进器的直径宽度不得大于4.85英尺(米)。为什么推进器的直径宽度不得大于4.85英尺呢?这是马屁股的宽度所决定的。
马屁股的宽度怎么能决定高、精、端的航天飞机推进器的直径宽度呢?
原来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85英尺,而在运送推进器时,火车可能要经过许多的隧道,但那些隧道的宽度仅比路轨宽一点点,超过4.85英尺,火车就可能无法运送推进器。为什么美国铁轨的标准距离是4.85英尺呢?因为美国最早的铁路是由英国人设计的。
那么,英国设计师为什么选用4.85英尺作为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呢?因为这是英国电车轨道的标准距离;但电车车轨的标准距离又是依据什么确定的呢?答案是依据马车的轮距来确定的,因为最早设计轨道的设计师是造马车的。
那么英国马车的轮距为什么是4.85英尺?因为超过4.85英尺,马车将无法在英国的老路上行驶,老路上的辙迹宽度是罗马人定的,因为罗马人战车的宽度是4.85英尺。
但罗马人为什么将战车的宽度定为4.85英尺呢?答案让人哑然失笑,因为这是拉战车的两匹并排战马合起来的马屁股宽度。
从航天飞机推进器,到两匹马的马屁股,这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路径依赖,却一步一步使马屁股的宽度决定了航天飞机推进器的直径的宽度。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如果这种习惯性的思维一旦形成,我们的前进轨道可能就只有4.85英尺“,最终使自己画地为牢。
一个人的思维如果进入到这种定势当中,实际上智力会大打折扣,结果就会让你陷入到这个圈子里头出不来。所以说习惯型思维定势常常误人、误事,容易把非常简单的问题弄得复杂化,甚至还能闹出笑话来。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说抗美援朝的时候,咱们志愿军空军某部在出征前举行誓师大会,大会在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位部队领导在讲完话之后,为了鼓舞士气,特意站起来,向台下喊了几句口号,他第一句口号喊的是“大家有决心没有?”底下官兵一起喊“有”。第二句话喊的是“大家有信心没有?”,大家说“有”。第三句口号喊的是“大家有孬种没有?”,结果怎么样?大家一起喊说“有”。这实际上就是惯性造成的思维定势,就是习惯型的思维定势。
第三种是经验型思维定势。经验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但是如果一个人要是过分迷信经验,过分依赖经验,再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的话,就会影响你的创新能力,从而影响工作任务的落实。为什么经验型思维定势给我们带来麻烦,影响工作任务的落实呢?下面的寓言故事也许会给我们些启示。
从前有一个卖草帽的人,有一天,他卖草帽卖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大树,他就把草帽担子放下,自己在大树下在休息。当他打了一个盹后醒来发现,担子上的草帽不见了,草帽哪去了?他抬头一看,树上有许多猴子,每一个猴子都带着他的草帽。他就吆喝猴子把草帽摘下来扔给他,但是猴子不理他,照样在玩耍。后来他就想,猴子善于模仿,所以他就把草帽摘下来扔到地上,猴子们真的模仿他的动作把草帽摘下来,扔到地上。他非常高兴,捡起草帽就回家了。走在路上,他就想,我今天获得的这个经验太好了,我一定要告诉我的儿孙们记住这条经验,将来遇到问题可以用这个经验来解决它。回到家里之后,他就把所得到的经验,向儿子讲了,又向孙子讲。若干年之后,孙子继承了祖业,也在卖草帽。这一天,他遇到了爷爷同样的事情,想起爷爷的经验,他就把草帽摘下来,扔到地上。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没有一个猴子把草帽摘下来扔到地上。他觉得奇怪,说爷爷的经验怎么到我这儿就失灵了呢?正在奇怪的时候,有一个猴子慢慢爬下树,捡起地上的草帽,然后走到他的面前,递给他,对他讲,开什么玩笑,你以为只有你有爷爷吗?
