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推比选选拔干部的做法
公推比选选拔干部的做法
2012年以来,银川市委从为事业选人用人的高度出发,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新路径,采用“公推比选”方式选拔了一批领导干部。“公推比选”是公开推荐、竞争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一种选任办法,包括“公推”和“比选”两个部分,基础是“推”,核心和关键是“比”,其主要做法概括为“两推五比一票决”,即提名推荐、公开推荐;比实绩、比群众公认度、比能力、比素质、比德才;常委会票决。
突出“五个比较”,提高选人用人的精准度。公推比选将。
对考察对象的综合素质进行民主测评,对德的状况进行评价,选取考察对象主要服务对象代表开展民意调查,集体考察谈话,考察组综合4个方面情况计算考察得分。
坚持“三个全程”,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坚持公推比选信息全程公开、人选全程差额、过程全程监督,充分保障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努力营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信息全程公开。坚持把公推比选工作所涉及的事项、环节和内容都最大程度地予以公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区内外新闻媒体对公推比选的全过程进行公开;报名工作实行网上“日公示制度”,当天报名情况当天公示;履历量化、公开推荐、演讲答辩、差额考察情况均在第一时间进行公示;通过微博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公推比选进展情况,积极回应群众关注,提高了参与者的知晓度,提升了竞争的透明度,让干部群众不再“雾里看花”,使上者服众、下者服气。人选全程差额。通过量化比选,按每一职位1︰10的比例确定进入公开推荐环节的人选;经过公开推荐,按1︰5的比例确定进入演讲答辩环节的人选;经过演讲答辩,按1︰3的比例确定差额考察对象;按1︰2的比例进行差额酝酿,提出拟任用人选初步建议名单;最后提交常委会进行差额票决,确定拟任用人选,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过程全程监督。对各环节确定的人选及时发布公示公告,公布举报电话和网站,接受社会监督;邀请新闻媒体“进会场”、“进考场”、“进现场”,主动接受舆论监督;邀请纪委的同志担任演讲答辩总监督,邀请人大、政协业务相关人员担任专家评委,组织干部群众现场旁听,聘请社会监督员全程参与监督,扩大监督范围,提高监督覆盖面。
抓住“三个关键环节”,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一是创新提名方式,变“少数人决定”为“多数人提名”。
第二篇:团市委副书记公推比选建议方案
2012年淮安市公开选拔团市委副书记人选简章
为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力度,根据我市团市委换届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经市委研究,面向全市公开选拔共青团淮安市委副书记人选。
一、公选职位
共青团淮安市委副书记人选2名。
二、选拔范围
淮安市本级及所辖县(区)下属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含部省属驻淮单位)。
三、资格条件
1.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 2.担任正科级职务满1年(2011年12月31日前任职),或担任副科级职务满3年(2009年12月31日前任职);
3.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
4.1982年1月1日后出生; 5.中共党员; 6.身体健康。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报名: 1.受过刑事处罚的;
2.处于党政纪处分所规定的提拔使用限制期内的;
3.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部门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4.其他不得报名的情形。
四、选拔程序
—1— 1.报名和资格审查。报名采取个人自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市委组织部根据职位条件和要求,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公选职位计划数比例需达到8:1。报名人数不足的,相应核减公选职位计划。
2.笔试。组织资格审查合格人员笔试,笔试采取闭卷的方式进行,以《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公共科目考试内容为主。根据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按公选职位计划3倍的比例确定进入面试人选。
3.面试和体检。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方式进行。按照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各占50%的权重合成总成绩,根据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按公选职位计划2倍的比例确定进入体检人选,体检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执行,体检合格者列为差额考察人选,体检不合格出现缺额的,按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递补。
4.差额考察。体检合格后,市委组织部组成考察组对相关人选进行考察,通过民主测评、个别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人选的德、能、勤、绩、廉等综合情况,形成考察评价材料。
