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计(2014)第6章 审计工作底稿课后练习
第六章 审计工作底稿
一、单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了解的内容不包括()。
A.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B.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C.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以及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 D.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初步思考的记录 2.注册会计师记录审计过程时,下列关于其选取的特定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的说法中,恰当的是()。
A.对被审计单位生成的订购单进行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以订购单中供应商的名称作为测试订购单的识别特征
B.对于需要询问被审计单位中特定人员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可能会以询问的时间、询问人的姓名及职位作为识别特征
C.对于观察程序,注册会计师以观察的对象或观察过程、相关被观察人员及其各自的责任、观察的地点和时间作为识别特征
D.识别特征具有唯一性,不会因审计程序的性质和测试的项目或事项不同而不同 3.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期档案的是()。A.被审计单位的批准证书 B.被审计单位的章程 C.总体审计策略
D.重要资产的所有权证明文件复印件
4.关于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永久性档案中被替换下的资料一般也需要保留
B.所有大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都要严格区分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
C.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都保留纸质的审计档案,但不保留电子版的审计档案 D.当期档案仅供当期使用
5.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如果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应该记录的事项不恰当的是()。A.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理由
B.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时间和人员
C.对修改或增加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D.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地点
6.以下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相关的审计证据,以及得出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B.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底稿的载体 C.审计工作底稿是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
D.审计工作底稿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
7.以下关于注册会计师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考虑的因素中错误的是()。
A.业务越复杂,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越多 B.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被审计单位形成的工作底稿越多且范围越广 C.无论审计证据质量高还是低,都要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D.审计方法和使用的工具的不同会使审计工作底稿在格式、内容和范围方面有所不同 8.以下关于识别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识别特征是指被测试的项目或事项表现出的征象或标志 B.识别特征因测试的项目或事项不同而不同
C.对某一个具体项目或事项而言,其识别特征通常具有唯一性 D.审计程序的性质不会影响到识别特征
9.下列有关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在审计报告日后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最终审计档案是一项事务性的工作,不涉及实施新的审计程序或得出新的结论
B.审计档案可以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 C.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D.永久性档案中被替换下的资料一般不需保留
10.以下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及保存资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B.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公布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C.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D.对于连续审计的情况,当期归整的永久性档案可能包括以前年度获取的资料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审计工作底稿存在形式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有()。A.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 B.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应与其他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一并归档 C.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只要保存完整,不必考虑是否能够转换成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
D.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与其他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一并归档时,不需要单独保存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
2.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工作底稿设计和实施适当的控制,其目的有()。A.使审计工作底稿清晰地显示其生成、修改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B.在审计业务的所有阶段,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C.防止未经授权改动审计工作底稿
D.允许会计师事务所所有人员接触审计工作底稿 3.审计工作底稿可能包括的内容有()。A.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B.重复的文件记录 C.分析表和问题备忘录
D.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
4.注册会计师在记录审计过程时,应当特别注意的几个重点方面包括()。A.具体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 B.重大事项及相关重大职业判断 C.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D.针对重大事项如何处理不一致的情况
5.下列关于审计工作底稿中编制人员和复核人员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有()。A.每一张审计工作底稿上通常要注明执行审计工作的人员和复核人员 B.实务中如果若干页底稿记录同一性质的具体审计程序,但没有编制在同一个索引号中,可以仅在审计工作底稿的第一页上记录审计工作的执行人员和复核人员 C.实务中如果若干页底稿记录不同性质的具体审计程序,但编制在同一个索引号中,可以仅在审计工作底稿的第一页上记录审计工作的执行人员和复核人员 D.实务中如果若干页底稿记录同一性质的具体审计程序,并编制在同一个索引号中,可以仅在审计工作底稿的第一页上记录审计工作的执行人员和复核人员
6.下列关于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保存期限的说法,恰当的有()。A.永久性档案应该永久性保存 B.永久性档案至少保存10年 C.当期档案至少保存1年 D.当期档案至少保存10年