我想用这个故事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呢?告诉大家的是,要珍惜经验,经验可以给我们启迪,但不要盲从于经验,也不能抱着老经验不放。领导者要能与时俱进,要能超时谋划。只有与时俱进、超时谋划,我们才能真正把任务落实到位。
其次,要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要树立起一切都是可能的这样一种哲学的观念。遇到问题不要说问题比办法多,实际上你要想到,办法总比问题多。你想出了办法,承担的任务才能落实好,你的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现在我给大家也做一道算术题,咱们看一下,怎么样才能得出这样一个结果。这道题我们看,1+1=1,2+1=1,3+4=1,4+9=1,5+7=1,6+18=1。咱们看看,怎么样才能得出这样的结果?你们不要告诉我说,这是算错的情况下得出这样的结果。实际上这道题一句话就可以道破天机。我们看,只要给这些数字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这个结果就成立。我们看是不是这样?1(里)+1(里)=1(公里);2(个月)+1(个月)=3(个月)=1(季度);3(天)+4(天)=7(天)=1(周);4(点)+9(点)=13(点),是下午一点;5(个月)+7(个月)=12(个月)=1(年);6(小时)+18(小时)=24(小时)=1(天)。这个简单的数字游戏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自己的思维,换一个思考的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框框,就会得出异乎寻常的答案,这就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最早提出者是熊彼特,他就认为,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我们看重新一组合结果就不一样,这种思维让我们看到了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意识。这种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意识,对我们工作的创新,对我们工作任务的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给大家看一个发生在新加坡的例子。1972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跟旅游局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希望他们制定旅游战略发展规划,发展新加坡的旅游。新加坡旅游局接到这个要求之后,向李光耀总理打了一个报告,报告讲,新加坡根本不可能发展旅游。为什么不能发展旅游?报告举出一系列的理由,说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也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更不像夏威夷有海浪,我们有的只是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所以说要想发展旅游,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言外之意,这个任务我们没有办法落实。李光耀看了这个报告之后,就在报告上批了这样几行字,你想说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啊?有阳光,阳光就够了。后来新加坡旅游局根据李光耀总理的思维,最后利用这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植花草,发展成为一个著名的花园城市,结果他们的旅游收入连续多年排在亚洲第三位。
事实上,有些地区、有些单位的工作上不去,也就是说,上级布置的任务不能有效的落实,很大程度上是领导者缺乏创新的思维。但是有的领导者却不从自身的角度来认识问题,而是在强调我的自然条件不好,或者说我这个地方没有人才。我觉得这都是强调客观理由,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领导者缺乏创新的落实意识。你有了创新的落实意识,不可能的事情可能就变得可能。
去年我们在讲新农村建设的时候,去了万良镇的黄家葳子村,我很受启发,同样的党的富民政策,同样的抚松人,同样的抚松的这块土地,为什么黄家葳子村能够发展得那么好,能够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落实得这么好?我觉得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个村的书记有创新的落实意识。
在领导活动当中,怎样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呢?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创新的思维方式,这里我给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创新的思维方式。
第一种就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跳出常规,逆事物的常规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说的简单点就是倒过来想,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你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的话,有时候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为什么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呢?这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有从众性。怎么看出人的思维有从众性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你不妨做一个实验,比如说咱们要是到王府井买东西的话,你就站在王府井的大街上,什么也别干,就抬着头望着天,不到两分钟,就会有第二个人来跟着你望,然后第三个人第四个人,恐怕很多人都来了跟着你望。这时候,警察来了,就会问,你们这么多人在那儿看什么呢?然后大家肯定讲,不知道看什么,反正大家都看,我也看。这实际上就是思维的从众性。