5.决定任用。市委常委会听取考察情况,从差额考察人选中票决产生拟任用人选。拟任人选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无影响任用问题的,办理任职手续。
淮安市本级及所辖县(区)下属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报名人员,进入差额票决程序而落选,符合后备干部资格条件的,列入县处级后备干部库,统一纳入后备干部队伍管理、培养和使用。
五、报名事项
1.报名时间。2012年11月5日至11月7日,每天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30。逾期不予受理。
—2— 2.报名地点。中共淮安市委组织部(淮安市健康西路140号市政府老二号楼一楼112房间)。
3.报名要求。报名采取现场报名方式,报名者本人须提供以下材料:
①书面材料: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任职文件(以上资料需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报名登记表》(按干部管理权限加盖单位党组〈党委〉或县〈区〉委组织部印章)及能够证明本人工作业绩的有关资料、近期2寸正面红底免冠彩照4张。
②电子材料:《报名登记表》,近期2寸正面红底免冠彩照(JPG格式)。《报名登记表》可登录淮安党建网《淮安市公开选拔团市委副书记人选》专栏下载(网址:http://zzb.huaian.gov.cn/)。
所有报考者须对本人所提供的各类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取消报考资格。
笔试、面试和体检的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本次公开选拔工作在中共淮安市委的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市纪检监察部门对公开选拔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
咨询电话:83605432;
监督电话:83605674(市纪委),12380(市委组织部)。本简章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中共淮安市委组织部
2012年11月1日
—3—
第三篇:国企央企的公推比选简介
近日,北安市不断探索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方式,采取“公推比选”办法,选拔团市委书记,做到“五力求”、“五突出”。
一是在程序设计上,力求竞争择优,突出差额比选。引入竞争机制,科学设置初步人选比选、竞职答辩比选、差额考察比选、常委会差额推荐比选、全委会差额票决比选5个环节。在尽量保留较多人选进入下一环节比选前提下,逐环节进行淘汰,实行层层差额比选。另外,把以往面试答辩改为竞职答辩,增加了竞职演说,为参选人搭建了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创设了全委会差额票决比选环节,拉长了选任过程,扩大了决策参与面,让多数人选人。
二是在标准制定上,力求公平公正,突出量化比选。制定了每个环节比选标准和细则,把评比要素全部量化,同时尽量减小评分档次分值差距,并把前面环节得分带入下一环节,按成绩高低,决定进入下一环节比选人选,避免人为因素对比选质量和效果的影响。初步人选比选,将参选人的年龄、资历、经历、学历、公务员考评、受奖情况等“硬性”评价指标量化成分,按得分高低确定进入竞职答辩环节的8名人选。对竞职答辩、差额考察比选中,不能直接量化的要素,先是细化了评价要点,合理设定评定档次,再根据档次打出相应分值。常委会差额推荐和全委会差额票决比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其他常委、委员一样,一票对一票,每票0.5分,确保比选客观公正。
三是在比较重点上,力求人岗相适,突出能力比选。根据岗位需要,干什么考什么,突出比能力、比素质。竞职演说,参选人结合工作实际和对团的认识,阐述自身的能力优势及比选成功后的设想。面试答辩,围绕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中,作为团市委主要领导如何协调处理好班子中存在的意见分歧和各方面关系;围绕打造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如何调动团员积极性、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团组织作用等问题,重点考察参选人的临场应变、综合分析、语言表达、统筹协调以及驾驭全局的能力。在差额考察时,重点对参选人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组织领导、沟通协调、发展潜力、创新能力、群众满意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进行比较,与竞职答辩比选和平时掌握情况相互印证,努力做到“人岗相适”。
四是在组织实施上,力求缜密细致,突出严格比选。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组织部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多次研究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并报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在竞职答辩比选开始前2个小时,将参选人和命题、评委组隔离、封闭管理。命题、评委组成员临时从组织、人事、纪检及相关部门领导干部中抽调,竞职答辩题即出、即考、即评。竞职答辩顺序由参选人抽签确定,结束后,由工作人员引领离开考点,避免与未竞职答辩人交叉接触。考察组由一名副处级后备干部任组长,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工作骨干为成员,共5名同志组建1个“大”考察组;考察结束后,考察组成员在充分研究讨论基础上,背对背打分,取平均分作为差额考察成绩。在常委会差额推荐和全委会差额票决比选中,常委、委员单人单座,独立划票,由人大、政协领导监票,组织、纪检人员负责计票、核分,当场公布结果。