7.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3年的财务报表,2014年4月20日A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4月30日审计工作底稿归档,5月1日A注册会计师由于某些原因替换了原已归档的部分审计工作底稿,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替换部分的审计工作底稿从4月20日起至少保存10年 B.替换部分的审计工作底稿从5月1日起至少保存10年 C.未替换部分的审计工作底稿从4月20日起至少保存10年 D.未替换部分的审计工作底稿从5月1日起至少保存10年
8.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A.事务所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B.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
C.已获取的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 D.审计方法和使用的工具
9.将分散在审计工作底稿中的重大事项汇总在重大事项概要中有助于()。A.帮助注册会计师集中考虑重大事项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B.便于审计工作的复核人员全面、快速地了解重大事项,从而提高复核工作的效率 C.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
D.有助于执行以后期间审计的人员查阅具有持续重要性的事项
10.如果在归档期间对审计工作底稿做出的变动属于事务性的,注册会计师可以做出变动的情形主要包括()。
A.删除或废弃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
B.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 C.对审计档案归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字认可
D.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与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 11.以下关于审计档案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实务中根据对审计档案使用时间的不同划分为永久性档案和临时性档案 B.永久性档案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 C.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属于永久性审计档案
D.永久性档案需要永久保存,当期档案应自审计报告日起保存10年 12.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期限可能是()。A.审计报告日后九十天内 B.审计报告日后六十天内 C.审计业务中止后的六十天内 D.审计业务中止后的九十天内
三、简答题
1.ABC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对甲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2014年2月15日,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业务并出具审计报告。4月1日,在归整审计工作底稿时,A注册会计师将原制定的审计计划的初步思考的文件记录删除。5月30日,B注册会计师完成对甲公司2013年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工作。6月10日,项目合伙人C注册会计师发现在审计固定资产时,某项重要资产因为疏漏而没有记录,于是私下修改了工作底稿,并未做任何记录。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A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2)B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简要说明理由。
(3)C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4)简述在归档期后,注册会计师需要变动审计工作底稿的两种情形。
2.A注册会计师是甲公司(上市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项目合伙人,在实施审计工作过程中,A注册会计师和其他项目组成员需要编制、复核和利用审计工作底稿,A注册会计师于2014年3月10日完成了审计工作并出具了审计报告,相关情况如下:
(1)3月15日,由ABC会计师事务所指定专门机构的人员B对甲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执行了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2)由于对甲公司执行了项目质量控制复核,A注册会计师决定不对甲公司实施项目组内部复核。
(3)在归整审计工作底稿时,项目组助理人员C复印了部分审计工作底稿作为参考资料,以供日后学习参考。
(4)虽然最初确定的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与最终确定的重要性不同,但是A注册会计师认为应该完整的记录整个审计过程,所以对重要性初步思考的记录也应作为审计工作底稿保存。(5)在编制采购业务审计工作底稿时,由于甲公司对订购单仅以序列号进行编号,项目组成员D直接将该号码作为识别特征。
要求:针对上述情况,逐项指出项目合伙人和其他项目组成员的做法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如果存在不当之处,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初步思考的记录不属于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所以也就不会被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了解。2.【答案】C 【解析】对被审计单位生成的订购单进行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以订购单的日期或其唯一编号作为测试订购单的识别特征,选项A错误;对于需要询问被审计单位中特定人员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可能会以询问的时间、被询问人的姓名及职位作为识别特征,选项B错误;识别特征具有唯一性,因审计程序的性质和测试的项目或事项不同而不同,选项D错误。3.【答案】C 【解析】选项ABD均属于永久性档案。4.【答案】A 【解析】目前,一些大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不再区分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选项B不正确),而主要是以电子形式使用和保留审计工作底稿,尽管大部分事务所仍然既保留电子版又保留纸质的审计档案(选项C不正确)。当期档案除了供当期使用外,还供下期使用(选项D不正确)。5.【答案】D 【解析】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如果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应该记录的事项包括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理由、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6.【答案】B 【解析】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选项B错误。7.【答案】C 【解析】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多项审计程序可能会获取不同的审计证据,有些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较髙,有些质量则较差,注册会计师可能区分不同的审计证据进行有选择性的记录,因此选项C不正确。8.【答案】D 【解析】识别特征因审计程序的性质和测试的项目或事项不同而不同,所以审计程序的性质会影响到识别特征,选项D不正确。9.【答案】D 【解析】为保持资料的完整性以便满足日后查阅历史资料的需要,永久性档案中被替换下的资料一般也需保留。10.【答案】B 【解析】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对于连续审计的情况,当期归整的永久性档案可能包括以前年度获取的资料。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 【解析】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应与其他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一并归档,并应能通过打印等方式,转换成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选项C错误;在实务中,为便于复核,注册会计师可以将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通过打印等方式,转换成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槁,并与其他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一并归档,同时,单独保存这些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选项D错误。2.【答案】ABC 【解析】无论审计工作底稿以哪种形式存在,会计师事务所都应当针对审计工作底稿设计和实施适当的控制,以实现下列目的:
(1)使审计工作底稿清晰地显示其生成、修改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选项A);
(2)在审计业务的所有阶段,尤其是在项目组成员共享信息或通过互联网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员时,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选项B);(3)防止未经授权改动审计工作底稿(选项C);
(4)允许项目组和其他经授权的人员为适当履行职责而接触审计工作底稿。能够接触审计工作底稿的,是项目组成员及其他经授权的人员,并不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所有人员,选项D错误。3.【答案】ACD 【解析】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等,选项AC正确;注册会计师还可以将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如重大的或特定的合同和协议)作为审计工作底稿的一部分,选项D正确;重复的文件记录不作为审计工作底稿保存,所以不属于审计工作底稿可能包括的内容,选项B不正确。4.【答案】ABD 【解析】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属于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并不属于记录审计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的重点方面,选项C不正确。5.【答案】AD 【解析】通常,需要在每一张审计工作底稿上注明执行审计工作的人员和复核人员、完成该项审计工作的日期以及完成复核的日期,选项A正确;在实务中,如果若干页的审计工作底稿记录同一性质的具体审计程序或事项,并且编制在同一个索引号中,此时可以仅在审计工作底稿的第一页上记录审计工作的执行人员和复核人员并注明日期,选项D正确。6.【答案】BD 【解析】无论是永久性档案还是当期档案,都至少保存10年。7.【答案】BC 【解析】替换后的审计工作底稿从替换的年度起计算保存期限,应该至少保存10年,所以选项B正确;未替换部分的审计工作底稿应该从审计报告日起至少保存10年,所以选项C正确。8.【答案】BCD 【解析】选项A应该是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9.【答案】ABCD 【解析】以上各项均正确。10.【答案】ABCD 【解析】注册会计师可以做出的事务性的变动主要包括:(1)删除或废弃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选项A);
(2)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选项B);(3)对审计档案归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字认可(选项C);
(4)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与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选项D)。11.【答案】ACD 【解析】实务中根据对审计档案使用时间的不同划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选项A不正确;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属于当期审计档案,选项C不正确;永久性档案应自审计报告日起至少保存10年,选项D不正确。12.【答案】BC 【解析】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六十天内。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六十天内。
三、简答题 1.【答案】(1)正确。
(2)不符合要求,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应该是在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甲公司的审计报告日是2月15日,而完成归档的日期是5月30日,远远超过了60天。
(3)不正确。在完成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之后,如果有必要修改或者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应该记录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理由、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4)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注册会计师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注册会计师已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了恰当的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够充分。②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2.【答案】
(1)存在不当之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应该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实施,甲公司3月10日出具了审计报告,3月15日才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不符合规定。
(2)存在不当之处。项目组内部复核是每项审计业务都要实施的,不能用执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代替项目组内部复核。
(3)存在不当之处。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会计师事务所,私自保存审计工作底稿违反了相关规定。
(4)存在不当之处。初步判断意见是基于不完整的资料或数据得出的,注册会计师无须保留这些初步的判断意见。(5)不存在不当之处。
第二篇: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练习
一、填空题
1.审计计划是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前编制的工作计划。
2.审计计划通常可分为。
3.审计计划应由编制,经审核和批准。
4.时间预算既是合理确定的依据,又是衡量的依据。
5.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时,一是为了;二是为了。
6.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和
7.审计人员应当考虑和两个层次的重要性。
8.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
9.力。
10.如审计人员认为与某一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认定有关的检查风险部能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则应发表或。
二、判断题
1.审计计划制定后,审计人员不得对审计计划进行修订和补充。()
2.对任何一个审计项目,任何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不论其业务繁简,也不论其规模大小,审计人员都应制定审计计划。()
3.审计人员可以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就审计计划进行讨论和协调,共同编制审计计划。()
4.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5.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
6.审计人员应当选择各财务报表中最高的重要性水平作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7.对于出现错误或漏报可能性较大的账户或交易,可以将重要性水平确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
8.审计人员如果想要使发表的审计意见有98%的把握,那么审计风险便为2%。()
9.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越高,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高。()
10.初步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低,审计人员就应获取越少的关于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和运行有效的证据。()
三、单项选择题
1.审计计划通常由审计项目负责人在()。
A.签订业务约定书之前起草B.外勤审计工作之前起草
C.了解呗审计单位之前起草D.接受客户委托之前起草
2.审计计划应当由()。
A.主任会计师编制B.会计师事务所所长编制
C.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D.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负责人编制
3.编制完成的审计计划,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的()。
A.部门经理审核和批准B.所长审核和批准