这种思维的从众性影响着我们创新的思路,影响创新的思路就影响了工作任务的落实。比如说人家想问题都从这个角度想,你也从这个角度想,那你要想出跟别人不一样的方法那很难,这就需要我们跟别人不一样去想。比如说我们可以方位逆向,别人从左到右想,你可以从右到左想,别人从上到下想,你从下到上想。咱们也可以因果逆向,比如别人从因到果想,你从果到因想,那你想的办法可能就跟别人不一样。
法国推广优良土豆的“怪招”
当年,一种高产量的土豆传到法国时,法国农民并不感兴趣。
为了提倡种植这种优质土豆,法国政府花了大气力搞宣传,但效果甚微。优良土豆被冷落。后来,有人出了一个“怪招”。不多久,人们突然发现,在各地种植土豆的试验田边,都有全副武装的哨兵日夜把守。一块庄稼地怎么会有哨兵把守呢? 周围的农民觉得奇怪,他们判断道:这里种植的东西一定非常金贵。于是,他们经常趁着士兵“疏忽”时溜进试验田,去偷土豆,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偷来的土豆拿回去种在自家的地里,用心侍弄。一个季节下来,这种土豆的优点广为人知。新土豆就这样被推广到法国各地,成为最受法国农民欢迎的农作物之一。
第二种思维方式是扩散思维。扩散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后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一种思维方式。咱们常玩的脑筋急转弯实际上就是扩散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扩散思维就是要求我们遇到问题想办法的时候应充分发挥想象力,不仅要做平面扫描,还要做立体思考。怎样立体思考?实际说你要画一个图形的话,就是从四面八方、上下左右来考虑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传在古希腊的弗里吉亚国,有一个国王叫米第阿斯。有一年,他用一个非常奇妙的方法,用绳子在战车上打了一个结。当时他打这个结的时候就预言,说将来谁要能打开这个结的话,他就能征服整个亚洲。结果这个绳结从一打上之后,一直到公元前334年都没有人能打开。大家一到战车旁,都用手解这个结,但是怎么也解不开。这时候,亚历山大率领大军侵入了小亚细亚,他来到弗里吉亚之后,不假思索地拔出剑来,砍断了绳结。后来他一举占领了比他的国家大五十倍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为什么能打开这个结?除了他有一种果敢的性格之外,更重要的是抛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别人都在解字上做文章,一听说解就用手在解,但是他挥刀断之,这也是一种打开。这表明什么?这表明他的思维异于常人。他为什么能够率领大军征服比他的国家大五十倍的波斯帝国?实际上是他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结果。
第三种方式是转向思维。转向思维是指出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路在一个方向上受阻,要马上转向另一个方向。这就是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或者说换一个地方打井。著名的思维学家、创新思维之父德·博诺提出来的概念非常明确,就是我们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不要一条道走到黑,目标是明确的,应该是坚持不懈地朝这个目标努力。比如说我们要落实工作任务,目标是明确的,但是在落实目标的途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要一条道走到黑,不要撞了南墙还不回头,该回头的时候也需要回头。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转换思路。你思路一变,也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说温州的错时上下班制度,就给温州财政节省了20多亿人民币。温州这几年经济发展非常快,因为经济发展了,老百姓买车的就比较多。车多了以后,大城市的病就出现了,比如说堵塞的问题,像北京市也是一样,堵车比较严重。他们开始的思路是什么呢?就是修路,这也有点像咱们北京市,修了五环修六环。温州开始的时候,也是不断地修路,结果修来修去,车照样堵,花费了财政不少钱。最后他们决定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要解决交通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开始转向思维,最后采取的措施是错时上下班制度。比如说企业跟机关和学校稍微错开一点时间,结果一错时,就等于延长了10%的道路,最后给财政节省了20多亿元。这实际上是一种转向思维,没有在一条路上一直走,需要落实就是解决交通问题,但是一转向,最后解决了问题。
下面我给大家出几道思考题,思考一下。这实际上就是解决咱们创新思维问题的几道思考题。
第一道题。有这样三组数字,请说出他们之间的区别。第一组是1、3、7、8。第二组是2、4、6,第三组是5、9。大家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这个测试我在不同的地方测试过,一般讲,他们告诉我区别是这样两种。有的学员讲,第一组是四个数字,第二组是三个数字,第三组是两个数字,这不错。有的人讲,说第一组有单数有偶数,第二组都是偶数,第三组都是单数,我说都不错。这个回答从勇气上讲我可以给你打五分,但是答案上给你得四分,为什么?因为你不能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事实上,在这三组数字有非常重要的区别,他们的声调有区别,我们看一下,第一组阴平声,第二组读去声,第三组读上声。我想用这个数字说明什么呢?遇到问题,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左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四、建良好的落实文化