五是在扩大监督上,力求公开透明,突出阳光比选。比选之初,多渠道对空缺职位及条件、推荐情况、比选程序向社会、参选人予以公开,广泛接受监督。在比选过程中,对竞职答辩成绩、测评结果等能当场向参选人公布的当场公布,对考察情况、票决结果、各环节总成绩及进入下一环节比选人选等不能当场告知的,也都在该环节比选结束后第一时间内发布公告。同时,设立了专职纪检监察员,实施全程监督,增强了“公推比选”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耿天龙 杨树光)(编辑:李清芬)
第四篇:公推比选:干部选拔任用的有益探索
公推比选:干部选拔任用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银川市全面贯彻落实《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精神,始终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以实现干部选任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康运行。特别是2012年以来,市委首次采取公推比选的方式对市审计局局长、市国资委主任、市代建办主任、市土地储备局局长四个正处级领导职位进行竞争性选拔,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干部群众好评,为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突出“五个比较”,提高选人用人的精准度。公推比选将“比”的过程贯穿于量化比选、公开推荐、驻点调研、演讲答辩、综合考察等环节。通过比实绩、比能力、比素质、比德才、比干部群众认可度,变以往注重笔试、面试评价干部为更加突出实绩考核、德能考核和岗位匹配性考核评价。
在量化比选环节,重点比实绩。履历量化突出基层导向和领导干部经历,使在基层领导岗位上工作的干部在“比”的过程中更显优势。表彰奖励量化突出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使踏实干事、成绩突出的干部脱颖而出。在公开推荐环节,重点比干部群众认可度。公开推荐采用召开全委扩大会议的方式进行,把干部群众的认可度作为量化比选的重要因素,使“比”的结果最大限度地体现广大干部群众的意志。报名人员首先进行表态陈述发言,简要介绍个人的基本情况和竞争优势,参会人员参照竞争者近五年的工作实绩、工作履历,结合日常了解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推荐,有效提高了推荐的质量,避免了推荐的随意性、临时性,使推荐工作更加民主、科学、规范。在驻点调研环节,重点比能力。组织演讲答辩人员集体到比选职位所在单位进行调研,熟悉岗位职责,了解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工作思路,为演讲答辩奠定基础,让演讲答辩人员在调研中展现个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演讲答辩环节,重点比素质。竞争者围绕近年来个人工作实绩、履行比选职位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进行演讲。演讲结束后,现场进行答辩,由评委根据演讲、答辩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评价,打出分值。为使评判工作公平、公正进行,在公推比选中采用“大评委制”,针对不同职位,配套不同的评委群体,以体现业务性和关联性,保证了关键环节的科学规范。在综合考察环节,重点比德才。与会人员在竞职单位干部职工大会上对考察对象的综合素质进行民主测评,对德的情况进行评价,并选取考察对象主要服务对象代表进行民意调查测评,再进行考察谈话,考察组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考察情况给出考察得分。通过五个环节的综合比较,实现逐轮差额,逐轮筛选,每个职位最终确定两名人选提交市委常委会进行差额票决,切实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的硬、干部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了领导工作岗位。
二、坚持“三个全程”,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坚持公推比选信息全程公开、人选全程差额、过程全程监督,真正做到阳光操作,使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以全面体现,努力营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一是信息全程公开。干部工作要做好,人民群众要知晓。在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的同时,坚持把公推比选工作所涉及的事项、内容和环节都最大程度地予以公开。市委自始至终坚持的原则是,只要能公开的全部公开,能在多大范围公开就在多大范围公开。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区内外新闻媒体对公推比选的全过程进行公开。报名工作在网上实行“日公示制度”,当天的报名情况当天公示,让干部第一时间掌握报名动态,有针对性地参与竞争。履历量化、公开推荐、演讲答辩、综合考察情况均在第一时间进行公示。通过微博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公推比选进展情况,积极回应群众关注,受到广泛好评。公推比选各环节的全程公开,提高了参与者的知晓度,提升了竞争的透明度,让干部群众不再“雾里看花”,使上者服众、下者服气。二是人选全程差额。对比选、推荐、考察、酝酿、票决全程进行差额,确保用人质量,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在工作履历量化和表彰奖励量化比选的基础上,依照量化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按每一比选职位1:10的比例确定了46名进入公开推荐环节的人选,第一轮差额刷掉30人;按照1:5的比例确定了20名进入演讲答辩环节的人选,差额刷掉26人;按照1:3的比例确定了12名差额考察对象,差额刷掉8人;按照1:2的比例差额酝酿,提出了拟任用人选初步建议名单,差额刷掉4人;最后提交常委会进行差额票决,差额4人,确定拟任用人选4人。