C.审计项目负责人审核和批准D.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负责人编制
4.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
A.财务报表的金额和性质B.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
C.账户或交易的金额和性质D.审计收费的金额和性质
5.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
A.审计风险就会增加B.审计风险就会减少
C.固有风险就会增加D.控制风险就会减少
6.在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中,审计人员能够控制的是()。
A.重大错报风险B.控制风险
C.检查风险D.抽样风险
7.审计人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为5%,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为40%,则检查风险为()。
A.20%B.70%
C.95%D.12.5%
8.不论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审计人员都应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行()。
A.详细审计B.抽样审计
C.实质性测试D.控制测试
四、多项选择题
1.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的内容包括()。
A.总体审计策略B.审计职能
C.审计对象D.审计作用
E.具体审计计划
2.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各具体项目的()。
A.审计目标B.审计对象
C.审计步骤D.执行人及执行时间
E.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
3.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
A.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B.商定审计收费
C.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D.安排审计人员
E.评估审计结果
4.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考虑的重要性,包括()。
A.财务报表层次B.凭证层次
C.账户和交易层次D.业务经营层次
E.财务管理层次
5.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当考虑()。
A.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
B.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
C.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
D.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E.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6.审计人员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依据,包括()。
A.资产总额B.净资产
C.营业收入D.净利润
E.净负债
7.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包括()。
A.经营风险B.重大错报风险
C.控制封信啊D.检查风险
E.财务封信啊
8.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应着重考虑()。
A.行业环境发生变化
B.重大的关联交易
C.会计计量过程复杂
D.内部控制薄弱
E.存在未决诉讼和或有负债
第三篇: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1999年,国家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员办事处根据群众举报,对天津蓟县国税局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法进行审计。但当时任蓟县国税局局长的梁化泉非但不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而且还收买当地的黑社会对审计小组的驻地进行监控。为了摆脱身边的危险,审计小组先后换了三个招待所。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财政处处长孙雅琴:第三次的时候,我们就搬到一个有金库的银行。因为有金库,就有持枪的警卫把守。所以这样相对安全一些。随着审计小组工作的不断深入,蓟县国税局虚开增值税发票、侵吞中央税款的犯罪事实渐渐浮出水面,而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危险也越来越大,恐吓电话甚至打到了审计人员在天津的家中。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副特派员袁定聪:打威胁电话说你们这么干下去,对你们没什么好处,小心点。经过38天的日夜奋战,审计人员在掌握了大量的证据之后赶赴北京,向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进行汇报。听完汇报后,李金华向审计工作小组表示,对这一案件一定要严肃处理,决不手软。同时,在天津的京津冀特派办工作人员接到了李金华的另一个指示。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办公室主任董毅:当时审计组向李金华审计长汇报天津蓟县国税局查出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将审计组工作人员家属接到恐吓电话的情况向李金华审计长做了汇报。李金华审计长当时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并批示我们特派办马上与天津市公安局取得联系,要确保审计人员职工家属的安全。当天晚上,天津市公安局就派出了两部警车值守在我们特派办职工家属院的门口
第四篇:第四章_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四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审计证据的种类和取证方法
2、要求学生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格式和编制方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
1、审计证据与认定、审计目标、取证方法之间的关系
2、审计证据可靠性判断
【难点】
1、认定、方法、证据之间的关系
2、审计证据可靠性判断
教学方法
本课时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和练习。
学时分配4学时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注意区分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
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为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
二、审计证据的特性
1.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
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受“错报风险”的影响。
2.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
⑴相关性
⑵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证据的具体环境。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下列原则考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①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②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③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的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④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⑤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充分性和适当性的关系: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那么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
(1)对文件记录可靠性的考虑(被动鉴证)
(2)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时的考虑
(3)证据相互矛盾时的考虑
(4)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
三、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一)审计程序的目的1.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控制测试程序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是必要的:
⑴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⑵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计划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这类程序包括: ⑴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
⑵实质性分析程序两类。
(二)审计程序的类型
⑴检查记录或文件: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检查不能实现准确性目标)
⑵检查有形资产:注册会计师对资产实物进行审查。这种程序主要适用于存货和现金,也适用于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固定资产。
⑶观察: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观察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
⑷询问: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询问通常不足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的重大错报,也不足以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⑸函证:为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⑹重新计算: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
⑺重新执行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⑻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不包括非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四、分析程序
(一)分析程序的目的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必须做)
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收入、成本、费用)(可以做)
3、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必须做)
(二)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关键的账户余额、趋势和财务比率关系等,形成一个合理的预期,并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金额、依据记录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相比较。
注意:(1)注册会计师无须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每一方面都实施分析性程序。
(2)分析的指标往往都是汇总性强的指标。
(三)用作实质性程序
适宜使用实质性分析性程序的情形:
(1)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存在大量重复交易)
(2)重大错报风险较低
(3)数据之间具有稳定的预期关系(成本和收入之间)
推论:
(1)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财务报表认定。
(2)分析性程序是一种趋势、比例性的分析,是一种宏观的分析,因此分析性程序的提供的证据是一种间接的证据,证明力相对较弱。
实质性分析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账户余额或交易;
(2)确定期望值;(合理的预期)
(3)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
(4)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
(5)调查异常数据关系;
(6)评估分析程序的结果。
数据的可靠性愈高,预期的准确性也将愈高,分析程序将更有效。
影响数据可靠性的因素:
(1)可获得信息的来源;
(2)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
(3)可获得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
(4)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
分析程序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形成的预期值的准确性。
预期值的准确性越高,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程序获取的保证水平将越高。
评价预期的准确程度要考虑的因素:
(1)对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预期结果做出预测的准确性。
(2)信息可分解的程度。(可分解程度越高,预期值的准确性越高。)
(3)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
已记录金额(实际值)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注册会计师需要收集的证据就越多。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专业判断来确定可接受差异额。可接受差异额类似于抽样中的“可容忍误差”,也类似于“重要性”的道理。
(四)用于总体复核
主要集中在财务报表层次。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编制目的(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
(2)提供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控制程序
1、安全保管审计工作底稿并对审计工作底稿保密;
2、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
3、便于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使用和检索;
4、按照规定的期限保存审计工作底稿。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和内容
1、形式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
2、内容
⑴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等。
⑵审计工作底稿通常还包括业务约定书、管理建议书、项目组内部或项目组与被审计单位举行的会议记录、与其他人士(如其他注册会计师、律师、专家等)的沟通文件及错报汇总表等。
⑶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对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以及重复的文件记录等。由于这些草稿、错误的文本或重复的文件记录不直接构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支持性证据,因此,注册会计师通常无需保留这些记录。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整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
(一)总体要求
1、编制工作底稿应达到的要求
(1)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3)就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
专业人士的要求。
2、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时考虑的因素。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和范围
1、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
(1)被审计单位名称;
(2)审计项目名称;
(3)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
(4)审计过程记录;
(5)审计结论;
(6)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7)索引号及编号;
(8)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9)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10)其他应说明事项。
(三)审计过程记录
1、记录特定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日期、编号)
2、重大事项。
重大事项包括的内容:
(1)引起特别风险的事项;
(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该结果表明财务信息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或需要修正以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针对这些风险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3)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情形;(审计范围受限)