我记得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在日记当中记载过他所做的一件事。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达尔文去周游世界,有一次,他来到一个非洲的原始部落,看到那里的人住的是山洞,吃的是草根、野果,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达尔文在那里住了几天之后,他还发现了一个让人非常震惊的现象,每当气候恶劣找不到食物的时候,这些人就把老幼病残的人分而食之,给杀掉吃了。达尔文问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些人给吃掉?他们告诉达尔文的答案是,这些人没有用。达尔文就非常痛心,说世界已经进入到文明时代了,但是这里的人怎么还这么野蛮残忍呢?我一定要想办法来改造他们。于是他作出一个决定,用高价购买了一个男婴,带回英国去,要把这个男婴培养成文明的青年,让他回去改造这个原始部落。
等到这个男婴16岁的时候,已经变成一个少年了,确实变成一个很文明的青年了。达尔文就让他的朋友把这个小伙子带回原始部落。等到又过了一年,达尔文也来到这个原始部落,他是想看看这个原始部落有没有什么变化。结果发现,面貌依旧,没有变化。这个时候,他就去找这个青年,这个小伙子哪里去了?当地人告诉他,我们已经把他给吃掉了。达尔文当时说,这么好的小伙子,你们为什么要把他吃掉?当地人说,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我们留下他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把他吃掉了。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的文化对人的影响,这就像IBM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所讲的,一个组织的基本哲学,对组织的作用比技术支援、经济支援、机构创新和抓住时机的作用更大。所以说,要落实,必须构建良好的落实文化。一个没有落实文化氛围的组织,要想搞好落实,那无疑于天方夜谭。
什么是落实文化?我认为所谓落实文化,是指贯穿于整个组织系统,大多数组织成员形成的对落实的看法习惯和理念的总称。良好的落实文化对组织成员会起到巨大的激励、引导作用,不良的落实文化则制约着组织成员落实能力的发挥,从而影响着落实。
一般说来,在一个组织当中,这种落实文化主要包括这样一些文化:求实文化,责任文化,和细节文化。
1求实文化
求实: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吸取了“实事求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化,并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加以概括,并赋予了它新的内涵。
邓小平认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他说: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抓好落实工作也必须实事求是.换句话说,我们要建立落实文化,必须在组织内部形成实事求是的氛围和风气.但是实事求是的讲我们现在的很多部门和单位缺乏这种实事求是的文化氛围。相反形势主义到是很盛行.不认真领会中央精神,不下去了解实情,只作表面文章,空喊口号,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去踏踏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对实事求是的反动.抓落实必须反对形式主义.要在组织内部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说实话,做实事,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脚踏实地的做好各项工作.2责任文化
说到责任,我想到这样的一件事.2002年的一天,武汉市中心的景明大楼的业主收到了一封来自英国的挂号信,信中说:景明大楼是本建筑事务所设计,设计年限是80年,现在已经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
这封遥远在来信使我们掂量出“责任”这两个字的份量。岁月流逝,景明大楼的设计者也许早已退休或离岗,有的或许已不在人世了,然而他们离岗了,或者不在人世了,但其组织的责任却没有丢.公司的工作人员传承了这种责任感,依然在履行他们神圣的使命.与英国的这家公司相比,我们现在的一些单位和部门就缺乏这种责任文化.以至一些办事人员,遇事互相推诿谁也不愿承担责任。因此要抓落实,必须构建责任文化。每个人都养成了责任的习惯,落实才能真正到位.3细节文化
细节决定成败,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话.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细节对成败确实着重要的影响
细节对成败不仅对成败有影响,对工作的落实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招不慎,盘皆输.所以我们创建良好的落实文化,还必须构建细节文化.构建细节文化要求组织内部的所有成员必须重视细节,认识到细节对工作落实的重要性,养成重视细节的习惯.我们不妨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有的工作不能落实,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就是我们缺少细节文化.而相比于我们, 日本人重视细节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国内有一家汽车制造厂,从日本请来了几个技工来厂里工作.他们发现这几位日本技工在工作时非常注意细节.比如,他们在拧螺丝钉的时候,总是在地上铺一块白布,把要拧的螺丝钉一一放在上面,拿一个拧上,再回来拿.而我们中国工人在拧螺丝钉的时候,总是把螺丝钉放在口袋里,直接到现场,一气拧上.两种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日本技工的做法不会出现漏拧的现象,而中国工人的做法时常会出现漏拧的情况.如果出现漏拧螺丝钉的情况,就会影响产品质量的落实.