三是程序全程监督。对各个环节确定的人选及时发布公示公告,公布举报电话和网站,接受社会监督。邀请新闻媒体“进会场、进考场、进现场”,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确定任职人选后,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各界监督。邀请市纪委的同志担任演讲答辩总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全程参与监督,邀请市人大、政协业务相关单位人员担任专家评委,组织机关单位干部群众20余人到演讲答辩现场进行旁听,扩大监督范围,提高监督覆盖面。
三、抓住“三个关键环节”,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公推”是基础,“比选”是关键,最大限度地实现提名、演讲答辩、考察等关键环节的创新和突破,是公推比选的核心所在。一是创新提名方式,变“少数人决定”为“让多数人提名”。我们始终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多渠道、多方式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在公推比选中,创新提名方式,采取干部自荐、市级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单位党组织推荐、组织部门推荐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荐提名,有效扩大了初始提名的范围,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二是创新评价理念,变“少数人评判”为“让多数人参与”。在演讲答辩中,邀请自治区和市“两代表一委员”、熟悉比选职位业务人员、工作关联度高的人员、竞职单位人员、服务对象及近年来退下来的老同志担任“公众评委”,对竞争对象进行评价打分,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公推比选过程中,先后有50多名普通群众当了一回“考官”,使选拔结果体现群众意志,有效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三是创新考察方式,变“少数人考察”为“让多数人参加”。对差额考察对象进行客观、全面的考察,不仅是干部选拔的关键环节,也是比选工作成功与否的最后一道关口,干部期待,群众关切。一方面,在考察组成员的组成上,我们变以往由组织部门“单独考察”为组织、纪检、人事等多个部门“联合考察”。另一方面,还参考了以往的考察结果,达到了相互印证的目的。通过公推比选,银川市最终从76名推荐人选中确定了4名正处级领导干部,这为今后进一步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成功经验。在实践探索中,我们也从中得到了三点体会:
一是实行公推比选有利于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公推比选让公众评委参与演讲打分、服务对象参与民意调查等形式对演讲答辩人员、考察对象进行评价,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克服干部选拔过程中“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局限。通过对公推比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比选职位、资格要求、基本程序、评分标准等进行严格规定,统一了标准,规范了操作,使公推比选工作在阳光下进行。
二是实行公推比选有利于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为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银川市关于干部选拔“五个重用”“五个不用”的总体要求,公推比选处级干部在全市实行跨单位、跨系统选拔,切实把那些能力强、素质高、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三是实行公推比选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公推比选采取民主推荐、量化比选、驻点调研、演讲答辩、综合考察等多种形式检验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践表明,政治素质不高、不干实事、跑官钻营、能力弱的干部,很难在选拔过程中被群众认可。而通过公推比选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全面、准确地评判干部的德能、才能和潜能等综合素质,改进选人方法,树立了“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
第五篇:县实行公推直选选拔干部的主要作法
文章标题:县实行公推直选选拔干部的主要作法
近年来,**县积极探索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新方式,在县中医院大胆推行公推直选产生院长和院级领导班子,其做法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
一、实行公推直选的背景
**县中医院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发展缓慢,经济基础薄弱,1996年,县委对医院领
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从外单位调入院长。新的院领导班子采取职工集资和银行贷款的方式建起了新的门诊大楼,购置了一批医疗设备,医院业务有较快发展,总收入从500多万元逐步上升到1350多万元。但由于负债发展,债务重,经济运转困难,加上院长后来忙于工作调动,医院很快陷入了发展困境。1999年初,县委又对医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将县人民医院一名副院长调中医院任院长,由于诸多原因,2001年医院业务收入反而回落到1998年的1420多万元,医院再度陷入经营困境。2003年初,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卫生局进行调研后,发现医院职工普遍认为组织任命的两任院长均来自外单位,对医院发展缺乏长远规划,他们认为应当从长期在中医院工作的人中间挑选院长。县委决定尊重医院民意,在中医院采取直接选举的方式,内部产生新的院级领导班子。