(4)导致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
3.记录针对重大事项如何处理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如果识别出的信息与针对某重大事项得出的最终结论相矛盾或不一致,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形成最终结论时如何处理该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
上述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注册会计师针对该信息执行的审计程序、项目组成员对某事项的职业判断不同而向专业技术部门的咨询情况,以及项目组成员和被咨询人员不同意见(如项目组与专业技术部门的不同意见)的解决情况。
记录如何处理识别出的信息与针对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相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关注这些矛盾或不一致,并对此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以恰当地解决这些矛盾或不一致。
但是,对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或不一致的记录要求并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需要保留不正确的或被取代的资料。此外,对于职业判断的差异,若初步的判断意见是基于不完整的资料或数据,则注册会计师也无需保留这些初步的判断意见。
4.其他准则中的相关记录要求。
(四)审计结论
注册会计师恰当地记录审计结论非常重要。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所实施的审计程序及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结论,并以此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在记录审计结论时需注意,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的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是否足以支持所得出的审计结论。
(五)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审计工作底稿中可使用各种审计标识,但应说明其含义,并保持前后一致。
(六)索引号及编号
通常,审计工作底稿需要注明索引号及顺序编号,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之间需要保持清晰的勾稽关系。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按照所记录的审计工作的内容层次进行编号。
(七)编制人员和复核人员及日期
需要在每一张审计工作底稿上注明执行审计工作的人员和复核人员、完成该项审计工作的日期以及完成复核的日期。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一)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期限
⑴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
⑵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60天内。
如果针对同一财务信息执行不同的业务,出具多个报告,应视为不同的业务,分别归档。
(二)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性质
在审计报告日后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最终审计档案是一项事务性的工作,不涉及实施新的审计程序或得出新的结论。
(三)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
1、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时的记录要求。
记录的事项:
(1)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2)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理由。
(3)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结论产生的影响。
有必要对审计工作底稿修改或增加的情形:
(1)注册会计师已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了恰当的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够充分。
(2)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
2、不得在规定的保存期届满前删除或废弃审计工作底稿。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
对于连续审计的情况,当期归整的永久性档案可能包括以前获取的资料。对于这些档案,应视为当期取得并保存十年。
五、审计报告日后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变动
在审计报告日后,如果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的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
(1)遇到的例外情况;
(2)实施的新的或追加的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结论;
(3)对审计工作底稿做出变动及其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例外情况:是指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与已审计财务信息相关,且在审计报告日已经存在的事实,该事实如果被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前获知,可能影响审计报告
第五篇: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风险研究
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实务课程论文饶彬
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风险研究
姓名:饶彬学号: 201003034340
摘要:审计工作底稿不仅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证明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履行应尽职责的依据。然而审计存在CPA无能为力的固有风险以及控制风险,加之CPA和助理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违法违规、未能保持谨慎的执业态度、重大问题上的执业判断失误、重要审计证据的缺失甚至与委托单位串通、合谋出具了虚假的、不恰当的审计报告的检查风险,而这些无一不与执业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有关。为此,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风险研究的课题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风险质量特征
一、审计工作底稿扮演角色与存在的编制问题及其分析
(1)审计工作底稿在审计工作中扮演者着重中之重的角色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实际上是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进而作出审计结论的过程。注册会计师和助理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通过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把已收集到的数量众多但又不系统、没有重点的各种审计证据资料,系统地加以归类整理,从而使审计结论建立在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基础之上。因此,审计工作底稿不仅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证明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完成审计工作、履行应尽职责的依据。
(2)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方面存在若干问题及分析
问题一:在审计工作底稿中注重抄账,而不记录审计人员实施的审计程序和
方法。一些审计人员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就是简单地抄下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再做些简单的试算平衡,这样的审计工作底稿既没有说明审计人员为测试该单位项目是否真实实施了什么程序,采用了什么审计方法,进行了怎样的判断,也没有得出什么结论,因此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是无用的工作底稿。