第五篇:交通运输局书记抓党建大家谈
抓党建 促发展 推跨越
以“三严三实”凝聚力量助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
全面推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最重要的是要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把学习效果转化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实际行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交通运输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一、践行“三严三实”,就是要抓学习谋发展 把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是在加大学习宣传力度上下功夫,局党委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上专题党课、专题研讨等方式,多形式组织专题培训,多形式开展宣讲活动。坚持学用结合,多层面开展实践活动,在全系统持续掀起学习贯彻“三严三实”的热潮。二是在提高交通惠民能力上下功夫,发挥交通工程建设、行政执法建设、交通窗口建设等资源优势,坚持不懈地践行“三严三实”,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把践行“三严三实”助推交通惠民落实到交通行业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交通行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交通惠民便民利民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三是在提升交通发展布局上下工夫,坚持“续建为主,统筹推进”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推
进“1535”工程发展战略,完善四张路网,构建四大板块,把“通江达海”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深刻领会“三严三实”精神实质,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完美收官和“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在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氛围上下工夫,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加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践行“三严三实”,就是要抓贯彻促党建
突出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这一主线,围绕“通江达海”发展战略,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一是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和党员“集中学习日”制度,不断丰富“三会一课”内容,实现基层党组织活动有新气象、党员学习教育有新格局、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有新突破,全力冲刺“通江达海”,不断优化行业服务管理水平,为全市“四个大突破”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和专题培训,加强系统党组织负责人的学习制度建设,着力培养党组织负责人统领协调能力,通过局党委中心组“双提一带”专题学习,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学习培训,做到了活动覆盖面达100%、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参训面达100%;三是严格党员管理,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2015年,全系统严把党员
入口关,系统各支部共收到入党申请书59份,明确入党积极分子34名,确定8名为发展对象,把思想好、觉悟高、技能精、作风硬的优秀青年选拔进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法,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不断增强执行力、战斗力、创新力。以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和创建“党建工作品牌”活动为抓手,提升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
三、践行“三严三实”,就是要抓落实推跨越 以推进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为指导,围绕实施五大体系建设工作目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交通运输工作全面发展。一是推进”1535”工程,构建现代化路网体系。即:服务1条高速建设,建成5条干线,开工3条连接线,实现5项民生工程,牢牢把握“跨越式发展”工作基调;二是完善四张网络,构建现代化客运体系。即:整合长途客运,统筹城乡客运,优先发展公交,规范出租车经营,通过加强推进交通自身发展,来实现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三是推进四大板块,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即:打造港口物流网,建设陆上公路港,延伸物流产业链,构建城乡物流圈,把推进物流业发展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有效推进物流业发展。四是优化三项举措,构建现代化服务体系。即: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优化社会化管理能力,优化群众工作机制,立足民生交通,积极推进智能转变,提升交通运输部门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能力。五是探索三条路径,构建现代化
治理体系。即:推进依法行政,创新安全管理方式,深化作为和廉政建设,全力打造“法制交通”。
四、践行“三严三实”就是要抓管理转作风
局党委始终把加强党员干部管理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全过程。一是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责任意识。通过建立巡查巡学机制,强化对系统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强化作风检查,有力促进系统党员干部队伍作风的转变,营造人人谋发展、思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狠抓纠风治乱,规范干部行为。全系统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服务“通江达海”、加快转型升级这个大局,针对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新情况,通过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切实成为政治坚定、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团结和谐、清正廉洁的表率,努力树立班子的新面貌、新形象。三是结合三解三促,为民排忧解难。局党委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深入到挂钩联系村、社区和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调研、联系群众、解决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了解、实地察看、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抓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落实帮扶资金和项目,解决各联系点实际困难,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调研,确保在联系群众上做到下得去、联得紧、贴得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