二、实行公推直选的主要作法
1、深入宣传发动,促使民意与组织意图趋于一致。公推直选领导干部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探索,群众认识的深度和参与的广度关系到选举的成功与否。从一开始,县委就把公推直选的原则、条件、程序和方法交给医院的干部职工,让干部职工进行充分讨论,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公推直选的目的和意义,使组织原则和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宣传发动,医院干部职工对公推直选院级领导统一了思想认识,积极参与并大力支持公推直选工作,群众参与率达到97.3,形成了良好的公选氛围,公选产生院长的方式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认可。
2、周密部署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直选方案。周密严谨的工作方案,是确保公推直选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县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5+1”文件的有关规定,从三个方面把握工作重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直选方案:一是明确院长人选的条件。选举前,县委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调研,从年龄、学历、职称、工作经历和实绩等方面确定了院长当选的条件,采取不提名候选人,由全院干部职工按照设定的院长人选条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海选”产生新的院长。二是确定选举产生的方式。选举实行现场计票,当场宣布的方式,以得票过半数最高者当选院长。再由新当选的院长提名副院长候选人,经组织考察后,提交全院职工大会进行选举,产生新的领导班子。三是严格实行聘任制。公选的院长由县政府聘任,副院长由院长聘任。二层骨干岗位也全面实行竞争上岗,落实聘任制。对聘任期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分别予以明确,实行考核。
3、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对选举过程的全程监督。在公推直选过程中,县委通过宣传发动、制定方案、组织选举、对候选人进行考察等方式自始至终参与并指导公推直选工作。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还专门派出工作组,对公推直选各个工作环节实行全程监督,要求严格按照公推直选工作方案规定的内容和程序操作,不准在实施过程中随意改动,切实保证公推直选工作公开、公正、公平进行。
通过公推直选,县中医院选举出原业务副院长为中医院新的院长,产生院领导班子成员4人,平均年龄35岁,均为大学本科文化,中级以上职称,其中有两名同志是高级职称。新的院领导班子确定后,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带领医院迅速走出低谷,三年来,业务收入由当初的1400多万元,迅速突破3000万元,步入了全省县级综合医院和中医行业医院的前列。
三、实行公推直选的启示
1、突出了民主选人,实现了“公平、民主、竞争、择优”的时代要求。开展公推直选中医院院长,改变了以往由组织直接任命院长的方式,实现了由少数人选人向走群众路线、用好的机制选人的转变,将选人用人的权力直接交给了群众,真正落实了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通过公推直选,不但让广大干部职工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选出了院长,而且组织上还发现了一批优秀领导干部,收到了“选拔一人、发现一批、带动一片”的效果。
2、体现了群众意愿,增强了班子的认同度和凝聚力。公推直选让一批年轻有为、坚持以人为本、对群众负责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通过公推直选上来的领导,群众观念明显增强,他们来自于群众,植根于群众,在各自的岗位上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主动改进工作作风,为干部职工排忧解难,迅速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形成了战斗核心,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
3、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了干部队伍的内在活力。公推直选出的领导班子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压力是公推直
选、竞争上岗,不进则退,干不出成绩群众不答应,动力在于,他们是由群众直接选举的带头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必须努力工作,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大增强。同时,公推直选这一选人用人新机制,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让广大干部职工感到工作上有干头,事业有奔头,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县实行公推直选选拔干部的主要作
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实行公推直选选拔干部的主要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