问题二:夸大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按照“原样拷贝审计工作底稿就能形成审计报告”的标准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现行的《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底稿准则》中明确要求,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做到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用词恰当。在审计实践中,一些审计人员据此夸大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在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时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其目的是要将这些经过复核的审计工作底稿原样拷贝作为审计报告。个人认为,严格、认真、负责地编制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过分夸大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就有些不妥,而将其原样拷贝作为审计报告使用则更加错误,甚至可以说是头脑僵化的表现。
问题三: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方案、审计报告相脱节。其
一、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方案脱节。目前的审计实践中,绝大部分审计人员仍然沿用过去的习惯做法,只对有问题的审计事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对于没有重要问题的审计事项不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这样一来,对于那些没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事项,审计人员是否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就成了说不清的问题;其
二、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报告的脱节。这突出表现在,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报告对同一审计事项的描述或审计结论不相同时,没有编制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记录和反映,造成审计底稿与审计报告“两张皮”,互相脱节,原因不明、责任难辨。
二、鉴于底稿的基础性与重要性加之底稿编制存在的漏洞与弊端给审计工作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在这对审计风险进行分析。
(1)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描述,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和检查风险(DR)三个构成要素。在实际执业过程中,IR和CR与委托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是否有效有关,CPA对此无能为力。我们仅能通过研究和评价委托单位的内部控制,在对其IR和CR初步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便将DR以及总体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这是我们称之为审计业务风险。但对于一个事务所而言,除存在审计业务风险外,影响事务所的规范运作并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风险因素还包括业务监管风险和法律诉讼风险。
(2)业务监管风险
业务监管风险是指行业主管部门或外部监管机构在对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过程中存在未按规定的标准、程序、方法而遭受行业处罚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和执业过程中存在的DR不同,是事务所都可能面对的非系统风险。无论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内部规章制度完善与否,也无论事务所的规模和执业水平高低,都会由于新形势下外部职能部门对CPA行业的监督加强而增加 法律诉讼风险是指事务所由于审计失败、违约、不正当竞争等原因被动承担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的可能性。这种风险随着社会对CPA行业过高的期望值、“深口袋”理论的曲解和滥用以及入世后CPA行业的重新洗牌而日趋突现。当然,作为任何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构成细胞,事务所和其他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事业单位一样会面临这种外部风险。但重要的是,依靠质量和信誉生存的会计事务所,一旦卷入法律诉讼,任何一次的诉讼失败会招致灭顶之灾。
三、审计风险与审计工作底稿的关系凸显风险探究的必要性
CPA的审计活动作为一般经济活动的具体形式,其产生的法律后果和其他一般经济活动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执业CPA通过抽样、分析性复核、计算、函证以及其他方法形成自己的工作记录,即审计工作底稿,用规定的语言表述审计主体的专业意见,尽而完成受托的合同义务。其提供的社会化产品是审计报告,如同其他一般商品和服务一样,如果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瑕疵,CPA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在我们的专业领域,审计报告是否存在瑕疵,亦即是否为虚假报告、是否对报告使用人和社会公众造成了损失,唯一能证明或者辩驳的就是你的工作轨迹和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如同诉讼证据一样,构成是否应承担审计风险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抗辩依据。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是否完整、规范,审计过程中所搜集的审计证据是否足以支持CPA所发表的审计意见,代表着审计质量的高低。而审计质量的高低恰恰与审计风险呈负相关的关系。审计质量越高,审计风险越低。
四、审计工作底稿应具备的质量特征
要控制审计质量,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审计工作底稿至少应具备以下质量特征:内容的真实性、形式的规范性和措辞的恰当性。
内容的真实性是指审计工作底稿所反映的经济事项和行为应该是真实的,应有充足的客观事实做保证。这是最起码、也是最重要的质量属性。如果没有客观事实做支持,我们的工作底稿哪怕再好看,也是无济于是的。不仅起不到保护自己,相反会成为CPA提供虚假报告的借口。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可能由于外勤时间短,CPA(或助理人员)并未参与委托单位的存货监盘,而为了粉饰审计程序的合法性,将空白的抽查表让委托单位的人签字,外勤结束后再补填所谓的“抽查记录“。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欺骗自己,也无法保证审计质量。真实性是核心,内容真实的工作底稿才能真正起到化解审计风险的盾牌作用
(二)形式的规范性是指所编制的工作底稿要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要素齐全,即要符合“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在此不再详述。形式上的规范能保证我们是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的,这一定程度上能减少CPA的执业风险。
(三)措辞的恰当性是指记录在工作底稿中的语言、符号、公式等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我们的工作轨迹,能保证任何一个CPA在同样的执业环境下得出完全相同的结论和意见。《审计报告》准则中为我们提供了标准的审计报告的措辞以及适用的条件,但对于审计工作底稿中相关事项的描述无详细的规定。当然,这其中有很大的职业判断成分,不同的审计项目、不同的审计目的、不同的CPA都会针对同一张工作底稿做出不同的描述。但我们要保证措辞的恰当性,防止模棱两可甚至让人产生歧义的词句。
五、结论
世界经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做好审计工作成为防范风险的先锋。对于企业而言,财务状况良好,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以及战略的实施,然而良好的财务状况得益于自身良好的审计工作以及积极配合CPA以及政府的审计实施;对于一国而言,良好的审计体系,关系着一国经济向着良好态势发展。我国对审计制度作了大幅度的改革,旨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由此可见,审计工作的重要,审计结论如实反映客观现象的必要。
参考文献:张蔚文.审计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胡中艾.审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中国审计人员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